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一部二戰的電影名字。
撒哈拉阻擊戰,有兩個版本。
劇情基本一致,但拍攝時間前後相差了50年。
撒哈拉·劇情介紹: 1943
本片的故事發生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一部位美國政府而拍攝的宣傳片。喬治·岡恩上尉帶領著一個威風凜凜的坦克小分隊在北非洲的托布魯克市四處開行,一路上,他們撿到了五個英國人,三個法國人,一個蘇丹人,而且在向義大利行進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幾個義大利人,這些人一起組成一個多國的部隊,他們浩浩盪盪地向德國挺進,在途中,他們遇到了非常強大的德國軍隊,這個由美、英、法、意為主體成員組成的多國部隊奮起反擊,憑借他們的勇敢和頑強以及強大的精神聯盟,他們打敗了德國法西斯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
撒哈拉·劇情介紹:1995
根據四十年代經典戰爭片《撒哈拉》重拍而成的電視電影,由詹姆斯.貝魯西取代漢弗萊.博加特,飾演美國陸軍中士喬甘特。他帶領一輛坦克,突破德軍隆米爾的部隊包圍,終於跟英國的盟軍會合。他們九個人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時,第一要務是尋找水源補給,否則將會渴死。幾經艱苦,終於尋獲一口古井,不料德軍的大批人馬亦以這口古井為目標。甘特中士不顧雙方的兵力懸殊,決定憑著機智和鬥志跟敵軍周旋,從而幫助聯軍順利攻佔了非洲的戰略重地吐布克。導演布賴恩.特倫查德-史密斯成功地掌握住小兵立大功的緊湊氣氛,戰爭場面也拍出高度娛樂效果。
Ⅱ 求德國二戰戰爭電影片名
你是要二戰歐洲戰場的電影嘛?
這個很多,比如《雷霆救兵》《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坦克大決戰》等等。
Ⅲ 求一部二戰影片的名字
應該是《最長的一日》 中文片名
最長的一天
原片名
The Longest Day
更多中文片名
最長的一天
碧血長天
影片描繪的是登陸諾曼底的第一天所發生的事件,所謂最長的一天是該片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讓整個事件在觀眾眼前重現。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是決策的將軍還是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英軍戰機低空飛過攻擊;美國特種部隊遭德軍射擊;一群法國修女冒著槍林彈雨搶救聯軍傷兵……備戰實況規模之偉大,叫人印象深刻;過程中做出的種種錯誤決定及各項導致這場歷史上其中一場最浩大戰爭的大小事件,影響深遠。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This is the day that changed the world... When history held its breath.
42 International Stars!
本片與《拯救大兵瑞恩》完全不同,每一個畫面都令人難忘。
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曾被它深深震撼,作為非虛構文學的創作典範和世界戰爭紀實的顛峰之作,它真實的記錄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登陸作戰——諾曼底登陸的策劃內幕和激戰過程,生動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鋼鐵火焰構成的戰場奇觀,還細致入微的寫下了雙方的將帥和士兵作為個人所遇到的傳奇般的命運,以及每個生死瞬間所經歷的痛苦、迷狂和心驚膽戰。這本20萬字的作品,作者花費了10年時間采訪和寫作,出版後引起巨大轟動,當年即銷出1000萬冊,好萊塢據此書拍攝的同名電影獲得多項奧斯卡獎。三十年來該書暢銷不墜,已在世界上用26種文字出版,累計售出1600萬冊。
《最長的一天》的書前獻詞是「為所有參加D日戰斗的人而作」,書的副標題為《D日,1944年6月6日》。它完整記述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登陸作戰——諾曼底登陸那天所發生的事情,其中有激戰,有戰前的籌劃與戰後的餘波,更多的則是關於交戰雙方將領、士兵以及平民百姓在血與火、生與死之間的傳奇故事。由於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過於奇特和富有戲劇色彩,許多讀者(包括中國讀者)誤把它當做小說,孰不知它卻是一部近乎「百分之百」的紀實作品。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在片中扮演約翰·霍華德少校的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確實參加了諾曼底登陸,當時他是英軍第6空降師第5傘兵旅第7營的上尉,他的部隊參加了諾曼底登陸的增援行動,而且幸運的是,托德沒有登上最初指定的飛機,而是上了另一架飛機,結果原來的那架飛機被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作為第2突擊營的士兵,22歲時的Joseph Lowe曾經參加諾曼底登陸,在杜佛角攀岩而上,17年後,為了拍攝本片,他再次爬上100多英尺高的懸崖。
