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二戰德國陸軍總數 以及東線西線兵力分布
二戰中德國陸軍前後投入約13O0萬人,常備維持在5O0萬人左右,東線約350萬人左右,西線約200萬人左右。
二戰開始後德國陸軍首先從進攻波蘭開始,前後入侵比利時,丹麥,挪威等國家,之後轉向法國,至法國敗亡,大約投入陸軍總數約150萬人,至此德國陸軍第一階段作戰目的達成(入侵英國主要是空軍,陸軍未參戰)。
第二階段自1941年6月22日(柏林時間)入侵蘇聯開始,投入約25o萬人,加上義大利,羅馬尼亞等仆從國軍隊,總數約31O萬人,其中德國陸軍前後共投入約600萬人。
(1)德國的軍區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巔峰時期的勢力范圍達到920萬平方公里。自1933年納粹黨上台後,希特勒採取短暫而有效的「新經濟政策」,通過提高購買力,極大地促進了德國經濟與工業的復甦,充分解放了德國的剩餘勞動力與生產力。使得德國在1933-1939年間工業產值得到突飛猛進的長足發展。
從軍事上看,整個二戰德國動員了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900萬,算上仆從國和偽軍差不多約2000萬人。
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了約11萬4千架飛機,其中包含著名的容克轟炸機系列和梅塞施密特戰斗機系列。
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的坦克裝甲車輛超過5萬輛,火炮16萬門、130萬多輛汽車摩托車,包括著名的虎式、豹式、四型、斐迪南等裝甲車輛,克虜伯火炮系列和歐寶、德格瑪系列運輸車輛。而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艦艇超過4500艘,從大型水面艦艇到U型潛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粹德國
㈡ 德國的國防軍,陸軍,黨衛軍有什麼區別嗎
陸軍指的是軍種。國防軍和黨衛軍指的是軍隊的政治性質。國防軍是希特勒執政前就存在了。隸屬於德國國家政府。黨衛軍是希特勒自己發展出來的軍隊,作為納粹黨的私人軍隊。國防軍行軍禮,黨衛軍行納粹禮。但希特勒被謀殺一次失敗後,國防軍為了像希特勒表示效忠,也改為行納粹禮
㈢ 德國陸軍的介紹
德國陸軍(德語: Deutsches Heer) 是指德意志聯邦國防軍中的陸軍部分,自二戰結束分裂而成的西德與東德陸軍所組成。德國陸軍的歷史始自1701年普魯士王國成立之時,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它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陸軍。1德國是傳統陸軍強國,其實力與規模遠比空軍與海軍大的許多,自德國統一至二戰結束期間,德國陸軍在質量與規模上長期一直是歐洲數一數二。為了與其他時期的德國陸軍分別,有時稱其為聯邦陸軍、德意志聯邦陸軍、西德陸軍等。
㈣ 二戰德國陸軍編制
1942年陸軍裝甲師
德軍各類型編制:1942年陸軍裝甲師
師部:
1師部指揮連
1個摩托化制圖分隊
1個警衛分隊(2挺輕機槍)
1個裝甲團:
團部:
1個摩托化通信排
1個裝甲偵察排
1個裝甲維修連
3個裝甲營:
1個裝甲指揮連
1個中型裝甲連
2個輕型裝甲連
1個裝甲擲彈旅:
2個裝甲擲彈團:
團部:
1個團部警衛連
1個通信排
1個工兵排(3挺輕機槍)
1個摩步排(6挺輕機槍)
1個反坦克排(3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3挺輕機槍)
2個摩步營:
3個摩步連(18挺輕機槍,4挺重機槍,3支反坦克槍,2門80毫米迫擊炮)
1個重型摩步連(12挺重機槍,6門81毫米迫擊炮,3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6挺輕機槍)
1個炮兵連(4門150毫米輕型步兵炮,4門75毫米輕型步兵炮)
1個炮兵團:
團部(摩托化):
1個觀測連(摩托化)
1個通信排(摩托化)
2個摩托化炮兵營:
營部(2挺輕機槍):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3個炮兵連(3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個輕型軍需供應分隊
1個摩托化重炮營:
營部(2挺輕機槍):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2個炮兵連(3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個炮兵連(3門100毫米K18重炮,2挺輕機槍)
師直屬部隊:
1個摩托化偵察營:
