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簡單評價德國日本和美國治理模式的優缺點各是什麼對於中國企業有什麼啟示
德國,日本和美國政治模式,我覺得這個我不太明白,太政治化了。
『貳』 德國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主要有哪三大戰略
德國政府在空氣污染物防治方面主要基於三大戰略:
1、首先是制定空氣質量標准,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及污染防治方案;
2、其次是用技術等手段限制排放,包括關停污染源;
3、三是完善監管機制,針對具體污染物給出排放上限。
空氣污染的治理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
『叄』 公司的結構治理模式有哪些
在西方發達國家,有英美的董事會中心主義模式,德國的二元制治理模式,日本的內部治理結構模式。英美企業中,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會。但美英公司的股權比價分散,董事會即為股東的代言人。一個貫穿英美董事會制度發展史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保證董事會以確保股東的利益為中心。基於這一前提,英美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置了一系列專業委員會,包括財務委員會、長期戰略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報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公司治理委員會等等。董事會通過集體決策確保公司經營方向的正確性,而各專業委員會則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發揮對董事會的監督職能。
德國公司的董事會屬典型的二層結構,即董事會的決策控制權分由監督董事會和管理董事會行使。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職工代表組成,其職責是行使監督權,任命和解聘董事,監督管理董事會是否按公司章程經營。德國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完全分離,董事會的成員由監事會選任和罷免。德國公司治理機制有別於英美國家的重要特徵是員工參與決策。德國法律規定,職工為500人以上的公司,監事會成員中職工代表的數量不少於總人數的1/3;員工為2000人以上的公司,監事會成員中職工代表的數量不少於總人數的1/2。
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兼具德國模式和英美模式的特點。在日本公司中,監事會和董事會是兩個平行機構,股東會是公司中的最高權力機構。監事會和董事會的人員由股東會選舉產生。日本商法典規定,監事代表股東監督董事的工作,監事會的成員不能同時擔任董事會的成員,也不能是公司員工。因此,日本公司中的監事會是代表股東利益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肆』 請簡單評價德國,日本和美國治理模式的優缺點各是什麼
三個國家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比較悠久的國家,具有完善的工業體系
『伍』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優越性。
摘要 您好!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德日治理模式被稱為是銀行控制主導型,其本質特徵表現在以下方面:
『陸』 德國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嚴謹,認真,仔細,
『柒』 全世界最嚴謹的國家——德國,是如何防治新冠的
自三月以來,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呈現爆發趨勢。作為一名「留德華」(因工作學習等原因在德國生活居住的華人),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德國的防疫措施。
二月下旬歐洲疫情最先在義大利開始爆發,由於歐盟各國之前可以直通往來,疫情在歐洲爆發就是不可擋的趨勢。一月時在德國南部巴符州已有十幾名確診病例,第一人是因為一名武漢同胞去德國公司出差,回國後被確診。之後和此人接觸的幾名德國同事也陸續發現確診症狀,不過病情較輕控制較好。
二月底德國疫情最先在北邊北威州的Heinsberg縣爆發,當時正值德國的「狂歡節」結束,作為德國每年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大量人員參與了狂歡節的狂歡遊行,疫情悄然彌漫開來。 之後各地也皆有從義大利返回被確診的情況,確診病例一天天在增加。
我也永遠在祖國身邊
『捌』 什麼叫德國模式
中國經濟發展不能選擇第三產業為主的「美國模式」,而要選擇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這是時下頗為流行的一種論調。出現這說法和近年來中國經濟政策調整有關。
