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和俄羅斯誰更強
除了軍事上是俄更強,但軍事上德國背後有北約,也不怕俄。
其他都是德國強。尤其是最重要的經濟。德國是頂級發達國家。而俄,其GDP還不如中國一個省。
2. 德國和俄羅斯是一個國家嗎
不是一個國家。
德國和俄羅斯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是相互獨立的。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下,理論上德國早應該和俄羅斯劍拔弩張了,但理論和現實總有差距,德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非但沒有勢不兩立,反而有諸多共同語言,雙方在很多方面甚至惺惺相惜,比如北溪天然氣管道工程。
德國和俄羅斯的關系:
德國出於種種因素的考量,極願意成為蘇聯和歐盟之間的調和劑,同時希望將蘇聯拉入歐洲經濟體系中,增加自身籌碼。因此在冷戰期間推出「新東方政策」,德國也與蘇聯保持著較為良好的關系。不過,德國和俄羅斯的友好合作關系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就終止了。
3. 德國和俄羅斯哪個國家更強大
機械領域,德國應該比俄羅斯領先;航空領域俄羅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資源方面自然是俄羅斯領先;軍事方面也是俄羅斯強大些。經濟實力上德國可以完勝俄羅斯,不論是總量還是人均。由此的社會福利上,治安管理上,人權方面都是德國勝之。在體育領域,俄羅斯人占據優勢的項目更多,但是德國的兩大球籃球和足球比俄羅斯顯然更強大。目前能總結到的就這么多了。
4. 1990年德國統一時放棄了哪些領土給波蘭和俄羅斯
奧德河-尼斯河以東的領土劃給了波蘭,東普魯士地區南部劃給了波蘭,北部劃給了蘇聯(俄羅斯),東德在建國之初就承認了新邊界線,但西德不承認,由於西德不與波蘭接壤,所以也沒有辦法真正解決邊界問題,1970年西德與波蘭簽訂條約承認,1990年兩德合並時又再次確認邊界。
5. 被俄國佔去的德國是現在的哪裡
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也就是加里寧格勒州
「飛地」加里寧格勒州
在波羅的海東岸,立陶宛與波蘭之間,有一塊面積1.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里是俄羅斯最小的一個聯邦主體——加里寧格勒州(Kaliningrad),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夫人柳德米拉就出生於此。這個俄最西部的州雖然一直屬俄聯邦管轄,卻距俄聯邦本土有600公里之遙,是一塊實實在在的「飛地」。
加里寧格勒大部分位於普列戈利亞河流域。地形以低地、沼澤和平緩丘陵為主,20%的土地生長著混生林。加里寧格勒原先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二戰結束後,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議,哥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東普魯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領土分給了波蘭。1946年,這片土地成了俄聯邦的一個州。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領導人加里寧,該州以他的名字命名,哥尼斯堡改名加里寧格勒,並定為該州首府。蘇聯政府強行將這里的德國居民遷走,並遷入大批俄羅斯居民。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成為主權國家,把俄聯邦本土和加里寧格勒州隔離開來,使該州變為「孤島」。從此,該州居民走陸路進出俄本土,必須經過兩個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和白俄羅斯。
加里寧格勒瀕臨波羅的海,有人口45萬,接近全州的一半。這里是俄羅斯的重要海軍基地,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就設在此。加里寧格勒還是俄羅斯的貿易港和漁港,有聞名的造船廠和琥珀廠。這里的琥珀生產馳名全球,儲量佔世界儲量的90%。琥珀廠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每年生產琥珀400噸,創產值300萬美元,產品出口到日本、波蘭、立陶宛和德國等國。加里寧格勒州自然資源缺乏,工廠所需90%原材料主要靠鐵路和汽車從俄本土及它國運進,80%的電能來自俄本土。
