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克服嚴重的拖延症
立即行動,戰勝拖延
你現在的拖延,就是你以後的迷茫。你現在的迷茫,就是你過去的拖延造成的。拖延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之路的最大障礙之一!
馬雲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前,曾經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黃頁。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31歲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卻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互聯網。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開始設想回國建立一個公司,專門做互聯網。馬雲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他立即決定和西雅圖的朋友合作,一個全球首創的B2B電子商務模式,就這樣開始有了創意。並起名中國黃頁(chiinapage)。
回國當晚,馬雲約了24個朋友做外貿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義上的學生,給他們介紹,結果23人反對,只有一個人說可以試試,如果發現不行就馬上回來。馬雲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還是決定干,哪怕24人都反對,他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調頭,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馬雲提起當初,贊賞的是自己想做就做的勇氣而不是眼光。
如果馬雲當初有了很多想法,卻沒有去做,或者總是拖延,那麼現在就沒有阿里巴巴的存在。
你是否也有拖延的習慣?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很多當下就能做到的事情因為拖延不知浪費了多少時間、錯過了多少大大小小成功的機會。想成大事者,應當想到就立即去做,有了目標,就是要立即行動起來!光說不練,紙上談兵,拖延應付,只會讓目標成為一個夢。看看我們身邊的那些成功者,他們都是『『想到就立即做』』的行動家。『『想到就立即做』』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做事態度,也是每一個成功者共有的特質。什麼事情一旦拖延,你就總是會拖延,但你一旦開始行動,事情就有了轉變。凡事及時行動就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總是能夠在對一件事情充滿熱忱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因為他們知道,等待與拖延是成功的死敵。如果沒有行動,再美好的夢想也只是泡影。
索菲亞是哈佛大學里藝術團的歌劇演員。在一次校際演講比賽中,她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最為璀璨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紐約百老匯中佔有一席之地。當天下午,索菲亞的心理老師找到她,問了她一句:『』今天你去百老匯跟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索菲亞仔細一想:『』是呀,大學生活並不能幫我爭取到百老匯工作的機會。『』於是,索菲亞決定一年以後就去百老匯闖盪。
這時,老師又冷不丁地問她:『』你現在去跟一年以後去有什麼不同?『』索菲亞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對老師說,她決定下學期就出發。老師緊追不舍地問:『『你下學期去跟今天去,又有什麼不一樣?』』索菲亞有些眩暈了,想想那個金碧輝煌的舞台和那雙在睡夢中縈繞不絕的紅舞鞋……她終於下個月決定就前往百老匯。
老師乘勝追問道:『『一個月以後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同?』』索菲亞激動不已,情不自禁地說:『『好,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准備一下,我就出發。』』老師步步緊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匯都能買到,你一個星期以後去和今天去有什麼差別?』』
索菲亞激動地說道:『『好,我明天就去。』』老師贊許地點點頭,說:『『我已經幫你預訂好明天的機票了。』』第二天,索菲亞就飛赴到全世界最巔峰的藝術殿堂——美國百老匯。當時,百老匯的製片人正在醞釀一部經典劇目,幾百名藝術家前去應征主角。按當時的應聘步驟,是先挑出10個左右的候選人,然後,讓他們每人按劇本要求演繹一段主角對白。這意味著要經過百里挑一的兩輪艱苦角逐才能勝出。索菲亞到了紐約後,並沒有急著去漂染頭發、買靚衫,而是費勁周折從一個化妝師手裡要到了那個劇本。這以後的兩天中,索菲亞閉門苦讀,悄悄演練。正式面試那天,索菲亞第48個出場的,當製片人要她說自己的表演經歷時,索菲亞粲然一笑,說:『『我可以給您表演一段原來在學校排演的劇目嗎?就一分鍾。』』製片人首肯了,他不願讓這個熱愛藝術的青年失望。而當製片人聽到傳進自己鼓膜里的聲音,竟然是將要排演的劇目對白,而且,面前的這個姑娘感情如此真摯,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時,他驚呆了!他馬上通知工作人員結束面試,主角非索菲亞莫屬。就這樣,索菲亞來到紐約沒幾天就順利地進入了百老匯,穿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雙紅舞鞋。
如果你有夢想拖延症,那就跟上面的主人公索菲亞一樣問問自己,現在做和以後做會有什麼區別?
最消磨意志、摧毀創造力的事情,莫過於擁有夢想而不開始行動。
年輕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習慣,就是遇事明明已經計劃好、考慮過、甚至已經做出決定了,卻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不敢採取行動。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不敢決斷,終於陷入失敗的境地。
很多人喜歡訂計劃,在周密、工整的計劃中獲得部分滿足。但是如果不能將計劃變為行動,在若干年後看到這張紙只會感到深深的失落,尤其是,當同時起步的朋友已經實現了夢想的時候。
成功者都能理解這句格言:「拖延等於死亡。」
你打算什麼時候實現夢想呢?你在等什麼?還有什麼沒准備好?你在等待別人的幫助還是等待時機成熟?
