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德國的忌諱
1、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2、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
3、法律禁用納粹或其軍團的符號圖案,不可使用。
4、討厭菊花、薔薇(只用於悼亡)圖案和蝙蝠圖案。
5、忌諱核桃。
6、送花時禁止送菊花、玫瑰、薔薇,只數和花朵數不能是13或者雙數,鮮花不用紙包紮。
7、禁止送太個人化的物品。禮品包裝紙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綵帶包紮。
(1)德國人為什麼要大聲擤鼻子擴展閱讀
德國的文化:
1、音樂
德國是全歐洲第二大及世界第四大音樂市場。20世紀及21世紀德國流行音樂形式與運動包括新德國浪潮、流行、東方搖滾、重金屬/搖滾里最有影響力的樂隊是德國戰車(Rammstein)、朋克、流行搖滾、獨立及施拉格流行等。德國電子音樂在發電廠樂團和橘夢樂團引領之下產生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德國鐵克諾和浩室領域的DJ和音樂家亦獲得廣泛的聲望(如羅賓·舒爾茨、保羅·范迪克、保羅·卡爾布雷納和Scooter等)。
2、哲學
德國哲學可以說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石。進入21世紀,德國與法國、奧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維亞各國持續發展當代分析主義。
4、建築
德國在建築方面作出的貢獻包括卡洛林和奧托風格,這二者為羅曼式建築的先導。中世紀磚砌哥特式風格亦發源於德國。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德國亦發展出相應的地方性風格(如威悉文藝復興和德累斯頓巴洛克)。巴洛克時期的著名建築師包括馬特烏斯·丹尼爾·珀佩爾曼、巴塔薩·紐曼、格奧爾格·溫策斯勞斯·馮·克諾珀斯多夫和阿薩姆兄弟。
韋索布倫派主導18世紀南德的灰泥建築風格。上施瓦本巴洛克之路途中,雕塑家約翰·米夏埃爾·費希特梅耶、灰泥匠兄弟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和多米尼庫斯·齊默爾曼的貢獻一覽無遺。德國民居建築以其木骨架(Fachwerk)傳統聞名,不同地區風格各有不同。
歐洲工業化時期,古典主義和歷史主義風格在德國發展起來,因19世紀的經濟繁榮而時被稱作「繁榮時期」(Gründerzeit)風格。區域性歷史主義風格包括漢諾威派、紐倫堡風格及德累斯頓森佩爾-尼柯萊派。新天鵝堡為最著名的德國建築之一和羅曼復興式建築的代表。18世紀一些亞風格在德國的礦泉療養地及海水浴場中發展起來。德國藝術家、作家和畫廊家如西格弗萊德·賓、格奧爾格·希爾特和布魯諾·穆赫林亦為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發展作出貢獻
B. 德國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有哪些
語言。德語是必須要掌握的,雖然德國人英語普及度很高,但是很多店員和大部分老人只會說德語,更何況,德國人會更加尊重能說德語的外國人。
飲食。禁止吃飯大聲喧嘩,嘴巴要閉著吃,不要狼吞虎咽(中國人會認為飯菜好吃的表現),絕對禁止打嗝,這是最知名的飲食差異,德國人會認為打嗝很惡心。一般的你吃飯慢是不會打嗝的。你是男生就最好訓練自己的酒量,能更加容易交到朋友。女生就無所謂了。牛排和香腸是最常見的葷菜,色拉是最常見的素菜,土豆是最常見的食物,粗麵包、果醬和牛奶自然是很普遍的。德國是很典型的歐洲食物體系,中餐館的價格和味道都很坑爹,總之去了一次再也不去第二次了。
派對。德國人幾乎每周末都會搞一次派對,形式各種各樣。酒吧看球,家庭花園燒烤,生日派對等,多參加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參加者都需要帶自己的東西去分享,不能空手去。
購物(生活必須品)。生活主要必需品都在超市獲得,很方便,小鎮上也會有菜場,種類更多更便宜(但是離我宿舍遠我就不去了),如果你是住別人家的話,一般燒飯人家會替你搞定的。那邊的土豆跟不要錢一樣的。
