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第三代戰機
三代機就是如J10
F15
F16這樣的戰斗機
一般是有相位雷達
可以高速飛行
可以同時鎖定多個目標進行打擊
四代機最大特點就是隱形
和高速巡航
如美國現役F22戰斗機
中國目前是J10
和J11B
這兩款均屬於3代機
或者可以稱之為3代半
因為J10具備部分隱形性能
中國的飛機製造起步晚
由於歐美的長期武器禁運
所以中國的飛機只能靠自己研究,或者通過一些非正規手段從歐美國家獲取高級技術。而且中國不能製造強有力的發動機,只能靠進口俄羅斯的先進發動機來配備
這也制約了國內戰斗機的研發。
而美國,俄羅斯是世界上有能力研發或擁有4代機的國家。主要原因是二站結束後
他們網路了大批優秀的德國科學家,並且以雄厚的經濟實力作為鋪墊
使這兩國的空軍領先世界。如俄羅斯
盡管已經很多年
軍事都停滯不前
而他們的武器仍然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最尖端的武器
至於5代機
是俄羅斯的說法
俄羅斯的5代機相當於西方口中的4代機
中國目前不具備製造4代機的能力,從資金上
中國的軍費和美國相比可以用微乎其微來表達。而且武器禁運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的科研進度。比如說美國的研究有了突破
馬上會在日本等盟國的武器上體現出來
他們是有部分共享的
而中國只能靠自己。。
打字好累。。希望能對你有幫主
2. 世界各國都有那些比較有名的第三代戰斗機
1 F-22 猛禽戰斗機
F-22,世界上第一種也是目前唯一一種投產的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它所具備的「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隱身、可維護性」成為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事實上的劃代標准。
雷達反射面=兩張A4紙
F-22是美國空軍委託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動力公司合作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該計劃首次要求將五個特點集中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探測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隱身性)、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短時間超音速沖刺)、有效載重高且具有足夠遠的航程。
F-22翼展13.56米;機身長18.92米;機高5米;機翼面積78.80平方米。F-22採用雙垂直尾翼雙發動機單座布局。垂直尾翼向外傾斜27度,恰好處於一般隱身設計的邊緣。其兩側進氣口在機翼下方,並具有抑制紅外輻射的隱身設計,主翼和平尾採用一致的後掠角和後緣前掠角,水泡形座艙蓋凸出於機身前上部。
特別的外形和能吸收電波的塗料使戰斗機的有效雷達反射面積僅為0.1平方米左右,與2張A4紙的面積相當。
動力裝置採用兩台F119-PW-100帶加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1950千米,近地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1480千米,實際最大飛行高度18000米,作戰半徑約1500千米。F-22可不用發動機開加力在1.58馬赫的速度下連續飛行30分鍾(1馬赫相當於1倍音速)。
現代戰爭中,超視距空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所以F-22的超視距戰斗能力在設計階段就極受重視。F-22戰斗機使用的中程空空導彈主要是AIM-120C,這種號稱「發射後不管」的新一代空空導彈具有主動雷達尋的、自動引導的能力。可以在視距外進行精確打擊,配合飛機隱身能力,使F-22能先敵發現目標,先敵發射武器,掌握戰場主動權。
F-22有三個內部武器艙其中兩個武器艙沿進氣道安排,可容納AIM-9導彈;另一個武器艙在機身下部,可容納6枚AIM-120C中程空空導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機身下部武器艙也可以按454公斤重量配備2枚AIM-120C導彈和2枚JDAM-1000制導炸彈和副油箱。當然,外掛武器會使飛行大大喪失隱身能力。F-2還裝備了一門內裝機關炮M61A2。
對空對地一機多
作為「第四代戰斗機」,F-22也是一種多用途戰斗機,既可用於空中格鬥,又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多用途飛機有以下優越性:一是有利於縮短研製周期,二是可節省研製經費,三是利於提高作戰靈活性和整體作戰能力
2蘇-37戰斗機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在蘇-35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多用途戰斗機。1996年4月首飛。該機採用三翼面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術,裝有兩台AL-37UF推力矢量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推力180千牛,推重比8.7。機長22.2米,機高6.4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飛重量34噸,最大平飛速度2.35馬赫,實用升限18800米,最大航程3300公里(一次空中加油6500公里),作戰半徑1400公里。機首裝有一部N011M相控陣火控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5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可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機尾裝有一部後視雷達,可以對尾追目標進行攻擊。機載武器有1門30毫米機炮,17個外掛架,可掛14枚空空導彈,其中包括R-73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導彈、R27/77中距空空導彈,還可攜帶Kh/29/31/41/59空地導彈、各種炸彈和火箭彈,最大載彈量8500公斤。
