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人的姓氏是怎麼取的
像比較早期,還沒有什麼姓氏要跟隨父親的規定時,一般西方人都會為自己的孩子取偉人的姓,比如什麼Alexander(亞歷山大)
西方人是在前,姓在後。英、美、法、西班牙、阿拉伯人都是如此。俄羅斯
人通常也是名在前,姓在後,但也有時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別是在正式文件中。
有些國家的人,姓名很長,分三節或四節。英、美人士姓名,第一節是本人的正
式名字(教名),最後一節為姓,中間一節是母親的姓或家庭關系密切者的名
字,也有的是尊敬的好友或名人的名字。例如,約翰·斯圖爾特·史密斯
(John Stuart Smith)即為姓史密斯,名約翰。俄羅斯人的姓名其第二節為父
名,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即姓伊萬諾夫,名伊萬,而伊萬諾維奇為父
名,阿拉伯人姓名的第二節為父名,第三為祖父名。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前國王費
薩爾·阿卜杜拉·拉赫曼·沙特(Faisal ibn Abl Rahmamal Saud),即為姓
沙特,名費薩爾,而阿卜杜拉·阿齊茲為父名,阿卜杜拉·拉赫曼為祖父名。從
以上可以看出,對於這些國家的人來說,最主要的是記住第一節本人的名字和最
後一節的姓,平時稱呼,中間的其餘部分可以從略。
西班牙人的姓名排列略有不同。其父姓在倒數第二節,而最後一節為母姓。
在簡稱時,多用第一節本人的名字和倒數第二節的父姓。
西方人的姓名同中國人姓名的第二個不點是有關婦女的。中國婦女結婚後,
其姓名不變,過去有的婦女把丈夫的姓冠在自己的姓前面,現在這種習慣已經沒
有了。在西方,婦結婚後,則把父姓改為夫姓,而保留自己的原名。例如,一個
叫瑪麗·瓊斯的姑娘,嫁給了約翰·史密斯先生,那麼她就改姓史密斯了。她被
稱做瑪麗·史密斯太太。對於同她沒有深交的人來說,也可稱她為約翰·史密斯
太太。
不過,也有已婚婦女不用夫姓的例外。在美國,演員常常使用藝名。劇院經
理為了保持演員的知名度,不願她們改用夫姓,有的甚至對她們的婚事秘而不
宣。另外,女作家常使用筆名,而很少使用夫姓。
西方人姓名與中國人姓名的第三個不同點是,中國人力求晚輩的名字與長輩
的不要相重。而在英美,父子或祖孫的名字有時完全相同。英國前首相丘吉爾,
其父親名倫道夫,他的一個兒子也叫倫道夫,祖孫同名。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
羅斯福,他的兒子也叫富蘭克林·羅斯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為兒子取了與自
己相同的名字。人們為區別清楚,只好在稱呼他們的兒子時,冠一個「小」字
(Junior,放在英文姓名之後),即小羅斯福,小洛克菲勒。西方還有的人喜歡
沿用歷史上卓越人物的名字取名。在美國,不少人給孩子取名華盛頓、林肯、富
蘭克林、羅斯福等。
關於西方人的姓氏,還有一點應當提到。中國人很早就有姓,而且把姓視為
血緣關系、傳統接代的最重要的標志。以姓聚族而居,建宗祠、立家廟。可是,
古代英國人卻只有名而沒有姓。從10世紀開始,即相當於中國唐朝末年,才有一
部分貴族以封地為姓。以後別的貴族和一般老百姓也模仿他們,為自己選擇姓
氏。自11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基督教要求對姓氏進行登記,姓氏才得到
普遍使用。這樣,前後用了大約5000年時間,英國人才算都有了姓。
在英國,最普遍的是以職業為姓。例如,古代的鐵匠為居民製作、修理家
具、釘換馬掌,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行業。於是,史密斯(Smith鐵匠)就成了這
樣人家的姓。其他如泰勒(Tailor裁縫),庫珀(Cooper制桶工),巴伯
(Barber理發師),貝克(Baker麵包師),卡彭特(Carpenter木匠),克拉克
(Clerk辦事員或書記員),庫克(Cook廚師)等,也都是這樣形成的。
還有一些姓,原是父親的名字,加一個「遜」字(son),意為某人的「兒
子」,就成這一家後代的姓。例如,托馬斯(Thomas)的後代姓托馬森
(Thomason),或湯姆森(Thomson);傑克(Jack)的後代姓傑克遜
