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德國為什麼那麼強
紀律嚴明、訓練有素、裝備優良、優秀的指揮官,再加上德國人固有的古板、認真負責、盡忠職守等,與其他國家軍隊形成鮮明對比。另外希特勒的精神灌輸也起到洗腦的作用。
二戰初期以閃電戰為主,裝甲部隊發揮很大作用。德國是最早意識到並大力發展與裝備裝甲戰車的國家,而當時的其他國家沒有意識到,也沒那個經濟實力。所以才有波蘭騎兵揮舞馬刀向德國坦克重逢的悲壯與無奈。
德國在希特勒的狂熱鼓吹下德國人戰斗意志高昂;英法的綏靖政策使得德軍占盡了先機;希特勒先進的軍事戰術,包括閃擊戰,坦克飛機的大量裝備,和機動性極強的摩托化部隊;德國在戰前因為英法的綏靖政策已積累了大量的軍備和為戰爭准備的財富;蘇聯方面因斯大林的大清洗已沒有像樣的高級將領能指揮戰斗。(當時法國有所准備,就是馬其諾防線,但是由於軍事思想太落後,所以其所謂的銅牆鐵壁的馬其諾防線被德軍從比利時境內繞行進而入侵法國所破解)希特勒太能研究,研究原子彈、V1、V2、V3火箭。他口才好,起初德國人民都崇拜他,像我們的毛主席一樣。他敗給蘇聯有很多偶然因素,如天氣啦、自然因素啦。當然,並不是只有蘇聯打德國,還有英國、法國、美國等,要知道那時德國是最強的啊!他剛開始把蘇聯、英國打的節節敗退,後來是英美聯軍諾曼底登陸才把德國打垮,後才讓蘇聯反攻過來。可以說,德國並不是單單蘇聯打回來的。1:3,你能說德國不厲害嗎?1933年希特勒掌權,大力發展軍事。在《凡爾賽和約》中,明確規定德國不得備軍。但英法兩國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美國尚且不知道,蘇聯巴不得德英法打起來,所以沒有遭到任何阻撓。1937年有42人獲得諾貝爾獎,有34人是德國人。因此德國具有科技優勢。1933-1943年,全球的文化中心就位於德國。希特勒又善於演講,他向德國人輸入了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所以德國全國同心,一心要得到一切。
1939年,德國經濟恢復,軍事力量雄踞第一,超越了美國。所以在1939年,就算美英法蘇一起上,打敗德國的機會任然很渺茫。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爆發政變,但沒有導致社會分裂,所以德國在一戰中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沒有損失,大家所熟知的隆美爾,古德里安就是在一戰中鍛煉出來的。
英美法三國人民思想在一戰中遭到巨大沖擊。人們反對戰爭,拒絕戰爭。綏靖政策,孤立主義,就是最好的代表。
縱觀二戰前夕,德國士兵士氣高漲,經濟良好,人民擁護軍隊,支持軍隊,豈有不勝之理?
㈡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那麼強大
排除一切來講應該是軸心國(德國為首)厲害,而同盟國(蘇聯為首)較為被動。
軸心國因東西戰線拉的很長,後勤補給不足而導致東方戰線(蘇聯戰場)補給不足,士兵無過冬衣服而導致戰斗失敗,(當時的納粹王牌部隊黨衛軍第一裝甲師就敗在這里)。
使軸心國元氣大傷,而且當時西線吃緊,所以德國的實力被分割。
德意日和當時的蘇中美三國比較當然是蘇中美佔優勢,首先一點就是看下地圖,蘇中美在地勢上有圍攻之勢而且有牽制敵人的優勢,還有就是同盟國的間諜特別厲害,並且英國研製出了雷達和獲取了德國U型潛艇的重要破解碼。
㈢ 二戰德國為什麼這么厲害
在世界歷史上,二戰時的德國軍隊被公認為最強大的軍隊。德軍以一敵眾,面對著英國、法國、美國、蘇聯等眾多大國的軍隊,在一段時間內都保持著優勢。之所以德國在二戰中這么厲害是四個方面的原因:
1、德國陸軍的閃電戰,在西線戰場上,短短兩個月內,就將強大的法國打垮;在東線戰場上,數月的時間里,德軍將蘇軍隨意地包圍殲滅,蘇軍幾乎毫無反抗之力;
2、德國空軍則是王牌飛行員迭出,王牌飛行員魯德爾一個人摧毀了519輛蘇聯坦克,王牌飛行員哈特曼一個人摧毀了352架敵機,戰果累累的飛行員在德國空軍中比比皆是;
3、德國海軍則以潛艇為發展重點,U形潛艇的狼群戰術戰果輝煌,聞名世界,成為大西洋上所有軍艦船隻的夢魘。
4、在戰爭動員上,希特勒將大量無業人民征為士兵,並且把最大的福利給了軍隊,這樣的話很多德國年輕人都願意當兵。