戰勝拖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
拖延是最大的浪費,如果你曾因拖延錯失了機會,因拖延而與夢想失之交臂,那就趕緊行動起來,立即行動才會改變!
害怕公眾講話,當需要你說話的時候不斷推脫,立即行動去練習當眾講話,你自信演講的夢想才能實現,否則永遠只能躲在角落看著別人在舞台上舞蹈;
恐懼工作壓力,當有工作壓力的時候你選擇了逃避,立即行動去面對這些壓力,你才能化壓力為動力,否則永遠被壓力壓垮,永遠成不了一個真正的人才;
害怕客戶的拒絕,當需要你打一個電話給客戶的時候,你始終不敢拿起電話,立即行動拿起電話,撥出客戶的號碼,你才有機會成交,否則,你永遠只能看著別人成交;
你想寫一篇文章,當你准備好了紙和筆,腦海里卻始終想著看看手機,玩玩電腦。立即行動拿起筆,一句句地寫下去,你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篇文章,否則你永遠只能看到你紙上的幾個字;
你想做一件以前沒有做過的事,可是你所有的計劃都很完美,只是你總想再等等。立即行動去完成它,因為遲早要做,否則永遠都只是計劃;
迷茫了,職業發展停滯不前了,立即行動去做職業規劃,去改變,不要貪圖眼前的「舒服」,否則短期的「舒服」,必會造成你長期的痛苦!
永遠不要期望相同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你習慣了懶惰,就不要期望不付出任何行動就能改變,你依然會懶惰,你依然會與你的夢想失之交臂。
拖延是一個可怕的夢想小偷,它會偷走你的夢想,會讓你一事無成!想想你內心最渴望做的對你的發展有幫助的事情,你去做了嗎?你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
(劉仕祥原創作品,轉載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zzqd138索取許可權!)
2. 為什麼人會拖拉
拖拉成習慣 影響健康別以為拖拉是小事。對拖延症患者來說,不僅會因拖拉耽誤工作或學業,還會影響情緒,破壞團隊協作和人際關系。更重要的是,它甚至會拖垮身體。德國研究表明,慢性長期的拖延行為,暗示著潛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亂。一拖再拖,讓他們錯過了體檢、錯過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療的時機。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強:這些人通常習慣晚睡,喝酒時也往往超過自己預期的酒量。同樣,他們即便決定要戒煙、運動、減肥等,也很難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太過追求完美容易拖拉國內的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拖延症」並不曾在精神醫學的診斷標准中出現,而愛拖延其實絕大部分也沒有達到「心理問題」的程度,「拖延症」不過是一個帶著自嘲意味的幽默標簽。湖南省衡陽市心理咨詢師沈慧穎認為,人們的拖延往往來自以下幾個原因:壓力過大無法紓解 工作越多、壓力越大,越容易拖拉。現代社會,人們的安全感普遍比較低,導致「有事做的人害怕沒事做」,攬下很多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為抵觸所以拖延 有些人會因為對某件工作不感興趣而拖拉;有些人可能因為不喜歡某個領導,就對他所布置的任務消極怠工,作為反抗的一種形式。追求完美望而生畏 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直都在想著各種各樣的計劃,結果一直都沒有行動。有強迫傾向 這些人總是會不自覺地尋找自己願望的對立面。結果就是:越想往前,就越往後。有些人天天下決心要早睡,卻熬到三更半夜。分清主次 擺脫「拖拉」怪圈如何克服這個毛病,沈慧穎建議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主次有序 對工作進行有效的分類,把它們分成急切並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類,把需要做的事情寫在本上列出來,達到最好的提醒效果。有效切割 把大任務或完成時間比較長的任務切割成一個個小任務,按時間進程確定一系列的具體目標,然後再逐個攻破,並在每個小任務完成後,都對自己的執行力在內心獎勵一次。消除干擾 將這一切可能影響工作效率的東西統統屏蔽掉,全心全意地去做事情。互相監督 有拖拉習慣的同事或朋友相互間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相約相互鼓勵和督促,這樣比單打獨斗容易得多,會有效降低拖延的概率。(黑龍江新聞網-家庭保健報)推薦微博 大渝健康
官方微薄 徐正會
不孕不育專家 重醫附二院整形美容黃國寧重慶試管兒之父 陳灝
心血管外科主任 黃勇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3. 拖延症真的是基因早就註定的嗎
拖延症不是基因註定的,因為這和環境的因素和家庭的教育因素是分不開的,因為一個家庭的教育起了好大的一部分作用,如果在一個好的家庭的話,這種拖延症是不會存在的。在這項研究中,來自德國波鴻大學的二罕genc我們發現了影響多巴胺釋放的th基因。th基因的差異會影響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含量稍高的女性更容易拖延。
靜悄悄地,CD君也發現,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遞質,也負責傳遞興奮、快樂等信息,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對「拖延症」如此快樂和不悔!