(Jackson);威爾(Will)有後人姓威爾遜(Wilson);威廉(William)的後
代威廉森(Williamson)等。
❷ 我想知道德國人最初劃分詞性的時候是依據的什麼呢德國文化對於詞性的定義與理解
這個問題極其深奧啊。。
1)陽性
大多數表示陽性生物的名詞,如:der Mann 男人,der Vater 父親,der Knabe,der Sohn 兒子,der Hahn 公雞
1) 帶如下拉丁或希臘語系的詞尾/後綴的名詞為陽性弱變化名詞,其重音在後綴上:
der Adjuntant (en en) 副官 der Protestant (en en) 抗議者
der Aristokrat (en en) 貴族 der Autokrat (en en) 獨裁者
der Philosoph (en en) 哲學家 der Theosoph (en en) 通神學
der Philolog(e) (en en) 語言學家 der Theolog(e) (en en) 神學家
der Poet (en en) 詩人 der Komet (en en) 彗星
der Pianist (en en) 鋼琴家 der Prokurist (en en) 代理人
der Bandit (en en) 土匪 der Jesuit (en en) 耶酥會會士
der Geograph (en en) 地理學家 der Telegraph (en en) 電報
der Enthusiast (en en) 熱心人 der Phantast (en en) 空想家
der Kamerad (en en) 同志 der Advokat (en en) 律師
der Kandidat (en en) 候選人 der Magistrat (en en) 高級官員
還有帶外來語後綴al, ar, ent, eur, ier, or, us 的詞,也為陽性:
der General (s e ) 將軍 der Ingenieur (s e ) 工程師
der Student (en en) 學生 der Kasus (- - ) (語法:格)
2) 動詞去掉詞尾en,加er,形成陽性名詞,指做動作的人,復數不再改變詞尾:
besuchen der Besucher lehren der Lehrer
3) 陽性名詞前加erz,表示大,為主或首要的意思,復數和原詞相同:
der Bischof der Erzbischof die Erzbischoefe
4) 大多數表示陽性生物的名詞,都為陽性:
der Arbeiter 工人 der Loewe 雄師
der Vater 父親 der Hahn 公雞
5) 四季,月份,周日,都為陽性:
der Fruehling 春天 der Mai 五月
der Montag 周一 der Sonntag 周日
但是das Jahr 和die Woche 、die Nacht 例外
6) 表示方向的詞,都為陽性:
der Osten 東方 der Westen 西方
7) 表示風霜雨雪的詞,都為陽性:
der Regen 雨 der Wind 風
der Schnee 雪 der Reif 霜
大多數以en結尾(但不包括動名詞或以chen結尾的詞),為陽性:
der Hafen 港口 der Laden 商店
9) 各種汽車名詞,都為陽性:
der VW(Volkswagen) 大眾汽車
der LKW(Lastkraftwagen) 載重汽車
9) 大多數帶er, el, ling, s, ich, ig 詞尾的名詞,為陽性:
der Lehrer der Schluessel
der Lehrling der Teppich
Der Koks der Honig
10)表示山嶺的名稱
如:der Himalaja 喜瑪拉亞山脈,der Jura 汝拉山脈,der Harz 哈爾茨山
表示土壤和岩石的名詞
如:der Sand 沙土,der Lehm 黏土, der Ton 陶土,der Granit 花崗岩
大多數表示貨幣單位名稱的名詞
如:der Dollar 美圓,der Schilling 先令,der Pfennig 分尼
但是die Mark 馬克,das Pfund 英鎊,die Drachme古希臘貨幣名 例外
2)陰性
從詞義來說:
大多數表示陰性生物的名詞,如:die Frau 婦女,die Mutter 母親,die Schwester 姐妹,die Lehrerin 女教師
