Ⅰ 二戰德軍的步兵裝備大家覺得都有哪些
二戰德軍的步兵裝備由:
瓦爾特P38手槍:8發彈匣供彈的一種半自動手槍,口徑9毫米,有效射程50米,除了裝備德軍中下級軍官以外,MG-34/42通用機槍射手,也配備了該型手槍,用以防身和自衛,但機槍射手真正用手槍的機會並不多。
毛瑟98K步(狙擊)槍:德軍栓動步槍,步兵最基本的裝備,口徑7.92毫米,5發彈倉供彈,有效射程800米,由於射程遠、射擊精度高、動作非常可靠,裝上4-6倍觀瞄鏡,甚至不用特意改造,就是一把狙擊槍,由於德軍沒有研發專職的狙擊槍,因此裝上觀瞄鏡的毛瑟98K步槍,就成了戰時德軍的狙擊槍,給盟軍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PzB38/39/41反坦克槍:此槍基本參數大同小異,槍長1.615米,槍重16.2公斤,口徑7.92毫米,葯筒口徑13毫米,初速每秒1210米,有效射程500米,只在戰爭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隨著盟軍新式坦克裝甲越來越厚重,此系列槍就被鐵拳等反坦克火箭發射器所取代。
Ⅱ 二戰中德國那種可以透過螺旋槳射擊的機關槍原理是什麼為什麼不會射到螺旋槳
同步射擊協調器.機槍射擊與螺旋槳旋轉的同步協調器,是利用利用凸輪系統連接螺旋槳的轉軸和機槍的發射裝置,從而保證只有當槍口與螺旋槳的葉片不在1條直線上時,槍彈正好從槍口射出來。
這里有比較詳細的介紹http://www.2zhan.net/simple/index.php?t5213.html
Ⅲ 二戰時期德國的主要用槍(全面 詳細)
二戰時德國槍械分為手槍,步槍,機槍三類。
勃朗寧手槍:
口徑:7.65/9 毫米 ;
彈量:8發 ;
重量:850克 ;
彈速:1200英尺每秒(365米每秒) ;
射程:70米 ;
毛瑟 98k/98 步槍:
二戰德國主要步兵制式武器。長距離戰斗中最有利。可惜射速緩慢,在近距離戰斗吃虧不少。配有刺刀以幫助近距離作戰,不過刺刀影響射擊的准確率,所以平時要脫下來。也可以裝上榴彈發射器。
口徑:7.92毫米 ;
彈量:5 發 ;
重量:3.92公克 ;
彈速:755米每秒 ;
射距:800米(437碼);
Gewehr 43 :
Gew43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裝備的一種半自動步槍。20世紀30年代末期德國開始研製半自動步槍。
口徑:7.92毫米
重量:5.03公克 ;
彈量:10發 ;
彈速:776米每秒 ;
射速:20發每分鍾,半自動 ;
射程:800米;
Sturmgewehr 44:
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 44,定型投產時名稱MP44),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批使用了短葯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的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突擊步槍的始祖。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偏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或連發;
口徑:7.92mm;
彈葯:7.92×33毫米短彈(Kurz彈);
供彈方式:彈匣;
重量:11.5磅(約5.22公斤);
全槍長:940毫米;
槍管長:419毫米;
膛線:4條右旋,纏距254mm;
槍口動能:1666J;
槍口初速:685米/每秒;
射速:550發/每分;
射程:350~500米;
原產國:德國;
瞄準裝置:球形準星,帶護圈;覘孔式照門,後期出現試用型夜視瞄具;
Maschinenpistolen 38/40 :
MP40沖鋒槍(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稱為「施邁瑟沖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沖鋒槍,廣泛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性能最優良的沖鋒槍。
射速:500發/分鍾;
彈葯:9×1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自動方式:自由槍機式;
發射方式:連發;
槍口初速:381m/s;
表尺射程:200m;
理論射速:500發/min;
供彈方式:彈匣;
彈匣容量:32發;
全槍長:槍托打開833mm;槍托折疊630mm;
槍管長:251mm;
膛線:6條,右旋;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MP38式4.086kg;MP40式4.027kg;
全槍質量(含彈匣):MP38式4.756kg;MP40式4.697kg;
實彈匣質量:670g;
瞄準裝置:片狀準星;U型缺口式照門;
Maschinengewehr 1934:
MG34(德語:Maschinengewehr 34)是納粹德國在1934年起採用的彈鏈供彈式機槍、在1935年開始裝備部隊,MG34的口徑為7.92x57毫米(又名8毫米毛瑟彈)。由於一戰後的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所限制而不能製造重型武器,因此MG34在德軍中定位為輕重兩用機槍。MG34亦是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
