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小瑞士是哪個城市

德國小瑞士是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2-05-10 20:59:43

A. 德國著名的風景有哪些

德國著名的山有阿爾卑斯山、弗爾德貝格山、大阿爾伯峰。


阿爾卑斯山

有著名的巴伐利亞森林,也是迷人的旅遊景點

B. 求盧森堡宣傳資料

盧森堡,全稱為盧森堡大公國,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位於歐洲西北部,東鄰德國,南毗法國,西部和北部與比利時接壤。由於其地形富於變化,在歷史上盧森堡處於德法要道,地形險要,一直是西歐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羅陀的稱號。盧森堡是工業國家,也是歐盟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經濟高度發達,鋼鐵、金融、廣播電視是其三大經濟支柱產業。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
中文名稱: 盧森堡大公國
英文名稱: TheGrandDuchyofLuxembourg,LeGrand-DuchédeLuxembour
簡稱: 盧森堡
所屬洲: 歐洲
首都: 盧森堡市
國慶日: 6月23日
國歌: 我們的祖國 (Ons Hémécht)
國家代碼: LUX
官方語言: 法語、德語
貨幣: 盧森堡法郎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政體
國家領袖: 國家元首:大公亨利(LeGrand-DucHenri)
人口數量: 493,500人
主要民族: 盧森堡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國土面積: 2,586.3平方公里(世界第176名)
GDP總計: 549.73億美元(2008年)

目錄[隱藏]

簡介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政治
經濟
新聞出版
外交
簡要歷史
著名人物
著名景點
語言教育制度
簡介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政治
經濟
新聞出版
外交
簡要歷史
著名人物著名景點語言
教育制度

