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中國怎麼對待德國恩人

中國怎麼對待德國恩人

發布時間:2022-05-11 23:00:01

㈠ 德國老人暈倒無人扶見死不救者面臨坐牢,中國法律該效仿么

我覺得德國的法律見死不救要面臨坐牢,中國不能效仿。



中國是一個禮儀大國,儒家思想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直是中國人的道德要求,是中國人行事做事的一個准則。所以不能去想要提高道德層面,而用法律去約束。中國人見死不救的主要原因是將老人救助後產生的一系列聯帶問題,由老人或者老人家屬,對幫助老人的人存在的一種偏見,就是幫助老人是因為你先對老人做了什麼,從而向幫扶者索要賠償。例如將老人扶起,而老人因為摔倒造成的傷害,家屬會認為是你,從而讓你將治療的費用承擔。
中國見死不救的現象只是少數,並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新聞媒體等好多報道過,如女大學生救人後不留名,被采訪只是說自己的職業素養。年輕小伙將腿受傷的大爺送到當地醫院救治,付醫療費後轉身離去。等等說明見死不救是個別現象,不應該立法去強調。
老人倒地不扶見死不救的另一個原因是,老人本身可能就患有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是需要人照顧的,而子女不在身邊,會使得老人忘記攜帶葯物,路人不敢移動不知道老人具體發生了什麼,從而不敢去幫扶。再者有人會利用人們的同情心進行詐騙,故意摔倒,用輿論壓力向幫扶的人索要資金,造成人們的一些陰影,再次遇到類似問題後,持觀望態度。
所以,幫扶者的道德思想足夠,不需要立法去約束。再者是一些被幫扶的人本身就在利用道德輿論,對幫扶者造成財產精神上的傷害,如果立法會使得這種現象上升。因此不能中國效仿德國立法。

㈡ 中國人在表示對一位恩人莫大的感恩時,會行跪拜大禮,具體怎麼操作請問

跪拜禮是古代漢族的一種交際禮儀。舊時使用年代最長、最頻繁的一種禮節。古人認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禮的意思。按照周代禮儀的規定,當時對跪拜的動作和對象,作了嚴格的規范,共分稽首、頓首、空首,稱為「正拜」。行稽首禮時,拜者必須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緩緩叩首到地,稽留多時,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九拜」中最重的禮節。一般用於臣子拜見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禮儀。(後來,用於僧人舉一手向人們行禮,也稱「稽首」。「)

㈢ 德國人是我們的恩人!

沒有一戰就沒有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舊文化的分割點,
是中國文化的革命,促進了西方文化的傳播。
老實說德國人打得一、二次大戰在政治上對中國是有利的。
中國人也沒什麼理由去仇視德國人和納粹,二戰中,中國曾經出兵緬甸抗擊
日本,要求駐印度的英軍前來支援,丘吉爾答復,那是你們亞洲人的事,
我們歐洲人不管。結果導致此次戰役失敗。可見歐洲人主次是分的很清的。納粹與日本的軸心國聯盟也不是為了一起對付中國,結盟是因為日本也反俄反共.
當時中國也反俄反共。
德國人是我們的恩人也談不上,不過我們沒理由象歐洲人那樣去咒罵德國,
就像西班牙人非要去罵日本人變態、殘忍、畜牲讓人覺得不挨邊,很摸不著
頭腦一樣。

㈣ 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在中國人的眼中是恩人嗎

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在中國人的眼中是恩人,b不是所有的納粹黨員都是壞人,j就如二戰中日本駐蘇聯大使拯救千萬猶太人,戰後該大使獲得以色列政府獎章。