購物(非生活必需品)德國貨基本都是高質量的,雨傘鞋子等輕紡織物品幾乎都是made in china,不過沒有低劣產品,非常耐用。
交通。有公交車,有DB(Deutsch Bahn),德國火車很強大,全國通達,購票方便,跟上海地鐵似的,公交車有月票,你還可以買二手自行車,質量沒話說,買一手的也可以,我只想說土豪你好。
作息。德國是高緯度,夏天八九點才天黑,冬天四點就黑了,德國人所有空調都是暖氣,沒有冷空調,他們夏天不是特別熱。勤洗澡,德國人很愛干凈,幾乎每天洗澡的。他們的房間也是打理很整齊。無論是不是住家,都需要把自己房間整理干凈。
時間概念。正如在國內所接收到的訊息,德國人或者說外國人很喜歡准時,有約定不要太早抵達,如果怕不認路早到了,四周逛逛好了。
節日。除了國定假日外,每個州,每個古鎮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節日,很有意思。
1、2、3、7是最主要的風俗習慣,有問題可以請教家裡的主人,德國人很好客也很禮貌,只是在泡吧和看球的時候激情了點..
C. 德國的風俗習慣
1: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 2:去德國朋友家做客的中國人如能送給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那定會受到主人由衷的贊賞。如果只是順便看望,那就不必帶什麼禮物了,最多給小孩子帶點兒小玩意兒。 3:德國生活小事忌諱多,守紀律 講整潔,守時間 喜清靜,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 4:德國是220V,50hz 插座:圓型 供電情形:供電良好, 買買轉換頭的話可以買幾個接線板,然後接上轉換頭,或者直接在德國買個插頭換上去就行。德國大概1歐左右一個。各大電子商店都有買,網購也可以,見Conrad.de,那裡有賣。
D.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網上搜搜就有啦。
德國人的精細,讓大大咧咧的中國人不太容易與他們親近,沒關系,您注意以下幾十個生活習慣就不會讓您覺得德國人不可思議了,克服了心裡問題,也就自然了。
1)中國人曬衣物,通常是掛滿戶外陽台,臨空而飄,猶如彩旗高高飄揚,手法高調,張揚.德國人曬衣物卻是在地下室,若天氣好的話,則曬在自家花園里.
(2)中國人曬衣服用衣架撐著,德國人則用小夾子夾在繩子上,而且衣服和褲子都是倒著曬的.
(3)中國的窗戶向外開或是左右開,德國的窗戶向里開.
(4)中國人家庭夏天沒空調不行,睡涼席,吹風扇,悶熱蚊子多.德國人家庭不裝空調,夏天中午熱一陣,晚上還要蓋被子,不悶不熱蚊子少.
(5)中國人騎自行車愛怎麼騎就怎麼騎,帶人載物,管它有燈沒燈,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國人騎自行車有專門自行車道,夜間得亮起自行車燈,假如騎遠途的還帶上頭盔,穿上自行車服,就象一個專業賽車族.
(6)中國加油站有專門的工人為車主加油.德國的加油站車主就得自己動手加油.
(7)中國的地攤可以討價還價,喊價上天還價下地,復雜但其樂無窮.鍛煉人腦.德國的地攤沒人討價還價,明碼銷售,簡單,不用動腦.
(8)中國人幹活靠眼力.德國人幹活靠工具.
(9)中國人累了蹲地上.德國人累了坐地上(因為街道干凈)
(10)中國的周末街上熱鬧非凡.德國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氣沉沉.
(11)中國的汽車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國的汽車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歐洲車主按喇叭等同罵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12)中國人開車大多是搶道,,搶紅燈,搶車位,搶空間.什麼次路讓主路,拐彎讓直行,汽車讓行人,都是瞎扯.德國人開車習慣把步行者當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種車輛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國人認真,嚴謹的一種表現.
