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的主要節假日
1、1 月 1 日 元旦 ( Neujahrstag ) :
元旦,也被稱為 " 新歷年 ",是指現行公歷的 1 月 1 日。但在 1911 年之前," 元旦 " 即是今天的 " 春節 ",也就是夏歷新年。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2、1 月 6 日 主顯節 ( Heilige Drei K ö nige ) :
主顯節(希臘文:επιφάνεια,英文:Epiphany,有出現或顯示之意;東正教俗稱為洗禮節)是一個天主教及基督教的重要節慶日,以紀念及慶祝耶穌在降生為人後首次顯露給外邦人(指東方三賢士);主顯節是為每年的 1 月 6 日。
3、3 月 30 日 基督受難日 ( Karfreitag ):
基督受難日,又稱為:耶穌受難節,是基督教信徒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的日子,是復活節前一個星期五。據聖經記載,耶穌於公元 33 年猶太歷尼散月十四日上午九時左右被釘在十字架上,於下午三時左右死去。耶穌唯獨吩咐門徒要紀念他的死亡。
4、4 月 1 日 復活節 ( Ostern ) :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 30 到 33 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如該地區有復活節假期的話,通常與耶穌受難日一起放假。
5、4 月 2 日 復活節星期一 ( Ostermontag ) :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 30 到 33 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6、5 月 1 日 國際勞動節 ( Tag der Arbeit ) :
國際勞動節又稱 " 五一國際勞動節 "、" 國際示威遊行日 ",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
7、5 月 10 日 基督升天日 ( Christi Himmelfahrt ) :
基督升天日是紀念耶穌基督在復活四十日後升天一事。這在使徒信經和尼吉亞信經都得以確認。由於復活節在星期日,故本節在星期四慶祝。
8、10 月 31 日 諸聖節 ( Allerheiligen ) :
聖節是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有的節日。羅馬天主教將節日(Festum omnium sanctorum)定於 11 月 1 日,緊接著是 11 月 2 日的諸靈節,是第一等級的慶典,包含一個守夜禮和一個八日慶期。
(1)德國柏林什麼時候過年擴展閱讀
德國文化:
德國的節慶活動很多,比如慕尼黑啤酒節、科隆「克里斯托夫上街日」(Christopher Street Day,驕傲遊行)、柏林文化狂歡節(Karneval der Kulturen)、美因茨狂歡節、科隆狂歡節等,都是享有悠久歷史和國際聲譽的民間節慶。
德國擁有37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遺產。
德國社會重視性別平等及障礙者權利,社會及立法上也對同性戀者相當寬容,同性戀者可收養伴侶的親生子女,並自2001年起承認民事結合。德國對移民態度也有所轉變,自1990年代中期起,德國政府及多數民眾對經過資格審核的移民表示歡迎。英國廣播公司於2011年所做的全球民意調查顯示德國為正面影響力最高的國家。
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法律禁用納粹或其軍團的符號圖案,討厭菊花、薔薇(只用於悼亡)圖案和蝙蝠圖案。忌諱核桃。
送花時禁止送菊花、玫瑰、薔薇,只數和花朵數不能是13或者雙數,鮮花不用紙包紮。禁止送太個人化的物品。禮品包裝紙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綵帶包紮。
參考資料網路——德國
Ⅱ 納粹德國時間表
1939年
9月1日 德國進攻波蘭
9月3日 英、法對德宣戰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月8-28日 華沙保衛戰
9月17日 蘇聯紅軍越過蘇波國界,進駐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11月30-1940年3月12日 蘇芬戰爭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統帥部批准進攻法、比、荷的作戰計劃
4月9日 德軍侵入挪威和丹麥
5月10日 德軍侵入比利時和荷蘭
5月14日 荷蘭軍隊投降
5月26-6月3日 英、法軍隊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時軍隊投降
6月10日 義大利對英法宣戰
6月14日 德軍攻入巴黎
6月18日 戴高樂將軍號召進行抵抗並組織"自由法國"運動
6月22日 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
7月19日-8月19日 義大利軍隊進攻北非
7月16日 希特勒下令准備"海獅戰役"
7月31日 德國軍政領導人會議決定準備發動對蘇戰爭,並增加到180個陸軍師
8月13日 德空軍開始集中轟炸英國-不列顛空戰
9月27日 德、意、日為了進攻蘇聯,在柏林簽訂三國協定
10月12日 德軍進攻羅馬尼亞
10月28日 義大利進攻希臘
12月18日 希特勒簽署關於對蘇戰爭的第21號命令(「巴巴洛薩計劃」)
1941年
1月22日 英軍佔領托布魯克(北非)
2月9日 德國宣布吞並盧森堡
4月17日 南斯拉夫軍隊投降
4月21日 希臘軍隊投降
6月22日 德國法西斯侵入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6月28日 德軍佔領明斯克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保衛戰
9月8日 德軍包圍列寧格勒
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保衛戰
10月30-1942年7月4日 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
12月5日 蘇軍在莫斯科轉入反攻
1942年
7月17-1943 1月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0月23日 英國在阿拉曼開始進攻
1943年
1月13日 德國宣布總動員
2月8-14日 蘇軍解放庫爾斯克、克拉斯諾達爾、頓河羅斯托夫、伏羅希洛夫格勒
3月21日 英美軍開始進攻突尼西亞
5月12-13日 德「非洲」集團軍群在突尼西亞投降
7月24-25日 義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奧政府建立
9月8日 義大利宣告投降。德軍佔領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11月20日 慘烈的兩棲作戰-塔拉瓦
1944年
6月6日 英美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6月13日 德國V-1飛彈首次射擊英國本土
6月23-24日 蘇軍在白俄羅斯開始進攻
8月15日 盟軍在法國南部登陸
