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英國是如何牽制德國進攻蘇聯的

英國是如何牽制德國進攻蘇聯的

發布時間:2022-01-16 08:14:32

1. 在二戰時期,為何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二戰期間,蘇軍的數量幾乎是英軍的一倍左右,長期維持在1000萬以上,而英軍的數量卻只有600萬左右,英國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也比不上蘇聯,蘇聯的國土更比英國遼闊。在此情況下,德國人明知蘇聯的戰略縱深會使其失去閃電戰的優勢,最終為何放棄繼續進攻英國,而選擇與其簽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持續糾纏四年多?這就不得不說說英國當時占據的「天時地利」了。

由此可見,德國放棄死磕英國是明智之舉,只是,幾乎拿下整個西歐大陸的德軍忘了蘇聯遼闊的國土面積發揮不了其「閃電戰」的優勢,進攻蘇聯將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形勢,而兩線作戰,正是兵家大忌。言歸正傳,非正義的戰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無論德國是先進攻英國,還是先進攻蘇聯,其侵略性最終都會被正義的世界人民所摧毀,但,殘酷的戰爭,全世界的人民,誰又會願意去經歷呢?

2. 德國為什麼放棄孤立的英國,轉而全面進攻龐大的蘇聯

很多人認為希特勒剛愎自用,其實希特勒沒那麼蠢。
急於進攻蘇聯是無奈之舉,德國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維系這一場龐大的戰爭了,因此他必須拿下烏克蘭的大油田。
就如日本偷襲珍珠港,也不是頭腦發熱,而是因為東南亞的石油,但是那裡是英美的殖民地,所以,想要拿下東南亞的石油,就必須鏟除珍珠港里的美國海軍

3. 為什麼當時德國攻進巴黎而不繼續進攻英國而把主力運往東線對付蘇聯

當時德國也不希望兩線作戰,這個教訓他們在一戰中就已經深刻領會到.所以希特勒的戰略設想就是先搞定西線再收搭東線,即使不讓英國投降,也至少讓英國求和退出戰爭.

但實際執行中,德國無疑低估了英國抵抗的決定和能力.英國並非"快頂不住了",即使一個步兵都沒有,強大的皇家海軍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德國唯一的希望是以空制海,但不列顛空戰的結局決定了德國完全沒有能力實施海獅計劃強渡海峽,在德國沒有制空權而英國海軍擁有絕對制海權的情況下,強攻等於自殺.

另一方面,德國閃擊蘇聯玩的是時間差.當時蘇聯紅軍經歷大清洗後正恢復元氣,特別是歐戰的硝煙是斯大林正爭分奪秒地擴展軍備.希特勒研判,時間站在蘇聯一邊,如果盡快進攻,有望趁紅軍沒有完全恢復元氣和進行戰爭動員之前打個措手不及,再拖兩年就太晚了.

因此,在英國爭奪制空權遙遙無期,而閃擊蘇聯又不能再拖延的情況下,希特勒轉向東線是正確而果斷的.他也應該分析到,雖然英國一時拿不下來,但英軍反攻歐洲也是絕對沒有可能的,所以西線沒有完全了結的戰事,其實對東線作戰並不會有多大牽製作用.事實上,德軍全面進攻蘇聯時,西線幾無戰事,確實沒有給德軍拖後腿.

所以希特勒的錯誤並不表現在放棄英國而進攻蘇聯上,而上戰略上過低估計了先是英國後是蘇聯的能力,更低估了美國參戰後果的嚴重性.不改攻蘇聯,德也消滅不了英國.無英國牽制,德照樣消滅不了蘇聯.這兩方面久拖不決,待美國參戰並駐軍英國後,才形成了德國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

4. 為什麼當年二戰德國不先搞定英國以後再進攻蘇聯

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德國在空地協同方面有很大樹建,不論是裝備還是軍事理論都具有顯著的創新,其閃擊戰是德國新軍事革命的重要成果,事實證明它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德國對於海軍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至少是遠遠低於陸軍和空軍,這導致德國的跨海作戰是一個短板。
其次,是德國對於英國的地緣戰略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覺得英國力量微不足道,不能對德國統一歐洲大陸的行動造成威脅,但是事實上正是英國成為美英法的反攻基地。
第三,希特勒對於征服蘇聯的困難認識不足,他認為蘇聯是一個岌岌可危的破房子,一腳就可以踹倒,但是德蘇戰爭消費了德國的大部分戰略資源,雖然造成了蘇聯的嚴重困難,但是戰略目標沒有實現,反而拖跨了德國的經濟、消耗了德國的有生力量。

