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是如何走向二戰的,每個時間節點的事件有何影響
1,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被凡爾撒條約榨乾鮮血,恰逢魏剛德國政府無能。人民需要有鐵碗政府來帶領德國走出困境。
2,希特勒上台後。大力發展高速公路和運輸行業,使德國的經濟有了顯著回復,家家不在為吃飯發愁,工人有了工作,小孩有學上了。人民凝聚力空前高漲。
3,希特勒擁有人心後,開始鼓吹種族優勢論,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復仇心裡,積極備戰。與此同時,英法2國對於希特勒的擴軍工作未加干涉,也就是綏靖政策。
4.奧地利維也納本身就是由大量德意志民族組成的國家。奧地利被德國兵不血刃的佔領不過是人心所向和時間問題。
5,德國在東擴張完畢之後。開始正是攻擊法國。法國因為和英國都過於缺乏准備,同時綏靖政策濃烈,導致1周後法國崩潰。攻擊發起後,德國意識到現有裝備不能滿足攻擊強度。開始研發重型武器。
6.德國打掉法國後,開始東征。與此同時。在攻擊俄國前,德俄2國都先後做好了互相進攻的准備。德國先下手自然得到了極大優勢。但是隨時間推移,俄國一方面積極反撲,積極防禦,同時英美利用地理條件在本國不受地面佔領攻擊的前提下,出物資支援俄國。最終使德國沒能完成對蘇聯的徹底滅亡。
Ⅱ 二戰時期德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動侵略戰爭的
二戰時期德國是從1939年9月1日開始發動侵略戰爭的。
1939年9月1日04:40,德軍的軍隊閃擊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給予納粹德國48小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因為德國沒有理會英法的警告,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二戰從此爆發。
Ⅲ 二戰的詳細過程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德國總理。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繼任了總統,成為了第三帝國唯一的真正擁有實權的最高領袖,在德語中稱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 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公開挑戰《凡爾賽和約》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後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並入第三帝國,捷克其餘地區也在不久後被德國佔領。
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4月9日攻佔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佔荷蘭、比利時、羅森堡、隨後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了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戰 火燒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條約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原 子彈轟炸日本廣島。
1945年8月9日,美國投擲原 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Ⅳ 二戰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從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開始。
2、二戰的主要發生原因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改變,新興國家德意奧不滿足於一戰所形成的世界格局,想要對全球殖民地和市場進行資源再分配;
3、德國閃擊波蘭,義大利發動西班牙戰爭,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和資源,這是二戰的最根本動因。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麼爆發的
二次大戰開始點,一般定為是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開始。
二戰本質就是世界主導權之戰,也就是守成大國集團(原國際秩序的主導者和捍衛者,英美法西方列強)與新興強國集團(新崛起強國,並對於當時的國際秩序不滿)之間的對戰,外加一個被當時國際秩序邊緣化和制裁的大國蘇聯(最初加入軸心國入侵波蘭,後來遭受軸心國入侵,獲得英美援助,與英美建立聯盟)。而大量的弱國,都是因為這兩大集團的矛盾和對抗,被捲入或是被迫站隊。
