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舒曼計劃為什麼是德國的

舒曼計劃為什麼是德國的

發布時間:2022-05-18 03:19:38

⑴ 二戰後法國和德國合作的背景及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作為地區大國實現了從敵對到合作的轉變。通過走歐洲聯合道路,法德實現了和解,不僅成功地建立了德法親密的夥伴關系,而且兩國的深入合作,促使歐洲一體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建立在歐洲一體化基礎上的法德合作已成為大國合作的典範。 實踐證明,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國家和區域的穩定和發展。特別是在區域一體化成為歷史發展潮流的今天,地區大國的合作在區域一體化中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為地區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力量,這對於促進區域合作深入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戰後法德合作的歷史,分析德法合作成功的基礎和兩國推動歐洲一體化啟動的過程,從而為中日合作與東亞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本文以大國合作以及區域一體化的基礎來建構本文的理論框架,介紹了二戰後初期法國、德國歐洲政策的形成以及早期歐洲一體化的嘗試,認為法德兩個世仇冤家在特殊的國際背景下產生了共同的利益,走歐洲一體化道路成為兩國實現各自國家利益的最佳方式。法德合作的思想基礎是歐洲政治精英提出的法德和解思想與歐洲聯合思想,現實基礎是兩國有合作的實力和意願,同時戰後初期美國的歐洲政策也是支持法德合作和歐洲一體化的。在內外部因素聯合促成下,法德合作需要解決的最大政治障礙在於魯爾問題,美國重新武裝德國,使法國不得不主動提出方案來徹底解決魯爾問題,舒曼計劃便是為解決魯爾問題而設計出來的絕佳方案。為了實施舒曼計劃,以阿登納、舒曼、莫內為代表的法德兩國的領導人與政治精英進行了協調與談判,在兩國合作的基礎上共同推動了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這是第一個具有超國家性質的機構,它既是法德和解的開端,同時標志著歐洲一體化的正式啟動。法德合作確立了兩國在歐洲一體化建設中的領導地位,也為歐洲煤鋼聯營設計了可行的制度和目標,奠定了歐洲一體化的框架和大體方向,對以後的歐洲一體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⑵ 20世紀50年代為什麼歐洲的聯合從煤鋼開始....

真正的歐洲一體化開始於1951年。當時,為了限制聯邦德國的煤炭和鋼鐵生產總量,從而控制其軍事工業的發展基礎,法國提出了一個被稱之為舒曼計劃的方案,建議把法國和德國的煤炭和鋼鐵生產置於一個共同機構管理之下。一些西歐國家(包括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也附和進來,他們同法國和聯邦德國一起在巴黎共同簽署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條約也被稱之為《巴黎條約》。這個條約是西歐主權國家之間在一體化進程中簽訂的第一個具有約束力的立法文件。該條約中明確規定煤鋼共同體以共同市場、共同目標和共同機構為基礎,這三個共同實際上是今後的歐共體以及今天的歐盟所確立的長遠發展目標的雛形。

《巴黎條約》選擇了「功能主義」理論,這一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外溢效應」,即一個部門的功能合作會有助於其他部門的合作。此時,法德在煤鋼資源爭奪上,矛盾依然尖銳。如果能夠超越國界,把兩國的煤鋼合並在一起,一方面既可以剝奪德國在煤鋼領域的特權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為法國消除戰爭的威脅。此外,這兩個部門又最易聯合,法德兩國的工業壟斷資本早已在這兩個部門互相滲透了。針對這種情況,《巴黎條約》的制定者們提出一項旨在解決法德關系問題,並最終指向西歐聯邦安全與和平的第一步計劃。這就是著名的1950年5月9日聲明。聲明發布之前,各國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立即捕捉到這個計劃非同尋常的意義。認為在這個領域里建立法德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可從根本上扭轉兩國關系,消除相互間的不信任。
聲明稿於5月9日經舒曼審核後發表。舒曼計劃從此被譽為「歐洲的出生證」。