㈤ 一名中國人救了40多名猶太人,德國為此尋找他40年,後來如何呢

眾所周知,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將戰爭失敗原因歸咎於猶太人,因此開始對猶太人百般刁難。他們將大批的猶太人關進了集中營,並進行了迫害行動,使得猶太人急劇減少,差點從此在全世界滅絕。不過,在德軍迫害他們的同時,猶太人也得到了少數人的幫助。比如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名中國人,他因為挽救了40多名猶太人的性命,被德國找了40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時隔40年之後的1985年,在北京,德國駐華使館的工作人員終於見到了裘法祖本人,他代表魏茨澤克總統頒發給了他一枚德國大十字勛章,感謝他做出的英勇救人事跡。裘法祖或許沒有想到,當時的他只是在慕尼黑大學求學,但卻因此和德國有了不解之緣。當然,他與德國的緣分不止於此,他還收獲了一份幸福甜蜜的跨國戀情。

㈥ 如何對待恩人

也許他是對你抱有太多的期望呢,你可以設身處地的從他的角度看。如果確實是他的不對,你也不能離,既然肯幫助你,不正說明他很在意你么。別人他肯幫肯說么。。所以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導致對他人的不滿。中國有句古話叫以德報怨,更何況是報德呢!

㈦ 83年前一德國人救了25萬中國人,現後人向我國求葯,結果如何

引言

《誰氏子》有言:「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也一定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對中國人而言,知恩圖報是一種非常良好的美德,而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之下,自古以來,凡是對中國有過幫助的人,也都會得到我國的正面回饋。雖然說中國早就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但中國人民也從未忘記那些傳統美德,現如今,中國也憑借著自身的獨特優勢,與很多國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往來關系。

在八十三年前,有一位德國人來到了中國,並成功拯救了二十五萬中國人,現如今,這位中國救星的後人也在困境中向中國求葯。那麼,對於這位德國人而言,他究竟為中國人民做過怎樣的貢獻?在面對其後人的求助信息,我國政府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結語

在了解到約翰·拉貝的故事之後,我們也能夠感受到,雖然說在那個年代中,中國人民是處於一種較為弱勢的地位的,但是,作為德國人的約翰·拉貝卻並沒有對中國人予以任何的偏見,與之相反的是,面對日軍方面的仇殺,約翰·拉貝也願意用自己的力量來拯救更多的中國人民。

可以說,正是因為約翰·拉貝在八十三年前的善舉,因此,其後人才能夠得到中國人的幫助。從我國政府對於約翰·拉貝後人的支援中也能能夠感受到,中國人民對於曾經的恩人是非常感激的,而無論他們遇到怎樣的困難,只要中國能夠做到,那麼我們便會竭盡全力地予以幫助。

㈧ 二戰時期中國人怎樣幫助猶太人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吞並了奧地利,中國外交官何鳳山在1938年至1940年出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期間,冒著風險向當時在奧的大批猶太人發放前往中國上海的簽證,幫助他們逃離納粹魔掌。
以下是何鳳山先生的具體事跡:
二戰期間,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向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

「生命簽證」

何鳳山 1901 年 9 月 10 日出生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1921 年考入長沙雅禮大學, 1926 年考取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公費留學生,並以特優成績獲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他 1937 年任中國駐奧地利公使館一等秘書, 1938 年至 1940 年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

何鳳山上任時,歐洲上空已戰雲密布,納粹德國肆虐橫行,掀起反猶惡浪。 1938 年 3 月,德國吞並了奧地利。奧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地,總數約 18 . 5 萬人。納粹欲將這里的猶太人趕盡殺絕,規定集中營的猶太人只要能離開奧地利就可以釋放,趕不走的則在集中營里成批屠殺。因此,對奧地利的猶太人來說,離開就是生存,不能離開就意味著死亡。於是,猶太人紛紛想方設法離開奧地利。

要離開首先要有目的地國家的簽證。但不少國家都「強調自身困難」,相繼對猶太人簽證亮起了紅燈。求生的慾望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每天奔走於各國領事館之間,但大都沒有結果。 17 歲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除中國以外的駐維也納的 50 多個領事館都跑到了,一個簽證也沒有拿到。富有同情心的何鳳山不忍看著猶太人在維也納等死,勇敢地打開了向猶太人發放簽證之門。高德斯陶伯 1938 年 7 月 20 日一次就從中國總領事館拿到了 20 份前往中國上海的簽證。這消息在猶太人中迅速傳開,中國總領事館門前每天從早到晚排著長龍,許多求助無門的猶太人在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簽證」,從而逃離歐洲去了中國,或轉道上海去了美國、巴勒斯坦、澳大利亞等地。頂住壓力何鳳山成批地給猶太人發放簽證,引起了納粹當局的不滿。納粹以中國總領事館的房子是猶太人的財產為借口,沒收了房子。何鳳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領事館搬到了另一處很小的房子里,堅持發放簽證。

