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濟大學怎麼樣
學弟學妹們,你們好:
我是來自上海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14屆畢業的學姐。同濟的主校區主要為四平路本部和嘉定校區。1.四平路本部小而精緻,個人覺得是上海市區最美麗的校園:建築高低錯落,很有特色;花草繁盛。3月25日-4月2日前後,愛校路櫻花道十分美麗。2.交通。四通八達的四平路,出了校門就有的十號線。3.美食雲集。本部食堂還是相當好的,好吃不貴、品種豐富。個人最愛留學生食堂的咕咾肉,還有北苑啦;校園附近也都是好吃噠。4.圖書館。圖書館非常棒。本部的雙子樓很有格調。5.專業。土木、建築、城規,眾所周知,是王牌專業。同濟德語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時至今日,同濟與德國的關系都非常好,交流機會也特別多。同濟與歐洲的其他不少國家合作也比較緊密。就業方面,對德語聽說讀寫譯有很大的要求,畢業出來適合做公司涉外翻譯,助理等對德語聽說讀寫譯有很大的要求,畢業出來適合做公司涉外翻譯,助理等。同濟大學目前在我國來說都是名牌大學,但是是一個理工類為主的院校。如今學校正在轉型,向綜合性大學邁進,並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學校很多專業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地處上海,在我國的經濟中心,學校的資源也很多,無論是什麼專業。
身為同濟大學的一份子我倍感驕傲,相信剛拿到同濟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你們的心情一定十分激動,同濟大學作為一所985院校,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我深深的愛著我的母校,這里有我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
我最喜歡雨後的同濟大學,一輛自行車在雨後騎行,感覺古樸又不失大氣。3月末的櫻花盛開,走在櫻花大道上,雖然路途有點短,但是卻充滿了浪漫的棲息,校園是充滿青春正能量的地方。剛過去的季節去同濟四平路校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看櫻花,一條從赤峰路主門開始的街道一直到運動場兩邊都是各式各樣的櫻花,配合風和雨帶下的花瓣灑落在地上,還是蠻有意境和整體感覺的。很多畢業生甚至把他作為畢業照的選擇。地鐵2號線10號線同濟大學站出來,走四平路正門。一進門是屹立的毛主席塑像,再往裡走是教學樓南樓和北樓。 最吸引人氣的櫻花大道在校區西南邊、靠近赤峰路校門口,位於通往同濟南校區的主幹道兩旁。三月中下旬賞櫻高峰期,大道上滿滿地都是來自校內外的賞櫻人群,且會有保安人員在。櫻花盛開的季節樹枝上的花瓣晶瑩剔透。遠遠望去是一片粉色的花海。一陣風吹來,會有花瓣隨風飄落,地上鋪滿了粉色的花瓣。到處都是拍照的人(學生、市民、專業攝影人、畢業生等),偶爾會遇到校園內的cosplay社團在拍寫真。另外櫻花大道邊上的樹木上掛滿了許願條。櫻花的花期非常短,尤其是盛開期,唯有不常見,才會更想見,更讓人會有且行且珍惜的感慨。 另外,春季里的和平樓、文遠樓、明城樓等也是同濟大學的特色。
我們同濟大學最有名的是四平路校區的學苑飲食廣場。今天我們來看看同濟大學食堂的飯菜,色香味俱全,是很多美食城都可望而不可及的,果然很多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大學」也可以是我們的大學。這是我們學校里我最喜歡吃的菜。紅燒排骨是上海的特色菜,甜甜的,大家都知道江浙滬這一帶食物都是偏甜的,所以喜歡甜品的寶寶都可以來我們學校,我們學習的餐廳是非常有名的。
學校學習緊張,社團活動也很豐富。吃在同濟,吃的又便宜又好吃,最推薦大排。新校區圖書館很大,藏書也很多。汽車土木是最好的專業,但也有許多很不錯的專業。地理位置也很好。
同濟大學四年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學術氛圍,作為985高校,從入學以來,就對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的前景感到彷徨。真正身處其中,會發現這個專業和自己以前想的不太一樣。其實具體也說不上來自己對專業的認識,但內心就是會莫名有種抗拒,但我本來屬於是,說好聽點是隨遇而安,難聽點就是不太有自己的主見,給我什麼,我都可以接受,這也是我不想考研的一個因素吧。 從大一開始,只要別人知道你是文學院的,總會問你寫東西是不是很好,但我想說,我自己而言,寫作水平是真的不高,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尷尬的事情。今天聽我的文學史老師講,我才知道,真正文院的學生是搞研究的,並不是搞寫作的。這就解決了我長久來的困惑,寫作好的,很多都不是文院出身。我們研究的是一個文學界的結論,而我們的論文是為了敘述我們的結論,而不是,炫才.所以,我們學習的基礎,是大量的作品的累積。但是很值得驕傲的是,我從小就有良好的積累,現在還發現自己的記憶力還越來越好。我就越來越堅定了自己考研的決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真的。