口徑:7.92毫米 ;
重量:12.1公斤(輕型)- 31公斤(中/重型) ;
彈量:50發的子彈鏈/75發子彈鼓/250發彈盒 ;
彈速:755米每秒鍾(全自動或半自動,空氣冷卻) ;
射速:800-900發每秒 ;
射程:500米;
Maschinengewehr 1942 :
MG42,為德文Maschinengewehr 42的縮寫,意即為「機槍1942年型」(「Maschinen」就是「Machine」;「gewehr」就是「gun」)。MG42為納粹德國於1942年研發並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 毫米子彈的武器作為開發依據,並且准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是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戰爭結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射速極快,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
生產廠商——德國毛瑟公司;
口徑——7.92毫米;
初速——755米/秒;
理論射速——1200-1500發/分;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閉鎖方式——中間零件(滾柱)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50發或300發彈鏈;
容彈量——500發;
全槍長——1219毫米;
槍管長——533毫米;
膛線——4條,右旋;
全槍質量(含兩腳架)——11.05千克;
瞄準裝置——機械瞄準具;
配用彈種——毛瑟98式7.92×57毫米槍彈;
有效射程——800米(輕機槍);1000米(重機槍);
註:MG42雖然是MG34的改進版,但是由於它使用了卯沖件組裝技術,是第一款使用該技術的機槍,使成本和製造時間大幅減少,開創了機槍製造的新形式,所以單獨介紹。
Fallschirmjagergewehr (FG-42):
FG-42自動步槍生產與1942年,被稱為「納粹之鷹的大器」,由於要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所以這把槍輕便易攜帶而且還能連發射擊。FG-42自動步槍生產與1942年,被稱為「納粹之鷹的大器」,由於要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所以這把槍輕便易攜帶而且還能連發射擊。FG-42自動步槍生產與1942年,被稱為「納粹之鷹的大器」,由於要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所以這把槍輕便易攜帶而且還能連發射擊。FG42傘兵步槍(Fallschirmjägergewehr 4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專門為傘兵設計的自動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空降作戰中,特別是1941年克里特島戰役後,德國空降部隊認為裝備的輕武器不能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
口徑:7.92毫米 ;
重量:4.5公斤 ;
彈量:20發 ;
彈速:762米每秒鍾(2500英尺每秒鍾) ;
射速:750發每秒鍾(半自動或全自動) ;
射程:550米(601.5碼);
Mauser C96/M1916 :
毛瑟M1916,在中國成為「盒子炮」,分德造和晉造兩種。
口徑:7.63/9毫米 ;
重量:1.3公斤 ;
彈量:10/20發 ;
彈速:485米每秒鍾(1425-1575英尺每秒鍾) ;
射速:半自動 ;
射程:50米 ;
Panzerfaust:
反坦克榴彈發射器(Panzerfaust、Pzf,稱作裝甲拳或鐵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種德國製造的,廉價的火葯推進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此武器是一種小型的預裝填無後座力炮,而並非是坊間所認為的火箭發射器。它被用來取代先前服役的Faustpatrone,而它眾多的型號也一直存在至戰爭結束。著名的RPG-7被認為參考了裝甲拳的部分設計思想。
Panzerfaust 30;
口徑--------44mm;
攜行狀態長--------800mm;
戰斗狀態長--------1050mm;
戰斗總質量--------5.1kg;
配用彈種--------破甲彈;
彈頭質量-------3公斤;
彈徑--------150mm;
炸葯質量--------800g;
初速--------30m/s;
有效射程--------30m;
射速--------單發;
破甲厚度--------200mm;
瞄準裝置--------簡易彈體瞄準;
註:反裝甲火箭筒在現代不屬於槍械類,但是在二戰時期的德國被劃歸為「反坦克步槍類」。
Ⅳ 二戰德國的制式武器都有什麼
著名的德國手槍。
看過兄弟連的人應該知道了,那些美軍常常想從德軍得到的那種槍
口徑:7.65/9 毫米
彈量:8發
重量:850克
彈速:1200英尺每秒(365米每秒)
射速:(無資料,大約每分鍾24發吧?)