5. 當年德國為何放棄英國而進攻蘇聯

當年,希特勒德國滅陷法國後,放棄進攻英國而轉攻蘇俄,實乃戰略之舉。歐洲二戰前,英美法等國為「禍水東引」讓納碎德國進攻蘇俄,簽訂了臭名招著的「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換取進攻蘇俄。從這個綏靖協議,希特勒德國把英美法等看個透。據說希特勒常看《孫子兵法》,深之用兵之道,「避敵之長,攻敵之短」。「遠交近攻」之策略。法國淪陷後,對於英國,則有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峽,德國海軍、空軍比英國強不了多少,況且英美有「傳統」聯盟影響。所以,攻打英國,不但難以攻取,還可引來美國的介入。後階段的英倫空戰也印證了這個可能。而對於蘇俄,經過斯大林的大清洗運動後,國內的能戰將領基本清除,群眾反對政府情緒增加。而且,與盟國日本,進行東、西夾攻,蘇俄基本上被消滅。所以,放棄英國而進攻蘇俄,實乃希特勒元首的精明之舉。只可惜,當初的日本沒有北進蘇俄,而南攻南洋。以及,在蘇德戰場的各種因素,希特勒的戰略功虧一

6. 丘吉爾是如何誘導德國取攻打蘇聯的

1941年春天,希特勒派魯道夫·赫斯訪問英國。赫斯是從自己駕駛的飛機上跳傘後被英國當局抓獲的,英國政府代表與赫斯舉行了秘密談判,赫斯建議英德簽訂和約,共同對付蘇聯,並建議丘吉爾離職,由親法西斯分子組織新政府。

丘吉爾當然不會接受赫斯的這些建議,但他卻沒有明確拒絕,而是保持了沉默。這種態度使輿論界開始懷疑政府對德國的立場,而丘吉爾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打消這種疑慮。丘吉爾是在暗示德國人,他在進攻蘇聯時可以得到英國的某種支援,從而推動希特勒去冒險攻打蘇聯。

希特勒一旦真去冒險,則給他以堅決的回擊。赫斯是希特勒丟給丘吉爾的誘餌,而丘吉爾卻要讓希特勒自己吞下這個誘餌。希特勒和德國其他領袖都堅決反對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英國的態度使他們沒了後顧之憂。

30年代,希特勒曾不止一次地玩弄過英國的首相和其他國務活動家,尤其是內維爾·張伯倫曾多次被希特勒愚弄。而這次,丘吉爾卻愚弄了希特勒,並給他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

1941年6月22日凌晨4點,外交部接到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曾嚴令身邊的工作人員,除非是德國進攻英國,不能在8點之前叫醒他。8點鍾,工作人員才叫醒了丘吉爾並向他報告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是他任首相以來得到的最好消息。英國廣播公司9點鍾廣播了丘吉爾的演講,丘吉爾說:「我們要給予俄國和俄國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

