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東西部分別是哪個派

德國東西部分別是哪個派

發布時間:2022-05-15 03:59:22

『壹』 德國納粹黨------------內部派系有哪幾派,比如什麼北德派啊 什麼什麼的。

在德國民社黨(納粹黨)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施特拉瑟派與希特勒撅的爭論與斗爭。由於希特勒長期擔任黨的元首並在兩派斗爭中取得勝利,因此在以往國內外關於德國法西斯主義研究中,這一問題一直受到忽視或低估。然而,弄清民社黨內兩派爭論的原因和斗爭,對於揭示該黨性質的演變大有裨益。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淺析。 民社黨自誕生之日起,黨內就存在著派系紛爭。後來尤以希特勒為首的主流派和以施特拉瑟兄弟為首的小資產階級激進派之間的斗爭最為激烈。兩握的爭論主要是由對待黨的25點綱領的不同態度引起的,因此有必要首先對這一綱領進行分析,弄清民社黨的民族社會主義的初始含義。 1920年2月24日希特勒公布的由費德爾和德雷克斯勒起草並由他補充的25點納領,是早期民社黨政治主張的集中表現。除反猶、反議會民主制、反馬克思主義和稚族主義等內容之外,主要內容是小資產階級極端民族主義和反大資本的社會主義。

『貳』 德國在歷史上曾經分成東德和西德是怎麼回事

東、西德是二戰時根據盟軍和蘇聯各自的佔領區分的,定為美、法、英、蘇四方各佔一份。因為二戰結束是英、法元氣大傷,而美國實力大增,所以實際上等於是美蘇雙方佔領德國的。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按照《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的規定,戰敗的德國將暫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

1949 年5 月12 日,西佔區同意德國議會委員會通過的基本法即「波恩憲法」。9月20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

同年10月7日,在蘇占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

(2)德國東西部分別是哪個派擴展閱讀:

上個世紀90年代,西德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東德就要落後的多。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

戰後東歐各國開始採用蘇聯模式:忽視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模式,工人工資得不到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員逃亡西德。

蘇東劇變的浪潮席捲東歐各國,各國開始進行改革,擺脫蘇聯模式的限制,東德作為蘇聯模式的受害者,也想盡快擺脫這種經濟局面,而加入西德或與西德合並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1990年夏季,在專家們的激烈爭論下,東德引進西德馬克,從而導致雙方的經濟及貨幣大聯盟。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並入西德,並於不久後簽署了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

『叄』 德國現在還分東德和西德嗎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被分為西德和東德,當時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指西德。1990年時兩德統一,統一後的德國(包括統一前東、西德的地區)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戰爭使得德國死亡數百萬人,失去奧德河—尼斯河線以東大片領土,1200萬-1500萬德國人從過去的東部領土(東普魯士、 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和勃蘭登堡)和東歐其他地區(特別是 蘇台德)被驅趕出來。德國所有大小城市都變成了廢墟。戰後德國和柏林被分成四塊,分別由英國、美國、蘇聯和法國分區佔領:法國在西南部,英國在西北部,美國在南部,蘇聯在東部。

蘇聯對德國工業設施的掠奪、貨幣以及對其他一些問題的阻撓導致蘇聯與其它三盟國關系僵化以及冷戰開始,最終德國被分裂成兩個國家:由西方三盟國主導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聯邦德國、西德)以及由蘇聯主導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民主德國、東德)。前德國首都柏林由於特殊原因,被分成 東柏林和西柏林。西柏林是完全被東德領土包圍的西德飛地,有特殊國際法地位(東德官方首都稱呼"柏林"不包括西柏林)。蘇聯由1947年末開始操縱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成立,進一步鞏固了德國的分裂。1948年7月1日西方三盟國向聯邦德國州長移交法蘭克福文件(Frankfurter Dokumente),把管轄權交還聯邦德國。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西方佔領區成立,定都波恩,同時於1955年5月5日宣布主權獨立。1949年10月7日,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東柏林。丘吉爾曾經提出德國回復到1877年前的憲法時代,免於國家分裂。

