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飲用水質量,是有人炒作水的新概念嗎
我認為是有人在炒作水的新概念。是因為之前有過這樣的評價:說中國的飲用水質量相當於德國的處理污水。這一評論使得老百姓不知道該使用什麼水才能算安全,久而久之對我國飲用水質量和水環境治理失去了信心。最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老百姓對於飲用水安全的過分關注,各種各樣與水有關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常有出現,這將本來對水處理缺乏信心的老百姓更加雪上加霜,甚者還會引起社會恐慌,但是其中不缺乏流言和謠言。
㈡ 都說我國自來水水質不好,其他國家的自來水水質如何呢
作為飲用水行業從業者,首先表明一個觀點,說我國自來水水質不好的往往都會別有用心。
我國最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GB5749-2006,全部指標要求於2012年7月1日起實施,該標准參考了WHO的最新標准、對比了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地區與國家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而且在覆蓋的飲水安全指標、化學污染指標方面也是比較先進的。
所以建議大家首先不要被一些社會上某些商業營銷行為誤導,也沒有聽到哪個行業專家或者公眾人物一直在我國公共飲水安全方面有發出類似反對政府不作為的聲音。
但的確如很多人所說,我國地方政府在公共飲水水源環境防護、風險預控方面還是有很多問題的,經常爆發出各地飲用水水源受污染未及時發現或處理導致自來水污染的事件;很多城市供水管道系統、二次水箱老化或者受污染的事件;而且各地自來水公司工藝處理的水平也存在差異,自來水又大都採取氯消毒,而且存在余氯在水體中(防止管道內微生物污染)。
自來水一旦發生微生物污染或者化學污染,變化快而且變化范圍大,是會造成短期集中爆發的安全問題;而當水中微生物污染或化學污染被檢測到時,很多人可能已經被感染其中了。
因此在我國很多地方,生飲自來水是存在安全風險的。
政府、醫院都建議飲用涼白開,經濟劃算的同時,因為自來水燒開後冷卻30分鍾,基本可以去除留存水中的余氯了。
㈢ 誰知道有關礦泉水的一些問題
歐洲 礦泉水 開發保護 管理歐洲是世界上礦泉水開發最早的地區,其中尤以法國、德國等國家其礦泉水開發的歷史悠久,且積累了豐富的開發、保護和管理經驗。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跨越了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奧地利多個歐洲國家,阿爾卑斯山所形成和分布的豐富的礦泉水水源,為這些國家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礦泉水開發條件,也使歐洲人從19世紀末就開始養成了礦泉水的消費習慣,更為這些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有人幽默地稱法國是靠「三水」(礦泉水、香水、葡萄酒)起家,其中礦泉水排在第一位。幾年前,筆者有幸做為吉林省赴歐礦泉水考究團的一員,對法國、德國和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的礦泉水開發、保護和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做為多年從事礦泉水資源管理者來說,體會自然很深刻。現將考察中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和幾點體會向礦泉水界的同仁作以簡要介紹,供參考。一、政府對礦泉水資源的管理體製法國是世界上礦泉水開發與管理最發達的國家,在與法國礦泉水管理司的座談中了解到,法國政府及歐洲其他國家礦泉水資源的管理是較嚴格的。歐盟於二十世紀80年代初制定了礦泉水管理的專門法律,歐洲其他國家也還有本國的相關法律,這些法律都對礦泉水的水源、建廠條件和審批的程序做了明確規定。在開發礦泉水之前,必須由地質專家進行勘查,然後由政府主管部門對勘查結果進行技術鑒定和確認工作,之後才允許企業申請建廠開發。這一程序與我國基本一致。各國政府的地礦、衛生等部門對不同階段的管理有明確分工。在法國,企業申請建廠開發礦泉水得到批準是很難的。因此,一些小型企業在一開始就沒有能力和條件申請建廠開發。此外,政府還委託有權威的科研機構對企業的水源等進行監督,定期報告情況,不合格的將隨時關閉。由此可見,法國等歐洲國家對礦泉水資源開發的管理相當嚴格。二、關於礦泉水標准德國的Fresenius研究所是德國乃至歐洲礦泉水方面最權威的研究機構,該所著名專家Kussmaul博士介紹了這方面的情況。一些國家和地區根據本土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標准,還有一些國家目前尚無標准。