在這個時刻,丘吉爾表現出了一個大政治家的風度。在英國,沒有哪一個人比丘吉爾更堅決地敵視蘇聯,但也是丘吉爾最充滿熱情地要和蘇聯結盟,要支援蘇聯。

7. 2戰中為什麼德國不先消滅英國在進攻蘇聯

透露個秘密給你,你以為蘇聯是傻子嗎?蘇聯曾計劃「大雷雨行動」這個行動比巴巴羅薩計劃早了12天,但因為蘇聯的行軍速度慢的可以,從遠東地區拉強大的兵力過來,時間慢死,拖拖拉拉的。和德國的速度比差的太遠,可以說德國先打蘇聯主要是先發制人,我也不知道是誰把這個蘇聯最高計劃泄漏了,但事實上確實泄漏給德國最高統帥部。所以,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他們士兵接到的命令是,在蘇聯進攻前消滅蘇聯,就是這樣。威脅存在,為了避免在背後來一刀,所以先進攻蘇聯了。如果鏟平了英國的話!那麼蘇聯就會准備好一切,因為蘇聯在東線的的部署部隊擺出的不是防禦陣型而是進攻陣型!這一點千真萬確!可以參考下《大雷雨計劃》!照德軍的戰術,鏟平英國需要海空軍的權利配合!只要能壓制住英國的海空力量!那麼只要有德軍一個集團軍登陸到英國,那英國就算完了!但是,這最起碼需要一到2年的時間,但是就蘇聯斯大林那樣的人,會等德國一到二年去打英國?如果英國屈服,那麼德國在歐洲就沒有任何一個敵人!最重要的是埃及的蘇伊士會被軸心國控制!從而德國部隊會從中東進至蘇聯腹地,原油資源重地-大高加索山脈!形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三面合圍!蘇聯會陷入戰略被動,東歐大片領土將會短時間失陷!!蘇聯沒有這么傻!假設德國在1年多後滅掉英國了,那麼蘇聯經過一年的武裝裝備更新換代T34 大量裝備前線的話,那麼在蘇聯前面就是一望無際波德平原!大量的T34將在波蘭西部橫行無忌!!這是德國不願意看到的!就這么說吧 如果滅到英國,蘇聯會先發制人,主戰場將會在中歐!

8.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因不列顛空戰未能取勝,海獅計劃無限制推遲,納粹德國始終無法征服英國。希特勒在這種情況下,希望通過征服蘇聯來實現統一歐洲大陸的野心。其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要扼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眾所周知,蘇聯是共產國際的大本營,而共產國際在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裡都十分活躍,是各國政府的大敵……其間自然也包括納粹德國。
其二,出於和拿破崙同樣的考慮,二戰結束前,在歐洲人眼裡,歐洲是世界的中心,德國無法從海上征服英國,堵住英國的海上生命線,就只有通過大陸封鎖來堵住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貿易往來,以此打擊英國的經濟;而蘇聯,名義上是德國的盟友也是英國的敵人,實際上與英國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英國也沒得挑了),這是大陸封鎖政策的一大漏洞。
因此,納粹德國必須出兵蘇聯,這是其戰略上的選擇。當然,這個選擇並不好,我個人認為,應該選擇加強非洲軍團的力量,攻下埃及,切斷英國與其亞洲殖民地之間的聯系才是上策。
但是,根據十來年前蘇聯解體後解密的一些資料表明,斯大林同志也有大舉入侵德佔區的計劃,進攻時間大約在德國進攻後的一個月左右,部隊都部署好了,只是出於隱蔽戰略意圖而沒有公布(這也可以解釋戰爭剛爆發,蘇軍上百萬部隊在邊境附近就被殲滅和擊潰),所以,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另一個理由,或許是出於「先發制人」吧。如果不進攻蘇聯,等待希特勒的就是蘇聯進攻德國。

9. 德國在進攻英國之後為何又把矛頭指向蘇聯

瘋狂的「巴巴羅薩」計劃

征服蘇聯,獨霸歐洲是希特勒蓄謀已久的陰謀。早在法國投降之時,德國人就開始著手侵略蘇聯的計劃。1940年12月28日,希特勒發布了第21號訓令,正式確定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侵略計劃。計劃的目的是:在對英的戰爭結束以前,以坦克、摩托化部隊及航空兵部隊突施「閃電」式的突然襲擊,分割圍殲蘇聯西部蘇軍主力,爾後向戰略縱深發展進攻,攻佔列寧格勒、莫斯科和頓巴斯,前進至伏爾加河、阿斯特拉一線,於1941年入冬前結束戰爭。為實現這一計劃,德軍集中了181個師又20個旅共550萬人,坦克4300輛,火炮47000餘門,飛機4980架,以及192艘艦艇,並將這些力量編為3個集團軍群和3個獨立行動的集團軍,准備在3個戰略方向實施進攻。計劃的基本部署是:

北方集團軍群,轄第十六、第十八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群,共29個師,由萊布元帥指揮,在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以東向列寧格勒總方向實施進攻,消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軍,佔領蘇港口,使蘇聯艦隊失去基地。

