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山地師和德國山地師哪個好

德國山地師和德國山地師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5-10 12:06:51

① 二戰德國山地師編制到底有幾個團

呵呵,我以前也曾經被這個問題糾結,你是因為第一山地師的三個團奇怪吧?二戰德國國防軍山地師就是編制兩個團的,第一山地師編制3個團史因為建立早,與其建立時間相近的第二山地師就編制了兩個團,主要是兩者對比哪個編制更合適。後來確定兩個團比較好,再後來第一山地師的一個團也調給其他新組建的山地師了。所以不算實驗時期,山地師就是編兩個團。

② 山地師的各國定義

德意志國防軍(Die Wehrmacht)最初的山地師成立於1938年,當時德國吞並了奧地利,擁有山地部隊的奧
地利軍隊也並入了德軍。首先組建的是第1至第3山地師,戰時最多擴充到了10個師。按照當時德軍的編制,一個山地師下屬若干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通信營,自行車(或摩托車)營以及師直屬後勤部隊。由於部隊在山地行動時基本靠人力運輸,因此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重型裝備,也或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到士兵的負荷能力,編制的確定過程,也要加入這些因素。與一般步兵師不同,為了適應地形特點,山地師以自行車營代替了一般部隊中的偵察營。
第1山地師(德語:1. Gebirgs Division) 是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德意志國防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支精銳部隊。第1山地師是在早先成立於1935年6月1日的山地步兵旅 (德語:Gebirgs Brigade)的基礎上,於1938年4月9日在加爾米施-帕滕基興地區擴建成立,作戰人員主要由巴伐利亞人以及一部分的奧地利人組成。第1山地師作為德國南方集團軍的一部分,參與了波蘭戰役,並在喀爾巴阡的戰斗,隨後,該師參與了法國戰役,並被挑選加入到針對英國(海獅行動)以及直布羅陀(菲利克斯行動)的作戰准備中,但是這兩項作戰計劃隨後皆被取消。隨著菲利克斯行動的取消,該師在1941年的4月作為第2軍團的一部分參與了入侵南斯拉夫的戰斗。中嶄露頭角。
第1山地師參與了巴巴羅薩行動(對蘇聯的入侵作戰)。在6月30日,該師佔領了利沃夫,在那裡,德國人發現了數千名囚犯的屍體,他們都是由於無法被疏散撤離,而被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處死的 。隨著這個消息的傳播開來,一場由德國與OUN(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所散布的,號召對「布爾什維克的猶太兇手」進行復仇的海報與各種宣言而挑起的,當地烏克蘭人參與的,大規模的,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爆發了。
第1山地師繼續其在蘇聯的挺進,參與了對斯大林防線的突破作戰,突進至第聶伯河與米烏斯河附近。在1942年5月,該師參加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緊接著又參與到穿過蘇聯南部進入高加索的進攻中(火絨草行動)。
作為一次更具政治宣傳意義的象徵性行動,該師派遣了一支先遣隊,於8月21日在厄爾布魯士山上升起了德國國旗。盡管這一戰功被戈培爾進行了廣泛地宣揚,希特勒仍然對此大發雷霆。 在高加索的戰斗結束後,該師被部署到希臘,隨後前往塞爾維亞參與了圍剿游擊隊的行動。到了1944年末,該師作為E集團軍群的一部分從巴爾乾地區撤出前往匈牙利。
該師於1945年3月重新命名為「第1國民山地師」,它最後一次參與的大型行動是在巴拉頓湖附近(「春季覺醒」行動)與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戰斗。兩個月後,疲憊不堪的該師向奧地利的美軍投降。 第10山地師駐美國紐約州德拉姆堡。該師是以輕型步兵為主體的包括有空中突擊力量的諸兵種合成部隊。全師所有建制裝備均可通過空運快速部署,是美軍執行應急作戰任務的一支快速反應部隊。
第10山地師編制總人數10637人。轄1個師部與師部連、3個步兵旅部與旅部連(共轄9個輕型步兵營)、1個工兵營、l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 1個通信營、l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105毫米牽引榴炮營和1個155毫米牽引榴炮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下轄1個衛生營、1個補給與運輸營、1個維修營、1個運輸機維修連)、1個師戰斗航空旅(下轄1個戰斗航空營、1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騎兵中隊)、1個憲兵連以及1個師樂隊。
全師主要裝備為AH—64攻擊直升機24架。AH-1攻擊直升機8架、UH—60A多用途直升機36架、OH-58D觀察直升機31架、EH-60電子戰直升機3架、「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44部、「標槍」反坦克導彈發現射裝置162部、105毫米輕型牽引榴炮54門、155毫米輕型牽引榴炮8門、 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54門、「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36部、「毒刺」防空導彈發射裝置40部、40毫米槍榴彈發射器831具、; 7.62毫米機槍918挺、12.7毫米重機槍47挺、M16A15.56毫米自動步槍9818支、各種無線電台2449部、各種夜視器材1200餘件、各種車輛2360部。

