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的美食文化
德國人飲食有自己的特色。德國人多屬日爾曼族,愛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達66千克,居世界首位。德國人愛吃豬肉,也喜歡自己養豬。在德國最大的工業區魯爾,盡管區內處處是高樓大廈,然而居民都在大樓之間辟出一個個養豬場,每年都僱傭屠夫宰殺自家養的豬,一家人吃上大半年。由於偏愛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及火腿。除了豬肉,德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麵包。
提起德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啤酒。的確,德國的啤酒如同汽車、電器、足球一樣,舉世聞名,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國。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在「吃」和「請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豐盛的。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麵包、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麵包有精粉的、黑麥的、燕麥的、白面和雜糧摻和的等等。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 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即使喝啤酒,他們也是先問你是否要,若不要絕不會給你送來。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會用麵包將盤內的肉末或湯汁蘸著吃盡,絕不浪費。德國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豐富,方便省時,文明科學,吃飽吃好。
德國城市的街頭小吃攤點滿目皆是,車站廣場上出售煎香腸、比薩餅、漢堡包的,隨時可見。街上的大小餐館很多,還有義大利、法國、土耳其、希臘、西班牙餐館,當然中國餐館也可見到。不過在中國餐館里,中國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盤里夾菜,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國人請客,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吝嗇。德國的一個國家機構為中國一個學習班學員結業舉行的宴會上,宴請大菜不過3道,形式隆重。晚上休息時,一位去過中國的德國朋友說:「你們也許覺得午餐不夠豐富,但我們的國務秘書請客也不過如此。」在州里宴請,只有部長以上的官員有權因公事請客送禮,其他官員一律自費請客。德國有個規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飲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錢。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了。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
『貳』 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是吃豬肉大國
很多人都認為歐美人很奢侈,肉類以吃牛肉為主,只有中國人愛吃豬肉。這種看法是有誤區的。中國因為人口眾多,消耗量最大的,但從人均來看,中國的豬肉人均消耗量在國際上還不如一些國家的一半。
另外,西班牙人不僅喜歡吃西班牙火腿,還銷往國外,火腿用的肉類就是豬肉,我國還是西班牙的最大的豬肉進口市場。
其他的國家,比如東亞受中國影響的日本、韓國當然以豬肉為主,一些東南亞國家吃豬肉還是很盛行的,尤其是在緬甸,牛肉的價格反而比豬肉便宜,豬肉反而要貴一些。
『叄』 哪個國家養豬業最發達,豬肉出口最多
出口國是由於德國政府補貼養豬,所以當地豬肉便宜,而且德國香腸製作手藝精湛,所以很多國家有進口德國的豬肉類製品。說他是進口國,是因為德國本土的豬肉消費龐大,人均消費豬肉居世界首位,所以有必要從周邊鄰國如法國、荷蘭什麼的進口豬肉。手打,望採納~