中央集團軍群,轄第四、第九集團軍和坦克第二、第三集團軍,共50個師又2個旅,由博克元帥指揮,在波蘭的華沙向布列斯特、明特克方向突擊,圍殲白俄羅斯境內的蘇軍,爾後直指莫斯科。

南方集團軍群,轄第六、第十七、第十一集團軍,羅馬尼亞第三、第四集團軍,坦克第一集群和匈牙利一個快速軍,共57個師又13個旅,由龍德旅泰特元帥指揮,自波蘭的赫爾姆向基輔方向進攻,攻佔基輔以南地區的第聶伯河渡口,消滅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的蘇軍,然後向頓巴斯發動進攻。

德軍的挪威集團軍以及芬蘭的東南集團軍、卡累利阿集團軍,共21個師又3個旅,在挪威和芬蘭境內展開,配合北方集團軍攻佔列寧格勒。

為了確保能夠一舉拿下列寧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經指揮德軍突破法國馬其諾防線的陸軍元帥馮·萊布為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萊布統率的兵員達70萬人,配備了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並限令萊布務必根據「巴巴羅薩」計劃的規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寧格勒。希特勒甚至狂妄宣稱,屆時他不僅要前往列寧格勒皇宮廣場檢閱軍隊,而且還要在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飯店舉行盛大的「祝捷」宴會。

為何希特勒對列寧格勒如此重視?原來,希特勒統帥部認為奪取蘇聯這一重工業中心和海港具有特殊意義。佔領涅瓦河上的這座城市,可以掌握整個波羅的海的主動權,控制十條鐵路線,尤其是控制那條把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同蘇聯其他一些經濟地區聯結起來的十月鐵路線,在國際上有重要意義。從政治上、軍事上看,佔領列寧格勒並同芬蘭軍會合,可以使法西斯同盟更加鞏固,迫使其他一些處於動搖不定的國家加入反蘇戰爭。同時,為了保證進攻莫斯科所必要之兵力,可把用於攻佔列寧格勒時用的第四坦克集群的所有坦克和機械化兵團抽調出來。

蘇聯缺乏足夠的警惕

「巴巴羅薩」計劃制定後,德國法西斯在策略上玩弄了「海獅騙局」,以假亂真,麻痹蘇聯。希特勒曾說「要把進攻俄國造成歷史上的最大騙局」。為此,納粹千方百計地採取偽裝和欺騙的手段,迷惑蘇聯。希特勒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峽沿岸,集結了大量的渡海和登陸船隻、器材;在海岸上裝配了許多假火箭;軍隊進行了頻繁的登陸演習;甚至把大批的德軍調到蘇聯邊境也說成是進攻英國而來到東方休息調整。臨戰前,希特勒一反常態,在宣傳上停止了對蘇聯的攻擊,把斗爭矛頭集中指向了英國。就這樣在「海獅計劃」的掩蓋下,德軍早已把大批兵力集結在蘇聯的邊境上。准備工作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要求完成。

1939年3月,斯大林針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已經開始的形勢,明確指出德、意、日結盟的侵略性,以及西方國家企圖「禍水東引」,慫恿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危險性,號召蘇聯人民必須從各方面做好反侵略戰爭的准備。斯大林為了贏得更多的時間作戰爭准備,先後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與土耳其簽訂互相保持中立條約。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又通過軍事、政治、外交途徑,將西部國界線向西推移。並認為國界線的西移將使德軍東犯必須從更西的幾百上千千米開始。蘇聯還在經濟上和兵員上都作了充分准備,加快了農業和工業發展速度,並有一大批軍事工廠開工生產,在兵員上,1939年頒布了《普通義務兵法》,延長服役期。在戰略計劃和兵力部署上,為對付德軍的侵略,蘇軍總參謀部作了詳盡部署。在戰爭爆發前,蘇聯為加強戰備和西部邊境防線,戰爭爆發時,蘇軍在西部邊境總共有149個師的兵力。但蘇聯最高當局對德國發動侵蘇戰爭的時間和規模卻嚴重估計不足,蘇聯西部邊界地區的工事也未完成,蘇軍對敵人的突然襲擊缺乏足夠的思想准備,也缺乏組織和實施戰略退卻的訓練,缺乏對付敵人集群坦克的有力措施,造成了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嚴重失利。

