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是如何砍樹的

德國人是如何砍樹的

發布時間:2022-05-15 00:44:33

⑴ 德國人是怎麼砍樹的

不、好像知道

⑵ 德國男女電話亭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德國人「嚴謹」的報道,說國內一家幼兒園訂做桌椅,德國負責人為了一個釘子該釘在哪而跟木工研究了幾個小時,結果買來的桌椅多數用了幾年就破爛不堪,可人德國人弄出的卻經久耐用。從這篇報道說明國人也已經意識到我們在這個品質上與德國人的差距。其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能感受到,總是聽到「差不多就成了」,「這樣就行了,要那麼好做什麼」之類的話,更有看到別人做太認真了自己在一邊偷樂的,還說別人傻冒。
我也看過一篇報道,寫的是留學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想試試德國人到底有多麼的嚴謹,他們在類似中國的IC卡公用電話亭的兩邊分別寫上男用和女用的字樣,然後躲在旁邊偷看。不一會來了位男士打電話,當他拿起話筒准備撥號碼的時候發現了留學生寫的女用二字,他很自覺的放下了電話,轉到了另一邊打電話。最後發展到男用的電話後面排了長隊也沒有人轉到無人使用的女用話機打電話。
我本人也是很普通的其中一員,也不想把這個問題提高到民族性等等的高度,但只想反省一下,作為同樣優秀的善於汲取融匯其他文化的華夏民族,為什麼卻在現如今的社會在這點上做的落後了呢?(至少我看到了有些不足)。說到底,這還是個態度問題。想起米盧執教國家隊時曾提出「態度決定一切」,人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還不是我們態度上出現問題了人家才提出問題嗎?可咱們的國家隊把它當口號使了,喊的一身都是勁可做的卻一塌糊塗。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重視嚴謹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行動。從小了來講,嚴謹還是對於個人來說的。嚴謹可以讓個人處理問題時能將問題更完美的解決,並且能不留下後遺症。嚴謹還是一種習慣,養成了嚴謹的習慣後就不會覺得認真處理問題會感覺到疲累。以前我做事也馬馬虎虎,雖然現在不能說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至少我在努力學著嚴謹的處理問題並得到了成效。
德國人是這樣砍樹的,據戰前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季羨林教授回憶:林業人員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尋,尋找老弱樹或劣質樹,找到,則在上面畫一個紅圈。「砍伐沒有紅圈的樹,要受到處罰。」當時德國行政管理明存實亡,公務員盡數抽調到前線去了,市內找不到警察,全國近乎處於政權的真空。但直到戰爭結束,全德國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濫砍濫伐的事,他們全部忠實執行了規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羨林老人提起這事仍感嘆不已:德國人「具備了無政府的條件卻沒有無政府的現象」。
我們這里是這樣砍樹的,向省林業廳申請採伐指標,說是採伐枯樹,可最後採伐的都是最好的樹,枯樹還年復一年的立在那,直到自然倒下爛成泥。
當看到德國到處是綠意盎然的情景,一棵棵大樹傲然地站在人們面前,向人們無聲地訴說著歷史,只能由衷地對那個民族發出贊嘆。
可是我們呢?稍微好點的小飯店內都會有男女用衛生間。可是很多大老爺們啤酒喝多了後見到男廁有人會很自覺的鑽到女用廁所去方便。在國內的火車站買票插隊的人彼彼皆是,如果有人勸說或是阻止,他們會眼珠瞪的像驢踩的樣和你爭辯。更有甚者會告訴你:我排什麼隊?我到哪都不排隊!! 唉,這些老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了!!!
綜觀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強盛國家的人民是不敬業的,也沒有一個有敬業精神的民族不強盛。正因為這個民族的認真嚴謹,造就了他們一流的汽車製造業,生產出賓士、寶馬等世界頂級品牌的汽車。每一個焊點,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鑄就了整個社會一個長長的嚴謹認真的鏈條。「心眼」的德國人真的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呢。
當然,贊揚別人這種公認的品質也不是咱崇洋媚外,德國人的這種「嚴謹」我個人認為也有其不足之處,那就是他們過於的嚴謹致使他們的效率過低,雖然他們做事力求一戰功成,但是過程卻耗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甚至在協作過程中由於自己的拖沓而影響到其他部門的進度,嚴重的會由於效率過低導致冗員過多,長期以往造成人員庸懶,懈怠。這點上我認為不可取。提高人口素質不是空喊喊的,必須要每個人都去自覺的遵守社會公德。就覺得現在的中國好比一座大廈,基礎還算可以、有高度外表也華麗,但內部布局不合理、結構粗糙,材料參差不齊,還有點滲水,我們國人都好比這座大廈里的一塊材料。
正確吸收優點,並結合自我的實際情況,整合出行之有效的能為己所用的方法,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以上是我茶餘飯後的一些關於德國人嚴謹的小小感言,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蘇步青不放過一個錯標點——嚴謹治學,一絲不苟。