『肆』 國外養豬和國內養豬,究竟有什麼不同
眾所周知,我國是養豬大國,也是豬肉消費大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10月份我國進口豬肉及豬雜碎合計30萬噸,金額總值6062787萬元,同比減少7.7%,說明現階段進口豬肉對我國豬肉價格相對較小,那國外的生豬價格為什麼會有這么高的優勢呢?下面就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國外養豬和國內養豬之間的區別。
根據相關部門的專家所述,國內外存在成本差異,主要還是因為養豬水平及自動化程度不同導致的,以液態飼喂系統為例,這樣的技術早些年還是被國外一些國家所壟斷,只是最近幾年才在我國發展起來,要想追上國外的水平,不僅需要養殖戶和企業的努力,還需要相關部門的扶持,這樣才能縮短我國與國外的差距。
『伍』 關於養豬
http://www.zhue.com.cn/
這上面的網站非常的具體,但是不能復制,你自己去看下吧!!!!~~~
其他的我也幫你找了一些,如下:
怎樣養豬才能賺錢
養豬不賺錢,是一些養豬農戶共同發出的感嘆。究其原因,除了選擇的品種不對路和價格變化等因素外,主要還是技術原因。
農戶養豬不賺錢的原因
飼喂方法不科學
目前,大多數農戶養豬不講飼喂方法,還是沿用過去傳統的飼喂方法,家裡有啥喂啥,根本不講究什麼營養科學,就是有時買點兒配合飼料,也是和其它飼料摻和著飼喂,破壞了飼料的營養成分比例;其次是該生喂的不生喂,該熟喂的飼料不熟喂,該干喂的飼料不幹喂,該稀喂的飼料不稀喂,而一貫採用「稀水灌大肚子」的傳統飼喂方法;不定時定量飼喂,早一頓、晚一頓、涼一頓、熱一頓,使飼料中一些維生素和蛋白質遭到破壞,營養物質供應不足,滿足不了豬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而導致豬生長發育緩慢,飼養周期延長,飼養成本增加,飼養效益降低。
豬舍衛生條件差
豬舍內糞便滿地,光線不充足,陰暗潮濕,冬季寒冷難熬,夏季暑熱難耐,蚊子、蒼蠅、虱子、跳蚤橫行,影響豬休息,傳播疾病,增加豬染病的幾率,減緩豬生長發育速度,增加防治成本,甚至導致死亡,造成更大的損失。
不注意驅蟲防病
不驅蟲,豬從小到大不進行驅蟲,任寄生蟲侵擾,消耗豬體營養,影響增重。平時不注意防病,待豬生病後再治,不但花費了大把醫葯費,有時治療稍不及時,還會造成豬死錢扔的嚴重後果。
閹豬方法落後
採用傳統的手術閹豬方法,不但手術費貴,而且閹豬(特別是母豬)後,7天內不能飽喂,還要喂消炎葯,花錢不說,還影響生長發育,空耗工時飼料,徒增飼養成本。
農戶養豬不賺錢的對策
針對以上農戶養豬不賺錢產生的原因,應採取以下技術對策:
科學飼喂
(1)合理搭配飼料。根據豬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選用不同階段的適宜營養標準的配合全價飼料飼喂,滿足豬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2)改變飼喂方式。改熟喂、稀喂為生喂、稠喂,減少飼養工耗,提高飼料的有效利用率。(3)增加飼喂次數,定時飼喂,育肥前期每天飼喂5—6次;後期每天飼喂3—4次,夏季要在每天凌晨補喂一次。
搞好圈舍環境衛生
(1)保持豬舍乾燥衛生。經常打掃豬舍,保持豬舍乾燥清潔,勤更換墊草,定期(一般15天左右)消毒。(2)保證豬舍冬暖夏涼。冬季豬舍要用塑料薄膜扣棚,提高豬舍溫度;夏季要在豬舍周圍栽植藤本植物或搭棚遮陽,並罩紗網防止蚊蠅進入叮咬侵擾,保證豬能正常安靜的休息。
加強疾病防治
(1)定期驅蟲。仔豬購進後,要進行驅蟲,驅蟲後第二天喂蘇打片,隔2天再喂大黃蘇打片健胃。驅蟲後2個月,要對生長速度慢的豬進行第二次驅蟲。(2)按時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疫苗,預防疫病的發生,防止疫病擴散蔓延。
母豬補欄 購進母豬補欄要首選小母豬,因為小母豬抗病能力強,耐粗飼,生長發育快,好管理。
養豬新技巧
鋸末屑養豬法。此法是德國農民養豬已廣泛採用的一種新法。即在圈內加入發酵劑,後再鋪一層鋸末屑。數天後鋸末屑便開始發酵,中心溫度可達30-40℃,在冬天可節省取暖能源,且用過的鋸末屑可作肥料。據試驗,採用該法養豬,豬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且不易生病,平均每頭日增重 100克。此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效益好,而且有利於保護環境。
