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軍和蘇軍誰厲害
綜合來說,德國較強於蘇聯。德國雖然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了統一,但在此之前,德國的資本主義有所發展。而蘇聯的前身沙俄一直是個封建軍國,也是帝國主義國家中最薄弱的一環。蘇聯是1922年確立的,明顯晚於德國。二戰之前,德國的青少年都是必須要進行軍事化訓練的,自然戰鬥力較強,而對比蘇聯,我們可以從蘇芬冬季戰爭看出紅軍的戰鬥力。加之斯大林的肅反運動,5位元帥殺了3位,剩下2位地圖都不會看,其他各級將領更加不用說。搞得蘇聯國內人心惶惶,甚至在蘇德戰爭初期,出現過紅軍幫助德軍打自己人!可見當時斯大林多麼不得人心。
其次,蘇聯的衛國戰爭是主場作戰,德國樹敵眾多要多線作戰。
⑵ 蘇德戰爭蘇聯初期不堪一擊,為什麼越打越強知乎
上面的回答真的可謂是根正苗紅,政治正確。中立的分析,原因如下(重要性遞減):
1、蘇聯有著比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潛力以及資源,德國則相對較弱,且戰略資源嚴重依賴進口。且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做了一件非常正確的決定就是將工業生產有計劃性的轉移到了烏拉爾山以東。因此,雖然在正面戰場上,蘇聯一直處於劣勢(就算在後期,像庫爾斯克會戰,蘇聯的戰損比也一直超過德國),但憑借這工業能力和資源優勢,蘇聯在消耗戰中擁有優勢地位。
2、社會主義是動員力極強的專制體制(民主國家如果經歷了基輔戰役、明斯克戰役這種大潰敗,斯大林可能早就倒台了,軍心也早就渙散了),前期一直大敗的蘇聯確仍然穩定而動員力強。如果41年蘇聯還在沙俄體制下,那估計很快會崩潰。
3、遼闊的縱深與有利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包括嚴寒、沼澤)、當世排名第二的人力資源。因為德國第一擊(台風計劃)未能將蘇聯巨人擊倒,蘇聯得以用及其誇張的戰略縱深緩過了氣。(和中華民國沒敗的原因有點相似)。
4、本來可以以解放者姿態進入的德國人(當時進攻蘇聯,其實收到了波羅的海3國以及烏克蘭很多民眾的歡迎),但納粹的極端種族主義將大量原來受斯大林壓迫的蘇聯人(烏克蘭人等等)逼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5、德國深入蘇聯境內,加之東歐沒有西歐那樣發達的鐵路網和稠密的人口,德國的補給也有問題。也對德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6、一些自然因素,如1941年的秋雨,使得道路泥濘,大大阻礙了德國進攻莫斯科的時間。(很多人覺得嚴寒也是,但蘇聯方面也冷啊~其實寒冬並不是什麼大的因素。相反,德國在零下40°的天氣下,打出過很多漂亮的戰役,相反在夏天的庫爾斯克,卻輸掉了最後一次戰略反攻)
7、希特勒的過度干預軍事。不可否認,德國軍隊的戰鬥力當世無敵,也有一大批舉世聞名的將領(個人最愛曼施坦因,也有人喜歡莫德爾和古德里安)。但希特勒總是喜歡自作主張,納粹其實在1942年初就已經危機深重。假如1942年夏藍色計劃執行得當,希特勒不做太多篡改(比如讓第四裝甲集團軍跑來跑去),攻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可以說是可能的,這樣德國還有贏得戰爭的大半希望。然而此前無往不利的希特勒瞎指揮裝甲部隊,德軍的指揮又失去了此前靈活變通的特點,第六集團軍頓兵斯大林格勒堅城之下,不像以往那樣分兵消滅頑敵主力繼續前進,蘇聯調動110萬預備隊合圍了第六集團軍,預示了法西斯的覆滅。1943年的希特勒其實已經騎虎難下。盟軍的登陸近在眼前,德國即使不發動大規模進攻,以防守消耗蘇聯實力並和蘇聯媾和成功,面對東西兩線虎視眈眈的敵國以及南斯拉夫等國的游擊隊,也很難穩住陣腳;憑借德國的綜合國力包括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等等,想要同時維持東線的長期僵局以迫使蘇聯媾和,並阻擋盟軍的登陸,不是一件十分可行的事。(蘇聯的軍工生產能力是德國的五倍以上)賭局式的庫爾斯克丟掉了納粹的本錢,他們最終選擇了一條速死之路。
⑶ 德軍太弱還是蘇軍太強為何蘇聯在元氣大傷後仍然可以反擊德軍
1945年4月30日,柏林地下掩體中的希特勒流下了憋屈的淚水,輸了,就這么輸了,誰能想到飛龍騎臉也能輸?做畫家失敗,做元首還是失敗,這一生竟然如此苦逼。他唯一的念頭只剩下「下次打副本,絕不再帶那兩個逗逼」,一個滿場送人頭、另一個四處拉仇恨。他顫抖的雙手緊握著身前的空氣,如果我獨自上路或許真的可以拿下整個世界,二十世紀最強大的中二患者如此想著。