冷戰中德國成為北大西洋公約與華沙條約的聚焦點。隨著西德的貨幣改革,蘇聯政府1948-1949年試圖通過地面封鎖西柏林向西方三盟國施加壓力,使得美國使用後期由運輸機構成的空橋(Luftbrücke)維持西柏林的供給。冷戰造成的西德與東德重新軍事化尤其使東德經濟背上了重大的負擔,隨之引起群眾向西德逃亡。1953年6月17日在東柏林發生暴亂,被蘇聯駐軍和東德人民警察鎮壓。1961年東德為了阻止公民向西德逃亡,在它的柏林管轄區界限上建造柏林牆。與此同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為了支持東德的獨立,號召從全社會主義陣營徵召技術工人和工程師支援因公民逃亡受損的東德工業。

西德在戰後快速恢復並再度崛起,成為歐洲新的重要經濟支柱。冷戰後期,聯邦德國開始了積極爭取國家重新統一的努力。隨著戈爾巴喬夫的上台,蘇聯在東德立場的迅速軟化;加之民主德國內部激進派的響應和鼓動,在美國的支持和蘇聯的默許下,1989年,柏林牆拆除,1990年10月3日,以東德並入西德的方式兩德重新統一,加速了1990年共產主義在歐洲的崩潰。德國並且重新成為主權國家。

西德自1955年5月9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並且是歐盟前身歐洲煤炭與鋼鐵共同體(Europäische Gemeinschaft für Kohle und Stahl)以及之後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äische Wirtschaftsgemeinschaft)創建成員。合並後的德國現在是歐洲以及歐盟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二戰後美英法在德國西部,蘇聯在德國東部駐有重兵。德國後來成為北約與華約對峙的最前線。當前北約盟國美國和英國仍在德國維持駐軍,其身份由北約部隊章程(德語:NATO-Truppenstatut,英語: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以及一套復雜的雙邊協議系統管轄。特別是美國在德國還駐有最強的一個裝甲師,並在德國擁有最大的海外空軍基地。

『肆』 在統一德國問題上,573名議員分為哪兩派,分別主張什麼

1848年3月革命開始後不久,全德各地都要求召開全德國會,領導德國統一運動。1848年5月18日全德國會在法蘭克福開幕。在573名議員中,絕大多數是擁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自由派和貴族的代表。在統一德國問題上,他們分為兩派,即「大德意志派」和「小德意志派」。前者主張建立一個包括奧地利並由它領導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後者主張排除奧地利,由普魯士領導統一德國。

『伍』 德國屬於哪個洲哪個國家德國屬於哪個半球德國的首都是哪裡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屬於北半球。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陸』 西德和東德分別怎麼建立的它們怎麼劃分的國界又是怎麼統一的

德國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大國際事件,是雅爾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及其各自所領導的國家集團對峙的直接後果。1949年5月10日,德國西部統治機構經西方佔領國當局的同意,宣布將該地區成立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波恩為首都,並於23日正式通過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

8月中旬,舉行了聯邦議院的選舉,9月又召開了聯邦議院及聯邦參議院聯席會議,自由民主黨人西奧多-休斯當選為聯邦德國首任總統。9月15日組成了以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康拉德-阿登納為聯邦總理的聯邦政府。20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一屆聯邦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次日,美英法三個佔領區宣布合並。

在這一過程前後,德國的蘇占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早在1945年10月,蘇聯佔領當局就己將其權力移交給德國東部各級地方政權機構。1946年,德國共產黨與德國東部的社會民主黨合並,正式組成德國統一社會黨。統一社會黨在德國東部政權機構中迅速占據了主導地位。1949年10月7月,德國人民委員會舉行第9次會議,通過由統一社會黨制定的《民主德國全國陣線宣言》,提出德國人民爭取祖國統一的綱領,要求建立統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同日,人民委員會還通過一項決議,決定成立「臨時人民議院」,並組織「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決議委託奧托-格羅提渥組織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幾天之後,威廉-皮克出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統,蘇聯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德國東部全部行政權力正式移交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自從德國分裂以後,雖然重新統一德國一直是東、西德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由於受到整個國際形勢尤其是歐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制約,關於重新統一德國問題一直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80年代末,隨著美、蘇關系的緩和和歐洲政治形勢的變化,德國統一問題再度成為各國輿論關注的焦點,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預言,德國將在10年內實現統一。法國總統密特朗說,德國統一將是本世紀末主要的事情之一,然而德國統一進程的發展之快則大大地超出人們的預料。