蘇-35的動力裝置為兩台帶控制推力矢量系統的L—35渦輪風扇發動機,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起降性能。新型機載電子設備,加多功能多普勒雷達,具有空空、空地雙重功能及抗干擾能力。蘇—35的雷達對戰斗機這類目標的發現距離為165~245千米,對轟炸機、預警機或大型運輸機的發現距離可達400千米。它同時可跟蹤15個空中目標,用導彈可同時攻擊6個目標。蘇-35飛機還首次採用了後視火控雷達技術,可引導俄專門研製的後射型近距空空導彈。蘇-35戰斗機的機翼下裝有能水平轉動180度的轉動發射裝置,它可自動轉動,也可按飛行員的指令轉動。也就是說,蘇-35發射的導彈可以向後半球發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越肩發射」,這是蘇—35最為獨特的設計。
4 F—18 戰斗機
F—18是一種艦載戰斗機,A—18是一種艦載攻擊機.由於二者是在同一原型機的基礎發展起來的,即一機兩型,機體完全—樣,只是在武器裝備上有所差別,所以統稱F/A—1B,綽號也一樣叫「大黃蜂」.1974年正當美國空軍提出「輕型戰斗機」計劃,並開始研製原型機的時候,美國海軍也提出了研製多用途戰斗機的要求.當時稱之為VFAX計劃,後來改稱海軍空戰戰斗機計劃. 主要的火力控制設備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AN/APG-65脈沖多普勒雷達、多功能顯示器、外掛物管理裝置、AN/AWG-21反輻射導彈(AGM-78)控制器等。執行空對地攻擊的機型座艙中的顯示器有些變化,並裝備有前視紅外(FLIR)和激光光點跟蹤器(LST)。
該機翼展11.43米,機長17.07米,機高4.66米;起飛重量15740千克(空戰),22328千克(對地攻擊);最大平飛速度1910公里/小時(高空),實用升限15240米,作戰半徑740公里(空戰)、1065公里(對地攻擊),轉場航程3700公里(不空中加油).機載設備有休斯公司的AN/AGP—65多功能數字式空對空和空對地跟蹤雷達,在空對空工作狀態時可跟蹤10個目標、向飛行員顯示8個目標.另有ALR—67雷達警戒接收機,四餘度飛行控制系統和兩台AYK—14數字式計算機,以及利頓公司的慣性導航系統,兩台凱撒公司的多功能顯示器和費倫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式屏幕顯示與乎視顯示器等.
5 幻影2000戰斗機
「幻影」2000是很有特色的一種第三代戰斗機,它是目前已服投的第三代戰斗機中唯一採用不帶前Il的三角翼飛機。可以說,這是一種獨樹一幟的第三代飛機。法國在戰斗機研製方面獨樹一田的做法不僅體現在「幻影」2000飛機上,而且體現在整個「幻影」系列飛機的形成和發展之中。
一機多型和多用,是「幻影」飛機的「傳家寶」,「幻影」2000飛機也不例外。它的基本型是空中優勢戰斗機2000C,可遂行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遠程攔截任務;不久又發展了2000B雙座教練型和2000N對地攻擊型,最近又研製了空戰能力明顯提高的2000—5型。此外,還發展其它的一些改型機。對一個經濟實力不十分雄厚、要求裝備數量不太多的國家來說,這種「多用途」飛機是比較合用的,而且也有利於出口和爭奪國外用戶。
6 台風戰斗機
"台風"的誕生幾經波折。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洲的幾個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醞釀共同研製一種"未來歐洲戰機",用來替代各國上一代的"狂風"等戰斗機,預計90年代中期服役。因對飛機的設計意見不統一,法國中途退出,單獨研製了"陣風"戰機。"未來歐洲戰機』計劃也一拖再拖,並幾易其名,先是改名為 "歐洲戰機2000"(EF2O00),後叫做"歐洲戰機"(EurofIghter),最終起名 "台風"(Typhoon)。
"台風"戰斗機長14•96米,翼展10•95米,高5•28米,動力裝置是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起重量約為21噸,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時。屬於一種以空戰並奪取制空權為主,兼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中型戰斗機。
7F-15戰斗機
F-15是美國麥•道公司研製的重型制空戰斗機。主要用於奪取制空權,也可用於對地攻擊。美國空軍1969年選定麥•道公司的設計方案並讓其研製了20架原型機,1972年7月首次試飛,於1974年11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除了美國之外,以色列、日本、沙特也裝備了F-15。
F-15採用單座雙發雙垂尾上單翼布局。機翼平面形狀呈三角形,機翼無前緣機動襟翼。機體結構大量採用鈦合金。F-15推重比大,翼載小,機動性能好,具有選進的電子備,特別適用於近距格鬥和超視距導彈攻擊。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120架F-15參加了戰斗,主要擔負制空和護航任務,擊落了多架伊拉克戰機
8殲-10戰斗機
殲-10,按西方劃分戰斗機的方法,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將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戰斗機,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作戰飛機。遺憾的是,自1984年殲-10正式啟動,至今仍未正式服役。
殲-10可以算作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種戰斗機了。自從外界第一次發現它的存在起,各種關於它的傳聞就一直沒有中斷。有的說它技術先進,無可匹敵,又有的說它發展困難重重。那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飛機呢?