⑶ 法國和德國兩個有世仇的國家,為什麼後來會合作

到目前為止,盡管歐盟出現了英國脫歐這樣的挫折,但是歐盟的整體發展趨勢還是不錯的,仍熱是世界上聯合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組織。歐盟在法國和德國兩架馬車的帶動下,整體發展形勢還是比較好的,法德是歐盟的大腦和中堅。不看歷史的人們絕不會想到歷史上法德是世仇,戰爭恩怨持續了幾百年。

1944年,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大國,根據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利益考量將世界分為了兩半,整個歐洲成為了一片廢墟,如果德國和法國想要重振歐洲雄風,二者必須聯合起來,否則就會成為被美國或者被蘇聯凌辱的對象。冷戰的形勢迫使他們必須走到一起。為了解決兩國最為重要 的爭端邊境煤鐵資源問題,他們建立了一個超越國家主權的經濟結構煤鋼共同體,運行很完美,為之後兩國經濟的進一步深入和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有名的舒曼計劃。法國外長舒曼因很好地化解德法矛盾使歐洲聯合起來而被稱之為歐洲聯盟之父。現在的歐盟就是在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聯合壯大起來的。

⑷ 法國和西德為什麼建立煤鋼聯營

源於1945年以來法國對德政策的根本轉變,為法德和解的實現奠定基礎,而法德和解和合作又是整個西歐聯合的基石和核心。
因此,法國和西德建立煤鋼聯營的『舒曼計劃』 應運而生。
為了西歐的資源綜合利用,法國有鐵資源豐富,德國煤炭資源豐富。
這樣可以強強聯合。

⑸ 羅貝爾·舒曼的舒曼計劃

1950年5月日,舒曼發表著名的歐洲一體化宣言,為歐盟的成立提供了理念。其後不久,在法國的領頭下,歐盟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
舒曼建議建立一個超國家的機構來計劃和領導法國和聯邦德國的煤鋼生產,即舒曼計劃(Schulman plan)。舒曼計劃的核心,是將法德兩國的整個煤、鐵、鋼的生產置於一個超越國家的高級機構的管理之下,而且這個組織還對其它歐洲國家敞開大門。該計劃得到聯邦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響應。6國於1951年4月18日在法國巴黎簽訂了為期50年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又稱《巴黎條約》),在條約的基礎上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此後,各國尋求更大程度上的合作,並決定優先在經濟領域而不是政治領域加強合作。各國經濟可以通過建立共同參加的經濟組織而聯系得更加緊密。舒曼計劃奠定了歐洲煤鋼聯營和防務共同體的基礎,舒曼也作為「歐洲之父」永遠被載入史冊。
1949年12月13日,歐洲委員會咨詢議會通過決議,建立成立歐洲超國家的鋼鐵高級機構,以協調管理西歐各國的鋼鐵工業。決議還建議在煤炭、石油、電力和交通運輸等方面也建立類似的高級機構。1950年5月4日,法國外交部長舒曼致函歐洲委員會秘書處,表示法國對上述建議感興趣。5月9日,舒曼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了一項聲明,提議「把法國、德國的全部煤鋼生產置於一個其他歐洲國家都可參加的高級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各成員國之間的煤鋼流通將立即免除一切關稅」。舒曼的這一聲明,通常被稱為「舒曼計劃」。根據舒曼的建議,1950年6月20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在巴黎開始談判。六國達成協議,於1951年4月18日簽訂了為期50年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歐洲煤鋼條約簽訂後,蘇聯照會法國政府,譴責「舒曼計劃努力的目標是恢復西德的戰爭工業,努力加緊西德的軍國主義化。」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交部長羅貝爾-舒曼,在事先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商談後;發表了一個西歐煤鋼聯營計劃,這就是「舒曼計劃」。該計劃主張以法國和聯邦德國煤鋼工業為基礎,把西歐各國的煤鋼工業部門聯合起來,由一個超國家的高級機構共同管理「聯營」。美國出於加強對西歐的控制以抗衡蘇聯,一貫鼓吹西歐「一體化運動」,主張「政治統一」、「軍事統一」和「經濟統一」,因而也贊同舒曼計劃,根據該計劃,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政府代表在巴黎進行了近一年的磋商,於1951年4月18日簽訂了《歐洲煤鋼聯營條約》。1952年7月25日,條約正式生效。8月,正式成立超國家的「聯營」最高權力機構,由九人組成,舒曼計劃的起草人法國的讓-莫內擔任該機構的首任主席。1953年2月到1954年8月,「聯營」六國先後建立了煤、鋼、鐵砂、廢鐵、合金鋼和特種鋼的共同市場。「聯營」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協調成員國的煤鋼生產、投資、價格、原料分配和內部的有效競爭。歐洲煤鋼聯營促進了成員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它的建立為50年代後期成立「歐洲共同市場」奠定了基礎。