㈣ 二戰德國為什麼那麼厲害
在世界歷史上,二戰時的德國軍隊被公認為最強大的軍隊。德軍以一敵眾,面對著英國、法國、美國、蘇聯等眾多大國的軍隊,在一段時間內都保持著優勢。之所以德國在二戰中這么厲害是四個方面的原因:
1、德國陸軍的閃電戰,在西線戰場上,短短兩個月內,就將強大的法國打垮;在東線戰場上,數月的時間里,德軍將蘇軍隨意地包圍殲滅,蘇軍幾乎毫無反抗之力;
2、德國空軍則是王牌飛行員迭出,王牌飛行員魯德爾一個人摧毀了519輛蘇聯坦克,王牌飛行員哈特曼一個人摧毀了352架敵機,戰果累累的飛行員在德國空軍中比比皆是;
3、德國海軍則以潛艇為發展重點,U形潛艇的狼群戰術戰果輝煌,聞名世界,成為大西洋上所有軍艦船隻的夢魘。
4、在戰爭動員上,希特勒將大量無業人民征為士兵,並且把最大的福利給了軍隊,這樣的話很多德國年輕人都願意當兵。
㈤ 二戰德國為什麼那麼猛
一、准備充足
實際上,在德國入侵波蘭前,英法和波蘭都沒有準確地料到德國會發動戰爭。在這之前,英法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割讓蘇台德地區給德國,結果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國靠攏,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對波蘭有三麵包圍之勢。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波蘭還是覺得問題不大,一是自己的武裝力量不弱,二是身後有英法撐腰。英法此時的態度其實是觀望,就像當初對捷克斯洛伐克一樣,英法對波蘭的承諾並不保險。蘇聯這邊,德國則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打算一起瓜分波蘭。
波蘭看起來已是待宰的羔羊,只是除了德國自己以外,誰也沒預料到波蘭會淪陷地如此之快。
二、壓倒性的軍事力量
1934年,法國在陸軍和空軍實力上碾壓歐洲,英國稍微差點,但海軍更強勢。之後德國摒棄《凡爾賽條約》,大力發展軍事力量,1939年,德國在陸軍和空軍上已經碾壓對手,只是海軍還難以跟英國抗衡。
德國在這幾年作出了大量的戰爭儲備,不僅兵力充足,武器裝備也更先進,像波蘭這樣的國家是完全抵抗不了的。緊急動員的缺點是士兵往往經驗不足,但德國軍人的素質和意志可以彌補這個缺點。
三、全新的作戰理念和方式
德國的閃電戰是德國在戰爭初期傲視歐洲的資本,准確地來說,是德國用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和快速的陸軍和空軍兵團協同作戰打蒙了整個歐洲。
實際上,這在當時確實是個全新的戰爭方式。受一戰的影響,當時歐洲的主導是陣地戰,認為防禦比進攻更重要,只有德國敏銳地意識到了飛機坦克的作用,也確定了閃電戰的作戰方式。
㈥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這么牛
在二戰末期,德國節節敗退的形勢下,希特勒將擊敗敵人的希望寄託在了高科技武器上面。德國在戰敗前夕,誕生了很多現代看來依然前衛的武器或者設計構想,當時納粹德國稱之為「奇跡武器」,如今可能叫它們「黑科技」更為合適。
納粹飛碟
人們對二戰時納粹飛碟一直持懷疑態度,不過有許多證據表明納粹曾經確實研製過一種類似的飛行器。在二戰末期,盟軍的飛行員多次發現在德軍飛機編隊一側,有一種圓形的飛行物,沒有機翼,但速度很快,部分飛行員甚至看到了圓形飛行物上代表納粹德國的鐵十字元號。可能是技術尚不成熟的原因,雖然有很多目擊報告,但是這種圓形飛行物卻從未對盟軍發動過攻擊。
德國戰敗後,在德軍遺留的許多資料中,盟軍發現了一架與目擊相似的圓形飛行物照片,而且在一座廢棄倉庫中找到了已經被破壞的殘骸。但是除此之外,關於納粹圓形飛行物的資料都神秘消失。蘇聯攻佔柏林時,希特勒也神秘消失,有學者認為希特勒就是乘坐飛碟逃到了南極某處秘密基地。納粹的飛碟到底是胎死腹中,還是成功試飛,這一謎團已無從揭曉。
卡爾臼炮
卡爾臼炮,600毫米的巨大口徑,一枚炮彈就重達2噸,是二戰中最出名的德軍重型臼炮,也是戰爭史上最大口徑的重型臼炮。德國人製造它的本意是為了打破法國馬其諾防線對德軍的圍困和束縛,不過由於法國的迅速投降,卡爾臼炮被調到東線戰場。