希特勒大兵壓境

1941年6月22日拂曉,一千多架機翼上塗有納粹標志的飛機閃電般地闖入蘇聯領空,對蘇聯腹地的機場、軍事指揮部和交通中心瀉下瀑布般的彈雨。緊接著,七千多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同時對准早已瞄好的目標開火。一時之間,蘇聯西部邊境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火光沖天……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了。

其中,萊布統率下的北方集團軍群,6月22日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向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發起進攻。戰斗一打響,德軍就輕而易舉渡過涅瓦河這一水上天塹,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

在北方戰線上,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先頭部隊第五十六摩托化軍,在開戰後的24小時內就深入蘇聯境內40千米。6月25日,德軍坦克部隊推進到離陶格夫匹爾斯只有70千米的烏提那。6月26日,德軍裝甲集團的先頭部隊離維爾紐斯和列寧格勒之間的主要鐵路中心陶格夫匹爾斯幾乎不到8千米的路程了。至此為止,在短短的4天內,德軍裝甲部隊就翻山越嶺、攻城略地,向蘇聯腹地推進達300千米。

7月1日,隨著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首都里加的失守,7月4日,德軍又突破奧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區內的防線。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蘇軍在經過一場血戰後不得不放棄該城,退往諾夫哥羅德。於是,希特勒法西斯的鐵蹄終於在闖入俄羅斯大地之後踏上了列寧格勒州的地界。

就在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全力推進的時候,部署在列寧格勒北面芬蘭一側的兩個芬蘭集團軍,為了配合德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也於6月底分別在彼德羅扎沃茨克和維堡方向,對蘇軍北方方面軍發起猛烈的進攻,企圖從北、東兩個方向與德軍一起完成對列寧格勒的合圍。在這種情況下,進展順利的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司令赫普納上將得意忘形地宣稱,現在只要一舉突破盧加河,他就拿到了打開通往列寧格勒大門的鑰匙。

兵臨列寧格勒城下

就在列寧格勒面臨三面受敵的危急時刻,蘇軍統帥部於7月10日任命伏羅希洛夫元帥為西北方向指揮部最高軍事負責人,日丹諾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政委),並責成他們兩人統一指揮西北方面軍和北方方面軍的作戰行動。

與此同時,指揮部緊急動員百萬列寧格勒居民夜以繼日地沿著盧加河畔,構築一條以盧加城為中心,南起希姆斯克,經盧加,北到金吉謝普全長約300千米的盧加防線,並在這條防線上部署了由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組成的盧加作戰集群。其主要任務就是阻滯德軍前進,以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在列寧格勒附近周圍再構築第二、第三條防線,也就是為列寧格勒爭取盡可能多的准備時間。

1941年8月15日下午6時,德軍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突破蘇軍第一道防線。當德軍在盧加防線發起全線進攻時,列寧格勒北面的芬蘭軍隊也以3個師的兵力向列寧格勒圍了過來。列寧格勒的局勢緊張起來。

8月21日,德軍佔領楚多沃,切斷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22日,德第十六集團軍在曼施坦因第五十六摩托化軍的增援下,不僅解除了幾乎被蘇軍圍殲的危險,而且還向前推進到舊魯薩東南的洛瓦提河畔。8月25日,蘇第三十四集團軍終因力量懸殊而不得不撤出洛瓦提河沿岸。8月底,德軍在盧加防線前遭受重大損失後進至距列寧格勒城南僅20千米的斯盧茨克-科爾平諾地區。8月底,德軍佔領了列寧格勒東南方向的托斯納、姆加等地,妄圖從東麵包圍列寧格勒,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進。

9月8日,德軍到達拉多加湖南岸,佔領了什利謝爾堡,從陸上封鎖了列寧格勒。9月16日,位於列寧格勒以南18千米,當年曾是老沙皇避暑勝地的普希金落入德軍之手;17日,列寧格勒一條電車線路的終點站亞歷山大羅夫卡失守。這時,德軍離列寧格勒市中心的皇宮廣場僅有14千米,德軍的大炮已經能夠直接轟擊列寧格勒市區了。真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兵臨城下」了。從此,蘇聯紅軍開始了長達900天的保衛列寧格勒的英勇戰斗。

