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蘇軍攻克議會大廈為什麼幾千德軍寧可戰死沒有一個投降的呢
因為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不是這些德國士兵寧可戰死,而是無法投降美英盟軍的情況下,他們這些德國士兵落到蘇聯士兵手中只會生不如死。
1945年4月29日,蘇聯軍隊對德國國會大廈發動了猛烈攻擊。成千上萬的德國人堅守在國會大廈,戰斗到全部死亡。
在整個進攻過程中,德軍防守十分頑強,蘇軍不得不與德軍一個接一個地作戰。
即使在一個角落,廢墟也變成了戰場。直到德軍全部陣亡,蘇軍在晚上21:50把象徵勝利的紅旗掛在國民議會大廈的屋頂上。
德軍武裝黨衛軍
德國軍隊沒有選擇投降的原因。其中有兩個主要因素。德國武裝衛兵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緊緊抓住大多數人的。
『貳』 蘇軍是什麼時候攻佔德國首都的(日期)
1945年5月2日。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德寇遭到致命打擊。從此,蘇聯紅軍在斯大林領導下開始了戰略反攻,迫使希特勒轉入戰略防禦。1944年,蘇聯紅軍對德寇發動了10次殲滅性打擊,蘇聯紅軍開始越境作戰。1945年初,蘇聯紅軍又發動了幾次戰役,打到德國邊境奧得河與尼斯河一線。
希特勒負隅頑抗,在柏林方向集中了百萬兵力,數千架飛機和大量坦克,從奧得河到柏林110公里縱深,構築了由八道防線組成的現代化防禦體系。但是,這一切都擋不住蘇聯紅軍排山倒海般的凌厲攻勢。
1945年4月16日早晨5時整,蘇聯紅軍開始攻克柏林戰役。紅軍數千架飛機、數萬門大炮、火箭炮猛攻德軍,只經過30分鍾的轟擊,就壓制住了敵人的火力,敵軍陣地像死一般的沉寂。4月18日,紅軍突破通往柏林的三道防線。19日,紅軍強渡奧得河和尼斯河,佔領了澤勞弗高地。21日,紅軍突入柏林市區,雙方進行了激烈巷戰。25日,兩路紅軍在柏林西效的波茨坦會師。同一天,紅軍進抵易北河西岸,佔領托爾高城,與英美聯軍會師。4月30日,蘇聯紅軍戰士在德國國會大廈的主樓圓頂上升起了勝利的紅旗。同日,希特勒自殺。5月1日,柏林市區95%已被蘇聯紅軍控制。
1945年5月2日,斯大林宣布蘇聯紅軍完全佔領柏林。
『叄』 二戰蘇軍攻克議會大廈為什麼幾千德軍寧可戰死沒有一個投降的
德國的國會大廈是德國最有權利的建築,同時也是希特勒政權最後的象徵。在蘇聯軍隊對德國議會大廈發起了幾次強烈的進攻後。然而,幾千德軍仍然堅守議會大廈。寧可戰死,也不願意向蘇軍投降。在這德國覆滅的最後一場戰爭中,蘇聯在對德軍進行攻擊的過程中,然而德軍拚死防守,一直到德軍全部戰死後,蘇軍才將勝利的旗幟插到了議會大廈的樓頂上。
除此之外,由於德軍之前的所做所為,給蘇聯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迫害,也給蘇聯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和傷害。所以蘇聯也是一直保持高壓態度,抓到的俘虜被押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工,或者是直接槍斃,這使得德軍覺得生存的希望十分渺茫。因此,他們寧願戰死到最後一刻,也不願意向蘇聯軍隊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使人民的生活動盪不安,終日生活在惶恐之中。包括德國,戰爭後,德國人民也造到極大的迫害,以及嚴重的損失。所以,在這和平的年代,請珍惜和平的生活,和平來之不易。
『肆』 最終攻佔國會大廈的是蘇軍那支部隊介紹一下詳細的情況
4月30日下午1點,卡車牽引著前來支援的蘇軍炮兵部隊趕至國會大廈前的發射陣地。這支臨時組成的炮兵集群總共擁有大大小小89門各種型號的火炮,其中包括威力驚人的「喀秋莎」火箭炮。1點30分,蘇軍火炮齊聲怒射。炮擊持續了足足半個小時。不斷有碎磚亂瓦夾雜著德軍士兵的殘肢斷臂一同被炸飛,很多用門窗改建的槍眼、射擊孔和其他工事頃刻間被轟得一干二凈。炮擊剛一結束,蘇軍第171師的薩姆索諾夫上尉和第150師的維多夫少校各自指揮1個突擊營沖入了國會大廈。 2點25分,第150師師長沙特諾夫上將通過望遠鏡隱約看見在國會大廈右側裙樓的二層窗戶里伸出了一面紅旗。看上去是該師突擊營攜帶的由突擊第3集團軍軍事委員會授予的第5號突擊紅旗,沙特諾夫上將興奮不已,為了給自己的師爭得榮譽,他與集團軍司令部聯系稱第150師已經佔領了納粹國會大廈並在其上升起了紅旗。這條錯誤的消息傳給了朱可夫元帥,後者又將其匯報給了莫斯科大本營並經莫斯科電台向全世界發布:「偉大的蘇聯紅軍已經在今天下午2點25分奪取了法西斯德國的老巢國會大廈,並在其上升起了紅旗!」 然而,隨軍記者們很快發現這條消息有誤。實際上,當時第150師突擊部隊從裙樓向上沖鋒不久後就遭到了樓上德軍的火力壓制。