機長: 14.57米
機高: 4.78米
翼展: 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 19,277千克
發動機: 1台AL-31FN渦扇發動機或渦扇-10A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飛行速度: Mach 2+
轉場航程:大於3000千米
最大過載: 7g(持續)/10G(瞬時)
9 印度LCA戰斗機
LCA是世界上最小的戰斗機,自重5.5噸,機身的40%由復合材料構成。它有雙三角無尾機翼和一個垂直的水平尾翼。它由一台Kaveri發動機提供動力。三角機翼的設計使LCA非常靈活,能夠為它提供極好的機動性。LCA是一款設計相當現代化的戰斗機,它看起來象是法國的陣風和歐洲聯合戰斗機。
LCA的多普勒脈沖雷達照射距離超過100KM,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它擁有四餘度數字飛控系統和先進的集成電子設備,而且還有很棒的電子戰系統。LCA有一個HUD,同時還裝備了頭盔瞄準器。LCA的雷達具有先進的地圖測繪功能。LCA有一個內部激光定位儀和一個IRST。LCA將會有一個開放式的結構體系
10米格-25
米格-25在70、80年代的局部戰場頻頻上鏡,尤其是其偵察型。1971年秋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偵察型進駐埃及,不時前往以色列上空偵察。以色列空軍派出了當時西方最好的戰斗機——美國研製的F-4「鬼怪」攔截。米格-25P打開了加力燃燒室,一會就拋開了尾追的F-4.F-4連忙發射AIM-9「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試圖導彈尾追米格-25,沒想到連導彈都沒追上。此時以色列地面站發現,這架米格-25的速度超過了馬赫3.2!這讓西方大為震驚
1992年12月, 伊空軍一架MiG-25飛機在伊拉克北部禁飛區被美F-16戰斗機使用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擊落。但後來伊軍在長期的對抗中總結了經驗並創立了行之有效的新戰術,曾有米格-25戰斗機在被美機發現並發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此前該導彈在實戰中從無失手)攻擊的情況下居然能夠以高速轉彎迅速脫離,使美國人大跌眼鏡
武器:無內裝機炮,翼下4個掛架帶4枚AA-6中距空對空導彈,內側為兩枚紅外製導型,外側兩枚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型。
翼展13.95米
機長22.3米
機高5.7米
機翼面積56.2平方米
空重150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36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7500千克,載油量(機內)14000千克
最大速度M3.0/3180公里/小時(高度18300米),最大作戰速度M2.8/2970公里(高度17000米),實用升限24000米
最大作戰半徑1300公里,航程3000公里
3. 世界上的三代戰機有那些
美國
F-14雄貓,F-15鷹,F-16隼F-18大黃蜂,F-117夜鷹(其中F-14和F-117已經退役了)
俄羅斯(包括前蘇聯)Su-27側衛,Su-30,Su-33,Su-34,Su-35,Su-37(技術驗證機的成分更大,已經停產)Mig-29支點,Mig-31,Mig-35
法國幻影2000。中國殲10,日本F-2
歐洲四國的台風和法國的陣風和瑞典薩博公司的鷹獅俄羅斯最新改進的Su-35戰斗機,在技術上已經全面超越了三代機,但又沒有具有四代機的所有標准,因此有了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三代半。
這些三代機里並不包括英國的鷂式戰斗機。樓上的回答有錯誤。英國只生產了鷂式戰斗機,然後美國進口了鷂式戰斗機配備在兩棲艦艇上,後來美國對鷂式戰斗機進行了改進,重新命名為「海鷂」,並且成功的返銷到了英國。但是及時是海鷂,它的作戰能力也只能沒法與3代機對抗,只能算作二代機,另一個二代機的著名例子就是美國的F-4,海鷂和F-4的技術水平是同一個檔次的。
至於電傳操作系統,有三餘度和四餘度之分。上面的機型裡面,殲10,台風和陣風還有最新型號的Su-35採用的四餘度,其他的是三餘度。
4. 世界上現役所有三代機有哪些(別抄網站上的)