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登陸
12月16-25日 德軍在阿登反攻
1945年
2月4-11日 雅爾塔會議
2月8日 盟軍在萊茵河地區開始進攻
2月19-3月17日 美軍和日軍在硫磺島交戰
4月1日 美軍佔領沖繩島
4月16日 蘇軍開始進攻柏林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處死
4月29日 德軍在北義大利投降
4月30日 希特勒自殺
5月2日 蘇軍佔領柏林
5月8日 簽署德軍無條件投降書
Ⅲ 德國西柏林每年1月什麼季節
德國歷史發展年表
前時期:
0395年1月17日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0814年1月28日 查理曼帝國創立者查理大帝逝世
0936年2月2日 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奠定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
第一時期(962/911-1806)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
1356年1月10日 盧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在紐倫堡頒布了黃金詔書
1571年1月11日 奧地利貴族開始享有宗教自由
1745年1月20日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七世逝世
1793年1月23日 俄、奧、普第二次瓜分波蘭
1806-1871.1.18
1807年2月7日 埃勞戰役爆發
1815年1月13日 英、法、奧簽訂《維也納條約》
第二時期(1871.1.18-1918)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
1871.1.18-1899
1871年1月18日 德意志帝國建立
1900-1914
1900年1月4日 罷工浪潮席捲歐洲
1908年1月13日 中、英、德簽訂《津浦鐵路借款合同》
1913年1月4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進攻計劃的制定者施里芬去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915年1月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軍發起英德加里波利戰役
1915年1月24日 英軍擊沉德國「布柳徹」號戰艦
1917年1月31日 德宣布無限制潛艇戰
1918-1935
1919年1月5日 德國柏林工人總罷工並武裝起義 納粹黨成立
1919年1月15日 德共領袖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被害
1919年2月6日 德國魏瑪共和國建立
1920年1月16日 協約國要求引渡德皇威廉二世,遭荷蘭拒絕
1921年1月24日 協約國就德國的戰爭賠款問題舉行會談
1923年1月10日 法國、比利時聯軍佔領德國魯爾地區
1923年1月31日 德國出現嚴重通貨膨脹
1931年1月20日 歐洲失業人數創記錄-德國500萬
1932年2月2日 日內瓦國際裁軍會議召開
1933年1月30日 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
1934年1月1日 德國實施優生法
1934年1月26日 德國和波蘭在柏林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1935-1939.9.1
1935年1月13日 薩爾公民投票贊成重新並入德國
1936年1月17日 德國納粹戈培爾要求擴張殖民地
1936年2月6日 冬奧會開幕希特勒致詞
第三時期(1939.9.1-1945.5.20)第三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1月16日 希特勒取消原定的西線進攻計劃
1942年1月20日 納粹確定處理猶太人的最後解決方案--種族滅絕
1943年1月30日 英美空軍襲擊柏林
1943年1月31日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
1944年1月20日 美英對柏林進行飽和轟炸,飛機製造廠遭襲擊 蘇軍與德軍作戰中取得紅謝洛-羅普沙戰役的重大勝利
1944年1月22日 二戰期間盟軍在安齊奧登陸
1944年1月29日 納粹計劃培育雅利安優秀民族
1945年1月1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進攻到據柏林50公里的奧得河沿線
1945年1月13日 二戰中蘇軍開始在西里西亞發動攻勢 蘇軍實施東普魯士戰役
1945年1月17日 瑞典外交官瓦倫堡失蹤,引發瓦倫堡事件
1945年1月18日 丘吉爾力勸第三帝國投降
1945年1月23日 蘇軍進抵奧德河(德波邊界)
1945年1月30日 德國古斯特洛夫號空前海難 7700人遇難
1945年1月31日 蘇軍連續向柏林外圍發動進攻
1945年2月8日 英美盟軍開始向萊茵河地區發起進攻
戰後:
1945.5.20-1960
1957年1月1日 薩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歸德國
1958年2月10日 慕尼黑空難,8名曼聯隊球員喪生
1961-1990
1963年1月22日 法國聯邦德國合作條約簽訂
1983年2月5日 納粹戰犯「里昂屠夫」巴比被引渡歸案
望採納!
Ⅳ 德國人怎樣過新年
德國人過新年的方式:
1、錢包放魚鱗,爬高祈求一年好運
德國人對新年非常重視,他們認為新年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德國有句俗話「豐盛年夜飯,全年魚肉餐」,所以德國人的年夜飯總是異常豐盛。
2、新年鍾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鍾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
3、德國人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不少人還把馬蹄鐵釘在牆上,用來「驅妖辟邪」;這一天,麵包和烘餅也被製成圓形、8字形、心形或者辮形,據說這些形狀能抵禦邪惡。
德國的節日
1、聖誕節,時間:12月25日。
2、德國統一日:前東、西德在柏林牆倒下後統一的日子,時間:10月3日。
3、耶穌升天節,復活節後4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4、聖靈降臨節,升天節後10日,復活節後5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5、復活節周一,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復活節是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天,如果月圓正好是星期天,那麼往後延一周。
Ⅳ 德國柏林現在是什麼季節
和中國同樣屬於東半球,所以,是一樣的冬季。快到春天了。
Ⅵ 德國大事年表和二戰大事年表
二戰歷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戰爭
