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還能活多久
過去,談到年齡,就意味著一個人已經活了多長時間。但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定義存在不足之處,更好的衡量尺度是看一個人還有多少年可以活。
「以這樣的標准來看,人們就可能越活越年輕,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或她餘下的預期壽命可能會變得更長,」紐約州立大學斯托尼布魯克分校的沃倫·桑德森說。
根據桑德森在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德國人在2000年的平均年齡是39.9歲,他們餘下的預期壽命還有39.2年。到了2050年,德國人的平均年齡預計將達到51.9歲,但他們餘下的預期壽命仍然有37.1年。因此,2050年,德國人的52歲就與2000年的40歲差不多。「由於人們有越來越長的壽命,他們不得不更節約和更有計劃。這樣,他們的行為實際上就與年輕時更加相像,」「我們的很多技能、教育、儲蓄以及我們對待自己健康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還有多少年可活。」桑德森說。(來源:廣州日報)
Ⅱ 德國的人口老齡化很嚴重嗎
統計顯示,在未來50年內,全德總人口將從現在的8200萬減少至7200萬以下,60歲以上人口群將從占人口的23%上升至35.8%,而20歲以下人口群則從佔21.3%下降至僅16.3%。無疑這將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與此同時,德國國內要求接納更多移民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人口問題專家分析說,造成德國人口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人口死亡率已大大超過出生率。在未來50年內,德國人的人均壽命還將增加4歲,其中男性的平均年齡將達到78.1歲,而女性的平均年齡將達到84.5歲。目前德國8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約為160萬,但50年後將達到400萬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老人在退休後一般都可領到不菲的退休金,月平均退休金達2000多馬克。
Ⅲ 德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德國人普遍非常友善、英語很好,交流不會有太大問題,而且他們的熱情是剛剛好的,不會像南歐人那樣熱情到你有點不好意思。
2.如果在義大利、法國問路買車票,當地人會balabala地拉著你講上四五分鍾最後你還是找不到。而德國人則會告訴你第幾個路口、多少米、轉哪邊,非常的精確。
3.不過有些德國人也會比較傲慢,這個我覺得跟受教育程度有關,英語好的一般比較願意跟外國人交流。
4.對中國人並不會有太大興趣,在旅途上的歐洲人、美國人、紐西蘭和澳洲人都對中國比較感興趣,很喜歡問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問題。但是德國人對我們則是不太感興趣。
5.德國的男生好看的真不多,反而年輕的女孩普遍長得不錯,很修長苗條,不過我只去了東德部分,可能有些偏頗。
6.德國的旅遊規劃做得無與倫比,遊客可以得到事無巨細的幫助,公共交通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比較便宜,旅遊景點很多是免費或者低價開放的,無論交通或者博物館都有很人性化和劃算的通票。
7.食物跟東北的很相像,喜歡燉肉、土豆、大酸菜。還有無處不在的肉腸。但身材高大的德國人食量沒有想像的大。
8.非常善於陳列和博物,柏林據說有300個博物館,藏品非常豐富。全部博物館都免費開放給歐盟成員的青年人(26歲以下)。
9.珍惜歷史,善於反省,在柏林市中心就有紀念當年被他們屠殺的猶太人的紀念碑群。國會免費開放給遊客參觀,寓意人民和陽光監察政府。即使是他們所不齒的東德政府和蘇聯人的東西,很多都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放進博物館警示後世。
10.城市的綠地面積都非常多,德累斯頓的綠地佔城市面積的30%。人們喜歡在環境優美的地方休憩,喜好戶外活動,不像南歐人都把世界花在咖啡座上
Ⅳ 德國人比世界人均壽命高出近10歲!與哪些好習慣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德國人均壽命是81歲,中國人均壽命是76歲,而全球人均壽命是71歲。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德國人的壽命有這么長呢?其實和這7個好習慣有關系。
只有把上面的質量與長度結合起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壽,雖然德國人能夠製造出世界上頂級的汽車,但是他們卻不是一個愛慕虛榮的民族,他們寧願把錢花在提高,生活品質方面也不會花很多的錢去買一些奢侈品。