·影片導演Darryl F. Zanuck在一次訪談中對有些演員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頗有微辭,並把約翰·韋恩於1960年製作的《邊城英烈傳》列舉為失敗典型。韋恩在與Zanuck接觸之前看到了訪談,後來拒絕出演本片,除非片酬達到25萬美元,當時片中其他名角的片酬才只有25000美元。最終,韋恩的條件得到了滿足。
·在本片中扮演艾森豪威爾之前,亨利·格瑞斯(Henry Grace)從沒作過演員,他與艾森豪威爾的相似之處讓他得到了這個角色。
·肖恩·康納利於1962年開始扮演詹姆斯·邦德,而同他一起出現在本片中的Gert Fr?be和尤爾根斯·庫爾特(Curd Jürgens)都成為他日後在007系列影片中的死對頭。
·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考慮在本片中扮演自己,而且他本人也十分願意,但化妝師無法讓他「返老還童」。
·扮演約翰·斯蒂爾的雷德·巴頓斯(Red Buttons)在巴黎咖啡館中邂逅了本片導演,於是被導演選中。
·由於與本片同時拍攝的《埃及艷後》耗資超出預算,導演Darryl F。 Zanuck不得不接受重新規劃預算,在耗盡本片的計劃投入後,他開始自己掏錢繼續拍攝。當時福克斯公司幾乎決定放棄拍攝本片,Darryl F。 Zanuck立即飛往紐約力挽狂瀾,經過一番激情洋溢的辯駁後,他終於保全了本片的拍攝計劃,失控的《埃及艷後》也逐漸風平浪靜。
·據隨行士兵稱,真正的德國炮兵少校布魯斯卡在盟軍登陸時並不在掩體里的指揮室中,而是在卡昂的妓院里。
·在片中由歌手保羅·安卡演唱的主題歌後來成為加拿大空降部隊的軍歌。
·片中扮演風笛手的演員來自於倫敦蘇格蘭風笛樂隊,當年的人物原型比爾·米林最近將見證壯舉的風笛捐贈給愛丁堡的國家戰爭紀念館。
·在清理奧克角附近的海灘時,劇組挖出一輛隱藏在沙灘之下參加當年諾曼底登陸的坦克,經過清洗和維修之後,這輛坦克後來出現在片中的英國坦克部隊中。
·在拍攝登陸畫面時,導演Darryl F. Zanuck面臨著棘手的難題,他苦於無法找到當時德軍的梅塞施密特式戰機和英軍的「噴火」式戰機,幾經尋找,他終於發現西班牙空軍有兩架梅塞施密特,比利時空軍的兩架「噴火」甚至還在服役,於是將這4架戰機租借下來。
·據估計,美國、英國和法國為協助本片拍攝共動用了23000名軍人,當時法國雖然正在致力於阿爾及利亞戰爭,但還是派出了1000名突擊隊員。
·片中的「噴火」式戰機在拍攝前都被更換了新發動機。
·因為劇組尋找不到當年型號的滑翔機,於是復制了幾架。
·片中的艦隊拍攝自美軍第六艦隊,取景於其中的22艘艦船,同時還要避開航母,因為諾曼底登陸時沒有航母參與。
·影片在科西嘉島開拍前,一個聲稱擁有海灘的男子找到導演要求支付15000美元的使用費,否則不會協助拍攝,海灘上會出現60年代的新式汽車,導演同意支付。後來,劇組人員發現這是一場騙局,科西嘉根本沒有私人海灘,導演經過長達8年的訴訟終於贏得了賠償。
·在離科西嘉海灘2英里的地方聚居著裸體主義者,劇組不得不張貼警示,以防他們出現在海灘打擾拍攝。
·在拍攝聖母教堂區域的空降鏡頭時,當地交通被封鎖,商店關門,並且停止電力供應,因為怕危及不習慣夜晚空降在居民區的傘兵,即使如此,一些必要的照明和炮火還是帶來了不小麻煩,只有一兩個傘兵試圖在廣場著陸,受了些輕傷,有個傘兵竟然摔斷了雙腿。最終,實拍計劃被放棄,改從高層起重機上起跳。
·在片中扮演湯普森上校的埃迪·艾伯特曾是二戰老兵。
·本片中從未出現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標記。
·本片的拍攝投入為1000萬美元,成為《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最昂貴的黑白片。
·在拍攝登陸場景時,那些美國士兵因為水涼而不願跳下登陸艇,演員羅伯特·米徹姆對他們的猶豫嗤之以鼻,率先跳入水中,其他人只好照做。
·由於《埃及艷後》的拍攝進度一再延誤,無所事事的羅迪·麥克道爾(Roddy McDowall)向本片導演Darryl F。 Zanuck要求在《最長的一日》中扮演角色,最終他扮演了一名美軍士兵。
·曾有多方消息稱,克里斯托弗·李和傑弗里·貝爾頓(Geoffrey Bayldon)都曾加盟本片,但前者矢口否認,後者在最終版本中無處可尋。
·第一部美國拍攝的使用不同語言對白的二戰電影,其中包括德語、法語和英語。
·萊斯利·菲利普斯在片中只有一句台詞。
·片中共使用了4架「噴火」式戰機,都由前皇家空軍第340飛行中隊的法國飛行員皮埃爾調校,這幾架飛機不但現在依然健在,而且其中的一架還被克里夫·羅伯遜(Cliff Robertson)買下。
·克里斯托弗·李曾在回憶錄中提到,他當初被拒的原因是他長得不像軍人。
·片中使用的梅塞施密特式戰機並非是Bf-109型,而是四座的Bf-108「台風」。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Lieutenant Colonel Benjamin Vandervoort:I don't think I have to remind you that this war has been going on for almost 5 years. Over half of Europe has been overrun and occupied. We're comparative newcomers. England's gone through a blitz with a knife at her throat since 1940. I'm quite sure that they, too, are impatient and itching to go. Do I make myself clear?