大多數表示花,樹木和水果名稱的名詞,如:die Rose 玫瑰,die Nelke 丁香,die Lilie 百合,die Banane 香蕉
表示德國河流名稱的名詞,如:die Elbe 易北河,die Oder奧德河,die Weser 威悉河
名詞化了的數詞,如:die Vier 四,die Zehn 十
以城市或國家名稱命名的船隻,如:die Bremen 不來梅輪船,die Hessen 黑森號輪船
陰性名詞的詞尾特點
詞尾為ie的詞是陰性,復數形式為:ien
die Instrie die Instrien
帶外來語後綴a, age, ik, ive 的名詞為陰性
die Aera 紀元 die Garage 車庫
die Fabrik 工廠 die Defensiv 防禦
從外來語轉化而來詞尾為e的詞是陰性,復數形式為:en
die Adresse die Adressen
die Methode die Methoden
詞尾為sion或tion的詞是陰性,復數形式為:sionen 或 tionen
die Division die Divisionen
die Portion die Portionen
詞尾為taet的詞是陰性,復數形式為:taeten
die Qualitaet die Qualitaeten
詞尾為ur的詞是陰性,復數形式為:uren
die Natur die Naturen
詞尾為enz或anz的詞是陰性,復數形式為:enzen 或 anzen
die Residenz die Residenzen
die Eleganz die Eleganzen
3)中性
從 詞義來說:幼小生物的名稱,如:das Kind 小孩,das Kalb 牛犢,das Lamm羊羔
各個大洲、國家、城市、村莊、島嶼與半島的名稱(專有名詞只有與定語連用時才加冠詞) ,如:das tropische Afrika 熱帶的非洲 das neue China 新中國
幾乎全部金屬的名稱都為中性名詞,如:das Gold 金,das Silber 銀,das Uran 鈾,das Eisen鐵
例外情況有:der Stahl 鋼,die Bronze 青銅,der Schwefel 硫磺
按照其他方式分辨的也有,但是並不是十分重要,基本記住上面的那些就足夠用了。
例外表示陰性生物的名詞:das Mädchen(女孩)。
中性名詞的詞尾特點:
1) 在形容詞或名詞後加tum變成中性名詞,復數形式為:tuemer
heilig das Heiligtum die Heiligtuemer
der Koenig das Koenigtum die Koenigtuemer
alt das Altertum die Altertuemer
2) 詞尾為ium 或 um 的詞是中性,復數形式為一般:ien 或 en,但有例外*:
das Studium die Studien
das Museum die Museen
*das Praktikum die Praktika
還有帶後綴chen, lein, sal, tel, icht, ett, in 的名詞都為中性:
das Haeuschen das Buechlein
das Dickicht 灌木叢 das Schicksal
das Drittel Das Ballett 芭蕾
das Benzin
總結一下:
M:陽性生物;方位;天氣;季節月份天;大多數山;土石;大多數貨幣
德語後綴為 -er;-ling;-ig;-ich;-s;-us;大多數動詞失去前後綴
外來語後綴為 -ant; -ast;人物;主義
N: 幼小生物,或生物統稱;大多數地名(與定語連用才加冠詞);金屬;多數化學物
質
動詞不定式;抽象形容詞或分詞;名詞化的其他詞類;
德語後綴為 -tat;-tiv;-al;-chen;-lein;-um;-ett;-o;-nis,前綴為 Ge-
外來語後綴為 -um;-ma;-ment;-ing
F: 陰性生物;數字;
後綴為 -in;-ei;-ung;-heit;-keit;-schaft;-e;動詞形容詞派生帶-e,-t
外來語後綴為:-a;-ade;-age;-anz;-enz;-ette;-ie;-ik;-ine;-tät;-i
ve ;-ose;-sion;-tion;-sis;-ur;-üre
德國河流(Rhein, Main, Necker為陽性)
德語B1水平 班門弄斧一下了
在德語學習中共同進步!另祝新年快樂!
