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是如何做傢具的

德國人是如何做傢具的

發布時間:2022-05-17 16:34:32

①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是怎樣的

德國人一般早晨起得比較早,早晨7點左右,大街上就已熙熙攘攘,人們忙著購買食品。他們還比較注意購置傢具、布置家以及衣著的享受。他們平時還是較節約的,但在一年一度的旅行期間,則希望盡可能地享受一番。

② 問道如何做傢具(全過程)

房屋購買
一、概述
如何購買房屋?包括已經有房屋的情況如何處理? 新購買的房屋是什麼樣子呢? 下面為你一一解答。
二、內容
1、如何購買
玩家找到售房吏(天墉城385,44),可購買私人房屋(500萬);夫妻居所,分幽雅小居,豪華居所(1000萬),花園別墅(2000萬)三種房屋可購買。
2、所有新購買的房屋,房屋中可以擺放傢具的地方,均沒有任何傢具。如果已經有新房的玩家購買比自己擁有的新房高級時,需要清空屋中傢具方可購買。
3、房屋更新更改後的處理
已經購買有房屋的玩家, 家中所有可擺放傢具的地方,均擺放有對應的1級傢具,耐久度為100% 。
房屋傢具相關系統
一、分類介紹
房屋:有幽雅小聚,豪華居所,花園別墅三個檔次的房屋,在NPC"售房吏"處購買。有單人房屋、夫妻房屋。
傢具:分為床、桌、簾、毯、花、凳等多種類型,可以通過NPC擺放到自己的房屋中。
二、正文
1、房屋
房屋主要包括:房屋購買、單人購買、夫妻購買。
在進入房間時,如果同時有單人房屋、夫妻房屋,那麼可以選擇想要進入的房屋。
傢具擺放:在"民房總管"處打開相關界面進行操作。每個房屋中,可以容納的傢具種類、數量上限是固定的。擺放時,可以選擇擺放方向。
房屋屬性:通過傢具的擺放,可改變房屋的美觀度、舒適度。
2、傢具
傢具系統主要包括:傢具打造
材料任務:通過該任務,可以獲得打造傢具的主要材料。
打造過程:在NPC處進行,提交物品,獲得成品傢具 。
傢具屬性:傢具的屬性只有在擺放後生效。傢具的功能有被動生效,和主動使用兩種;被動功效的傢具,在傢具存在,且耐久度>0期間都生效;主動生效的傢具,需要點擊使用。
傢具每周有若干次的免費使用次數,在次數限制內使用,不會消耗耐久;傢具在擺放使用期間,會根據天數消耗耐久。
傢具打造系統
一、概述
傢具:可以放置在自己的房屋裡,並獲得相應的特殊功能。
圓木、毛布、白瓷、白紙:製造傢具的材料,由任務獲得。
魯班密卷:製造傢具的材料,決定產品必定為密卷對應的傢具類型。
魯班斧:製造傢具的材料,可製作3級傢具,越多製作成功率越高。
工匠斧:製造傢具的材料,可製作2級傢具,越多製作成功率越高。
二、介紹
對話NPC魯工匠(無名布莊33,18)
如圖,可以最多放入6格物品。中間的格子只能放入密卷,其他格子放入各種材料;
放入時,需要輸入數量,必須放入且只能放入1個密卷。放入的材料種類、數目必須和密卷對應的材料、數量相符(可以有多餘)。
可以最多放入6格物品。中間的格子只能放入傢具毛坯,其他格子放入工匠斧或魯班斧。必須放入且只能放入1個傢具毛坯,可以放入多個魯班斧、多個工匠斧;兩者數目均任意。
材料任務---任務名稱:傢具材料。
任務描述:收集魯工匠需要的物品,來交換打造傢具所需要的材料。
任務流程: 找魯工匠接「材料任務」。
任務獎勵:任務獎勵為1個基本材料。完成第10次任務時,獲得"魯班密卷"1個。完成第10次任務時,有幾率獲得"工匠斧"1個。
傢具功能和擺放
一、概述
美觀度:傢具屬性之一,整個房子中所有傢具增加的美觀度總和,影響每個傢具免費使用次數。
總美觀度:整個房子中所有傢具增加的美觀度總和。
舒適度:傢具屬性之一,整個房子中所有傢具增加的舒適度總和,影響每個傢具功能。
總舒適度:整個房子中所有傢具增加的舒適度總和。
二、擺放方法
傢具擺放界面
1.界面操作說明:
左邊的下拉條用來選擇傢具類型,包括:床、畫、桌、椅、簾、毯、櫃、屏風、花。右邊的下拉條只有在左邊的下拉條選中一個類型之後才可選擇。右邊的下拉條根據房子類型的不同,分別顯示了不同種類的傢具。
2.沒有放入傢具,點擊"放入",即可將傢具放入到指定位置。如果已經放入了傢具,點擊"替換"即可更換傢具。
3.房子的相關信息
房屋名稱:分別為優雅小居、豪華居所、花園別墅。
等級:優雅小居、豪華居所、花園別墅分別為1、2、3級房屋。
美觀度:房屋的總美觀度,效果受到傢具影響,初始為0。
舒適度:房屋的總舒適度,效果受到傢具影響,初始為0。
傢具:當前已經擺放的傢具數量和最多可擺放的傢具數量。
4.傢具功能描述
每天可免費使用寵物氣血、法力恢復,體力恢復,打開錢庄,存錢功能,次數與傢具等級相關。
夫妻二人同時在房屋裡可以提高二人互相親密度;單身玩家沒有任何作用。增加的親密度,受傢具等級影響。
觸發幸運任務,完成任務後可提高一些特殊屬性