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約150萬兵力在2300架飛機和2600輛坦克的掩護下大舉進軍波蘭,二戰全面爆發。9月27日,華沙淪陷。30日,波蘭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國閃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並於同月饒過重兵防守的馬其諾防線入侵法國。15日,荷蘭投降。28日,比利時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軍隊33.8萬餘人(其中法軍12.3萬人)從法國小鎮敦刻爾克撤退回英國。14日,德軍佔領巴黎。16日,H.P.貝當接任法國總理。17日,德軍從側後推進至瑞士邊界,法第2、第3集團軍群被圍。同日,法政府請求停戰,22日與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25日,法國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顛戰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張)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戰擴張到最大規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戰爆發(日軍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島海域交戰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戰役(歐洲戰場的轉折點)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陸戰役(義大利法西斯末日的開始)
1943年9月8日 義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軸心國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諾曼底登陸戰役(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1945年5月8日 納粹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的「勝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沖繩島戰役(日本法西斯最後的掙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核武器首次用於戰爭)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簽署投降書(二戰全面結束)
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結束,二戰打了 整整6年時間,共2000多天。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不久,就把德意志國家推上發動對外侵略的道路,並同義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日本軍國主義結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在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作戰的同時,宣布了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納粹德國被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所戰敗,於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里米亞的雅爾塔開會,商討有關最後戰勝並佔領納粹德國的計劃。會議決定由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分區佔領戰敗後的德國,廢除或沒收德國軍需工業,將主要戰犯交國際法庭審判。
1945年6月,蘇、美、英、法4國成立了「盟國管制委員會」,分區佔領德國,共同處理涉及德國全局的事宜。柏林市也劃分為4個佔領區,由「盟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的「盟國柏林城防司令部」統一管理。這是德國分治的開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會晤並簽署了《波茨坦協定》。協定規定設立中、蘇、美、英、法5國外長會議,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締結和約的准備工作;劃定德波等國邊界;確定蘇、美、英、法共同佔領德國以及商討成員國間有關其他問題。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並,實行德國馬克新幣制。德國在經濟上開始分裂。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區的制憲會議通過《基本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美、英、法佔領區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蘇聯佔領區誕生。德國正式一分為二。
1952年3月10日,蘇聯政府就締結對德和約問題照會美、英、法三國政府,建議立即討論對德和約問題並盡早建立全德政府、草擬和約。
1955年5月9日,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14日,民德和蘇聯及東歐國家8國締結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構成了軍事政治同盟華沙條約組織。歐洲分裂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從此,東、西德同處於東西方「冷戰」、對峙的前哨陣地,互相敵視,互為對手。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決中實現德國的統一。民德雖然在50年代初曾要求兩個德國實現統一,但它後來放棄了這一要求,認為「統一是不現實的」。
1961年8月13日,民德修築柏林牆,封鎖了東西柏林的一切交通往來。民德1968年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在平等基礎上建立和維護兩個德國的正常關系和合作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項要求。但是西德堅持兩個德國不互為外國,不承認有兩個德意志民族。
進入70年代,東、西德雙方敵視、對峙態度有所緩和。1972年5月26日,東、西德政府在柏林簽署第一個國家間條約,即關於運輸和交通的總協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簽署《兩國關系基礎條約》,確定東、西德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等。