F15E鷹式戰斗機,F16C/D鷹隼戰斗機,幻影2000,狂風,F18C/D大黃蜂,米格29,蘇27,蘇30,蘇33,蘇34,F2(日本)戰斗機,梟龍戰斗機,殲十戰斗機,殲11B戰斗機,屬於三代機范疇的三代半有F18E/F,陣風戰斗機,鷹獅戰斗機,台風戰斗機,蘇35。自稱三代機的還有印度的LCA光輝,已經有少量服役,個人認為也就二代機的水平。
5. 各國第三代主戰飛機的詳細介紹
美國:F-15鷹式戰斗機,普拉特.惠特尼研製的 F100-PW-100 發動機加力推力高達 11,340 公斤,為 F-15 的優越性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F-15可以攜帶3種對空武器系統——M61A1「火神」機炮、AIM-9L/M「響尾蛇」紅外製導格鬥導彈和AIM-7F/M「麻雀」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等。F-15戰斗機在實戰中創造了累計擊落敵機102架,而F-15無一被擊落的驕人戰績。全長: (19.43 m) 翼展: (13.03 m) 全高: (5.68 m) 翼面積: (56.5 m2) 空重:(12,700 kg) 中國:J10,J11B,蘇30MKK,在這里主要介紹J10,殲-10的首批生產型將採用久經考驗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殲-10採用採用國產JL-10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遠期將採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或俄羅斯「甲蟲」、「珍珠」雷達。 殲-10裝備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 。 機長16.43米(不含空速管)機高5.43米翼展9.75米全機空重884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2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最大速度2.0馬赫(高空) 1馬赫(低空)最大錶速1250千米/時(低空)最大過載9G最小過載-2G起飛距離350米著陸距離450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最大航程3500千米載彈量5500千克俄羅斯:蘇27及其各種改進型,如蘇33,蘇35等,這里主要介紹蘇27,該機機長21.935米,翼展14.7米,機高5.932米,最大起飛重量29000千克,裝有兩台推力為12500千克的渦扇發動機,總推力250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為M數2.35,作戰半徑 1500千米。固定武器為一門30mm GSh-301-1機炮,掛架下可掛載AA-8、AA-9、AA-10、AA-11等空空導彈,各種炸彈以及火箭發射巢。法國:幻影2000,目前幻影2000已成為世界上最好、分布最廣泛的戰斗機之一。技術數據 :翼 展:9.13m 全 長:14.36m 高 度:5.20m 空 重:7,500kg 最大起飛重量: 17,000kg 內載燃油量:3,113kg(4,000L) 最大掛載能力: 6,000kg 發動機:Snecma M59P20型渦輪風扇發動機 發動機推力:10,000kg(22,000lb;98.06kN) 最大平飛速度: Mach 2.2 最大爬升率:17,060m/min 升限:16,460m(50,000ft) 最大航程:3,335km 限制過載: +9.0/-4.5G 武器系統: 固定武裝:30mmDEFA機炮二門 武器掛點:左右翼端各一、翼下各三;機腹掛點一;計九個掛點 。 日本:F15,F2。日本航空自衛隊列裝的F-2A/B系列戰機是在美國幫助下在F-16戰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該具備比較強大的遠程及精確打擊能力。F-2戰機可加掛日本國產ASM-2/3空射反艦導彈、AAM-3AAM-4空空導彈,還可以使用JADM精確制導炸彈。數據:翼展:10.8米(含翼尖導彈發射架時為11.13米) 全長:15.52米 機高:4.96米 翼面積:34.84平方米 正常起飛重量:12噸 最大起飛重量:22.1噸 內部燃油:2602公斤 高空最大平飛速度:M2.0 F-2在帶四枚反艦導彈、兩枚空空導彈和兩個副油箱的條件下,按高-低-低-高的模式作戰,其作戰半徑可達到830千米。
