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那幅很經典的把蘇聯國旗舉在德國國會大廈的圖片叫什麼
圖片叫《勝利旗幟插到帝國國會大廈》。
長期以來,各種資料一直都說是朱可夫元帥麾下的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里亞下士於1945年4月30日下午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樓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最先將紅軍旗幟插上柏林議會大廈的是蘇聯英雄米哈伊爾·米寧。他於1922年出生,衛國戰爭爆發後參軍,一直與納粹德國軍隊作戰。他不僅參加過解放列寧格勒的戰役,還一路隨軍隊打到柏林。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克德國國會大廈,據稱,在蘇軍即將攻克柏林之際,斯大林下令:5月1日之前必須把紅旗插到帝國議會大廈樓頂!在此命令下,米寧等5名士兵攜帶一面紅旗,最終設法到達大廈樓頂。最初,他們無法確定插紅旗的合適地點,但米寧注意到大廈樓頂雕像上的王冠,於是,他爬上雕像,把帶有紅旗的一根金屬棒插入王冠,並用自己的皮帶將紅旗固定。歷史將銘記這一永恆的時刻——1945年4月30日。蘇軍紅旗的樹立,宣告了納粹德國滅亡。次月,米寧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而那幅原載於前蘇聯《真理報》上著名的「勝利旗幟插到帝國國會大廈」的照片也不是當時拍攝,而是後來補拍的,照片中揮舞旗幟者也不是米寧。由於4月30日蘇軍隨軍記者並未捕捉到紅軍插旗的瞬間,所以在5月2日,28歲的戰地攝影師葉夫根尼·哈爾傑伊得到指示,拍攝五星、錘子和鐮刀的蘇聯國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新聞照片。於是,哈爾傑伊帶著他的「萊卡」相機、一面蘇聯國旗、兩個紅軍士兵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和米哈伊爾·葉戈羅夫來到被打的千瘡百孔、並且已被燒毀的德國帝國國會大廈,用了一整卷膠片,拍攝了36張照片。公開發表的照片後期還經過了加工處理:背景的黑煙是後來在底片上製做的,為的是讓人感覺戰爭仍在繼續。蘇軍士兵的兩只手腕上都戴著搶來的手錶,為了塑造蘇軍的正面形象,在照片發表之前,哈爾傑伊在底片上做了些小小的手腳,於是手錶消失了。
為了配合圖片宣傳,官方文字報道稱,紅軍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里亞下士率先將鑲著鐮刀和斧頭的前蘇聯國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標志著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結束,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軍在歐洲戰場上取得的最後勝利。
盡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勝利旗幟插到帝國國會大廈》這張照片仍然成為蘇聯紅軍擊敗納粹德國的勝利象徵,為世人所記憶。
⑵ 《鋼鐵雄心4》里,大家都遭遇了哪些奇特局面
在玩《鋼鐵雄心4》的時候我用蘇聯吹喇叭把美國吹成了美國的共產主義州,蘇聯在1942年戰勝德國,之後發動解放歐洲戰爭,准備解放英法。紅色美國出於階級情義,派出九個師的志願軍加入蘇聯軍隊,出於遏制蘇聯擴張的國際利益,派出七個師加入英法同盟國。實力精分,最為恐怖。
⑶ 誰把紅旗插到德國國會大廈上
蘇聯紅軍戰士米哈伊爾·米寧將蘇聯國旗插在德國國會大廈上。
米哈伊爾·米寧,他參加過解放列寧格勒戰役,一路隨軍隊打到柏林。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克帝國議會大廈,在攻克柏林之前,當時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下令,5月1日之前把紅旗插到帝國議會大廈樓頂。