房地產、互聯網產業、教培等產業紛紛遭到政策調整,進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這些都屬於服務業即第三產業,遂有了上述「美國模式」、「德國模式」的說法。
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出於想像:
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是有依據的,服務業產值佔美國GDP的80%左右。那麼德國呢?服務業佔GDP的70%以上,也就是說農業和工業在GDP中佔比小於30%,更不用說二產中的高端製造業了。
「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是沒有依據的,美、德的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相差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而且,德國的工業在GDP中的佔比近年來呈波動下降趨勢。最低點是2009年的19.7%,2019年出現了次低的21.5%,比上一年度下降了將近1個點,比美國的19%並沒有明顯優勢。
實際上,英法日德的服務業佔比都在70%上下,不分軒輊。歐盟整體的服務業佔GDP比重也要達到66%以上,內部差距不大,德國的排名也不低。德國的高端製造業發達,只是相對而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在高端製造業的底子都很厚,連金融立國的瑞士在高端製造業上也是很能拿得出手的。
哪裡有什麼「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只有第三產業佔比高的發達國家模式,各國之間區別無非是產業結構的細部差異,有的服務業佔比更高些,有的工業部門更強一點,共性遠大於差異。
『玖』 內部治理模式的日德兩國內部治理模式
在日本和德國,雖有發達的股票市場,但企業從中籌資的數量有限,企業的負債率較高,股權相對集中且主要由產業法人股東持有(企業間交叉持股現象普遍),銀行也是企業的股東。在這些企業里,銀行、供應商、客戶和職工都積極通過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等參與公司治理事務,發揮監督作用。
這些銀行和主要的法人股東所組成的力量被稱為「內部人集團」。
日本德國的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形成的長期穩定的資本關系和貿易關系所構成的一種內在機制對經營者的監控和制約被稱為內部治理模式。相比較而言,日本公司的治理模式更體現出一種經營階層主導型模式,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經營者的決策獨立性很強,很少直接受股東的影響;經營者的決策不僅覆蓋公司的一般問題,還左右公司戰略問題,且公司長遠發展處於優先考慮地位。而德國的治理模式更體現出一種共同決定主導型模式,在公司運行中,股東、經理階層、職工共同決定公司重大政策、目標、戰略等。
『拾』 德國醫療模式是什麼
目前德國醫療保險由法定醫療保險(強制)和私人醫療保險(自願)兩大運行系統構成。
公民就業後可視其經濟收入多少,在法定醫療保險和私人醫療保險之間進行選擇。在兩種保險間進行選擇所依據的是個人收入水平。由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規定,並適時加以調整。從目前保險市場的佔有情況來看,在全國8200萬總人口中,90%參加了法定醫療保險,而參加私人醫療保險的為10%。參加法定醫療保險由僱主和雇員各繳費50%,繳費率占總收入的14~15%左右。繳費基數設封頂線和保底線。對符合條件參加法定醫療保險的雇員,其家庭成員(包括未成年子女)可一起享受醫療保險的各種待遇;靠社會福利生活的人,由社會福利局給他們交保險金;而私人醫療保險則是繳一人,保一人。
德國醫療保險目前實行的是強制實施按病種分類收費DRGs (相關診斷分組,即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簡稱DRGs)制度。這種按病種分類收費的方法是借鑒於澳大利亞的疾病分類方法,並以ICDl0+0PS—301分類為基礎 ,結合德國國情實施分類和臨床應用。病人不管其當時經濟狀況如何,均可得到及時、免費的治療(包括門診及住院),就診是不需要支付醫療費,病人可在保險基金組織認定的醫院及治療的范圍內自由就診,並可自由選擇執業醫師和專科醫師。住院醫療保險按病種分類收費,除了精神病和心理病之外,824種病例都實行按病種付費制度,特殊病例有特殊病例付費法。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在我們所考察的醫院中,病人的住院天數自從實行按病種收費後,平均減少了2-3天,這能使醫院降低醫療成本、加快病床周轉。但這種收費因為需要嚴格操作,並且要填寫許多文件資料,因而增加醫生大約10%的工作量。另外醫院也有約35%的賬單受到保險公司質疑,並且約有0.5%的賬單被拒付。
德國作為世界上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有著較為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德國的醫療保險體制曾被德國人引以為驕傲,並為許多國家所效仿。但這套行之有效的保險體制發展到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