1973年9月18日,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
進入80年代,隨著世界及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兩個德國的關系也發生了演變。
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民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系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系,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
1987年9月,昂納克首次訪問西德。
1988年9月14日,東、西德再次達成包括過境、擴建高速公路等協議,進一步發展相互交通往來。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從4月1日起放寬民德人去西德旅遊的條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湧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總書記宣布辭職,克倫茨接任總書記職務。11月9日,民德宣布開放柏林牆和兩國邊界。
作者: shamakuai 2006-10-3 12:33 回復此發言
--------------------------------------------------------------------------------
2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行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爾總理訪問民德,兩德領導人商定雙方之間將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內容的條約共同體。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議立即開始有關貨幣聯盟及經濟改革的談判。13日,莫德羅和科爾在波恩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在歐洲范圍內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兩國還就建立貨幣聯盟專家委員會達成協議。
1990年2月13日,美、蘇、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渥太華商定,舉行「二加四」外長會議,討論解決有關統一的「外部問題」。
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選揭曉,德國聯盟獲勝並組閣。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出任總理。
1990年5月18日,兩個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該條約正式生效,西德馬克取代民德馬克,民德在貨幣、經濟和社會領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現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兩德政府草簽了選舉條約,決定於12月2日舉行全德大選。
1990年8月31日,兩德政府簽署關於實現政治統一的「統一條約」。
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第四「二加四」會談並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統一後德國的邊界、軍事政治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1990年9月21日,兩德議會批准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10月1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和兩德外長們在紐約簽署一項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蘇4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
附:我國對德國的關系
1955年4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表命令,命令中說:「由於希特勒德國發動破壞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和支持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於1941年12月9日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命令宣布,「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從此結束,兩國之間的和平關系應當建立起來。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的結束並不改變德國的國際義務。同時並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有關德國的國際協定而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就德國統一問題,我國政府和人民一向同情和理解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
1990年10月3日,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系,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系。
【德國大事年表】
西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
西元9年(中國漢朝),日耳曼戰勝羅馬人。
西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孫三分帝國,其中東法蘭克後來形成德意志國家。
911年 第一個德意志國王康拉德登基,為早期封建國家。
962年 奧圖一世(Otto)稱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1092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118年 騎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漢撒同盟成立。
13世紀中期形成封建割據。
1346年 歐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學創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處死
1450年 古騰堡(Ja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