射程:70米
毛瑟 98k/98 步槍
二戰德國主要步兵制式武器。長距離戰斗中最有利。可惜射速緩慢,在近距離戰斗吃虧不少。配有刺刀以幫助近距離作戰,不過刺刀影響射擊的准確率(好像是會影響發射時槍里子彈的震盪令到射出來後有偏差),所以平時要脫下來。也可以裝上榴彈發射器。
口徑:7.92毫米
彈量:5 發
重量:3.92公克
彈速:755米每秒
射速:手動腿殼(在精兵手上大約每分鍾10發?)
射距:800米(437碼)
Gewehr 41(德文,步槍的意思)
也被稱為Kar43。德國參考美軍的Garand半自動步槍與蘇聯的Tokerev SVT-40半自動步槍擁有比手動步槍更強大火力後而決定生產的半自動步槍。德國主要把它當作特種步槍來派發多於普篇的兵種步槍(瞄鏡為一證據)。由於後來Stg44的出現另到這步槍的影響性與重要性顯得不太重要。
口徑:7.92毫米
重量:5.03公克
彈量:10發
彈速:776米每秒
射速:20發每分鍾,半自動
射程:800米
Gewehr 43
Gewehr 41的改進版
口徑:7.92毫米
重量:4.4公克
彈量:10發
彈速:776米每秒
射速:20發每分鍾。半自動
射程:800米
Sturmgewehr 44(Stg44)(德文,意思為「沖鋒步槍」)
史上第一支沖鋒步槍,又被稱為 MP 44。擁有步槍長距離的准確射擊能力與沖鋒槍近距離的掃射力
口徑:7.92
重量:5.22公克
彈量:30發
彈速:685米每秒鍾(2055英尺每秒鍾)
射速:500-600發每秒(可單發或全自動)
射程:300-500米
Maschinenpistolen 38/40 (德文意為自動手槍)
二戰德國最常見的沖鋒槍。38與40外形與性能上大致相同所以這里不再多開一項。40使用的材料比38更便宜,因此更適宜大量製做。
口徑:9毫米
重量:3.97公克
彈量:32發
彈速:380米每秒(1247英尺每秒)
射速:500發每秒,全自動
射程:100米(110碼)
Maschinengewehr 1934(德文意思為機關槍)
二戰德國的機關槍,是世界上首種現代普及用途機槍
口徑:7.92毫米
重量:12.1公斤(輕型)- 31公斤(中/重型)
彈量:50發的子彈鏈/75發子彈鼓/250發彈盒
彈速:755米每秒鍾(全自動或半自動,空氣冷卻)
射速:800-900發每秒
射程:500米
Maschinengewehr 1942
二戰的機槍之王,盟軍士兵最恐懼的武器。不過由於它的射速太快,所以彈管也很快的過熱而要替換,往往做成讓敵人乘機攻擊的時機。
口徑:7.92毫米
重量:11.6公斤(輕型)- 32公斤(重型)
彈量:子彈鏈(50-250不等)
彈速:755米每秒鍾(2480英尺每秒鍾)
射速:1200-1800發每秒(全自動或單發,空氣冷卻)
射程:500米
Fallschirmjagergewehr (FG-42)(德文意思為空降部隊步槍)
跟Stg44一樣都是一種革命性的新武器。本來是為了德國的Fallschirmjager空降特種兵所用的。其優良性也是無可口非。不過這槍的後坐力太大,射擊時的聲音高,製做材料也太貴,所以只做了大概7000支。
口徑:7.92毫米
重量:4.5公斤
彈量:20發
彈速:762米每秒鍾(2500英尺每秒鍾)
射速:750發每秒鍾(半自動或全自動)
射程:550米(601.5碼)
Mauser C96/M1916
與中國的「盒子炮」等手槍同型號的手槍
口徑:7.63/9毫米
重量:1.3公斤
彈量:10/20發
彈速:485米每秒鍾(1425-1575英尺每秒鍾)
射速:半自動
射程:50米
Panzerfaust(德文意思為裝甲拳)
德國的廉價,即用即棄,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炮。
口徑:100-105毫米
重量:10公斤