青年要在各自嚴峻的境遇中努力學習、工作盡量充實自己。說到底,人生是一-種勝負。在嚴肅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磨練,強化人格,增長見識和才幹。
B. 為什麼德國只認同濟大學
因為同濟大學與德國有歷史淵源。同濟大學和德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
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台以及70個省部級研究平台。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同濟大學
C. 同濟大學與德國關系有多密切
同濟大學車輛工程研究生去德國的機會很小的,除非是成績能排到前三。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
截至2014年12月,同濟大學設有36個學院(系)和二級辦學機構,7家附屬醫院,4所附屬中學;學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5人、碩士研究生13644人、博士研究生4504人,另有攻讀學位外國留學生2477人;學校佔地面積2567863平方米;圖書437.1萬冊。
D. 是同濟大學的請進來幫幫忙!!!1
我是同濟的,我來回答你。
同濟最早的前身就是德國人開辦的醫學堂,改革開放後,同濟也是第一批恢復和外國高校學術交流的大學之一,直到現在和德國法國等國家的高校關系都非常好。同濟的學生很多都會多多少少學一點德語,同濟的學生去德國的當然很多。為什麼說去同濟的的話留學德國比較好呢,因為同濟有很棒的留德培訓,學生或者社會人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德語。如果你是同濟的學生,你可以在大一到大三的任何一年裡報名參加為期一年的德語強化班(簡單的說,就是多上一年大學,這一年裡只學德語),一年後肯定能過德語四級。
如果你不是同濟的學生,或者不想浪費一年的時間,那麼可以報名同濟留德預備部的課程,分為脫產和不脫產(就是全天上課的班和周末上課的班)。
同濟周邊還有很多社會上的語言培訓班,都培訓德語法語日本語之類的,也很方便。
具體的內容你可以去同濟BBS:bbs.tongji.net 裡面有一個板塊叫做留德咨詢什麼的,置頂的帖子里有一個就是詳細告訴你有多少種途徑可以學德語的。
同濟在上海的排名僅次於復旦,和交大差不多,算是中國最棒的一類大學,但是排名肯定沒有清華北大靠前。外省考到上海的分數可不低啊,至少600多吧,你去同濟大學的本科生招生網站看看就知道歷年錄取分數線是多少了。同濟的土木建築汽車海洋都是全國最棒的,這些專業的分數很高很高,與復旦清華等學校幾乎持平。同濟的經濟管理醫學文學等專業不是很好,算是分數比較低的了,如果你把握不大可以考慮這些專業。但是看你是重點高中的,應該起點蠻高的,不如瞄著比較好的專業去考,還是很有希望。順便一提:同濟號稱要做一所綜合性大學,所以現在什麼專業都有,還有電影學院呢,所以你一定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如果你成績夠好,那麼就報考同濟中德學院,進了這個學院的學生大三開始就去德國了,機會不錯,但是分數也不低哦,因為想去的人太多了。
祝你好運。
E. 武大和同濟國外知名度
國外的話,同濟要比武大好。你可以參考英國泰晤士報給內地高校的排名,同濟排在第10位。
第一,同濟大學地處上海,對外交流的項目特別多,氛圍好。
第二,這幾年,德國的總理施羅德、法國總理希拉克、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德國總統等外國政要都訪問過同濟大學。同濟的出國的優勢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因為同濟是德國人創辦的學校嘛。這幾年同濟也有中法學院、中意學院,就是和法國高校和義大利高校聯合培養人才的。
第三,其實歐洲的名校很實惠的,德國大學以前還不要學費呢。不過中國人所謂的世界名校呢,還是主要認英、美兩國,如果非要去美國的話,同濟也是不錯的選擇,MIT、斯坦福也有很多同學申請成功。摩根斯坦利以前的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就是從同濟到MIT讀書的哈。