③ 德國二戰山地師

德國國防軍(Die Wihrmacht)最初的山地師成立於1938年,當時德國吞並了奧地利,擁有山地部隊的奧地利軍隊也並入了德軍。首先組建的是第1至第3山地師,戰時最多擴充到了10個師。按照當時德軍的編制,一個山地師下屬若干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通信營,自行車(或摩托車)營以及師直屬後勤部隊。由於部隊在山地行動時基本靠人力運輸,因此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重型裝備,也或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到士兵的負荷能力,編制的確定過程,也要加入這些因素。與一般步兵師不同,為了適應地形特點,山地師以自行車營代替了一般部隊中的偵察營。

山地1師由於組建較早,有3個山地步兵團
其他的山地師都只有2個山地步兵團

④ 二戰德國山地師編制

德國國防軍(Die Wihrmacht)最初的山地師成立於1938年,當時德國吞並了奧地利,擁有山地部隊的奧地利軍隊也並入了德軍。首先組建的是第1至第3山地師,戰時最多擴充到了10個師。按照當時德軍的編制,一個山地師下屬若干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通信營,自行車(或摩托車)營以及師直屬後勤部隊。由於部隊在山地行動時基本靠人力運輸,因此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重型裝備,也或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到士兵的負荷能力,編制的確定過程,也要加入這些因素。與一般步兵師不同,為了適應地形特點,山地師以自行車營代替了一般部隊中的偵察營。

山地師則下轄2個團(第1山地師成立時有3個團,但1940年其中一個團也被抽去組建山地師)。但山地步兵團的員額並不比普通步兵團少很多。前者的標准員額3064人,後者的表針員額3250人,甚至還有部分資料顯示兩者的人員定額基本相同。究其原因,是由於山地步兵團所轄的步兵營,每營都有5個步兵連(普通步兵營僅含4個步兵連)

【注】。3個營共有15個步兵連,每團還有一個直屬團部的反坦克連,團下共計16個連,比步兵團多三分之一。

此外,普通步兵營中,每營轄3個步兵連和一個重裝步兵連,山地步兵營在次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機槍連,這樣可以加強山地戰斗的壓制火力,而且機槍及彈葯比重裝連的迫擊炮更便於攜行。營級編制隨年代不同有些變化,山地步兵連和普通步兵連的編制相同。1940年春以前,他們都是一連三排九班制(步兵),重武器有9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和3門50毫米迫擊炮。1940年春,由於步兵排由3個班改為4個班,因此山地步兵連和普通步兵連的重武器變為12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和3門50毫米迫擊炮。

山地步兵營所轄的重裝步兵連由一個山炮派(裝備18型75毫米山炮),1個工兵派和1個通信排組成。山地機槍連則有3個重機槍排和1個迫擊炮排,機槍連裝備的是12挺重機槍和2挺輕機槍。機槍排主要使用MG-34和MG-42型機槍,但戰前到戰爭初期的一段時間,也使用過一戰時留下來的MG-08型機槍。迫擊炮排戰爭初期使用的是Grw34型80毫米迫擊炮Grw40型120毫米迫擊炮。

團屬反坦克連一般裝備Pak35/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計12門。戰爭中期以後,反坦克部隊裝備的火炮換為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和火箭筒,但編制一般則改為3門反坦克炮加上36具反坦克火箭筒。

