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期間德國密碼是怎樣被破譯的呢
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德國即將啟動入侵英國本土,英國軍情局在倫敦郊外的布雷奇利庄園設立了密碼破譯中心。在這里,有數百名工作人員參與破譯德國軍事行動的絕密情報。而這所庄園以及破譯工作,同樣也被英國政府列為最高機密,其代號就是"超級機密"。
正在英國人毫無頭緒時,1938年,一位猶太人向英國情報人員透露,他曾是"艾尼格瑪"的設計人員之一。英國人經過仔細甄別後,相信了他。這位猶太人真的復制出了一台"艾尼格瑪"密碼機,按照英國人的說法,這是仿製工程的奇跡,而這的確幫了英國人的大忙。
針對德國空軍司令戈林要求奪取制空權的指令,英國皇家空軍制定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的方案。由於英國空軍的飛機數量沒有德國多,所以只能在適當時間、適當地方和適當高度,集中戰斗機中隊及主要防禦力量,對付敵人的主攻力量。依賴預警雷達及破譯的德國軍事情報,英國皇家空軍總能掐著納粹空軍到達的時刻精準升空攔截,而不需要時時空中巡邏防備德軍突襲——英國空軍由此大大減少了飛行員體力消耗及汽油等戰略物資消耗。
1940年8月13日,蘇塞克斯和肯特上空,80架德軍"道尼爾 17"轟炸機群,以及更多數量的"容克 88"俯沖轟炸機,飛往不列顛腹地及海岸線執行轟炸任務。由於天空濃雲密布,德軍護航戰斗機無法按計劃起飛,轟炸機只好單獨出擊。
英國空軍司令部事先已知曉德軍行動計劃,當在雷達上發現德國飛機後,立即啟動早已就緒的作戰方案……這次交鋒,德國空軍共損失飛機47架,另有80多架被擊傷,而英國空軍僅損失飛機13架。
⑵ 三國合力破譯,二戰時期德國使用的埃尼格瑪密碼機有多厲害
埃尼格瑪密碼機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更加確切的說,埃尼格瑪是對二戰時期德國使用的一系列相似的轉子機械加解密機器的統稱,它包括了許多不同的型號。 主要是德國科學家們針對當時一再失密的情況,費盡心機發明的密碼再加密機,是當時最復雜的保密機器。直到1939年9月,在破譯精英們不懈努力和波、法突破德國陸軍埃尼格瑪密鑰的幫助下,英國密碼專家們才破譯了德國空軍的“紅色”密鑰。但是,埃尼格瑪的“黃色”密鑰,仍無法掌握密碼規律當時,這個密鑰還不是被破譯出來的,而是在一次戰斗中,英國海軍在挪威海岸的一架德機的殘骸中,找到了一本密碼本表,這才揭開了埃尼格瑪的神秘面紗。
⑶ 二戰期間德國密碼是怎樣被破譯的
英國搞到了德國引以為傲的恩尼格密碼機的轉子,就破譯了。
⑷ 二戰中危機重重的情報暗戰
敦刻爾克的「無敵艦隊」
丘吉爾是在1940年5月10日臨危受命擔任英國首相的。當時,德國正以閃電戰突襲西歐,號稱擁有歐洲最強大陸軍的法國,迅速崩潰投降,英國也隨時面臨德國入侵,危如累卵。
雖然納粹德國的軍事擴張野心昭然若揭,但一戰後的英國,一直彌漫著和平主義氣氛。首相張伯倫是堅定的綏靖主義者,他一廂情願地指望希特勒東進去攻打蘇聯,為此縱容德軍重占萊茵蘭非軍事區、兼並奧地利、強占捷克蘇台德區……
只有丘吉爾等少數人一直在抨擊綏靖政策,他說,希特勒將給歐洲帶來災難,他督促英國應重整軍備,並鼓勵盟友法國加強軍事力量,指出綏靖政策為「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但多數人視其警告為危言聳聽。最終,禍水沒能東引,德國反而率先進攻西歐,法國迅速投降。張伯倫走投無路,而一直強烈反對綏靖政策的丘吉爾,成了首相的不二人選。
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且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小港作為海上退路,形勢萬分危急。
5月26日,丘吉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軍,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圍困在敦刻爾克周圍一小塊地區的盟軍奇跡般地撤出33萬多人。
B猶太人、波蘭人「遞來利劍」