彈量:1發
彈速:30-82米每秒(100-273英尺每秒鍾)
射速:一次性使用
射程:30-150米
穿甲力:140-200毫米
Ⅳ 誰幫我介紹介紹2戰時德國MG42機槍的情況```
MG42,為德文Maschinengewehr 42的縮寫,意即為「機關槍」「(19)42年型」(「Maschinen」就是「Machine」;「gewehr」就是「gun」)。MG42為納粹德國於1942年研發並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 毫米子彈的武器作為開發依據,並且准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是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戰爭結束。
早在二戰前的西班牙內戰已經給了德國軍方很多滿意的測試結果,MG34通用機槍也是其中之一。然而瑜不掩瑕,MG34表現出對於飛沙走石的敏感程度,以及昂貴的成本價格(不管在工時與材料上),因此德軍又獲得一款MG34S型,算是一種MG34的「增值版」(incremental improvement)。位於薩克森竇柏恩由保羅·庫特·約翰尼斯(Paul Kurt Johannes)創辦的「大腳約翰尼斯金屬烤漆廠有限公司」(Metall und Lackierwarenfabrik Johannes Großfuß AG)的工程師也開始著手進行MG34的量產方式改良計劃,希望能壓低量產的壓力。
這個改善工程由維納·古諾博士(Dr. Werner Gruner)負責主導。其實古諾博士擅長的是沖軋製造技術,對於武器的了解並非科班出身,不過憑借豐富的鋼材知識,古諾博士在其他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整個計劃在進行中就蹦出兩個新的結果;新款機槍以及新的低廉成本。新款的機槍命名為MG39,但是只有命名是新的,並且不久之後就會被重新異動。外表看不出來,因為工程師認為沒有必要再重新作不同的設計,以成本來說。以操作上而言,沒有變動就能夠讓官兵更快適應與使用;最大的差別就是原來MG34的彈鼓給彈方式被放棄了,改為彈性大的彈鏈給彈方式。其他例如照門從直立式改為滑軌式,還有就是射速提高了。
大腳約翰尼斯金屬與服裝配備有限公司將MG39的射速提升到每分鍾1,500發,並且送往實戰測試。1941年完成實戰的測試之後,其成果受到德國軍方認可,因此MG39於1942年開始進行修改與正式量產,同時就定名為MG42。生產的合約商主要包括「大腳」(Großfuß)、毛瑟、古斯洛夫工廠以及其他的小廠。三年多的時間當中超過400,000挺MG42出廠(17,915挺,1942年;116,725挺,1943年;211,806挺,1944年;61,877挺,1945年),一挺MG42的生產工時其實比MG34還少一半,75個工時左右(如果以三班制生產只要三天又3個小時就有一把全新的MG42出廠);MG34需要150個工時,並且透過沖軋的方式還可以節省材料成本,因此原來生產MG34需要花費327帝國馬克,生產MG42的時候下降到只要250帝國馬克(當時美金與帝國馬克匯率約為1:4.2)。
MG42充任輕機槍的時候含兩腳架總重11.6kg,比MG34輕500g;MG34與MG42的兩腳架是共同共用的,不同的是MG42的兩腳架除了裝置在槍口後方槍管肋架下緣之外,也可以裝置在槍身中段機匣下方。這個方便性在於如果射手必須進行俯射時不需要加高自己的位置,增加自己的輪廓。MG42也有自己的三腳架可以用,就是新式的42型輔助三腳架(Lafette 42 tripod),但是重達20.5kg。MG42並沒有採用重管設計,所以連續射擊時槍管的升溫速度很快,不過工程師對於更換槍管的程序也下了功夫,因此有經驗的射手3秒就能拉出滾燙的槍管換進新的槍管。