③ 德國人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德國自1991年起建立家庭廢棄物回收制度以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公司在其產品消費完畢後收回外包裝等舉措在德國已深入人心,回收已經成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德國人去買東西一般會自備布制購物袋,他們家裡一般會放置數個不同垃圾箱,平常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塑料、玻璃、紙張等各種類別。德國主要的生活垃圾回收公司綠點公司的海克·席夫勒說,對德國人來說,垃圾分類已經變得「像刷牙一樣平常」。

德國人認為回收對環境保護很關鍵,並認為德國在這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他們通過垃圾分類「正在日常生活中為環境保護做一些具體的事」。

(3)德國人是如何做傢具的擴展閱讀:

垃圾分類從鼓勵到強制 重拳出擊「中國式」垃圾處理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7年發布關於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要求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一些重點城市的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些城市一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這意味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及大連、青島和深圳等都在其中;二是住建部等確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包括河北邯鄲、江蘇蘇州、山東泰安、湖北宜昌等。

46城市的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及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農貿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企業負責對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強制」分類。

④ 什麼叫創意,你看過德國人製造的傢具嗎

眾所周知,我們都知道德國人是非常嚴謹的。並且非常有創意。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德國的一些創意家居神器。首先第一個是一個香皂盒,它這個好像看起來是並不普通的,它下面可以看出來是兩層的設計。上面可以是相當好啊,上面水下漏漏到下面,這樣就可以使香皂盒永遠的保持乾爽了。這個小家居神器是挺不錯的。還有一個是這個梳子,這個梳子它的設計是上面給梳子齒,下面加了一個普通這種鋪層。就可以防止我們的頭發全部纏繞在梳子齒兒上。

德國的很多設計真的是非常有創意的。除了上面的這些小傢具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德國人創造的一些非常有創意的傢具,我們可以在網上看一看,或者去實體店裡只親身感受一下。德國人在這些設計方面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畢竟他們的嚴謹是一直都非常出名的。一些很多質量差商家的真的是可以仔細學習一下德國的設計。