山地炮兵團

德軍山地炮兵團的編制也普通炮兵團無異,轄有4個炮兵營,其中,第1,2營裝備75毫米榴彈炮,第3,4營裝備105毫米榴彈炮。

單從口徑上看,山地炮兵團的編制和步兵部隊基本相同,但山地炮兵團所用火炮均為山炮,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了使用因素,可以較快的分解為若干個組件,又騾馬馱運或由人力運送。起型號主要包括GebIG18型75毫米輕型山炮。GebG36型75毫米山炮,GebH40型105毫米山炮。另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達工廠所製造的GebK15型75毫米炮和GebH16型105毫米炮,戰前曾提供給西里西亞邊境山區的捷克邊防部隊使用。德軍佔領捷克後,繳獲了相當數量,將其列入裝備,並賦予了上述編號。此外,德軍在發火繳獲的什耐德-克魯索75毫米野戰炮和105毫米榴彈炮分別被命名為GebK238(f)型75毫米炮和GebH322(f)型105毫米炮。

戰爭後期,山地部隊經常被作為普通部隊使用,由於裝備的消耗加快,他們也經常使用本應配備給普通部隊的裝備,在當時的照片中,偶爾就可見到山地炮兵團在使用普通炮兵團的18型105毫米榴彈炮。戰爭末期,甚至有部分部隊裝備了Nbw41型150毫米火箭炮。

山地反坦克營

該營轄3個連,其中第1,2連裝備反坦克炮,第3連作為防空連,裝備20毫米機關炮。反坦克連裝備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出於戰場需要,換裝為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但前線部隊猶嫌其威力不足,戰爭中期以後,有部分部隊乾脆換裝了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營的第3連理論上裝備的應該是專用於山地部隊,可迅速分解的GebFlak38型20毫米山地高炮(普通部隊裝備的是Flak30和Flak38型20毫米炮),但此炮生產數量不多,目前留存的山地部隊照片中大多還是普通型的20毫米炮,這種火炮有時也使用穿甲彈,用來進行反坦克作戰。

此外,山地反坦克營還裝備有一種sPZb41型28毫米反坦克炮,由於它重量輕,反裝甲效能尚可,頗受山地部隊歡迎,但不知為何產量不大,具體裝備情況也不詳。

山地工兵營

山地工兵營由3個工兵連(有時其中的一個為摩托化輕工兵排),1個運輸排和1個補給對組成。後兩支部隊是普通步兵師的工兵營所沒有的。山地工兵營的裝備充分考慮到地形特點,攜帶有大量登山器材和山地用輕便架橋器材,另攜帶有20具火眼噴射器和大量的炸葯,應急時,或者需要採用特殊方式攻克對方的堡壘時,工兵部隊也可以直接頭入戰斗。

偵察營

該部隊是山地師的偵察部隊,編有3個自行車連和1個山地騎兵連。自行車在山地使用的效果較好(山國瑞士至今還保留有自行車部隊),但愛好機械的德軍似乎相對更為重視摩托化部隊,山地師部隊足見後不久就將其中的一個自行車連改編為摩托車連,自第5山地師開始,自行車營全部改為摩托車營。

山地通信營

通信營下屬有先通信連(電話連)和無線通信連,其裝備與普通部隊相同,只是多了山地聯絡不可缺少的信號旗。在無線電通信受山體阻礙時,就採用旗語,燈光信號等較為原始的方式聯絡。

師直屬部隊

師直屬部隊包括補給,情報,後勤,衛勤。獸醫和憲兵部隊,另有一個野戰郵局。衛勤部隊除了普通的理療器材外,還帶有很多治療凍傷和高山病的器材及葯物,此外還帶有用於搜救傷員的救生犬。師下屬還擁有卡車等358輛各色車輛,其中還有專門設計的山地車,但實際使用十,這些車輛還是在平原上使用,每到山地,主力的運輸力量還是騾馬。