正是這種生活質量的追求,讓德國人更健康長壽了。
Ⅳ 德國的人口年齡比例結構
德國人口總數8226.4萬人(其中730萬為外國人),60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23%,而20歲以下的青年和兒童只佔21%。2000年人口出生率0.92%,死亡率1.05%,自然增長率-0.12%,移民差額0.24%,人口總增長率0.12%,人口密度 230人/平方公里。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30人,也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
德國的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統一後柏林地區的人口迅速增加,目前已達430多萬人。城市密集的萊茵河和魯爾河畔工業區人口超過了1100萬。其他人口稠密的地區還有法蘭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茲等大城市所在的萊茵-美因地區、萊茵-內卡河流域的工業區、以斯圖加特為中心的經濟區以及不來梅、德累斯頓、漢堡、科隆,萊比錫、慕尼黑和紐倫堡等城市及附屬區。而在北德低地的草原和沼澤地區、艾弗爾、巴伐利亞林區、上法耳茨、勃蘭登堡邊境地區以及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的大部分則人煙稀少。德國西部的人口密度明顯大於東部,人口在30萬以上的20個城市中有4個在德國東部。德國的人口年出生率(2000年)為9.2胎/1000人,一直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對夫婦只有1.8個孩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
http://www-user.tu-chemnitz.de/~yuhao/new_page_2-2.htm 參考
Ⅵ 德國人的平均年齡是多少年齡眾數是多少
鬼知道
Ⅶ 速求德國的人口情況,包括人口總數,性別比例,民族狀況,年齡結構,受教育情況等等
人口約8200萬,主要是日耳曼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族人。有725.6萬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8.8%。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羅馬天主教。德語,英語為通用語言。
51.2%的人口是女人,48.8%的是男人。
自1993年至2009年,德國就業率從65.1%上升至70.9%。(此指標中,就業率指15歲~64歲有工作的人在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中所佔比例。)同一時期,老年人(55歲~64歲)就業率由35.7%上升至56.2%,其上升速度比整體上升速度更快。
在此就業率指標中,男女就業率差別較大。自1993年以來,男性就業率僅上升了0.6個百分點,自2005年起甚至開始下降;與此同時,女性就業率卻大幅增長,上升了11.2個百分點。 男女收入差距沒有變化
德國2008年的男女收入差距平均為23%,也即女性每小時的收入比男性低五分之一以上。自1995年以來,男女收入差距幾乎沒有變化,過去五年中也沒有呈現任何顯著的趨勢。
造成男女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女性在職業中的發展受到家庭因素的制約。其次,傳統女性職業的收入越來越低於傳統男性職業的收入,傳統的女性行業為服飾業,零售業,醫療和社會服務業,而傳統男性行業為機械製造,汽車製造。2008年,女性在零售業的月收入為2140歐元,在汽車製造行業的月收入3139歐元,而男性在這兩個行業的月收入則分別為2760歐元和3809歐元。
兒童受全天照管比例有待提高
2009年,3歲到5歲的孩子中,有29.7%的孩子都能得到全天照管,與2006年相比上漲了7.7%,同時這一比例也幾乎達到2010年的目標值;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只有8.7%的孩子能得到全天的照管。
2009年,在托兒所和幼兒園中得到全天照管的孩子為802900人,而另外283000名6歲以下的孩子則由政府資助的日間護理機構照管。能否使孩子得到妥善的照顧,關繫到家庭和事業的和諧統一,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同時,能夠給孩子提供全天照顧,也有利於機會平等以及外國孩子和青少年的融合。
1999年至2008年,德國25歲完成高等教育人口在整個25歲人口中所佔比例由5.5%上升至8.8%。其中25歲完成高等教育的女性增加的速度明顯高於男性。2008年25歲女性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為10.9%,比往年增長1.5個百分點;而男性僅為6.7%,比往年增長0.9個百分點。