[編輯本段]簡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紅、白、淺藍三色。紅色象徵著熱烈和勇敢的國民性格,還象徵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斗爭中犧牲烈士的鮮血;白色象徵人民的純朴和對和平的追求;藍色代表藍天,意味著人民獲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聯在一起又象徵平等、民主和自由。
盧森堡國徽
國徽:為斗篷式。在頂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紅、白三色斗篷內,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藍相間的平行條紋組成,其上繪有一隻頭戴王冠的直立著的紅獅,紅、白、藍三色為國旗顏色。盾徽上方有一頂公爵金冠,兩側各有一隻金獅,周圍飾有綬帶,下端懸垂著一枚奧康勛章。國徽圖案象徵盧森堡是一個大公國。
人均GDP: 113,043美元(2009年,IMF)
HDI: 0.960-極高(以2009年估計)
國家格言: Mir wëlle bleiwe wat mir sinn(盧森堡語,一如既往)
國鳥: 戴菊(戴菊鶯)
國花: 玫瑰——(薔薇屬)
同北京時差: -7
國際電話碼: 352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面積為2586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北部,東鄰德國,南毗法國,西部和北部與比利時接壤。地勢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區佔全境1/3。最高點布爾格普拉茲峰海拔約550米。南部為古特蘭平原。屬海洋-大陸過渡性氣候。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盧森堡(Luxembourg)、迪基希(Diekirch)、格雷文馬赫(Grevenmacher)3個省,省下設12個專區和118個市鎮。省長、市(鎮)長由大公任命。
[編輯本段]政治
大公為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統帥,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實際上,議會行使立法權;政府行使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議會為一院制,為最高立法機構,有議員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盧森堡全民公決通過《歐盟憲法條約》。
[編輯本段]經濟
盧森堡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居世界首位。自然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大。鋼鐵工業、金融業和廣播電視業是盧經濟的三大支柱。盧資源貧乏。森林面積近9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1/3。盧以鋼鐵為主,化工、機械製造、橡膠、食品工業也有較大發展。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從業人員佔全國就業人口的40%。盧素有「鋼鐵王國」之稱,人均鋼產量約5.8噸(2001年),居世界首位。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農牧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有耕地12.5萬公頃。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4%。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
[編輯本段]新聞出版
有6家日報:5家德文報,1家法文報,日發行量共約13萬份。其中,《盧森堡言論報》(德文)日發行7.5萬余份;《日報》(德文)日發行2.5萬余份;《新聞》(德文)日發行2萬余份;《洛林共和報》(法文)日發行2萬余份。盧森堡電視台用法、德、荷、盧語播送,星期日還有義大利語節目。盧森堡廣播電台用法、德、英、盧、荷等多種語言廣播。
[編輯本段]外交
主張在國際關系中應遵循的准則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反對軍備競賽、遵守國際法、尊重人權、尊重小國利益。盧對外政策以歐洲為重點,與比利時、荷蘭結成經濟聯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
與中國關系:1972年11月16日,盧中兩國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6年9月,盧森堡大公亨利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編輯本段]簡要歷史
盧森堡鄉村古代盧森堡屬高盧地區,居民屬比利時部族,公元前1世紀為羅馬凱撒軍團征服。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侵入,成為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法蘭克王國分裂後,盧森堡地區在963年成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領地。1060年其後裔康拉德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盧森堡領地基本形成。
1308年盧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選為神聖羅馬皇帝,稱亨利七世,開創了帝國的盧森堡王朝 (1308~1437) 。盧森堡於1364年升為公爵領地。
15世紀盧森堡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紀初轉歸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統治。1556年又轉歸西班牙國王統治。
16世紀末起,盧森堡的冶鐵業開始發展起來。
17世紀盧森堡捲入三十年戰爭。
1659年簽訂《比利牛斯和約》,盧森堡南部一些地區劃歸法國。
1684~1697年法國曾佔領盧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盧森堡隨西屬尼德蘭一起轉歸奧地利。
1795~1814年法國佔領盧森堡。
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盧森堡升為大公國,以尼德蘭國王為大公,同時又加入德意志邦聯,由普魯士軍隊駐防,盧森堡東部一些地區劃歸普魯士。