以上就是山地師的基本編制

⑤ 二戰德國最強的裝甲師和山地師分別是哪個

最強裝甲師與最強山地師分別為130裝甲教導師(李爾裝甲師)和高加索山鷹第一山地步兵師。
最強裝甲師:
德國國防軍130裝甲教導師是德國在戰爭後期組建的實力最強的裝甲師,與大德意志師一道是國防軍裝甲師中編有虎式坦克的部隊。在東線、諾曼底、阿登森林、萊茵河畔與魯爾工業區都留下過他們的身影,盡管沒有產生過出類拔萃的裝甲王牌,但卻幾乎在每次戰役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許多中文資料中經常出現諸如「李爾裝甲師」等稱呼,其實它就是裝甲教導師(130.Panzer-Lehr-Division),全稱為「國防軍130裝甲教導師」。「李爾」二字即Lehr的譯音,它在德文中是「教導」的意思。「李爾裝甲教導師」的說法屬於多此一舉,而有些資料中出現的「李爾師」的叫法則完全是錯誤的。

最強山地師:
「高加索山鷹」第一山地步兵師
第一山地步兵師於1938年4月9日組建,其基礎是最初的山地步兵旅。這個旅是德國武裝力量在1935年重建時唯一的山地部隊。這支山地部隊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義大利和奧地利的山地部隊。一戰結束後,由於山地部隊良好的戰績,魏瑪共和**留了一小部分山地部隊的骨幹力量,而他們將成為未來山地部隊的核心。到1935年,以這些骨幹人員為基礎組建了山地步兵旅,轄有第98、99、100三個山地步兵團和第79山地炮兵團。1938年4月,又在旅的基礎上擴編為第一山地步兵師。

部分資料來自http://ke..com/link?url=k7eWd_h8BMFUSobUlYn79LT7Sc-e-_XLNUxcLAUs46tnc3Btngy-cK
二戰德國http://tieba..com/f?ie=utf-8&kw=二戰德國&fr=search

⑥ 山地師和步兵師還有海軍陸戰隊有什麼差別

山地師應該是:最早建立時期就是針對山地作戰需求的
但是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和地理環境不同,現在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通過比較義大利和中國還有美國三國的山地師來說,美國的山地師已脫離了原有的范疇向多元化發展,而義大利和中國根據自己國家的地理環境以及潛在的敵對國家的一系列要求組建的山地師同美國的又有所不同。
世界最著名的山地部隊莫過於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地部隊。部隊分5個旅:另外還有1個營被編入歐洲聯合快速反應部隊。雖然義大利陸軍目前正由36個旅減為24個旅,但阿爾卑斯山地部隊的編制並未因此受到影響,可見它的重要。所有士兵都從當地山地居民中選擇錄用,他們須接受嚴格的山地作戰訓練,士兵必須具備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毅力。
德國國防軍(Die Wihrmacht)最初的山地師成立於1938年,當時德國吞並了奧地利,擁有山地部隊的奧地利軍隊也並入了德軍。首先組建的是第1至第3山地師,戰時最多擴充到了10個師。按照當時德軍的編制,一個山地師下屬若干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通信營,自行車(或摩托車)營以及師直屬後勤部隊。由於部隊在山地行動時基本靠人力運輸,因此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重型裝備,也或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到士兵的負荷能力,編制的確定過程,也要加入這些因素。與一般步兵師不同,為了適應地形特點,山地師以自行車營代替了一般部隊中的偵察營。
第10山地師駐美國紐約州德拉姆堡。該師是以輕型步兵為主體的包括有空中突擊力量的諸兵種合成部隊。全師所有建制裝備均可通過空運快速部署,是美軍執行應急作戰任務的一支快速反應部隊。

http://ke..com/view/1282714.htm

步兵師現在有2種:摩托化步兵師和機械化步兵師
機械化步兵師與摩托化步兵師的區別:

1、從乘載工具區分。摩托化步兵主要乘坐汽車、摩托車;

機械化步兵主要乘坐機械化步兵戰斗車,簡稱步兵戰車。

2、從戰斗方式來看。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機動到對方小口徑火炮的射程外,一般為3 至5 公里外,下車後進入進攻出發陣地,汽車此時隱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階段(一般為30到50分鍾時間),爾後邊運動,邊由連戰斗隊形展開成排戰斗隊形,最後展開成組戰斗隊形,在距離敵機槍有效射程的距離邊緣(一般為400 至600 米),展開成沖擊戰斗隊形,高速沖擊敵防禦前沿,實施最後突破。