1個指揮連
1個摩托化通信排(2挺輕機槍)
1個重型裝甲偵察車連(18門37毫米反坦克炮,24挺輕機槍)
3個摩步連(2門81毫米迫擊炮,4挺重機槍,18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重型摩步連:
1個工兵排(4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輕機槍,3門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
1個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輕機槍,3支28毫米PAK41反坦克槍)
1個機械化步兵營:
營部(摩托化)(2挺輕機槍)
1個通信分隊(摩托化
1個重型反坦克連(6輛Marder III Ausf M)
1個摩步連(6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門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6挺輕機槍)
1個重型高炮連(12門20毫米高射炮,4挺輕機槍)
1個裝甲工兵營:
營部
1個裝甲工兵連(23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2個摩托化工兵連(18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摩托化舟橋縱隊(2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輕型工兵縱隊(2挺輕機槍)
1個裝甲通信營:
營部(摩托化)
1個裝甲野戰電話連(6挺輕機槍
1個裝甲無線電通信連(6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輕型通信連(2挺輕機槍)
1個衛生營:
3個摩托化衛生連(2挺輕機槍)
3個救護車縱隊(1挺輕機槍)
師軍需處:
12個輕型補給縱隊(2挺輕機槍)
1個重型補給縱隊(2挺輕機槍)
3個重型燃料運輸縱隊(2挺輕機槍)
3個摩托化維修連
1個摩托化軍需連
師供應處:
1個摩托化麵包製作連
1個摩托化屠宰連
1個摩托化物資供應縱隊
1個摩托化憲兵排(2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郵局
人員:
軍官-407
文職-101
軍士-2112
士兵-9197
總計-11817
武器裝備:
反坦克槍-30支
輕機槍-174挺
重機槍-46挺
50毫米迫擊炮-36門
81毫米迫擊炮-18門
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6門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4門
75毫米步兵炮-10門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4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4門
20毫米高射炮-12門
37毫米高射炮-2門
88毫米高射炮-4門
坦克-152輛
Marder III Ausf M-3輛
裝甲車-96輛
摩托車-1300輛
汽車-510輛
馬車-1462輛
1942年陸軍步兵師
德軍各類型編制:1942年陸軍步兵師
師部:
1個師部指揮連
1個摩托化制圖排
3個步兵團:
團部:
1個團部警衛連
1個通信排
1個工兵排(3挺輕機槍)
1個騎兵排
3個步兵營:
3個步兵連(12挺輕機槍,2支反坦克槍,3門50毫米迫擊炮)
1個機槍連(12挺輕機槍,6門81毫米迫擊炮)
1個步兵炮連(2門150毫米重型步兵炮,8門75毫米輕型步兵炮)
1個炮兵團:
團部
1個通信分隊
3個輕型炮兵營:
營部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3個炮兵連(4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1個重型炮兵營:
營部
1個通信分隊
1個校射分隊
3個炮兵連(4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
師直屬部隊:
1個偵察營:
1個騎兵連(9挺輕機槍,2支反坦克槍,2挺重機槍)
1個自行車連(12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2挺重機槍,3門50毫米迫擊炮)
1個摩托化支援連:
1個摩托化反坦克排(1挺輕機槍,3門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
1個步兵炮排(2門75毫米輕步兵炮
1個摩步營:
營部
1個摩托化通信分隊