李白鐵杵磨針——堅持不懈,勤奮不已,學習自成。

李政道興趣廣泛——學有所長,廣泛涉獵,辨證統一
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匡衡: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

1.嚴肅謹慎。 宋 歐陽修 《尚書工部郎中歐陽公墓誌銘》:「君諱 載 ,字 則之 ,性方直嚴謹。」 梁斌 《紅旗譜》四十:「 賈湘農 在政治生活里,一向是嚴謹的。」
2.嚴密周到。《西遊記》第十回:「博弈之道,貴乎嚴謹。」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那是一個思想嚴謹、身上永遠是那麼整整潔潔的工程師。」
3.猶嚴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 張勝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親嚴謹;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要求 張勝 家中,斷然使不得!』」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湖北人聶華苓》:「從詩詞格律的嚴謹,我佩服 毛主席 的學問。」
4.猶整齊。《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姑娘看了這地方,真個收拾的清凈嚴謹,心下甚喜。

⑶ 戰後日本和德國為什麼會興起

德國和日本在製造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嚴謹到極致的態度。以至於在面對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物件,都拿出了造航母的態度。有這樣可怕的精神,我想成大事不會太遠。
其次,國民素質同樣關鍵。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曾幾度在教育方面投入50%的GDP。真正意義上詮釋了,何為教育乃國家之本。雖然內心險惡,到對內絕對沒得說,至於德國嘛,這里不多說,可以自行了解下。國民素質這里有個小故事冬季,盟軍完成了對德國的合圍,法西斯德國敗亡在即。德國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匱乏。由於德國地處中歐,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導致許多居民凍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讓市民上山砍樹。

德國人是這樣砍樹的,據戰前留學德國(被困)的季羨林回憶:林業人員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尋,尋找老弱樹或劣質樹,找到,則在上面畫一個紅圈。「砍伐沒有紅圈的樹,要受到處罰。」問題是,誰來執行處罰,當時德國行政管理明存實亡,公務員盡數抽調到前線去了,市內找不到警察,全國近乎處於政權的真空。但直到戰爭結束,全德國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濫砍濫伐的事,他們全部忠實執行了規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羨林老人提起這事仍感嘆不已:德國人「具備了無政府的條件卻沒有無政府的現象」。

⑷ 《二戰期間德國人在無政府的狀態下如何砍樹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

這是多老的段子了。已經被水爛了。
推薦去看看二戰後紀錄片,德國被分為東德西德
跟著類似的有
1、日本夏令營 2、德國下水道 3、美國治安好 4、英國王室不亂搞 5、日本人奮發向上,沒有宅男

⑸ 德國人在戰爭中專門上山標記可砍伐樹木是什麼時候的故事

1944年冬季,盟軍實現了對德國的鐵壁合圍,第三帝國覆亡期近。全部德國覆蓋在一片末日的氣氛里,經濟瓦解,物質奇缺,老庶民的生涯很快墮入重大窘境。
對一般布衣來講,食物缺乏就已是草菅人命的事。更糟糕的是,因為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夏季十分嚴寒,家裡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基本無奈挨過冗長的冬天。在這類情況下,各地政府只得容許讓老百姓上山砍樹。

你能想像帝國崩潰前夜的德國人是若何砍樹的嗎?在性命遭到要挾時,人們不但沒有去哄搶,而是先由政府部分的林業職員在林海雪原里拉網式地搜尋,找到老弱病殘的劣質樹木,做上記號,再警告大眾:假如砍伐沒有做記號的樹,將要受處處罰。在有些人看來,如許的劃定幾乎就是個笑話:國度都將近消亡了,誰來履行處
分?
但是使人不堪設想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停止,全德國居然沒有產生過一路居民背章砍伐無記號樹木的事,每個德國人都忠誠地執行了這個沒有任何強迫束縛力的規定。
這是有名學者季羨林師長教師在回想錄《留德十年》里講的一個故事。那時他在德國留學,目擊了這一幕,所以事隔50多年,他仍對此事感慨不已,說德國人「具有了無政府的前提,卻不無當局的景象」。

