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岳飛是哪個民族的

德國岳飛是哪個民族的

發布時間:2022-05-16 00:28:26

㈠ 岳飛抗金攻打的是哪個民族是否屬於中華民族

女真族,後來是成為滿族,屬於中華民族。

㈡ 岳飛是哪個國家的

岳飛是中國南宋抗金名將。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㈢ 岳飛為什麼是民族【漢族】英雄

民族英雄分狹義的與廣義的兩種類型,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解釋為狹義的民族英雄。
狹義民族英雄是一個民族在 「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斗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爭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人」。以上定義適合於任何民族,並且不受地域和歷史時間限制,也不受成功失敗、人物大小條件限制。中華民族著名民族英雄有岳飛、文天祥、戚繼光、史可法、鄭成功、林則徐、鄧世昌、節振國、王銘章、張自忠、等等。
廣義民族英雄的定義是:在和平、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不閃爍著民族英雄的光輝。
又比如一項發明,使本民族受益,或為本民族爭光;一項為世界做出貢獻的學說,以及為本民族爭光的行為者,都可以稱為民族英雄。如當代中國的民族英雄錢學森、鄧稼先、許海峰等。 查一查詞典民族這個詞有如下的意思:
1、指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級的各種人的共同體;
2、特指具有同種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的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的共同體;
民族英雄:捍衛本民族的獨立、自由和利益,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斗爭中表現無比英勇的人。

岳飛是民族英雄

㈣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是南宋的抗金名將。

宗澤像

李綱罷相後,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就事實上成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澤和北方的民間自發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收編了號稱百萬人的大軍,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澤委任王彥為「制置兩河軍事」,王彥便派人命岳飛所部「赴榮河把隘」。[55-56]岳飛和王彥難以共事,便決定率領部伍南下東京開封府,再次接受宗澤的領導。[57]宗澤珍惜岳飛的才幹,體諒他的愛國之心,原諒了岳飛的違反軍紀(指率隊離王彥之事),留在營中聽候差遣。

十二月(1128年1月),金軍大舉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58]宗澤即派岳飛為踏白使,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岳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凱旋後,即被宗澤任命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59]

建炎元年冬到二年(1128年)春,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在東京開封府所屬及其毗鄰的州縣,宋金兩軍進行了劇烈的拉鋸戰。宗澤坐鎮東京留守司,雖四面受敵,仍從容地調度軍隊,部署戰斗,使金軍無力攻下開封。正月里,開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時張燈結綵。岳飛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縣、黑龍潭、官橋等地作戰,均表現突出,頗有戰功。[60]一日宗澤招見岳飛並授以用兵作戰陣圖,且說:「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飛回答:「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番話終於使宗澤點頭稱是。[61-62]

建炎二年四月以後,天氣開始炎熱,金軍撤退,宗澤准備北伐。王彥的八字軍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也攜帶信王趙榛的信前來東京留守司。宗澤和王、馬等人共同制訂了北伐的計劃。這年六月止,宗澤上陳述恢復大計的奏章達24次,但始終沒有取得高宗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澤再也支持不住,背疽發作,於七月初一含恨離世,臨終前仍然高呼:「過河!過河!過河!」[19][21]

開封棄守

宗澤死後,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其人「性殘忍好殺,而短於謀略[63]」,置宗澤生前的計劃於不顧,北伐終告夭折。[64]

岳飛畫像

1128年(建炎二年)八月,金軍再次南侵。一次,岳飛奉命駐守竹蘆渡,用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因功轉武功郎。[66]

1129年(建炎三年)正月,岳飛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從守衛北宋皇陵的駐地西京河南府返回開封。杜充出於排斥異己的動機,命飛向守城將領張用、王善襲擊。時王善駐扎城東,張用駐扎城南,岳飛、桑仲、李寶諸人駐扎城西,均負有守衛京師重任。飛不願自相殘殺,婉言推辭,但杜充以軍法問斬相威脅,勒令飛出兵。飛有以往擅自脫離王彥的教訓,無法抗命,只能出戰,南薰門之戰,以八百人擊退張、王部數萬人,以功升武經大夫。[67-71]杜充又派馬皋等繼續追擊張、王部,卻被打敗。王善攻打淮寧,張用不從,引軍離去,自此成為游寇,後終被岳飛收降。自春至夏,飛隨陳淬多次與王善作戰,王善率部東流西竄,最後降金。飛因多次戰功先後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72-74]

上年八月開始南侵的金軍,於是年正月又先後攻下徐州、淮陽、泗州,進襲揚州。二月初三日,南遷揚州的宋高宗得到金軍攻陷天長軍(安徽天長)的消息,驚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劉兵變被鎮壓後,高宗移駕建康。就在高宗移駕建康時,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脫離危險之實,准備離開開封,前往建康。

岳飛於六月下旬剛回軍開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飛向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充不聽。飛無奈,只得率軍隨之南下。[75]開封隨後於次年二月陷落。[19][20][53]

收復建康

高宗對杜充放棄開封的舉動不加責罰,反而還命他負責長江防務,升任右相。[76-77]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並派使臣杜時亮向金營呈送《致元帥書》。[78-79]

