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富有為什麼發動二戰

德國富有為什麼發動二戰

發布時間:2022-05-13 12:29:24

⑴ 德國為什麼發動二戰

一、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
1、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2、凡爾賽體系和《凡爾賽和約》引起了德國國內的復仇主義情緒。
3、為了彌補大危機給德國帶來的損失,轉移國內矛盾。
4、納粹的極端種族主義理論的影響。
5、德國傳統的軍國主義色彩的影響。
二、德國發動二戰的目的:搶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征服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⑵ 德國為什麼要發動二戰默默發展實力不行嗎

德國當時之所以迫不及待的發動二戰,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如果當時德國不是面對經濟危機的話,那麼相信德國也不會過快發動二戰,因為德國也想要緩慢發展,但是發動二戰實在是逼不得已。再加上當時德國的軍工業本身就已經處於了世界領先位置德國在軍工業的扶持之下,軍隊實力也不斷提高。德國也是在自己有能力之後才發動二戰。

所以希特勒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才會選擇以發動二戰的方式來解決國家的經濟危機。因為當時德國已經發展起來了,整個德國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較強悍的,希特勒肯定在發動二戰之前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才決定的。如果當時德國周圍有其他國家的實力超過德國的話,那麼希特勒也不會如此輕易的發動戰爭。

⑶ 二戰前夕德國經濟高速發展,那麼為何還要發動二戰

二戰前夕,德國經濟似乎已經發展得很好了。有幾個數據,我們需要關註:

年均20%的經濟增速;

工業產值佔到整個資本主義的13.4%(1937年數據),高於英法,僅次於美國;

失業率逐年降低,1933年為20%,到1936年已經降到5.7%。


於是,一種思潮出現了,就是擴大勢力范圍,建立德意志人統治的經濟區域,提供生存所需要的原料、糧食等物質。這種思潮影響了經濟,也促使經濟走向了戰爭的一面,乃至後來出現了希特勒爭取“生存空間”的說法。總體來看,在經濟危機面前,德國選擇了戰爭的道路。表面上經濟的恢復,並不是經濟的真正發展,而是埋下了戰爭的伏筆。

⑷ 德國為什麼一定要發動二戰默默發展實力不好嗎

中國也想默默發展自己的實力,悶聲大發財,美國現在能允許嗎?中國還想著和美國一起合作賺錢呢,美國會允許嗎?

德國在二戰之前,面臨的就是這個處境。實際上在一戰之前,就是如此。就是因為德國崛起太晚,世界上的資源都已經被先發展起來的列強瓜分完了,德國沒趕上趟,很快就碰到了天花板,無論是資源、能源還是市場,他再要發展,就要從其它列強嘴裡搶食了,於是和列強之間發生了沖突。這也就是列寧所說的,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必然會導致帝國主義戰爭。


從德國的角度來看,首先是德國的地緣戰略位置很不好,處在幾個大國的包圍和夾擊之下。每次當德國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就會觸及歐洲其它大國的利益,就會和其他大國發生沖突,尤其是英國、法國和俄國。在德國19世紀統一之後開始崛起的時候,法國和俄國就結成了同盟,共同對付德國。二戰一定程度上就是一戰的延續,因為一戰並沒有徹底解決歐洲的危機,也就是歐洲大國之間的競爭。

從根本上說,這就是歐洲自從羅馬帝國衰落之後,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碎片化狀態,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每個大國在崛起之後,都會謀求在歐洲獲得主導權。比如英國在崛起之後,也與法國進行了百年戰爭,就是在爭奪歐洲的主導權。德國在俾斯麥時期完成統一之後,發展速度很快,到19世紀末,本土的各方面實力都已經超過了英國和法國,自然會危及英國和法國在歐洲的主導權。

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各主要大國都遍體鱗傷,又要面對蘇聯的巨大威脅,於是美國在歐洲駐軍,為歐洲提供核保護傘,提供軍事保護,歐洲各國也沒什麼好爭得了。因為無論歐洲哪個大國,在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面前,都是小國。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起,歐洲大國之間開始合作,不再你死我活的競爭了。到2000年後,歐洲經濟共同體發展成為現在的歐盟,並且統一使用歐元,經濟上走向區域一體化。