在此號召下,米寧等5名士兵攜帶一面紅旗,最終設法到達大廈樓頂。最初,他們無法確定插紅旗的合適地點,但米寧注意到大廈樓頂雕像上的王冠,於是爬上雕像,把帶有紅旗的一根金屬棒插入王冠,並用褲帶將紅旗固定。歷史將銘記這一永恆的時刻——1945年4月30日晚10時。
媒體記錄
關於柏林會戰前前後後,《新華日報》發表的相關報道多達數十篇。在1945年4月29日發表的《柏林的末日景色》中,記者這樣描述:「鮮紅色的旗幟在被蘇軍佔領的市區的一座高塔上迎風飄揚著。高塔被炮彈打穿了許多彈孔。
德軍大炮不斷的轟擊著,想把紅旗打下,然而它們竟未成功。」「柏林駐軍司令部用城內所有成年的市民來抵抗蘇軍坦克,在背後槍擊蘇軍官兵。目前許多柏林人表示低聲下氣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會作戰而是因為他們知道再進行抵抗已沒用了」……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攻克柏林:正義之旗插上國會大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米寧
⑷ 蘇聯(不是沙皇俄國)和德國有沒有打過仗我同學說蘇聯軍隊佔領了德國首都柏林 還將蘇聯國旗插在德國國
打過,當時是德國先對蘇聯宣戰的,一開始蘇聯被德國打的節節敗退,但後來,蘇聯依靠龐大的人口和土地,加上蘇聯寒冷的天氣和蘇聯人們不屈的意志,實現了大逆轉。根據戰爭法,被侵略國可以反過來佔領侵略國的土地,當時反攻,確實是蘇聯第一個攻入柏林的,往後的幾十年,蘇聯和美英等國分管了德國的地區
⑸ 二戰末期,蘇聯軍隊把紅旗插在柏林德國國會大廈上,之後德國不是被蘇聯攻下了么之後怎麽回事
首先要搞明白一點,現代戰爭的目的已經不是滅國,而是消滅敵對政權,建立起對自己友好的政權。所以德國的問題不是如何復國,而是如何建立新政權。通常的程序為投降--政府解散,佔領軍軍管--清洗--結束佔領狀態,成立新政權。
德國投降時,東部領土被蘇聯攻佔,西部領土被美英聯軍攻佔。投降後,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等領土被割讓,剩餘領土分別被蘇聯、美國、英國以及法國佔領。柏林因為是首都,地位特殊,也被四國分別佔領。最初,德國各佔領區實施佔領軍軍管,後來,美國、英國、法國三國佔領區合並,結束佔領狀態,成立德國本土政權,即現在的聯邦德國。同樣,蘇聯佔領區結束佔領狀態後成立了民主德國政權,兩德分立。柏林還是特殊情況,蘇聯佔領區稱為東柏林,英美法三國佔領區稱為西柏林,屬於聯邦德國,但是被民主德國領土所包圍,是一塊飛地。
⑹ 二戰時期,誰把蘇聯國旗插在了德國帝國大廈
蘇聯二戰英雄米哈伊爾·米寧12日在故鄉俄 羅 斯普斯科夫市下葬。當年,他在柏 林的德國帝國議會大廈屋頂豎起標志二戰勝利的 蘇 聯 國旗。 1945年4月30日, 蘇 聯 紅 軍攻 克帝國議會大廈,米 寧 沖 進大 廈, 把 紅 旗插 在大廈樓頂,宣告納 粹 德 國滅亡。次月,他獲得「 蘇 聯 英雄」稱號。米寧1922年出生,1941年6月參軍,與 納 粹德 國軍 隊作戰。他參加過解放列寧格勒戰役,一路隨軍隊打到柏林。在攻克柏林之前,當時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下令,5月1日之前把 紅 旗 插 到帝國議會大廈樓頂。在此號召下,米寧等5名士兵攜帶一面 紅旗,最終設法到達大廈樓頂。 最初,他們無法確定插紅旗的合適地點,但米寧注意到大廈樓 頂雕像上的 王冠,於是爬上雕像,把帶有紅旗的一根金屬棒插入王冠,並用褲帶將紅旗固定。插好紅旗的時刻——1945年4月30日晚10時。二戰結束後,米寧繼續服役。1959年米寧從軍校畢業,1977年搬到普斯科夫直到去世。
⑺ 應該是蘇聯二戰時期的電影 片中蘇聯用船運送物資 空中飛機投來炸彈 船上有蘇聯的國旗,這是什麼電影啊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兵臨城下》有這個場面
⑻ 二戰中是誰將蘇聯國旗插在德國國會大廈上的
二戰中,蘇聯紅軍戰士米哈伊爾·米寧將蘇聯國旗插在德國國會大廈上。
米哈伊爾·米寧,蘇聯英雄,1922年出生,1941年6月參軍,與納粹德國軍隊作戰。他參加過解放列寧格勒戰役,一路隨軍隊打到柏林。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克帝國議會大廈,在攻克柏林之前,當時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下令,5月1日之前把紅旗插到帝國議會大廈樓頂上。