機械化步兵在上述距離外,在行進間稍加整頓,通常採取坦克在前,步戰車在後的協同動作方式,實現「邊沖邊打」的要求,必要時,也可採取步兵下車支援坦克戰斗,徒步支援坦克沖擊的協同動作方式,完成沖擊突破任務。

機械化步兵除徒步戰斗外,一般根據地形和敵情等情況,通常採取乘坐戰斗方式。地形不利於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實施高速沖擊時,則採用徒步戰斗。目前,美軍機械化步兵下車的距離為100 到150米,也就是美軍機械化步兵在行進間與坦克高速沖擊至對方防禦陣地前沿100 多米的距離時(已跨越對方前沿前地雷場),機械化步兵才下車,爾後高速沖擊突破對方前沿。

3、戰斗的武器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單兵武器;

機械化步兵則主要使用車載武器,如火炮、反坦克和防空導彈、車載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單兵武器則是次要的。

4、通信指揮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採取步兵指揮手段,如口令、旗語、步兵電台。

機械化步兵在此基礎上,則主要採取車載電台、步坦協同電台等。相對而言,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協同時的組織指揮比較復雜。對於步兵來說,現階段機械化步兵是其最高發展階段。

二、重型機械化步兵師的特點:

1、具有強大的火力打擊能力。編有多種火力單位,構成了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的全方位火力打擊體系。

2、具有快速的機動能力。在機動能力方面,可分為戰略機動和戰術機動兩種。

3、具有準確、實時的情報偵察能力。

4、具有通暢的通信保障能力 ;

5、具有有效的電子作戰能力 。

三、輕型機械化步兵師的特點:

1、是裝備重量較輕,便於以空中、海上、陸上多種方式實施快速投送,爭取戰場的主動;

2、是人車之間的數量比例較為合理,便於遂行不同強度的作戰任務以及各種非戰爭行動;

3、是車載武器可選性強,可根據不同的作戰樣式和不同的主要攻擊目標配備不同武器,發揮車輛的最大綜合效益;

4、是車型通用性好,便於開發多種變型車輛滿足作戰與保障的不同需要,通常不需改造即具有較好的水上性能;

5、是可維護性強,通常採用模塊化設計和部件單元式組裝,出現故障便於修理,零備件輕便易於儲運,使裝備能夠具有較高的戰場再生率。

進入新世紀以來,輕型機械化部隊越來越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青睞。在各國軍隊現代化建設中,輕型機械化部隊的建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為在全球范圍內軍事變革大潮增添了一股強勁涌流。

四、摩托化步兵師的特點:

1、摩托化步兵師主要裝備輪式車輛;

2、俄軍統稱摩托化步兵,歐、美統稱機械化步兵,其實含義是一樣的。

我軍則將其分開,乘建制內輪胎車輛機動的為摩托化,乘建制內裝甲履帶車輛的為機械化。
摩托化步兵
摩托化步兵是指搭乘車輛實施機動,徒步進行作戰的兵種。其特點是戰斗開始前運動速度快,適應各種地形條件,機動靈活。但進行戰斗時沒有必要的掩護,戰斗發展速度慢。這是經濟不發達國家採取的過渡型編制。
通常摩托化步兵師編有坦克團、摩托化步兵團(若干)、炮兵團、防空團;摩托化步兵團編有摩托化步兵營(若干)、炮兵營;摩托化步兵營編有摩托化步兵連(若干)、炮兵連;摩托化步兵連編有若干步兵排和汽車班。

補充:陸軍分為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訊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等,其中步兵又分為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和機械化步兵.因此,摩托化步兵與機械化步兵是不同的.