(13)德國人大夏天愛燒烤,烤肉,烤香腸,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戶戶在花園里,烤得"烏煙漲氣",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國人大夏天愛吃清補涼,綠豆湯,苦丁茶,龜令膏,小米粥.
(14)德國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黃油.中國人做菜少不了鹽和醬油.
(15)德國的雞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中國的三黃雞又嫩又鮮,吃了讓人回味.
(16)德國的雞旦殼薄,無腥,質嫩,個大,(德國人喜歡水煮雞旦7成熟加鹽加胡椒粉拌著吃)中國的雞旦殼厚,個小,有腥味.
(17)德國人吃生番茄愛撒點鹽和胡椒粉.中國人吃生番茄愛撒白糖.
(18)德國人吃完美食,遺留在手上的還要舔手指.中國人把遺留在手上的美味,趕快用紙擦,用水洗
(19)德國的小孩是先吃早飯後刷牙.中國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飯.
(20)德國人吃冰淇淋愛伸舌頭添個圓滑.中國人吃冰淇淋不伸舌頭用牙齒咬.
(21)中國人吃面喝湯的聲音嚇德國人一跳.德國人擰鼻涕清鼻子的聲音嚇中國人一跳.
(22)中國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個月不出門.德國女人不知月子是啥東東,生完小孩一周後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風.
(23)德國人愛點蠟燭.中國人愛掛燈籠.
(24)德國人的枕頭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國人的枕頭都是長方形.
(25)德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薄,人與狗之間的感情特別深厚.中國人親情友情濃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平攤分帳),中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搶著買單.
(27)德國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喜歡稱兄道弟,相識即是朋友.
E. 德國人的幽默感體現在哪些方面
冷幽默,德國人的幽默他更多的就是冷幽默,突然之間跟你來了一個冷笑話一樣的東西,如果你不去仔細聽,不了解他們的文化,你不清楚他們突然之間來這一句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的幽默文化更多的就是語氣上的轉折,突然之間講到了某個場景,或者引用了某一個梗。德國人他們更多的側重於文字上的東西,就有一種文化人的搞笑一樣的東西,將文字拆開或者用文字的諧音這些東西。
F. 中國和德國的文化有什麼差異
不少外國人去中國溜達一圈之後跑回自己的國家出書介紹他們在中國經歷的文化休克。我覺得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入鄉隨俗,即便不隨俗他也能很快就做到見怪不怪,所以很少有中國人寫外國的文化休克。但是,仔細想想,中西畢竟還是有差別的。
G. 關於德國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我感覺最鮮為人知的冷知識就是他們鼻子里有鼻涕時不能吸,這樣會被認為很不禮貌,一定要大聲的擤出來,即使是在飯桌上也要大聲的發出來,這個要是放在中國真的是難以忍受的。
H. 德國人的禮儀
1、德國人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送花時禁止送菊花、玫瑰、薔薇,只數和花朵數不能是13或者雙數,鮮花不用紙包紮。禁止送太個人化的物品。禮品包裝紙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綵帶包紮。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
2、德國婦女的特點是素,這不光是體現在穿著打扮上,也體現在言談舉止上。與德國人相處時,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把這些動作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
3、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4、德國人在宴會上和用餐時,注重以右為上的傳統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德國人舉辦大型宴會時,一般是在兩周前發出請帖,並註明宴會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生宴會則是在八至十天前發出。他們用餐講究餐具的質量和齊備。宴請賓客時,桌上擺滿酒杯盤子等。