3個摩步連(6門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門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8挺輕機槍)
1個工兵營:
營部
2個工兵連(9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摩托化工兵連(9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
1個摩托化舟縱隊
1個摩托化輕工兵連
1個通信營:
營部
1個摩托化野戰電話連(6挺輕機槍)
1個摩托化無線電通信連
1個摩托化輕型通信連(2挺輕機槍)
1個衛生營:
1個衛生連
1個摩托化衛生連
1個野戰醫院(摩托化)
2個救護車縱隊
師軍需處:
8個輕型補給縱隊
1個摩托化維修連
1個摩托化軍需連
師供應處:
1個摩托化麵包製作連
1個摩托化屠宰連
1個摩托化物資供應連
1個新兵營:
3個步兵連(9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3門50毫米迫擊炮
1個獸醫連
1個摩托化憲兵連
1個摩托化郵局
人員:
軍官-518
文職-102
軍士-2573
士兵-13667
總計-16860
武器裝備:
手槍-3681支
步槍-12609支
沖鋒槍-321支
反坦克槍-90支
輕機槍-425挺
重機槍-110挺
50毫米迫擊炮-84門
81毫米迫擊炮-54門
75毫米炮-20門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36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12門
火焰噴射器-9具
裝甲車-2輛
摩托車-530輛
汽車-394輛
馬車-536輛
自行車-500輛
二戰德軍戰時編制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參謀長:威廉-馮-凱特爾 陸軍元帥;作戰部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陸軍元帥
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陸軍元帥;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 陸軍一級上將。
空軍總司令:赫爾曼-威廉-戈林 帝國元帥,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 空軍元帥;
空軍總參謀長:漢斯-施波內克 空軍中將。
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 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 海軍元帥。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 集團軍,司令:漢斯-馮-克盧格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1個裝甲旅,1個騎兵旅,8個步兵師]
駐:波美拉尼亞
第4 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4個步兵師,2個摩化師,1個裝甲師]
駐:東普魯士
第1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8 集團軍,司令: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陸軍步兵上將[下轄:5個步兵師]
駐:西里西亞
第10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6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化師,
駐:波希米亞 3個輕裝師]
第14集團軍,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5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1個輕裝師]
駐:斯洛伐克
第4 航空隊,司令:亞歷山大-勒爾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C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陸軍步兵上將
第5 集團軍,司令:庫特-利布曼 陸軍步兵上將
第7 集團軍,司令: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陸軍炮兵上將
第2 航空隊,司令:赫爾穆特-費爾米 空軍航空兵上將
