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拿破崙政權建立的歷史條件說明恩格斯的觀點如題 謝謝了
列寧:拿破崙的帝國主義戰爭繼續了許多年,佔去了整整一個時代,表現了帝國主義關系和民族解放運動交錯在一起的異常復雜的情景……我這里講的帝國主義是泛指對別的國家的掠奪,帝國主義戰爭是指掠奪者為了瓜分這些贓物進行的戰爭。 馬克思:如果拿破崙在德國成了勝利者,那麼依照他的堅決果斷的原則,他至少要撤去三打為人敬愛的國君。法國的立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就會為德國的統一確立鞏固的基礎,就會使我們擺脫……聯邦議會的暴虐統治和它三十三年來使我們所處的可恥地位。拿破崙的一些法令將徹底清除所有中世紀的廢物、徭役、什一稅、優惠和特權、封建經濟和宗法關系,在我們祖國的各個偏僻角落裡這些東西現在還壓在我們頭上。 列寧:民族戰爭可以轉化為帝國主義戰爭,而帝國主義戰爭也可以轉化為民族戰爭。例如,法國大革命的戰爭起初是民族戰爭,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戰爭。這些戰爭都是革命的:保衛偉大的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的聯盟。但是,當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國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爭又產生了反對拿破崙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馬克思:霧月十八日拿破崙的俘獲物決不象批判所設想的那樣……是革命運動;拿破崙的俘獲物是自由資產階級。 馬克思:的確,拿破崙已經了解到現代國家的真正本質;他已經懂得,資產階級社會的無阻礙的發展、私人利益的自由運動等等是這種國家的基礎。他決定承認和保護這一基礎。他不是一個空想的恐怖主義者。但是,拿破崙還是把國家看作目的本身,而把市民生活僅僅看作司庫和他的不能有自己的意志的下屬。他用不斷的戰爭來代替不斷的革命,從而完成了恐怖主義。他充分地滿足了法蘭西民族的利己主義,但是他也要求資產階級在為了達到侵略的政治目的而需要的時候犧牲自己的事業、享樂、財富等等。當他專橫地壓制資產階級社會的自由主義(即他的日常實踐的政治理想主義)的時候,只要資產階級社會的最重要的物質利益(即商業和工業)一和他拿破崙的政治利益發生沖突,他也同樣毫不珍惜它們。他對工業瑣事的輕視是他對思想家的輕視的補充。但在內政方面,他反對資產階級社會,把資產階級社會當作他仍然作為絕對的目的本身來體現的國家的敵人。例如,他曾在樞密院宣稱,他不允許大土地所有者任意耕種或不耕種自己的土地。他那由國家掌管馬車運輸從而使商業受國家支配的計劃也有同樣的意義。法國的商人策劃了首次動搖拿破崙的實力的事件。巴黎的證券交易者用人工製造飢餓的辦法迫使拿破崙把向俄國的進攻幾乎推遲了兩個月,結果把這次進攻推到了年底。 恩格斯:拿破崙的不朽功績在於:他發現了在戰術上和戰略上唯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而這樣廣大的武裝群眾之所以出現只是由於革命才成為可能;並且他把這種戰略和戰術發展到那樣完善的程度,以致現代的將軍們一般地不僅不能勝過他,而且只能試圖在自己最光輝和最成功的作戰中抄襲他罷了。 恩格斯:在完全防禦性的戰局中進行進攻戰和不斷攻擊的最出色的例子,是拿破崙的兩個卓越的戰局——1814年戰局和1815年戰局,雖然前者以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而告終,後者以滑鐵盧的失敗和巴黎的陷落而結束。在這兩個著名的戰局中,這位完全為了保衛遭到敵人侵犯的國家而戰的統帥,在一切地點一有機會就向敵人進行攻擊;雖然整個來說兵力始終比入侵的敵人少得多,但是他每次在攻擊地點都能造成優勢,而且通常都取得了勝利。 恩格斯:一個在四分之一的世紀內連年戰爭因而力量消耗殆盡的國家,已不可能單獨抵抗整個武裝起來的世界對它的進攻。 恩格斯:奧斯特里茨戰役被公正地認為是拿破崙的最大勝利之一,是他的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的最有力的明證;因為,雖然失敗的主要原因無疑是聯軍的錯誤,但是,他所具有的發現聯軍失算的洞察力,耐心地等待失算的最終造成,予以毀滅性打擊的果斷精神和閃電拌迅速地造成大災難,——所有這一切遠遠超過任何誇獎而且值得任何贊揚。奧斯特里茨戰役是戰略上的奇跡,只要戰爭還存在,這次戰役就不會被忘記。 馬克思:拿破崙摧毀了神聖羅馬帝國,並以並小邦為大邦的辦法減少了德國小邦的數目。他把他的法典帶到被他征服的國家裡,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越得多;它在原則上承認平等。 恩格斯:……此外,他們(德國的農民和市民)都是些不能領會拿破崙的偉大計劃的人。他們詛咒他,因為他把他們的子弟抓去打仗;而這些戰爭都是用英國貴族和資產階級的錢搞起來的。但是他們卻把這類英國人當作朋友加以頌揚,雖然這些人正是戰爭的真正罪魁禍首。 恩格斯:在法國已經完成其任務的恐怖統治,拿破崙以戰爭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國家,這種「恐怖統治」是德國十分需要的。 恩格斯:但是,沒有暴力,沒有堅定不移的無情手段,歷史上任何事情都是不會成功的。