1987年,昂納克作為東德領導人首次訪問波恩,揭開了兩國關系中新的一頁。

1987年9月,匈牙利開放了它與奧地利邊界,在此後的幾個月內,先後有50多萬東德人從奧地利進入西德,西德承認這些東德人是它的公民,接著民主德國接二連三地發生全國規模的遊行示威,黨和國家領導人發生重大改組;11月9日,東德開放柏林牆以及同西德的邊界,西方人士認為,民德發生的這些事件,是德國「事實上重新統一的預兆。」

11月28日,西德總理科爾提出了兩個德國統一的10點計劃,在東、西方引起了不同的反響,美國國務院當天立即表示支持科爾的建議,發言人塔特懷勒說:「科爾總理反映了他的人民對德國統一的最深切的願望……,這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爭取的目標」。

東德總理莫德羅斯斷然拒絕科爾的計劃,但建議建立一個鬆散的聯邦,東德政府認為:科爾的計劃幾乎沒有注意到兩個德國的主權和獨立,如果採用「聯邦」一詞,人們就懂得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的存在,2月1日,即莫德羅訪蘇兩天後提出了一項歷史性的兩德統一方案,根據其方案,在統一的德國保持「軍事中立」的前提下,東西德首先簽訂條約,建立把經濟、貨幣和運輸系統統一起來的聯邦。此後兩國建立議會委員會等聯合機構。第三步則是將兩國主權交給已建立的權力機構,最後通過選舉,召開統一的議會會議,制定統一的憲法和決定統一的政府,以德意志聯邦形式統一德國,首都設在柏林。

莫德羅的統一方案大大促進了德國統一的進程,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科爾發表聲明「堅決拒絕德國中文化的概念」。認為新的德國採取中立政策是危險的,統一的德國應留在西方聯盟內,不能中立化,也不能非軍事化。

美國則強調,必須在德國繼續同北約結盟並不斷加強同歐洲共同體的聯系的條件下實現統一,統一的德國仍應是北約的正式成員,法國也反對德國保持中立。

英國對統一的德國深有戒心,撒切爾夫人強調:「德國的統一不能影響歐洲的邊界和安全。

蘇聯則強調:一個統一的德國留在北約組織內是不能接受的,戈爾巴喬夫還發出警告說,統一後的德國必須尊重歐洲的邊界,任何破壞軍事——戰略均勢的行動都是蘇聯所不能接受的。

波蘭總理馬佐維耶茨基強調,西德應「最終和無條件地承認奧德——尼斯河是波蘭西部邊界,並強烈要求參加關於德國統一的談判過程。

鑒於德國曾是兩次大戰的策源地這一事實,統一後的德國是否會對歐洲各國再次構成威脅,自然是東、西歐國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這也成了德國統一進程中的一個主要症結,但在某種意義上說,蘇聯對德國統一所持的態度則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德國統一問題受各種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所制約,但統一的列車已經起動,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德國將在歐洲重新出現,似乎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1990年7月1日,兩德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第一個國家條約生效後,7月6日,兩德又開始就實現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進行談判,並於8月23日鑒署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德「統一條約」,又稱政治條約,或第二個國家條約,條約規定,民德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西德。