無污染養豬法。香港漁農處最近研究出一種無污染木糠養豬法。該法主要是利用新鮮木糠加上能分解廢物的細菌,做成一塊塊「床墊」安放在豬欄里。每當豬排泄後,排泄物會因豬自行踐踏而涌人木糠床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整塊木糠就可抽起放在農田裡作為肥料。這樣,既解決了豬場的環境污染問題,又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質的有機肥料。
1.養豬戶的豬種選擇:養育肥豬不要選購純種仔豬,應選購二品種或多品種雜交仔豬。
2.仔豬哺乳期需特別重視補料,每頭需15~25公斤精料。
3.豬的改良應以瘦肉型良種豬為主,品種以引進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為主,並進行二元雜交和三元雜交。引進種豬時,應建立系譜檔案,切忌從豬販子手中購進外地調運來的品種純度低、以次充優、以假充真、甚至「炒種」的種豬。
4.母豬的發情周期為18~23天。母豬的妊娠期為114天左右即將產仔。養豬戶可記住三個月零三星期加三天。
5.寒冬和早春應嚴防口蹄疫疾病的流行,外面有口蹄疫時,豬場應嚴密封鎖。牛羊注射口蹄疫苗時,豬場也要封鎖。
6.母豬產房最佳氣溫為15℃~18℃,並保持安靜、乾燥、空氣新鮮、光線充足。
7.觀察母豬臨產症狀:開始有乳汁分泌,銜草做窩,經8~12小時即將產仔。
8.初生仔豬要吃足初乳,固定乳頭。
9.仔豬生後第一周的保溫和防壓是提高育成率的關鍵。
10.哺乳母豬每天服喂5克小蘇打,能提高仔豬成活率和體重。
11.母豬產後體溫升高、拒食、陰戶流膿樣粘液,系子宮感染,要及早治療。
12.母豬產後胎衣不下要及時處理:注射催產素2~4毫升,並結合按摩推拿腹部和乳房。
13.哺乳仔豬2周齡應誘導開食,3周齡補飼全價混合料。
14.母豬難產時應輕撓母豬乳房,使其努責,待努責時輕按腹部,若10~20分鍾仍不產,就應請專業獸醫掏排或剖腹產。
15.初產母豬不讓仔豬吃奶時,應擋住母豬視線把仔豬趕開,之後輕輕按摩母豬乳房,待其安靜之後,再擋住母豬視線喚回仔豬,這樣反復幾次,母豬就會習慣讓仔豬吮乳。
16.群飼的豬比單飼的豬吃得快、吃得多、增重快。
17.看豬鼻鏡可知豬有無病,潮者為體壯,干者體溫高。
18.育肥豬的飼糧配合要營養全、能量足、易消化。
19.為提高種公豬性慾和精液品質,配種旺季每天可加喂雞蛋5枚,牛奶半斤。
20.豬飼料干喂可增重6%~7%,節省飼料7%~10%。
21.豬發生便秘時,可用肥皂水灌腸。
1、傳統飼養法。即追兩頭,吊中間的吊架子飼養法。仔豬階段喂養的好點進入育肥期喂得好點,農村裡常見的辦法是喂煮熟的山芋、玉米、大米或黃豆,而捨不得喂配合飼料,中間的3-5個月即吊架子階段喂得就差了,\"低標准瓜菜代\"湯湯水水盡它喝,不問長不長肉,只要能保命就行了,這種飼養方法的所謂優點是:⑴飼料可就地取材;⑵飼養方法簡單易行;⑶飼養成本低。這種飼養方法的缺點是十分明顯的:⑴飼料消耗大,生長期長;⑵豬舍利用率低;⑶費時費力效益低;⑷發病率高,成活率低出欄率低,因此這是一種很不科學的飼養方法,應當改變。
2、分階段肥育法。此方法是仔豬階段用全價飼料喂養,大豬階段用農家飼料喂養,育肥階段用配合飼料喂養,此法的優點是:⑴投入成本相對較低;⑵育肥效果較好;⑶經濟效益較高。養豬戶(特別是農戶)能接受得了。此法的缺點是:⑴生長期較長;⑵豬舍利用率不高;⑶費工費時費力。
3、直線肥育法,又叫一條龍肥育法。此法從仔豬階段直到育肥階段全都採用全價飼料(配合飼料)喂豬,乾料干喂,食後飲水,定時定量,科學管理。此法的優點:⑴生長期短(從仔豬到肥豬一般只須4-6個月即可出欄);⑵豬舍利用率高;⑶省工省時省力;⑷飼料報酬高,經濟效益好,是值得推廣的快速高效養豬法。此法的不足之處:⑴短期內投入的成本高,一般養豬戶難以承受;⑵大量的農家飼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白白浪費掉,所以此法雖好,但推廣起來卻有相當難度
4、由華農大動物科學學院馮定遠教授等人與廣東吉本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無公害養豬技術」,日前通過專家組論證。該項技術解決了我國豬養殖葯物殘留、環境污染、肉質不高等三大問題,同時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出欄率,引起廣泛關注。
該項技術的關鍵是提取並培養高純度的植物源乳酸菌,純度比一般的高出100倍以上。