從乘載工具區分。摩托化步兵主要乘坐汽車、 摩托車;機械化步兵主要乘坐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

從戰斗方式來看。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機動到對方小口徑火炮的射程外,一般為3至5公里外,下車後進入進攻出發陣地,汽車此時隱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階段(一般為30到50分鍾時間),爾後邊運動,邊由連戰斗隊形展開成排戰斗隊形,最後展開成組戰斗隊形,在距離敵機槍有效射程的距離邊緣(一般為400至600米),展開成沖擊戰斗隊形,高速沖擊敵防禦前沿,實施最後突破。
而機械化步兵一般有坦克協同,通常直接運動到沖擊出發陣地(約為2至4公里),根據地形情況,可採用坦克、裝甲車掩護,步兵尾隨,或者是步兵掩護,坦克、裝甲車尾隨等協同動作方式,共同沖擊敵陣,必要時,可採用坦克在前,裝甲車在後的坦裝協同隊形,以坦克主要掩護裝甲車,沖擊敵陣。機械化步兵在上述距離外,在行進間稍加整頓,通常採取坦克在前,步戰車在後的協同動作方式,實現「邊沖邊打」的要求,必要時,也可採取步兵下車支援坦克戰斗,徒步支援坦克沖擊的協同動作方式,完成沖擊突破任務。
與基本上是徒步戰斗的摩托化步兵不同,機械化步兵除徒步戰斗外,一般根據地形和敵情等情況,通常採取乘坐戰斗方式。地形不利於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實施高速沖擊時,則採用徒步戰斗。目前,美軍機械化步兵下車的距離為100到150米,也就是美軍機械化步兵在行進間與坦克高速沖擊至對方防禦陣地前沿100多米的距離時(已跨越對方前沿前地雷場),機械化步兵才下車,爾後高速沖擊突破對方前沿。

戰斗的武器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單兵武器;機械化步兵則主要使用車載武器,如火炮、反坦克和防空導彈、車載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單兵武器則是次要的。

通信指揮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採取步兵指揮手段,如口令、旗語、步兵電台。機械化步兵在此基礎上,則主要採取車載電台、步坦協同電台等。相對而言,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協同時的組織指揮比較復雜。

但要注意的是,由於翻譯和歷史原因,番號上的「摩托化步兵師」或「摩托化師」並不一定是指摩托化步兵。例如,蘇聯57年以後的「摩步師」就是機械化步兵師。其46-57年之間的「步兵師」就是摩托化步兵師。蘇聯的「機械化」是強調步坦協同,摩托化步兵是以步兵為主,坦克為輔。這個「摩托化」既不代表摩托車,也不是卡車,而是馬達化,動力化的意思。
60年代美國是機步師和摩步師都有的,而且分得很清楚:機步師就是用裝甲車,摩步師就是用卡車。現在雖然沒有現役摩步師,但101和82都是用乘卡車進入伊拉克的。中國的標准與之大體相同,事實上中國的空降師也在進行摩托化改造(小部分機械化),即便不能空降也可以當輕摩托化師用,而不是像以前只能當徒步步兵用。