英國軍情局在倫敦郊外的布雷奇利庄園設立了密碼破譯中心。在這里,有數百名工作人員參與破譯德國軍事行動的絕密情報。而這所庄園以及破譯工作,同樣也被英國政府列為最高機密,其代號就是「超級機密」。
正在英國人毫無頭緒時,1938年,一位猶太人向英國情報人員透露,他曾是「艾尼格瑪」的設計人員之一。英國人經過仔細甄別後,相信了他。這位猶太人真的復制出了一台「艾尼格瑪」密碼機,按照英國人的說法,這是仿製工程的奇跡,而這的確幫了英國人的大忙。
然而在1939年夏秋之際,德國人又改進了原先的密碼機,復製品由此失去了效能,英國再次陷入困境。但波蘭情報部門又出手解救了英國人。作為英國的盟國,波蘭人將他們數年來對德國密碼機的研究成果乃至新的密碼機樣機、已解密機器悉數交給了英國人。
僅僅一個星期後,納粹軍隊就開進了波蘭。這讓英國密碼破譯專家諾克斯感動不已,他說:「波蘭此舉,就像一名古代的騎士在倒下之前,將手中的利劍遞給了戰友。」在布雷奇利庄園,除了諾克斯這位破譯界名宿,還有一位數學界奇才——圖靈。
首先,他們從研製能模仿或能解釋德國國防軍每一個「啞謎」方式的機器入手,從而能推出所有德軍主要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發布命令時經常變換的編碼程序。經過艱難攻關,英國人終於製成了具有上述功能的機器,將之命名為「炸彈」。
1939年底,「炸彈」破譯出了德國密碼,英國人欣喜若狂。從此,德軍的秘密計劃和行動方案,源源不斷地從布雷奇利庄園傳到軍情六處孟席斯上校手中,再直接交到丘吉爾的案頭。英國人將情報來源一直掩飾得很好,始終沒有引起對手的懷疑。
1940年7月2日,希特勒發布了第一組「海獅」作戰計劃,也即英國本土登陸作戰計劃。針對德國空軍司令戈林要求奪取制空權的指令,英國皇家空軍制定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的方案。依賴預警雷達及破譯的德國軍事情報,英國皇家空軍總能掐著納粹空軍到達的時刻精準升空攔截。英國空軍司令部事先已知曉德軍行動計劃,當在雷達上發現德國飛機後,立即啟動早已就緒的作戰方案……這次交鋒,德國空軍共損失飛機47架,另有80多架被擊傷,而英國空軍僅損失飛機13架。
此前,戈林曾向希特勒誇下海口說,英國南部的空中防禦將在4天內土崩瓦解,而英國空軍則將在4周內被逐出英國上空。依賴雷達和密碼破譯,英國空軍在戰力1:3的懸殊比例下,鏖戰兩月後,讓戈林誇下的海口變成了幻夢:由於戈林始終沒有取得不列顛及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希特勒只得宣布「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
救城還是救國?
此間,德國一直沒有發現失利的關鍵原因:「謎」已被英國人掌握。直到不列顛空戰屢次失利,希特勒終於開始懷疑「謎」是否仍然安全,於是指令德軍准備進行一次空襲試驗。
1940年11月12日,指令由德國空軍司令部傳達給了駐扎在西歐的德國空軍機群:在48小時之內出動500架飛機,向考文垂投擲4500枚燃燒彈,行動代號「月光奏鳴曲」。該計劃除了驗證「謎」的保密性之外,還有轟炸考文垂這個英國主要工業城市,以摧毀英國抵抗的目的。
英國的「炸彈」很快破譯出情報,諾克斯顫抖著雙手將之遞給了孟席斯上校——考文垂是諾克斯的家鄉,他的妻子、兒女都在那裡。而後情報立即被送交丘吉爾。
考文垂距倫敦僅90英里,是有著900多年歷史的古城,這個城市有25萬居民和眾多文物古跡,並且是英國主要軍火庫之一、飛機和汽車製造中心。德國人投擲的4500枚燃燒彈,足以把這座美麗的古城從地球上抹去。
丘吉爾閱後頓感事情棘手,立即通知各軍政首腦到首相府地下作戰室開會。
孟席斯按照丘吉爾指示,首先宣讀了截獲的情報,德國人的整個作戰計劃清清楚楚:投入作戰的飛機數、預定的戰術乃至希特勒發起這場作戰的原因等。
要拯救考文垂很容易:當時英國有410門機動高炮可供使用,完全可以把這些高炮火速調來加強考文垂的對空防禦,空軍提出在英吉利海峽設置攔截線,阻撓德機入侵;民防部則認為可提前發出警報,疏散居民,轉移貴重財產,盡量減少損失。特種部隊想得更絕:派突擊隊空降到布列塔尼機場,暗殺引導轟炸的戰斗機飛行員。如果都一一實施的話,考文垂的損失無疑將大大減少。