F. 有知道同濟大學的朋友,請!
我愛同濟大學!!!!
很多朋友一談到同濟,就認為同濟就是土木建築的同濟。其實同濟的海洋地質,道路交通,材料,汽車,機械,德語,環境科學與工程,項目管理等學科在全國都是一流的。
同濟的輝煌在於一種精神----同心砥礪,濟世興邦!同舟共濟,振興中華!同濟土木建築的強大及更前期就名揚海內外的同濟醫學只是這種精神的縮影,一種代表而已。同濟人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的最好!
同濟大學創始人德國寶隆博士是中國早期國立大學創始人中唯一一個具有博士學位的。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及其講究「認真」的民族,同濟深受德國的影響。記得98年《讀者》有一篇文章對德國人的「認真」精神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分析,文章認為德意志民族確實是一個世界罕見的優秀民族之一----曾兩度發動世界大戰,而後又在一片廢墟中迅速發展起來,重新贏得世人尊重的民族!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個國家能做到這一點。
「同心砥礪,濟世興邦!同舟共濟,振興中華!」這種抱負和「認真」精神的結合----這就是同濟大學的深刻內涵。
同濟坎坷的校史,自立更生的歷史是我們同濟人永遠的驕傲
1919年,德國投降,作為德國人創辦的同濟大學被法國巡捕強行解散,愛國華商朱保三等人後來努力復校,才在吳淞建起新校區
抗日戰爭,同濟大學當時國內最漂亮,最有規模的吳淞校區被炸為平地,學校7次遷校,甚至到了越南。
上海解放第一天,同濟大學文法學院被軍管會並入復旦大學
1952年,同濟大學在自己的努力下建設成為中國12所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水平最高的大學之一。醫科實力全國和協和並列
1952年調整,同濟大學遭受重創,部分工科、重建後的文科,還有商、法等全部被劃出,名振大江南北的同濟醫學院內遷武漢,成立獨立的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並入華中科技。同濟52年得到了華東地區的主要土木建築學科,當時也只位居全國第2,經過幾十年努力才成為全國土木建築的巨無霸。
文革也不堪回首。
1989年,當時的校長江景波教授保護學生,反對軍警進入學校,導致同濟被反攻倒算。
2000年,在上海市政府壓力下,合並上海鐵道大學,導致學校一度名聲下降,到01年才有所恢復。
G. 什麼是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3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學校始於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中德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17年由華人接辦,先後改稱為同濟醫工學校和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1923年定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同濟大學經過六次搬遷,先後輾轉滬、浙、贛、桂、滇等地,1940年遷至四川宜賓的李庄古鎮堅持辦學。1946年回遷上海以後,發展成為以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的綜合性大學。
在始於1949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中,同濟大學原有的文、法、醫、理、機械、電機、造船、測繪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的土木建築相關學科匯聚同濟,使之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1978年以後,學校實行「兩個轉變」——恢復對德交流由封閉辦學向對外開放辦學轉變,拓展學科範疇由土建為主的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轉變。1996年,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並入,列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2000年,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2002年,列為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劃歸同濟大學管理。2004年,列為中管高校。2017年,列為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確立了「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學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熏陶以後,具有「通識基礎、專業素質、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綜合特質,成為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創校至今,先後培養了36萬余名畢業生,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醫學專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校友中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的有156人。
同濟大學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第一個「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台」、國內第一個「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後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科研攻關,取得了大跨度橋梁關鍵技術、結構抗震防災技術、城市交通智能誘導、城市污水處理、新能源汽車研發、國產化智能溫室、遙感空間信息、大洋鑽探、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等標志性科研成果。
