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為什麼不用浴室

德國人為什麼不用浴室

發布時間:2022-05-16 21:25:25

㈠ 去德國留學,想問一下關於住宿的問題

在德國學生們一般住在學生宿舍或者私人住宅中。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德國大學並不直接為學生提供住宿。很少有德國高校是校園型高校,一般來說校區內並沒有住宿的可能。但是所有的大學城都有學生宿舍。那邊的房間通常很便宜。
學生必須及時地去爭取一個住宿位置。 另外一個選擇是私人住宅。供出租的房型多種多樣:私人住宅市場可提供從一個空房間到傢具配套齊全的住宅等各種租房可能。大學生們更喜歡合租。很多人住在一棟房子里。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房間,但是大家一起共用廚房和浴室。好處是:合租生活相對比較便宜。另外還可以很快地結識其他人,而且很多人一起生活是學習德語的最佳方法。具體細節可以咨詢一下經貿留學!

㈡ 德國風情民俗有哪些

一,德國人有共同的習慣

1,.守紀律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

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

2,守時間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3,待人誠懇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

二,德國有許多特殊的節日和婚俗、建築民俗風情

1,啤酒節,每年9月底至10月初的啤酒節一連兩星期在特蕾西亞草坪廣場舉行。狂歡節。德國的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從每年的11月11日11時起就算狂歡節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復活節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前三天,在這發狂的三天,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他們進行化裝大遊行,進行大型的狂歡集會和舞會,還有「星期四女人節」,這一天許多的婦女手拿剪刀上街,專門去剪男人的領帶,特別是一些漂亮的領帶,她們把剪來的領帶作為戰利品訂在牆上自我欣賞。

2,奇特的婚俗:在街上,每位新娘都穿著便裝,只是在頭上帶著簡單的婚紗頭飾,她們周圍都有一群女友相伴。這里的新人們常常在婚禮前把自己簡單打扮一下,然後準新娘和自己的女友,準新郎和自己的男友上街將自己單身時用過的一些東西或一些日常用品擺個攤、提個籃子出售,路人一看就知道他們要結婚了,很多人會出錢買,買得越多的人預示著自己的兆頭就越好。另外,按照德國的風俗,結婚的前一晚,新郎或新娘的朋友會給他們布置一個奇怪的任務,然後男人們陪著新郎或女孩們陪著新娘,去完成這個任務。比如新娘扮成魔鬼的模樣去收集陌生人的襪子,以花1歐元就可以得到準新娘的一個吻的方式來收集青壯年男子的吻等等。

3,小門大窗戶的建築:在德國,居民住宅建築有一個特點:門小窗戶特大,而且在建築物的頂側有一個很大的鐵鉤。這種獨特的建築方式是來源於很早的習俗,為了方便傢具進出,有利通風照明。另外,一直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窗戶也強求「嚴謹」,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八字形白紗窗簾,在窗戶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小花和一些別致的小裝飾,而且基本都是面朝外的。在街上,你可隨時欣賞到這種別致的裝飾。居住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們還把廚房、衛生間、浴室這些不需要太多陽光的房間都造在靠馬路一側,配上特製的窄小密封式窗戶,而卧室、起居室則面向背對公路的一側,開大窗戶。建築內部的院子,躲開噪音的同時也得到了良好的光線。