⑸ 從經濟方面來看,德國為什麼發動二戰

因為德國的貨幣膨脹,經濟後退了。

一些德國婦女在做飯時也直接靠金錢來做飯,可以說這種方法在其他國家非常豪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紙幣相當於一堆廢紙。面對經濟危機,國內通貨膨脹嚴重,失業人數增加。德國人民的情緒爆發到了極點,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分子進入了歷史舞台。希特勒是一名士兵,率領德國軍隊瘋狂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不僅是緊急和激烈的,而且是不人道的,尤其是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態度令人恐懼。希特勒一直在爭奪國家,可以說他會使用各種生物和化學武器來實現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

⑹ 德國為什麼要發動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與反法西斯同盟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⑺ 德國為什麼有實力發動2次世界大戰

對這一問題,應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和意識形態方面進行探討。

一、在政治方面,建立一黨專制的極權政治體制。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之後,立即利用恐怖手段和「授法權」,取消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取締除納粹黨之外的一切政黨,建立納粹黨一黨專制,鎮壓一切政治反對派——共產黨人、民主進步人士,清除異己,德國成了一個蓋世太保(秘密警察)、黨衛軍和集中營國家。1934年8月,希特勒將黨政軍大權據為己有,成為一個大獨裁者。德國按照「領袖」原則,從上至下,層層任命各級「領袖」,完全聽命於立於權力頂端的最高領袖——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國,德國就是希特勒」。德國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極權國家。希特勒確立的法西斯極權政治體制,成為發動戰爭的高效力運轉的政治機制。

二、在軍事方面,擴充軍隊,從各方面建立一支適合於擴張侵略的軍隊。1933—1939年,希特勒在執政6年之內,德國軍費開支增加近9倍,由19億馬克增加到184億馬克。德國陸、海、空軍三軍俱全。陸軍由10萬人增加到370萬人;空軍從無到有,達37.3萬人,戰斗機4,093架,比英、美、波三國的戰斗機總數還多;海軍艦只總數由33艘增加到107艘。納粹德國具備了發動戰爭的強大軍事能力。

三、在經濟方面,希特勒從奪取「生存空間」的戰爭目標出發,建立國家干預的統制經濟體制。根據恢復經濟和戰備經濟需要,國家在經濟領域按行業部門——工業、商業、金融、手工業、保險業、動力和對外貿易7大行業,組成7個經濟組合,下設44個經濟組,350個專業組,640個專業小組,並按地區——省、市、區,將全國經濟從橫、縱兩個方面統制管理起來,控制消費工業生產,使軍工生產惡性膨脹發展。希特勒法西斯用降低民眾生活水平的辦法擴軍備戰、發展軍工生產,推行經濟軍事化,軍備生產大大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德國工業發展速度不僅超過美、英、法等國,而且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中,德國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而把英、法拋在後面。1939年德國的軍火生產量已是美、英兩國總和的2倍以上。到1939年9月1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德國許多最重要的合成產品的生產,如氮、燃料、橡膠和人造纖維等,都遙遙領先,居世界第一位。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希特勒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奠定了有力的經濟基礎。