學校長期注重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形式和領域,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社會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為「一帶一路」建設、國內橋梁與隧道、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抗震救災、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會、崇明生態島等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學校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建設「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值從初期2005年的不足30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460億元,開創了「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校地合作的典範模式。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布局,先後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聯合國等11個國際化合作平台學院,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學校先後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和「國際綠色校園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是亞太地區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續校園傑出獎」的高校。
目前,同濟大學設有29個專業學院,9家附屬醫院,6所附屬中小學。有四平路、嘉定、滬西和滬北等4個主要校區,佔地面積2.54平方公里,校舍總建築面積181餘萬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443萬余冊。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碩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國際學生3575人。擁有專任教師280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11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36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23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6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2人,「青年長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四類優秀青年人才16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學校學科設置涵蓋工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文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門類。現有本科招生專業8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4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3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30個。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台以及69個省部級研究平台。
「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今天的同濟大學正朝著「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力前行!
H. 同濟大學為什麼叫同濟
因為德語中「德意志」讀音deutsch在上海話中諧音為「同濟」;其還有「救死扶傷,同舟共濟」之意。現在前面這個含義已經鮮有人提了,但它實際上是學校名稱的濫觴。
同濟大學簡稱「同濟」,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高校。
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學校設有29個專業學院,9家附屬醫院。4個校區佔地3960畝,總建築面積183餘萬平方米。擁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0人,碩士研究生11038人,博士研究生6514人。另有國際學生2225人。
同濟大學特點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台以及70個省部級研究平台。
在國務院2013年1月16日討論通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中,由同濟大學領銜,經2011年總體專家組評審獲得第一名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項目建議又被列為中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首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同濟大學
I. 同濟的德國留學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同濟人在德國的很多,早年來的校友情況大都和我一樣,在德國也就中低收入,一個月到手2500歐左右(工作5年後).比上不足,但是生活無憂.大家不必多 擔心.生活質量實話實說,貴的玩不起.房子也就努努力買個小點的.這幾年德國房價漲得厲害,我在這邊杜塞估計不靠家裡支持是買不起房子的.
留德圈子裡男多女少.女的搶手的不行.男的很多屌絲的不行,關鍵國內家裡面也沒什麼錢,在這邊生活節約,也還算過的去.
同濟這幾年的學弟大都是到德國拿個FH學歷來報Uni的,這點的確是我濟不給力,FH比起Uni來還是有點差距的.還有就是這幾年學弟學妹們德語似乎越來越差了,多出去走走,少抱團,德國很大的,大家有外國朋友德語才能好起來.德語不好工作都難.
在德國進入大企業Intern的同濟人的確非常非常少,大都都是外包工.這點是因為中國人大都也進不去Intern,大家都一樣罷了.
作為一個同濟人評價下對非誠勿擾圈子的同濟校友,就一句,男的真好的搶手的在德國怎麼會單身這么久啊?
不過絕大多數同濟人至少還是比他們混的好的.也不會像他們那麼浮誇的,自己腦子還是清楚的.華為出了名的壓榨勞動力,非碼農的收入還是低人一頭的.估計要是在慕尼黑的話沒家裡支持還是生活的蠻艱苦的.
還有,我濟在國內畢竟是不入前二十的,只是身在上海,和德國項目略多吸引點眼球罷了.我校主校區離復旦不遠,但是我校和復旦的差距比同濟離大專的差距還遠.這句話校友大都聽過吧.人家復旦高產投行高富帥,我們是產工科屌絲男.偶爾有幾個混的好的,也都只是個例罷了.