本傑明中校:我想不必再提醒你們,這場戰爭已經進行了將近5年。歐洲超過一半已經慘遭蹂躪和佔領。我們都屬於新人。英國經歷了閃電戰,從1940年開始就有一把刀逼在英國的咽喉,我很確定英國人越來越不耐煩的渴望轉機。我解釋清楚了嗎?
Capt. Harding:Yes, sir. Quite clear.
哈丁上尉:是,長官,非常清楚。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片中的LCM-8型登陸艇是從1954年才開始製造的。
·片中的德國將軍說道:「我們有很強的雷達干擾。」當時「雷達」一詞還沒被使用,甚至在1944年德國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詞,他們使用了一種相似的系統,德語稱為「Funkmeßgeräte」,即無線電測量設備。
·可以發現片中的梅塞施密特式戰機是沒有裝備武器系統的Bf-108「台風」聯絡/偵察機。
·大多拿著湯普森沖鋒槍的美軍士兵卻背著M1步槍的子彈袋。
·德軍觀察員所用的雙筒望遠鏡上竟然標注著英文。
·當軍艦准備開始炮擊海灘時,一隊道格拉斯「空中襲擊者」從畫面掠過,這種戰機在40年代末期才開始服役。
·當滑翔機在佩加索斯橋上著陸時,畫面上的字幕顯示為「奧恩河」,實際上佩加索斯橋坐落在卡昂運河上。
·在片中較早的法國畫面中,竟然出現了雪鐵龍2VC型轎車,這種車型是從1948年才開始生產的。
·在奧克角登陸的第二游騎兵營的頭盔上沒有專屬標志。
·在搶灘的畫面中,可以發現美軍的黑人士兵,當時美國種族隔離並未廢除,美軍不允許黑人士兵參與諾曼底登陸的前線作戰。
Ⅳ 求推薦幾個二戰著名電影,越真實越好,只要電影名字就行。
《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兵臨城下》、《拯救大兵瑞恩》、《刺殺蓋世太保》等。
1、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是熙頤影業出品的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瑞切爾·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2、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菲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傑克·勞登、哈里·斯泰爾斯、阿紐林·巴納德、詹姆斯·達西等領銜主演 。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3、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電影。影片改編真實故事,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4、拯救大兵瑞恩
電影由二戰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的主角真正本名為美軍第101空降師E連士兵弗里茨·尼藍,在E連攻下卡倫坦灣後得知他在第82空降師的哥哥鮑伯陣亡的消息,同時他在第4步兵師的另一位哥哥也陣亡於猶他灘頭;
不久後三哥在同一周中於中緬印邊界被擊落失蹤報備,同一天中尼藍夫人同時接到三封兒子陣亡的電報,弗里茨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兒子,陸軍於是下令將他優先送回國。電影後段小鎮攻防戰的情節則純屬虛構。而最後弗里茨的三哥並未陣亡,只是成為日軍的俘虜,最後被英軍所救。
5、刺殺蓋世太保
《刺殺蓋世太保》是法國傳奇影業出品的戰爭片,由塞德里克·吉門內茲執導,傑森·克拉克、裴淳華、傑克·奧康奈爾、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傑克·萊諾聯合主演。《刺殺蓋世太保》根據二戰史上著名的刺殺事件「類人猿行動」改編,以丘吉爾策劃的類人猿行動為主線,講述了兩名盟軍飛行員空降納粹佔領區,刺殺蓋世太保頭目海德里希的故事。
Ⅳ 有一部影片描寫是二戰時英國和德國在非洲一個湖上爆發的沖突,說能告訴我影片的名子呢
血戰撒哈拉
外文名稱:Sahara
更多中文片名:撒哈拉撒哈拉阻擊戰
片長:106min
國家/地區:澳大利亞
上映:1995年
1942年的北非戰場上,美國陸軍中士喬甘特帶領一輛坦克,突破德軍隆美爾的部隊包圍,終於跟英國的盟軍會合的故事。他們九個人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時,第一要務是尋找水源補給,否則將會渴死。幾經艱苦,終於尋獲一口古井,不料德軍的大批人馬亦以這口古井為目標。甘特中士不顧雙方的兵力懸殊,決定憑著機智和鬥志跟敵軍周旋,但是在德軍進攻前的關鍵時刻,古井斷流了。在一場混戰之後,聯軍只剩下了兩個人,古井被一枚迫擊炮彈擊中,幾百德軍士兵吶喊著沖鋒,最後兩人能不能活下來了?