當時國內政界對向猶太人發放簽證意見也不一。蔣介石對德國有好感,使用德國軍事顧問,購買德國武器,還把兒子蔣緯國送到德國學軍事。這自然對何鳳山形成了很大壓力,他很快就受到了來自頂頭上司———駐德大使陳傑的直接威脅。陳傑秉承國內的旨意,想維持

同德國的關系,害怕得罪對方,因此堅決反對何鳳山給猶太人發放簽證,但何鳳山沒有理睬。後有人向外交部打小報告,說何鳳山在向猶太人出賣簽證。陳傑於是採取突然襲擊方式,派人到維也納調查。因查不到證據,才不了了之。但是,何鳳山於 1940 年 5 月被調離維也納。

救了多少人

何鳳山到底向多少猶太人發放了簽證,至今尚無准確數字,只是以找到的簽證號碼推算,至少是幾千份。一位倖存者 1938 年 6 月得到的簽證號碼為 200 多號,另一位 7 月 20 日的簽證號碼為 1200 多號,而漢斯·克勞斯的簽證日期為 1938 年 10 月 27 日,號碼為 1906 號。 1938 年納粹的「 11 月大屠殺」之後,申請簽證的就更多了。到 1939 年 9 月, 70 %的奧地利猶太人已外逃,我國上海收容的猶太人就達 1 . 8 萬人。由此推算,所發簽證至少是幾千份。古巴等地還有一本書中說,有 4000 名維也納猶太人拿著到上海的簽證逃到了巴勒斯坦。

塵封六十年

何鳳山救助猶太人的壯舉,直到他過世後才公諸於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從 1937 年到 1939 年,上海被日本佔領,猶太人進入上海無需簽證,研究人員難以想到駐歐洲的中國外交官能有此等壯舉。二是二戰結束後中國陷入內戰,以後又由於各種政治因素和歷史條件的限制,關於中國人救助猶太難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開展起來。 1995 年,上海猶太研究中心的學者訪問德奧兩國時才得知,雖然當年入境上海不需簽證,但猶太人沒有到上海的簽證就不可能離開奧地利。三是何鳳山一生淡泊名利,並不認為救助猶太人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自己很少對人提起。他同女兒何曼禮談及此事時就說:「我對猶太人的處境深感同情,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我感到幫助他們義不容辭。」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書中,對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筆墨。書中寫道:「富有同情心,願意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是應該做的。」

大白於天下

1997 年 9 月 28 日, 96 歲高齡的何鳳山在美國舊金山去世。女兒何曼禮在訃告中提到父親在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期間,曾向猶太人發過簽證。訃告在《波士頓環球報》刊出後,在美國的猶太裔歷史學家艾立克·索爾即打電話向何曼禮詢問此事。接著,這位歷史學家找到了何鳳山親筆簽證的一些猶太倖存者及其後裔,找到了當年的簽證。以後,猶太人在舉辦納粹大屠殺展覽時,都把何鳳山放在顯著位置,世界各國不少媒體也相繼對他進行了報道。索爾教授說,兩年前,在猶太人圈子裡,沒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現在,幾乎接觸到的每一個猶太人,都在講述何博士的故事。

1999 年,由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和猶太人大屠殺問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個名為「猶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動中,中國外交官何鳳山幫助數千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壯舉被公諸於世。 2000 年 1 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一個名為「生命簽證」的展覽,介紹二戰期間各國外交官救助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實物和資料,最先介紹的就是中國外交官何鳳山。之後,這段塵封了 60 年的歷史終於大白於天下。