⑤ 做傢具的步驟

現代木製傢具生產工藝主要有五個過程: 1、配料;2、白胚加工;3、組裝; 4、塗裝;5、包裝。 一、配料 新傢具傳統的配料方法通常由以下幾道工序組成:選料、切長、壓刨、縱剖、平刨、拼板、套材、壓刨、四面刨等。隨著新型加工設備的出現,以上的流程已得到相應的簡化,但基本原理是不會改變的。 配料一般需用到下列機器:切床、壓刨、開料鋸、平刨、銑床、拼板機、帶鋸、四面刨等。另外,近幾年出現的新型的設備有:全自動電腦優選鋸、高周波拼板機、全自動高精度四面刨等等。 品質控制在配料過程中亦是相當重要的,配料的品質控制重點有:材料的質量(毛邊、撕裂、凹陷、壓痕、蟲孔、腐朽、變形、節疤等)、含水率、尺寸、刀痕、拼板膠的配比及質量、拼板壓力、加壓時間、布膠的方法及用量、木紋的大小及方向、板材的握釘力及平整度。 另外,熱壓也可歸納入配料的工序里,它是板材前期加工中的重要一環。熱壓包括拼花、貼皮、曲壓等等。熱壓所使用的機器歸納機來有以下幾種:切皮機、車縫機、布膠機、熱壓機、冷壓機、封邊機、曲壓機等,近幾年用於熱壓工序的新型機器不斷的推陳出新,也使得許多傳統工藝無法加工的產品現在可以加工了。熱壓的品質重點有:含水率、薄片的質量、板材的質量、木皮拼縫、木紋走向、熱壓的溫度、曲壓的模具形狀等等。 二、白身加工(細作) 新傢具的白身加工的生產工藝過程與中國傳統傢具(包括明清傢具)的生產工藝過程有些不同,但只要嚴格按圖紙加工,保證加工精度在公差允許范圍內就行了。 白身加工(細作)也就是產品各分件從毛料加工成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狀的一個加工過程。其重點要注意的加工工序是打孔、銑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證加工精度,這樣才能保證組裝工序的組裝精度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白身加工所用的機器種類較多,新的設備更是層出不窮,但無論機器設備如何先進,都離不開基礎五大類:切鋸類、鑽孔類、鏤銑類、砂光類以及輔助類。具體常有的設備有:各種鋸床(單片鋸、雙切鋸、精密45度切、帶鋸、線鋸等)、鑽床(各種:台鑽、排鑽、群鑽、立卧雙用鑽、氣動鑽等)、各種銑床以及鏤銑機、各種砂光工具及機器等。另外許多新型的電腦全自動控制的機器給現代傢具的生產製造帶來了不同程度上的工藝變革。 此環節的品質控制要點主要要保證以下三個方面:尺寸、形狀、木材質量。其詳細的品質要求在此就不再詳述。另外,砂光打磨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和空間的工序。打磨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不允許有橫紋和圈紋的砂紙痕。 三、組裝 組裝工序是保證現代傢具產品質量的關鍵工序,由於部分產品的體積大、重量較重且整體組裝,所以在組裝過程中對使用工具、組裝台、人員等的配備都與中國傳統傢具有很大的區別。為保證組裝的精度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每一組裝線都要進行合理安排,其基本過程是先裝框架再裝細節,裝好後再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整。 四、塗裝 在此只作簡要敘述,具體請參考「木製傢具的美式塗裝流程」篇。 此處所講的塗裝主要是指美式塗裝。美式塗裝是適合歐美地區使用和流行的傢具的油漆塗裝,主要包括一般美式自然塗裝、古老白塗裝、雙層式塗裝、鄉村式塗裝。其塗裝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基材前處理(包括破壞處理)、素材調整、整體著色、填充劑、膠固底漆、吐納、格麗斯著色劑、修色著色劑、二度底漆、面漆、拋光打蠟等工藝。 基於以上美式塗裝工藝的要求,所使用的油漆線也必需與之對應,目前比較有規模的油漆線就是地盤式塗裝。塗裝全線的工藝流程如下:破壞處理(敲打、蟲孔、溝槽、銼邊等)、吹灰、等化處理、噴底色、封閉漆、乾燥、打磨、擦色、拉明暗、乾燥、第一道底漆、乾燥、打磨、噴點、干刷、第二道底漆、打磨、干刷修色、乾燥、第一道面漆、乾燥、打磨、灰塵漆,修整、第二道面漆、乾燥,下線。 傢具塗裝的品質控制是傢具製造中最難的,也是問題最多的,想要做好塗裝的品制控制,就必須在實際生產中多看多練。 五、包裝 從油漆線下來的產品進行整體包裝,注意保護邊角,並按客戶要求作好嘜頭。 總之,要掌握現代傢具生產工藝就是必須多參於實際生產,多了解傢具的結構及加工和塗裝方法,多積累相關經驗,才能真正的了解現代傢具,同時要加強各工藝的生產質量控制,才能真正把新傢具作好。