㈢ 歐洲和美國居民冬季是如何取暖的

美國
供暖方式多樣,暖氣費很高
在美國,沒有明確的供暖季,只要感到寒冷,隨時可以打開暖氣。美國供暖有天然氣、電力、石油等多種方式,然而隨著油價上漲,美國人多年前就開始為交供暖費犯愁。
我有個朋友,在新澤西州買下了一幢將近300平方米的房屋,交房時房屋內已裝有供暖和製冷設備。這套溫度調控設備有「開關」、「供暖」、「製冷」3個選項,可以自行調節溫度,還有定時功能,但冬季每月的供暖費達到了約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000多元)。
早在2007年,一項美國公眾對2008年能源價格走勢看法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21%的美國人打算靠借貸支付供暖費。近兩年,隨著油價持續上漲,高昂的供暖費讓他們憂心忡忡,很多人甚至開始考慮使用柴爐取暖。
韓國
廣泛應用地暖系統
如果你喜歡看韓劇,你一定驚訝於韓國的美眉真抗凍,大冬天都露著大長腿。其實,你可能不知道,她們的家裡暖和著呢。
大部分韓國人家裡裝有地暖,地暖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每年進入11月份,韓國各地就普遍進入供暖期,各種供暖設施全面進入運營狀態。
韓國的供暖方式主要有單獨供暖和集中供暖兩種,不同種類的住宅採取不同的供暖方式,但供暖末端多採用地面輻射供暖系統。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韓國的家庭採暖技術目前已經很純熟,蜚聲海內外,其地暖系統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全世界。
德國
選用壁掛爐的家庭很多
在德國沒有固定的供暖期。對於德國居民來說,他們基本上不知道什麼是集中供暖。因為,德國90%以上的家庭採用獨立供暖,這其中又有70%以上的用戶選用壁掛爐。
德國能源機構從舒適和節能的角度出發,向公眾建議的室溫為:卧室16℃,起居室20℃,書房22℃,浴室24℃。德國能源匱乏,所以格外注重供暖節能。為此,德國政府頒布了相關法律,旨在規范鍋爐等供暖設備的節能技術指標和建築材料的保暖性能等。
供暖設備在德國是一個非常成熟、發達的產業。作為世界供暖王國,德國通過不斷創新的技術優勢、現代化的工業設計以及高品質的服務,始終占據著家庭供暖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德國威能是百年以來世界公認的採暖高端精品,也正是源於德國的家庭供暖頂級品牌,秉持著德國人特有的專業精神,威能才將採暖產品一絲不苟地做到了極致。
義大利
家庭自備取暖占很大比例
義大利的家庭供暖分為集中式和家庭自備式,其中後者佔了很大比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新建的住宅中,大部分家庭安裝了單戶供暖供熱設備,住戶可以根據需要控制溫度和供暖時間。
義大利家庭自備取暖方式由來已久。上世紀60年代以前,義大利許多住宅採取集中供暖與供熱水,上世紀70年代歐洲爆發了能源危機,為了節省能源,義大利政府出台政策讓每個家庭共同擔起節約能源的責任。住宅樓不再設集中供暖設備,促使各住戶自行解決採暖與用熱水的問題。
實踐證明,家庭自備式取暖與供熱水,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能源,也減少了環境污染,方便了居民生活。
瑞典
生物燃料、天然氣、垃圾供暖
近些年流行暖井
瑞典的冬季漫長又寒冷,為了讓人們舒適地生活,瑞典政府千方百計地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保證供暖,使「有屋檐的地方都溫暖如春」。
以前瑞典冬季供暖靠煤、炭、石油及電力,每年用於供暖的能源消耗占整個能源供應的四分之一。現在大多改為生物燃料、天然氣、垃圾供暖。
近年來,一種新式供暖方式——暖井在瑞典流行開來。這種方式是用專門的公司在用戶住宅旁打一口通向地下熱水的井,用地下熱泉為用戶取暖,雖然開始花錢比較多,但以後就省錢了,又干凈又環保。

英國
電費便宜時,給儲熱器充電
英國大部分地區採用獨立供暖,目前供暖方式有天然氣和電力兩種。現在,一種被稱為經濟型儲熱器的設備在英國家庭生活中越來越普遍,這是一種充電七小時就可以持續放熱一整天的節能裝置,居民們通常在電費便宜的時候充電,用以維持平日的供暖。

㈣ 納粹的「玻璃之夜」是什麼

水晶之夜(德文:Reichskristallnacht、Reichspogromnacht、Novemberpogrome;英文:Crystal Night、the Night of Broken Glass,又譯帝國水晶之夜、碎玻璃之夜、十一月大迫害)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襲擊德國和奧地利的猶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標志著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