6. 二戰結束時蘇聯和美國是如何佔領德國的,是平分嗎
不是平分 蘇聯從東面攻入 佔領柏林 沒有向德國腹地發展 德國腹地及柏林以西大部分地區是被美英盟軍佔領的 後來又從美英佔領區劃出來一部分由法國佔領。 柏林也被一分為二 分別由蘇聯和西方控制。
其實關於攻打柏林的問題還有一些故事 當時的盟軍總司令 艾森豪威爾沒有下令盟軍攻打柏林 他認為攻打柏林代價太大 但丘吉爾卻說:這傢伙根本不懂政治! 事實上佔領柏林的政治意義自然很大 但看看蘇軍付出的代價 戰死者 就達到10萬之多!之後 蘇軍與盟軍 將柏林分為倆個部分 蘇聯還在冷戰時修築了著名的「柏林牆」。
7. 二戰時蘇聯,德國和俄國的關系
蘇聯就是俄國,德俄關系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是友好的,至少表面上是,蘇聯和德國在1939年瓜分了波蘭,兩國之間的經濟軍事合作也一直在進行,在希特勒入侵蘇聯的前一天,德蘇邊境上仍然在互相通行火車進行貿易。
那天之後就是戰爭狀態了。
(7)德國和俄羅斯平分了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德俄修復二戰紀念碑
59年前的5月8日24時至5月9日0時43分,在柏林東郊的小城卡爾斯霍斯特舉行了德國投降儀式。朱可夫主持受降儀式,他說:「我們,蘇聯最高統帥部和盟軍最高統帥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國政府的委託,來接受德國統帥部代表作德國無條件投降。」
凱特爾等三人在投降書上簽了字:「我們,這些代表德國最高統帥部的簽字者,同意德國一切陸、海、空軍及目前仍在德國控制下的一切部隊,向紅軍最高統帥部,同時向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無條件投降。」
蘇聯人民堅持了1418個日日夜夜的衛國戰爭到此結束,5月9日成為蘇聯人民的盛大節日———勝利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蘇聯的繼承國,5月9日依然是它的勝利日。
在第一個5月9日勝利日之後,蘇聯在東歐各國和國內各地廣建紀念碑,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和這場難忘的戰爭。德國柏林特萊普托夫公園中的「蘇軍解放戰士紀念碑」是修建最早和享有盛名的一座。
同時,公園還修建有埋葬著4000多名戰士的蘇軍陣亡將士墓。這個紀念碑是由蘇聯雕塑家設計,體現的是蘇聯解放者的思想,張揚的是蘇軍的戰功。所以,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東歐各國脫離蘇聯陣營之後,作為蘇聯象徵的這座紀念碑就被移出了公園。
在那個群情激憤的年代,撤除和毀掉各式各樣的蘇聯紀念碑和蘇聯領導人的塑像是一種象徵性的行動,它標志著對蘇聯控制的不滿和抗爭。
後來,當蘇聯自身解體後,這推碑毀像的行動也在國內四處蔓延開來,人們所表達的同樣是一種情緒,一種心態:希望碑倒像毀之後會有一種新生活,而新生活是不需要舊記憶的。
經過十幾年的漫漫歲月,人們的心態漸漸地正常起來。盡管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的數量在增加,但是德國還是花了150萬歐元對「蘇軍解放戰士紀念碑」加以修復並在近日將它重新安置在特萊普托夫公園之中。
與此同時,還重修了蘇軍陣亡將士墓。在俄羅斯,也有人在計劃修復破損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等等的紀念碑群。
這種修復和重建並不意味著要回到舊時代,並不是懷舊,就連普京也多次明確說過,俄羅斯只能前進,而不能回到過去。它只是意味著,人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是人的生活還是社會的發展都需要記憶,而記憶的主要內涵就是歷史。
8. 幫我查一下德國和和俄羅斯是不是同一個國家
俄羅斯聯邦由89個聯邦主體組成:
(1)21個共和國:阿迪格共和國(阿迪格)、阿爾泰共和國、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卡累利阿共和國、科米共和國、馬里埃爾共和國、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北奧塞梯共和國、靼韃斯坦共和國(靼韃斯坦)、圖瓦共和國、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哈卡斯共和國、車臣共和國、楚瓦什共和國-恰瓦什共和國;