6. 一二三四代戰機的區別和特點是什麼
第四代戰斗機是目前正在研製的最先進的戰斗機,它的技術戰術指標是根據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實戰經驗提出的。現代戰爭已經由過去的單一兵器的對抗轉變為海、陸、空軍三位一體全方位的較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制空權的爭奪。由於通訊手段和電子雷達、預警設備的發展,使現代戰爭的戰場空前擴大,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飛機的作戰半徑也應該相應增加,為此對第四代戰斗機提出了超音速巡航的要求;而為了應對敵方強大的電子雷達系統和防空導彈的威脅,飛機具有隱身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隱身無疑提高了飛機的生存率。綜合起來對第四代戰斗機往往要求具有下列戰術技術性能:
第四代戰斗機的標准通常稱為4S標准,因為這四個標準的英文單詞都以S開頭,即
Super Maneuverability
Super Sonic Cruise
Stealth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翻譯成中文就是「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某些翻譯為不開加力都超音速巡航,實際上是多餘的,因為戰斗機巡航狀態一般不用加力,加力一般用於對空格鬥沖刺等任務)、「隱身能力」和「高級戰役意識和效能的航空器」(直譯)。
關於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國內有一些譯作「高可維護性」,「超視距打擊」等等。按照F-22的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官方文檔(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data/assets/corporate/press-kit/F-22-Brochure.pdf)的解釋,更傾向於解釋為「高信息優勢」,也就是「網路中心戰」。即讓戰斗機成為網路中心戰的一個結點,與其他作戰單位共享戰斗情報,讓戰斗機飛行員更充分的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關於翻譯成「超視距空戰」的說法,有些網友提出了為什麼BVR的疑問,認為不能翻譯成超視距空戰。「BVR」,直譯為Beyond Visual Range(視距外打擊),是一些二代戰斗機(比如F-4E)和3代機已經具備的能力,但是因為雷達等硬體和其他配套軟體等技術原因,無法使BVR能力達到實用化。如如F15使用遠距空空導彈,在視距外攻擊的准備時間很短,一旦對方戰機接近躲過第一波超視距打擊,就進入中近程范圍,甚至往往仍然需要空空格鬥決定勝負,BVR只是一種字面意義上都描述。在3代機時代,BVR更多隻能說明在空空導彈技術上達到要求,但是對於戰機,遠遠沒有進入超視距攻擊時代。相對於二代機BVR能力的「超前」想法,3代機重新回到了重視中距和近距空空格鬥能力,能量機動原理(即區分二代機和三代機標準的重要標志)也隨之誕生。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直譯是「高級戰役意識和效能的航空器」,根據洛馬公司的傾向性解釋,可以翻譯成網路中心戰情況下的戰場意識能力,即「多次持續擺脫敵機後進入到視距外范圍,利用網路中心戰的感知能力多次運用超視距打擊」。
所以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可以簡單都譯為「實用性超視距打擊能力」。考慮到大部分3代機只是具有單純的BVR功能,並不能使超視距打擊真正用到實戰,所以翻譯為超視距打擊能力也是可以的。
至於STOL,也就是短距起降,這是對某一機型,比如F/A-35的特殊要求,不是對所有第四代戰斗機的要求,因此不能成為4S標准之一。
第四代先進多功能戰斗機兼有戰斗和突防能力,使它的進攻范圍空前擴大,能打擊戰爭中全縱深的目標。
第四代先進戰斗機的代表機型有美國的ATF其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22「猛禽」和F35「閃電」。俄羅斯的S-37「金雕」(SU47)和米格I.44等。但俄羅斯隨著前蘇聯解體後國力都衰弱,新一代戰斗機項目緊張緩慢。而F22和F35都已服役或即將服役。