❸ 我的男朋友是外國人,我要怎麼叫他的爸爸
愛屋及烏,你既然都征服了他兒子,也就等於征服了他們的世界,所以,你應該用你最熟悉的母語,去稱呼他的父親,這樣,才能有助你在他們家的地位提升和拉近彼此的距離
❹ 外國國王的父親怎麼稱呼
在英國,king/queen讓位之後還是king/queen。另一種方式是叫king father/mother, 或者 queen father/mother. 如果查爾斯登基,讓位給威廉,他們出現在公眾場合時會宣布查爾斯國王和威廉國王,誰的名在在前只和輩分有關。但是在單獨談到查爾斯是會用king's father. 英國現在的現狀有另一個可能,女王之後威廉直接登基。這樣威廉就是king,查爾斯仍然是prince。相應的中文翻譯會從王子變為親王。王子和親王的英文都是prince。 國王和王子在談到自己父親時,如果這個父親曾經登基,則是father the king. 至於名字後邊的「世」,英文直接用序數詞。伊麗莎白二世就是Elisabeth the Second。一世和二世並不一定就是父子關系,只不過是因為歐洲出於各種原因同名較多,為了區分而加的。伊麗莎白一世生活在1533到1603之間,伊麗莎白二世是現任女王(2009)。 親王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親王的正室為親王妃。一些鄰國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 此外,歐洲中世紀以後,中文也用「親王」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例如英語的Prince用作爵位時常翻譯為「親王」)。
❺ 為什麼德國人說「祖國父親」我們說「祖國母親」
從字面上來看,父親代表的是力量和權力。同時德國的文化和它的崛起之路也是富有鐵與血的,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用祖國父親來稱呼更符合他們的性格。
❻ 德國風俗民情
一、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二、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三、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四、德國人擇偶方式
今天,德國的男女青年有各種機會進行接觸,他們或經親友、同學、同事介紹,或在舞會、旅行等文娛活動中相識,然後經過一番交往的戀愛過程,最終決定結為夫婦。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這一點同西方現代國家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在擇偶方面,德國有一些有趣的風俗。
1.橡樹月老
在德國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有一棵遠近聞名的老橡樹,人們稱它"橡樹月老"。關於這棵老橡樹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與敵人遭遇中遇險,被一位美麗的姑娘救起,王子與姑娘一見傾心,結成良緣。為報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到此觀賞,並希望巧識意中人。還真有一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情波,並在樹下舉行了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充當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的橡樹"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樹洞中。這些信是公開的,人人都可以拆閱,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過閱讀來信,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聯系,約期相會。據說通過橡樹月老已使五千多對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致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尋找配偶也把情書投寄給這位橡樹月老,這種情書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藝定終身
在柏林西南有個小鎮叫希喬貝克,這里的入幾百年來都非常熱衷於國際象棋活動,並且到了痴迷的程度,連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裝了一個棋盤來表示風向。人們一早起來,就可以看到用棋盤夾著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員。這里的人從小學習下象棋,學校里設有"棋課",以輔導孩子們從小學習下棋。正是由於這一棋俗的緣故,姑娘們在選擇配偶時,小夥子棋藝的高低成為一個主要條件,一個小夥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須先同姑娘的父親對奔一盤。如果小夥子贏了,會受到姑娘全家的熱情款待,至於婚事也就十拿九穩了;如果小夥子輸了,那麼對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藝長進以後再說了。
3.白樺樹寄深情
在德國波恩,小夥子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慕之情,是通過贈送白撣樹這一富有詩意的形式來實現的。每逢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要砍伐一株嫩葉滿枝的小白樺樹在4月30日或5月1日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陽台或庭院中,借翠綠的小樹來表達自己深深的愛意。每到這一季節,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陽台都可以看到綠油油的小白柳樹。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會同時放著好幾棵白樺樹。遇此情況,姑娘自會喜不自禁,而送白樺樹的小夥子們則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迴音,不能操之過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迴音,小夥子就可再贈送給姑娘一枚寶石戒指,姑娘以親吻表示謝意並接受這枚求愛戒指。過一段時間,當雙方深信彼此間情投意合時,便互贈銀戒指,表示訂婚。到結婚時再互贈金戒指,表示雙方的愛情像金子般純潔。
