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時,中國駐德國大使曾經大量為猶太人簽署簽證以幫助他們逃出生天,他的名字及生平有誰知道
二戰時,中國駐德國大使何鳳山(被譽為中國的 「辛德勒」)曾經大量為猶太人簽署簽證以幫助他們逃出德國:
何鳳山生平:
1901年9月10日出生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一農戶家庭。
1921年考入長沙雅禮大學。
1926年考取德國慕尼黑大學公費留學生,1932年以優異成績獲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
1935年參加外交工作。
1937年出任中國駐奧地利公使館一等秘書。
1938-1940年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其間,總共約向4000名猶太人發放了到上海的簽證,繼後又出任"中華民國"政府駐埃及、土耳其等國大使。
1940年5月離開維也納,回國到重慶參加對日作戰。
1973年退休後定居美國舊金山,以寫作自娛,著有《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書。書中提及救助猶太人事跡時他平靜地寫到:"富有同情心,願意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是應該的。"
1995年,在上海猶太人研究中心的學者和美國"猶太人救命簽證組織"的聯合努力下,何的事跡被發掘出來。
1997年9月28日,96歲高齡的何鳳山在美國舊金山去世,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特意送了花圈。
1999年,由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和猶太人大屠殺問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上海猶太人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個名為"猶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動中,何的義舉被公諸於世。
2000年4月2日,一主題為"生命簽證--正義的外交官"的圖片展在紐約的聯合國展廳開展,對71名外交官進行了特別報道,已故的何鳳山博士名列其中。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委員會主辦的一旨在緬懷英勇無畏的國際外交官的盛會亦於4月3日在聯合國大會會議廳舉行。
2001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一個名為"生命簽證"的展覽,介紹二戰期間各國外交官救助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實物和資料,最先介紹的就是中國外交官何鳳山。
2001年1月23日,何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國際正義人士"稱號。他的名字被刻入猶太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園里"。歐洲歷史學家指出,何是解救猶太人最多的"義人"。
2001年,聯合國總部舉辦了名為《生命簽證:正義與高貴的外交官》的紀念展。在這次紀念展上,展出了二戰期間拯救猶太難民的各國外交官的英勇事跡,何鳳山是其中惟一的一位中國外交官。展場上,因拯救的猶太人最多,何鳳山的照片被放在正中央,十分搶眼。
2001年9月8日上午,在何鳳山的家鄉湖南益陽,召開了紀念何鳳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數百名來自何鳳山先生母校--益陽市一中的學生參加了何鳳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館內收集了80張何鳳山的珍貴照片,吸引著各界人士前往參觀。
2002年3月,"生命簽證"圖片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2005年,何被聯合國正式譽為"中國的辛德勒"。
2005年8月在湖南益陽市博物館舉辦了《生命簽證--國際正義人士何鳳山博士拯救猶太難民事跡展》,以色列駐華大使海逸達、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美中經濟科技貿易促進會首席代表劉建吉以及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參觀展覽。