如果要維持MG42正常運作的話最理想的人力編組是六個人一組;機槍伍長一名,射手與副射手共兩位,餘下三員負責彈葯之攜行與管理、備份槍管之攜行、三腳架之攜行、構築機槍陣地以及雜務。為了保護伍長,射手與副射手加配手槍各一隻,餘下三名官兵仍然背著毛瑟Kar98k到處跑。不過這么理想的編組仍然經不起現實的挑戰,所以事實上MG42機槍伍只有三個人,射手、彈葯兵以及觀測員。德軍傾向將射手的職務安排由資淺的下士(Unteroffizier)擔任而非兵員。
MG42平均射速為每分鍾1,200發,比英國的維克斯機槍以及美國的M1919機槍射速多一倍(兩者僅有600發/每分鍾);可以聽到「啪」或者是「碰」的冷槍,甚至是「咑咑咑咑……」的連貫機槍聲,但是你會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在戰場上一直把衣服撕開?」MG42的高射速使的槍聲以非常密集的波頻傳遞出去,過於連貫的音源使得個別的槍聲無法被區隔,因此在人類的耳中至少聽起來像是布匹被撕破的聲音,如果德軍的射手只扣了一下,哪怕只是一下,就是20發子彈上路飛奔而去。
盟軍對於熟悉的布匹撕破聲也有自己的定義與看法,因此給予MG42各種混號,例如「希特勒的電鋸」;也有的官兵惡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希特勒的拉鏈」(Hitler's zipper;意思指希特勒在拉拉鏈掏生殖器但是掏不著……);蘇聯大兵比較朴實,算是文雅地稱MG42為「亞麻布剪刀」(「linoleum ripper」);連德國大兵也稱它為「希特勒的鋸子」("Hitlersäge")或者「骨鋸」(Bonesaw)。英國大兵就以MG42材料的製造產地史潘朵為名稱之。
德軍在1940年發行的手冊中明令禁止將標准250發彈鏈一次打完,如果是50發彈鏈,一分鍾之內不得超過七條的射擊,以免槍管壽命大幅簡短,以及減少槍管過熱卡彈的問題。由於MG42如此地特殊而駭人(terrifying),美國陸軍不得不拍攝製作一段訓練影片協助官兵跨越心理巨大的障礙(psychological trauma)來面對上陣之後終究還是躲不掉的MG42
大腳公司的工程師之所以要提高射速的目的其原因來自於戰場上並沒有閑功夫讓官兵將作戰當作打獵,官兵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躲避爆炸或者四處橫飛的彈頭,偶爾,逮到機會在掩體後方一發一發地開火,但是仍然不等於發揮作戰的效率。工程師認為優異的武器就是基於官兵的開火時間有限,不如在有限的時間中提高射速,如此就能提升擊中與擊斃敵人的機率,以及成功壓制敵軍進行戰術運動;具有這種設計理念同時還包括維克斯K空勤機槍。不過從刃之兩面理論來看,射速高的武器必然也有誇張的彈葯消耗量,加上槍管壽命一定不久以及容易過熱,再再地考驗持續長效射擊的能力。
MG42就可以牽制一整批敵軍,讓敵軍進退兩難。
英美兩國的官兵被要求訓練面對MG42的時候「要躲好」,但是趁MG42在更換槍管的時候,(熟練的射手可以三秒換好槍管,不熟練的射手要花七秒),突襲奪下MG42的陣地,因此MG42射手佩帶手槍。
德軍向來將機槍視為一個班,或者一個單位的重心,機槍伍與單位之間有相互的責任;既然MG42的威力是不在話下,當然彈葯的消耗也是從來不客氣的。MG42負責壓制牽制敵人,掩護戰友或友軍進攻,防衛陣地,以及給予大家士氣;MG42周遭的官兵會自然地多帶一些彈葯以備MG42不時之需。
Ⅵ 二戰時德國武器
LZ這個問題范圍太大了。
德國陸軍最優、武器裝備也是陸軍最好,就說德國國防陸軍的兩個經典武器吧。
輕武器的話,最著名的是MG42通用機槍。由毛瑟軍工廠生產。