事件背景
在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德國猶太人已經完全融入到德國的社會中。而在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後,猶太人的災難開始了。他曾在自傳體《我的奮斗》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的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他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一切邪惡事物的根源,一切災禍的種子,任何民族生活秩序的破壞者。他認為:「對種族問題和猶太人問題沒有最清楚的認識。德意志民族就不會復興」。
納粹德國最初的反猶措施是對猶太人進行限制,禁止德國人去猶太商店買東西,禁止猶太人從事公務員、醫生、司法等工作,禁止猶太人出入浴室、音樂廳和藝術展覽館等公共場所。
1935年9月15日,希特勒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制定了新的法律。紐倫堡法律剝奪了猶太人的「公民權力」,標志著反猶行動的升級。該法律規定猶太人是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國家居民」,並嚴禁德國人與猶太人通婚,禁止猶太人家庭僱傭45歲以下的德國婦女,甚至不許猶太人使用德國國旗和象徵德國的顏色。此後納粹德國採取了更嚴厲的反猶措施,把猶太人移民出境,驅趕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事件起因
1938年10月28日,1.7萬名德國猶太人在沒有得到任何通知情況下在午夜被德國政府驅逐到波蘭。一開始波蘭政府拒絕收容他們,於是這批猶太人只好停留在德國和波蘭邊境,直到德國當局說服波蘭政府同意他們入境。
在被驅逐的人群中,有一個波蘭猶太移民家庭,曾在1911年在漢諾威定居。他們的兒子赫舍·格林斯潘(Herschel Grynszpan)住在巴黎的叔叔家裡。11月3日,他收到了一張來自他妹妹貝爾塔的明信片,敘述了她在被驅逐期間的可怕經歷。於是格林斯潘開始求助德國駐巴黎大使館秘書恩斯特·馮·拉特(Ernst vom Rath),不過馮·拉特沒有幫助他。
1938年11月7日,格林斯潘向馮·拉特腹部連開三槍,11月9日,馮·拉特重傷不治死去。這個事件成為了「水晶之夜」的導火索。
事件過程
1938年11月8日,納粹德國政府宣布境內的猶太報紙和雜志立即停止出版,以作為槍擊事件的懲罰。
1938年11月9日晚,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正要出席慕尼黑舉行的慶祝啤酒館政變15周年的活動。在聽到馮·拉特死亡的消息後,希特勒把頭湊到戈培爾一邊,商量了一陣,丟下一句「應當放手讓沖鋒隊(希特勒青年團)行動」隨後離去。戈培爾慫恿說,「今晚估計要發生反對猶太人的自發性示威,黨對此不應干涉」,使將要發生的暴力事件看起來像是民間「自發的」。
1938年11月10日1點20分,納粹黨衛軍保安處和秘密警察的頭子海德里希,立即用特急電報指示手下:「不得阻攔即將發生的示威」,「猶太人教堂可以燒毀,但不得危及德國人的財產」,「猶太人的店鋪與私人住宅可以搗毀,但不得劫掠」,「猶太人,特別是有錢的猶太人應予逮捕,人數視現有監獄能容納多少而定」。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納粹的慫恿和操縱下,德國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化裝成平民走上街頭,他們瘋狂揮舞棍棒,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瘋狂地打、砸、搶、燒。這一夜給猶太人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約267間猶太教堂、超過7000間猶太商店、29間百貨公司遭到縱火或損毀。奧地利也有94間猶太教堂遭到破壞。
許多猶太人的窗戶在當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發光。所以,有德國人諷刺地稱之為「水晶之夜」。這一夜僅砸毀的玻璃,損失就達600萬馬克。其價值相當於比利時全國半年生產玻璃的總價值。
事件後續
「水晶之夜」事件很快傳到了世界各地。美國為此事件召回了駐德國大使,許多國家的政府也選擇與德國斷交以示抗議。《紐約時報》等媒體為這個事件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反猶太主義」。
「水晶之夜」事件發生後的第3天,1938年11月12日,納粹德國的多名部長就在納粹二號人物戈林的召集下,制定出剝奪猶太人尊嚴和權利的措施。具體內容包括:迫使猶太人把焚毀的教堂清除干凈,修成停車場供德國人使用;強制每個猶太人佩帶有「J」字母的侮辱性標記;甚至還強迫受迫害的猶太人向納粹賠償10億馬克。這些措施使得猶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事件中遇害的猶太人數目是不確定的,估計有91人死亡。大約3萬名16歲至60歲的猶太男子在自己家裡被捕,送往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估計死於集中營的,大約有2,000-2,500人,多數人在3個月內被釋放,但他們必須離開德國。事件之後,大約有10,000 個孩子被迫離開了父母和家庭,多數去了英國,只有1000人能再與父母重聚。
事件影響
「水晶之夜」事件標志著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1939年9月,納粹德國侵佔波蘭,大肆殺害猶太人。1941年春天,納粹頭目策劃進攻蘇聯的同時,也在策劃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這項任務擬由黨衛軍的保安處和秘密警察組織的特別行動隊來完成。
1942年1月2日,在柏林萬湖旁邊的一座別墅里,納粹秘密警察頭子海德里希召集了包括蓋世太保頭子繆勒在內的14個部門的高級官員,研究布置了大規模系統屠殺猶太人的計劃。會議通過了「最終解決」方案,就是把猶太人運到東方勞動,「其中大部分毫無疑問將通過自然減少的方式消滅」,「對於最後留存的抵抗最強的那部分人,必須以相應的方式處置」。
「萬湖會議」後,納粹開始全面實施這項龐大的殺人計劃,出現了像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樣採用毒氣室、焚屍爐成批屠殺猶太人的地獄。根據當時負責搜捕和消滅猶太人的納粹高官艾希曼後來供述,那時死於滅絕營的人有400多萬,被用其他方式殺死的人有200萬。而且絕大多數是猶太人。
1989年,51年後,同樣是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但因為「水晶之夜」的「羞恥」,德國將統一紀念日定在10月3日。