優良的性能必須要求具有先進的飛機設計和生產技術作為支持,但是,從本世紀初的第一駕飛機的誕生發展到現在的第四代飛機,飛機設計的各個部門,無論是飛機發動機、火控系統,還是飛機總體設計,由於受目前世界先進技術的限制,它們已經達到了各自技術的巔峰,如果要想在各自的局部領域內取得技術上的突破,使得飛機的性能得以提高,不但是耗資巨大,投入利益比很小,而且是極其困難的。鑒於這種情況,世界各國的飛機設計大師們不得不暫時舍棄技術上的突破,轉而尋求另一種創新—設計思想的改變。於是,基於飛行/推進/火控一體化的飛機設計方法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飛機
一體化設計技術,其中就包括目前最先進的氣動控制技術—推力矢量技術。代表機型和戰斗機分代 按照西方的戰斗機分代劃分方法
1:亞音速戰斗機(噴氣革命)——代表機型:美製F86、蘇制米格15、中國殲5(前蘇聯米格15仿製型)等
第一代戰斗機的判斷依據:噴氣式、亞音速,從此戰斗機螺旋槳時代進入噴氣時代,史稱戰斗機的「噴氣革命」。
2:強調超音速性能的戰斗機(超音速革命)——代表機型:美製F4、F5,蘇制米格21、米格25(2代機的巔峰作品),中國殲7(前蘇聯米格21的仿製型)等
第二代戰斗機的判斷依據:戰斗機速度首次超過音速,並且重視速度,認為速度越快戰斗機越強(非能量機動原理設計),史稱戰斗機的「超音速革命」
3:強調中近距離空戰和空空格鬥的多用途超音速戰斗機(能量機動革命)——代表機型:美製F15、F16、F14、F18,蘇制米格29、蘇27、蘇30(蘇27的改進型)中國殲10等 ,其中F15、F16、米格29、蘇27被稱為冷戰末期統治天空的戰斗機「四大天王」。
第三代戰斗機的判斷依據:符合能量機動原理設計的超音速多用途戰斗機。關於能量機動原理,網路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確什麼是第3代戰斗機,第三代戰斗機就是用能量機動原理設計出來的戰斗機。越南戰爭時期,美國空軍發現,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屢屢被米格21擊落,甚至在不利情況下難於脫身。這是為什麼?。一些老的空軍退役的飛行員和科學家一起合作研究,發現了「能量機動原理」,具體含義比較復雜,在此不多講,能量機動原理即,同時具有最大動能和最大勢能的戰斗機在空戰中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很高,這些人在綜合了自二戰以來所有戰斗機格鬥案例後的驚人發現,合理的解釋了戰斗機快和高之間的取捨。他們提出了和但是理論相悖的能量機動原理,指出,以後設計戰斗機,速度並不是第一要求,飛機所有性能復合能量機動原理越好,他們也被當時不理解他們行為的人稱為「戰斗機黑手黨」。但是F15製造出來以後,一鳴驚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機動原理的戰斗機,其後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據能量機動原理精確計算後製造的戰斗機,自此美國空軍進入3代機時代,前蘇聯幾乎花了十幾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機動原理。後來出來了蘇27和米格29.。這里有一個爭議,即F14,有人認為F14並不能符合能量機動原理設計,但是我們仍然把它算做第3代戰機,因為當時正值「戰斗機黑手黨」和官員們爭吵,另外,F14的可變後掠翼為能量機動原理提供了修正機會,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戰斗機。史稱戰斗機的「能量機動革命」
4:強調隱身性能等4S標準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22「猛禽」、F35「閃電」 ,俄羅斯在研的蘇47(S37)「金雕」戰斗機
第4代戰斗機的判斷依據:4S,我就不多講了。史稱戰斗機的「隱身革命」。
關於蘇聯/俄羅斯戰斗機的劃分代方法是把可變後掠翼的米格—23和美製F—111單獨劃分一代稱之為第三代,前兩代和西方劃分方法一樣。第一、二、三、四代戰斗機的概況區別 現在有三種劃代法,俄羅斯劃代法,美國新劃代法,和西方化代法。但是世界公認的是西方的劃代法,所以這里我只介紹了西方劃代法。