1830年尼德蘭分裂為荷蘭與比利時兩個王國後,1839年倫敦條約規定,盧森堡地區西半部劃歸比利時,東半部成為以荷蘭國王為大公的有獨立地位的國家。
1848年歐洲革命波及盧森堡,開始制定君主立憲性質的憲法。
1866年盧森堡脫離德意志邦聯。
1867年《倫敦條約》確定盧森堡為獨立的中立國。
1868年制定君主立憲制憲法。
1890年徹底擺脫荷蘭王的統治,由拿騷-瓦爾堡家族專領,盧森堡大公國獨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盧森堡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冶鐵煉鋼業成為國家主要工業,成為發達的工業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佔領盧森堡,大公及政府為德國控制。1921年盧森堡與比利時訂立關稅經濟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軍隊於1940~1944年佔領盧森堡,將盧森堡兼並為德國行政區管轄地。大公與政府流亡英國。盧森堡人民進行了反法西斯斗爭。戰後盧森堡於1945年加入聯合國。
1948年與比利時、荷蘭建立關稅經濟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放棄中立國地位。
1958年加入歐洲共同體。
1972年盧森堡第4次修訂憲法。現盧森堡有一院制議會,內閣對議會負責。主要政黨有基督教社會黨、社會主義工人黨、民主黨。大公讓親王於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來,為適應國際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改變國內經濟結構單一局面,盧森堡政府推行工業多樣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績,經濟進一步發展,80年代鋼產量人均達16噸,遠居世界之冠,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盧森堡於1972年11月16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編輯本段]著名人物
羅莎·盧森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傑出女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左派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盧森堡出生在波蘭東部盧布林省薩莫希城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她的家庭經濟收入不穩定,有時甚至靠典當度日,她兩歲時隨家遷往華沙。
波蘭自十八世紀末以來。遭受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的多次瓜分,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皇統治著,盧森堡對沙皇的民族壓迫深惡痛絕。1887年,她中學畢業,加入了青年革命組織波蘭無產階級黨,開始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無產階級黨」很快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迫害,年青的盧森堡也被列入沙皇軍警追捕的黑名單。1889年,盧森堡流亡到瑞士的蘇黎世,第二年進入蘇黎世大學。在大學的七年生活中,她非常關心波蘭、德國和俄國的各種問題,深入研究工人運動的有關問題。經常出席國際社會主義者的集會,給各國代表當翻譯和擔任聯絡工作。1893年3月,盧森堡同她的戰友馬赫列夫斯基、約吉歇斯一起創建了革命的社會主義政黨「波蘭社會民主黨」,她主編的《工人事業》雜志就成為黨的機關刊物。1896年7月盧森堡作為波蘭社會民主黨的代表出席第二國際倫敦代表大會。
1897年5月,盧森堡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了,並且得到法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她遷移到德國,目的是為了在波恩和上西里西亞的工人中進行革命工作。她積極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活動,還參加了德累斯頓和萊比錫黨的機關報工作,後來,她定居柏林。從此,盧森堡的革命活動開始了一個新階段。當時,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馬克思主義者正在同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機會主義者進行論戰,盧森堡積極參加了反對伯恩施坦主義的斗爭。1898年,在德國黨的斯圖加特代表大會上,以盧森堡和蔡特金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為代表的機會主義派展開了激烈斗爭,盧森堡批判了伯恩施坦提出「最終目的算不了什麼,運動就是一切」的謬論,她指出:「如果運動不和最終目的聯系起來,運動作為目的本身是算不得什麼的,對我們說來,最終目的才是一切。」1899年,盧森堡針對伯恩施坦寫的《社會主義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這一叛賣變節的作品,寫了《社會改良還是社會革命》這一優秀著作,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謬論,闡述了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的觀點。盧森堡還揭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目的」,指出:「根本上說,修正主義不以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為目的,只以改良資本主義制度為目的,不是要消滅僱傭勞動制度,而是爭剝削的多些或者少些,總之,它是為了清除資本主義的贅疣,而不是為了消除資本主義本身。」盧森堡在以後德國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上,都不斷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在189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漢諾威代表大會上,她同蔡特金一起,提出要把伯恩施坦開除出黨,由於當時德國黨內機會主義已經泛濫,這個要求未能實現。在1903年德國黨的德累斯頓代表大會和1904年第二國際阿姆斯特丹代表大會上,盧森堡團結革命左派,堅持斗爭,終於使這次大會通過了譴責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決議。盧森堡還發表了許多反對修正主義的卓越演說,她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革命左派中的傑出革命活動家。