⑹ 提議成立"歐洲共同體"的為什麼是法國和聯邦德國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R.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劃(即舒曼計劃),旨在約束德國。1951年 4 月1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 6 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 6 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 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91年 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 ,(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2月1日,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經歐共體各成員國批准,馬約於 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
歐共體創始國為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6 國。1973年,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歐共體,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歐共體。1992年12月召開的歐共體愛丁堡首相會議決定,從1993年起開始與奧地利、瑞典、芬蘭並稍後與挪威就其加入歐共體的問題進行正式談判。1993年10月29日,歐共體布魯塞爾特別首腦會議計劃於1994年3月1日前結束談判,以使4國得以於1995年1月1日加入歐共體。

⑺ 舒曼計劃的最初目的是什麼

從背景看,計劃制定於「遏制德國政策」即將失敗。而德國一旦復興,必將對法國再次構成威脅。那有可能不只是歐洲的災難。因此,計劃的最初目的是調節法德矛盾,防止戰爭的悲劇重演

⑻ 舒曼計劃.為什麼採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須首先考慮法國和德國

舒曼計劃主張以法國和德國煤鋼工業為基礎,把西歐各國的煤鋼工業部門聯合起來,由一個超國家的高級機構共同管理。
因為法國和德國煤鋼工業是當時西歐最發達的國家,所以舒曼計劃首先考慮法國和德國。歐洲煤鋼聯營促進了成員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它的建立為50年代後期成立歐洲共同奠定了基礎。

⑼ "舒曼計劃"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1950年5月9日
「舒曼計劃」提出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交部長羅貝爾-舒曼,在事先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商談
後;發表了一個西歐煤鋼聯營計劃,這就是「舒曼計劃」。該計劃主張以法國和聯邦
德國煤鋼工業為基礎,把西歐各國的煤鋼工業部門聯合起來,由一個超國家的高級機
構共同管理「聯營」。美國出於加強對西歐的控制以抗衡蘇聯,一貫鼓吹西歐「一體
化運動」,主張「政治統一」、「軍事統一」和「經濟統一」,因而也贊同舒曼計
劃,根據該計劃,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政府代表在
巴黎進行了近一年的磋商,於1951年4月18日簽訂了《歐洲煤鋼聯營條約》。1952年7
月25日,條約正式生效。8月,正式成立超國家的「聯營」最高權力機構,由九人組
成,舒曼計劃的起草人法國的讓-莫內擔任該機構的首任主席。1953年2月到1954年8
月,「聯營」六國先後建立了煤、鋼、鐵砂、廢鐵、合金鋼和特種鋼的共同市場。
「聯營」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協調成員國的煤鋼生產、投資、價格、原料分配和內部
的有效競爭。歐洲煤鋼聯營促進了成員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它的建立為50年代後期成
立「歐洲共同市場」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舒曼計劃為什麼是德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