㈤ 德國人為什麼那麼嚴謹

德國人的嚴謹與精細 ——歐洲見聞胡建萍前不久,有機會去歐洲走馬觀花地遊了一回。 盡管從書本和其他途徑間接獲取了不少關於歐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的知識和信息,但能夠置身於其間去直接體驗、觀察和感受這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引領現代文明的地方,還是一件令人興奮和好奇的事情。在歐洲的冬季白天時間很短,差不多隻有八九個小時的情況下,把這次旅行稱之為走馬觀花和浮光掠影的印象游恐怕是再恰當不過了。 即便如此,匆忙的旅程還是給我留下了一些頗值得一書和記憶的印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國人嚴謹、精細的處事風格和他們深奧莫測的思想。 我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德國人的良好印象和評價,他們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 在德國期間我看到了現代德國人精明細致的另一面。 一到法蘭克福,一位在德國謀業的中國年輕女士就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說,德國的酒店設施和服務是歐洲數得上名次的。我當時不太相信,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但進房一看,不得不服。標準的硬體設施十分好,而且其材料絕對的堅實、優質、舒適。更令人贊嘆的是,在每一設施處,該提醒顧客的,都有提示。在浴室顯要位置,有一個寫著七國文字的警示牌,告訴客人要避免被忽冷忽熱的水燙傷。我仔細一看,與其他國家和國內使用的熱水閥相比,如果不是主動去動它,絕對不可能產生水忽冷忽熱的問題。但酒店還是給客人以警示,以免燙傷,這一點足以表明德國人的精細。 我們在歐洲所行一路,在高速公路上觀察到的現象也讓我為德國人的紳士作風所折服。除了行車和超車嚴格按照交通規則外,基本看不到違章和野蠻行車,在出現交通堵塞時,那種約定俗成的禮讓方式和行為是我們在其他國家很少看到的。在有一次行車中,前面車的速度明顯慢下來,司機告訴我們一定是出了交通事故,他不是急著超車,而是很順從地跟隨其他車緩緩而行。緩行了一段路後,只見其由三路並兩路,再由兩路並一路,就這樣緩緩有序的並成一路車前行。在並車道的過程中,各路車都非常遵守規矩,一邊走一個,交叉並入,沒有任何車違反和搶道,遠處看去真像是一道禮儀風景線。越過路障後,又由一路車慢慢變成兩路、三路。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車的嚴格規范和節制帶來的整體秩序和效益是不言自明的,我不免聯想到對這么簡單的道理我們怎麼就不懂呢?其實不是不懂,而是每個人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而不是整體和他人。學習、借鑒外國人的先進文明東西,恐怕是我們永遠應該去做的。 所以說,德國人被公認為是最為嚴謹和規矩的人,是一個有計劃、有節制、有創造的民族,他們善於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十分周全,把每個過程都設計得十分精密,這是絕對准確和恰當的。 說到這里,我自然聯想到了德國民法上一個非常典型的法律問題,即在動產和不動產所有權轉移過程中要嚴格區分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即所有權轉移除要有雙方訂立合同的債權行為外,還必須有雙方合意交付的物權行為。在德國物權法上,這兩個行為具有抽象性和分開性,要分別考察。買賣合同有效不必然產生所有權轉移的法律效果,所有權轉移還必須要有意思一致的物權合意即交付或登記行為;買賣合同無效也不必然使已經有效轉移的所有權歸於無效,一方只可以以合同無效因而所有權取得無法律原因為由,以給付性不當得利請求返還。德國物權法這種使所有權轉移效力獨立於債權行為效力的制度在同屬歐洲的法國、義大利等多數國家法律制度中都沒有採用,在這些國家,買賣合同和物權合意不分離,所有權轉移隨合同有效訂立而完成。我國民法的傳統理論也是這樣的。 這個問題我在人民大學讀研究生時印象就非常深刻,因為當年一位年輕的民法學教授在給我們介紹德國物權法的物權行為時神采飛揚,慷慨激昂,大加贊揚並稱其為「精緻」的設計,我感覺他佩服這個制度到了很深的程度。當然,以我的法學造詣,其中的深奧法理自然是說不完全的,深刻的印象就是德國人為什麼要把一個簡單的買賣問題搞得如此復雜。隨著對物權法的了解和學習的進一步深入,我逐步感覺到:如果讓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的有效性彼此獨立並對其分別進行考察和評價,就有可能對所有權轉移過程中的諸多法律問題從理論上作出圓滿的解釋,而且可以為充分保護交易安全提供更為科學和更為直接的理論依據,很多糾紛也可以得到非常理想和圓滿的解決。這也許就是那位民法教授稱其為「精緻」的緣故。這是一個有趣的聯想和發現,它似乎令我找到了什麼答案。 在浮光掠影的觀察中感受到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找到一些也許本身並沒有必然聯系的事和理,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也特別有收獲。 因為,我發現並喜歡、欣賞德國人的嚴謹和精細。

