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二戰德國一下子侵略了很多國家
1)其新上台的領導人希特勒以及其黨羽是個民粹主義政權,對內獨裁,對外好戰。
2)當時其他周邊大國,尤其是法國、英國,douban姑息養奸、對納粹採取綏靖政策,以至於德國一宣戰他們都極不情願、極度沒有充分的戰爭准備。所以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3)希特勒和他的閃電戰一開始確實證明是比較有效的,他繞開馬其諾防線直接讓坦克進入比利時的森林來包抄法國,這些戰略像博弈一般被證明在戰爭初期非常有效。
4)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德國後來去挑釁蘇聯,把美國也拉入了戰爭。加之被殖民佔領的國家對德國也是敢怒不敢言,也不真心幫助。以至於最後孤軍奮戰,幾乎整個世界都組成了反法西斯聯盟
② 納粹德國為什麼要入侵蘇聯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旁睡。任何一個強大起來的國家,都是對於自己的實力有著超強的自信和自尊心的,對於強者的敵意就會很強,就一定會挑戰對方。這便是發過與俄羅斯,德國和蘇聯的故事。
從基輔羅斯開始,到後來的莫斯科大公國,地處嚴寒嚴峻環境當中的斯拉夫人就一直奉行的是向外擴張的政策。於是俄羅斯從一個小的公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橫跨亞歐大陸,東西跨多個時區的大國。並且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的努力之下,成為了歐洲大陸的警察。哪怕在前蘇聯建國之初的那段歲月里,蘇聯對於歐洲大陸的影響力和威脅都並沒有完全消退。
德國在一戰戰敗之後,受盡其他戰勝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剝削壓榨,英法兩國各懷心思想要把德國作為制約彼此的工具而全然不顧德國國內人民的生活現狀的做法引起了德國民眾強烈的不滿和之後巨大的反彈。這便是德國之後發動二戰,四處侵略的一部分原因。因為德國人民知道被壓榨和剝削是什麼滋味,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
二戰開始不久,德國在歐洲大陸便已經只剩下英國和蘇聯這兩個大敵還沒有解決了。一旦處理掉英國和蘇聯,德國便可以實現歐洲大一統的宏偉目標。
當時國內的狀況是希特勒舉全國之力發動侵略和復仇戰爭,而德國境內的政治局勢對於希特勒個人而言並不算很有利,於是希特勒希望通過對外戰爭轉移百姓的視線,緩解自己的壓力。通過連續不斷的作戰掩蓋自己國內存在的諸多問題,鞏固自己的統治。就這樣,希特勒在自己與英國的戰斗還沒有結束之際,就兩線作戰進攻蘇聯,並且最終嘗到了斯大林格勒的味道,也因此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自己的生命。
③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想要入侵挪威這個中立國
二戰中,挪威是中立國。但交戰各國並不因此而忽視它的存在。德國更是對其虎視眈眈,早有侵佔的野心。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挪威位於北歐,對英法和德日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德日若控制了挪威,就打破了英法對德日海軍的封鎖,德日艦隊進入北海和大西洋便可暢行無阻了。一旦德國成功,英國海軍將受控於德日,其本土也將受到嚴重威脅。一心稱霸的德國當然不會放棄這塊肥肉,它想方設法也要讓挪威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④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會佔領那麼多國家
綏靖政策。助長了德國侵略氣焰。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輕松被德國佔領,英法坐視不管。
德軍閃電戰,而一些國家准備不足,戰術落後,如法國的迅速敗亡。
各國沒有結成同盟,孤軍奮戰,力量薄弱。
⑤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什麼要打蘇聯
原因如下:
1、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希特勒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卻一點也不簡單。德國占據蘇聯,才能和日本形成亞歐一體的地緣戰略聯盟。在1941年之前,德軍已經佔領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換言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都被德軍拿下了,就連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愛將隆美爾在非洲戰無對手。
2、要想稱霸世界,那麼必須要佔領蘇聯,唯有佔有蘇聯,既能聯合1937年攻佔中國的日軍,形成東線聯盟一體,成為亞非歐三洲一體的超級聯盟帝國。接下來,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稱霸世界指日可待。這一層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們下面要說的是一些很細節性的原因,其實蘇德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畢竟德國要惹的是一個超級大國。
首先,在德國看來,蘇聯是最不能讓人放心的「盟友」德國要攻打全球,離不開蘇聯的戰略資源。二戰打得就是現代化武器的戰爭,諸如飛機、坦克、自行火炮、潛艇、卡車等都離不開石油,而德國自己缺乏石油資源。希特勒當初之所以攻佔羅馬尼亞,是因為羅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德國的戰略供需都來自羅馬尼亞油田。而蘇聯的石油比羅馬尼亞更多。
(5)二戰德國為什麼侵略其他國家擴展閱讀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失敗,並且蘇聯當時用攻打芬蘭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機,最終選擇了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同盟國義大利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傷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德國則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義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戰後,德國被分割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被蘇聯和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的經濟也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後才得以恢復。
東歐各國,包括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由於均受到了蘇聯紅軍不同程度的佔領,其國家政權被蘇聯清洗,換以聽命於莫斯科的共產黨傀儡政權,其政權形式完全仿造蘇聯,並且都留有大量的蘇聯紅軍駐扎在這些國家,因此這些國家從戰後一直到東歐劇變期間都是蘇聯的衛星國。
⑥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侵略其他國家
重新奪回「一戰」中失去的榮耀而稱霸歐洲乃至世界,加上納粹政權的上台與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加劇,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危機,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波蘭,再一次發動了世界大戰。