是一種甚麼樣的力氣使得德國人在如斯極其蹩腳的情形下,仍能表示出超越常人設想的自律?謎底只要兩個字:當真。由於認真是一種習氣,它深刻到一個人的骨髓中,熔化到一小我的血液里。因了這兩個字,德意志平易近族在閱歷了上個世紀初、中葉兩次覆滅性的世界年夜戰以後,又奇觀般地敏捷突起。

⑹ 有哪些德國人做事嚴謹的故事

2014年世界盃上,德國7:1「屠殺」巴西的比賽很多人都看了,真是一樁令人難以置信、目瞪口呆的「世紀慘案」。或許只有可怕的德國人,才能製造出這樣的「慘案」。整支德國隊,如同一台高效運轉的精密儀器,步步為營,所向披靡,且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典型的德國性格:認真、細致、嚴謹、處處追求完美。而世上的事,就怕認真二字……

1944年冬,盟軍完成了對德國的鐵壁合圍,法西斯第三帝國覆亡在即。整個德國籠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圍里,經濟崩潰、物資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嚴重困境。

對普通平民來說,食品短缺就已經是人命關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於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裡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的話,根本無法挨過漫長的冬天。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許讓老百姓上山砍樹。

你能想像帝國崩潰前夕的德國人是如何砍樹的嗎?在生命受到威脅時,人們非但沒有去哄搶,而是先由政府部門的林業人員在林海雪原里拉網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殘的劣質樹木,做上記號,再告誡民眾:如果砍伐沒有做記號的樹,將要受到處罰。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規定簡直就是個笑話:國家都快要滅亡了,誰來執行處罰?

當時的德國,由於希特勒作垂死掙扎,幾乎將所有的政府公務人員都抽調到前線去了,看不到警察,更見不到法官,整個國家簡直就是處於無政府狀態。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全德國竟然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違章砍伐無記號樹木的事,每一個德國人都忠實地執行了這個沒有任何強制約束力的規定。

這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回憶錄《留德十年》里講的一個故事。當時他在德國留學,目睹了這一幕,所以時隔50多年,他仍對此事感嘆不已,說,德國人「具備了無政府的條件,卻沒有無政府的現象」。

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使得德國人在如此極端糟糕的情況下,仍能表現出超出一般人想像的自律?答案只有兩個字:認真。因為認真是一種習慣,它深入到一個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個人的血液里。因了這兩個字,德意志民族在經歷了上個世紀初中葉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之後,又奇跡般地迅速崛起。

再講一個關於德國人認真的小故事。

熟悉柴油機製造業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說法:中國製造的柴油機,噪音在數公里外都聽得見,柴油機周圍數十平方米都是油跡;而德國人生產的柴油機,則可以放在辦公室的地毯上工作,根本不會影響隔壁房間的人辦公。

於是,1984年,武漢柴油機廠聘請德國退休企業家格里希任廠長。

格里希上任後開的第一個會議,市有關部門領導也列席參加了。沒有任何客套,格里希便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如果說質量是產品的生命,那麼,清潔度就是氣缸的質量及壽命的關鍵。」

說著,他當著有關領導的面,從擺放在會議桌上的氣缸里抓出一大把鐵砂,臉色鐵青地說:「這個氣缸是我在開會前到生產車間隨機抽檢的樣品。請大家看看,我都從它裡面抓出來了些什麼?在我們德國,氣缸雜質不能高於50毫克,而我所了解的數據是,貴廠生產的氣缸平均雜質竟然在5000毫克左右。試想,能夠隨手抓得出一把鐵砂的氣缸,怎麼可能雜質不超標?我認為這不是工藝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生產者和管理者的責任心問題,是工作極不認真的結果。」