4.電影擇偶
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婚姻問題,其中有一種方法是以拍電影廣告的形式幫助一些"待字閨中"的姑娘解決婚姻大事。姑娘們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調、縫紉、清潔房間等家政方面的特長。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過攝影師和導演技巧高超的處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愛、非常完美的姑娘。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組成的"寂寞的心協會"去放映,單身男子可從影片中選擇自己可心的配偶。美麗的電影往往能給人們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許多人在與真人相見後,會覺得並不像電影中的人物那麼理想。
五、出生
德國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終是世界最低的,戰後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在這樣一個低出生率的國家,一個家庭的添丁進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實早在婦女懷孕之時,她便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保護,有許多風俗習慣都是為了保護孕婦的身體健康及胎兒的茁壯成長。在德國符滕堡地區的農村,孕婦是倍受敬重的貴客,她可以進入別人家的果園摘果品嘗,可到鄰家就席用餐。那裡的人認為孕婦的光臨象徵著新生和豐收。此外,還有這樣一些習俗:孕婦晚上不可出門,怕黑夜裡的巫婆鬼怪傷及胎兒;孕婦不能看醜陋的東西,怕嬰兒日後長得難看;孕婦不能走十字門、不能從晾衣繩下穿行,否則會造成難產、傷害胎兒。這些風俗雖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從中也可看出人們對孕婦的關心。 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德國,新生兒出生前,父母已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約定時間,由牧師或神甫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國,新生兒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會在親友中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於教父教母與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嬰兒的父母在選擇時是很審慎的。孩子的父母在為孩子選擇教父教母時不一定要選一對夫婦,但他們要由正直可靠、行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聲較好的人擔任。當然首先要取得他們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請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是一種榮譽,而樂意承擔這份責任。 認教父教母的原意是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幫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責任已不僅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們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後就有多位長輩關心他的成長,在他有困難時給予照顧,萬一在孩子未成年時父母雙雙早逝,那麼教父教母還要擔負起撫養他成人的義務。
(二)新生兒洗禮
洗禮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時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基督教認為:人生而有罪,須經過洗禮除去污垢,變得純潔,方能被接受為基督教的人,日後才有資格進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嬰兒,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後接受"施洗者約翰"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國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嬰兒時由家長抱到教堂受洗的。 嬰兒正式起名與洗禮同時進行,所以洗禮也叫"命名禮"。嬰兒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後,即發請帖邀請親友參加,一般只請至親近友,人數不會太多。 施洗禮時,嬰兒由教母抱著站在教堂內聖壇前的"聖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圍攏過來,由牧師或神甫宣讀《聖經》中的有關章節,口誦規定的禮文,並接過孩子,用手蘸聖水滴在孩子頭上,口稱:"我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給你施洗。"然後,再說幾句願孩子長大後要博愛人類、侍奉上帝之類的話,洗禮遂告完畢。 