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2—13世紀,德國人大量移民捷克的結果是什麼
12—13世紀,德國人大量移民的結果,在捷克國內形成了一個德國教俗封建主、城市貴族和礦山主的特殊社會集團。他們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結,共同剝削捷克人民。農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階級的雙重壓迫,使他們「像流亡者一樣住在自己的國內」。
㈡ 德國的移民分布狀況。
不能按照城市農村簡單劃分。相對城市比較集中。西部德國比較多一些,當然沒有確切統計。
而且要看移民輸出國。最多移民土耳其人遍布德國各個地方,西部城市魯爾區和科隆、Wuppertal,人口密集區柏林,曼海姆就有很多。其中曼海姆有來自160個國家地區的不同民族居住在此。
來自亞洲的越南人在大城市都開有很多亞洲超市,東德也不少。萊比錫,柏林,德累斯頓等。
中國人基本上在大城市比較常見,漢堡、慕尼黑和法蘭克福有很多中國工作人員和定居者。但是否是移民就不清楚了。
如果是嫁給德國人,那就更加分散,看你的德國老公住在哪裡了。
㈢ 德國人的德國人的移民
2013年德國共接納了123萬移民,這個數字為20年來最高,民中四分之三來自歐洲國家,他們當中很多人受過良好教育。波蘭位居移民來源國第一名,2013年向德國移民19.7萬人。自1996年以來,波蘭就一直是德國最主要的移民來源國之一。但同一時期,德國人口中有12.5萬人移居波蘭。其他主要移民來源國分別為羅馬尼亞、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
2004年到2013年,約150萬德國人移居國外。年均約有2.5萬人放棄德國國籍。德國人移民外國的頭號目的地一直是瑞士。這個鄰國在過去10年吸引了20萬德國人入籍,美國和奧地利次之。從前有移民願望的德國人優先考慮的是美國、加拿大或澳大利亞這幾個傳統移民國家。
美籍德裔目前是美國人中所佔比例最多的約為17%,在1990年的一次人口普查中顯示大約5800萬美國人有完全或部分德國血統。2002年,在俄羅斯境內大約還有60萬德裔人(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如果算上帶有德裔血統的人,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50萬人。哈薩克大約2%的人在民族認同上仍然是德意志人,大約有30萬人左右,吉爾吉斯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大約1萬6000人,佔0.64%)。 根據加拿大2006年人口普查,德裔加拿大人約300萬(10.2%)。 據統計整個巴西共有1200萬德國後裔 。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德裔約佔澳大利亞人口4.09%。
㈣ 什麼原因導致數百萬德國人移民
西媒11月26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對全球變暖表示懷疑,他在這方面最著名的言行是2012年發表推特宣稱氣候變化是中國人設計的「騙局」,並且在今年6月讓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不過特朗普或許不知道,一場因為自然因素引起的氣候變化,正是導致500萬德國人在19世紀移民大西洋另一側的原因之一。而這些移民當中,恰恰就包括特朗普的先輩以及後來開創商業帝國例如營養食品生產商亨氏公司及輝瑞制葯有限公司等的著名家族。
報道稱,第一次移民潮出現在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噴發之後,火山灰和氣體導致全世界的氣溫在其後幾年內下降,1816年沒有夏天,全年潮濕寒冷,導致全球普遍歉收、飢荒和移民。1846年又出現一次移民高峰,當年夏天異常炎熱乾燥,導致收成不好糧價上漲。在這兩次移民潮中,氣候的影響作用最大,而在其他幾次移民潮中,經濟前景、政府政策、政治爭斗、戰爭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更大。
報道表示,最近幾年,隨著極端惡劣天氣的增多,氣候原因再次成為移民討論的核心話題。
㈤ 12—13世紀,德國人為什麼開始向捷克大規模移民