一番話,把坐在會議室里的有關管理人員說得坐立不安,尷尬至極。

兩年後,格里希因種種原因卸職時,武漢柴油機廠生產的氣缸雜質已經下降到平均1000毫克左右。回國後,格里希又幾次來中國,每次都要到武漢柴油機廠探望。在廠里,他有時拿著磁頭檢查棒發現氣缸有未清除干凈的鐵粉時,忘了自己已經不是廠長,仍然生氣地向周圍陪同的人大聲咆哮:「你們怎麼能這么不認真!」

如果說強大的德意志是一個可怕的民族,那麼,認真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個國家強盛,小能使一個人無往而不勝。我們實在該好好學習德國人認真得近乎刻板的精神,將認真貫徹到自己點點滴滴的行為中。一旦「認真」二字也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進自己的血液,你也會煥發出一種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⑺ 希特勒說的日耳曼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這個日耳曼是單指德國人還是指整個日耳曼民族

世界上最優秀的兩個民族:日耳曼民族和大和民族

1944年冬季,盟軍完成了對德國的合圍,法西斯德國敗亡在即。德國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匱乏。由於德國地處中歐,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導致許多居民凍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讓市民上山砍樹。
德國人是這樣砍樹的,據戰前留學德國(被困)的季羨林回憶:林業人員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尋,尋找老弱樹或劣質樹,找到,則在上面畫一個紅圈。「砍伐沒有紅圈的樹,要受到處罰。」問題是,誰來執行處罰?當時德國行政管理明存實亡,公務員盡數抽調到前線去了,市內找不到警察,全國近乎處於政權的真空。但直到戰爭結束,全德國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濫砍濫伐的事,他們全部忠實執行了規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羨林老人提起這事仍感嘆不已:德國人「具備了無政府的條件卻沒有無政府的現象」。
學者金雁在東歐作訪問研究期間,遇到一個八十多歲的波蘭老人。她是一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全家人都死在集中營。1992年聖誕節,金雁趕去華沙探望這位孤獨的老人。老人十分高興,穿上聖誕節剛買的新衣給她看,請她吃聖誕節的食品。最後老人搬出一個二尺見方的硬紙箱,裡面有一大堆物品:小巧玲瓏的聖誕樹、老人穿的暖拖鞋、老太太穿的柔質大半身羊毛衫、火腿腸、巧克力、餅干、聖誕卡、聖誕飾物……聖誕節所需的吃、穿、用一切都有了。
「是誰想得這么周到?」金雁好奇地問。「德國人。」老人遞給她一封德國政府寄來的用德、波兩種文字寫的慰問信。原來德國政府(統一前為西德政府)戰後除了對納粹受害者作出經濟賠償外,每年還「根據專立的檔案,按性別、年齡和居住國的民俗,給世界各地仍在世的集中營倖存者在聖誕節前寄去一封慰問信和一箱老人聖誕用品」。這項政策已經堅持近半個世紀了。德國政府還良心債,一還就是五十年。
1984年,武漢柴油機廠聘請德國退休老人格里希任廠長。
在這以前,「中國製造的柴油機雜訊遠播幾公里,油跡濺灑數米外。而德國人生產的柴油機可以放在辦公室紅地毯上工作,不影響隔壁房間人辦公」。
武漢柴油機廠聘請格里希時,氣缸雜質長期徘徊在五千毫克。格里希上任後的第一個會議,只講了兩句話。一是:「清潔度是產品壽命的關鍵!」二是當著市機械局長的面,把幾個氣缸放在會議桌上,然後從氣缸中一抓一大把鐵砂,臉色鐵青地說:「這絕對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責任心問題!」格里希治廠兩年,將武漢柴油機廠的氣缸雜質由五千毫克降到了一百毫克左右。即使卸職(因種種原因)後,每次去武漢柴油機廠探望,他還念念不忘質量問題。當他拿出磁頭檢查棒伸進缸體孔道探測,發現有未清除干凈的鐵粉;當他拿出放大鏡檢查齒輪上的光潔度,發現有些波紋時,竟忘記了自己已不是廠長,火氣又上來了。
世界上有哪個民族能比德國人更認真?只有日本人!
讓我們暫時抑制一下對日本人的憤恨,看看這個民族是不是值得全世界學習。
說日本人做事認真到「愚蠢」的地步,餐館洗盤子一定要洗七遍,一個中國留學生取巧只洗三遍,結果這個留學生再也找不到工作,最後只好離開日本。這不稀奇。日本賓館領班培訓中國員工時做保潔示範,他把抽水馬桶洗干凈後,從中舀了一杯水喝掉,說:「就按這個標准清洗!」那才稀奇。
說日本人觀看體育比賽,幾萬人離場,地上不留一根煙蒂,一片紙屑,一絲痰跡,這已為世人所熟知。其實這不算什麼。首都師大政法教授房寧在日本曾親歷一次堵車,那情景足以使全世界震撼:從伊豆半島到東京的公路上,幾萬輛車一輛挨一輛排了一百多公里。(那個時間段)幾乎所有的車都是回東京的,道路右側堵成一條長龍。左側空出一條無人道,誰要是開到左側,可以一溜煙直奔東京。可就是沒有一輛車插到空盪盪的下行道超行,一百多公里的塞車路上,不見一名交通警察維持秩序。在近十個小時的時間里,車流一步一步地挪,一尺一尺地挪,靜悄悄,不聞一聲鳴笛。「他們自己竟把這綿延一百多公里的車龍化解了!如此堅忍、守秩序、萬眾一心的民族,真是可敬又可怕!」