德軍居高臨下把手中一切可用的武器全部朝樓下開火,機槍噴吐著火舌,手榴彈像雨點般投下,火焰噴射器躥出熊熊烈焰,甚至連用於對付坦克的反坦克火箭筒也被射向了蘇軍。 佔領國會大廈的消息被證實為誤報後,沙特諾夫上將遭到了朱可夫的嚴厲斥責。為將功補過,他向部隊下達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圓頂。晚上6點,得到坦克支援的第150步兵師又派出了兩個突擊營沖入國會大廈,向大廈樓上幾層發起最後沖擊。有幾名坦克通訊兵伴隨突擊部隊一起沖鋒,他們不斷用無線電呼叫停在國會大廈外廣場上的蘇軍坦克提供炮火支援。前進中的蘇軍只要一遇到抵抗,密集的坦克炮火就立刻呼嘯而至。就這樣,二樓,三樓,四樓……蘇軍突擊部隊一層層地肅清了殘敵。終於,幾名蘇軍戰士突破了德軍的最後防禦火力點,摸著黑向主樓圓頂爬去。沖在最前面的是M·A·葉戈洛夫中士和M·V·坎塔里亞下士,坎塔里亞舉著第5號突擊紅旗,葉戈洛夫緊握著沖鋒槍,為其提供掩護。爬上樓頂後,葉戈洛夫和坎塔里亞發現一個裝飾雕像上有一道炮擊後留下的裂紋,他們立即把旗桿插了進去。此時是1945年4月30日夜10點50分。
『伍』 二戰末期,蘇聯軍隊把紅旗插在柏林德國國會大廈上,之後德國不是被蘇聯攻下了么之後怎麽回事
首先要搞明白一點,現代戰爭的目的已經不是滅國,而是消滅敵對政權,建立起對自己友好的政權。所以德國的問題不是如何復國,而是如何建立新政權。通常的程序為投降--政府解散,佔領軍軍管--清洗--結束佔領狀態,成立新政權。
德國投降時,東部領土被蘇聯攻佔,西部領土被美英聯軍攻佔。投降後,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等領土被割讓,剩餘領土分別被蘇聯、美國、英國以及法國佔領。柏林因為是首都,地位特殊,也被四國分別佔領。最初,德國各佔領區實施佔領軍軍管,後來,美國、英國、法國三國佔領區合並,結束佔領狀態,成立德國本土政權,即現在的聯邦德國。同樣,蘇聯佔領區結束佔領狀態後成立了民主德國政權,兩德分立。柏林還是特殊情況,蘇聯佔領區稱為東柏林,英美法三國佔領區稱為西柏林,屬於聯邦德國,但是被民主德國領土所包圍,是一塊飛地。
『陸』 守衛國會大廈:二戰德軍最後的瘋狂,戰斗到底有多慘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導致數千萬人死亡。由於交戰雙方都屬於大國,所以軍事實力相當。在抗戰期間動用了坦克、飛機、大炮等破壞性極強的武器,導致許多地方都一片狼藉。
03小結
國會大廈是一座地標性的建築,對於德軍來說那算是一種信仰,他們之所以最後會選擇固守在國會大廈,也是為了維護最後一絲希望。但當時德國已經兵敗如山倒,即使他們誓死抵抗也無法扭轉戰機。他們負隅頑抗,最終受害的只能是無辜的百姓。當時蘇軍抱著必勝的心態想要拿下的德軍,因此不論是人員配置還是武器裝備都是最優等的。最終,在蘇軍的強勢進攻下,德國納粹終於倒台。
『柒』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和蘇軍攻克德國國會大廈有什麼聯系
直接聯系就是,在雅爾塔會議上,同盟國對前納粹德國領土的分區佔領進行了劃分。其中柏林位於蘇占區,所以應當由蘇軍來解放。而德國國會大廈被蘇聯視作柏林納粹殘存政權的精神象徵,所以攻克德國國會大廈就是蘇聯戰勝納粹法西斯德國的標志性事件。
『捌』 二戰時被蘇軍攻陷的德國國會大廈現在是否還存在
大廈還是存在的,雖然戰爭對他的破壞非常之大,但是後來經過內部的重新設計和外部的復原,依然是德國標志性建築。他仍然保留了建築的歷史意義和重要標志,就是遺憾地缺失了一部分當時的建築藝術。
『玖』 二戰時期蘇軍攻克柏林城中的納粹德國國會大廈的時候是不是傷亡很大
第3突擊集團軍第150步兵師是最接近國會大廈的部隊。1945年4月30日下午6時,蘇軍再次向國會大廈發起沖擊,與2000名德軍展開戰斗,爭奪每一個樓層和每一個角落。靠著源源不斷的兵力,蘇軍逐漸粉碎了德軍的抵抗。在戰斗中,即使蘇軍佔領了大廈下面的樓層,在上面樓層守備的德軍也不肯投降,蘇軍只好一層樓一層樓地與德軍搏鬥,21時50分,蘇聯英雄米哈伊爾.耶果羅夫中士和麥利唐.坎塔里亞下士將蘇聯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
事實上,2000名德國守軍全都是納粹黨衛軍精英,裝備著MG42、STG44、鐵拳等等第三帝國末日科技。蘇軍的第一次沖鋒是被國會大廈窗口上數不清的武器組成的火力網中粉碎了,連綁著床墊和鐵絲網的坦克都被鐵拳擊毀;蘇軍依靠大口徑火炮的直瞄打擊,一個一個地摧毀黨衛軍的機槍點,才沖入國會大廈,並且是在逐層爭奪,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清理,用槍支、手榴彈、刺刀和戰友們的鮮血鋪路,才順利攻佔國會大廈的!
『拾』 有一部電影的情節是最後攻佔德國國會大廈的戰斗,叫什麼名字
《帝國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