我 們同濟除了建築也的確沒什麼拿的出手的,各位要是真到德國讀讀就知道,同濟的汽車水平和德國大學的汽車水平的差距遠比中國和德國的差距大啊.各位校友別被 同濟裡面那批鬱郁不得志的老頭子洗掉了腦子才好.我濟這幾年其實很缺錢的,錢都投到復旦交大那裡去了.真混的好的給我校捐點錢才是實在的.我老爸那個所里 面的設備足足比德國普通FH里落後了一代.這么個基礎拿什麼和德國高校比?大家有機會還是要出來見見世面的.
上海大眾還有一汽其實跟我濟關系也不大,人家一國企,真的高管也沒幾個同濟人.拿大眾的待遇說我濟多好也就太誇張了.我濟這幾年能進大眾的也沒幾個,待遇也沒見的好到哪裡去.
萬鋼時代的同濟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我也是那個年代的同濟人.但是輝煌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大家努力共創輝煌才是實在的.
延續校友傳統,匿了.
最後來點雞湯:修行在個人,學校不是你的上限,只是你的下限罷了.
拿著學校驕傲的,要有底氣以後讓學校為你驕傲.
要是你是同濟的學生,並且希望將來來德國留學,並且在留學後積累一些不錯的工作經驗再回國,我希望你能仔細讀讀我接下去寫的話,我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
很多我濟的校友提起我濟最優勢的地方,往往都會說是建築系,但是在我濟呆的長的人往往不會這么想.
我個人覺得我濟最好的就是對非德語系學生提供的德語教學服務.在我大同濟,只要你想,一定可以打一個非常好的德語基礎.希望大家能把這個利用起來.
要 是家庭條件足夠支持你在德國留學的話,我覺得你可以盡早的准備來德國學習.我濟的學生要是我沒搞錯的話在國內念一個學期就可以申請德國的本科學習位置了. 盡早到德國,在德國接受你喜歡專業的本科教育,雖說開始有些辛苦,但是對你將來的發展絕對大有益處.不在德國讀本科你想將來進入德國的頂級研發基本不可 能.(除去計算機專業)保險些的話的確可以先在我濟讀完本科再出來,但是我並不建議各位學弟學妹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我濟和FH 連辦的雙本科學位項目.德國的FH不是不好,只是德國的FH和Uni培養的目標不同,一個打下了技術工人基礎的人進入Uni的確可以轉型成研發型人才.但 是,和德國人比起來我們在德國是外國人,這點對我們很難的.項目的優勢只有一個,就是能幫你省錢,要是可以的話,自己做吧.
選碩士學校的時候記得,不要選東德除柏林外的學校,避開TU Dresden.
到 了德國,無論你是走一年半項目的還是自己申請來的碩士,我希望大家不要急著畢業.可以適當的把時間延長一年用來找和自己專業方向相關的小企業去實習.不要 去VW,BMV,那些企業,除非你牛的和我們萬校長一樣,不然你不可能在這些大企業裡面學到什麼東西的.這幾年德國大企業的技術保護越來越厲害了,像我這 樣換了德國籍的其實很多時候都能感到企業的小心.實習生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小企業的情況要好得多.德國的中小企業競爭力世界絕對一流,好好學習下對你將來 創業也有很大幫助.這也是我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去東德的原因,相關有實力的小企業太難找了.
在大學讀碩士是為了在細化領域獲得進一步研發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好好把握在德國周邊優越的工科環境.
來德國之後,大家交德國朋友也要謹慎.要是不缺錢的話,我希望大家還是少去酒吧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打工.耐心點找家小公司打打雜絕對要好的多.那裡面的德國人也相對靠譜.
要是不排斥的話,可以找找教會學學德語.但是不要找華人教會.我當初在慕尼黑就周末去天主教會,那邊天主教風氣比較盛.我大學時通過教會得到過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直到現在都受益匪淺.但是這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