2007年9月21日,美國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在首都華盛頓舉行系列紀念活動,表彰二戰期間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博士拯救數千猶太人的英雄主義行動。下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拉塞爾辦公樓大廳,一個以"鳳"字為主題的何鳳山生平事跡圖片展吸引了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府工作人員。傍晚,在美國國會大廈曼斯菲爾德大廳,美國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特別舉行招待會,美國政界人士、何鳳山博士的女兒何曼禮、中國駐美使館外交官等齊聚一堂。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出席並發表演講。
2007年9月25日,骨灰運回家鄉安葬。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刻著1947年何鳳山先生的一首元旦試筆詩: "大造生才非偶然,英雄立志豈徒然.而今願集精與力,萬里前程猛著鞭。" 詩以言志,名以史留。
2007年9月28日,何鳳山博士紀念墓地在湖南省益陽市落成揭碑,以色列駐華大使安泰毅、何鳳山女兒何曼禮等均前往益陽深切緬懷何鳳山博士。
2008年5月21日,美國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在首都華盛頓舉行系列活動,紀念二戰期間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博士拯救數千猶太人的英雄主義行動。當天下午和傍晚,美國國會分別在參議院拉塞爾辦公樓大廳和國會大廈曼斯菲爾德大廳舉行了"何鳳山博士生平和何鳳山博士二戰期間拯救猶太人圖片展"及招待會,共展出近50幅珍貴的歷史圖片。
2008年6月11日,美國政府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在上海舉辦紀念何鳳山博士的活動。
2008年11月6日,維也納市政府在原中國總領事館的舊址(Johannesgasse 22, 1010 Wien)前舉行了何鳳山博士紀念牌揭幕儀式,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臨時代辦王順卿、美國駐奧地利大使吉拉得·迪卡羅、維也納以色列文化協會會長、維也納市政府代表等出席了紀念牌揭幕儀式並先後發表了致詞。由美國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和維也納以色列文化協會捐資製作的兩塊銅質紀念牌分別鑲嵌在大門的兩邊。上面用德文和英文鐫刻著何鳳山博士的動人事跡。
2008年美國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和以色列文化協會還分別在中國上海、以色列特拉維夫和美國舊金山為何鳳山博士修建了紀念碑和紀念牌。
『貳』 急!急!!求中央電視前方記者在06年慕尼黑開幕式現場發來的報道
北京時間6月9日22時30分,德國世界盃開幕式在慕尼黑安聯球場進行。雖然開幕式的准備時間並不充分,總共只進行了10次綵排。但在為時半小時的開幕式演出中,充分展現出日爾曼的民族精神,以及世界盃重回德國的主題思想!開幕式的舉行,也意味著2006年德國世界盃正式開始!
開幕式首先由身著德國傳統民族服裝的150個鼓手進場表演,而隨鼓手進場的還有巴伐利亞地方著名的Goa lschnalzer(這是穿著傳統放牧民服裝、手中拿著長鞭的民俗表演)。
北京時間22時25分,開幕式第一章《德國》開始。揮長鞭的Goa lschnalzer從13開始,然後隨著12個世界盃主辦城市的圖片出現在大屏幕上而倒數揮鞭;與此同時,隨著鼓手們的演奏,一塊大紅地毯也在場地中展開。倒數結束時場地陷入一片靜寂。兩名手持小號的少年步入場內,吹響戰斗號角;這時一整支樂隊出現,一個合唱團高唱一首充滿歡樂的歌曲。聲之後是光,從場地四角有4顆「彗星」發射到中央,一面巨大的「WELCOME」旗幟將從天而降。
開幕式的第二章是《巴伐利亞》,一些巴伐利亞地區典型的人物造型相繼出現:有穿著民俗服裝的巴伐利亞美女,也有乾草車、乾草堆、民歌樂隊和敲鍾人。敲鍾人越敲越急,體育場中央變成了一個足球舞台。開幕式第三章是《嘻哈樂表演》,演出的嘻哈樂團名叫Seeed。而開幕式第四章是《世界》。代表全世界24個巨大女性形象在表演者和鼓手簇擁下進入場地,然後她們將一些圓形的氣球放到空中。