1904年2-5月間,列寧寫了《進一步,退兩步》一書,全面系統地闡明了關於黨的組織原則。盧森堡看到列寧的這篇著作之後,寫了《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一文,於1904年先後刊登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火星報》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時代》雜志上,對列寧的建黨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列寧所主張的是「極端的集中主義」,有布朗基主義的傾向。盧森堡離開俄國黨的具體情況,大談反對「官僚主義」、「極端集體主義」等等,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她不了解列寧主張按照嚴格的集中制建黨,是為了克服當時俄國各地黨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的小組習氣。因為俄國是反動的沙皇專制制度,革命斗爭需要有一個集中統一的黨。盧森堡的批評有些文不對題,所以列寧說,盧森堡「向讀者介紹的不是我這本書,而是別的什麼東西」。俄共(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1906年即載入俄共(布)黨章中。列寧很重視發揚黨內民主,在1922年通過的、經過列寧校訂的黨章中規定:「黨生活中的一切爭論問題,在決議末通過之前,黨內可以充分自由地進行討論。」俄共(布)的重大政治決議都是通過民主討論後作出的。
在二十世紀初的國際斗爭中,盧森堡在反對修正主義、反對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問題上,都和列寧站在一起,成為第二國際著名的左派。盧森堡熱烈歡迎和擁護1905年俄國革命,積極向德國人民介紹俄國革命的經驗,號召德國工人支持俄國工人的斗爭。1907年5月,盧森堡代表德國社會民主黨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她第一次見到了敬慕已久的列寧。她堅決支持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立場。盧森堡和列寧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07年8月,盧森堡以波蘭社會民主黨的代表資格出席第二國際斯圖加特代表大會,會上,她同列寧站在一起反對國際修正主義。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之一是戰爭與革命問題。德國黨的領袖倍倍爾起草了一個決議案。這個決議案雖然正確地指出,戰爭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只有消滅資本主義,戰爭才會消滅。但是他錯誤地用"防禦"或"進攻"的概念來區分戰爭的性質,只提出通過議會斗爭來反對軍國主義和戰爭,這就給修正主義以可乘之機。列寧同盧森堡一起,對倍倍爾的提案作了原則性的修改和補充,明確地指出了當時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必須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對掠奪性的帝國主義戰爭,一旦戰爭爆發,要利用戰爭引起的政治經濟危機,進行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大會通過了列寧和盧森堡的修正案。以後在第二國際的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和巴塞爾代表大會上都重申了列寧和盧森堡修正案的精神。
盧森堡說:「不管有怎麼樣的事情,都請安靜地愉快吧!這是人生。我們要這樣的接受這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
[編輯本段]著名景點
大公館: 是盧森堡大公居住地、盧森堡議會所在地。1554年大爆炸古堡被毀後按西班牙王宮風格重建。
盧森堡的小瑞士大峽谷: 深45米,整個城市就建在峽谷兩邊,眾多座橋梁將新老城區連接一體,極富田園風光。
亞當夫吊橋: 它是盧森堡的市標之一,橋跨越峽谷,很壯觀,由火車站外過馬路沿AUENUE LIBERTE 走10分鍾就到。
盧森堡古堡: 早在公元三世紀,在現在市區的布克(Bock)附近的岩石上就開始修建城堡。公元963年,伯爵希熱弗魯瓦又在原地重建一座要塞城堡。這被認為是盧森堡建市的雛形。
憲法廣場: 憲法廣場的英雄紀念碑是1923年完工。當時是為了紀念一戰中陣亡的將士,而在二戰被毀壞之後重建的它就具有了雙重的意義.
阿道夫大橋: 是盧森堡的市標之一,建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橋高46米、長84米,是一座由石頭砌成的高架橋,位於盧森堡車站西北方.
聖母教堂:建於1613-1621年之間,以前這座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並沒有當作教堂,而是作為教會學校。1935年擴建工程之後,三個尖頂的帽子被加上去,成為了聖母堂。這座教堂又被成為聖子聖母教堂,裡面供奉的是聖母瑪利亞。教堂北部門的結構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格與巴洛克式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教堂內部金碧輝煌,內壇飾以名貴的雪花石膏雕像,牆柱上雕刻著阿拉式圖像。
大公宮殿:為當時盧森堡最高統治者大公所居住,該建築在歷史上多次被修復,曾將於1554年在一場大火中被毀壞的原市政府大樓也連接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隨後被其西班牙統治者重建。現位於聖母教堂北方的土姆廣場上,該建築物的風格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內部裝飾十分的講究且精緻,特別是主會廳,國王的房間和宴會廳。
[編輯本段]語言
盧森堡官方語言是法語、德語和盧森堡語。
法語多用於行政、司法和外交。
德語多用於報刊新聞;
盧森堡語為民間口語,亦用於地方行政和司法。盧森堡語是德語的一種方言,是四世紀起源於德國來茵及Salian Franks移民的語言,很少有外國人能講此語言。
多數盧森堡人都會說四,五種語言。多數人,特別是年青一代人能懂及說很好的英語。許多年青人還講義大利語及葡萄牙語,這是由於在「宏偉公爵」時代幾十年南歐大量移民的結果.