第一代:美國的F-100,蘇聯的米格-19和法國的「超神秘」等。主要特點是採用大後掠機翼、帶加力燃燒室的噴氣發動機和簡單的光電、雷達瞄準具,以機炮和火箭彈為主要武器,後期掛第一代空空導彈,最大平飛速度為1.3~1.5馬赫。本代作為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和M2級戰斗機之間的過渡,服役時間不長。
第二代:美國的F-4、F-104 ,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國的「幻影」Ⅲ等。主要特點是普遍採用大推力新渦噴發動機或渦扇發動機、單脈沖雷達或單脈沖加連續波雷達,以裝航炮和第二代空空導彈為主要武器,最大平飛速度為M2一級,推重比較高,中、高空飛行性能較好。其中 MiG-23等變後掠翼戰機被蘇聯單獨列成一代,而西方認為其仍然屬於第二代水平。
第三代:美國的F-15、F-16、F/A-18,蘇聯的米格-29,蘇-27和法國的「幻影」2000等。主要特點是採用推重比達到8的渦扇發動機、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統 、電傳操縱系統和先進氣動布局等,武器以空空導彈為主、航炮為輔,最大飛行速度高度與第二代相近,中低空亞音速和跨音速機動性突出,並具有超視距作戰和下視下射能力。
第四代:美國的F-22、F-35,及俄羅斯的蘇-47等。主要特點是具有突出的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規機動性和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環境作戰能力),簡稱4S。採用推重比10一級的渦扇發動機、相控陣火控雷達、隱身技術和推力矢量技術等,以「發射後不管」空空導彈為主要武器。
7. 世界各國現役戰機有哪些
中國:主力殲八,殲七(瀕臨退役),殲十,殲十一(這倆剛服役不久,剛剛形成戰鬥力)
美國:F15,F16,F18,A10這是主力,未來主力F22,F35,這倆都因技術問題暫時停飛
英國:狂風,台風
法國:幻影,台風,陣風
俄羅斯:蘇27及其拓展型,米格29,米格25,蘇25等
日本:F2,F15
韓國:F15,F16
……等等
8. 那些國家有第三代戰機
能夠研發製造3代機的國家有 :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瑞典、德國、以色列、日本、中國。
像巴基斯坦、伊朗、迪拜朝鮮、韓國等國都是向以上國家購買的!
9. 世界各國三代戰斗機裝備情況及數量
世界各國空軍的三代戰機數量都有多少,中國空軍的數量令人意外
現代戰爭空軍越來越重要,而現代空軍作戰的主力主要是三代機,畢竟裝備四代戰機的國家太少,讓我們看看世界主要國家的三代戰機數量。
印度空軍,印度雖然自產三代機搞得一團槽,而且摔飛機摔的很出名,但是印度通過買買買也攢下了一股不弱的空軍力量,印度空軍現有1400架戰機,其中作戰飛機七百多架,擁有270多架蘇30MKI,50多架幻影2000,60多架米格29;三代機數量總計近400架,數量相當可觀。
美國空軍主力F22戰斗機
數據選自各國比較新的數據。
望採納(全世界的太多太大了我只能發主要和我國有關的國家)
10. 世界上哪些國家能自主研製第三代戰斗機
世界上能自主研製第三代戰斗機的國家:法國、伊朗、以色列、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非、蘇聯、瑞典、英國、美國。
主要機型:
1、法國:幻影F-1戰斗機、超軍旗艦載攻擊機.
2、伊朗:HESA Azarakhsh、閃電80戰斗機。
3、以色列:F-21戰斗機。
4、日本:三菱F-1戰斗機。
5、中華人民共和國:殲-8。
6、南非:Atlas Cheetah。
7、蘇聯:米格-25戰斗機、Su-15攔截機、Su-17攻擊機、Tupolev Tu-28。
8、瑞典:Saab 37 Viggen。
9、英國:British Aerospace Sea Harrier(海軍)。
10、美國:F-4鬼怪II戰斗機、F-5自由鬥士戰斗機。
(10)德國三代機有哪些擴展閱讀:
第三代戰斗機出現於1960年代,這個階段將先前累積的使用經驗已經各種試驗的結果加以整合。許多高速飛行時的現象和控制問題獲得相當程度的解決,高後掠角度的機翼設計已經不受到青睞,三角翼和幾何可變機翼與後掠角度小於45度的梯形翼成為設計的主流。
發動機的輸出透過耐高溫特殊材料和冷卻技術而更上一層樓。雷達與各類航電逐漸成熟與復雜化,機鼻進氣口已經幾乎完全被放棄,以配合大型雷達天線的安裝需求,而這個需求使得飛機的大小和成本迅速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