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德國侵略的順序
二戰德國侵略國家的順序為:斯洛伐克開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立陶宛、波蘭、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希臘、南斯拉夫、蘇聯。
二戰初期,希特勒主張先發制人,集中陸軍和空軍,閃電一樣地打擊敵人,攻勢凌厲。
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閃擊戰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蘭西等國,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1941年他再次用閃擊戰進攻蘇聯,但在蘇聯人民的堅決抵抗下,最終遭到了失敗。二戰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
(1)德國宣戰國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二戰過程:
1939年9月1日,德國法西斯派兵「閃擊」波蘭,英法走投無路,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擴大了。
1941年12月,日本又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二戰進一步擴大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給德國沉重的打擊,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美國在中途島戰役後,步步進逼,扭轉了亞洲太平洋戰爭形勢。其他國家在1943年也開始了反攻。
1945年5月8日,德國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結束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向盟國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B. 一戰德國首先對哪個國家宣戰書上寫的是 8月1號對俄宣戰和8月3號對法宣戰。到底是哪個有的人說法國
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因為一戰的導火索是薩拉熱窩事件,塞爾維亞的青年殺了奧匈帝國皇儲,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派兵幫助塞爾維亞,德國為了幫助奧匈帝國就直接向俄國宣戰了。
C. 一戰德國首先對哪個國家宣戰
因為德國的經濟日益發達,軍事實力增強了,它對自己現有的殖民地不滿足,要求重新劃分殖民地,在這個會議上法國的殖民地最多,也最不同意德國,所以德國向法國宣戰
D. 二戰時德國進攻波蘭之後有多少個國家對德國宣戰
更正一下,當時蘇聯並未對德國宣戰,蘇聯和德國聯手瓜分了波蘭,蘇聯對德宣戰是在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之後
對德宣戰國家時間如下
波蘭: 1939年9月1日
英國: 1939年9月3日
澳大利亞: 1939年9月3日
紐西蘭: 1939年9月3日
法國: 1939年9月3日
尼泊爾: 1939年9月4日
紐芬蘭: 1939年9月4日
湯加: 1939年9月4日
南非: 1939年9月6日
加拿大: 1939年9月10日
丹麥: 1940年4月9日
挪威: 1940年4月9日
比利時: 1940年5月10日
盧森堡: 1940年5月10日
荷蘭: 1940年5月10日
自由法國: 1940年6月18日
希臘: 1940年10月28日
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
蘇聯: 1941年6月22日
圖瓦: 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10月11日
巴拿馬: 1941年12月7日
菲律賓: 1941年12月7日
哥斯大黎加: 1941年12月8日
多明尼加: 1941年12月8日
薩爾瓦多: 1941年12月8日
海地: 1941年12月8日
宏都拉斯: 1941年12月8日
尼加拉瓜: 1941年12月8日
美國: 1941年12月8日
中國: 1941年12月9日
瓜地馬拉: 1941年12月9日
古巴: 1941年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 1941年12月16日
墨西哥: 1942年5月22日
巴西: 1942年8月22日
衣索比亞: 1942年12月14日
伊拉克: 1943年1月17日
玻利維亞: 1943年4月7日
伊朗: 1943年9月9日
義大利: 1943年10月13日(脫離軸xin國)
哥倫比亞: 1943年11月26日
賴比瑞亞: 1944年1月27日
羅馬尼亞: 1944年8月25日(脫離軸xin國)
芬蘭: 1944年9月4日(脫離軸心**加利亞: 1944年9月8日(脫離軸xin國)
聖馬利諾: 1944年9月21日
阿爾巴尼亞: 1944年10月26日
匈牙利: 1945年1月20日(脫離軸xin國)
巴哈瓦爾布爾: 1945年2月2日
厄瓜多: 1945年2月2日
巴拉圭: 1945年2月7日
秘魯: 1945年2月12日
烏拉圭: 1945年2月15日
委內瑞拉: 1945年2月15日
土耳其: 1945年2月23日
黎巴嫩: 1945年2月27日
E. 德國向哪個國家宣戰,打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F. 德國在二戰時期攻打過多少個國家
13個吧入侵波蘭前,德國並吞了奧地利,肢解並實際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不過這些都得到了英法的默許。1939年09月0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爆發。德國用1個月時間打敗了波蘭和蘇聯瓜分了波蘭。之後入侵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丹麥。1940年5月發動西線總攻,打敗了法國,英國遠征軍丟盔棄甲,幾乎是光著屁股從敦刻爾克逃回英國。之後為替入侵希臘而陷入僵局的義大利,佔領了希臘。之後又入侵了南斯拉夫。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