時光倒流回1941年,德國國防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在此之前元首大人終於用希臘的領土安撫下了那個四處作死的義大利逗逼(墨索里尼),並且砸爛了毛熊70%的工業生產能力。一直玩盜賊的元首終於鬆了口氣,終於不用再打那種刀尖上跳舞的閃擊戰了,這打法看起來爽,但危險系數太高,一波帶不走對方就容易反殺,尤其面對向毛熊這種皮糙肉厚的戰士。
總結起來蘇德戰爭中毛熊所以在元氣大傷後能反殺,並不是德國太菜,也不是他們自己強的變態,而是一個氪金土豪在最關鍵的時候奶了蘇聯幾口,這幾口奶讓均勢的戰局發生了逆轉。整個二戰中,最強的陸軍就是德國和蘇聯而已。
⑷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呢?
翻開二戰的歷史就能夠看出,蘇德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德國號稱世界頭等軍事強國,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德國不僅是軍事強國,更是工業強國,雖然當時的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事實上,德國早就為蘇德戰爭做好了准備,甚至可以用勢在必得來形容,為此,他們早就策劃了巴巴羅薩行動,據了解,這個行動計劃最初是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的,1940年8月底就制定完成了,為了完成這個計劃,德國還將自己的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也牽涉其中。
除此之外,由於蘇聯的大部分領土靠近北極區域,每年冬季的氣溫極其嚴寒,而德國軍隊當時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極端嚴寒,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遲滯了德軍的進攻步伐為蘇聯方面爭取到了時間,這樣一來,等到蘇軍手中的武器裝備和兵員得到了極大補充之後,就開始對德軍展開了全面的反擊,而由於德國的戰略縱深較小,很快,蘇軍就攻打到了德國的首都柏林,並最終戰勝了德國。
⑸ 蘇聯打敗德國第一大原因是什麼
關於蘇聯擊敗德國的原因,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一些人認為蘇聯之所以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一些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漫長的戰略縱深,還有的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筆者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觀點,蘇聯人能夠擊敗德國,跟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和美國的援助確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龐大的戰略縱深。
德國閃擊戰最怕的就是遇到戰略縱深長的國家,蘇德戰爭前期德國一度兵臨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憑借著龐大的戰略縱深,成功化解了德國的攻勢,將戰爭拖入了持久戰。之後蘇聯寒冷的天氣開始發力,德國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失敗,最終失去了一鼓作氣擊垮蘇聯的機會。德國沒有一口氣打垮蘇聯,就已經註定德國要失敗,畢竟蘇聯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遠勝於德國,只要戰爭消耗下去,德國遲早都會失敗。
⑹ 二戰中為什麼蘇聯能打敗德國
二戰中德國雖然能戰勝蘇聯的百萬軍隊,卻不能戰勝蘇聯的冬天。1942年冬,德國十餘萬軍隊被凍死在蘇聯。一向狂妄的希特勒要在3個月之內攻進莫斯科,毀滅蘇聯。因此,希特勒沒有給德軍准備過冬的棉衣。12月,德軍攻至莫斯科城下。大雪紛飛,德軍身著單衣。龍德施泰特要求撤兵以保存實力,而希特勒不甘失敗,拒不撤兵,龍德施泰特對希特勒十分不滿,並寫信辭職。古德里安將軍對希特勒也大失所望。莫斯科城外戰壕里,熟悉嚴寒的蘇聯軍隊一陣反撲,莫斯科保衛戰一戰成功。