在此號召下,米寧等5名士兵攜帶一面紅旗,最終設法到達大廈樓頂。最初,他們無法確定插紅旗的合適地點,但米寧注意到大廈樓頂雕像上的王冠,於是爬上雕像,把帶有紅旗的一根金屬棒插入王冠,並用褲帶將紅旗固定。歷史將銘記這一永恆的時刻——1945年4月30日晚10時。
紅旗的樹立,宣告了納粹德國滅亡。1945年5月,米寧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⑼ 使命召喚5劇情
作為一名使命5通關無數遍的忠實使命迷,我想說的使命5所渲染的戰爭氛圍是所有使命系列中最成功的 充分展示了戰爭的殘酷與黑暗 你說蘇聯人殘忍 那要看什麼時候 蘇聯戰役第一關在斯大林格勒時雷格洛夫說過 德國人殺了他們的人們 毀了他們的家園 這筆血債遲早要還的 總有一天蘇軍會打到Their land their people their blood 一路走來 雷澤洛夫一直都在提醒蘇軍 復仇 所以當打到柏林時 他們的復仇之火是完全燃燒起來了 沒人能阻止的 這也是盟軍決定讓蘇軍攻打柏林的原因 蘇聯人變得如此殘忍是因為戰爭因為納粹 這讓我想起美劇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名主角又一個不敢殺人的新兵仔變成一個殺鬼子不眨眼的劊子手 這都很發人深省 人們拍戰爭片並不是為了好玩 而是傳達一種對戰爭本質的闡釋 思考戰爭的恐怖和殘酷 從而杜絕戰爭 使命5的目的也是這樣 你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與殘酷 思考了戰爭的本質 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因此使命5是一款偉大的作品 值得用心去玩 。
使命2中的俘虜和使命5柏林的俘虜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柏林戰役實在太殘酷太慘烈了 蘇軍因為德軍的最後抵抗死了那麼多人 他們也已經瘋狂了吧
蘇軍到到了柏林 美軍把原子彈扔到了日本 而中國卻未踏上日本本土一雪前恥 讓人感到很遺憾啊!想起中國遠征軍還曾經在緬甸打倒侵緬日軍後與英軍相約東京會師 唉。。。
⑽ 蘇聯國旗是誰插到國會大廈上的為什麼還有說是迪米特里和雷澤諾夫
大哥,使命召喚是游戲,不是歷史,真實歷史插國旗的士兵是米哈伊爾 米寧,08年死的,蘇聯二戰英雄米哈伊爾·米寧1月12日在故鄉俄羅斯普斯科夫市下葬。當年,他在柏林的德國帝國議會大廈屋頂豎起標志二戰勝利的蘇聯國旗。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第150步兵師攻克帝國議會大廈,米寧沖進大廈,把紅旗插在大廈樓頂,宣告納粹德國滅亡。次月,他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米寧1922年出生,1941年6月參軍,與納粹德國軍隊作戰。他參加過解放列寧格勒戰役,一路隨軍隊打到柏林。
據俄羅斯《真理報》報道,在攻克柏林之前,當時蘇聯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下令,5月1日之前把紅旗插到帝國議會大廈樓頂。米寧的上級軍官告訴下屬,只要把任何一塊紅布固定到大廈樓頂就象徵戰爭取得勝利。
在此號召下,米寧等5名士兵攜帶一面紅旗,試圖進入大廈。但他們發現,幾乎所有門都被水泥封死,只剩一扇門鎖著。幾名士兵找一根大樹枝,破門而入,雖然遭遇納粹士兵零星火力,他們用機槍還擊,最終設法到達大廈樓頂。
最初,他們無法確定插紅旗的合適地點,但一名士兵注意到大廈樓頂雕像上的王冠,於是爬上雕像,把帶有紅旗的一根金屬棒插入王冠,並用褲帶將紅旗固定。
米寧的功績得到廣泛認可,但沒有得到獎金。插好紅旗的時刻——1945年4月30日晚10時,沒有照片記載。著名的帝國議會大廈樓頂舉旗照片,拍攝於事後,舉旗者也不是米寧。
二戰結束後,米寧繼續服役。1959年米寧從軍校畢業,1977年搬到普斯科夫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