第3 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B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8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炮兵上將
第6 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一級上將
第2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A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4 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一級上將
第12集團軍,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
第16集團軍,司令:恩斯特-布施 陸軍步兵上將
克萊斯特裝甲集群,司令: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
第3 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C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陸軍一級上將
第7 集團軍,司令: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陸軍炮兵上將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元帥 下轄:直轄第23軍[編有第251和第254步兵師]。
第18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軍,編有第1、第11、第21步兵師;
第26軍,編有第61(師長:於爾根-黑尼克 陸軍中將)、第217步兵師;
第38軍,編有第58、第291(師長:庫特-赫爾措格 陸軍中將)步兵師。
第16集團軍,司令:恩斯特-布施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直轄第253步兵師。
第2 軍(軍長:馮-布羅克多爾夫-阿勒費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2、第32、第121步兵師;
第10軍(軍長:克里斯特-漢森 陸軍炮兵上將),編有第30、第126步兵師;
第28軍,編有第122、第123步兵師。
第4 裝甲集群,司令:埃里希-赫普納 陸軍裝甲兵上將,下轄:
第41摩托化軍(軍長:漢斯-萊因哈特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第6、第8(師長:埃里希-布蘭登貝格爾 陸軍少將)裝甲師,第36摩托化師,第269步兵師;第56摩托化軍(軍長: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3、武裝黨衛隊第3「骷髏」裝甲師,第3摩托化師,第290步兵師。
第101後方地域司令部,編有第207、281、285(軍需處長專用)警衛師。
第1 航空隊,司令:阿爾弗雷德-克勒爾 空軍一級上將
第5 航空隊,司令:漢斯-於爾根-施通普夫 空軍一級上將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102後方地域司令部,第2集團軍司令部。
第4 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255、267、293步兵師,第286警衛師。
第7 軍,編有第7、第23、第258、第268步兵師,第221警衛師;
第9 軍,編有第17、第137、第263、第292步兵師;
第12軍(軍長:瓦爾特-施羅特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29摩托化師,第31、第34步兵師;
第13軍(軍長:漢斯-費爾貝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78步兵師,第26摩化師(師長:維爾納-馮-伯爾頓施泰恩 陸軍少將);
第43軍,編有第131、第134、第252步兵師;
第53軍(軍長:卡爾-魏森貝格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45(師長:弗朗茨-施利佩爾 陸軍少將)、第52、第167步兵師。
第9 集團軍,司令:阿道夫-施特勞斯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直轄第102、第900步兵師,第403警衛師。
第5 軍,編有第5、第35、第161步兵師;
第6 軍(軍長:赫爾穆特-弗爾斯特 陸軍工兵上將),編有第6、第26步兵師;