洗禮之後自然是要慶祝一番,嬰兒的父母要舉行一次午宴或茶會,邀請施禮的牧師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親朋好友參加。被邀請者要給孩子帶一些禮物,如玩具、衣服、兒童畫冊等等。教父教母的禮物照例要貴重些。在巴伐利亞地區,在洗禮日那天,教父不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還要把迷迭香放在嬰兒的搖籃里。據這說這種香氣濃郁的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同時,他還會在教子尿布或枕頭下塞點兒錢,作為孩子日後操辦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書和筆,希望孩子聰明勤奮。如今,時髦的禮物是送男孩一個小巧玲瓏的銀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條項鏈或一隻銀制咖啡杯,上面刻著孩子的姓名和洗禮日期。 在巴伐利亞農村,孩子的洗禮聚餐有個習慣,那就是餐後餐桌上要有剩餘的麵包,飯後要給賓客包裝點兒吃的東西帶走。給男客帶點兒香腸、烈酒,給女客帶點兒糕點、糖果,對教父則更是要厚禮相贈,以此來表示生活富裕、綽綽有餘。 在德國,洗禮用的蠟燭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對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義。據說點燃洗禮燭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國的一些農村,至今仍虔誠地遵循著這一古老的習俗。 在德國婦女生孩子可獲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雙方各休假六個月,共同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六、德國的交際禮儀
(一)初次相識
德國人之間初次見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紹,作為介紹人要注意:不能不論男女長幼、地位高低而隨便把一人介紹給另一人,一般的習慣是從老者和女士開始。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女士引見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雙方握手時,要友好地注視對方,以表示尊重對方,如果這時把眼光移向別處,東張西望,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初相識的雙方在自報姓名時,要注意聽清和記住對方的姓名,以免發生忘記和叫錯名字的尷尬局面。在許多人相互介紹時,要做到盡量簡潔,避免拖泥帶水。 由於德語語言自身的特點,在與德國人交往中還會遇到一個是用尊稱還是用友稱的問題。一般與陌生人、長者以及關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稱"您";而對私交較深、關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關系不錯的同事,往往用友稱"你"來稱呼對方。交換稱謂的主動權通常在女士和長者手中。稱謂的變換,標志著兩者之間關系的遠近親疏。對此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與德國人交往。
(二)遵約守時
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復。但不管接受與否,回復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作準備,遲遲不回復會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約,應客氣地說明理由。既不赴約,又不說明理由是很不禮貌的。在德國,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請信,注往還註明衣著要求,這並非多此一舉,因為誰也不想在此穿戴莊重的場合,由於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電影院中的遲到,人們可以習以為常,但對於音樂會的遲到,則是令人討厭的。這時遲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個樂章結束後再入座。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萬別走錯排數,並且要對站起來讓路的人輕說"謝謝"。 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遲到固不禮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早,便開車轉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時再進主人家。
(三)付小費
在西方國家,給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付小費已成為習慣,小費已成為服務員的重要收入來源。給小費不但是對其服務的一種酬勞,同時也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因此,它也屬於禮貌范圍之內的事。 那麼,對哪些人應付小費呢?飯店招待、門房、女服務員、房間清潔工、旅館中的行李搬運員、火車站和機場上的行李搬運員、輪船招待、卧鋪車廂乘務員、酒吧調酒師、理發師、出租汽車司機、加油站工人、廁所服務生、擦皮鞋者、導游、旅遊車司機、摩托遊艇司機、領座小姐和停車場看守等。經驗證明,付適當的小費可提高你在度假場所、餐館中的舒適程度。同時,通過小費也表達了你對服務員熱情周到服務的感謝。 小費不等同於服務費,服務費是顧客所付的附加費,一般為消費的10%一15%,它列在帳單的末尾。一般如果帳單上已列出了15%的服務費,那就不用再付小費,如果服務費只收10%,顧客要另加5%的小費。當然,如果你對這里的服務十分滿意,可以把錢湊個整數,或單獨把硬幣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盤中。誰幫了我的忙,我就給他2-5馬克的小費,這已成為一種規矩。提早把幾馬克的小費塞到賓館房間清潔女工的手裡,可保證你房間的整潔舒適。早一點兒把小費塞給出租太陽傘和躺椅的人,可保證你及時租到這兩種東西。多付幾馬克的小費,可使你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其實這是很實惠的。千萬不可小看小費,這也是你禮貌是否周全的標志。