德國礦泉水標準是世界上要求最高和最嚴的,僅限量指標就有100多項。2001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修訂頒布了(天然礦泉水法典標准),該標准考慮歐盟各國的情況,對有些指標的要求寬於德國標准.而美國的標準是要求最低和最寬松的,即採用「瓶裝水標准」代替礦泉水標准。我國的標准與歐盟標准有相近之處,但德國和歐盟標准都規定,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對水質做任何處理,包括過濾消毒等,以保證天然品質,這與我國是有區別的。由此可見,認定某礦泉水水質的品質,是以本國或本地區的標准為依據,跨地區或世界統一的標准尚不存在。三、礦泉水水源保護歐盟各國對礦泉水水源的保護都較重視,三國都專門制定了水源保護方面的規定。各國的保護形式大體一致。即首先是在政府批准開發時,由地質專家根據礦泉水形成條件確定需要保護的范圍,然後由政府部門認定或劃定。其次是開發企業買下水源附近一定范圍的土地,按政府劃定的范圍,履行對水源的保護義務。第三是政府部門委託權威性科研機構對企業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有償對企業開發的水源進行監測,並及時提出保護措施。即政府「劃圈」,企業保護,受委託機構監督。考察過程中還了解到,開發企業對水源地都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即在水源保護范圍內(企業買下的土地)均不建設有污染性質的工廠、養殖場等,而是大面積的植樹、種草,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四、礦泉水開發及市場動態歐洲的礦泉水開發早於其他世界各國,礦泉水作為飲用水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二戰結束後礦泉水開發速度加快,產量和人均消費量急劇上升,僅礦泉水產品的品種就有上百種。以德國為例,現有經政府部門鑒定的礦泉水源600餘處,開發企業237家。年產5萬噸以下為小型,5~10萬噸為中型,10萬噸以上為大型。在法國、德國和奧地利,年產5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極少,我們考察的三個礦泉水廠,其產量均在10萬噸以上。此外,通過考察,我們還了解了世界排名前幾位礦泉水廠商的一些情況。總部設在瑞士的雀巢公司,年產礦泉水640萬噸,占歐洲的60%,佔世界的15%,世界排行第一。總部設在法國的Danone(達能)公司,年產礦泉水460萬噸,佔世界的10.8%,世界排行第二。之後依次為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大公司。德國2000年礦泉水產量在1000萬噸以上,營業額達25億多歐元。而歐洲各國礦泉水的人均消費量也在逐年上升,其中義大利2000年礦泉水人均消費量達140升,列歐洲之首。從表中可見,歐洲各國的礦泉水消費量之大,且還在逐年上升。據德國專家的統計,亞洲國家的礦泉水人均消費量遠遠低於歐洲。如泰國為70升,中國香港為40升,日本為10升,而中國內陸僅為5升(國外統計),相當於德國二戰結束時的水平。此外,歐洲飲水市場中的飲用水種類極多。主要有4個大類,即天然礦泉水(符合當地礦泉水標準的)、療效水(相當於我國的醫療礦泉水)、一般泉水(無污染和有害成分,但未達到礦泉水標準的)和純凈水(用餐水)。其中天然礦泉水占飲用水市場的主導地位,且倍受消費者喜歡,其價格高於一般泉水和純凈水的2,--3倍。五、生產工藝和生產管理。從考察和參觀的三個礦泉水生產廠的情況看,歐洲礦泉水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的確是先進的,且自動化程度較高。車間內所見到的工人基本是檢修和計算機控制人員。所用各種設備大多是歐洲或本國生產。其產品的包裝材料有玻璃瓶和塑料瓶兩種,其中玻璃瓶包裝正逐漸減少,而塑料瓶則主要用PET材料,並有可收回的和一次性之分,PVC塑料瓶在歐洲基本上禁用。生產廠家對水源的管理更是嚴格和先進的。在德國的HASSIA公司我們驚奇地看到,該廠水源地有8個水井,均安裝了自動探測和監測設備,其數據進入廠部內的控制室,在室內水源網路圖和微機中,隨時監控水源的動態情況。用他們話說,水源是企業的命脈和利潤的來源,保護水源和對水源管理的投入是第一位的,這種對礦泉水水源的重視和科學的管理在我國是不多見的。六、幾點體會1.通過與法國政府礦泉水管理司的接觸,感到國外對礦泉水資源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政府有關部門對礦泉水管理的分工和程序較為明確,且較早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規,我們在這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2.世界各國的礦泉水標准不是統一的。