宋·劉松年《中興四將圖》岳飛像

屈辱的書信,並未取得金人的憐憫。1129年秋,金軍又兵分多路向南進犯。完顏撻懶(漢名昌)領軍進攻淮南,完顏兀術(漢名宗弼)則領軍直接進攻江南,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杭州),只圖一舉滅亡南宋,佔領整個宋朝領土。

十一月初,兀術佔領長江北岸和縣。金軍沿長江北岸東進,與李成合攻烏江,離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報「督師詣採石防守」,卻深居簡出不做准備。岳飛入杜充寢閣,苦勸再三至於流涕,但也無濟於事。[81]

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後,杜充才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王燮]的一萬三千人策應。陳淬率軍力戰,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對陣,王[王燮]卻不戰而逃,陳淬戰死,諸將皆潰,飛苦戰無援,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鍾山。杜充又棄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82-86]

馬家渡之戰後,岳飛決定脫離杜充,獨自轉戰後方。[87]時岳飛的部下有叛逃者,飛向他們慷慨陳詞,士卒皆被感動,願隨飛作戰。杜充投敵,宋軍紛紛潰散。潰軍中一些北方將領不願再戰,欲推舉岳飛為主帥,一同投金。岳飛假意應允,乘其不備,帶親信數人與之相鬥,一連擊敗數十人;飛又對眾軍嚴肅訓誡了一番,眾皆心悅誠服,軍心遂定。[88-89]

兀術佔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高宗由越州逃向明州,隨後又從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難。

抗金地圖

完顏兀術由建康進軍,接連攻下溧水、廣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飛則領軍在其後方,伺機給予痛擊。岳飛遣劉經率兵千人夜襲溧陽,順利攻克了被金軍佔領的溧陽縣城。飛親自領軍轉戰廣德境中,六戰皆捷。駐軍廣德軍的鍾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飢,卻不敢擾民。[90-95]

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興正被潰軍騷擾,縣令請岳飛來宜興,說:「縣中存糧,可供一萬軍士吃十年!」[96]二月,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97-98]在廣德和宜興,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為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征來的河北、河東等地簽軍。飛不歧視、苛待他們,偽軍們都傳話說:「此岳爺爺軍。」爭來降附。[99]飛抗金英勇,愛民如親,宜興人民感恩戴德。他們說:「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100-103]

二月,金軍以舟師浮海,窮追高宗三百里未獲。兀術借口「搜山檢海已畢」,縱兵燒掠明州、臨安等城,攜帶所掠全部金銀財寶,從大運河水陸並進,經秀州(浙江嘉興)、平江(江蘇蘇州)等地向北撤退。經過常州時,岳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飛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擊戰之後,飛首次得到朝廷詔令,命他配合鎮江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恢復建康。[104-107]

金軍在水路與韓世忠相持達四十日,被困於黃天盪,因奸細獻策才得以入江。陸路上,岳飛在四月二十五日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108]

五月初,飛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扎營,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金軍傷亡甚大。[109]兀術准備放棄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殺掠和破壞,然後從建康西北的靖安鎮(亦稱龍灣)向北岸的宣化鎮渡江。[110-111]飛領騎三百、步兵二千沖下牛頭山,大破金軍,進據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建康得以收復。[112-114]

建康戰役歷時半月,岳家軍僅斬女真兵就「無慮三千」,擒獲二十多名軍官。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115]

是年四月,岳飛已歸屬御前右軍都統制、浙西江東制置使張俊部下。[116-117]飛收復建康後,張俊要把飛派往饒州,扼守江南東、西兩路。但飛十分重視守衛建康的戰略意義。[118]五月下旬,岳飛親自押解戰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覲見宋高宗趙構。他向朝廷上奏說:「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臣以為賊若渡江,必先二浙,江東、西地僻,亦恐重兵斷其歸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護腹心。」高宗看了飛的奏章,深以為是,遂改變張俊原議,並賜予飛金帶、馬鞍等物。[119-120]

六月十五日,岳飛回到宜興,在張大年家題詞:近中原板盪,金賊長驅……(參見:五嶽祠盟記)[19][20][53]

六郡歸宋

岳飛於紹興元年至三年(1131—1133)先後平定了游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升任神武後軍統制。宋高宗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給飛,後又將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家軍,岳家軍兵力得到擴充。[121-124]

1134年(紹興四年)春,岳飛上《乞復襄陽札子》,提出收復陷於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襄陽府、郢、隨、唐、鄧等州、信陽軍)的主張,並說:「恢復中原,此為基本。」奏議得到朝廷許可,但高宗又特別規定岳家軍不得稱「提兵北伐或言收復汴京」,只以收復六郡為限。

郾城之戰後,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兀術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岳雲分率精騎與金軍戰於潁昌城西。岳雲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潁昌之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165],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餘人,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166-168]

兀術退還開封,接連的失利使他哀嘆:「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金軍大將韓常也不願再戰,派密使向岳飛請降。[169]岳飛為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170-171]