北京時間22時40分,貝利手捧「大力神杯」與著名女模勞迪亞-辛馥一同入場。緊接著,曾奪取世界盃七大豪強的109名冠軍老英雄(加上決賽參加者是170人)進入場內,這一章名叫《FIFA世界盃傳奇英雄》。進場順序則是按照奪冠時間和次數從低往高排列:先是英格蘭,接著是法國,然後是烏拉圭、阿根廷、義大利、德國,最後則是五星巴西!所有成員入場完畢後,德國總統克勒、德國世界盃組委會主席貝肯鮑爾,以及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身穿深色西服入場。
站在球場中央的德國總統克勒滿臉笑容,他對現場球迷說道:「德國世界盃終於來了,我們將享受四周的足球。非常高興全世界球迷來到德國,我代表德國歡迎大家的到來。你們將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我也向在家看球的球迷問好。我感謝國際足聯把世界盃的主辦權給了德國,我也感謝能使世界盃成功舉辦的人。包括貝肯鮑爾,以及在場或者不在場的志願者。我希望能看到精彩的比賽和更多的進球,我希望能公平競爭,同時這也是國際足聯提倡的精神。最後我宣布,德國世界盃正式開幕!!」
北京時間22時54分,德國著名歌手herbert gronemeyer演唱國際足聯世界盃主題曲《慶祝這一天》。整個開幕式的氣氛達到最高潮!!短短30分鍾的開幕式結束,世界盃的舞台正式讓給哥斯大黎加和德國熱身。
與以往的世界盃開幕式不同,這次德國世界盃開幕式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沒有絢麗的燈光,也沒有高科技成份,更多的是體現出日爾曼民族精神。德國人的嚴謹、朴實無華均在開幕式中顯現無疑。當然,還有一些世界名宿的出現,貝利親切的擁抱他曾經的隊友和對手,這樣的感人場面在世界盃開幕式中並不多見。毫無疑問,雖然只有10次綵排,但德國世界盃開幕式是成功的。也許這也預示著德國世界盃的圓滿舉行。
未來的一個月,讓我們沉寂在足球的海洋里!
『叄』 中外著名記者有哪些
1、奧莉婭娜·法拉奇
奧莉婭娜·法拉奇,義大利女記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於佛羅倫薩。她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
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采訪過越南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一次獲得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她還獲得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女, 美國人,是美國進步女記者與作家。她年青時就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致力於兒童福利事業和工人運動。她積極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費倫德城出生。早年就學於奧伯林學院。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5次至中國訪問。72歲時,沖破重重阻力於中國定居。
3、哈里森·索爾茲伯里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曾任《紐約時報》副總編輯、全美作家協會主席。
在漫長的記者和文學創作生涯中,為反映20世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巨大心血,足跡遍及歐洲、蘇俄和遠東各主要戰場,以其犀利的目光、鮮明的觀點和嫻熟的文筆,揭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及其政治、軍事內幕。其作品被譯為多種文字,聲名遠揚世界各國。
4、趙超構
趙超構(1910.5.4 - 1992.2.13),原籍浙江文成,生於浙江瑞安(今文成縣)。早年就讀於上海中國公學。中國著名新聞記者,專欄作家。筆名林放。
新中國成立後,主持《新民晚報》工作。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等職。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談》、《林放雜文選》等。
5、黃幼公
黃幼公,越南華裔,美國公民,著名攝影師。黃幼公1951年3月29日出生在越南隆安,1966年加入美聯社越南胡志明市記者站。 獲得過美國新聞最高獎「普利策獎」。2007年,他拍攝的帕麗斯希爾頓入獄前痛哭的照片又一次引起世界轟動。
『肆』 中國駐德國慕尼黑大使館
駐慕尼黑總領事館
楊惠群,總領事
地址:Romanstr.107
80639 München
Tel: 089-17301611
Fax: 089-173016
『伍』 國內外派歐洲記者站的媒體都有哪些記者薪資多少,包含哪些稿酬如何非常感謝!