四、在社會方面,希特勒法西斯實施控制與籠絡的雙重政策。首先,希特勒法西斯在對反對派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和革命民主人士實行恐怖鎮壓的基礎之上,把社會各部門、各行業,不論男女老少,均納入各類行業、各類社團組織。在整個德國,納粹黨建立了一個以該黨為核心,輻射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機構重疊、組織繁雜的社會組織網路,其中有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少年隊、納粹主義婦女團、納粹主義德意志大學教師聯盟、德意志公務員聯盟、納粹主義德意志醫生聯盟、納粹主義教師聯盟、納粹主義人民福利會,等等。通過上述一整套社會組織網路,納粹黨對全體德國民眾和整個社會生活的控制,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⑻ 從經濟方面解釋一下,德國為什麼發動二戰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進攻波蘭,二戰全面爆發,戰火迅速波及全世界的主要國家,最終結果慘烈,9000餘萬人傷亡,主戰場歐洲被打成一片廢墟。關於二戰爆發的原因有的說是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的野心,有的說是嚴苛的《凡爾賽和約》留下的怨恨,但從經濟角度考慮,當納粹黨掌握德國權力,希特勒執行新的經濟復甦政策開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但是希特勒的經濟政策是有極限的,首先德國政府擴大財政支出造成了巨額的財政赤字,而財政赤字不可能無限的擴大下去;其次經濟發展過於依賴出口,而因為貿易保護政策,德國商品很難打入英美等國勢力范圍和殖民地,市場有限;最後為了解決失業人口,刺激經濟發展,德國軍工生產擴大了7倍,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喝,佔用了大量資源。說白了到1939年,德國經濟缺乏支持繼續發展的市場和資源,當時的德國經濟就像一個橡皮筋,越扯越長,但沒有新的橡皮筋加入,最終總有拉斷的時候。而市場和資源沒人會免費給你,只能去搶,戰爭機器一開啟就停不下來了,搶到資源就繼續擴軍,擴軍後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去維持還得接著搶。



回顧納粹德國的侵略過程,對於市場和資源的爭奪一直伴隨其中。1939年波蘭戰役,德國奪回了重要的農業產區;1940年4月挪威戰役,德國是為了保護瑞典的鐵礦石運輸線;1941年4月南斯拉夫、希臘戰役,德國為了保護重要的石油來源,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1940年5月法國戰役,德國奪回了礦產資源地阿爾薩斯和洛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在進攻莫斯科的關鍵時刻,希特勒抽調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給南方集團軍群,用以進攻蘇聯的主要糧食、石油和煤炭產區。而每攻佔一個國家,德國的產品自然隨之充斥該國市場。


經濟發展沒有捷徑可走,所謂的捷徑帶來的都是災難!二戰爆發之前的德國、義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國家幾乎都是走的相同的經濟模式,大力發展軍工製造畸形的經濟繁榮,然後在危機爆發前對外侵略掠奪滿足自身發展。二戰9000餘萬人傷亡、5萬多億美元經濟損失到今天依然觸目驚心,這個代價過於慘痛了!

⑼ 為什麼德國一定要發動二戰它的意圖是什麼

因為德國在一戰後,國內的經濟一直都處於蕭條的狀態,在一戰失敗後,德國的大部分勞動力都集中在歐洲幾個國家的手中,這時的德國因為戰爭失敗所以要賠付大量的賠款。而那些戰敗的士兵都直接到受害國中重建去了,雖說有工資,但是總歸不是為自己國家工作。

這時候經歷了一戰的德國經濟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後來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刺激下,德國的經濟已經非常困難了,德國甚至還有人大量的餓死。因此,這時候的德國為了尋求生機,只好向當時的美國借款求助了。同時,這時期的德國對一戰後的社會主義分配是極度不滿意的,於是當時的希特勒將借來的款項都直接用於發展軍工業,而德國之所以會發動二戰,也是為了挽救德國的經濟。

其實,德國之所以會發起二戰,這其中還有希特勒的原因。希特勒當時是有一個復興德意志夢想的,不過因為一戰之後,德國的國內經濟很不樂觀,因此希特勒便直接放棄了和平路線,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希特勒上台之後,他便用一種很巧妙的演講方式,直接讓當時的德國人陷入一種很瘋狂的戰斗狀態。

⑽ 德國發動二戰的起因和目的分別是什麼

1、起因: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一些無法和平解決的所謂對德國的不公平條約和待遇,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法西斯就是在經濟危機中上台的,但不是經濟的發展,正好相反,當時德國國內經濟正在走向崩潰,通過戰爭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是最佳方式。這種經濟掠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被某國發揮的淋漓盡致。

2、目的:搶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征服世界。

(10)德國富有為什麼發動二戰擴展閱讀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二戰後初期,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

閱讀全文

與德國富有為什麼發動二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