如果亞歷山大、愷撒和拿破崙也是一些像泛斯拉夫主義者現在為了維護其衰弱不堪的被保護人而要求的那種軟心腸人,那歷史會是什麼樣子呢! 馬克思:實在說,大拿破崙這個採用大膽、堅決和殲滅性的作戰方法殺戮過千百萬人的「劊子手」,同領導這次對俄戰爭(塞瓦斯托波爾之圍)的那些優柔寡斷的「國家偉人」比較起來,堪稱人道主義的模範…… 恩格斯:……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他不去消滅舊歐洲的一切痕跡,反而竭力與它妥協;他力圖在歐洲帝王中間取得首屈一指的聲譽,因此他盡量把自己的宮廷搞得和他們的宮廷一樣。 馬克思:拿破崙能夠在一剎那間決定整個大陸的命運,並且能夠在自己的決定中顯示出英明果斷。 恩格斯:奧斯特里茨戰役被公正地認為是拿破崙的最大勝利之一,是他的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的最有力的明證;因為,雖然失敗的主要原因無疑是聯軍的錯誤,但是,他所具有的發現聯軍失算的洞察力,耐心地等待失算的最終造成,予以毀滅性打擊的果斷精神和閃電拌迅速地造成大災難,——所有這一切遠遠超過任何誇獎而且值得任何贊揚。奧斯特里茨戰役是戰略上的奇跡,只要戰爭還存在,這次戰役就不會被忘記。
麻煩採納,謝謝!
『貳』 材料一中,恩格斯為什麼要肯定拿破崙從什麼方面肯定他
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對拿破崙入侵德國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贊揚「拿破崙清掃了德國的奧吉亞斯的牛圈,修築了文明的交通大道」(《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214頁)。恩格斯曾充滿激情地寫道:「當果斷的拿破崙把革命事業掌握在自己手裡,當他認為自己就是革命(即1794年熱月9日後被貪婪的資產階級所扼殺的那次革命),當他這個『寡頭的』民主(一個法國作家就是這樣稱呼他的)接二連三地派遣軍隊襲擊德國的時候,『基督教德意志』社會就最終地被消滅了。對德國來說,拿破崙並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誠然,他的行動表現出來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會的代表們可能表現出來並且實際上已經到處表現出來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貴族們所慣於表現出來的一半。在法國已完成其任務的恐怖統治,拿破崙以戰爭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國家,這種『恐怖統治』德國是十分需要的。拿破崙摧毀了神聖羅馬帝國,並以並小邦為大邦的辦法減少了德國的小邦的數目。他把他的法典帶到被他征服的國家裡,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越得多;它在原則上承認平等。拿破崙強迫一向只為私人利益而生活的德國人去努力實現偉大的理想,為更崇高的公共利益服務。」
對於拿破崙的軍事才能,馬克思、恩格斯更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恩格斯曾寫道:「至於現代的軍事藝術,那拿破崙已經使它十分完善了。」在軍事方面,「拿破崙的劃時代的成就在於:他發現了在戰術和戰略上唯一正確使用龐大的眾多軍隊的方法,而這龐大的眾多軍隊的出現只是由於革命才成為可能;並且他把這種方法發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以致現代的將軍們一般地不僅不能勝過他,而且只能試圖在自己最光輝和最巧妙的作戰行動中仿效他罷了。」恩格斯同時還說明了拿破崙的軍事成就與法國革命的關系:「拿破崙在軍事科學上卓越的發現不能用奇跡來解釋;新的軍事科學是新的社會關系的必然產物,就如同革命和拿破崙所創造的軍事科學是革命所產生的新關系的必然結果一樣。」
『叄』 如何評價拿破崙
列寧論拿破崙法國大革命的戰爭起初是民族戰爭,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戰爭。
這些戰爭都是革命的;保衛偉大的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的聯盟。
但是,當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早巳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國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爭又產生了反對拿破崙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列寧《論尤尼烏斯的小冊子》,《列寧全集》第22卷第302頁。)
周恩來論拿破崙
時勢之英雄,固若是其眾也,然非吾之所論於項羽、拿破崙也。夫二氏,世界之怪傑也。具並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是猶其勇之著於外也。若其關系於世界之進退,人類之盛衰,又非一時豪俊、二三學者所可同日而語。雖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錢之勢,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謂造時勢之英雄也。
