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為什麼一定要發動二戰默默發展實力不好嗎
中國也想默默發展自己的實力,悶聲大發財,美國現在能允許嗎?中國還想著和美國一起合作賺錢呢,美國會允許嗎?
德國在二戰之前,面臨的就是這個處境。實際上在一戰之前,就是如此。就是因為德國崛起太晚,世界上的資源都已經被先發展起來的列強瓜分完了,德國沒趕上趟,很快就碰到了天花板,無論是資源、能源還是市場,他再要發展,就要從其它列強嘴裡搶食了,於是和列強之間發生了沖突。這也就是列寧所說的,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必然會導致帝國主義戰爭。
從德國的角度來看,首先是德國的地緣戰略位置很不好,處在幾個大國的包圍和夾擊之下。每次當德國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就會觸及歐洲其它大國的利益,就會和其他大國發生沖突,尤其是英國、法國和俄國。在德國19世紀統一之後開始崛起的時候,法國和俄國就結成了同盟,共同對付德國。二戰一定程度上就是一戰的延續,因為一戰並沒有徹底解決歐洲的危機,也就是歐洲大國之間的競爭。
從根本上說,這就是歐洲自從羅馬帝國衰落之後,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碎片化狀態,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每個大國在崛起之後,都會謀求在歐洲獲得主導權。比如英國在崛起之後,也與法國進行了百年戰爭,就是在爭奪歐洲的主導權。德國在俾斯麥時期完成統一之後,發展速度很快,到19世紀末,本土的各方面實力都已經超過了英國和法國,自然會危及英國和法國在歐洲的主導權。
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各主要大國都遍體鱗傷,又要面對蘇聯的巨大威脅,於是美國在歐洲駐軍,為歐洲提供核保護傘,提供軍事保護,歐洲各國也沒什麼好爭得了。因為無論歐洲哪個大國,在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面前,都是小國。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起,歐洲大國之間開始合作,不再你死我活的競爭了。到2000年後,歐洲經濟共同體發展成為現在的歐盟,並且統一使用歐元,經濟上走向區域一體化。
㈡ 近代德國為什麼一直分裂,統一的那麼晚
1、大貴族的勢力相對較為平衡,彼此妥協的結果是形成了坑爹的選帝侯制度,反統一勢力空前強大.
2、處於與教廷勢力斗爭的最前沿,與教廷的斗爭和對義大利的多次遠征大大消耗了皇室的力量.
3、沒有鞏固的長子繼承製度,封建領地越分越小,難以形成統一核心.
4、新教誕生後與北部諸侯迅速結合,藉助反對天主教腐敗的旗幟反對統一,維護自身政治與宗教的獨立地位.
5、外國勢力主要是法國的干涉.
30年戰爭中,主張統一的德意志南部天主教諸侯被法國、瑞典與北部新教諸侯擊敗,德意志統一徹底成為泡影,分裂成了大約360個邦國與1500個騎士領地.
㈢ 德國是怎樣崛起和衰落的
二戰時,作為法西斯的德國可以說是被炸得滿目蒼夷。整個人都充滿了垃圾,有人說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過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迅速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那為何德國能夠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國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國內法西斯主義的分子
首先德國政府推動歐洲統一建設,緩解法國的矛盾,並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徹底打通整個歐洲,而且德國對於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並制定一系列的經濟政策。
㈣ 德國在海外為什麼沒有殖民地
其實德國在海外也是有殖民地的,只不過在後期的時候,因為戰爭等因素丟失了殖民地而已。雖然德國在巔峰時期,它的殖民地依然少於英國和法國,但是好在還是有殖民地的,而殖民地之所以會丟失,其實有三方面的原因。
在資本主義市場崛起後,擁有海外殖民地的英法等國實際上在後期成為德國發展的阻礙。德國如果想要擁有更多的市場和資源的話,那麼首先就要把英法等國打倒。於是為了佔領更多的資本主義市場和資源,德國發動了世界大戰。
企圖通過戰爭的方式,讓德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更快。並且德國還試圖打破舊的格局,建立以德國為首的新格局,只不過因為戰爭失敗了,所以德國的幻想也破滅了。
㈤ 德國為什麼崛起
一、經濟發展的原因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㈥ 比英國統一晚四百年的德國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強大的
戰爭的本質是什麼?極端主義者定義為是人類有計劃地掠奪和屠殺,是動物本性里弱肉強食的原始體現。很多人並不知道,在德國崛起之前,這個苦難的國家曾經遭遇過幾百年的浩劫。當然,這不能作為他後來傷害別人的借口。即便這樣,德國在國家主權長時間消失的情況下是如何實現崛起的呢?