因此兩次世界大戰的本質核心就是英德矛盾導致引發的,亞洲是美日矛盾。英國就如同現今的美國,主導國際秩序(說的百一些就是江湖大哥),但是英國國力衰退,德國崛起,希望通過武力改變領土現狀,英國由於一戰巨大損失和經濟和國力衰退,選擇了綏靖政策,也就是為了防止局勢惡化爆發武裝沖突,同意了德國對於周邊弱國家領土的需求,德國逐漸做大,希特勒也在德國國內獲得了聲望,然後德國東擴波蘭,妄圖通過與波蘭的戰爭改變領土爭端,波蘭乃英國小弟,因此德國軍事行動直接挑戰了英國的領導地位,希特勒為了防止英法干預,在入侵波蘭以前與邊緣化的大國蘇聯結盟(波蘭的地位位置,從軍事將,只有蘇聯所處的地理位置能夠提供實質性的軍力幫助),希特勒認為,英法不會為了已經沒有任何獲勝希望的波蘭,與德國為敵的,爆發軍事沖突),於1939年德國和蘇聯共同軍事入侵波蘭。但是希特勒判斷出現了錯誤,英法為了維護其世界領導地位和國際秩序,只能被迫向德國宣戰,世界大戰爆發。
二、法西斯同盟形成:
1、當年國際秩序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國主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還有一個被國際秩序邊緣化和被經濟政治制裁的大國是蘇聯。
2、三強裡面,最強的是英美,英國是當時世界大哥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美國,但是英國國力已經衰退,被美國、德國超越,但是國際秩序還是英國主導,美國雖然於世界秩序頂端,但是奉行孤立政策。
3、世界爆發經濟危機引發,也使得極右翼政治勢力在世界的崛起(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極右翼上台),德國國力重新崛起,但是在國際秩序中是出於被限制或者說是被遏制的一種狀態,因此對於國際秩序現有國際秩序非常不滿。而義大利、日本在一戰當中,雖然導向了英國這個大哥贏得了一次大戰,獲得了利益,但是在國際秩序中,依然要低於英國、美國、法國的。因此隨著國力的發展,日本、義大利都有拓展其勢力范圍的意向,因此現有西方英國等西方列強主導的國際秩序以及英美法在全球的利益就成了他們的絆腳石。
4、因此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新興強國,組成同盟,當然由於最初三國的軍力還未重整,特別是德國正在一點點的突破英法列強對於德國的限制,為了防止不過早刺激英美法等守成大國(守成大國就是現有國際秩序的捍衛者和主導者,說的白一些就是現在的江湖大哥),遮人耳目,1936年11月德國、義大利、日本成了了所謂的反公產主義聯盟,英法美等西方列強一直是敵視和排斥蘇聯體制的,因此軸心國組成聯盟,打著反對蘇聯的旗號,麻痹了西方列強。
5、其後軸心國開始了擴張勢力,而英國等西方列強,採取了綏靖政策,軸心國從周邊小國開始(德國吞並奧地利、捷克等,亞洲日本入侵中國),英美列強只是進行了譴責,而未見實際性的動作,最終軸心國羽翼豐滿,發起了全面挑戰(日本在中國作戰擴大,其後德國1939年9月入侵波蘭,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9月義大利、德國、日本正式結成軍事同盟,軸心國正式形成軍事集團,發起了全面挑戰英美世界領導地位和其主導的國際秩序的軍事對抗。,
三、守成大國糾集力量組成同盟。
1、由於英國國力衰退和英國民眾對於一次大戰的損失記憶猶新,使得英美法對於軸心國德國在歐洲、義大利非洲、日本亞洲實行了綏靖,默許或是只是簡單的進行譴責,使得軸心國逐漸做大,繼續拓展實力,最終嚴重侵害了守城大國的核心利益。
2、大英帝國世界大哥的威信和號召力遙遙欲墜,面對德國與邊緣化大國蘇聯對於小弟波蘭的軍事打擊,對於現有國際秩序的公然挑戰,英法被迫宣戰以此捍衛自己在世界的主導權,二次大戰爆發。亞洲方向,日本持續拓展,英國精力和力量已經無暇顧及,日本拓展特別是在中國拓展,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利益,美國國內仍然爭論是否要拋棄孤立主義,但是已經開始對日本進行嚴厲的經濟和石油制裁。
3、德國在歐洲准備充分,以創意的作戰模式,先發制人,迅速擊敗英法聯軍,法國意外敗北,震驚了世界,大英帝國似乎是搖搖欲墜,只有招架之功,整個國際秩序已經崩盤。
4、幸虧大英帝國海權在手,德國海上貿易和商用船隊,與1939年就地解散,駛入中立國躲避,世界金融中心依然在英美手中,英國並且憑借英吉利海峽,在不列顛大空中中擊敗德國,同時英國改變了以往敵視邊緣化大國蘇聯的態度,展開了與蘇聯的互動,缺乏海權和戰略空中能力的德國無法征服英國,石油等資源匱乏使得德國危機感四伏,被迫東擴蘇聯,搶奪生存空間,橫掃蘇聯紅軍,蘇聯紅軍一潰千里,但是德國也陷入兩線作戰風險。
5、亞洲方向,資源匱乏,特別石油匱乏的日本,受到了英美嚴厲的石油禁運,石油儲備也接近枯竭,日本無法保證維持在中國戰爭,日本面臨艱難選擇,是承認英美還是世界大哥,還是冒險孤注一擲。最終日本內部決定冒險開戰,開始密謀,突襲美國海軍,摧毀英美在亞洲的海權,從而奪取英美在亞洲的石油區(荷屬東印度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等等戰略資源豐富的地區)。
6、面對美國利益在全球損害,美國政府越來越傾向於加入戰爭,但是民眾依然爭論很大,1941年8月英美領袖舉行了大西洋會議,發表了共同宣言,也就是著名的大西洋憲章(也成為戰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號令天下,向世界承諾鏟除納粹恢復世界穩定,重新建立國際秩序,9月在倫敦舉行了大西洋憲章會議英國、蘇聯、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希臘、挪威和自由法國等參加,正式形成了同盟。