㈥ 為什麼德國人的衛生間永不滲水

德國的衛生間雖然質量變態的好,但不可能永不滲水。也許幾百年以後就滲水了。但比z國那真的沒法比。(……[表示無奈¬_¬`])
這跟德國人的天生就具有的嚴謹,認真到一絲不苟的精神無法分離。
以及德國先進的科技,嚴格的法律,工序分不開。
細數二戰,德國的裝備曾何幾時讓世界心驚膽戰。
小到毛瑟步槍,Stg44,MG42。
大到虎式坦克,豹式坦克,飛碟,隱形轟炸機,
Me262。
都是劃時代的傑作。
毛瑟槍,MG42,豹式坦克至今都有國家裝備。
Stg44,MP40至今都能在中東戰場上見到。

㈦ 接待德國交流生應注意什麼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建議用傳統的中國禮節來接待,讓孩子能感受到新鮮的異國風情,而且這個也是你所熟悉的,不會出紕漏。年輕人還是很好接受新鮮事物的,不同於成年人的固定模式。
還有,建議事先了解一下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個人信仰等問題。
轉貼一些關於德國的相關信息,希望有幫助哦。
德國人講究順序,隱私和嚴守時間。德國人很注意工作和私人生活各方面的完美。在德國,人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歸屬感。嘲笑別人和能夠無視錯誤都是不能被理解的。
與德國人相處時,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把這些動作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飲食習慣:德國人喜歡肉食,尤其喜歡吃香腸。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藍格的桌布上擺著一筐麵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國麵包很有咬勁,牙齒好的人才能品嘗出味道。德式的湯一般比較濃厚,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里,這大概與當地天寒地凍的氣候有關。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
聊天、交談、接待等:
聊天可以涉及到有關德國的事和足球等,不要談籃球,壘球和美式橄欖球等。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禮物: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㈧ 德國人第一次見面時用什麼肢體語言打招呼

身處國外,當談到通過示意動作或身勢語來傳遞信息的時候,你如何辯別什麼是粗魯的示意動作,什麼是得體的示意動作?如何進行正確的回應,而不至於被人誤會?在這里列舉了一些外國人最常用的示意動作和身勢語。給您提供一些外邦生活的日常習慣,以免發生誤解帶來麻煩。

1、目光接觸
當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談時,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視對方。如果不看著對方,這通常被認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熱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恰恰相反,日本和韓國的父母親教導他們的子女不要正視對方而要轉移目光,避免目光接觸。他們認為,目光直接接觸是威脅對方,或者可能會有暗示性的。

2、握手
北美人在見面時握手相互致意,他們從兒童時代起就學會握手時要緊緊地有力握一下。雖然幾乎全球都以握手為歡迎對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歡向對方鞠躬致意(但不久將迎合西方人的習俗,也用握手致意)。東南亞人是兩掌在胸前對合作祈禱狀。中東人和許多東方人在握手時,往往輕輕握一下,那是因為在他們的文化里,緊緊握手意味著挑釁。