Ⅵ 一部二戰電影,關於德國的
《德黑蘭四三年》
Ⅶ 求關於二戰德國的電影
《斯大林格勒戰役》
最新二戰片《刺殺希特勒》里有很多德國軍隊
《最後的橋》[德國]
《鐵十字勛章》
《反抗軍》
《攻克柏林》
《鋼鐵師團》
《挑戰納粹》
《兵臨城下》
《德寇殲滅戰》
《碉堡》
《最後死戰》
《拯救大兵瑞恩》
《從海底出擊》
《巴頓將軍》
<阿登反擊戰>
Ⅷ 誰知道一部關於 二戰時美軍黑人狙擊手隨突擊隊到德國後方刺殺納粹軍官 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名字
《深入敵後》
Ⅸ 一部二戰的電影講述的是在非洲十幾個盟軍士兵跟德國士兵搶一口井水,盟軍士兵還有一輛坦克,還有一個非洲向
片名:撒哈拉
導演: Brian Trenchard-Smith
編劇: David Phillips (III)
主演: James Belushi
類型:動作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 / 美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上映日期:1995-04-25
又名: 沙漠英豪 / 撒哈拉沙漠狙擊戰
IMDb鏈接:tt0114324
撒哈拉的劇情簡介 · · · · · ·
正義的反法西斯聯軍和納粹法西斯德軍在撒哈拉沙漠為了一口乾枯的水井作戰。想想:兩只軍隊為了一口乾枯的水井兵戈相見、殊死搏鬥。為什麼呢?聯軍知道水井裡面沒有水,但是不能放棄那道防線。不然,德軍會越過防線威脅到更多的聯軍。可是,聯軍經過輪戰斗後只剩下了9個人,並且彈葯缺乏,只是以一所沙漠中破舊的古跡清真寺做掩護。再看看德軍,他們有精良的裝備、充分的彈葯,人數上占絕對優勢,900人左右。雖然,他們缺乏水。但是,這個巨大的懸殊,1:100的戰斗對抗!不禁讓人膽顫。經過激烈的戰斗,聯軍勝利了!只剩下了兩個人。
希望lz採納!
Ⅹ 求一部德國 或美國電影 的片名。 二戰的時候,一個德國兵和一個美國兵一起扶持。相互聽不懂對方語言。
是不是《寂靜的夜》?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44年聖誕前夜的德國。那個時候盟軍已經登陸諾曼底,德軍正在瘋狂地做著垂死掙扎。為了躲避戰爭,伊麗莎白帶著兒子弗瑞斯來到森林深處的一個小木屋。弗瑞斯的哥哥已經陣亡,父親此刻也在部隊中杳無音信,伊麗莎白不想再失去年幼的弗瑞斯。
三名美軍士兵在森林滿天風雪中迷路,其中一名士兵腿部中了彈,他們急需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三人來到伊麗莎白家,要求在這里借住。面對持槍的美國軍人,伊麗莎白沒有其他的選擇,但她提出如果想在這里過夜,必須將武器放到屋外。美國士兵接受了她的建議,房間里緊張的氣氛有所緩和。
很快,三名德國軍人也來到伊麗莎白家避雪,與美國士兵狹路相逢。為了生存伊麗莎白出面請求兩國的士兵暫時放下武器,這樣才可以一同寄居在這里。雙方均同意將武器放在室外,但關系卻異常緊張。美國人和德國人彼此提防,因為誰也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誰也不敢保證對方不會向自己舉起手中的槍。
聖誕節的到來讓這群原本對立的人安坐在桌前,此刻他們已經沒有了戰場上的仇恨,甚至開始分享彼此的食物。人們心中對和平充滿嚮往,祈禱著戰爭快一點結束。
清晨,一名化妝成美國士兵的德國軍官潛入到伊麗莎白家。他用槍指向伊麗莎白,並辱罵她為賣國賊。緊急關頭德國中尉漢斯用槍托擊倒了他,救下了伊麗莎白,也救下了美國士兵。
德國士兵和美國士兵在伊麗莎白家度過了一生中最特別的聖誕節,他們分別時已經成為了彼此可以信賴的朋友。盡管戰爭距今已經結束了幾十年,但他們彼此都不會忘記這段特殊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