由於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和對健康的認識不同,對礦泉水品質和標準的確定不盡相同。各國仍以本國標准確定礦泉水。我國的國家標准與國外相比,既有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但共性都是強調天然性和對人體無害及無污染原則。了解和掌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標准,對認識我國及我省礦泉水的品質和優勢具有重要意義。3.政府部門對礦泉水資源的保護都很重視。但由於歐洲多數國家對整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故對礦泉水水源保護不做為突出問題來強調。而開發企業為了確保礦泉水質量,負責對水源的保護工作也是自然的。我們的礦泉水水源保護多由政府負責,開發企業尚缺乏保護意識和義務。且由於整個生態系統具有惡化的趨勢,由此感到我們的礦泉水保護工作任重道遠。4.國外的礦泉水生產企業多為規模生產,且生產設備先進,管理水平高,生產成本低。而我省的礦泉水生產企業多為小規模,這也是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所考察的所謂中等規模企業均大於我省的大規模企業,相比之下有很大差距。5.通過考察發現,由於生活習慣、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的原因,國外礦泉水的消費量遠遠高於我國。據我國的統計,中國目前礦泉水的人均消費量僅為2~2.5升,比德國人的統計還要低。由此可預測,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礦泉水消費市場將有巨大潛力。6.國外的礦泉水行業協會和科研咨詢機構在礦泉水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對礦泉水生產及水源的監測、監督以及行業自律、信息交流和技術咨詢等方面,其作用是政府無法代替的。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㈣ 中國飲用水=德國處理污水,這不坑么
飲用水基本安全知識
一、選擇飲用水常識
(1)優先選擇飲用瓶裝水或開水,如果沒有條件燒開水,可飲用消毒葯劑消毒後的水;不喝被污染的水,不用渾濁、有顏色水洗漱等。
(2)取水優先選井水、泉水,也可選用河岸滲濾水。
(3)盛水器具要經常消毒,並用干凈的水沖洗。
(4)有消毒劑味道的水是較安全的飲用水。
(5)選擇水源的順序為井水、泉水、山溪水、江河水、水庫水、湖水、池塘水,但要結合實際情況和水源水質分析的結果來劃定水源保護區,對水源地進行標識,加強保護水源地。
(6)要共同保護生活飲用水水源地。
二、保護生活飲用水水源措施
(1)水源井周圍50米或地表水源沿岸30 米范圍內,禁止建廁所、牲畜圈,禁止排放糞便、污水或傾倒垃圾,不得在水源邊噴灑農葯等。
(2)糞便進行統一消毒和管理,動物牲畜屍體等及時清除並立即進行填埋處理。填埋地點應距水源地150米以上並遠離居民日常生活區,填埋深度應在40厘米以上,填埋按比例加入生石灰(重量為動物屍體重量的1/4~1/2),填埋完成後對填埋地進行標識。
(3)在水源地設置簡易導流溝,避免雨水或污水攜帶污染物直接進入水源地或其上游地區;對於水井,應在周圍設置攔截措施,要建井台、挖排水溝,並對水井進行加蓋處理,嚴防污染物進入。每天定時對井水消毒,用公用水桶進行取水。
三、簡易判斷飲用水水質方法
看:干凈水應該無色、無異物、無漂浮死亡的動物屍體等;
嗅:干凈的水沒有異味;
嘗:干凈的水沒有味道,如果發現有酸、澀、苦、麻、辣、甜等味道則不能飲用;
驗: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利用水質(快速)檢驗設備等對水質進行快速檢驗,合格後才能飲用。
四、飲用水消毒方法
(1)家庭和個人用水: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簡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鹵素制劑消毒飲用水。
①漂白粉精片消毒法:清潔水100公斤加漂白粉精片1片,混勻靜置30分鍾後可飲用;
②二氯異氰尿酸鈉葯片消毒法:清潔水100公斤加二氯異氰尿酸鈉葯片(泡騰消毒片)5片混勻攪拌,靜置30分鍾後即可飲用;
③氯亞明消毒法:先將氯亞明配成10%溶液,每100公斤水中加5~6毫升混勻攪拌,靜置30分鍾後即可飲用;
④次氯酸鈉消毒法:清水100公斤加入10%次氯酸鈉5~6毫升混勻攪拌,靜置30分鍾後即可飲用;
⑤個人飲水每升加凈水錠2片或2%碘酒5滴,振搖2分鍾,放置10分鍾即可飲用。
(2)井水:按井水深度和直徑計算出井水量,按比例計算消毒劑投放量進行投加。
(3)集中式供水單位:清除災害留下的污染物、污泥,清洗制水設施、設備,必須保證消毒劑投加後,在清水池停留時間達30分鍾以上,檢測出廠水游離余氯含量在0.5~1.0毫克/升范圍內,或保證管網末梢水游離余氯含量達0.1毫克/升。