德國陸軍的戰術是以機槍為核心的,所以德國陸軍對機槍尤為重視。但是、根據一戰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不允許配備重機槍,不過德國人設計出了一款從外型上怎麼看都不像重機槍的通用機槍。MG42比它的前身MG34看上去更緊湊,從圓形槍筒變成方形槍筒,採用的是金屬沖壓技術製造的,這領先了當時其他任何國家。說到MG42的話,最著名的就是它射擊時獨特的聲音。一般的機槍射擊聲音是「噠噠噠」的,不過MG42的聲音卻是「嘶——」的,聽上去像撕開布匹的聲音,因為它的射速太快了。這里有一個常識,機槍的射速在1000發/分以下的時候,人可以聽清每一發子彈出膛的聲音,但是如果超過1000發/分的時候、人就聽不清了。MG42的最高射速可以達到1500發/分,試想、1500÷60,等於25,這1秒鍾就可打出25發子彈!如果有人在1秒內不幸中彈,那麼這個倒霉鬼肯定瞬間被打成篩子、必死無疑。而在實戰中,沒有任何一款機槍可以在單獨對射中壓制MG42。而且MG42含兩腳架在內只有11公斤重,射手完全可以單人快速轉移陣地。機槍陣地對射有一個常識,即能不能快速轉移陣地給予敵方火力壓制、是衡量一款機槍優劣的最主要參數。MG42無疑在這一點占據了滿分。
重武器、最著名的屬虎式坦克了。由斐迪南德·保時捷汽車公司生產。
可以這樣說。在當時、如果盟軍士兵遇到虎式坦克,那麼他們活命的幾率會非常渺茫。虎式坦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初代重型坦克中、集機動性、防禦力和打擊力最優的佼佼者,美軍裝甲部隊平均要損失十幾輛謝爾曼坦克才能打掉一輛虎式坦克。虎式坦克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借鑒蘇聯T34的經驗、用斜面裝甲,而是一如既往的使用了直面裝甲,加厚了鋼板厚度和強度,所以防禦性與同類坦克相比並不差。難能可貴的是、一輛滿載兵員的虎式坦克重達60噸、它的機動能力竟和一輛重35噸的中型坦克一樣,裝備的88毫米口徑火炮更是讓其火力達到巔峰,僅僅一擊就會讓敵人重傷或者直接報廢。虎式坦克在二戰一共只生產了1715輛,因為它實在太復雜太耗時耗力,但是虎式坦克卻摧毀了盟軍超過一萬多輛坦克、這是其它同類坦克望塵莫及的。
Ⅶ 二戰時德軍用的沖鋒槍叫什麼名
整個二戰最具傳奇色彩的沖鋒槍,當屬德國MP38/40
詳細來說就是MP38式9毫米沖鋒槍是德國埃爾馬兵工廠為滿足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的需要,於1938年生產的,同年部隊列裝,
取名為MP38式。1939年對MP38式進行了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P38/40式。後來,為了簡
化加工工藝和降低成本,又對MP38/40式作了幾次改進,其改進型分別稱為MP40Ⅰ式、
MP40Ⅱ式等系列沖鋒槍。在1940-1944年間,共生產了1037400支MP40式沖鋒槍。
Ⅷ 二戰德軍STG44和MP40都是哪些兵種配備的
著名的德國手槍。看過兄弟連的人應該知道了,那些美軍常常想從德軍得到的那種槍 口徑:7.65/9 毫米 彈量:8發 重量:850克 彈速:1200英尺每秒(365米每秒) 射速:(無資料,大約每分鍾24發吧?) 射程:70米 毛瑟 98k/98 步槍 二戰德國主要步兵制式武器。長距離戰斗中最有利。可惜射速緩慢,在近距離戰斗吃虧不少。配有刺刀以幫助近距離作戰,不過刺刀影響射擊的准確率(好像是會影響發射時槍里子彈的震盪令到射出來後有偏差),所以平時要脫下來。也可以裝上榴彈發射器。 口徑:7.92毫米 彈量:5 發 重量:3.92公克 彈速:755米每秒 射速:手動腿殼(在精兵手上大約每分鍾10發?) 射距:800米(437碼) Gewehr 41(德文,步槍的意思) 也被稱為Kar43。