⑥ 德國人家庭里廚房有哪些用品

本文來自http://blog.creaders.net/doulv/user_blog_diary.php?did=166517

曾經有這樣一段經歷:一家中國人到德國留學,並與德國人為鄰居。不久,中國人家的廚房裡便飄出了香氣四溢的味道。

聞了幾天菜香,饞壞了不少鄰居,於是一位德國人懷著好奇心、拿著小本子去中國人家討教。

中國人大顯身手了一翻後,德國人還是摸不著頭腦,追問道:「鹽需要放多少克?油需要放多少克?水需要放多少毫升?……」問得中國人膛目結舌,無以作答。

後來,德國人請中國人來家廚房指點,中國人這才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么精細,德國人的廚房像個實驗室,量杯、量筒、小秤一應俱全,還有廚具刀具排列整齊,儼然象一個兵器庫……。看過後,中國人突然發現自己不會做菜了。

諸位可知道,德國人每家每戶都有許多質地非常好的餐具和不同大小的鍋、盤、盆。它們用於煎肉排,烤雞、鵝,煮土豆,煮湯,煮麵條等等,不同的飯菜用不同的鍋、盤。

德國主婦在廚房裡不是做飯,簡直就是在做化學實驗:溫度計、量杯、滴管、天平、計時器一應俱全。處理食材的工具多種多樣,不論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狀不計方、條、圓、扁、片、塊、絲、角,德國主婦們都有一定的專屬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時省力。

德國人的創造力及工具王國的稱號,真不是隨便說說的,要想見識一下,進他們的廚房看就行。

那些我們能想像得到的刀、鍋、鏟、勺咱們就不展示了,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兵器」。

瞧這砧板多麼人性化!切完就直接撥入鐵盤,或者我們平時切出不要的皮、籽等可以暫入內哦!

麵包也有等分器(這只是其中一種麵包切分器),德國人的精準主義處處可見!

蘋果得這么吃既省事又不浪費!

這神器可非常萬能,刨各種絲、條、片,丁兒……絕不在話下!

鄉村土豆遇見高端、洋氣的神物後,變得如此國際化了,有沒有?!

猜猜這是幹嘛的?

如果你足夠細心,就一定會發現圖標上的小蘑菇,對了,它就是洗圓蘑菇的神器!

愛上烤糕點後,常常要做蛋清分離,在沒見到這神物前都是兩個半蛋殼倒來倒去的,不小心便會弄砸了,試想如果有了它,一切不都解決了么?!

嘿嘿,咱們豆角也有專物伺候呢!

還有專門為西紅柿、瓜類、土豆量身定做的切片器!

最神氣就是這蔥,居然也有專門的蔥花剪。

德國的刀具分工極細,這里只展示了一部分,想說明的是,居家生活其實可以過得很有情調,在廚房中也可以尋找各種樂趣。

怎麼樣,通常一把大刀搞定廚房的中國人是不是震驚了呢?接著讓我們進德國人的廚房參觀一下:

德國女人出奇地愛整潔和干凈,她們的廚房便是最好的例證。鍋碗瓢盆都各有其位,瓶瓶罐罐和各類用品都陳列地井然有序,一目瞭然。抓過來就能立即行動,不需要翻箱倒櫃去找。

其實德國人花費在做吃的時間真的不多。他們早晚都是吃麵包,只有中午吃熱的食物。德國家庭通常在廚房裡用餐,吃早飯的時候看報紙是德國男人的傳統。

德國人的廚房利用率非常低,除了平時煮點面條、烤些糕點外,就是用於開Party時擺餐具和吃喝的地方,因此他們非常注重廚房整潔、注重裝飾,他們喜歡用色彩亮麗的地磚、牆紙。

隨主人的喜好,牆上可以掛一些和睦的家庭照片、古樸的鍾表,餐桌或窗檯上擺有隨意可見的花草,有些還是做菜的天然作料,總之,德國家庭的廚房處處體現了舒適溫馨。

調查顯示,廚房是德國人裝修的重點之重的地方,因為它是人們一天里呆得次數最多的地方。在居室裝飾上,無論從造價上還是用材上,廚房所佔比重最大。

設計者們往往從烹飪的過程出發,考慮廚房各個功能的合理布置,從准備階段到洗滌再到烹飪,不會讓人在廚房裡忙亂無章。

除了各式櫃子外,還有各種烹飪硬體是鑲進櫃子里的,比如冰箱、洗碗機、電熱水器等。此外,各種小電器也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如咖啡機、麵包機等,電源插座在幾處牆面布置,不用到處引線,安全可靠。