(4)應急飲用水的處理步驟:粗濾-→靜置/沉澱-→過濾-→消毒。
㈤ 各地飲用水
中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曾承認,中國農村有三億多人飲水不安全,相當一部份城市水源污染嚴重,威脅到人的生命健康。
現居德國的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說,水利部的這個數字不準確,實際上,中國有七、八億人在喝臟水。他說,淮河、黃河、海河、遼河都被嚴重污染,現在長江有28%的河段也是水質很差的四類、五類水,在這些流域覆蓋的地區,老百姓飲用水的質量是沒有保障的。
北京自來水質量不錯,在中國國內可以算是最好的。但是北京自來水質量還不能滿足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池的水質標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在「水立方」游泳館中建設了水處理設備,以北京自來水作為水源,再經過「水立方」游泳館中的水處理設備的三道程序的處理,才達到了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池的水質標准。這就反映了北京自來水質量的真實面目。
水利部的一位名叫吳季松的司長談到:中國的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筆者到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國相仿的南非,那裡的自來水就可以直接飲用,就是南非黑人貧民區中的自來水也可以直接飲用,更不用說發達的歐美國家了。
有人會說,中國不能和德國相比,一個是發達國家,一個是正在高速發展的國家。只要中國經濟發展了,今後也會採取更嚴格的規范。其實,這種解釋是錯誤的,因為在三十年前,那時中國的經濟比德國更落後,差距更大,那時中國卻執行和德國幾乎相同的標准然而到2002年,我國:2002年版國家標准地面水環境品質標准卻降低了很多:德國污水處理場直接排放出來的水質,按照中國的標准,可以滿足三類水的要求,可以作為飲用水源用。簡單地說:中國飲用水水源的質量和德國污水處理場排放出來的水質差不多。
參考:1988年版中國國家標准地面水環境品質標准和中國2002年版國家標准地面水環境品質標准。及德國污水處理場排放標准。
德國污水處理場排放標准為:
* 一萬至十萬人口的污水污水處理設施的排放標准:生化需氧量為二十毫克/升;
* 大於十萬人口的污水污水處理設施的排放標准:生化需氧量也為二十毫克/升。
2002年版國家標准地面水環境品質標准:
* 一類水的水質最好,生物需氧量為十五毫克/升;
* 二類水的水質其次,生化需氧量為十五毫克/升;
* 三類水還能夠作為飲用水源,生化需氧量為二十毫克/升;
* 四類水不能作為飲用水源,生化需氧量為三十毫克/升;
* 五類水都不能作為農業灌溉用水,生化需氧量為四十毫克/升。
1988年版中國國家標准地面水環境品質標准:
* 一類水的水質最好,生化需氧量小於等於二毫克/升;
* 二類水的水質其次,生化需氧量大於二毫克/升,但小於等於五毫克/升;
* 三類水:生化需氧量大於五毫克/升,但小於等於八毫克/升;
* 四類水:生化需氧量大於八毫克/升,但小於等於十五毫克/升; 另類水:生化需氧量大於十五毫克/升。
㈥ 什麼樣的水才安全
【摘要】「中國飲用水的質量相當於德國的處理污水?」、「中國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不能飲用?」、「中國自來水中有避孕葯?」,這些與「水」有關的流言,極易誤導公眾,使老百姓不知使用什麼水才算安全,並對我國飲用水質量和水環境治理失去信心,有時甚至會引起一定的社會恐慌。文章針對近年來六個傳播率較高且具代表性的與「水」相關的流言進行剖析,讓流言止於科普。
「中國飲用水的質量相當於德國的處理污水?」、「中國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不能飲用?」、「中國自來水中有避孕葯?」,這些與「水」有關的流言,單從標題上看就使人心驚膽戰,極易誤導公眾,使老百姓不知使用什麼水才算安全,並對我國飲用水質量和水環境治理失去信心。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飲水用水安全的關注,各種與「水」相關的資訊在社交平台上常有出現,但其中不乏流言甚至是謠言。這些流言為吸引眼球增加點擊率,大多會取一個「自帶流量」的名字或標題,使其在網路上近乎病毒式的傳播,將公眾對水環境本已脆弱的心擊得粉碎,有時甚至會引起一定的社會恐慌。接下來,針對近年來六個傳播率較高且具代表性的與「水」相關的流言進行剖析,讓流言止於科普。
流言一:中國因水污染嚴重,其飲用水的質量相當於德國的處理污水,長期喝這樣的水可能致癌。