4. 什麼性格容易得拖延症
1.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如認為所有的事情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完,所以不願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可以。
2.容易頹廢的人。這種人感覺任務太難了,等明天再做,一次次的往後推。
3.自我貶低的人。這種人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自己對自己能力的估計越來越低,所以拖延。
4.追求「慢生活」的人。在他們看來享樂才是人類的天性,放慢節奏減少人類的功利心。
5.思維活躍的人。這種人容易不拘一格、隨遇而安,這些性格容易引起拖延。
6.有先天缺陷的人。注意力方面的不足容易引起拖延。
7.追求刺激的人。他們喜歡最後期限帶來的愉悅感。
5. 什麼叫拖延症,其實就是懶。
有許多事情想做,不過一直都拖著,之後便沒了興致,甚至索性都忘了要做什麼。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懶,懶的去想,懶的去看,懶的去聽,懶的去問,懶的去動,所以不如懶死算了。就好比現在的日子,真是沒什麼好玩的,因為當初設定的人生奮斗目標,最後以沖刺的速度完成了,有點超乎自己的預料,以至於現在苦於尋找下一個人生目標,那些娶妻生子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不能列為奮斗目標,而房子票子車子,又都是關乎金錢的東西,也不能列為人生理想什麼的。於是呢,想到了環游世界什麼的,可是這個東西,不外乎又回到了錢的問題上,沒錢玩個屁,當然沒人陪你玩,又沒什麼意思,所以又回到了找女朋友的問題上面。可見,一個問題牽扯到許多其他的問題,看來又是一個長線的努力目標,在努力的過程中就會陸續先實現其他的目標,進而完成最終目標。 對於錢這個問題呢,也是很困擾人的,你說不攢錢的話,將來買房子連個本金都沒有,貸款得還到哪年啊,賺錢的話,現在的工資也真是不夠高的。想換個工作,還有2年的合同不能走,倘若要走的話,去做什麼,總不能失業在家然後再去找吧,不能失去收入來源啊。想換個專業,讀個書什麼的,又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兒了,很是糾結。讀個書出來又是幾年的時間,到時候許多事情又變了,但是你如果不讀的話,就目前的人生來看,肯定不會有什麼進展和改變的。所以呢,問題呢,又回到錢的上面,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於是,還是要努力賺錢才行。好好攢錢,年底買個小車開開,然後開始找份副業,趁還乾的動,賺錢才是王道。果然在國內的時候沒錢,到這邊也很難有錢,哎,真讓人著急。 回到拖延症的問題上面來,就是最近很想整理東西,但是真的是很不想動手去做,不過看著滿屋子的東西,真是不做不行,但又是能拖就拖。真想有個自己的大房子啊,不過這個奮斗目標還真是很遙遠的啊,所以還是錢的問題,窮逼就別談什麼理想了,掩面而泣中。所謂開源節流,目前要節省開支,少花錢才行,自從有了信用卡,以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各種買啊,不過好在沒透支,不然就真別玩了,付不起那利息。 早晨起的晚,中午吃的多,到現在還是撐得慌,於是感覺脾氣不好,不過好的是,吃飽的情況下去買菜,什麼都不想買,省錢了。 近期的情況就是這樣了,希望自己的運動能夠堅持下去。
6. 拖延症告訴我們什麼
拖延症是希臘人稱作akrasia的現象的一個有力的例證——做出有違於最佳判斷的事情。皮爾斯·斯蒂爾將拖延症定義為,出於自願地推遲某事,盡管你知道這樣的耽擱會讓你更加難受。換一句話來說,如果你只是說「盡情的吃喝玩樂吧,因為明天我們就死了」,那麼你就不是在拖延。
如果你認為那是最有效的利用時間的方式而有意推遲也不算是拖延。拖延症的實質在於不去做你認為自己該做的事情,是一種造成人們精神負擔的心理扭曲。這就是拖延症令人困惑的地方:盡管它是在避免令人不愉快的任務,但是沉湎於其中也不會讓人快樂。在一個研究中,65%的被調查學生在他們開始著手准備學期論文之前,表示希望避免拖延:他們既知道自己不會准時地完成功課,也清楚這種延遲會讓他們不快樂。
7. 拖延症和佔有欲什麼意思
想做一件事卻長期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面是拖延症
對某種事物有強烈的支配慾望就是佔有欲
8. 什麼是拖延症,如何定義的
拖延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在開始或完成一項外顯或內隱的活動時實施有目的的推遲。拖延使目標任務在最後期限內無法完成,或者目標任務在最後期限內才剛剛啟動。所謂的拖延症,指的是人們那些主動選擇的、不理性的、長期的拖延行為,即人們明知道可能的負面結果,卻還仍然選擇拖延的行動。
心理學家認為,知道「有一件重要任務在等著自己去完成」,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焦慮感,不僅如此,想像任務結束後可能會有的結果也會讓人感到緊張不安。因此,人們就會通過迴避/否認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逃避這種焦慮感。
另外,情緒低落、抑鬱的人,通常對自己、外在世界及未來都抱有悲觀的態度。
研究也證實了,那些越是容易受到情緒影響的人,就越有可能患有拖延。也就是說是情緒影響了我們做出行動的意願。
二、 有時候害怕失敗,是因為自己的弱點
人們會因為害怕失敗或害怕承認自己的弱點而選擇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