如此巨型的武器顯然沒有足夠的時間量產,最終德國只生產出來6門。這6門臼炮除了「卡爾」的統稱外,還各自有一個極具北歐神話色彩的名字,分別是「亞當」、「夏娃」、「索爾」、「奧丁」、「洛基」、「提爾」。這6門臼炮也真的名副其實,猶如泰坦降世一般,在東線戰場,將蘇聯堡壘蹂躪的不成樣子。
由於德國處於歐洲中部,四面臨敵,面對嚴峻的地面威脅,德國陸軍與一戰的老飛行員都認為空軍應該是一支戰術力量,所有行動應以為地面作戰進行支援優先。然而一部分有遠見的空軍軍官意識到德國應建立一支重型轟炸機部隊,用以對敵國腹地目標進行戰略打擊,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德國空軍首任參謀長瓦爾特韋弗爾(Walther Wever)。
德國空軍首任參謀長瓦爾特韋弗爾
當時德國軍方的主流觀點認為法國是德國未來主要的敵人,而韋弗爾仔細研讀了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後,准確的預見了蘇聯才是希特勒戰爭計劃的最終目標。他認為一旦與這個有著廣袤國土的龐然大物開戰,德國空軍只有裝備大航程的重型轟炸機才能打擊蘇聯烏拉爾山脈一帶的工業區,瓦解蘇聯的軍事力量,進而贏得戰爭的勝利。於是在1934年5月,韋弗爾提出了為期七年的「烏拉爾轟炸機」項目,以航程可達蘇聯烏拉爾山以東為目標向德國航空界的領頭公司――容克斯和多尼爾提出了研發計劃,這兩家公司則在1935年分別交付帝國航空部Ju 89和Do 19的原型機。
Do 19型四發重型轟炸機
正當項目順利進行時,1936年6月韋弗爾卻突因空難去世,重型轟炸機項目頓時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戈林任命阿爾伯特凱塞林繼任空軍總參謀長,但凱塞林對重型轟炸機不感興趣,主張以中型轟炸機作為空中打擊的核心力量。同時由於德國資源有限,在全面備戰的情況下,德國三軍對資源的爭奪極為激烈,面對單架重型轟炸機相當於三架中型轟炸機的成本,戈林做出了決定的決斷:「元首不會關心轟炸機有多大,只會在意數量有多少。」這基本宣告了重型轟炸機計劃的流產。
二戰時期,德國經濟總量和工業出產僅次於美國,巔峰時期所佔比例超越國際的20%。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目標均位居國際前列,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第二強國,單論軍事力氣徹底不輸美國。
1943年,德國鋼鐵產值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都多,而其時我國鋼鐵產值只要7000多噸,德國是我國的幾千倍。鋼鐵是現代工業的基礎,和德國比我國的現代工業幾乎和沒有一樣。
二戰時期,德國發動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高達900多萬,比日本多一倍以上,是我國的三倍,如果加上數百萬的奴隸國部隊以及200多萬偽軍,德國總兵力超越2000萬。
超級士兵計劃,這是1944年,德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奇妙葯物D-IX,納粹曾經在薩克森豪森集中於的囚犯做實驗,證明這種葯物可以讓人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和持久力。在這些囚犯們強行軍88公里以後,科學家宣布葯物研發成功。不過,倒霉的是,還沒等超級士兵出動,得到消息的盟軍特種部隊在間諜的配合下,引爆了他們的基地,超級士兵就此腰斬。
太陽炮,這是納粹准備在太空建造的一面巨大太空炮,直徑超過1.6公里,主要是由以凹面反射圓盤組成,它們可以集中太陽的射線,擊中選定的目標區域。這款武器在1923年就已經設計成功,本來是用來給冰凍的河流解封,或者給夜晚的港口照明使用的。德國的高層孩子考慮送一批宇航員到太空中操作這面鏡子,並且在太空中定居,來維護這個造價高昂的超級武器,而他們所需要的氧氣和食物則主要由南瓜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