義舉在人心

「國際義人」稱號授予儀式之後,何鳳山的兒女來到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的「義人園」。自 1963 年以來,已有 1 . 7 萬名義人的名字刻在園里各國的石壁上。在一堵刻著「中國」的石壁前,何氏兄妹輕輕地揭開一小塊黑絲絨布,花束裝飾下是何鳳山三個字,兄妹倆人久久地撫摸著父親的名字。

實際上,那些被救的猶太人誰也忘不了何鳳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鳳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們後人的心中。

現居加拿大的猶太裔婦女克勞蒂亞的父母憑著何鳳山發的簽證,到達上海後生下她。她說,當時在奧地利有 50 多國的外交官,只有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敢於幫助他們。因此,她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

現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隨父母逃到上海時還只有 6 歲。他在上海接受了音樂啟蒙,學會了拉小提琴。他對何鳳山幫助他們一家到上海避難十分感激。他認為,他的生命和事業都是何鳳山給的。

加拿大的克勞斯回憶道,當年,他的丈夫在中國領館外排隊等候時,見總領事的車經過大門,就從車窗把簽證申請表扔了進去。他很快接到電話通知,拿到了救命簽證。一位被救者的女兒在父親的簽證前與何鳳山的女兒何曼禮含淚擁抱,激動地說:「看見你,我好像看見了我爸爸。」何曼禮也說:「看見你,我也好像看見了父親。」

美國大名鼎鼎的億萬富翁、現任世界猶太人大會秘書長辛格的父母也是何鳳山救的。他含著淚水,激動地對歷史學家索爾說:「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紹給全世界的人。」

故里情深

何鳳山 1973 年定居美國舊金山,以寫作自娛。長期漂泊,鄉思日深。 80 年代後,他曾多次回國觀光,盛贊改革開放後中國發生的巨變。 1986 年 11 月,他應邀回湖南,參加長沙雅禮中學 80 周年校慶,發表了題為《懷念雅禮》的長篇講話,還向雅禮中學捐資 9000 美元。他向親友表示,希望百年之後魂歸故里,長眠在家鄉的土地上。

為紀念這位國際人道主義的衛士,益陽市決定修建「何鳳山先生紀念館」。紀念館建成後,家鄉人民將以隆重的禮儀歡迎何鳳山魂歸故里。

㈨ 1937年,一德國人救下25萬中國人,後來怎樣了

在韓信得勢之前,其實他過的非常落魄,全憑運氣釣魚,經常食不果腹,甚至還被南昌亭亭長羞辱,就在韓信有一次餓得不行的時候,一位老婦人拿出了自己的飯給韓信吃,等到韓信封為淮陰侯時,拿出了千錠黃金回報老婦人,這也是一飯千金典故的由來。

對於這個善良的恩人,南京的市民們自發進行募捐,短短幾日內就得到了1億元,不過當時通貨膨脹的厲害,其實也就2000美元,不過也算是及時幫助了拉貝,1950年拉貝病逝。

㈩ 約翰·拉貝:82年前,南京25萬百姓的「恩人」,為何這么說呢

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冰冷的。每一次戰爭都會出現大量的流血和犧牲,帶走千千萬萬的無辜生命。現在的世界看起來還算和平,但是自古以來根本沒有和平的時代,只有和平的國家。生於和平國家的我們是幸運的,而我們幸福和平的生活全靠我國一心為民的政府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隊。

我們的國家並不是一直處於和平狀態,我們中華兒女並非一直如此幸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也曾飽受炮火的侵襲。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曾經為我們流血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在銘記這些英雄的同時,我們也要記得在戰爭中為保護中國人民付出頗多的外國友人。

提起這些戰爭時期的外國友人,中國人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白求恩同志。還有一位叫做約翰·拉貝的德國人,他也像白求恩一樣偉大,用自己的努力保護了250000中國人。

托馬斯·拉貝需要的相關葯品已經在第一時間搭乘國際航班送到了他的手中。這次幫助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組葯品,更是穿越82年的感人情誼。

閱讀全文

與中國怎麼對待德國恩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