剖析:此類流言藉助公眾對飲用水質量的高度關注,為吸引眼球,斷章取義,曲解原意,誤導公眾想像,製造社會恐慌,進而引發更廣泛的流言傳播。「流言一」從字面上傳遞給老百姓的信息是:中國因水體污染嚴重,人們所飲用的自來水水質等同於德國下水道里排放的污水水質。按這個字面意思進一步推理,公眾就認為自己每天飲用的是化糞池裡排出的水,飲水衛生和安全根本無法保證,感到十分恐懼,會認為中國自來水「有毒」,這一流言具有很強的煽動性。事實真相是:中國自來水廠水源地的原水水質和德國污水廠污水被處理後的排出水的水質類似!而「流言一」採用偷梁換柱的伎倆,模糊混淆了兩組不同的概念,其一是自來水廠水源地的(未經處理)原水不等同於用戶家中水龍頭放出的自來水,其二是污水廠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不同於污水廠處理後的排出水。根據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中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的規定,採用地表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源地水質要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Ⅲ類標准,尤其需注意的是飲用水水源地的水進入自來水廠後,還會經過復雜而嚴苛的凈水工藝流程,達到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中規定的106項指標後,才能被輸送到千家萬戶。同時,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水環境的越發重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不斷升級,各種新的水處理技術不斷被應用於污水處理廠,當前很多污水廠處理後的排出水已達到甚至優於地表水Ⅲ類標准。因此,中國飲用水的質量是達標合格的,是有安全保障的,長期飲用是不可能致癌的。
流言二:中國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不能飲用。
剖析:此類流言本不是故意產生,但是由於在發布或傳播過程中,以偏概全而被誤讀,以至於發生傳播變異,「變臉」為真假難辨的流言。這種流言貌似有專業機構和科學數據為其「背書」,公眾對「水科學」知識一般又了解不多,極易導致社會整體焦慮。「流言二」依據的是水利部於2016年1月公開的《地下水動態月報》(以下簡稱《月報》), 顯示2015年對分布於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江漢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進行了監測,發現IV類水691個,佔32.9%;V類水994個,佔47.3%,兩者合計佔比為80.2%。又根據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和《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2017)》中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的規定,採用地下水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源地水質需達到或優於地下水Ⅲ類標准。於是網路上很快就出現了以「中國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不能飲用」為標題的文章和視頻。當前我國有近70%的人口是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水源的,「流言二」的大肆傳播,使得這些地區居民開始懷疑飲用水的安全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若對地下水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就知道地下水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水利部公布的監測數據是針對淺層地下水,即上層滯水和潛水的水質化驗結果,而我國採用地下水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大都是使用的深層地下水,即承壓水作為飲水水源。承壓水是埋藏在上下兩個穩定隔水層(岩層)之間的地下水,因距離地表較遠且受到兩個隔水層的保護,不易受到人類地表活動的影響,承壓水水質達到或優於地下水Ⅲ類標准且相對穩定。所以《月報》中的數據是無法支撐「流言二」的,正確且嚴謹的表述應該是「中國超八成的淺層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但我國深層地下水水質穩定,均達到甚至優於地下水Ⅲ類標准,完全可用於生活飲用水水源。」
流言三:中國自來水中有避孕葯,難怪不孕不育越來越多!