1942年至1944年間,德國和日本都在趕造原子彈。日本一向資源匱乏,想向德國購買重水,而德國又怕日本先造出原子彈對德國構成核威脅。因此,日本與德國之間有矛盾。而且,日本在控制了中國東北三省以後,有過北犯蘇聯的舉動,但遭到了蘇聯的沉重打擊。由此,日本的戰略方針由「北上」改為「南下」侵犯我中國領土。日本的兵力大量南下侵犯中國,沒有力量再去夾擊蘇聯。
二戰戰場也涉及到了南美洲。當時德國最重要的兩艘重型炮艦之一的「施特伯爵號」被三艘英國輕巡洋艦追殺到了烏拉圭。施特伯爵號沖進烏拉圭港口,英軍調集眾多戰艦封鎖了這個港口的出海口,烏拉圭是中立國,根據當時的國際法,烏拉圭必須為德國艦艇提供維修服務,但修好艦艇以後,戰爭國的艦艇必須駛出烏拉圭港口。施特伯爵號駛出烏拉圭港口後,在面對眾多的英國艦艇,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引爆自殺。聽到這個消息後,希特勒暴跳如雷,鄧尼茨展露鋒芒,「海浪行動」由此拉開序幕。
⑺ 為什麼德國最終會被蘇聯打敗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謂強大,但是卻不是蘇聯的對手,說起來這也不能說德國不夠強大,主要還是因為三個原因:第一,蘇聯陸地上比德國更強大;第二,德國要面臨東西兩線作戰;第三,德國的海軍不夠強大,被英美包圍在歐洲出不去。
海上的封鎖更為致命,德國無法獲得歐洲沒有的黃金、橡膠等戰略物資,只能使用大型潛艇通過遠洋航行到日本那裡獲取相關物資,可見其被封鎖的有多困難了,在蘇聯奪取了羅馬尼亞後,德國也失去了8成的石油供給,實際上,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即便沒有其他因素,單憑蘇聯也能擊敗德國,畢竟德國的命脈還是資源和工業,失去了這些,德國也就失去了作戰潛力。
⑻ 蘇聯能打敗德國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說簡單一點,德國侵略蘇聯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一個國土面積僅有36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想一口吃下去一個國土面積擁有2240萬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最後只能是卡著脖子眼給活活撐死啦!
這就好比一隻螞蟻咬醒了一隻大象,後果很嚴重。如果要我評價當時日德意法西斯聯盟,那完全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沒有一定配合和默契可言。假如當時這三國不是一開始就四面樹敵,而是集體瓜分蘇聯,德國的陸軍配合上日本的海軍一起攻打蘇聯,那蘇聯實在就太危險了,如果他們能得到蘇聯大後方做戰略縱深,二戰還真不知道會打到何年何月,連最後鹿死誰手都還不好說啦!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⑼ 蘇德戰爭:蘇軍反敗為勝,蘇聯軍隊和德國軍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
他們兩方的實力相差不多,但是蘇聯士氣高 ,第六集團軍的覆滅給東線德軍造成重創,蘇聯趁勝追擊,由此蘇聯才打敗了德軍。
⑽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呢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的確沒能阻止住德軍的凌厲攻勢,致使其遭受了慘重的人員和物質損失!僅在基輔會戰時,就有70餘萬蘇軍被德軍圍殲。此戰被希特勒得意的宣揚:「這是史無前例的殲滅戰!」為什麼二戰初期,蘇軍沒能阻止住德軍的進攻?其原因大致有三個!
第一: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起「巴巴羅薩」行動時,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致使蘇聯西部防禦體系傾刻崩盤!蘇聯認為希特勒在1938年3月吞並了奧地利,在1938年9月吞並了捷克,又剛剛在1940年6月5日擊敗法國。
而在此後又忙於在1940年7至10月,派空軍轟炸英倫三島,正在為其登陸進攻英國作準備。因此,在西線還有後顧之憂,英國仍然不肯屈服的情況下,希特勒是無睱東顧的!而且希特勒為了掩飾侵蘇企圖,也一直在對斯大林進行戰略欺騙,誤導了斯大林對形勢的正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