(四)如何送禮
朋友之間交往、遇有婚喪喜慶、做客赴宴、送往迎來、逢年過節、慰問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禮品,這是人之常情。德國人不習慣送重禮,所送禮物多為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此來表示慰問、致賀或感謝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帶上點兒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當然,去德國朋友家做客的中國人如能送給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那定會受到主人由衷的贊賞。如果只是順便看望,那就不必帶什麼禮物了,最多給小孩子帶點兒小玩意兒。如果是業務的聚會,雙方往來都是公事,只要按時應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國,如遇朋友喬遷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禮者開誠布公地談談送些什麼禮物好。有的德國新婚夫婦會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單,送禮的朋友可在此單上劃上自己送的東西,這樣既可使新婚夫婦得到實惠,又令饋贈者高興。 對送報員、清潔工、看門人或照顧病人的護士,德國人一般也會送些禮品,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不過對他們送錢更為實惠。你可把一張鈔票裝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們手中,同時對他們的勞動表示感謝。
七、德國生活小事忌諱多
在德國,忌諱「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個星期五,人們會特別小心謹慎。此外,德國人祝賀生日的習慣也不同於中國人。在中國,友人生日臨近,你方便時,送他生日禮物並祝他生日快樂,他一定會為你的關心及熱情而感激不盡。但如果這事發生在德國,則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因為按德國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在原聯邦德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都是隱私,相識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對方底細是司空見慣的事。另外,別人買到一樣東西,即使喜歡,也不要問價格。遇到別人生病,除傷風感冒或外傷等常見的病外,不要問及病因及病情,否則會招來好窺視別人秘密之嫌。訪友時,切不可搞「突然襲擊式」的登門拜訪,都要事先約定。
原民主德國居民樓的煙囪都比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種專門從事清掃煙囪的工人。人們相信,誰要是出門在半路遇見煙囪清掃工,誰一整天就會順利;如果有人在和煙囪清掃工擦肩而過時在他身上摸一下,他這一天就會交好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過去德國人的房子都比較簡陋,爐灶、煙道都比較簡單,很容易引來火災,有煙囪工人清掃就會避免這類災難。這種習慣延續至今。
在德語中,人們往往用人稱代詞「您」或姓氏之後加「先生」或「女士」來表示尊敬。對未婚女性稱呼「小姐」已不時興。在親戚、朋友和年輕人之間更多的是用「你」或直呼其名。小輩對長輩也直呼其名,這不是不尊敬,而是一種親昵的表示。人們往往在相識後不久就改尊稱「您」為「你」了,這種隨便的稱謂現在用得越來越廣泛。
❼ 歐洲貴族的稱謂規則
普魯士人的「馮」,是一種所謂的傳統貴族的稱謂。這個法國人的「德」幾乎等同。
但是,所謂「史陶芬堡」的稱呼與祖制不同,就有點意思了。
我確實不能給出你准確的答案,但是,我何以提供一種思路,和你探討(以下內容純個人手工寫入,絕非從別處而來。):
一.封地的變更。國王分封給貴族土地,從此貴族就以此為封號。我懷疑其名中「堡」的來意,源自burg,即某某人之家之意。這也是德國人常用的地名:例如:杜伊斯堡,wolfsburg沃爾夫斯堡-狼窩。等同於俄語中的「格勒」。
若推斷成立,則這一爵位的變遷,無疑是由於封地的變遷所造成的。
而這種變遷又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封地變換。也就是我們中國的所謂轉封。日本的大名「本城」的改封。原有領地被普王收回挪為他用,另外再另一地,再補償給「土地被徵用人」一塊土地,由此造成封地名的變換。這種情況出現較少,因為一旦出現這一情況,就說明,這個貴族已經或者即將失勢--例如「富凱」。你想想看,如果他是很得寵的話,那麼普王肯定會在他原有領地的基礎上增加領地,而不是轉封的。
2.封地新增。即領地的擴張。這又可能是由以下情況造成的:
(a)受封領主的領地,被國王增加了領地。注意:這里只說是領地面積和區域的增加,並不代表其爵位也一定增加。
(b)受封領主對外武力擴張,吞並周圍小領主。這當然需要一些介面、機會、和國王的默許。
(c)財產的擴張--收購。沒錯,你沒看錯,是收購。代表人物就是..《三個火槍手中》的波瑟斯。
----------------------------------------
二.繼承爵位的來源分支。
1.多個血緣貴族系統的繼承。這里又分為兩種情況:
(a)繼承人的父母輩雙方,都有封地和爵位,因此繼承的爵位可能與祖父不同。代表人物《布拉熱洛納子爵》中,阿多斯(也就是拉斐爾伯爵)唯一的兒子,他的封號當時不是繼承的伯爵封號,而是阿多斯的另外一個子爵封號。當然我們說同一個人可能擁有多個封號。當然阿多斯生下小子爵之前,自己是有這兩個封號的,即--阿多斯既是伯爵也是子爵。
(b)自身婚姻繼承。這種封號的獲得,不是靠父輩,而是靠婚姻。對,當你看見某個貴族大人死後留下的遺孀...恭喜你,兄弟你的機會來了!勇敢地去吧,他亡夫的領地和頭銜就都是你的了!什麼?你把這叫做..bangfupo?好吧,算你說對了。至於代表人物...還是波瑟斯。
2新爵位獲得.