1517年 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點論綱,揭開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紀發生農民戰爭。
1618-1648年 三十年戰爭。
1701年 布蘭登堡選侯國取名為「普魯士王國」
1806年 拿破崙進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告終。
1815年 拿破崙戰敗,英俄普奧四國同盟,普魯士、奧地利崛起,根據維也納會議組成「日耳曼邦聯」。
1835年 德國第一條鐵路在紐倫堡與Furth之間通車
1848年 德國各地爆發革命。
1862年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
1866年 普魯士在「七周戰爭」中擊敗奧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 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擊敗法國,同時兼並了南德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以普魯士國王為皇帝。
1914年 德國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 戰敗,帝國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瑪共和國」。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後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1939年 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由美、英、法、蘇聯分佔,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占區相應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
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柏林分為東、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東德國。10月初,許多東德城市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爭取媒體自由等,東德總統旋即辭職。「柏林圍牆」倒塌。
1990年 聯邦德國總理科爾(Kohl)提出實現統一兩德的計劃,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原有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邦,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終告統一。
※ 參考資料來源:高關中著-「德國州市大觀」
Ⅶ 德國大事年表
西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
西元9年(中國漢朝),日耳曼戰勝羅馬人。
西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孫三分帝國,其中東法蘭克後來形成德意志國家。
911年 第一個德意志國王康拉德登基,為早期封建國家。
962年 奧圖一世(Otto)稱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1092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118年 騎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漢撒同盟成立。
13世紀中期形成封建割據。
1346年 歐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學創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處死
1450年 古騰堡(Ja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
1517年 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點論綱,揭開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紀發生農民戰爭。 1618-1648年 三十年戰爭。
1701年 布蘭登堡選侯國取名為「普魯士王國」
1806年 拿破崙進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告終。
1815年 拿破崙戰敗,英俄普奧四國同盟,普魯士、奧地利崛起,根據維也納會議組成「日耳曼邦聯」。
1835年 德國第一條鐵路在紐倫堡與Furth之間通車
1848年 德國各地爆發革命。
1862年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
1866年 普魯士在「七周戰爭」中擊敗奧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 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擊敗法國,同時兼並了南德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以普魯士國王為皇帝。
1914年 德國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 戰敗,帝國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瑪共和國」。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後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1939年 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由美、英、法、蘇聯分佔,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占區相應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
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柏林分為東、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東德國。10月初,許多東德城市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爭取媒體自由等,東德總統旋即辭職。「柏林圍牆」倒塌。
1990年 聯邦德國總理科爾(Kohl)提出實現統一兩德的計劃,
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原有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邦,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終告統一。
Ⅷ 現代過年 習俗
中國的:
白族春節習俗:白族人民過年的活動饒有風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內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午夜以後男女青年爭相挑水,以象徵勤勞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節日期間,白族人民有耍燈龍、舞獅子、跳舞蹈等傳統文娛節目。白族人民過新年,還開展一項傳統的活動—━「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這項具有千餘年歷史的活動,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藏族春節習俗: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庄」、弦子舞,狂歡入夜。
傣族新年習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歷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表達真誠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心中的祝福。潑水有文潑水和武潑水之分。文潑水是對長者,舀起一勺凈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樑流下去。被潑的人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水則沒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頭迎臉地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越感到高興。
壯族春節習俗:壯族人民除過春節外,還在正月三十日再過一個「晚年」。兩個節日同樣隆重。節日的早晨,天色將明,婦女們奔向河畔、井台擔取新水,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過去,有些地區,取回新水後立即過秤,和同量舊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預示有豐收年景。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在個別地區,青年男女在節日期間還喜歡分隊舉行拋綉球(用各色布縫制,四角和底部綴有五綹流蘇,中間系彩繩。球心充以谷糠,重約半公斤的活動活動。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這一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日子,家家戶戶在「灶神」龕前燒香。供獻牛、羊肉、黃油、奶皮、乳酪、奶餅、糖果等供品,名之曰「齋灶」。這一天最講究全家團聚,吃團圓飯,喝團圓酒、特別熱鬧。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們要把事先准備好的柴草或牛羊糞塊,用火點著,再從各種供品中取出一點,扔進火堆里,助火燃燒。這時全家對著火焰向火神爺禱告。一般在臘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戶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還要准備些肉送給親友。同時要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買新靴子,新帽子,購置奶桶、氈子、鍋碗、盆勺等用具,然後把節日騎乘的馬調養好。春節,蒙古人稱為「白節」、「大年」、是蒙古人傳統節目,時間在農歷正月初一。居住在農村、城市、工礦區的蒙古族過春節的習俗同漢族差不多,但牧區有很多不同的特點。除夕之夜為「守歲」,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圍,桌上擺著一盤香噴噴的肉類、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煙、美酒等物,有的還要在矮桌上供一張大紙,紙上寫著祖先的名字。午夜,開始飲酒吃年飯,或吃除夕餃子。按規矩團圓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擺得滿滿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徵新的一年裡吃喝不盡、年年有餘。家裡的年輕人,要向長者敬「辭歲酒」。特別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塊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圓餅,這叫吃新年餅,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離,永久團圓,永遠過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頭)、說書、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熱鬧一宿。過大年,按習慣還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為辭舊歲禮,初一早上為迎新年,晚輩給父母和老人叩頭、敬酒、獻哈達,祝老人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老人們擁抱孫子,並斟上一碗鮮奶,祝願子女們幸福,象牛奶一樣純潔。解放前,有些家還要請喇嘛到家念經,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災,祈求新年家道興隆。全家扶老攜幼去喇嘛廟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後,男女盛裝,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鎮),挨家串戶給親友拜年。客人進屋首先向長輩叩頭拜年,祝願老人身體健康,年豐人壽。按習慣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個敬酒,每敬必喝,或邊喝邊唱,邊唱邊舞。在村寒或擇一塊草地賽馬、角力、賽駱駝等。
新年前夕,德國首都柏林街頭一派火樹銀花。1月1日元旦這一天,世界各國都採取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自己的新年。
南非 南非人民慶祝新年,得由部族首領頭頂一個大南瓜起舞,舞畢將南瓜摔碎,意味「舊的已去,新的開始」。
葡萄牙 葡萄牙人以鬥牛迎接元旦。每年元旦前後的10天,是鬥牛的高潮,成千上萬的人湧向鬥牛場,以看鬥牛的勇武風姿為樂。
加拿大 加拿大人視白雪為吉祥的象徵,新年期間不僅不清除住房周圍的積雪,而且要把白雪堆在住房四周,築起一道認為可以阻擋妖怪入侵的雪牆。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元旦這一天,男女老少總要成群結隊地到江河裡進行「新年浴」。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洗掉舊的一年中所有的晦氣以及身上的全部污垢。