德國參考美軍的Garand半自動步槍與蘇聯的Tokerev SVT-40半自動步槍擁有比手動步槍更強大火力後而決定生產的半自動步槍。德國主要把它當作特種步槍來派發多於普篇的兵種步槍(瞄鏡為一證據)。由於後來Stg44的出現另到這步槍的影響性與重要性顯得不太重要。 口徑:7.92毫米 重量:5.03公克 彈量:10發 彈速:776米每秒 射速:20發每分鍾,半自動 射程:800米 Gewehr 43 Gewehr 41的改進版 口徑:7.92毫米 重量:4.4公克 彈量:10發 彈速:776米每秒 射速:20發每分鍾。半自動 射程:800米 Sturmgewehr 44(Stg44)(德文,意思為「沖鋒步槍」) 史上第一支沖鋒步槍,又被稱為 MP 44。擁有步槍長距離的准確射擊能力與沖鋒槍近距離的掃射力 口徑:7.92 重量:5.22公克 彈量:30發 彈速:685米每秒鍾(2055英尺每秒鍾) 射速:500-600發每秒(可單發或全自動) 射程:300-500米 Maschinenpistolen 38/40 (德文意為自動手槍) 二戰德國最常見的沖鋒槍。38與40外形與性能上大致相同所以這里不再多開一項。40使用的材料比38更便宜,因此更適宜大量製做。 口徑:9毫米 重量:3.97公克 彈量:32發 彈速:380米每秒(1247英尺每秒) 射速:500發每秒,全自動 射程:100米(110碼) Maschinengewehr 1934(德文意思為機關槍) 二戰德國的機關槍,是世界上首種現代普及用途機槍 口徑:7.92毫米 重量:12.1公斤(輕型)- 31公斤(中/重型) 彈量:50發的子彈鏈/75發子彈鼓/250發彈盒 彈速:755米每秒鍾(全自動或半自動,空氣冷卻) 射速:800-900發每秒 射程:500米 Maschinengewehr 1942 二戰的機槍之王,盟軍士兵最恐懼的武器。不過由於它的射速太快,所以彈管也很快的過熱而要替換,往往做成讓敵人乘機攻擊的時機。 口徑:7.92毫米 重量:11.6公斤(輕型)- 32公斤(重型) 彈量:子彈鏈(50-250不等) 彈速:755米每秒鍾(2480英尺每秒鍾) 射速:1200-1800發每秒(全自動或單發,空氣冷卻) 射程:500米 Fallschirmjagergewehr (FG-42)(德文意思為空降部隊步槍) 跟Stg44一樣都是一種革命性的新武器。本來是為了德國的Fallschirmjager空降特種兵所用的。其優良性也是無可口非。不過這槍的後坐力太大,射擊時的聲音高,製做材料也太貴,所以只做了大概7000支。 口徑:7.92毫米 重量:4.5公斤 彈量:20發 彈速:762米每秒鍾(2500英尺每秒鍾) 射速:750發每秒鍾(半自動或全自動) 射程:550米(601.5碼) Mauser C96/M1916 與中國的「盒子炮」等手槍同型號的手槍 口徑:7.63/9毫米 重量:1.3公斤 彈量:10/20發 彈速:485米每秒鍾(1425-1575英尺每秒鍾) 射速:半自動 射程:50米 Panzerfaust(德文意思為裝甲拳) 德國的廉價,即用即棄,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炮。 口徑:100-105毫米 重量:10公斤 彈量:1發 彈速:30-82米每秒(100-273英尺每秒鍾) 射速:一次性使用 射程:30-150米 穿甲力:140-200毫米
Ⅸ 二戰德軍機關槍戰術
你說的時步兵吧,主要作用在於支援步兵。
機槍地位在500-1000米范圍,更遠靠步兵自行火炮支援(一號B150毫米野牛自行火炮)
對於機槍,二戰各國定位基本一致
德國步兵戰術中沒有機槍戰術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