但丘吉爾擔心的是,拯救了考文垂的同時,英軍已破譯德國密碼「謎」這個秘密必定暴露。兩者只能擇其一,孰輕孰重?丘吉爾陷入了長考。最終,他掐滅雪茄站了起來:為了保護「超級機密」,必須犧牲考文垂。在作出決定的同時,他動了感情,眼角有些濕潤:「犧牲一座城市,這個代價是大了些,但與整個大英國相比,它算不了什麼?"「我們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選擇。諸位應知道,戰爭中情報有多麼大的價值。為此,我認為,除正常防衛外,不對考文垂作任何特殊安排,就像我們什麼也不知道。我相信,當勝利那一天,人們會理解我們的決定。」
考文垂悲歌
1940年11月14日傍晚7點05分,英國中部城市考文垂上空忽然響起了刺耳的防空警報。此時,英國皇家空軍與納粹空軍在不列顛上空已激戰整整三個月,英倫三島上包括首都倫敦在內的許多城市,都遭到了頻繁的空襲,響起防空警報並不令人意外。但奇怪的是,此前總是能早早預警空襲的英國本土防空體系,這次並未及時疏散軍民及城市工業。
於是,在防空警報拉響時,考文垂的居民絲毫未能覺察即將逼近的厄運,他們依然像往常一樣享受著自己的生活。5分鍾後,德國「亨克爾111」轟炸機飛臨城市上空,一波接一波的轟炸進行了10個小時。巨大的爆炸聲中,考文垂變成了一片廢墟。事後統計,在這「恐怖的鬼夜」,考文垂有5萬座建築被摧毀,5萬個商店遭到破壞,600名居民喪生,其中150具屍體因無法辨認而被葬入同一公墓……考文垂成了二戰中英國遭遇轟炸最慘烈的城市。英國首相丘吉爾得知消息後,先是呆若木雞,之後滿臉憤怒,一聲不吭。但當時的人們完全沒有想到,丘吉爾其實早已得知德國空襲考文垂市的計劃,他反復盤算後,最終決定不採取任何防禦和轉移措施。
這是1940年關乎英國生死存亡的不列顛空戰中,丘吉爾最為艱難的決定。
「捏著脈搏打大戰」
1941年5月,英國海軍通過「超級機密」提供的情報,一舉擊沉了比任何英國戰艦都要強大的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這艘被賦予普魯士「鐵血宰相」之名的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的驕傲,排水量達53000噸,航速30節,裝有381毫米主炮8門,中小口徑高平兩用炮40餘門,並搭有4架水上飛機,舷裝甲最厚處有320毫米,被譽為「不沉的海上堡壘」。
1941年5月,「俾斯麥」號秘密進入大西洋,打算再狠狠打擊英國運輸隊,以徹底切斷英國的海上生命線。法國敗降以後,英國雖贏得不列顛空戰,但處境依然危急,賴以生存的大西洋海上運輸線極為脆弱。被德國潛艇擊沉的英國商船無數,每月以50萬噸左右的速度直線上升。作為一個島國,英國一旦失去外部物資供給,只能束手待斃。英國皇家海軍派遣了8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和兩艘航空母艦,即皇家海軍約半數的力量,才最終將「俾斯麥」號擊沉。而「俾斯麥」號在沉入大西洋的一剎那,德國人始終也沒有搞清楚為什麼英國會有那麼多的戰艦迅速集結到它的周圍,給了它致命的打擊。
大西洋海戰之後,1942年11月,在北非阿拉曼戰場上,「超級機密」提供的情報又發揮重大作用。由於英國蒙哥馬利將軍對德國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的戰略戰術計劃、實力部署、後勤供給事先了如指掌,僅僅13天,德軍就損失6萬人和500多輛坦克,使「沙漠之狐」慘敗於非洲沙漠。
⑸ 二戰期間 由那個國家怎樣獲取了德國的U艇通訊密碼
是英國
1974年,通過英國空軍上校F·W·溫特博瑟姆所著的《超級機密》一書,人們才知道,英國在布萊奇利公園的密碼專業人員曾成功地揭開了德國「啞謎」無線電密碼機和該密碼機發出的海軍無線電密碼「M」的秘密,並不斷破譯德國空軍、陸軍和海軍無線電通信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在這本由一位當時身居要職的戰事參加者根據回憶而寫成的著作中也還有缺點和錯誤的話,那麼1976年解密的主要是英、美海軍的「超級」檔案,則可以較精確地說明當時雙方無線電偵察對大西洋作戰行動的影響。這些情況在各種文章,其中包括在《海軍評論》雜志的文章和前英國海軍部「潛艇跟蹤辦公室」副主任帕特里克·比斯利所著的《超級情報》一書中均有反映。