(8)德國人為什麼要大聲擤鼻子擴展閱讀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吞並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完成德意志統一。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德國社會重視性別平等及障礙者權利,社會及立法上也對同性戀者相當寬容,同性戀者可收養伴侶的親生子女,並自2001年起承認民事結合。德國對移民態度也有所轉變,自1990年代中期起,德國政府及多數民眾對經過資格審核的移民表示歡迎。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I. 德國的風俗
德國位於歐洲的中部,面積35.69萬平方公里,人口7860萬。德語是公用語,英語只在旅館行得通。
德國還是世界四大食品出口國之一,其中酒遠銷140多個國家。德國人喝酒也是世界有名的,他們有個規矩,吃飯時應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要是反過來就認為是有損健康的。世界上喝酒最多的是歐洲人,而在歐洲人中又首推德國人。
德國人一般早晨起得比較早,早晨7點左右,大街上就已熙熙攘攘,人們忙著購買食品。他們還比較注意購置傢俱、布置家以及衣著的享受。他們平時還是較節約的,但在一年一度的旅行期間,則希望盡可能地享受一番。
德國商人的禮俗,宜穿著背心三件式西。往訪北部,戴帽子更佳。當地可快印英、德文對照名。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後,不宜訂約約會。營業時間,每周5天工作日,通常早晨9時至下午5時,中間有1小時午餐時間,一些商店星期六開業,銀行周未都休息。8月份是多數工、企業的夏季休時間。
交談時盡量說德語,或攜同譯員同往。商人多半會說一些英語,但使用德語會令對方高興,盡量以握手為禮,絕不多。握手要用右手,伸手動作要大方。稱呼對方多多合用「先生」、「女士」等關。如果對方身份高,須得他先伸手,在於之握手。對方多半為你穿、脫外套,不妨接受,再說聲「謝謝」(Danke)。有機會,也替他或其他人穿脫外套。
德國商人不願浪費時間,所以宜先熟悉問題,單刀直入。如果你就邀到德國人家中作客,通常宜帶鮮花去,鮮花是送女主人的最好禮物,但必須要單數,5朵或7朵可。送就送鮮花。據德國花卉進口批發商分會統計,該國花卉市場每年內銷總額達60億馬克,每人平均支出110馬克。而全世界花卉年消費總值約300億馬克,德國佔了20%多,堪稱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場。在五彩繽紛的萬花叢中,德國人尤其喜歡矢車菊,視它為國花。白鸛是德國的國鳥。白鸛是候鳥,喜歡在屋頂或高大的樹上築巢。當地人把白鸛築巢看成吉祥之兆。
應邀到德國人家中作客,千萬別帶葡萄酒去。因為此舉足以顯示你認為主人對選酒品味不夠好。威士忌酒可以作禮物。餐後,喝完咖啡如果桌上根本沒有煙灰,那就忍著,別吸。德國人甚至從國家意識出發,視浪費為「罪惡」,討厭凡事浪費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奢侈的習慣,與德國人相處,務必遵守這個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膩,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早餐簡單,喜歡咖啡、小麵包、黃油和果醬,或少許灌腸和火腿。午、晚餐稍豐盛,一般家庭都有備有各種和盤子和碟子、杯子和刀叉。
按照德國送禮的習俗,若送劍、餐具,則請對方會一個硬幣給你。以免所送的禮物傷害你們之間的友誼。送高質量的物品,即使禮物很小,對方也會喜歡。烈性威士忌比低度威士忌愛歡迎。德國人對禮品的包裝紙很講究,但忌用白色、黑色或咖啡色的包裝紙裝禮品,更不要使用絲帶作外包裝。此外,在德國,送上一束包好的花,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的服飾,民族色彩並不明顯。可是,有幾個地區在服飾方面卻很有特點。比如男的是小呢帽,帽上插一枝羽毛。在德國,汽車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們住得分散,上班、辦事、買東西、看朋友,串親戚都坐車,有高速公路近萬公里。大學里的學生上課也要坐車。總之,自已沒有小汽車,在德國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人們注意到,連60歲的老太太出門,也自己開小車。
聖誕節與復活節前後兩周勿往訪。慕尼黑及科隆嘉年華會也宜避免。
郵政局規定,可可粉和「對國家安寧有害」的文學作品一律禁郵。
J. 德國人的風俗習慣及禁忌
在德國和荷蘭的一線城市之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這2個國家英語普及還是很高的。德國的電壓220V/50Hz,插座和插頭形式和中國不一樣,用的是兩項圓柱項插頭,需要轉換插頭。
(10)德國人為什麼要大聲擤鼻子擴展閱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