把這種乳酸菌添加到豬飼料中,飼料發酵後再給豬吃,可提高豬的免疫力,且無需再使用抗生素等葯物,避免了葯物殘留在豬體內,並且使用這項技術後,提高了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率,不必使用含有害物質的添加物,豬屎、豬尿幾乎沒有什麼異味,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豬肉品質顯著提高,瘦肉率增加,肉味鮮美,估計市場價要比普通豬肉高50%。
此外,豬的增重速度提高了約15%,縮短了出欄時間,飼料報酬率也相應提高了14%左右。
專家認為,該技術對養豬業具有革命性的推動作用,有重大應用價值,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目前,該技術已在廣東省清遠、增城和花都的三家豬場養豬得到使用,養豬約3萬頭。
1、甲酸鈣增肥據芬蘭研究,在仔豬斷奶後頭幾周飼料中添加1.5克甲酸鈣,可使仔豬的生產速度提高12%以上,飼料轉化率提高4%,並能減少仔豬的發病率。
2、使母豬多產仔德國畜牧專家研究的方法是:從仔豬斷奶的第三天起,給母豬餵食時添加200毫克維生素E和400克胡蘿卜,到母豬發情時,將這兩種添加劑的數量減少50%,喂至懷孕後21天為止。採用這種方法,可使母豬產仔數增加21.9%。
3、喂糖精增重據國外雜志報道,在每公斤配合飼料中加0.05克糖精,先將糖精溶於水中,再拌主料中飼喂,可使豬日增重提高7%。
4、給豬「搬家」育肥美國密蘇里州大學試驗表明,給育肥豬換圈,可使豬增加食慾,多上膘,生長加快。但換圈不宜過勤,以每月一次為宜,圈的大小、形式要基本相同,且每組豬群不要任意調換或摻入新豬。
5、喂含氧氣水增重據國外資料介紹,用含氧氣水喂養斷奶小豬,每隔5天給斷奶小豬飲用1次,小豬日增重200—250克。含氧氣水是用普通的飲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氧氣製成。
『陸』 在世界上,哪個國家是養豬的第一大國
世界上第一養豬大國就是美國了,雖然美國人不是以豬肉作為主食,但憑借了美國養豬的高科技養殖優勢,因而成為了養豬最多的一個國家。
無論是給豬餵食,還是清理豬圈的垃圾,全部都是人工智慧操作完成,一個人負責調控開關,就可以控制幾千頭豬的生活了,這個技術也是很值得學習的,並且美國豬肉的質量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因為安全和口感好,所以不少國家都選擇進口美國的豬肉,所以美國人少也沒事,光光出口的需求量就夠大了。
『柒』 歐洲為什麼只有德國吃豬肉
也不是歐洲只有德國人吃豬肉.
雖然歐洲以吃牛肉為主,都豬肉也是都吃的,只不過數量少一些.
而德國不一樣,他們有養豬的傳統,當然吃的豬肉就多一些.
『捌』 為什麼歐洲各國老百姓都愛吃牛肉,唯獨德國愛吃豬肉
對不少國家來說,飲食也是一種文化,飲食習慣中能包含各種不同的文化習俗。中國人向來比較喜歡吃熟食,而說到吃生食的國家,我們一般會想到日本,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但其實德國人也喜歡吃生的食物。歐美人以牛肉為主的肉食習慣,與種族特性、氣候環境、生活習慣有關。因為人種原因,歐美人普遍身材高大,飲食中熱量和蛋白質需求較東方人更多,如何才能保證攝入與消耗更合理呢?在種族進化中,歐美人選擇了蛋白質含量更高的牛肉,而牛肉的氨基酸可全面滿足人體需要,吃同樣份量的牛肉和豬肉,前者的熱量更大。
『玖』 為什麼說沒有一頭豬活著跑出德國
熱衷豬肉的國度
據《經濟學人》雜志統計,2007年德國人人均吃掉了55.6公斤豬肉,而這一年中國人年均食用豬肉量為33.3公斤,德國人吃掉的豬肉的數量比中國人足足高出了一大截。走進德國大街小巷的餐館中,各式各樣的肘子,琳琅滿目的香腸會在第一時間映入你的眼簾,讓你垂涎不止,欲罷不能。
但上述客觀條件的限制並不意味著德國人不需要肉食,相反,由於艱苦的生產勞作和頻繁的戰爭沖突,體能消耗巨大的德國人迫切需要吃足夠的肉類來補充能量。這樣一來,慣於雜食、產肉量高且比較易於飼養的豬,便成為了德國人獲取肉食的最主要來源。而且,德國的森林覆蓋率很高,林中的各種野果野菜正好為豬提供了豐富的飼料,德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還能夠提供豬所喜歡的濕潤環境。於是,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德國人便逐漸養成了養豬的傳統,豬肉也由此成為了德意志美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拾』 德國人養貓多還是養狗多養比較大隻的多還是小隻的多
數量上是貓多,原因你懂的。
但是德國狗的數量也相當多,1/4的家庭都有養狗,以大型犬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