英國 在英國的蘇格蘭,元旦那天,人們習慣用煤作為拜年的禮物,並親自把煤送到親友的家中、扔到主人家的火爐里,以祝願他們在新的一年裡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印度 印度一些人採取禁食一天一夜的做法來迎接新年。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水燈,拿著紅粉包出門拜年。道喜後,將紅粉塗在對方額上,年輕人則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表示吉祥如意。
在許多國家裡,迎新年和過聖誕節似乎成了一個冬季的長節日。這是最愉快的冬季休息期。
在瑞典冬季節日持續約一個半月。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由一名年輕姑娘在樂隊彈奏的進行曲伴奏下點燃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個中心廣場的火把。街道的彩燈也隨之亮起來,家家戶戶也點上蠟燭和六角星,象徵冬季節日的一個重要傳統——明亮和光耀。身著白色長裙、手拿蠟燭的姑娘們穿越城市。廣場上、院子里高高的美麗的聖誕樹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本新年要慶祝一周。每天早晨姑娘們都收集「七株春草」。在第7天每家的主人就用採集的青菜加上大米做出許多菜餚。節日結束時把所有的新年飾品都點燃燒掉。
在英國倫敦過新年時,你可以到特拉法爾廣場去,穿著衣服在噴泉里洗一個澡。習俗是這樣的,有許多人願意這樣做。
在蘇格蘭,12月31日各家各戶對所有的人都是開放的:請進吧,吃點東西!但不要忘了捅一捅爐灶里的火。進來的人應默默地做這件事。按照古老的說法,誰遵循這一傳統,誰就是帶著良好的願望來的。
在義大利,新年前夜在街上走的時候要小心,因為這里有把舊東西扔出窗外或陽台外的習慣。雖然義大利警察局一直試圖與這一傳統作斗爭,但破舊東西還是照樣向行人頭上飛去。這也沒辦法——傳統就是這樣。
在伊朗,很久以前就有一種習俗,新年要把家裡所有的黏土器皿換成新的。新年前夕舊的器皿都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所以在伊朗,如果說誰特別窮,可以說「他家裡的黏土器皿已經有兩年沒換過了……」
在古巴,新年之前人們從窗戶里撒出清澈干凈的水——以此製造人工「雨」,為舊歲開辟出一條光明之路。午夜12點整鍾聲響起,每敲擊一聲,人們就隨著吃一粒葡萄。他們說:「讓大地的乳汁滋潤著我們的身體,讓太陽的光輝溫暖著我們的肌膚。」
在近3個世紀以前,俄羅斯人象往常一樣,在9月1日迎接新年的到來——從15世紀起就這樣做。但從彼得大帝開始,9月1日被宣布為平常工作日,新年在12月31日以後,這一天就是歐洲國家所採用的基督紀元(公元)1700年1月1日。俄羅斯第一次在1月份過新年。
Ⅸ 德國歷史,有時間劃分的
1、日耳曼時期(約70萬年前-476年)
公元前58年,古羅馬軍隊與日耳曼人在萊茵河以西數十公里處廝殺,那場戰斗以日耳曼人的失敗告終。公元9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2、法蘭克人時期(477年-813年)
從509年開始,法蘭克人分為3個部族:薩利安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公元800年羅馬教皇利奧三世為日耳曼頭領查理曼加冕,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3、德意志立國(814年-919年)
公元814年,查理曼去世後其三個兒子把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成為後來德國、法國、義大利的雛形。其中東法蘭克相當於現在的德國西部,地理上稱德意志,因為這里的人講德意志語。
公元919年,東法蘭克王權落入了薩克森公爵亨利手中,他把東法蘭克王國改成了德意志王國,這就是德意志歷史的開端。
4、神聖羅馬帝國(910年-1806年)
公元962年,亨利之子奧托一世加冕教皇授予羅馬皇帝稱號,德意志王國便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1806年,拿破崙的軍隊佔領柏林之後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
5、普魯士時期(1807年-1870年)
1815年歐洲各國聯軍打敗了拿破崙,德意志各邦組成了鬆散的德意志邦聯,由38個幫聯成。1870年7月14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歐洲各國保持中立,普魯士獲勝。
6、德意志帝國(1871年-1932年)
1871年1月18日,德皇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舉行加冕典禮,宣布了統一德意志民族國家的誕生,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1919年6月簽訂的《凡爾賽合約》,迫使德國割地賠款。
7、納粹德國時期(1933年-1945年)
1933年1月30號,阿道夫希特勒上台開始了納粹專制統治,史稱德意志第三帝國。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德國投降,二戰結束。
8、戰後德國(1946年-)
戰爭結束後,美、蘇分區佔領德國,分別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關於德國統一的條約達成於1990年2月13日。
(9)德國柏林什麼時候過年擴展閱讀:
從l990年5月5日開始,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6國展開了多輪談判,最終於1990年9月12日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國際條約》。
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國對德國的佔領狀態徹底結束、放棄所有特權,德國統一的所有政治、外交障礙被掃除。
統一之後德國政府以龐大的財政支持包攬了整個東部地區的經濟改革,從1991到1999年,西部向東部「輸血」高達7740億馬克,為東部建立起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
前東德公民的個人存款可以按1:1的比率兌換成西德使用的馬克,僅用了五年時間就全面實現了經濟轉型。
Ⅹ 去德國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德國旅遊有淡旺季之分,但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概念。因為德國的不同季節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也會適合不同的遊玩方式,所以需要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合適的季節出遊。
德國的春天,屬於音樂和美食。很多城市都會舉辦音樂節,例如歐洲頂級古典音樂節「海德堡之春」,上百場古典樂演出,讓老城堡和內卡河都縈繞在音樂的氛圍之中。而一到四月,蘆筍上市,全德國都會沉浸在美食的氛圍之中,在施韋青根Schwetzingen等蘆筍產地,對遊客來說,春天就意味著頂級美食和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