說日本戰後幾十年,夜裡十一時許多辦公樓的燈仍然亮著,上班族在無償加班,這只是小事一樁。比起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發現印尼、東南亞一帶深山老林竟還藏著不投降的日本兵(二戰結束已快三十年了),那才令人震驚。
日本人分派,不論是左派、右派、中派、極左派、極右派,它們的共同的特徵是不走江湖。「日本沒有走江湖這個詞!」
2002年4月11日,一個五十四歲的日本男人在東京日比谷公園自焚。三十多年前,他是共產主義的純真信仰者,那時他崇拜mzd。「毛1962年向日本勞動人民發表了重要題詞『只要認真做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日本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日本革命的勝利就是毫無疑義的』。」那時他與他的同志們跟警察搏鬥,高呼「毛主席萬歲!」三十多年過去了,生活在富裕中的他感到信念與現實不符,為理想的破滅而悲傷,就自殺了。據統計,自日本的左翼運動陷入低潮以後,左翼分子自殺的事件每年都要發生幾起。
極左派赤軍盡管罪行累累,在信念上他們卻也是單純的。1972年尼克松訪華,赤軍猶如頭頂炸了一顆,他們所崇拜的毛主席「僅在一年前,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人民呼籲誓死進行反美斗爭,並對當前革命形勢作了嚴峻的分析:是革命制止戰爭,還是戰爭引起革命。但是現在毛本人卻與他呼籲打倒的對象——美帝國主義的總頭目尼克松秘密接觸……百思不得其解」。最後他們找出「結論」:該為尼克松訪華感到驚慌的不應該是革命人民,而應該是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團和各國反動派。這說明「美國在印支軍事上的節節敗北,國內美元流失,面臨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如此解釋,赤軍恐怕一天也活不下去。
赤軍骨幹坂口宏在獄中詠頌《長征》、《井岡山》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1975年重信房子領導赤軍武裝佔領了吉隆坡的美國大使館和瑞典大使館,要求日本政府釋放坂口等七人出境。日本政府答應了這個條件。然而當牢門打開後,「坂口認為出獄對不起死去的戰友,拒絕離開日本。1993年他被最高法院判決死刑,1995年執行」。
左翼分子執著,一般群眾也不差。
他們中有十年如一日,在內蒙古沙漠義務植樹兩百萬株的「中國沙漠日本綠化協力隊」;有二十年救助中國留學生的「留學生之父」;有在中東長年冒著炮火拓寬蘇伊士運河的工人;有連續十個小時仰頭作業(修復金閣寺閣頂),中間不上一次廁所的工匠;有為了研製碗裝面,兩年裡頓頓吃速食麵,最後把胃口吃倒的食品研製人員;有連續八年義務為侵華日軍受害者打官司,勝訴後癱倒在法庭的律師;有恥於領救濟金,寧願雙雙餓死的不止一對老年夫婦……
讓我們再來看惡的一面。
在軍國主義制度培養下,日本士兵喪失了人性,二戰中對各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欠下累累血債;而當他們敗亡時,日本士兵幾無一人投降,或自殺或全部戰死,亦可悲可憫。
塞班島戰役,得到強大海空軍支持的十二萬美軍進攻孤軍困守的三萬日軍。日軍打到只剩下三千人,而後這三千人向美軍發起了沖鋒。他們跌跌撞撞,「有的撐著拐杖,有的吊著綳帶,除了缺胳膊少腿,有的眼還被打瞎了」;他們脫掉鋼盔,頭上捆起白帶,「端著機qiang和戰刀,有的僅僅拿著綁在竹竿上的刺刀,甚至有的赤手空拳,潮水似的湧向美軍陣地」。那些沒有力氣沖鋒的重傷員,則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彈。與日軍最後沖鋒的同時,塞班島的日本百姓也開始了大規模的自殺,他們或從崖上跳下,或父母抱著孩子,一家一家走向海里……「整個海面漂滿了日本人的屍體。」美軍將坦克車改裝成宣傳車,到處呼叫:「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的!」然而這些呼叫基本無效果,塞班島總共有一萬多日本百姓死於自殺。塞班之戰,美軍「作戰部隊起初十分害怕,繼而使他們迷惑不解,後來又使他們憎惡,最後卻使許多美國士兵表露出真誠的憐憫。日本士兵在洞穴內遭到的慘不忍睹的痛苦以及他們凄然絕望的敢死進攻,使得美國兵要牢記『勿忘珍珠港』的格言越來越困難」。一些士兵泣不成聲:「日本人……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自殺?」
讓我們去可憐欠下中國人民累累血債的日軍(不論其死如何「壯烈」)是很難的事,但其中神風突擊隊確實值得世人悲憫。「神風」全是十七八歲至二十多歲的大中學生,大多數未婚甚至未談過戀愛。他們剛入伍就「櫻花般飄落」,對各國人民還未及犯下罪過。
1993年,日本為死於「神風特攻」的一千多名學生兵飛行員舉辦了題為「學徒出陣五十年——蘇醒的殉國學生的真情」的展覽。一個前往參觀的中國人久久停在一個叫植村真久的神風隊員遺像前,心情很復雜:
這些年輕、聰慧的生命過早地消失了,像花蕾尚未綻放便在風雨中凋落。說他們是英雄,不如說他們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將東條英機的牌位與他們的牌位並列在一起,其實是對他們的嘲弄。
植村真久是立教大學學生,戰爭末期入伍,昭和十九(1944)年十月作為「第一神風特別攻擊隊」從長崎飛往菲律賓,戰死海上,年僅二十五歲。出擊前夜,隊友理解他的心情,用軍用電話接通了他遠在東京的家,使他能夠通過話筒最後一次聽到襁褓中的女兒素子的啼哭聲。在致女兒的遺書中他寫道:
素子這個名字是爸爸給你取的,爸爸希望你成為一個素樸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等你長大了,想念爸爸的時候,就到靖國神社來吧。你在心裡默念爸爸,爸爸就會出現在你的心頭……
二十年後,在植村的靈位前,長大成人的素子伴著《櫻變奏曲》,為亡父跳起安魂舞……
讀著植村真久的遺書,看到他懷抱嬰兒的照片,這位中國人「幾欲淚下」。展覽還感動了一位俄羅斯人。望著遺像上那一張張稚氣的臉,一位來參觀的俄羅斯女編輯凄然落淚。「當年是蘇聯紅軍掃盪了日本關東軍,但來自蘇聯紅軍故鄉的莫斯科某雜志社副主編卡列娜?德陶卡娜卻被日本學生兵征服了。在《莫斯科女兒東京印象記》中卡列娜寫道:『青年學生面對死亡時的表情豪邁坦盪』;『我理解了什麼是大和魂。我又一次深刻認識到擁有那種表情神聖的青年人的日本民族是一個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民族。』」
抗日戰爭結束時,國民黨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李默庵上將擔任中國戰區(國民黨戰區)日軍的受降工作。作為一名參加過抗戰,對日軍血腥暴行仍記憶猶新的中國軍人,李默庵的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是切齒痛恨,另一方面伴隨著受降過程,李默庵漸漸增添了感嘆:
被俘日軍回國途中始終以正規軍人隊列行走,毫無紊亂現象,也無事故發生。在繳械之時,日軍將所有武器包括重機qiang、車輛及自佩武器都擦拭得乾乾凈凈,並將其人員、馬匹、武器、彈葯、被服、袋具、車輛等物資登記造冊,數字清楚,讓人感到與其說是繳械投降,還不如說是在辦移交手續。
李默庵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對當時的這一切我至今印象深刻,並頗有感受。透過日軍交繳武器這個細節,可以看到日軍平素的軍隊管理和訓練是嚴格的,由此也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當時我就想,他們的紀律如此嚴整,行動如此一致,將來如果領導正確,必是一個可以發揮無限潛力的國家。」
日本民族的優秀品質來自何方?日本民間流傳一種說法,稱日本民族是中國田橫五百士的後裔。
兩千多年前,中國人也是一個執著、堅忍、忠貞的民族。其高風亮節、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一諾千金事之多,幾可稱社會主旋律。說日本人是田橫五百士的後裔這當然不可信,然而中國是日本精神文化的母國卻是千真萬確的。
趙盾的門客程嬰、公子杵臼捨命救護趙氏孤兒,前者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後者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程嬰十幾年忍辱偷生,直至將趙氏孤兒撫養成人為趙家復仇之後,自盡而死。
田光向燕太子丹舉薦荊軻後,為了使太子丹無泄密之憂,自刎而死。
豫讓因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在智伯死後,毀了容,弄啞了嗓子,一次又一次為智伯報仇。三次失敗後終被處死,臨刑時豫讓要求砍趙襄子的衣服,以了心願。
伍子胥亡命之前對妻子割捨不下,妻子毅然而言:「子可速行,勿以妾為念!」遂入戶自縊。伍子胥逃亡途中,一浣紗女同情他,贈其飯食。只因伍子胥交待了一句「倘遇他人,願夫人勿言」,回頭一看,那女子已抱石投河了。伍再逃亡,途中又遇一老漁夫救助渡其過江,也是因為交待「倘追兵來臨,勿泄吾機」,老翁毅然嘆道:「吾以子含冤負屈,故渡汝過江。子猶見疑,請以一死絕君之疑!」說完,沉江而死。
……
這一切同日本的民族性是何其相似?
然而日本人學習中國的精神文化,最終遺漏了什麼?
他們繼承學習了古中國的「春秋人格」,畸形發展了堅毅、執著、堅忍、忠貞,卻缺乏中國文化的另一重要成分——善。
同樣在春秋,衛靈公的兩個兒子(太子急子與其異母弟公子壽)「兄弟爭死」,奏響了一曲人性的頌歌。
更早,商末的伯夷、叔齊提出「以暴易暴,不知其非!」其「不以暴力抗惡」的觀念比托爾斯泰、甘地早了三千年,為信守自己的原則,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餓死。
……
中國的這部分文化基因,沒有在日本發揚光大。
他們近代學西方文化,也遺漏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愛。
願他們繼續反省!