第8 軍(軍長:瓦爾特-海茨 陸軍炮兵上將),編有第8、第28步兵師;
第30軍,編有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師;
第42軍(軍長:特奧多爾-馮-施蓬內克 伯爵 陸軍中將),編有第87步兵師,武裝黨衛隊通信師。
第2 裝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24摩托化軍(軍長:蓋爾-馮-施韋彭堡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騎兵師,第4(師長:維利巴爾德-馮-朗厄曼-翁德-埃倫坎普 男爵、陸軍少將)、第3裝甲師,第10摩化師;
第46摩托化軍(軍長: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馮-菲廷霍夫-謝爾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0(師長:費迪南德-沙爾 陸軍中將)、武裝黨衛隊第2「帝國」裝甲師,「大德意志」裝甲步兵團;
第47摩托化軍,編有第17、第18裝甲師。
第3 裝甲集群,司令:赫爾曼-霍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9摩托化軍(軍長:魯道夫-施密特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7(師長:漢斯-馮-馮克男爵 陸軍少將)第14(師長:弗里德利希-屈恩 陸軍少將)、第20裝甲師,第20(師長:漢斯-措恩 陸軍少將)摩托化師;
第57摩托化軍(軍長:阿道夫-孔岑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2、第19裝甲師,第18摩托化師。
第2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元帥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99輕裝師。
第11集團軍,司令:里特爾-馮-朔貝特 陸軍一級上將(1941年9月12日陣亡,由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步兵上將繼任),下轄:直轄羅馬尼亞騎兵軍司令部。
第11軍,編有第22、第76、第239步兵師,羅馬尼亞第6步兵師,羅馬尼亞第5、第8騎兵旅;
第30軍(軍長:漢斯-馮-扎爾穆特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98步兵師,羅馬尼亞第8、第14步兵師,羅馬
尼亞第6騎兵旅;
第54軍,編有第50、第170步兵師;
駐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編有第72步兵師;
羅馬尼亞山地軍,編有羅馬尼亞第1、第2、第4、第7山地步兵旅,羅馬尼亞第7步兵師。
第17集團軍,司令:卡爾-海因里希-馮-施蒂普納格爾 陸軍步兵上將,下轄:直轄第125步兵師。
第4 軍,編有第24、第71、第295、第296步兵師,第97輕型師;
第44山地軍,編有第1(師長:胡貝特-蘭茨 陸軍少將)、第2(師長:恩斯特-施勒默爾 陸軍少將)、第4
山地步兵師,第257步兵師,第100輕型師;
第52軍(軍長:維爾納-馮-布里森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01輕型師(師長:埃里希-馬爾克斯 陸軍將);
第103後方地域司令部,編有第444、第454警衛師。
第6 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168步兵師,第213警衛師。
第17軍(軍長:維爾納-基尼茨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50、第62、第298步兵師;
第29軍,編有第44、第289步兵師;
第44軍,編有第9、第57、第262、第297步兵師;
第55軍,編有第75、第111步兵師。
第1 裝甲集群,司令: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 摩托化軍(軍長:埃貝哈德-馮-馬肯森 陸軍騎兵上將),編有第13、第14、第25裝甲師;
第14摩托化軍,編有第9、武裝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近衛」、第5「維金」裝甲師;
第48摩托化軍(軍長:維爾納-肯普夫 陸軍騎兵上將),編有第11(師長:克呂韋爾 陸軍少將)、第16裝甲師,第16摩托化師。
第4 航空隊,司令:亞歷山大-勒爾 空軍一級上將
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b2c89d0101cdpm.html