教育制度
在盧森堡,國民義務教育是11年:由2年幼稚園、6年基礎教育和3年進階教育組成。盧森堡因此有一個三層的教育制度(幼稚園、小學、高中)。學生就學率達到99%。盧森堡的教育制度有許多問題,例如花費許多時間在德語、法語和英語的語言課程上,以及特別是從德語課程不成功、講羅曼語族語言的國家來的外國學生佔了相當高的比例。
自從1999年以後,在2年的幼稚園之前設有1年的學齡前兒童預備班;這使得學童在例如語言、社會、學校方面,有可能獲得一個較好較完整的社會化。在6年的基礎教育之後學生可以在兩種中級的教育路途之間選擇:
科技高級中學(67%的學生),為期至少3年,並且到畢業(CATP)或能進大學之前總共至少6至7年。或者 普通高級中學(33%的學生)。7年後畢業拿到證書可以進大學就讀。 這個教育體制包含占國家經費第二高的社會預算的11.3%。然而盧森堡在PISA測驗的結果和德國一樣差。

C. 內蒙古阿爾山市被譽為「小瑞士」,去一次就等於環游整個歐洲,這種說法有何依據

旅遊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娛樂項目。更是有一些人追求的是高大上的旅遊,她們覺得到國外去能夠看到一些自己在國內看不見的風景,但是在這里我想講的是內蒙古有一個阿爾山,它是被譽為小瑞士,如果去那裡旅遊的話就等於環遊了整個歐洲,如果你真不信的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以上我所講的也只是阿爾山的一些皮毛而已,它里邊還有很多你見識不到的美景,需要你自己去進行感受。我只能說當你進入阿爾山之後,你就好比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D. 東方小瑞士在中國哪一個城市有什麼好玩的可以推薦下么

一路上景色超美真的是人間仙境,路上有氂牛群和羊群在公路上出沒,偶爾還會看見胖胖噠土撥鼠,配上觸手可摸的藍天白雲,美到窒息。

甘南真的是值得一去的,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

E. 有'小瑞士'之稱的是哪個國家

1、盧森堡:有'小瑞士'之稱;

2、盧森堡非常注重保護自然環境,所以就有了「歐洲的綠色心臟」 及「小瑞 士」的美稱;

3、盧森堡全稱為盧森堡大公國,位於歐洲西北部,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小國,面積相當於中國一個縣。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

4、盧森堡地理位置:

F. 瑞士有個城市(或者是小鎮)在德國境內的有誰知道啊

瑞士是有一個城市如你說的情形,不過巴塞爾是瑞士的第二大城市。
巴塞爾位於萊茵河灣和德法兩國交界處,是瑞士連結德國和法國邊界的一個交通重鎮,每年在這里舉行瑞士最大的國際展示會,這里還有在國際金融方面舉足輕重的國際結算銀行(BIS/BIZ),是個和日內瓦一樣的國際性城市。
她被萊茵河分割開來,左岸稱為大巴塞爾(Grossbasel),是經濟商業及消閑購物中心,右岸稱為小巴塞爾(Kleinbasel),主要是花店,畫室、工藝坊、與及以精緻木台供應乳酪小食及飲品的咖啡室。早期的巴塞爾從傳統的紡織業和染場起步,帶動了化學工業的發展,目前已成了瑞士的化學工業中心。瑞士的3大化工集團都集中在巴塞爾。巴塞爾工業的發達和它自古以來學術研究的繁榮不無關系,這是一個和伊拉斯漠(Erasmus)、荷爾拜因(Hans Holbein)有關的文化都市,設有瑞士最古老的大學,自古以來印刷業租出版業就很發達。它對藝術的影響也非常大,很多人到這里來只是為了到巴塞爾的美術館看一幅自己喜歡的畫。
每到春意尚淺的2月和3月(每年會有所變化),在巴塞爾會舉行盛大的迎春慶祝活動狂歡節(Fasnacht)。到時,人們會戴上魔鬼和小丑等奇特的面具,一邊演奏著各種樂器一邊在大街上遊行。這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從這個狂歡節到復活節,4月份的巴塞爾國際首飾展覽是世界上最大的,乃至到5月份國際樣品展示會為止,是巴塞爾最有活力的一段時間。