㈦ 為什麼德國始終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呢
為什麼德國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是因為體量太小,成為世界強國的必要條件是領土。為了獲得廣闊的土地和資源,必須要麼悄悄地摧毀周邊國家,從一開始就佔領它們的發展空間比如中國,要麼開發新的大陸比如美國,最後通過科技革命領導世界其他國家。然而,德國的一切都太遲了。直到英國、法國和何塞崛起,德國仍然是一個混亂的附庸國分離主義政權。
為了成為具有先進生產力的世界強國,人們必須能夠融入先進生產力。盡管難民人數眾多,但就信仰和思想而言,很難融入德國社會。據統計,在德國接收的100萬難民中,只有600多萬人真正融入社會並找到了工作,德國甚至歐洲的低生育率也讓德國難以重獲榮耀。德國的地理差異、人口少、領土小,最終將使其難以成為未來的世界級強國。
㈧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為什麼會迅速崛起
在眾多原因中,德國自身的主觀原因才是根本的原因。德國崛起根本原因還是要從德國自身來分析。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英勇好戰的民族。而德國人又有著較高的勞動素質,可以吃苦耐勞,艱苦奮斗,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和復興。戰爭的失敗後,無論是對德國還是德國民眾都帶來了很大的打擊,而他們此時因為自己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是他們變得更加的勤奮。
而且盡管一戰德國戰敗了,但是他擁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和眾多高素質的人才。在德國當地的一些工業設施。破壞的程度並不是太大。工業基礎和工業設施為人才提供了物質條件。德國的恢復和發展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㈨ 一戰德國戰敗,英法對德大力限制,德國二戰期間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呢
說二戰,先從一戰開始講。
在一戰之前,德國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已超越英國、法國、俄國等傳統強國,按照實力比較,德國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霸主。但德國崛起的太晚,英法等國利用先發優勢,依舊占據著“不恰當”的優勢地位,這引起德國精英們的強烈不滿,在這一矛盾作用下,人類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入侵挪威的同時,這年的5月10日,德國對荷蘭比利時等“低地國家”發布最終通牒,僅用了五天,德國征服荷蘭。緊接著,德軍在比利時境內屢敗英法比聯軍。5月28日清晨,比利時無奈投降。34萬殘余的聯軍幸運地從敦刻爾克撤退到了英國本土,這為盟軍的反攻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進展順利的德國人順勢南下繞過馬其諾防線攻入法國本土,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徹底暴露除了孱弱的本質,德軍很快便佔領巴黎,6月22日,擁有三百萬大軍的法國投降,這離戰爭爆發僅僅才六個星期。
吞並了法國,意味著整個西歐成了德國人的天下。在戰爭初期,“秋風掃落葉”怕是最能形容德國的凌冽攻勢了。
㈩ 德國是歐洲的後起之秀,是什麼原因讓它迅速崛起的
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可以說二戰這場戰爭消耗了德國大部分的國力,它作為戰敗國不僅黑科技被蘇聯搶去,甚至連高端的人才都被美國搶去。那麼下場如此凄慘的德國,是怎麼樣快速的實行經濟復甦並迅速的崛起的呢?
德國人的特性
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比如愛因斯坦就是德國人,所以德國人真的很具有智慧,並且具有理性對待事物,嚴謹認真,所以德國的經濟復甦其實是時間早晚問題。只是正好有美國的幫助和處於大背景環境之下,使得這個進程加快了而已,德國可以在百廢待興的條件下,人人齊心協力的去發展經濟實施建設,這是非常難得的。畢竟不管外部環境怎麼樣,真正能夠使國家振興的永遠只有自己的本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