(2)6個邊疆區:阿爾泰邊疆區、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3)49個州:阿穆爾州、阿爾漢格爾斯克州、阿斯特拉罕州、別爾哥羅德州、布良斯克州、弗拉基米爾州、伏爾加格勒州、沃洛格達州、沃羅涅日州、伊萬諾沃州、伊爾庫茨克州、加里寧格勒州、卡盧加州、堪察加州、克麥羅沃州、基洛夫州、科斯特羅馬州、庫爾干州、庫爾斯克州、列寧格勒州、利佩茨克州、馬加丹州、莫斯科州、摩爾曼斯克州、下諾夫哥羅德州、諾夫哥羅德州、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奧倫堡州、奧廖爾州、奔薩州、彼爾姆州、普斯科夫州、 羅斯托夫州、梁贊州、薩馬拉州、薩拉托夫州、薩哈林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坦波夫州、特維爾州、托木斯克州、圖拉州、秋明州、烏里揚諾夫斯克州、車里雅賓斯克州、赤塔州、雅羅斯拉夫爾州;
(4)2個聯邦直轄市:莫斯科、聖彼得堡 ;
(5)1個自治州:猶太自治州;
(6)10個民族自治區:阿加布里亞特民族自治區、科米彼爾米亞克民族自治區、克里亞克民族自治區、涅涅茨民族自治區、泰梅爾(多爾干-涅涅茨)民族自治區、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民族自治區、漢特曼西斯克民族自治區、楚科奇民族自治區、埃文基民族自治區、亞馬爾-涅涅茨民族自治區。
俄羅斯是個聯邦制的國家。所有這些共和國就是隸屬於它管轄的獨立政治體系!這就猶如中國的香港,澳門一樣!不過,就是說明這些政治實體有自身的政治權利。比如:首相任命權,獨立選舉權,首相出訪權,一定的軍事權力,立法權(是在俄聯邦憲法的前提下,就是不得違背聯邦憲法)等等。
9. 德意志帝國是目前的哪幾個國家
大部分屬於德國,還有法國、波蘭、立陶宛、丹麥、捷克、奧地利、俄羅斯、拉脫維亞與白俄羅斯。
德意志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1871~1919)也就是結束到一戰以後。以普魯士(Preuszligen)王國為中心,通過王朝戰爭建立的君主立憲制的德意志聯邦國家。1871年1月18日成立,包括22個德意志邦、3個自由市(漢堡(Hamburg)、不來梅(Bremen)、呂貝克(Lübeck))及帝國行省阿爾薩斯-洛林(Elsaszlig-Lothringen)。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原屬普魯士王國的波森省、西普魯士和但澤割讓給波蘭,默麥爾地區割讓給立陶宛,石勒蘇益格的北部歸還丹麥,萊茵蘭地區南端被並入薩爾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盟軍定下的奧德河-尼斯河線,界線以東的東普魯士、西里西亞及波美拉尼亞被並入蘇聯及波蘭;普魯士的西部地區並入西德,中部並入東德,地理意義上成建制的普魯士已不復存在。1920年,德國戰敗後,經過公投,石勒蘇益格的北部歸於丹麥;南部歸於德國。1945年之後,西里西亞絕大部分並入波蘭 。小部分位於德國薩克森自由州,而奧匈帝國統治的部分現在位於捷克。波美拉尼亞西部屬於德國,東部屬於波蘭。東普魯士,被蘇聯改為加里寧格勒,而91年蘇聯解體後,此地屬於俄羅斯,拉脫維亞與白俄羅斯。漢堡是德國北部一州,是一個城市州。不來梅州位於德國北部威悉河入海口處,該州由兩個城市——不來梅市和不來梅港組成,面積404平方公里,人口68.4萬,是德國最小的聯邦州。呂貝克,一譯「盧卑克」。德國北部重要港市。阿爾薩斯一戰結束後屬法國領土,二戰初期重歸納粹德國,至二戰結束再次被法國奪回。
洛林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割讓給德意志帝國。
10. 現在的俄羅斯外加原蘇聯的15個加盟國,和德國開戰,德國還能像二戰時占盡優勢嗎
如果是俄羅斯聯盟先開戰,美國絕對給德國一切的支援(美國早就想除掉俄羅斯了)
然後俄羅斯主力進入歐洲戰場,不說別的,就算出擊100w精銳陸地戰還是完敗的。
只有依靠空中才能進入德國本土,但是這么一大群飛機群英國能放進歐洲?
所以俄羅斯聯盟不是像德國宣戰,是在想英美法德宣戰。
現在德國的陸軍依然完爆蘇聯。
如果俄羅斯聯盟把全部主力放在歐洲戰場,並且戰敗的話。
美國就會進攻俄羅斯,然後盟國(英美法德)平分俄羅斯聯盟。
所以俄羅斯聯盟進入歐洲戰場絕對是找死,如果俄羅斯開戰,其他的幾個聯盟也絕對會進入歐洲戰場,如果俄羅斯兵敗一場,那些聯盟國就會撤離歐洲戰場,然後俄羅斯面對的是法國的空軍德國的陸軍,英國的海軍。加上美國在入侵俄羅斯的壓力。(不可能包圍,俄羅斯那麼大)至少癱瘓一半的經濟,你說俄羅斯在歐洲戰場是什麼下場??
最後笑到最後的是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美國可以轉移本土上面的公民,德國可以利用其它俄羅斯聯盟一部分的領土來發展重工業和開採石油什麼的。
所以俄羅斯除了在人數上面,沒有任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