G. 德國風景的資料

德國是一個城堡的世界,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很多的教堂和古建築,到處都是高高的塔尖和美麗的城堡,走進就像走進一個美麗得神話世界。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著名、最壯麗的大教堂之一。位於科隆市中心,高達161米,始建於1248年,1996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整個建築由磨光石塊砌成,內部裝飾極為華美。教堂四周還有聖格雷隆、聖澤韋林、聖烏爾蘇格等眾多的小教堂,與科隆大教堂交相成輝,庄嚴肅穆。新天鵝堡在阿爾卑斯山麓的富森,背靠雪山,下臨翠湖,風光之美,天下罕見.城堡童話般的建築風格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否則它也不會被迪斯尼樂園選中,為每年絡繹不絕的旅遊者所朝拜。

德國是一個博物館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有著眾多的各種類型的、題材廣泛的博物館。其中州立、市立、協會的、地方的和私人的博物館就有3000多個。此外還有教區的、大教堂的、官邸的、城堡的、宮殿的和露天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大多都是在過去幾百年中在王宮貴族、教會以及市民收藏的基礎上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社會及文化的發展。德國的博物館主要有藝術博物館、自然博物館、技術博物館和文化歷史博物館。比如科爾貝博博物館、柏林古代雕塑博物館、撲克博物館、麵包博物館、賓士博物館、婦女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慕尼黑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全和最多的,其中建於1906年的德意志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科技博物館,而車迷則不可錯過寶馬博物館。

德國的全年遊客最多(排名前十位)的景點有:科隆大教堂,路德斯海姆老城,柏林,波恩文化藝術展覽館,保留德國中世紀建築風格的城市--路登貝克,德國歷史老城巴德-明斯特艾弗和德國著名大腕歌星海諾開的海諾咖啡館,慕尼黑德國博物館,海德堡城堡,阿峨高的天鵝堡,德雷斯頓油畫藝術館。

德國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德國大大小小的民間節日有一千多個,平均每天就有三個節日。節日慶祝得范圍小到村鎮,大至全國乃至全世界。象全國性的聖誕節、狂歡節、復活節、射手節等;地域性的有慕尼黑的啤酒節、斯圖加特的感恩節、巴伐利亞的民間服飾節;行會之間也有很多的節日,象五朔節、漁民節、牧羊人節、廚師節、葡萄農節等。

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從每年的11月11日11時起就算狂歡節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復活節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前三天,在這發狂的三天,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他們進行化裝大遊行,進行大型的狂歡集會和舞會,還有「星期四女人節」,這一天許多的婦女手拿剪刀上街,專門去剪男人的領帶,特別是一些漂亮的領帶,她們把剪來的領帶作為戰利品訂在牆上自我欣賞。

世界盃城市漢諾威的射手節就是在世界盃決賽期間舉行的。每年七月初舉辦的下薩克森州漢諾威的射手節是德國規模最大也是最為隆重的射手節,有近萬名射手參加。節日期間,由近萬名射手、120個樂隊和無數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的市民組成的遊行隊伍浩浩盪盪,一輛輛彩車花團錦簇,鼓樂齊鳴、旌旗翻舞,美不可言。節日會持續十天,其盛況並不亞於狂歡節。\