在歐洲,廚房的概念除去傳統的飲食功能外,大部分已經兼有了娛樂、休閑以及家庭生活、情感溝通、朋友聚會等諸多功能。

「Living in Kitchen」早已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種必需。把人們從廚房的勞作中解放出來,變成一種愉悅精神的身心享受。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學德國人這樣處理食物,但我們確實應該學習德國主婦整潔、高效的廚房藝術以及對細節認真執著的態度。

⑦ 德國人是怎樣培養「工匠精神」的

德國人稱「工匠精神」為「職業性」

「工匠精神」這個詞最近很熱,很多新聞媒體對工匠精神作了解讀。比如說新華網上有篇文章寫道:怎麼理解工匠精神?在個人層面上是認真的精神、敬業的精神,在企業家層面上就是企業家精神。也有報紙說,工匠精神就是要像過去那些老匠人一樣,專注自己的領域,精益求精。

德國人做什麼事情都精益求精,德國肯定也有「工匠精神」這個詞。那麼,「工匠精神」在德文中是怎麼翻譯的呢?

我查了很多資料,發現這真是一個糾結的問題——德國沒有合適的詞語對應「工匠精神」,可能「職業性」這個詞比較接近。因為除了技能培訓外,它還包括了道德標准、規范、知識、經驗等內容。

做飯人人都會,廚師可是需要經過培訓的。廚師也許能把一頓飯做得很好吃,但他們未必職業化。德國人經常說「職業性」,就是做事情能不能職業一點、專業一點。

最大的特點,是有標准可循

談到德國教育的「職業性」,就要來了解一下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在德國一般是指中等職業教育。所謂「雙元制」,簡單來說,就是學校與企業共同構成的完整職業教育體系。具體實施上,通常是企業根據需要先向社會招聘學徒工,再與該學徒工簽訂培訓協議,幫學徒工在職業學校報名注冊。學生有雙重身份,在企業里是學徒,在學校里是學員,一半時間在企業里實習、工作,一半時間在學校里學習。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有標准可循。我們現在很多的職業教育學校,像是在踢一場混亂的足球比賽,球門不止有兩個,每個學校抱著一個球,你只要踢進球門,就可以說我進了球,並沒有標准可循。而德國的職業教育透明度很高,是2年的培訓還是3年半的培訓,傳授的知識、能力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等等,都是透明的。學生們知道自己參加這幾年的培訓後會得到什麼,企業也知道這個接受過職業教育的人能幹些什麼,這一點非常厲害。

為了做到這一點,德國在全國范圍內先制訂統一的標准。他們有一個全國性的企業培訓框架指導計劃,質量監控則由行業協會來執行,最後由行業協會來發放證書。

把學生當工具,還是當作一個「人」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喜歡做這個事情,要想辦法讓學生來積極主動地配合。把學生當工具,還是把學生當作一個「人」,這是兩個概念。德國教育非常強調學生的主動性。

現在的職業學校比較糟糕的一點是,因為考了這點分數而被分配進了這所職業學校,不管你喜不喜歡。在德國,讀職業學校的孩子也大多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很多人對自己的未來職業並不確定。所以,在就讀之前,德國教育機構會提供以下幾個步驟:一、職業指導;二、對那些能力不具備的孩子,可以有一個「預備年」;三、提供小范圍的預備課程;四、進行校外培訓。通過這幾種方式,為職業教育作準備。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預備年」。這一年的學費都是國家承租的。現在企業對職工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孩子比較差一點,就到「預備年」去,上一些公共課、實踐課、專業理論課等選修補習課,把孩子至少補到一定水平。

20%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承擔大多數費用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大部分由企業完成,小部分由學校完成的。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學生會獲得兩張證書:由行業協會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那是有關學生一輩子飯碗的,有了這張證書很少會失業;還有學校頒發的證書。德國人說那是貼在牆上的,用處不大,只是表明你完成了一個學業而已。