在英國公開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情報機構》一書對各個領域的「情報機構」的背景作出了明確的評價。該書共分3卷,由H·欣斯利教授為首的編寫組編寫 [ 註:還可參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無線偵察及其作用》。它是1978年11月15日至18日在波恩-巴特戈德斯貝格和斯圖加特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的文獻集。由於爾根·羅韋爾和埃貝哈德·耶克爾編輯,斯圖加特莫托爾布赫出版社1979年出版 ] 。
根據這些出版物可以看出,從同盟國的作戰指揮角度來看,通過破譯無線電報獲得「超級情報」來了解德國作戰企圖的做法對整個大西洋戰役,尤其是對該戰役的第三和第五階段的作戰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各種關系,其中包括對大西洋戰役過程的敘述、對該戰役各個階段的劃分、對潛艇戰給整個戰爭進程所產生的作用和後果,重新進行評價。
30年代,波蘭的密碼破譯局在法國情報機構的支持下成功地解開了德國使用「啞謎」密碼機的程序並復制了這種機器。此外,波蘭的密碼專業人員還運用數學分析法研製了破譯各密碼鍵位的程序。英國在布萊奇利公園的破譯機關從1939年以來就同波蘭和法國的破譯機關緊密合作,最後在1940年5月製成了第一部「炸彈」計算機,藉助這種計算機可以相當迅速地解開最重要的空軍「啞謎」密碼每天的調整情況,因此破譯結果能在作戰中發揮作用。在繳獲了海軍的「M」密碼機備用的3個電碼轉子並了解了它們內部的線路情況之後,人們才成功地破譯了海軍「M」電碼。估計其中一個電碼轉子是在1940年2月擊沉「U-33」號潛艇時繳獲的,另外2個轉子是英國突擊小分隊在1941年3月3日突襲羅弗敦時繳獲的。
早在1941年3月同盟國就有可能破譯德國海軍的無線電通信密碼,然而卻拖延了3-4個星期,使破譯成果沒有在作戰時得到利用。英國方面在5月和6月通過其它行動俘獲了在無線電偵察中發現的德國氣象觀察船,從而使它們繳獲了「慕尼黑」號和「勞恩堡」號氣象觀察船上的密碼資料和密碼機。另外,在1941年5月10日U-110號潛艇被擊沉後,英國不但從該艇上撈起了一部完好無損的密碼機,而且還搞到了有效的密碼資料。這樣,英國從1941年5月底至7月底就可以迅速地判讀出德國無線電通信的內容,此後直到1942年1月底,根據在這段時間所了解的情況和通過對適當改進的「炸彈」計算機的運用,英國即可在1-3天內掌握使用范圍最廣的「本土水域」、「九頭蛇」密碼每天的內容,並利用繳獲和復制的密碼機破譯出每天的通信內容。盡管密碼專業人員獲得的這些成果對當時同「俾斯麥」號的作戰來說已為時太晚,但卻可以從中知道敵方為這次行動而在大西洋設立的所有補給組織。雖然布萊奇利公園破譯站沒有破譯使用范圍很少的「非領水區」、「挪威海神」密碼(「挪威海神」用於在海外作戰的輔助巡洋艦的無線電通信),但「阿特蘭提斯」號輔助巡洋艦還是成了英國無線電破譯機關的犧牲品,因為布萊奇利公園破譯站及時地破譯了德國潛艇通過「九頭蛇」而發出的有關補給會合點的密碼
⑹ 當時二戰時同盟國是怎麼破譯德軍的恩格爾密碼
俘虜了一艘德國潛艇,密碼機沒有來得及毀壞,在後來的一部電影里有體現的,U571。
⑺ 德國海軍破譯英國海軍情報的資料內容是什麼
德國海軍情報機構還通過密碼破譯獲悉了英國海軍在北海和挪威海的兵力部署及作戰企圖的情報。從戰後公布的德國海軍情報局資料看,該局在1940年3月13日發出的一份電報反映:這一天,密碼破譯部門破譯了英國海軍部命令其驅逐艦隊歸屬本土艦隊總司令指揮的密電。
⑻ 二戰德國謎密密碼
英納格瑪(ENGMA)是由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ArthurScherbius),被譽為「超級密碼」,並使密碼編譯從人工手寫時代跨越到了機器操作時代。並且為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密碼加密做了不小的貢獻。
英納格瑪(ENGMA)又稱恩格尼碼,在所有用於軍事和外交的密碼里,最著名的恐怕應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方面使用的ENIGMA(讀作「恩尼格瑪」,意為「謎」)。