這里有德國的風景圖
http://www.9tour.cn/Photo/Photo_LIST_2999_2
你可以看下有29頁

1、名勝: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築共有14座城門的柏 林城,因此門坐西朝東,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為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學家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築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並於1791年竣工。重建後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內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內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岩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為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隻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內側的石壁上鑲嵌著沙多創作的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跡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後曾被命名為「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為「和平女神」。
無憂宮(Sans Souci Palace)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宮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 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仿照法國凡爾賽宮的建 築式樣建造的。整個園林佔地290公頃,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宮殿」之稱。無憂宮全部建築工程前後延續了約50年之久,為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無憂宮前是平行的弓形6級台階,兩側由翠綠叢林烘托。宮殿前的大噴泉 是用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氣」4個圓形花壇陪襯,花壇內塑有神像,尤以維納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為精美、生動。據說,整個宮內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為半圓球形頂,兩翼為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為圓廳,門廊面對一座大噴泉。瑰麗的首相廳的天花板裝潢極富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內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宮的東側有珍藏124幅名畫的畫廓,多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荷蘭畫家的名作。在無憂宮的花園內有一座六角涼亭,被稱為中國茶亭。茶亭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傘狀圓形屋頂、上蓋碧瓦、黃金圓柱落地支撐的建築結構。亭內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製造。亭前矗立著一隻中國式香鼎。據說當年普魯士國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無憂宮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於德國 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廳高43.35米,頂柱高109米,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這兩座157.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蒼穹。整座建築物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著無數座小尖塔,整個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築中格外引人注目。

科隆大教堂

2、城市

杜塞爾多夫:有條「世界最長酒吧街」

德國工業發達,重中之重當數位於西部的魯爾重工業區,杜塞爾多夫就是魯爾的中心城市。許多日本大企業沒有把歐洲總部設在巴黎、法蘭克福,而選擇了位於萊茵河邊的杜塞爾多夫,可見這座城市環境之好。

循著萊茵河邊,可見杜塞爾多夫的現在與過去。城市的標志性風景當數市政府所在地的集市廣場,廣場中心有一座8噸重的約翰·威廉公爵騎馬銅像。別看這位18世紀的城邦君主身材矮小、外貌不佳,但非常有藝術品位,他娶了一位富有的妻子,妻子的豐厚嫁妝供他擴建了城市,並建造歌劇院、創辦美術館,使杜塞爾多夫一躍成為德國的一大藝術中心,為今日之繁華打下了基礎。

杜城的另一次擴建是在拿破崙時期。19世紀初,拿破崙兵臨萊茵,他下令拆除杜塞爾多夫的城垣,改公園為大道,小城市容一改舊觀。就在那時,人們修起了一條非常寬闊的大街,街道兩邊種下了120顆栗樹,它就是今日杜城最繁華的商業大道——栗樹大街,大街上會聚了眾多高檔購物中心和名牌專賣店,在一所名為KO的商廈里有一條名人步道,步道設計極富藝術氣息,上面刻有舒曼、海涅的名字,這些名人當年都曾居住在杜城。

杜塞爾多夫值得留戀的地方還有很多,從萊茵碼頭乘船45分鍾便可到達一個叫國王島的小鎮,這里過去曾是河中的一個小島,由於萊茵河改道才與河岸相連,歷史比杜城還要早。鎮上如今還留有1174年紅鬍子大帝巴巴羅薩建造的宮殿,以及一戰時南丁·格爾曾經工作過的聖母醫院。入夜時分,老城的酒吧街就是德國人展現啤酒文化的地方了,杜塞爾多夫的酒吧街號稱「世界最長的酒吧街」,共有260多間酒吧。夜幕降臨,街上滿是站著喝酒聊天的人。據說去年世界盃時全城一半的人都聚集在這里。

杜塞爾多夫

德累斯頓:易北河上的「建築殿堂」

從杜塞爾多夫乘坐「歐洲之翼」,兩個小時就到達了德國東部的名城——德累斯頓。矗立在易北河畔的德累斯頓曾是19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城市,沿河而建的一幢幢巴洛克建築富麗堂皇,就像一座座藝術的殿堂。歷經二戰的磨難,有些已經殘破不堪,但透過殘垣斷壁依然還能看出昔日的輝煌。

德累斯頓臨近中歐,歷史悠久,它曾經是赫赫有名的薩克森王國所在地。由於11至15世紀這一地區礦產豐富,加上易北河上貿易往來頻繁,使這座城市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當時的薩克森王子因此修建了大批宮殿、教堂,斯考威宮就是歐洲最美的巴洛克建築之一。