德國大學新生的比例從1993年的24.8%上升到2004年的37.5%,2005年到2007年有所回落,2009年,這一比例又上升到39.8%。其中,女性大學新生的比率達到40.3%,男性大學新生比例為39.2%。
而有新現象的是:很多擁有上大學資格的德國「高中」畢業生都會選擇接受職業培訓,而不是接受大學教育。這一部分人的比例從2003年的14%上升了2008年的19.1%。他們認為,通過職業培訓可以獲得更多與實際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2008年,外國畢業生中有40%為普通中學畢業,33%為實科中學畢業,12%為應用技術大學或是大學畢業。特別是高等教育這一部分,外國學生與德國本土學生差距仍較大。且有15.0%的外國學生沒有拿到畢業證書,但只有6.2%的德國本土學生沒有拿到畢業證書。而就男女比例來看,不管是德國學生還是外國學生,女性畢業率都比男性要高。
女性壽命比男性長四年
從1991年到2008年,德國每10萬居民中,65歲以前死亡(被視為過早死亡)的人數比例正不斷下降,其中,男性的這一比例下降了38%,女性則下降了31%。2008年,德國每10萬居民中,男性過早死亡人數為238人,女性為139人。
德國人的壽命預期值不斷增加。2006年到2008年,新生男嬰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7.2歲,新生女嬰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2.4歲。而今天,60歲的女性一般還有24.7年的預期壽命,60歲的男性還有20.9年的預期壽命。
2009年18歲以上民眾有51.4%超重。其中男性所佔比例達60.1%,女性只佔42.9%。2009年德國18歲以上民眾中有14.7%的肥胖者。1999年該比例還只有11.5%,2009年肥胖男性比例達15.7%,高於肥胖女性比例(13.8%)。而且,肥胖者比例也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身體肥胖是由於不平衡飲食和缺乏運動直接引起的,與教育背景和社會融合等社會因素也有著間接的關系。身體肥胖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德國成年人以及青少年吸煙率近年有所下降。12歲至17歲青少年吸煙的比率曾一度從24%(1995年)上升至28%(1997年)。而到2008年,這一比率再次下降至15%。這是自實施以來這一指標的最低值。15歲以上成年吸煙者的比率仍佔26%,比90年代略有下降。
Ⅷ 德國人平均壽命高出世界水平10歲,哪些生活習慣值得我們學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8世界衛生統計》的報告顯示,德國人均壽命為81歲,與之對比的是全球人均壽命為71.4歲,他們是如何做到比全球人均壽命高出近10歲的?
影響長壽的因素眾多,以上也只是眾多影響因素的其中一些,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健康生活,假以時日,長壽指日可待。
Ⅸ 德國隊平均年齡是多少
平均年齡25.6歲
穆勒還不到21歲
德國隊23人名單
德國國家男子足球隊 位置 姓名 俱樂部 出生年月 身高(cm) 體重(kg)
門將 諾伊爾 沙爾克04 1986-3-27 192 92
門將 維澤 不來梅 1981-12-17 193 88
門將 布特 拜仁慕尼黑 1974-05-28 191 91
後衛 揚森 漢堡 1985-11-4 190 84
後衛 弗雷德里希 柏林赫塔 1979-5-29 185 75
後衛 丹尼斯·奧戈 漢堡 1987-1-14 182 76
後衛 塔什徹 斯圖加特 1987-4-27 186 75
後衛 巴德斯圖伯 拜仁慕尼黑 1989-3-13 182 76
後衛 菲利普·拉姆 拜仁慕尼黑 1983-11-11 170 61
後衛 默特薩克 不來梅 1984-9-29 198 90
後衛 熱羅姆·博阿滕 曼城 1988-9-3 190 79
中場 赫迪拉 斯圖加特 1987-4-4 189 81
中場 施魏因斯泰格 拜仁慕尼黑 1984-8-1 183 79
中場 厄齊爾 不來梅 1988-10-15 180 70
中場 特羅霍夫斯基 漢堡 1984-3-22 169 70
中場 托尼·克洛斯 勒沃庫森 1990-1-4 180 68
中場 馬爾科·馬林 不來梅 1989-3-13 170 63
前鋒 基斯林 勒沃庫森 1984-1-25 194 75
前鋒 波多爾斯基 科隆 1985-6-4 182 81
前鋒 克洛澤 拜仁慕尼黑 1978-6-9 182 74
前鋒 穆勒 拜仁慕尼黑 1989-09-13 186 74
前鋒 卡考 斯圖加特 1981-3-27 178 74
前鋒 馬里奧·戈麥斯 拜仁慕尼黑 1985-7-10 189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