由於德國統一已大勢所趨,而蘇聯國內的政治形式卻相當嚴峻,為了減少統一後的德國對它自身安全利益的損害,同時為得到德國的經濟援助,並盡可能為自己在歐洲新格局中爭取一個較為主動的地位,蘇聯由過去反對統一的德國歸屬北約轉而改為採取順水推舟的作法,1990年7月14日至16日科爾訪蘇時,雙方就德國統一問題最終達成協議,雙方宣布統一後的德國將享有「充分的主權」,「它有權獨立地決定屬於哪個聯盟」,協議內容還包括統一後的德國的疆域,3至4年內蘇軍撤出民主德國地區;美、英、法軍隊在此期間留在西柏林,未來德軍最高限額為37萬人;未來德國不得製造、擁有和支配原子、化學和生物武器等。由於統一後德國聯盟歸屬問題得到解決,消除了德國統一外部因素的最大障礙,9月20日,在莫斯科召開的「2+4」外長最後一輪會議上簽訂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其後兩個德國在10月3日實現了統一,這一天,在整個德國,特別在被重新定為首都的柏林,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至此困繞歐洲40多年的德國問題獲得最終解決,這標志著以德國分裂為特徵的歐洲戰後的政治地理格局的結束,而以德國統一為起點的歐洲新的政治地理格局的開始。

『柒』 德國的執政黨和反對黨分別是哪些啊

德國目前的執政黨為基督教民主聯盟.
德國目前各黨派共有如下:

◆ 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稱社民黨。主要政黨。1875年由德國工運中的拉薩爾派「全德工人聯盟」同倍倍爾-李卜克內西派「德國社會民主工人黨」合並而成。納粹時期被取締,1945年10月重建。

◆ 聯盟90/綠黨(Buendnis 90/Die Gruenen)。1993年5月由德東部聯盟90/綠黨和德西部綠黨合並組成。

◆ 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簡稱基民盟。最大的政黨。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以來與基社盟結成姐妹黨。1949~1969年,1982~1998年執政。

◆ 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簡稱基社盟。1945年10月成立,只在巴伐利亞州設有組織。

◆ 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簡稱自民黨。1948年12月正式建黨。

◆ 民主社會主義黨(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簡稱民社黨。前身是民德統一社會黨。1990年2月改為現名。

◆ 德國的共產黨(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為1956年被禁止的德國共產黨。

◆ 共和黨(Die Republikaner),1983年成立。自稱是「社會、愛國主義政黨」,政治上右傾激進,主要爭取工農選民,反對外來移民。1992年和1996年進入巴符州議會

『捌』 德國東德西德分界線!最好在德國地圖上標出來!


藍色西德,紅色東德。黃色部分是柏林,柏林還分東西部。

『玖』 德國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分別包括哪些州

德國被劃分為16個「聯邦州」(Bundesland)分布如下:
東部包括: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薩克森州、柏林市、博蘭登堡州、薩克森-安哈特州、圖林根州;
西部包括:北萊因-威斯特法輪州、萊因蘭-普法爾茨州、薩爾蘭州;
南部包括:拜仁州、巴登-符騰堡州、黑森州;
北部包括: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州、漢堡自由市、布萊梅自由市、下薩克森州;

『拾』 、德國十一月革命中的社會主義三派各是什麼其代表人物是誰

德國無產階級這時還沒有自己的革命政黨。社會民主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對待戰爭和暴力革命問題的態度不同而分裂為三派。右派掌握了社會民主黨的領導權。黨的主席是艾伯特(1870—1925),國會黨團領導人是謝德曼(1865—1939)。右派反對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大戰爆發後公開支持本國政府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墮落成為社會沙文主義者。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的叛賣政策日益為廣大黨員所識破,黨員人數急劇下降,從1914年的108萬減少為1917年的24萬。以哈阿茲(1863—1919)和考茨基(1854—1938)為首的中派,反對世界大戰,主張和平,但並不準備用革命手段結束戰爭,更反對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917年4月,他們退出社會民主黨,另建獨立社會民主黨,有10萬成員。左派是斯巴達克團,它創建於1916年1月,領導人是卡爾·李卜克內西(1871—1919)和羅莎·盧森堡(1871—1919)。斯巴達克團的力量十分薄弱,成員不足200人。它沒有形成為一個獨立政黨,最初是社會民主黨的左翼,1917年成為獨立社會民主黨的成員。

閱讀全文

與德國東西部分別是哪個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