德意志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直到普魯士崛起將奧地利驅逐,真正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法國凡爾賽宮中宣布了德意志的誕生。
隨著德國經濟不斷崛起,德國的基本生存空間越來越不足。隨之而來的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更讓德國國內矛盾重重。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加上英美蘇聯等「綏靖政策」,上台後的納粹政權突然襲擊了波蘭,正式發動了世界大戰。
⑦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
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要拿下英掄三島反而會增加這種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戰略中,蘇聯是主要敵人,而英國則是可以妥協的不對象。當時歐洲大陸的戰略態勢是蘇德兩雄對峙。
⑧ 二戰為什麼德國來要侵略
原因:
1、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2、法西斯獨裁
1922年10月,義大利王國國王任命墨索里尼擔任義大利王國總理,法西斯專政在義大利王國開始建立。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日本走上了戰爭和法西斯化的道路。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軍官發動的「二二六」兵變,使軍部實力大大加強。
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
3、一戰禍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嚴酷條款懷有怨恨。
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4、國際聯盟的失敗
1920年成立的國際聯盟雖然是各國為防止武裝沖突、加強普遍和平與安全而建立國際機構的第一次嘗試,但在實踐中並沒有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它的作用只是幫助大國重新劃分勢力范圍,鞏固了戰後世界體系。
受英法兩國的操縱,它缺乏對侵略行為的有力制裁,並且由於美國的缺席,進一步削弱了它的職能。到二戰前國際聯盟已經形同虛設,無力阻止法西斯勢力的擴張。
戰爭評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作為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德日兩國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並從而成為政治大國的重要條件。
當歐洲國家決心翻過60年前那一頁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卻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在對待歷史這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爭結束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歪曲給被侵略國及其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
尤其是近幾年來,美化其對外戰爭,為其對外戰爭侵略翻案的議論甚囂塵上,日本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掀起了這場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的警覺和強烈的反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
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⑨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會佔領那麼多國家
很簡單,靠著正確的外交策略、先進的軍事戰略思想和強大的軍事力量。
政治上,希特勒上台後,德國逐漸擺脫了經濟危機的影響,並重新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當時歐洲其他列強,諸如法國、英國等都對德國採取了綏靖政策,所以德國得以在二戰開始之前先行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家,英國和法國卻沒有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坐看德國吞並了這些國家和地區,德國手中握有的力量更加強大了。
在軍事戰略思想上,德軍注重機械化部隊和進攻的突然性,法國當時是歐洲陸軍數量第一的國家,卻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德國打敗並佔領,靠的就是機械化部隊的高速度行進和進攻;蘇聯當時也是世界上有名的軍事大國,其軍事力量也很強大,可是德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是蘇聯衛國戰爭前期就損失了大量的兵力、武器和領土。
在軍事力量建設上,德國建設了一支強大的機械化力量,其主戰坦克、火炮等都是領先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所以德軍兵鋒所至,很少有軍隊可以擋住他們,就如戰爭初期,法軍、英軍、蘇聯軍隊,甚至美國軍隊都曾在德軍手下吃過大虧,隨著戰爭的進行,蘇軍和美軍才逐漸適應並趕超了德軍。
⑩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侵略其他國家呢
《凡爾賽條約》是導火索:
由於資本主義帝國之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發展不平衡而導致了一戰。一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告終,戰後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對戰敗國的懲罰,最後雙方簽訂《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可謂是無比的苛刻。
英美法大國的姑息容忍:
重新奪回“一戰”中失去的榮耀而稱霸歐洲乃至世界,加上納粹政權的上台與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加劇,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危機,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波蘭,再一次發動了世界大戰。
德意志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直到普魯士崛起將奧地利驅逐,真正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法國凡爾賽宮中宣布了德意志的誕生。
在二戰前夕,英美法等大國推行綏靖政策,扶植戰敗的德國和支持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對他們的侵略行為姑息容忍,不惜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妄圖將禍水東引至蘇聯,坐收漁利。最終導致德國加快侵略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