岳家軍全線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與徐慶、李山等諸統制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里。[172]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

兀術以十萬大軍駐扎於開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鎮,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岳家軍北上距離朱仙鎮四十五宋里的尉氏縣駐營,作為「制勝之地」[173]。岳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174]兀術最後只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准備渡河北遁。

(參見:岳飛第四次北伐)

十年功廢

《岳飛奉詔班師圖》(劉國輝)

兀術正准備渡過黃河的時候,有個北宋時的太學生卻要求進見,對兀術說:「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兀術忙問:「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中外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太學生說:「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岳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152]

兀術經此人提醒後,決定暫不過河。而秦檜也早在暗中策劃岳飛撤軍的事了。他們謀劃的重要步驟是,讓張俊從亳州退還壽春,命令韓世忠穩守淮東,不得繼續前進,駐屯順昌的劉錡遠調江南太平州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置岳飛於側面受敵、孤軍無援的境地。就在郾城大捷捷報報上朝廷的時刻,秦檜串通張俊、楊沂中,策動並唆使諫官羅汝楫向高宗上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高宗遂降詔,令岳飛班師。

岳飛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179]」然而在朝廷高壓鉗制之下,岳飛不得不下令班師。[180]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受金兵報復:「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大軍撤至蔡州時,當地人民要求與部隊一起行動,岳飛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襄漢。[181]大軍班師鄂州,岳飛則往臨安朝見。北方忠義軍孤掌難鳴,兀術回到開封,整軍彈壓,又攻取了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岳飛在班師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47]」

岳飛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陳詞,只是再三懇請朝廷解除其軍職,歸田而居。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182]」為由不許。

1141年(紹興十一年)正月,完顏兀術再度領軍南下。二月,岳飛領兵第三次馳援淮西。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參與抗金戰斗。[19][21][53]

千古奇冤

杭州岳王廟塑像

1141年(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准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183-184]

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

五月,張俊在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暗中挑唆岳飛,欲一同分解此軍,卻遭飛嚴肅回絕。秦檜又欲陷害韓世忠,飛再次保全了韓。[186]岳飛回朝後,即遭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的彈劾,誣蔑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要求免除岳飛樞密副使之職。 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188-189],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

史書評價

《民族英雄岳飛像》(傅伯星)

《湖北轉運司立廟牒》:「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忠愍謚議》:「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

《宋史·岳飛傳》:「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歷代評價

宋孝宗:「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俊)、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208]

文天祥:「岳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游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朱元璋:「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孫中山:「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藝術造詣

編輯

詩文

岳珂《金佗稡編·鄂王家集》收錄的岳飛詩文有律詩《題翠岩寺》《寄浮圖慧海》,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題記《五嶽祠盟記》《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東松寺題記》《永州祁陽縣大營驛題記》。宋·趙與時《賓退錄》還收有岳飛絕句《題青泥市寺壁》。《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詞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話腴》、《鶴林玉露》中都有記載,此詞從明代開始被廣泛傳誦。此外流傳下來的岳飛詩詞還有《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池州翠微亭》《過張溪贈張完》《題雩都華嚴寺》《寶刀歌書贈吳將軍南行》《題驟馬岡》《題鄱陽龍居寺》等。

書法

岳飛書法(11張)

岳飛雖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教育,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㈤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是什麼樣的人物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

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

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5)德國岳飛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公元1103年(北宋崇寧二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岳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曾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為「周侗」)為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

不久周同病故,岳飛每逢初一、十五,都親到墳上祭奠。 飛之後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 岳飛生有神力,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

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贊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嘆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

㈥ 岳飛是什麼族的人快

1、岳飛是漢族人。
2、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㈦ 岳飛抗金是哪個民族

岳飛是漢族,金是女真族(後來稱為滿族)

㈧ 岳飛是哪個民族的

漢語民族一詞是近現代才出現,所以准確來說岳飛是宋人(古代對中原主體民族以以國家稱之。如秦人、漢人、唐人、宋人等)。當然以現在的觀點來說,岳飛是漢族。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用來表達類似「民族」概念的語詞,為數不下數十種,既有「民」、「族」、「種」、「部」、「類」等單音詞,也有「民人」、「種人」、「民群」、「民種」、「部族」、「部人」、「族類」等雙音詞,獨獨未見「民」「族」二字連綴並用成詞者。目前已知漢語中最早使用「民族」一詞者,見諸1837年西洋傳教士編纂之《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所刊<喬舒亞降迦南國>一文。後王韜與康有為所編《強學報》中,分別都曾使用過這個詞彙。不過,「民族」一詞在中國之廣泛流傳,則是遲至二十世紀初期之事,而此時一般所使用者,卻與上述的語言先例略無瓜葛,而是借自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知識分子拼湊「民」、「族」二字,以對譯西文Nation一詞所成的漢語新詞。易言之,今日慣用之「民族」一詞,實為一翻譯名詞,也是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中、西、日等不同文化系統間跨語際 文化實踐的特殊產物。

閱讀全文

與德國岳飛是哪個民族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