在雙元制中,學校和企業這兩個元素是融合在一起的,是有很多內在聯系的。德國人認為,職業教育離不開企業真實的環境,而學校提供了系統的知識體系,也必不可少。

據統計,德國大約有20%的企業參與了職業教育,德國職業教育的大多數費用都是企業承擔的。企業為什麼願意這樣做?這來源於德國企業出於人力資源方面的考慮,也來源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教育不是學校的事,而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

首先,德國職業教育的導向預備教育,很值得我們借鑒。德國人認為,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而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德國的小學生很早就開始動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養,孩子們很小就有去企業實習的經歷,他們的導向教育介入得很早,促使孩子較早對某個領域產生興趣。到了中學階段的導向教育,更有針對性。比如說,德國文理中學的孩子很早就開始到企業實習,11年級的孩子就基本明確自己以後要讀什麼專業。中學里還有一個學期是叫「社會認識」,鼓勵孩子去一些社會服務部門,比如養老院、敬老院,讓他們進一步了解社會。

在德國,除了像西門子、大眾這樣的大企業有自己的培訓中心,其他很多中小企業買不起用於培訓的大型設備。於是,就由行業協會建立公共實訓平台,一些企業提供不了的東西,由公共實訓平台來滿足。

要成就楷模,也要守住底線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避不開的話題,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

我們談到「工匠精神」,往往會想到大國工匠。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節目中,都是一些國寶級的人物,對我們一般老百姓來講是可望不可即的。現在有一種導向,就是培養工匠就要培養大國工匠,於是,職業學校紛紛搞競賽、爭獎牌。

搞競賽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普通職業教育來講,拿了幾塊獎牌就代表職業教育水平高嗎?並不是。再回到「工匠精神」的本意,就是要踏踏實實、精益求精。成就一個楷模很重要,但是千萬不能以這來取代大范圍的技能要求。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守住底線。德國的職業教育始終守住這樣一條線——最低標准不能動搖。西門子可以有高標准高要求,但是你只要搞機電就一定要拿到證書,至少證明你這個人是符合最低標準的,這也是我們講的職業資格和職業規范。談「工匠精神」,就是要讓所有工匠都守住他們的行業標准,有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追求「大國工匠」的頂尖工匠。

把職業教育往「高大上」引導當然不錯,職業教育可以辦本科班,甚至辦研究生班。但事實上,很多進入職業教育的學生都承載著家庭的重負,將來要靠這門手藝養家糊口。我們的教育要讓這些孩子有一個飯碗,能養活自己,甚至養活一個家,不給社會帶來負能量,這是職業教育功德無量的事情。從這個角度出發,職業教育是一種讓生活更美好的教育。