⑻ 德國人如何砍樹,我們的世界觀又一次被刷新的讀後感

德國人咋的砍樹了呢?

⑼ 德意志從四分五裂到終極統一,德國人的民族意識從何而來

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德意志關稅同盟的簽訂,另外一個是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我們來追溯德意志帝國的誕生史,就會發現它冗長、艱難而曲折。中世紀時的德意志地區,雖然存在著神聖羅馬帝國這一「鬆散的邦聯」,但其下大大小小的王國、公國,甚至是城邦實則各自為政。人們戲稱:「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個國。」也正是這樣的分裂,讓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識一直以來較為薄弱。

與此同時席捲了整個歐洲的啟蒙運動在德國掀起了一場「狂飆突起」運動,這場運動標志著德國民族文學的誕生,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正是在狂飆突起運動的影響下,德國的文化性的民族主義逐漸形成,人民擁有對德意志文明的認同感愈來愈重,並渴望著一個統一的民族性國家的建立。

⑽ 二戰時期德國在無政府的情況下還能自覺的砍樹,請問這個故事給你工作帶來了什麼啟示

你說的事我在樹上看到到過,當時是二戰剛剛結束,德國被英法美蘇四國分區佔領,此後德國的盟軍佔領過組成了聯邦德國,蘇聯成立民主德國,而在此之前(馬歇爾計劃,和第一次柏林危機),德國處於無政府狀態,1945~1946年間,德國資源在二戰中消耗殆盡,特別是冬天,於是德國人自發伐木,每戶人家分到一顆樹,說是讓人過冬用的,實際上好多老百姓凍死,直到美國開始馬歇爾計劃,對歐援助,才擺脫了歐洲的窘境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是如何砍樹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