拉多加湖「生命之路」

1941年9月8日,德軍佔領什利謝爾堡,這就完全切斷了列寧格勒與蘇聯各地聯系的所有交通線,城內與蘇聯內地的鐵路交通完全被切斷。拉多加湖也只剩中間一段僅寬100米的水域不在敵人火力射程內,這是被圍的列寧格勒唯一從外界取得糧食和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線。

9月9日上午9時30分,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開始向列寧格勒發動全線進攻。希特勒命令他的法西斯軍隊,用封鎖和不停的空襲和炮擊,把列寧格勒夷為平地,並要將這座城市從地球上抹掉。哈爾德建議用飢餓配合德軍進攻。

9月和10月,德軍對列寧格勒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僅10月4日這一天,德軍就持續空襲9個多小時。應該說,希特勒的這一著棋是很毒辣的,特別是11月8日德軍佔領了提赫文後,從蘇聯內地向列寧格勒運送糧食的運輸線完全被切斷,它使300萬列寧格勒軍民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飢餓大災難之中。

11月下旬,拉多加湖開始封凍,水上運輸暫停,這使列寧格勒的糧食供應更趨緊張。9月到11月,居民的麵包定量先後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高溫車間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術人員250克,職員和兒童僅125克。在這飢寒交迫的日子裡,死神隨時隨地都會奪走人的生命,列寧格勒城內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飢餓而喪生。正在生產的工人餓死在機床旁,指揮交通的民警餓死在崗亭里,正在搶救危重病人的醫生餓死在手術台前,年老體弱的居民餓死在購糧途中……對於自己一手造成的「傑作」,希特勒得意忘形地狂叫:「列寧格勒不久將會出現人吃人!」

形勢異常危急!但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沒有屈服,西北方面軍司令員伏羅希洛夫元帥和軍事委員日丹諾夫向300萬列寧格勒軍民發出緊急動員令:「列寧格勒面臨著危險,法西斯匪軍正向我們光榮的城市--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逼近。我們的神聖職責是:在列寧格勒大門口,用我們的胸膛擋住敵人前進的道路!」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列寧格勒軍民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採取果斷措施,組織冰上運輸。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颳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風,天氣寒冷刺骨,至黃昏時分,氣溫驟然下降了12攝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層的厚度已達到180毫米。這時,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認為: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他們決定立即用馬拉雪橇在築路勘探隊員冒著生命危險以標桿標明走向的冰道上開始試驗性運輸,把堆放在湖東岸列德涅沃轉運站的大量糧食和其他急需物資迅速運往西岸的鮑利索瓦-格里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

11月21日,修築在離拉多加湖南岸12千米至13千米的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火射程內的第一條冰上汽車運輸干線,經過列寧格勒軍民的忘我勞動,終於勝利通車了。第二天晚上,由60輛大卡車組成的第一列車隊載著運往列寧格勒的貨物從拉多加湖東岸的卡鮑納出發,經冰上公路駛往西岸的奧西諾維茨。

就是這條後來晝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年冬季前後,列寧格勒處於飢餓圍困最艱難的期間,連接了拉多加湖東西兩岸的運輸線,成了列寧格勒賴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寧格勒軍民譽為他們的「生命之路」。就這樣,傳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終於使列寧格勒軍民戰勝了飢餓的威脅,從而徹底挫敗了希特勒妄圖困死列寧格勒人的罪惡計劃。

「火花」戰役復仇

兵臨城下的德軍,在蘇軍的頑強抗擊下,已成了強弩之末。英雄的列寧格勒軍民沒有被希特勒的封鎖、轟炸所嚇倒,也沒有因飢餓而屈服。他們在蘇共的領導下,一致奮起,同德國法西斯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斗爭。他們在全城加強了各種防禦措施。

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是決不會坐以待斃的。自從1941年9月德軍兵臨城下之後,盡管希特勒能夠從望遠鏡里看見城裡聖伊薩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頂和海軍部大廈的尖頂,但德軍卻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經過戰斗炮火洗禮的列寧格勒軍民,警惕地盯著德軍前沿陣地,時刻准備擊退敵人的進攻。