⑧ 德國人怎麼吃飯

有人說天堂里最好的廚師是法國人,地獄里最好的廚師是德國人。此話雖過於誇張,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國人不會吃的事實。所以在德國,任何一個中國人做的飯都能香倒一片德國人,以至於「樑上君子」不偷財物「偷」食物。
有一次我把頭天晚上吃剩的雞蛋炒洋蔥放在桌子上。上課前我打電話給宿舍管理處,讓他們派個人給我換換地毯。當一個工人來以後我就去上課了。走在路上我想起書本沒帶,忙折回取書,推門一看,那位老兄正撅著屁股,一邊幹活一邊用嘴忙不迭地叼盤子里的剩菜。看見我進來,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沖我嘿嘿一笑,說了一句:「味道好極了。」看見德國人這么喜歡中國菜,見吃忘義,我雖然挨了「偷」,心裡還是美不嘰嘰的,忙給他個台階兒下,說:「很高興聽您這么說,請繼續享用吧!」說完我就走了。晚上回來一看,「掃盪行動」還真徹底,盤子給舔得能照人影。
德國人不會吃,首先表現在他們做飯上的「本本主義」。如果菜譜上寫著麵粉放200克,他們絕不放210克。所以德國人家的廚房裡配備著大大小小的量杯和天平稱,外加一個鬧鍾。你要進他們的廚房,還以為一不留神進了實驗室呢。煮個雞蛋吧,德國人也得上好鬧鍾,時間長了怕煮沒了營養,時間短了怕不熟,蛋要煮得黃軟而不稀,要恰到好處。所以德國人吃雞蛋不能像咱們中國人一樣剝皮吃,而是把蛋放在一個像小酒盅似的蛋杯里,先用刀把蛋攔腰「斬斷」,然後用小勺挖著吃。或者乾脆來個煮蛋自動化,買個煮蛋機,到時它會准時斷電。我做的餃子香,連樓下的德國同學都來找我「取經」。還沒等我「傳經」,她先跑回去拿來了筆和本,我告訴她餡里放什麼,面怎麼和,可這絲毫幫不了照「本」做飯的德國人的忙,她非問我面、肉餡、味精、鹽、油和菜到底放多少克,水放多少升,我說要那麼准確干什麼,你是做飯又不是搞科學配方,她說否則沒法做。
咱們中國人既要吃得有營養,也得講究個色香味俱全,而德國人只吃科學與營養,不但蔬菜常常生著吃,有時連肉餡也生著吃。他們從專門商店裡買來新鮮且衛生的生肉餡,往裡撒點鹽和番茄醬之類的東西,就有滋有味地吃起來了。菜花不能生吃,就放在白水裡煮煮,然後再放點什麼作料就算完了。因為德國人不怎麼做飯吃,所以學生宿舍的公用廚房差不多都是被中國學生「壟斷」著。德國人總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來燒飯,而且燒飯時間比吃飯時間要多好幾倍。他們寧願坐在飯桌旁邊吃邊侃,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鍋灶旁。
咱們中國人吃飯重「內容」而輕「形式」,只要味道好吃,管他盛飯菜的碗、碟是什麼材料什麼形態呢。德國人正經八百吃飯時吃的東西很一般,「行頭」可不能馬虎。喝啤酒有啤酒杯;喝香檳酒得換上香檳酒杯;飯前餐、正餐和飯後點心都各有各的盛器,吃頓飯還不夠看換餐具的。請客人吃飯,餐桌布最好是中國剌綉的,刀、叉最好是銀制的,主人的盛情盡在精美的餐具中。咱們中國人吃飯要的是氣氛,碗碰著勺,杯子碰杯子,觥籌交錯才透著股親熱勁兒。在德國人家裡作客您就得悠著點,刀子叉子您得小心拿,輕輕放,別奏「刀叉交響曲」。吃得香了您也別吧唧嘴或嘬牙花子,在德國人家裡吃飯得正襟危坐,吃的是規矩。我呢,在德國的飯局不多。因為老請吃,我財力不夠;老吃請,我「吃的修養」不夠。好在德國人做什麼事不以吃開道。

⑨ 德國人怎樣做家長

德國80%以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印象頗好,特別是他們感激父母在人格、修養方面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所欣賞的父母的共同特徵可概括為勤奮、認真、按計劃辦事、言而有信並值得信賴。

盡管德國家庭普遍較富裕,但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了相對獨立的習慣。與東方的孩子相比,他們較少有依賴父母的意識。大部分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有打工掙錢的經歷,特別是在假期。中學畢業或到一定的年齡後。孩子們會在父母的指導和自己的選擇下,離開家庭到外面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

德國的家長們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長關鍵時期的指導:

☆孩子出生後。父母便給孩子一個銀行賬戶管理自己的錢財,以便懂事後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和打工錢。

☆從蹣跚學步起,就開始注重孩子堅強性格與意識的培養。孩子跌倒後,父母不是趕緊去扶,而是不斷地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為陶冶情操,鼓勵孩子參與多種活動,特別是手工活動,如家庭布置、花園布局以及機器維修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遇到的個人問題和煩惱增多,家長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說出自己的觀點,又盡量去理解孩子。

☆在擇業的問題上,尊重孩子意願並加以適當的引導,確保孩子有一個自己喜愛的職業。

⑩ 德國人都是怎麼做豬肉的

德國人多屬日爾曼族,愛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達66千克,居世界首位。由於偏愛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及火腿。除了豬肉,德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麵包。 提起德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啤酒。的確,德國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在「吃」和「請客」方面,德國也有其獨特之處,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的早餐比午餐和晚餐都要豐盛。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 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之。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是如何做傢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