剖析:此類流言利用近年來人們對飲水和食品安全健康問題的高度關注,忽略物質含量的比較直接得出結論,生搬硬套,言過其實,誇大了事物原有的影響程度。「流言三」最初產生於網上一條微博:「中國是避孕葯消費第一大國,不僅人吃,且發明了水產養殖等新用途。避孕葯環境污染可導致野生動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學者對飲水裡雌激素干擾物研究發現,23個水源都有,長三角最高。另外,它們作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處理技術去不掉;人體積累,後果難料,」。 此條微博一出,「流言三」很快被炮製出來,立即在網上瘋傳,讓很多不明真相的大眾感到可怕。事情的真相是:「流言三」混淆了兩組完全不同的概念,一是「水中檢測出微量雌激素成分」不等同於「水中就有避孕葯」,避孕葯中主要避孕的成分為乙炔雌二醇,每顆葯的含量在20~30微克之間。而自來水中其物質的含量一般在0-0.005微克/升,也就是說,一個人至少需要飲用4000升自來水才能夠達到一顆避孕葯的含量。一個人一天的飲水量一般最多為2.5升,一個人要連續飲水160天才有可能攝入一顆避孕葯所含有的避孕成分的含量。在如此長的時間下,人體通過新陳代謝早就將其排出了,根本就不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造成影響。二是「水源水」不等同於「自來水」,水源水進入自來水廠後會經過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包括各種氧化技術和吸附環節等,可使雌激素得到一定的降解,量會變得更少。自來水出廠前需達到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要求自來水中兩種主要雌激素成分雙酚A含量不得超過0.01毫克/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不得超過0.003毫克/升。同時,水中的物質可能有幾千種乃至上萬種,微量雌激素在水中被檢出實屬正常,誠如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在《水本原說》中所述的「水生萬物,萬物終歸於水」。因此,飲用合格達標的自來水絕對不會導致不孕不育,標准規定范圍內微量的雌激素也不會對身體有其他什麼影響。
流言四:「功能水」能治百病。
剖析:此類流言主要是炒作「水」方面的新概念和新科技,用貌似專業的「畫皮」招搖過市,具有很強的欺騙性。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公眾對健康的剛性需求明顯增加,五花八門的新概念「功能水」趁機粉墨登場,例如弱鹼性水、磁化水、臭氧水、水素水、富氧水、能量水、活化水等等。「流言四」正是抓住這一點,借用一些大眾不了解的醫學詞彙,炒作所謂的新科技產品「功能水」,牽強附會,甚至邏輯混亂,以此蒙蔽普通百姓,誘導大家購買與「功能水」相關的產品。事情的真相是:首先,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世間沒有能醫治百病的葯,那就更不會有能治百病的水;其次,這些「功能水」都會提及「優質健康水」的概念,再過渡到所謂營養保健功能等等神效。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關於何謂「健康水」?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和標准。中國有句俗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未來國際上關於「健康水」估計也難以出台一部大家都認可的水質標准。再次,水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不論怎麼處理都不可能具有特殊療效,除非添加其他物質。而添加了其他物質後,也就不再是單純的水了,該不該喝、怎麼喝就都要因人而異了。最後,還需特別說明的是,這些打著各種新技術旗號的「功能水」,為突出其所謂特效「功能」的噱頭,會對水進行部分電解、強氧化、調節酸鹼度等操作,導致由其製得的「功能水」偏離了飲用水安全指標范圍,長期飲用有可能對口腔及胃腸黏膜造成損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流言五:大量超市停售淡水活魚,是因水體污染導致的。
剖析:此類流言是利用某一時段大眾關注的焦點,因權威消息未及時發布,群眾心存疑慮,於是各種荒誕、奇葩的流言就「應運而生」了,很多時候從天而降的「鍋」就砸到了「水」的頭上。「流言五」正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事情的原委是:2016年11月17日,國家食葯監管總局發出十個城市水產品專項檢查通知,重點檢查水產品質量安全及其在經營環節違規使用違禁葯物情況,通知中還提到了具體的魚的種類及違禁葯物名稱。部分超市經營者因心存疑慮,或是仍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葯物,擔心被檢出,故擅自採取讓淡水活魚集體「失蹤」的伎倆躲避抽檢。於是,公眾在不了解詳情時很容易直觀地認為,是因水體污染導致活魚被污染而停售的,流言就抓住公眾這一直觀心理開始滿天飛,「鍋」就扎扎實實地砸在了「水」的身上。
流言六:暴雨導致水污染,使得吃西瓜會感染SK5病毒,並致人死亡。
剖析:此類流言是利用SARS(非典)事件後,人們對流行性病毒十分敏感和恐懼的心理,杜撰出一些看似「高大上」而實際根本不存在的專業詞彙,再編造一段所謂的「突發新聞」,忽悠蒙蔽普通大眾,人為製造恐慌,影響社會穩定。「流言六」中所謂的「SK5病毒」,醫學上根本不存在這種病毒名稱,也就更談不上吃西瓜會感染這種不存在的病毒了。同時,即便是吃了受污染的西瓜等食物,其所傳染的致病微生物通常為腸道傳染病,目前醫學上發現的腸道傳染病,還沒有出現過這么嚴重直接導致死亡的病例情況。最後,暴雨可能導致部分水體被污染,但也不會馬上就使西瓜攜帶一些完全不存在的病毒。
綜上所述,為防止被與「水」相關的流言或謠言忽悠和欺騙,我們需擦亮慧眼,辨別真偽,更重要的是要不斷了解和學習「水科學」知識,同時需明辨是非,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自覺抵制謠言。
-完-
關注科普中國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