有趣的是在德累斯頓市郊還有一處與中國「結緣」的地方——夏宮。夏宮的建築仿中式風格,斗拱飛檐,曲徑通幽,雖然有些仿得讓人覺得滑稽,但看得出主人對東方文化情有獨鍾。夏宮建有一座「中國亭」,1804年會六種語言的國王John曾在這里把但丁的《神曲》譯成了德文。距離捷克30多公里有一處名為「薩克森小瑞士」的地方,這里方圓400公里全是景色秀麗的砂岩地貌。德國人覺得這里像瑞士因此叫它「小瑞士」,而中國人看了一定會認為它更應該是「小張家界」。

世界上最昂貴的手錶產在哪裡?是德累斯頓的玻璃城表;歐洲最名貴的瓷器出自於哪兒?是有著交叉藍劍標志的邁森瓷器,邁森小鎮就位於德累斯頓附近,而至於大眾汽車最新的工廠在哪裡?你也能在德累斯頓一窺其真容。

德累斯頓

柏林:一牆撫今追昔

乘坐歐洲城際快車是非常舒適的享受,這種享受從德累斯頓至柏林的列車上就能體會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柏林牆的轟然而倒結束了一段歷史,也讓不少人失去了對柏林的興趣。從1993年起,東、西柏林旅遊局整合成一家,新的柏林要向人們展現大都市蓬勃建設的景象,友人把它比作」歐洲惟一的都市工地「。

現在的柏林每天都要舉辦1500個大小活動;柏林將薈萃各種風格的建築;1/3的城市要變成陸地和水域;歐洲最摩登的酒店也將建在柏林,而同檔次的酒店在歐洲是最便宜的……

德國現代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柏林,震驚世界的國會縱火案的發生地——德國國會大廈,屋頂已被改建成透明的玻璃圓頂,遊客不僅可以上去就餐,還可以透過玻璃看到議員們在下面開會。柏林牆今已不在,但柏林政府特意保留了一段兩公里長的牆供遊人觀光和紀念,並請藝術家用各種形式的繪畫噴塗於牆壁之上。為了紀念那段歷史,柏林人還把原先東西兩道牆的開闊地帶向全世界招標修建了現代化的波茨坦廣場,總投資近400億歐元,建有最現代化的劇院、影院、酒店、賭場和索尼歐洲總部,據說這里每平方米的售價已高達1萬歐元。除了這些,柏林的貝加蒙博物館不能不看,該博物館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http://203.192.15.114/web/webportal/W5270694/Uzbhua/A272695.html

H. 大家覺得德國什麼地方最值得去遊玩呢

德國有著眾多各具特色的城市,有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也有不同的風俗文化,還有多樣的美食風格……尤其不同的遊客會有不同的興趣。面對多姿多彩的德國,很難用一篇文字來完整地介紹德國旅遊必去的地方。只能針對完全不了解德國旅遊資源的朋友,從不同的興趣角度,對於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景點,做個初步介紹。
作為柏林乃至德國象徵的勃蘭登堡門是遊客打卡必去之地;而對於中國遊客來說,南部巴伐利亞的新天鵝堡或許是最受歡迎的景點;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很多人偏愛阿爾卑斯山周邊的景點,例如國王湖;喜歡登山的話,德國最高峰楚格峰及其周邊地區值得一游;喜歡古典皇家建築和園林的可以選擇德累斯頓、波茨坦等;喜歡古典音樂的,必然要去拜羅伊特朝聖;喜歡自然風光的,可以在黑森林裡漫步;而對於球迷來說,或許慕尼黑又是一個必去之地。

I. 摩洛哥在哪兒,有哪些景點

摩洛哥王國,簡稱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東部以及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伊斯蘭教是摩洛哥的國教。99%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主要為遜尼派;其餘人口信奉基督教和猶太教。

哈桑二世清真寺:伊斯蘭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建築面積2公頃,長200米,寬100米,屋頂可啟閉,25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

閱讀全文

與德國小瑞士是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