海軍陸戰隊
海軍中擔負渡海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有的國家稱海軍步兵。通常由陸戰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和偵察通信等部隊、分隊組成,有的還編制有航空兵,一般按師(旅)、團、營的序列編制。主要裝備有步兵自動武器、輕便自行火炮、地空導彈、水陸坦克、兩棲裝甲輸送車、氣墊船、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等。其任務是:獨立地或協同陸軍實施渡海登陸作戰、反登陸作戰。在協同陸軍登陸時,通常擔任登陸先遣隊,首先突擊上岸,保障後續梯隊登陸;也可配合陸軍擔負海岸防禦任務。15世紀一16世紀,一些國家為了向海外擴張,建立了經過專門訓練的登陸作戰部隊。17世紀中期,英國建立了海軍步兵團。此後,俄國、葡萄牙、法國、西班牙、美國等先後建立了海軍陸戰團或海軍陸戰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陸戰隊迅速發展,各國的海軍陸戰隊在登陸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英等國還多次把海軍陸戰隊用於局部戰爭,如美國在侵朝和侵越戰爭中,英國在馬島戰爭中,都使用了海軍陸戰隊。中國在辛亥革命時,廣東革命軍曾組建海軍陸戰隊。1914年中華民國政府組建海軍陸戰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 1953年建立海軍陸戰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在參加解放一江山島等沿海島嶼的登陸作戰中,做出了重要貢獻。90年代初,世界上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軍隊編有海軍陸戰隊。美國海軍陸戰隊是獨立兵種,由於其地位和作用獨特,被美國人視為「第四軍種」。 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世界上最大的精銳部隊,擁有總數大約為194000的男女隊員,共有3個師與3個配有416架戰斗機的空中聯隊,它甚至比大多數國家的整個軍隊都要大上許多。
海軍陸戰隊是海軍中擔負渡海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是實施兩棲作戰的快速突擊力量。通常由陸戰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及偵察、通信等部(分)隊組成。基本任務是獨立或協同陸軍實施登陸作戰、抗登陸作戰。其編制序列為旅、營(團)、連、排,班。
海軍陸戰隊是特別訓練用來執行兩棲突擊作戰的步兵。他們能從海上的運輸船來登東郡岸邊的陸地,包括敵人的城市或是敵人所佔據的地方。
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原油以及橡膠才能生產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在兵科中是一個特別的分支,他們所受的訓練就是要讓他們准備好來應付各種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方式。第一支海軍陸戰隊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正式服役,不過他們正式活躍於世上則是在這場戰爭之後。美國國會在1798年7月再度建立海軍陸戰隊,他們不屈不撓、嚴守紀律以及高適應性的傳奇,也使得他們在19、20世紀的主要戰爭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http://ke..com/view/39551.htm

對於哪個強,這要看是在什麼地方作戰,什麼作戰模式。

如果山地作戰,無疑山地師最強。
平原的確作戰,肯定是機械化步兵師強。
兩棲登陸作戰,肯定是海軍陸戰隊強。

個人的看法哦
山地作戰:
山地師>步兵師>海軍陸戰隊

平原作戰:
步兵師>海軍陸戰隊(個人感覺大部分國家的海軍陸戰隊比較像輕型機械化步兵師,美國海軍陸戰隊除外因為其裝備和重裝機械化步兵師沒什麼區別)>山地師

兩棲登陸作戰
海軍陸戰隊>步兵師>山地師

⑦ 德國山地師的標准裝備

德國第5山地師是1940年創立的軍隊,其人員是由第1山地師的第100團和第10步兵師的部分兵力組成的。
14000人
5000-6000匹牲口(1500匹馬)
4300匹馱獸
550匹山地馬
1400輛機動車
600輛畜力車
13000支步槍
2200支手槍
500支自動手槍
416挺輕機槍
66門輕型迫擊炮
44門中型迫擊炮
75門反坦克炮
80挺重機槍
16門輕型步兵炮
24門輕型山地炮
12門輕型山地榴彈炮
12門重型野戰榴彈炮
4門重型步兵炮
12門輕型高射炮

⑧ 二戰德軍山地師是什麼負責什麼行動和步兵師有何區別。

區別大了,山地師從武器裝備到後勤補給以及戰術攻防,都是就山地特殊要求來考量的。正常情況下,步兵師的重火力在山地是無法行動的,除非他們丟棄全部輜重,否則他們就會變成蝸牛,甚至即便變成那個蝸牛,也無法把重裝備通過某些山區,並且他們的重裝備在山地也是無法實現有效攻擊的。所以無論是在山區的機動能力還是作戰效率,步兵師是無法和山地師相比的。