3、揮手
北美人不論是在向人打招呼還是告別,或者只是要引起離他較遠的人注意,他們舉臂,張開手,來回擺動。但是,在歐洲大多數地方,這個動作表示"不!"。歐洲人在打招呼或告別時,習慣於舉臂,將手在腕部上下揮動,好像籃球運動員運球的動作。義大利人可能用完全不同的手勢:他們舉手,僅手指向內擺動。

4、召喚
北美人要召喚別人通常是先揮手以引起對方的注意,然後把手轉過來做向內舀的樣子。美國人還有一種召喚人的手勢,那是伸出食指(手掌朝著自己的臉),將該食指向內屈伸。這兩種示意召喚的手勢在世界的其他地區都可能被誤解。在歐洲各地,要表示"到這兒來"的手勢是舉臂,手掌向下,然後將手指作癢狀。至於屈伸食指這個手勢,在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只用來召喚動物的,從來不用來召喚人。

5、點頭和搖頭
在世界大多數地方,上下點頭表示"是",左右搖頭表示"不"。在保加利亞,他們的習慣剛好相反。他們點頭表示"不";而表示"是"他們左右搖頭。

6、"V"字形
用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這差不多在全球都可理解為示意"勝利"或者"和平"。然而,在英國,如果你伸出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手掌向著自己的臉,這等於示意"他媽的!"

7、"O.K."的手勢
北美人經常並熱情地炫示這個手勢:拇指和食指構成環形,其他三指伸直。不過,在法國這個手勢表示"零"或"毫無價值"。在日本,它的意思是"錢",好像是在構成一枚硬幣的樣子。在巴西、蘇聯和德國,這象徵人體上非常隱蔽的孔。因此,在那些國家裡,決不要打這個表示"O.K."的美國手勢。

8、豎起大拇指
這個在北美以及許多別的國家裡非常普遍的手勢常被用來無聲地表示支持和贊同:"幹得好!"、"O.K."或者"棒極了!"以及其他十幾種表達用語。北美人用豎起的大拇指表示要求搭便車,但在奈及利亞等地,這個手勢卻被認為非常粗魯,因此必須避免這么做。在日本和德國,豎起的大拇指也用來計數:在日本這大拇指表示"5",但在德國則表示"L"。

9、敲門
在北美人的家裡,通常將沒在用浴室門半開著。這樣,我們可以知道沒有人在用浴室。在歐洲人的家裡,浴室門通常是關著的。因此,總得先敲門。

10、吹口哨
北美人向漂亮女人吹口哨,但也在運動場上作為喝彩的形式,或者在一場傑出的演出,又拍手又吹口哨。在這些場合,吹口哨都表示贊揚。然而,在全歐洲,在這種公共場合下,吹口哨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它表示不贊成,反對,甚至嘲笑。

11、碰觸
北美人不喜歡碰觸。好朋友之間會偶爾碰一下對方的前臂或肘部。非常好的朋友之間也許甚至會把一個手臂圍著對方的肩膀。但是點頭之交決不會擁抱。東方人也和美國人一樣避免這種身體的接觸,但是拉丁語系人卻喜愛熱情擁抱和親切地拍拍對方的背。在中東甚至可以看到兩個阿拉伯男友手拉手地在路上走,這只是表示友情。

12、接吻
北美人通常只是給愛人和母親親吻。有時在親近的女親屬之間親吻。但是兩個男人很少親吻。但是,拉丁語系人、歐洲南部的人和俄羅斯人,不論男女,相識的人之間通常親吻臉頰。但這只是佯作在臉頰上吻一下,有時在兩邊臉頰上都吻一下,或者甚至"吻三下":先吻一邊面頰,再吻另一邊,再回過來吻先一次吻的那邊。順便說一下,歐洲大陸親吻女士的手這個禮儀現在幾乎已看不見――只有在義大利和其他羅曼語系文化群落的一小部分騎士風度的人才這么做。

㈨ 二戰德國人為什麼恨猶太人

三個方面:

1、歷史原由

歐洲的中世紀在宗教,近現代在民族主義,即便是基督教的不同教派之間也是互相屠殺更有新舊教之間的戰爭和對異教徒的迫害和東征,很難想像在中世紀的歐洲伊斯蘭教徒能生存;

身為異教徒的猶太人因為有才乾和技能才能在歐洲還比當地人生活的更好,當然會造成不滿,在近現代民族主義激揚的年代裡,身為異族的猶太人經常成為迫害對象;