㈤ 二戰德國的突擊兵和擲彈兵有什麼不同德國陸軍的兵種是怎麼劃分的
二戰時的德軍裝甲擲彈兵,裝甲擲彈兵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定機動和裝甲防護能力的配備有反坦克武器的士兵。 德軍裝甲擲彈兵的作用: 協同坦克部隊前進,為坦克部隊清理反坦克目標。在坦克部隊進攻前,清理反坦克陣地並盡可能限制其他火力,在敵反坦克力量被摧毀的情況下,坦克部隊方能前進,這時裝甲擲彈兵則准備隨後消滅突然出現或未發現的反坦克陣地 在部隊進入到防禦狀態時,裝甲擲彈兵的作用在於阻滯敵方的推進,進行層層防禦,如找到合適的防禦陣地時有效的組織起防禦區,為大部隊的機動和轉移爭取時間,在敵方裝甲力量明顯占優時,則充分利用有效的各種反坦克武器對敵裝甲力量實施打擊,裝甲擲彈兵們都是經過嚴格培訓的反坦克專家,也同樣被教知布防鋪設反坦克防禦工事。而突擊兵,顧名思義就是突擊的,發起沖鋒的兵種,也可以滲透和破壞戰略目標。摧毀敵人有生力量。戰爭後期他們普遍裝備STG44。
㈥ 二戰時,軸心國是如何劃分的戰區各戰區最高長官是誰
日本 主要針對亞洲 日本總司令官岡村寧次陸軍上將
義大利 主要在非洲 義大利 貝尼托·墨索里尼首相
德國 主要在歐洲 德國 鄧尼茨海軍元帥
㈦ 德國目前正規軍有多少人陸軍佔多少
德國軍隊武裝力量現役部隊兵力為33.28萬人,陸軍現役22.83萬人。
★正規軍
陸軍
德國陸軍擁有22.83萬人。編有3個軍部,1個直屬司令部的空中機動師、7個作戰師、1個獨立軍區司令部(師級)、22個現役旅、4個架子旅、1個特種部隊司令部(旅級)、27個防區(旅級)。
主戰坦克:「豹」1型共1315輛、「豹」 2型1821輛。
步兵戰車:「貂」式2118輛、「黃鼠狼」式343輛
裝甲偵察車:「山貓」409輛、「狐」式114輛。
裝甲運輸車:「狐」式814輛、M-113型2492輛。
牽引炮:105毫米161門、155毫米192門。
自行炮:155毫米575門。
火箭炮:110毫米78門、227毫米154門。
迫擊炮:120毫米908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1648具、「陶」式牽引型87具、 「霍特」225具。
高炮:20毫米1150門、35毫米379門。
地空導彈:「羅蘭」143部。
反坦克直升機:PAH-1型204架。
運輸直升機:UH-1D型151架、CH-53G型108架。
聯絡直升機:BO-105M型95架、「雲雀」2型 42架。
海軍
德國海軍擁有2.81萬人。編有1個艦隊司令部、5個分艦隊和1個海軍航空兵師。
潛艇:206/206A級12艘、205級2艘。
驅逐艦:「呂特晏斯」級2艘。
護衛艦:「不來梅」級8艘 、「勃蘭登堡」級4艘。
導彈攻擊快艇:「信天翁」(143)級10艘、「獵豹」(143A)級10艘、「虎」(148)級8艘。
掃雷艦艇:「哈爾默恩」(343)級10艘、「林道特洛伊卡」級4艘、 「林道」改裝(331)級3艘、「弗蘭肯塔爾」(332)級11艘、「弗勞恩洛布」 級12艘、無人反水雷艇1艘。
兩棲登陸艦艇:13艘。
供應補給艦船:42艘。
海軍航空兵:4200人,編有3個航空團、7個飛行中隊。作戰飛機52架,武裝直升機39架。
空軍
德國空軍擁有7.64萬人。編有10個戰斗機聯隊、6個防空導彈聯隊、3個空中運輸聯隊、2個通信團、2個雷達指揮團和6個供應團。作戰飛機451架(另有庫存106架)。
攻擊/戰斗機:F-4型154架、「旋風」274架、米格-29型23架。
運輸機:C-160型84架、波音707型2架、A-310型5架、圖-154型1架、CL-601型7架、L-410-S型4架、T-37B型35架、T-38A型40架、VFW型2架。
運輸直升機:UH-1D型99架、AS-532U2型3架。
地空導彈:「霍克」72部、「羅蘭」84部、「愛國者」36部。
★文職人員 13.7萬人
★預備役部隊
34.47萬人,其中陸軍27.6萬人、海軍0.87萬人、空軍6萬人。
★准軍事部隊
2.465萬人。其中聯邦邊防警察2.41萬人、海岸警備隊550人。
★駐外兵力
駐波黑北約穩定部隊2738人,駐喬治亞聯合國觀察團軍事觀察員1人,駐伊拉克/科威特聯合國觀察團15人,駐科索沃北約維和部隊5400人。
★外國駐軍
比利時駐軍2100人,法國駐軍3300人,荷蘭駐軍3000人,英國駐軍2.08萬人,美國駐軍6.882萬人。
德國聯邦國防軍(德語:Bundeswehr)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統稱,由陸軍、海軍、空軍、聯合後勤總部(德語:Streitkr ftebasis)及聯合醫療部隊(德語:Zentraler Sanit tsdienst)所組成。
㈧ 德國現在有沒有軍隊
做為二戰戰敗國,不同於日本,德國擁有軍隊,目前擁有17萬軍人。
對戰敗國在軍事上提出一系列要求,要求戰敗國不可以建立軍隊,只能擁有最基本的自衛軍隊;不能擁有任何進攻性武器和生化武器;也不能研究任何軍事領域內容等。不過同樣為戰敗國,德國卻在戰後成立了自己的軍隊,日本卻只能組建自衛隊有如下原因:
首先兩國投降方式不同,德軍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由於時間遠遠超出預期時間,這也成為德軍投降的主要原因。二戰後期,我軍實力逐漸上升,再加上日本又兩次遭受原子彈的轟炸後,日本接受投降。
二戰後,德國被劃分為東德和西德,出於戰略上的考慮,美國等其他國家也就允許德國擁有自己的軍隊。日本在戰敗後,美軍直接派遣軍隊進駐日本,掌握了日軍的指揮權,後成立自衛隊。
德國軍力如下:
1.陸軍總兵力為80,673人(包括60,863人的常備軍;3,810人的駐外部隊;16,000人的預備役部隊)(截止至2017年6月末)。
2.海軍兵力為16,414人
①潛艇:212級6艘。
②護衛艦:「不來梅」級2艘、「勃蘭登堡」級4艘、「薩克森」級3艘、「巴登-符騰堡」級1艘、「布倫瑞克」級5艘。
③海軍航空兵:CH–53G型運輸直升機 62架
3.空軍兵力為26,000人。
①攻擊/戰斗機:龍卷風攻擊機85架、台風戰斗機64架
②運輸機:C-160型45架、A-310型5架,A-400M型6架。
③教練機:T-37B型30架、T-38A型35架。
④地空導彈:「霍克」型72部、「羅蘭」型89部、「愛國者」型2部。
拓展資料
德國國防政策的主要內容是軍事戰略從本土防禦轉向危機處置和預防;推動建立歐洲自主的防衛力量,使歐盟和北約在危機處置上成為平等夥伴;拓展德軍軍事能力建設,積極參與防區外作戰行動並確保德軍在需要時迅速重建本土防禦能力。
㈨ 二戰期間德國黨衛隊的軍銜體系是什麼是如何劃分的
德國黨衛隊軍銜基本自成一體,有的可以和陸海空軍相對應,但有的不行。而且其名稱特殊。其實國外軍現在翻譯成漢語時,不一定要對應為「上中少」「將校尉」,可以在簡潔的基礎上直譯,只要大家明白其在軍銜的「等」與「級」上相應位置就可以了。直譯反而更能說明該國軍隊銜級制度的內涵。黨衛隊軍銜尤其如此。
下表中有三欄,其中有我翻譯的一欄和原文直譯的一欄,後者供大家參考。兩欄中空缺的就是與另外一欄相同。大家同樣可以根據等與級的關系確定其與普通軍銜的對應位置。德語中O、A、U上加橫置的∶為長音,鑒於打不出來,所以分別以字母組合OE、AE和UE代替。還需要說明的事,「黨衛隊全國領袖」只有希姆來一人享有。而在黨衛隊的武裝力量(「黨衛軍」,Waffen SS,即作戰部隊)中,將官的軍銜類似普通部隊,其稱呼不同於普通黨衛隊機構中的將官,故而將官各級稱呼均有兩種。
1.將 Reichfuerer-SS 黨衛隊全國總隊長
黨衛隊帝國領袖)
SS-Oberstgruppenfuerer和 黨衛隊一級總隊長 黨衛隊集群最高級領袖
Generaloberst der W-SS 黨衛軍大將
SS-Obergruppenfuerer和 黨衛隊二級總隊長 黨衛隊集群高級領袖
General der W-SS 黨衛軍上將
SS-Gruppenfuerer和 黨衛隊總隊長 黨衛隊集群領袖
Generalleutnant der W-SS 黨衛軍中將
SS-Brigadefuerer和 黨衛隊旅隊長 黨衛隊旅隊領袖
Generalmajor der W-SS 黨衛軍少將
2.校 SS-Standartenfuerer 黨衛隊旗隊長
SS-Obersturmbannfuerer 黨衛隊一級突擊隊 黨衛隊突擊隊高級禁令
大隊長 首領
SS-Sturmbannfuerer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 黨衛隊突擊隊禁令首領
大隊長
3.尉 SS-Hauptsturmfuerer 黨衛隊突擊隊大隊長 黨衛隊突擊隊高級首領
SS-Obersturmfuerer 黨衛隊突擊隊中隊長 黨衛隊突擊隊上級首領
SS-Untersturmfuerer 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 黨衛隊突擊隊下級首領
以上為軍官(Offiziere)
4.軍士 (Unteroffiziere mit Portepee)
SS-Sturmscharmfuerer 黨衛隊突擊隊分隊長
SS-Hauptscharfuerer 黨衛隊區隊大隊長 黨衛隊區高級首領
SS-Oberscharfuerer 黨委隊區隊中隊長 黨衛隊區上級首領
5.准軍士 (Unteroffiziere ohne Portepee)
SS-Standartenjunker 黨衛隊旗手 黨衛隊旗幟貴族
SS-Unterscharfuerer 黨衛隊區隊小隊長 黨衛隊區下級領袖
6.士兵(Mannschaften)
SS-Stabsrottenfuerer 黨衛隊指揮隊長 黨衛隊指揮杖隊長
SS-Rottenfuerer 黨衛隊隊長
SS-Sturmmann 黨衛隊突擊隊員
SS-Oberschuetze 黨衛隊上等兵 黨衛隊高級射手
SS-Schuetze 黨衛隊列兵 黨衛隊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