G. 二戰德國攻打波蘭之後依次攻打的是哪些國家打波蘭之前有打別的國家嗎
入侵波蘭前,德國並吞了奧地利,肢解並實際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不過這些都得到了英法的默許。1939年09月0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爆發。德國用1個月時間打敗了波蘭和蘇聯瓜分了波蘭。之後入侵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丹麥。1940年5月發動西線總攻,打敗了法國,英國遠征軍丟盔棄甲,幾乎是光著屁股從敦刻爾克逃回英國。之後為替入侵希臘而陷入僵局的義大利,佔領了希臘。之後又入侵了南斯拉夫。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
H.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哪些國家 我要年份
納粹從1939年算起,到1942年侵略領土達到最大,包括法國(1940)挪威(1939)奧地利(1938)丹麥(1939)捷克(1938)斯洛伐克(1939)(從捷克斯洛伐克一戰獨立到1994年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剋期間,一直是統一國家,但納粹是先侵佔捷克地區後吞並斯洛伐克地區的),還有荷蘭(1940)比利時(1940)盧森堡(1940)南斯拉夫(1941)希臘(1941)波蘭(1939)蘇聯部分地區(150萬平方千米土地,自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以西地區)波羅的海三國(不過那時蘇聯以將其吞並)。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仆從國(受納粹控制,但芬蘭較獨立)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還有北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部分地區,從埃及利比亞邊境線到阿拉曼)。以及島國馬爾他。從比利牛斯山到烏拉爾山的廣大地區(義大利等少數地區除外)及北非一部
I. 納粹德國曾與多少國家宣戰
二戰中德國的作戰對象是以美蘇英中為代表的盟國陣線: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47國。
J. 「一戰」中,首先開戰的兩個國家是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
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矛盾沖突的產物,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到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檢閱部隊,這一挑釁事件激怒了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斐迪南夫婦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種族主義者普林希普槍殺,史稱薩拉熱窩事件。事件發生後,兩大軍事集團都把它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發動了准備了已久的戰爭。這塊大陸是個炸葯桶。各國迅速武裝起來,耗竭他們的國力並使全世界震驚。
為了准備戰爭,歐洲列強瘋狂擴軍備戰。從1911年起,德國每年都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增加軍事預算。到1913年,德國已擁有由新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現役部隊76萬。英國軍隊(包括印度軍隊在內)增加到41萬。法國於1913年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將兩年兵役制改為三年,役齡從21歲到45歲改為從20歲到48歲,使軍隊增加到77萬。沙皇俄國在大戰前夕已擁有兵力為130萬的軍隊。列強還積極擴大海軍,英德兩國的海軍競賽最為劇烈。
1912年,英德兩國舉行裁軍談判,英國堅持兩國海軍比例應為2:1,德國則要求定為16:10,談判最後破裂,雙方更瘋狂地增加軍費。到大戰前夕,德奧兩國軍事預算達140億馬克,協約國軍事預算也達47.66億馬克。兩大集團各自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和制訂作戰計劃,力圖先發制人。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曾經說:「我們已經准備好了,對於我們,戰爭越快越好。」
各國資產階級宣傳機構也大肆活動,散布沙文主義情緒。資產階級御用學者竭力為戰爭辯護,宣傳戰爭可以解決人口「過剩」問題,挽救工商業危機,甚至宣稱戰爭能對人類起「優生」的作用。德國騎兵將領柏第公然叫囂:
「戰爭是萬事之父……戰爭不僅是一種生物規律,也是一種首先規律,因而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罪惡的戰爭終於在巴爾干釀成。巴爾干半島成了「火葯桶」。
薩拉熱窩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但沒有此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不可避免,它的爆發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根源和長遠的歷史淵源。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發展速度和水平的差異,造成了各國經濟實力對比發生變化,這必然造成他們之間的新矛盾,而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帶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是這種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