目前國內派駐歐洲記者站的媒體有: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其他的媒體都是在當地的留學生和華人中僱傭臨時記者。 薪水為15萬到25萬不等。當地的房租、伙食、和差旅費都是另外另外補助的。稿費的幾乎幾乎沒有,但是攝影記者是有稿費的
『陸』 中國的著名記者有哪些
瑪莎·葛爾宏——戰地記者,海鳴威的第三任妻子,報道過美國入侵巴拿馬事件。
喬治·伯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1948年在報道希臘政府腐敗時神秘遇害。
海倫·斯諾 埃德加·斯諾——1936年訪問陝北紅區,37年采訪毛澤東、朱德和許多中共首腦人物,
1991年9月,中國作家協會和中華文學基金會授予海倫·斯諾「理解與國際友誼獎」。1996年6月,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她「人民友好使者」的榮譽稱號,海倫·斯諾還兩次獲得了諾貝爾獎提
名。
穆青—— 原名穆亞才,「七七」事變爆發後,16歲的穆青到山西臨汾,進了八路軍學兵隊學習,後
留師部宣傳做宣傳工作。1942年,穆青發表了新聞報道《我看見了戰士的文化學習》。通過描寫戰
士們在戰斗勞動生產之餘,抓緊點滴時間進行文化學習的事跡,反映了戰士們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志
向。1942年9、10月間,穆青發現了第一篇出色的人物通訊《人們在談說著趙占魁》,再現了陝甘
寧邊區工業勞動模範趙占魁的風采。1944年9月,他發表了《本市白家牆楊漢珠傷害人命,判除有
期徒刑;常志勝迷信巫神,弄得家破人亡》。1946年1月,穆青接受了采寫東北抗日聯軍歷史的任
務,寫了《東北抗日聯軍史略》。通過豐富的資料、確鑿的事實,再現了將士們在白山黑水之間14
年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1949年3月,穆青隨軍南下,寫出了《飛馳在南線的汽車兵團》、《穿過
大別山麓》、《良田鎮的無名女英雄》、《狂歡之夜》、《十里長鞭》、《熱情澎湃的長沙城》、
《白匪主力潰滅的狼狽相》等多篇戰地通訊,真實地記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勝利的足
跡。在土改中寫了《因為分配了土地》、《搶財神》、《誰養黃牛誰發財》等新聞作品。他的新聞
通訊報道濃縮了偉大時代,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地敘寫了時代激流,因而讀來引人入勝。 解放
後,穆青又寫了不少作品如《管得寬》、《一厘錢精神》、《九龍江上抗天歌》、《馴水記》等
等。1986年,國家創辦中國新聞學院,穆青兼任新聞學院院長。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並沒有放棄寫
作,如新聞作品《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一篇沒有寫完的報
道》等,充滿了藝術命力和感染力。 穆青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新聞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從事新聞
工作50多年,他勤學苦練,不懈進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寫了多篇在我國新聞史上具
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聞佳作。
『柒』 中國的戰地記者有哪些
大陸沒有戰地記者,有也是臨時在戰地招的當地常住人員。中國大陸新聞管制,況且這些端著鐵飯碗的記者們,誰願意放下自己的鐵飯碗去兵荒馬亂的戰地出生入死啊。。。
香港則有以閭丘露薇為代表的一批戰地記者,而且是傑出的戰地記者。
所以,大陸的新聞沒什麼可看性也就不足為怪了,都是人家報道出來之後,大陸媒體再重播一邊而已。況且,沒有真實的經歷,就說不出真實的現場體驗。
所以,新聞也就不是真正的新聞了。
『捌』 求1997年央視5《世界體育報道》師旭平老師采訪德國拜仁慕尼黑俱樂部的那一期節目視頻。如滿意可給200分!
http://video.sina.com.cn/v/b/62492380-1242278833.html
這個是么
http://v..com/v?word=%E7%BB%BF%E8%8C%B5%E8%B1%AA%E9%97%A8--%E6%8B%9C%E4%BB%81%E6%85%95%E5%B0%BC%E9%BB%91&sc=hao123&ie=utf-8
全一點
『玖』 中國的戰地記者有哪些
歷史上
范長江,曾追隨著紅軍的足跡、記錄了中國偉大的抗日戰爭;
李庄,作為采訪朝鮮戰爭的第一人,為國內廣大讀者了解、掌握朝鮮戰局提供了極為寶貴的信息;
肖乾,是二戰時期整個歐洲戰場上最有名的中國戰地記者;
當代
閭丘露薇是一位著名的電視記者,現供職於鳳凰衛視。她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戰爭時作為在巴格達地區唯一的一名華人女記者進行現場報道,而獲得中國觀眾極大關注,被譽為「戰地玫瑰」。
希望能幫到你。
『拾』 參加慕尼黑會議的主要人物有哪幾位
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關於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區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四國首腦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