羅曼·羅蘭論拿破崙
身材短小,顏色黯淡,似乎無底的陰暗的眼,濃厚的黑色髦發。常穿著一件飄盪的黑袍,用一條粗的腰帶系住,像進香客一樣。不趨時髦,也不遵守社會的狹窄的規矩。在椅子上坐不舒服,卻常常盤膝在矮凳上,或棲息在窗檯里;時而活潑狂笑,時而沉沒在猶豫里。總之,一個活在夢里的大夢想家。
利德爾·哈特論拿破崙
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又一個「偉大戰爭」的序幕才開始揭開。拿破崙·波拿巴的天才使這場戰爭大放光彩。如同上個世紀一樣,法國對歐洲其他國家造成了嚴重威脅,使得這些國家又聯合起來同它對抗。不過,這一次戰爭的發展卻與過去有所不同。革命後的法國曾經有許多的同情者,但他們既不是各國的政府當局,也不能控制本國的軍隊。法國在獨個地開始戰爭的時候,是被迫與其他各國隔離著的,好象是害了傳染病一樣。然而,法國不僅打敗了那種想要把它置於死地的聯合勢力,而且在革命以後形成了對歐洲其他各國的嚴重軍事威脅,並且最終成了主宰歐洲很大一部分地區的主人翁。(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馬克思恩格斯論拿破崙
恩格斯評價拿破崙說:「拿破崙不朽的功績就在於:他發現了在戰術和戰略上惟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新形成的農民階級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
拿破崙在農民眼中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綱領。
他們舉著旗幟,奏著音樂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打倒捐稅,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國,皇帝萬歲」。
隱藏在皇帝背後的是一個農民戰爭。(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策7卷第50頁。)
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他不去消滅舊歐洲的一切痕跡,反而竭力和它妥協;他力圖在歐洲帝王中間取得首屈一指的聲譽,因此他盡量把自己的宮廷搞得和他們的宮廷一樣。他降低到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圖得到和他們同樣的榮譽,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統的帝王們便把篡奪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恩格斯《德國狀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38頁)
要是反對拿破崙的戰爭確實是爭取自由、反對暴政的戰爭,那麼結果就應該是所有被拿破崙征服了的國家,在拿破崙垮台之後,都宣布平等的原則,享受到平等原則帶來的幸福。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就英國方面來說,戰爭是由驚惶失措的貴族發動的,並且得到了財閥的支持。
這些財閥找到了取之不盡的利潤泉源:接二連三的借款;國債的增長;以及他們有可能滲入南美市場,在那裡傾銷自己的工業品,奪取他們認為能使自己的腰包塞得更滿的、原屬於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的殖民地。
他們力圖使不列顛威鎮四海,以便能夠打垮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貿易,如果這個國家的競爭能夠成為他們發財致富的障礙的話。最後,他們竭力維護自己從供應歐洲市場取得巨額利潤的權利,和拿破崙的大陸體系分庭抗禮。
這就是當時英國統治階級進行這次長期戰爭的真正原因。
至於說法國革命威脅著英國憲法的基本原則這種口實,也只不過表明這種「人類理性的完美創造」無比優越而已。
從西班牙方面來說,發動戰爭是為了保衛正統的王位世襲和僧侶專制裁判的原則。
『肆』 恩格斯主要從哪個角度肯定了拿破崙
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推動了歷史的進步這一角度。
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馬克思逝世後,將馬克思遺留下的大量手稿、遺著整理出版,並眾望所歸地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完全不能低估的功績是他們把我們從哲學行話中解放出來,這種哲學行話曾盛極一時,但在(一些)馬克思主義者(指教條主義者)的著作中就顯得是完全陳腐的東西了——那就會完全像海涅在歌德之後用高特舍特的語言寫詩一樣。」
法國大革命:
1789年5月由於財政困難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路易十六企圖向第三等級徵收新稅,但第三等級紛紛要求限制王權、實行改革。6月,他們依然決定將三級會議改為國民議會。路易十六准備用武力解散議會,巴黎人民於7月14日起義,攻佔了法國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內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賦的人權;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後來雅各賓派推翻吉倫特派,採取一系列恐怖統治措施,較為徹底地摧毀了封建制度,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任務。
1794年7月雅各賓派專政即被熱月黨人推翻,恢復共和制,也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
拿破崙帝國:
1799年11月9日,在大革命中迅速崛起的年輕將軍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掌握政權。在法國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官,後又改為終身執政官。
1804年12月2日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在巴黎聖母院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一世加冕。
拿破崙上台後,頒布了《拿破崙法典》,是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步法典。
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伍』 恩格斯為何說拿破崙是德國「革命原理德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在拿破崙戰爭中打擊了當地的封建勢力,並將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傳播到這些地區,動搖了當地封建統治的基礎。
『陸』 如何理解恩格斯說的拿破崙 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
拿破崙帶去了他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拿破崙法典》(《民法典》),這在當時仍然大部分處於封建狀況下的德意志諸邦中是具有革命性的,是進步的
『柒』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對德國來說,拿破崙並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
(1)在拿破崙戰爭中,他所到之處,沒收王室和貴族土地,將其置於帝國的統治之下,從而打擊了當地的封建勢力,並將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傳播到這些地區,動搖了當地封建統治的基礎。 (2)拿破崙統治時期,制定了《民法典》和《刑法典》,尤其是他的《民法典》,後來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模仿,成為資本主義的立法規范。 (3)不符合史實。因為法國大革命,使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深入人心;法國資本主義生產力仍在繼續發展。到19世紀中後期,法國資產階級共和制確立。 (4)指「新興資產階級」。說明了在資產階級帝國內,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顯著增強。 |
『捌』 才料四中的「法典」具體指什麼(1分)恩格斯主要從哪個角度肯定了拿破崙 治
法典指的是《拿破崙法典》,恩格斯對拿破崙的肯定是他在摧毀當時落後腐朽的封建制度,傳播了先進的人權理論的貢獻。
拿破崙上台後,頒布了《拿破崙法典》,這是建立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步法典,恩格斯對拿破崙評價很高,充分肯定他對法國革命的貢獻及其政治家、軍事家的歷史地位。
恩格斯說拿破崙已經了解到現代國家的真正本質。
『玖』 如何理解恩格斯說的拿破崙「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他摧毀了《威斯特法利亞條約》定下的體系對德國的枷鎖,同時也摧毀了歐洲當時最大的封建制國家——神聖羅馬帝國。削弱了奧地利,而奧地利正是阻礙德國統一的最大內部力量,它在西里西亞戰爭中不但未打垮普魯士還被削弱,因此要通過分裂德國以保持均勢。拿破崙徹底摧毀了了普魯士軍隊,迫使普魯士走上了改革圖強的道路。這樣就使得普魯士的外部壓力減輕且可以不斷改革以增強實力,為最終統一打下實力基礎。
『拾』 恩格斯為什麼說拿破崙是德國"革命原理的傳播者""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對德國來說,拿破崙並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恩格斯《德國狀況》
在拿破崙戰爭中打擊了當地的封建勢力,並將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傳播到這些地區,動搖了當地封建統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