(8)德國的情報是怎麼破譯的擴展閱讀
恩格尼碼的誕生: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所有密碼都是使用手工來編碼的。直截了當地說,就是鉛筆加紙的方式。在我國,郵電局電報編碼和解碼直到很晚(大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還在使用這種手工方法。
手工編碼的方式給使用密碼的一方帶來很多的不便。首先,這使得發送信息的效率極其低下。明文(就是沒有經過加密的原始文本)必須由加密員人工一個 一個字母地轉換為密文。
考慮到不能多次重復同一種明文到密文的轉換方式(這很容易使敵人猜出這種轉換方式),和民用的電報編碼解碼不同,加密人員並不能把 轉換方式牢記於心。轉換通常是採用查表的方法,所查表又每日不同,所以解碼速度極慢。
而接收密碼一方又要用同樣的方式將密文轉為明文。其次,這種效率的低 下的手工操作也使得許多復雜的保密性能更好的加密方法不能被實際應用,而簡單的加密方法根本不能抵擋解密學的威力。
解密一方當時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幾百年來被認為堅不可破的維吉耐爾(Vigenere)密碼和它的變種也被破解。而無線電報的發明,使得截獲密文易如反掌。無論是軍事方面還是民用商業方面都需要一種可靠而又有效的方法來保證通訊的安全。
1918年,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Arthur Scherbius)和他的朋友理查德.里特(Richard Ritter)創辦了謝爾比烏斯和里特公司。這是一家專營把新技術轉化為應用方面的企業,很象現在的高新技術公司,利潤不小,可是風險也很大。
謝爾比烏斯 負責研究和開發方面,緊追當時的新潮流。他曾在漢諾威和慕尼黑研究過電氣應用,他的一個想法就是要用二十世紀的電氣技術來取代那種過時的鉛筆加紙的加密方 法。
亞瑟.謝爾比烏斯 謝爾比烏斯發明的加密電子機械名叫ENIGMA,在以後的年代裡,它將被證明是有史以來最為可K的加密系統之一,而對這種可K性的盲目樂觀,又使它的使用者遭到了滅頂之災。
⑼ 二戰期間德國密碼機領先全球,為什麼仍然被破譯
因為英國人製造出來了代號為炸彈的機器。
在布雷奇利庄園(Brechley Manor),除了世界著名的解密者諾克斯(Knox)外,還有一個數學向導圖靈(Turing)。戰後,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依靠加密機器的研究成果,他成為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先驅之一。首先,他們從開發可以模仿或解釋德國國防軍的每一種愚蠢方式的機器開始,以便他們可以介紹德國主要總部的所有編碼程序,這些程序在白天和晚上發出命令時經常更改。經過艱苦的研究,英國人最終製造了一種具有上述功能的機器,並將其命名為炸彈。1939年底,炸彈破譯了德國法規,而英國則欣喜若狂。從那時起,德國的秘密計劃和行動計劃就一直從布雷奇利庄園(Brechley Manor)一直傳遞到MI6的孟齊斯上校,然後直接交付給丘吉爾的辦公桌。
⑽ 二戰中,德國突襲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是中共先破譯的嗎
的確獲得了情報,但獲得途徑都不是電報破譯
蘇聯突襲蘇聯的情報主要的獲得源頭有兩個,一個是閻寶航,當時在41年接待德國代表團的宴會上獲得了這個信息;另一個是佐爾格小組中的中西功,這傢夥同時是日共和中共黨員,提供了這方面的情報
獲得偷襲珍珠港的消息也是通過佐爾格小組這條線獲得的
當時TG極度缺少通訊器材和懂德語的人才,而且當時的工作重點在於對日情報,怎麼可能去破譯德國的密碼
這些東西還是通過傳統的人力情報方式獲得的
至於國軍方面,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密碼破譯之功,更多的在於當時策反了日本特高科廈門負責人,從他那裡獲得了大量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