捷克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礦藏,引來了德國封建主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紀,德國人開始向捷克大規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侶。這些教士和僧侶很快把持了捷克教會和寺院的主要職位,廣占土地,幾乎達捷克耕地的一半。與此同時,教會為鞏固和擴大勢力,從德國招引大批騎士,讓他們分享土地,役使捷克農民和來自德國的移民。捷克國王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也讓大批德國商人和手工業者進入捷克,並許可建立各種自治城市,享有各種特權。
㈥ 200萬德意志人曾經生活在俄國,後來他們都去哪裡了
▲伏爾加德意人長期聚居,較好地保留了民族特點
據官方統計,1989年蘇聯境內的德意人達到200萬。在蘇聯解體前的五、六年裡,平均每年有10萬人遷往兩個德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個進程更是被加快了,俄籍德意志人的數量在大幅度減少。即使如此,目前俄國仍有至少有60萬以上的德意志人。
俄國境內存在這么多的德意志人,是由沙俄擴張、二次大戰以及蘇聯的錯誤民族政策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有越來越多的俄籍德意志人向德國和其他歐美國家移民。
㈦ 你知道美國,德國,英國人他們喜歡移民去哪裡
當然不是,當年最先在美國建立殖民地的是荷蘭人,後來英國人搶了荷蘭人的地盤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英國人才開始大量移民。由於當時愛爾蘭是屬於英國,而愛爾蘭和蘇格蘭都是比較貧困的,所以當時有大批愛爾蘭人還有蘇格蘭人移民新大陸。真正的英格蘭人其實移民的不多。
與此同時法國人也在美國內陸建立了一個超大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幾乎就是現在美國的三分之一的地盤,比英國殖民地還大。拿破崙時代為籌集戰爭經費,法國人把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人,但很多法國人留在了美國。
美國建國後,由於工業發展需要勞動力,美國鼓勵歐洲移民。而當時歐洲移民的主力是德國人,因此又有大批德國人移居美國,以至於發展到很多州為了官方語言是英語還是德語吵了很久。
再後來美國和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戰爭,戰爭結果就是墨西哥幾乎把一半的領土割讓給了美國人,於是大批有西班牙血統的墨西哥人就留在了美國。
所以現在美國白人的祖先包括荷蘭人、愛爾蘭人、法國人、德國人、墨西哥人等等等等。英國人的血統只是美國白人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主要是蘇格蘭人血統,英格蘭人血統很少。
㈧ 德國人從哪個年份開始移民美國伊利諾伊州
德國人在美國剛獨立之後就向美國移民了。德國的音樂家舒伯特曾說,北美有13扇金光閃閃的大門想擁有不同思想的人敞開著,說的就是美國。
㈨ 德國移民最多的是美國哪個洲或地區
德國人向美國遷移.發生在美德兩國歷史上的許多不同時期。從第一批德國移民於1683年到達北美.德意志移民人數就增長很快。在19世紀,有500多萬德國人移屠美國,超過任何別的國家f11,從而成為美國移民集團中獨特的一支。他們移居美國後很多情況下仍保持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由於他們在美國的分布對美國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德意志人移民北美在17世紀80年代達到第一次高潮.19世紀初由於拿破崙戰爭及德國西部手工業工匠敵不過英國機器紡織品的競爭在德國*起了全家赴美的高潮.這一趨勢到i9世紀末被單獨移民所代替。在整個19世紀期間有500多萬人移居美國。1828年,抵美的德裔移民每年只有1幹人的水平.1832年上升到1萬多人.1846年急增至5萬人,1854年更超過了20萬人f2】。80年代初,歐洲工農業危機,大批德國人移居美國。他們大多居住在上密西西比和俄亥俄河谷.特別是俄亥俄、伊利諾斯、成斯康星和密蘇里四州【3】。我認為這一時期美國的」拉力」和德意志的」推力「對德意志向美國移民起了推動作用。首先就德意志的」推力」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治上.直到19世紀下半期的德意志仍然處於動亂z中。1815年盒破侖戰爭後.由於貿易恢復而帶來了英國貨的競爭.造成德國西部不少工匠失業。維也納會議導致貴族繞治復辟.