1943年1月12日清晨,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協同,在約900架飛機支援下,開始向施呂瑟爾堡·錫尼亞維諾突出部實施相向突擊。18日,20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就一齊發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嚴冬的沉寂,向著敵人的陣地噴吐了萬丈怒火。兩路蘇軍在第五和第一工人新村地域會合,一部兵力收復施呂瑟爾堡,並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條11千米寬的走廊。隨後,用17個晝夜在此搶修鐵路、公路各一條,初步恢復了列寧格勒的陸上聯系。改善了己方態勢。

這就是為了突破德軍圍困,蘇軍所實施「火花」戰役復仇的怒吼。

1943年1月18日夜晚,當列寧格勒人從莫斯科電台播送的最後新聞節目中突然聽到播音員以激動的聲調大聲宣告:「封鎖線突破了!」「列寧格勒解圍了!」這一期待已久的勝利喜訊使人們頓時熱淚盈眶,奔走相告,甚至不顧外面正在下著的鵝毛大雪,一個個都興奮得像孩子一般跑出屋外。「紅軍會師了!」「烏拉!列寧格勒!」「烏拉!斯大林!」的歡呼聲響徹雲霄。每一幢房子外面都被掛上鐮刀錘子旗。第二天清晨,整個列寧格勒城到處都閃耀著迎風招展的紅旗,顯得格外奪目。

最後的勝利

繼「火花」戰役突破德軍圍困之後,蘇軍在取得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和第聶伯河會戰勝利後,至1944年初已具備在西北方向實施進攻、徹底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封鎖的有利條件。1月,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在海空軍協同下實施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解放列寧格勒州大部、加里寧州一部,爾後轉入防禦。1月14日,列寧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開始了。經過二周的激烈作戰,蘇軍取得了重大勝利。

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在祝捷大會上庄嚴宣布:「列寧格勒城現在已經從敵人的包圍中,從敵人的野蠻炮擊中獲得了徹底解放。」列寧格勒人民終於取得了保衛戰的重大勝利。

歷時長達900天之久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雖然在保衛戰中因凍餓致死和戰死的軍民近百萬人,但是這場保衛戰不僅堅定了蘇聯人民抵抗德國法西斯的鬥志,鼓舞了他們的勝利信心,而且還消耗了法西斯德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把敵人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在西北戰場上,從而為蘇軍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輝煌勝利,為世界人民最終戰勝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特別是在被圍困期間列寧格勒軍民所建樹的英雄業績,更是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連英國的《旗幟晚報》也發出這樣的稱頌:「列寧格勒的抵抗乃是人類在經受不可思議的考驗中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榜樣。在世界歷史上也許再也不能找到某種類似列寧格勒的抵抗。」會戰中,蘇軍建立全縱深整體防禦,諸軍兵種密切協同,軍民密切配合,集中指揮與機斷行事相結合,通過空中和湖上保障不間斷的補給,以及以相向突擊突破封鎖等,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為大規模城市保衛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10. 二戰時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而是全力進攻英國,結局會怎麼樣呢

二戰中,德國一開始就在對英作戰中失敗。

德國陸軍厲害,空軍很強,但海軍建設是短板,至少沒有英國強大。

在海上與英國交戰,德國沒有必勝把握。德軍就把目標對准了英國空軍。如果打敗英國空軍,那麼德國陸軍就能實施登陸戰,並最終勝利,於是制定了登陸作戰的「海獅計劃」。

「海獅計劃」第一步就是消滅英國空軍,奪取制空權。

當時德國空軍有2700架飛機,而英國有800架,對比之下,優勢明顯。

然而在實際作戰中,德軍轟炸倫敦並摧毀英國七個機場。英國雖然只剩下兩個機場依然頑強戰斗,在發明了雷達後,有效地預警了德軍飛機入侵,並採取空中游擊戰方式,打到最後德軍飛機損失達1500架,而英國空軍飛機還在源源不斷生產中,仗就沒法打了。

事實證明,德國想一舉消滅英國只是一廂情願的打法。

於是,希特勒把目光投向了蘇聯……

閱讀全文

與英國是如何牽制德國進攻蘇聯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