7、石油等資源匱乏的日本,為了獲得英美亞洲產油區,摧毀英美在亞洲海權,被迫奇襲了珍珠港,美國國內爭論消失,美國這個超級力量正式捲入了戰爭,美國號令天下,26國雲集美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同盟正式形成。
自此反法西斯同盟領軍國家全部參戰,英美蘇是二戰三巨頭,其中英美具有號令天下的影響力,並且憑借強大的海權和工業能力潛力,重整軍備,展開了立體化戰略攻勢(海上海空大戰、兩棲遠洋登錄入侵,戰略轟炸機直奔軸心國本土),並且大量軍事援助在自己國土內拚命抵抗的蘇聯和中國。1943年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向世界宣布,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在第一次大戰中是沒有過的),也就是說沒有商量的餘地,英美其後展開了聯合遠程戰略轟炸,白天美國人負責,晚上英國人負責,一波一波,轟炸規模越來越大,德國逐漸成為人間地獄,兩棲作戰也侵入歐洲,蘇聯在自己國內的反擊越來越猛烈,也是逐漸獲得了主動權。海上、空中、地面兩線夾擊,德國、義大利敗北。
日本在海口大戰中也是敗北,整個國家也被fengsuo,戰略轟炸機也開始對於日本本土毀滅性的戰略轟炸,日本城市66座被摧毀,工業、經濟崩潰,最後外加兩個原子彈。日本投降。
守成大國獲得勝利,但是英國已經元氣大傷,英國主導原國際秩序已經不復存在了,美國的超級力量得以充分顯示,並獲得英國承認認可其雄厚實力,美國和平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領袖,被國際秩序邊緣化的大國蘇聯,在這場戰爭中,盡管損失慘重,但是由於英美對於德國的打擊,使得蘇聯獲得了勢力拓展巨大機遇,最終占據了整個東歐和3/1的德國,勢力范圍也得到了空前延伸。而英美則占據了整個西歐和3/2的德國。三巨頭國家(英國、美國、蘇聯),達成協議,同意美國的構建聯合國的構想,以及世界警察的理念(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負責世界安全和和平)。並將中國(美國堅持把中國加入,英蘇被迫同意。)和法國加入到三大戰勝國行列,成為世界五大戰勝國。世界進入了雅爾塔體系。此後,美蘇兩大陣營對立格局產生,但是美國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擁有主導地位(全球軍事能力,強大的海權、世界金融中心、科技中心)。
Ⅵ 德國二戰歷史簡介 簡單點,了解即可
給你說一下德國在二戰中的戰役。
二戰開始:1939年9與月1號,德國入侵波蘭,9月底華沙淪陷。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實行「海獅計劃」入侵英國,最終慘敗。
1941年6月,德國實行「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
1941年9月底,德國向莫斯科發動進攻。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最終耗時一年多的戰役,德軍戰敗。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役
1944年,諾曼底登陸
Ⅶ 納粹德國是什麼時候發動二戰
1937年
11月5日,希特勒向其麾下將領明白表示:要解決德國問題,唯有使用武力。
1938年
2月4日,德國國防軍改組,希特勒自任國防軍最高統帥。
3月12日,德國進軍奧地利,並將於予並吞。
5月30日,希特勒決定毀滅捷克斯洛伐克。
8月27日,德國陸軍參謀長貝克,為抗議希特勒的政策憤而請辭。
9月29日,英、法、德、義簽署"慕尼黑協議","蘇台德區"被讓給德國。
10月1日,德軍進入蘇台德區。
1939年
3月15日,德國違反慕尼黑協議,進占希米亞和摩拉維亞。
3月21日,德國要求波蘭解決邊界爭議。
3月26日,波蘭拒絕接受德國建議。
3月31日,英法兩國宣布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保障。
4月7日,義大利佔領阿爾巴尼亞。
4月28日,希特勒片面廢除1935年的英德海軍協定及1934年之"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5月20日,德俄兩國之代表,在莫斯科就波蘭問題展開一連串的談判。
Ⅷ 第二次世界大戰怎麼開始的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
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39年9月,波蘭覆亡。 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Ⅸ 德國當時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國上台,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籠,至次年8月頒布《國家元首法》,對國家生活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集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並且加緊擴軍備戰。
(9)德國二戰怎麼開始的擴展閱讀: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
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