德意志各邦的獨裁專制也激起反叛和外逃。在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大批流亡之士(又稱」1848年志士「)來到美國。另外19世紀60年代由於俾斯麥發動的戰爭而引起德國各邦的動亂加劇了移民潮。第二.德意志各邦遷徙美國.也因為贊賞台眾國無與倫比的政冶制度『41。由於政治上動亂.大批知識分子無法實現政治上的民族統,便試圖喚起人們對德國語言和文化傳統的尊重.掀起了一場」文化民族主義u運動.但於19世紀20—30年代遭到當局的鎮壓。在絕望中.他們中的一些人轉向自由民主的美國,希望在那裡建立一個自由統一的」新德國」。為實現其理想.他們避開了人口稠密的美國東部.來到了政肘力量控制薄弱的兩部邊疆。第三,德意志禁止移民法令的取消也有利於向美國移民。在1848革命後.德意志廢除了限制移民的規章,簡化了移民的出國手續.希望以此防止政冶動亂的再度發生。其次,德意志人大量移民美國同美國的」拉力n分不開。大量移民是19世紀中後期移人美國的.因此這一時期美國政府通過的移民政策和工業革命起了重要作用。內戰中.林肯政府在』1863年致國會咨文中吁請國會制定法律刺激外國八移居美國,井終於使國會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國務卿威廉西沃德也支持積極移民政策。如t867年通過美國領事館招募了800名普魯士鋼鐵工人。內戰後.美國出現了工業化高潮.對勞動力的需求使美國廠礦企業競相以高工資從歐洲招工。西北部從威斯康星到俄勒岡都採取鼓勵移民中。德意志是最大的政策。鐵路公司投入巨資吸引移民勞動力。1868—1871年,南部和中西部鐵路工人的工資每天175—2美元.鐵路公司還為不同國籍的移民建立定居點。如柏林頓公司在內布拉斯加和艾奧華建立了德國人定居區。據統計,19世紀90年代.美國鐵路部門僱傭的外國移民增加到8萬多人.其中德意志人有18613萬名。還有一個因素是交通工具的發展。19世紀,美國招徠移民的活動中「從使用帆船到使用蒸氣輪船是移民活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德意志利用這一時機大量建造輪船投人越洋客運.漢堡、不來梅都成了最活躍的港口。據紐約移民局的材料.在1856年.964%的移民是乘帆船到紐約,1873年乘輪船抵達紐約的移民超過了964%151。另外,時間上橫渡大西洋從卜3月縮短至10天且安全性大大提高。這些為德意志人遷居美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美國民族文化與民族意識的總體特徵即~體多元」.而民族同化的進程是一體化增強的主要渠道。關於外來移民被美國社會同化的進程.美國學者米爾頓戈登曾提出一套理論。他認為.同化有行為同化和結構同化兩種。行為同化發生在移民文化模式被加以改變以適應新社會所提出的種種要求之時.如語言、服裝、禮儀的變化等.而結構同化則是在移民集團被納入新社會的各種社會機構之中時才得以實現。通婚是結構同化的最基本事例。它之完成.意味著人們首先基於種族類同性的諸種聯系已經消失『61。我認為,19世紀的德意志移民是抵制同化措施的。民族同化進程是相當緩慢的.到20世紀才加快。19世紀初.一些德國移民團體曾有過在美國建立使用德國語言的州的夢想;在30年代初,曾企圖把德國移民集中在得克薩斯州兩南部的打算;19世紀40—50年代從歐洲逃亡到美國的德國移民集團.希望利用美國內戰在中西部和得克薩斯建立起獨立的德國移民州。但這些企圖都沒得逞。因為美國法律禁止建立種族特區。怪不得亞伯拉罕林肯總統認為德國移民是一個需要細心加以培植的種族集團_7l。但在辛辛那提、聖路易斯、密爾沃基和其他城市形成了大范圍的德意志移民社區。有時.某一特定城鎮的居民,都來自德國某一特定的地區如肯塔基仆l的法蘭克福一地的居民,都是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移民所建的【8】。德意志移民集中居住的方式使他們世代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這一點表現在民居和文化的孤立上。在19世紀的密爾沃基市.德裔居住區和當地的本土居民或愛爾蘭人只保持著最低限度的接觸[9l。在德國人居住的地方很少聽見英語,生活方式完全是德國式的。另外德意志移民為反對同化措施.反對強追他們進入公立學校.於是他們創辦自己的學校。路得救和天主教德裔.曾在19世紀的美國建立起自己的教區學校.其他的德國人辦起自己的私立學校。聖路易斯是德國人集居的一個中心,該地早期的幼兒師資幾乎全是德裔的【10】。結構同化中.德意志移民是很緩慢的。德意志移民對政治不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