(a)這個比較簡單,指的是不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吃閑飯,自己動手開創新的功勞,並被認可,受封新的貴族頭銜並享有領地。
(b)但是,如果這個貴族後代不是其父親的嫡長子呢?那麼其新封號幾乎就和老封號沒什麼關系了。
一家之言,沒有太多的鐵證來論實,也只能給你擴展一下思路了。
❽ 哪些地方的人叫爸爸為papa
法語裡面爸爸是PAPA。 英語裡面很少這么叫。 如果有,也是歷史上受法語影響的地方。 在英國基本不會有人這么叫。 美國會稍微多一些。很多美國南部最早是法國殖民地的州,會有叫PAPA MAMA的習慣。
英國有些地方,會把爺爺叫PAPA, 不過很罕見。
樓下的 agnio 在瞎掰。
❾ 德國人怎樣做家長
德國80%以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印象頗好,特別是他們感激父母在人格、修養方面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所欣賞的父母的共同特徵可概括為勤奮、認真、按計劃辦事、言而有信並值得信賴。
盡管德國家庭普遍較富裕,但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了相對獨立的習慣。與東方的孩子相比,他們較少有依賴父母的意識。大部分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有打工掙錢的經歷,特別是在假期。中學畢業或到一定的年齡後。孩子們會在父母的指導和自己的選擇下,離開家庭到外面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
德國的家長們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長關鍵時期的指導:
☆孩子出生後。父母便給孩子一個銀行賬戶管理自己的錢財,以便懂事後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和打工錢。
☆從蹣跚學步起,就開始注重孩子堅強性格與意識的培養。孩子跌倒後,父母不是趕緊去扶,而是不斷地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為陶冶情操,鼓勵孩子參與多種活動,特別是手工活動,如家庭布置、花園布局以及機器維修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遇到的個人問題和煩惱增多,家長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說出自己的觀點,又盡量去理解孩子。
☆在擇業的問題上,尊重孩子意願並加以適當的引導,確保孩子有一個自己喜愛的職業。
❿ 父親節來了,各地是怎麼稱呼爸爸的呢
在我們心中,父親都是非常偉大的一個存在,小時候看父親年輕,但是能夠挑起家中的重擔,後來父親越來越老背慢慢駝了,頭發變白了,他們的目光還是那樣慈祥!父親節,讓我想起了各地都是如何稱呼自己爸爸的呢?
像我們重慶地區,有時候就會叫自己的爸爸為“老漢兒”,在外人看來,可能會有一絲絲不理解,爸爸,怎麼能夠叫“老漢兒”呢?這可能跟不同地區的風俗文化不一樣,大多在川渝地區都會叫自己的父親為老漢!
在廣東等地區,他們稱自己的“爸爸”為“老豆”,也不知道怎麼跟豆扯上關系,少數民族的風俗文化更是不一樣了,簡直我們聽都有聽過,好像在電視劇里才聽見過“阿瑪”之類的稱呼。
稱呼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父親的尊重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