⑨ 德國山地師

提到阿爾卑斯山,大多數人會想到那是旅遊聖地,喜歡糖果的朋友會說阿爾卑斯糖嘛~但是像我這樣的哈德迷提到阿爾卑斯我第一個會想到雪絨花,想到雪絨花我馬上就會想到二戰德國著名的山地師~
電影《音樂之聲》主題曲《雪絨花》讓雪絨花的大名傳遍天下,雪絨花還有一個名字叫勇敢者,大多產於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一帶。這種花通常生長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於它只生長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極為稀少。雪絨花象徵著勇敢,頑強堅忍不拔,就是這樣的花,德國山地師用它來作為自己的標識,可謂含義深刻。德軍的山地部隊,與德國傘兵、裝甲兵一樣,是響當當的一支精銳之師了。他們人人佩戴有象徵著榮譽和勇氣的高山雪絨花標志。德軍山地部隊在二戰中便以驍勇善戰而聞名。
一戰之後由於德國山地部隊的良好表現,雖然德國的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但德國人還是在其軍隊中保留了一支山地部隊,這將是未來德國山地部隊的核心。20-30年代是德國山地技術空前發展的一個時期,特別是33年希特勒上台後開始重整軍備。1938年吞並奧地利後在原山地部隊的基礎上成立了第一和第二山地師。
德國的山地師的基本建制是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偵察營(有的是自行車營),山地通信營師直屬部隊等,編制基本和陸軍師的編制相同,差別在於一個山地師的步兵團的步兵營下5個步兵連,一個陸軍步兵營下4個步兵連,也就是說一個山團地比一個陸軍團兵力要多出大約三分之一。山地部隊與其他野戰部隊的不同,主要在於其武器裝備更輕便、更適合山地作戰與運輸。由於部隊在山地行動時基本靠人力運輸,因此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重型裝備,也或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到士兵的負荷能力,比如火炮重量不能超過X噸。
二戰中德國山地師作為國防軍和黨衛軍的精銳部隊參加了從1939年的入侵蘇聯到45年的義大利等一系列戰役.
德國的山地師從成立之初便以其作戰的勇猛和頑強,作戰的兇殘而聞名,且山地師的部隊很少有被俘的,在戰爭結束的時候山地部隊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部隊,其精神和他們的山地祖先一樣堅忍不拔。雖然山地師有著相對優良的作戰武器,以及較高的戰術素養,但其戰斗性質的非正義,使得山地部隊未能向盟軍一些部隊那樣成為精典和英雄的部隊。二戰之後,新組建的德國國防軍部分繼承了原德國軍隊的傳統與標志,如繼承了雪絨花標志的第23山地旅。

⑩ 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山地師詳細編制

山地步兵團
粗看起來,山地師的編制似乎和步兵部隊類似,實際上,山地師與步兵師在編制上的最大區別是在山地步兵團的組成上。上世紀30年代以前,德國陸軍的步兵師一般下轄2個步兵旅,每個旅轄2個步兵團。進入30年代後,德軍步兵師改為直接下轄3個步兵團,山地師則下轄2個團(第1山地師成立時有3個團,但1940年其中一個團也被抽去組建山地師)。但山地步兵團的員額並不比普通步兵團少很多。前者的標准員額3064人,後者的表針員額3250人,甚至還有部分資料顯示兩者的人員定額基本相同。究其原因,是由於山地步兵團所轄的步兵營,每營都有5個步兵連(普通步兵營僅含4個步兵連)

【注】。3個營共有15個步兵連,每團還有一個直屬團部的反坦克連,團下共計16個連,比步兵團多三分之一。

此外,普通步兵營中,每營轄3個步兵連和一個重裝步兵連,山地步兵營在次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機槍連,這樣可以加強山地戰斗的壓制火力,而且機槍及彈葯比重裝連的迫擊炮更便於攜行。營級編制隨年代不同有些變化,山地步兵連和普通步兵連的編制相同。1940年春以前,他們都是一連三排九班制(步兵),重武器有9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和3門50毫米迫擊炮。1940年春,由於步兵排由3個班改為4個班,因此山地步兵連和普通步兵連的重武器變為12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和3門50毫米迫擊炮。

山地步兵營所轄的重裝步兵連由一個山炮派(裝備18型75毫米山炮),1個工兵派和1個通信排組成。山地機槍連則有3個重機槍排和1個迫擊炮排,機槍連裝備的是12挺重機槍和2挺輕機槍。機槍排主要使用MG-34和MG-42型機槍,但戰前到戰爭初期的一段時間,也使用過一戰時留下來的MG-08型機槍。迫擊炮排戰爭初期使用的是Grw34型80毫米迫擊炮Grw40型120毫米迫擊炮。

團屬反坦克連一般裝備Pak35/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計12門。戰爭中期以後,反坦克部隊裝備的火炮換為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和火箭筒,但編制一般則改為3門反坦克炮加上36具反坦克火箭筒。

閱讀全文

與德國山地師和德國山地師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