這個可以參考東南亞華人的情況,這還是在華人有一個強大且近在咫尺的祖國的背景下尚且如此,沒有自己國家和軍隊保護的猶太人更是受害。

公元13至15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當地新興資產階級們同新興的猶太人資產階級,產生了利益沖突,噩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

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和民族之間的差異,大批猶太人被迫流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開始了歷史上的猶太人第二次逃亡,尤其是在戰敗的德國,民族主義激變成了種族主義,身為德國境內唯一的少數民族,反猶情緒與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隨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德國的資產階級們,商界和金融界給本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軍需和資金,洗刷戰敗的恥辱,消滅少數民族以達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領袖的雅利安人國家和開拓疆土成為德國的目標。

2、宗教問題

在宗教上,基督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在歐洲,特別是西歐,人們普遍信仰基督耶穌。

雖說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但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難接納猶太人。

3、現實的需要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嚴重打擊了德國,同時由於一戰的打壓,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

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

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

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覺得膽怯。加上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完全處在一種極端瘋狂狀況之中,且得以迅速癲狂起來。

經過:

德國在1939年9月尾並吞了波蘭以後,納粹德國將它們國內和奧地利的猶太人集中在波蘭的腹地省份﹐稱為「普通政府」的地區。

猶太人被強迫安置在「強制性猶太人居住區」之內。最大規模的「強制性猶太人居住區」位於華沙。在華沙的猶太人被迫在1940年11月15日前搬遷到被指定為猶太人聚居的地區,並將這個地區完全密封。

繼低地國家、法國、波羅的海國家和南斯拉夫先後受到納粹德國的軍事佔領,更多猶太人處在了納粹德國的控制范圍內。

納粹大屠殺由1941年6月22日,德國偷襲蘇聯開始以後大規模爆發,德國蓋世太保跟隨德軍,對住在蘇聯鄉區的猶太人進行大規模的大屠殺。

蓋世太保最初的殺人方法是用手槍射殺,然後把他們的屍體埋葬在萬人坑裡面。但是柏林想出了更有「人道」的殺人方法來降低秘密警察的壓力。這個方法是用毒氣殺人。

初時秘密警察只用汽車的廢氣來毒殺猶太人。但是在1942年起德國採用了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 Gas)來更有效率地殺死更多的猶太人。

在1941年12月,德國在波蘭先後興建了6個專門用來殺人的集中營。當中的地點包括奧斯威辛和特雷布林卡。這些地點被選擇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都是鐵路的交匯點,以及它們都不是軍事上重要的地點,不會被盟軍空中偵查發展,保密系數高。

所以,納粹黨可以秘密地進行這個殺人計劃。1942年1月20日的萬湖會議,最終落實「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方法」以後,納粹德國開始用這些集中營來大規模屠殺猶太人。

在歐洲各地被拘捕、扣押、誘騙的猶太人,被用貨車車廂,從各國運到這6個殺人的集中營。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運到的猶太人會經過一個挑選過程。

可以做苦工的男性會被送到苦工營,而其他的會被直接送到毒氣室。被送入的猶太人以為他們是被送到浴室,但是進入到浴室之後,大門關閉屋子裡開始彌漫刺鼻的紫色煙霧的時候,他們才知道「浴室的蓮蓬頭只會放出毒氣」。

其他的附屬集中營則只有殺人的任務而沒有苦工營的。在1944年,當納粹德國知道它們的氣數已盡的時候,它們加快了集中營殺人的速度,並開始大規模自行拆毀、炸平一些東線鄰近蘇軍大反攻戰線的集中營,所有的犯人被強制性集體徒步押送回西部相對安全的集中營。

當中包括被德軍佔領的匈牙利。當盟軍在1945年初解放波蘭時,它們發現了這些殺人的集中營。整個二戰中,大約580萬歐裔猶太人被納粹德國殺死,是歐洲猶太人人口的三分之二。

除了猶太人,納粹還系統性大規模屠殺歐洲的吉普賽人、同性戀者、盟軍戰俘和其他被佔領國家的異見人士,甚至德國人中的大量性格孤僻者、精神病痴呆患者、先天性殘疾人員也被以送去療養院治病的借口,大量騙走屠殺,以保持雅利安人種群基因的絕對優良。

當中只有猶太人及吉普賽人是因種族原因被屠殺。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為什麼不用浴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