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在全球森林面積還有多少公頃
現在全球森林面積約為41億公頃。
1.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森林面積佔世界總土地面積的比例已從2000年的31.9%下降到2020年的31.2%,目前全世界約有41億公頃森林。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稱,這標志著「全球森林面積凈損失近1億公頃」。砍伐森林的影響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南亞尤為嚴重。在過去十年中,這兩個地區的森林砍伐速度都有所加快,盡管拉丁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砍伐速度有所放緩。在東南亞,森林覆蓋率目前為47.8%,而2015年為49%。
2.在印度尼西亞,森林覆蓋率這一數字目前為50.9%,低於五年前的52.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森林覆蓋率目前為27.8%,五年前為28.7%。象牙海岸以農業為主,其森林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比例從2015年的10.7%降至8.9%。在拉丁美洲和中美洲,森林現在占土地總面積的46.7%,而五年前為47.4%。巴西的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60.3%下降到2020年的59.4%。相比之下,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的許多地區,森林覆蓋率在過去五年中有所上升或趨於穩定,因為政策鼓勵恢復林地,使森林能夠自然擴展。
3.根據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世界森林總面積為40.6億公頃,其中中國森林面積為2.2億公頃,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5%,居世界第五位。俄羅斯佔世界總量的20%,是中國的四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巴西,擁有世界森林的12%。加拿大以9%的得票率位居第三。英國的森林覆蓋率低,只有8%,俄羅斯的森林覆蓋率約為50%,法國的森林覆蓋率為30%,日本現有森林面積為251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68%,加拿大39%,巴西58.0%,芬蘭66%。
拓展資料:2010年至2020年間,非洲每年森林凈損失量最大,為390萬公頃,其次為南美洲的260萬公頃。同一時期亞洲森林年均凈增長量最大,其中增長主要發生在東亞地區,中國報告的年均凈增長量達190萬公頃。
❷ 世界森林的覆蓋率
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率:日本64%,韓國61%,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國30%,美國33%,法國29%,印度23%,中國21.36% ,埃及0%。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亞。這4個地區佔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的森林覆蓋率為32%,北美洲為34%,南美洲和歐洲均為30%左右,亞洲為15%,太平洋地區為10%,非洲僅6%。
在計算森林覆蓋率時,森林面積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面積和竹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是反映森林資源的豐富程度和生態平衡狀況的重要指標。
不同的國家森林覆蓋率的計算採取不同的方法。如中國森林覆蓋率系指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竹林、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的總和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森林由於受地理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地區分布很不平衡。
❸ 世界各國的森林覆蓋率分別是多少
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率:日本64%,韓國61%,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國30%,美國33%,法國29%,印度23%,中國21.36% ,埃及0%。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亞。
這4個地區佔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的森林覆蓋率為32%,北美洲為34%,南美洲和歐洲均為30%左右,亞洲為15%,太平洋地區為10%,非洲僅6%。
(3)德國森林覆蓋面積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的東部季風區的原始植被都是森林,森林的總面積也是非常大的,但是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大約不到13%,這就說明在中國歷史上森林是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只剩下了應有的幾分之一。
而最近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最近幾年的森林覆蓋率變化不大,這表面上看似乎是最近的森林破壞並不嚴重,但是如果再考慮森林質量的變化,中我國的森林有很多是低質量的森林,不是當地的頂級植被,從這點考慮,還是存在破壞因素。
❹ 東德和西德怎麼統一的
1990年7月1日,兩德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第一個國家條約生效後,7月6日,兩德又開始就實現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進行談判。並於8月23日鑒署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德「統一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當時國際兩大陣營的老大——美國和前蘇聯接管,從中修起一面柏林牆,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美國控制的是西德。
地理位置
西德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自然資源
西德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4。
硬煤、褐煤豐富;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天然氣約5000億立方米。東南部有少量鈾礦。德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076.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30%。水域面積8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佔2.4%。
❺ 德國的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德國,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豐富;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天然氣約5000億立方米。東南部有少量鈾礦。
鉀鹽,是指含鉀的礦物,分為可溶性鉀鹽礦物和不可溶性含鉀的鋁硅酸鹽礦物。世界上95%的鉀鹽產品用作肥料,5%用於工業。
鉀鹽礦床包括可溶性含鉀礦物和鹵水的總稱,是含鉀水體經過蒸發濃縮、沉積形成。可溶性固體鉀鹽礦床(如鉀石鹽、光鹵石、雜鹵石等)和含鉀鹵水。
鉀鹽礦主要用於製造鉀肥。主要產品有氯化鉀和硫酸鉀,是農業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只有少量產品作為化工原料,應用在工業方面。
德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076.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30%。水域面積8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佔2.4%。
❻ 德國人口和面積是多少啊
❼ 世界上森林覆蓋面積是多少
全球森林覆蓋率平均水平為31.7%。
中國森林面積已達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55%。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業。這4個地區佔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1年的報告,全球森林從1990年的39.6公頃下降到2000年的38.億公頃。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
雖然從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萬公頃,但熱帶和非熱帶天然林卻年均減少1250萬公頃。
南美洲共擁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熱帶森林。僅巴西一國就佔有世界熱帶森林的30%,該國每年喪失的森林高達230萬公頃。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巴西僅2000年就生產了1.03億立方米的原木。
又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俄羅斯2000年時擁有8.5億公頃森林,佔全球總量的22%,佔全世界溫帶林的43%.俄羅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森林面積保持穩定,幾乎沒有變化,2000年生產工業用原木1.05億立方米。
中部非洲共擁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熱帶森林的16%.1990年森林總面積達3.3億公頃,2000年森林總面積3.11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190萬公頃。
東南亞擁有世界熱帶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積為2.35億公頃,2000年森林面積為2.12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面積233萬公頃。與世界其它地區相比,該地區的森林資源消失速度更快。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和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凈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著多種珍貴林木和葯材。
❽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林業是什麼
(forestry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邵青還)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森林面積為683.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9%,林木蓄積量10.22億立方米,林木的年生長量3477萬立方米。大部分森林分布在南部和中部,針葉林佔2/3。主要樹種有歐洲冷杉、歐洲雲杉、北美白松、花旗松、歐洲落葉松、橡、楊樹、歐洲山毛櫸等。
森林經營管理
國有林、公有林和私有林的比例為31∶25∶44。森林因自然條件分成21個生長區。管轄林業的最高政府機構是糧食農業林業部。1945年以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林業趨向高度集約化。1949年著名林學家維特曼(E.H.K.Wiedermann,1891~1950)發表了主要樹種的收獲表,1957年一些林學家又補充了其餘樹種的收獲表。目前重要的森林立地都已確定了最佳的混交樹種結構和經營方式。1953年林業政策學家第坦利希(V.Diterich)提出了林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福利服務的理論,被認為是戰後最重要的林業政策研究成果。此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林業逐步趨向多種效益的協同化,即同一片森林既按照永續經營的原則生產木材,兼起保護自然生態和向居民提供休憩場所的作用。60年代下半期起在各州推廣使用《森林效益圖》。這種圖根據立地和環境條件繪制,具體規定了各片森林的效益目的和經營強度級別,並且根據森林的效益劃分了下列目的類型,即:水源保護林、氣候調節林、防空氣污染林、防噪音林、土壤保護林、休憩林及自然遺跡和文化遺跡保護林。
聯邦德國政府為發展林業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①控制過伐,自1949年開始三年內在30餘萬公頃皆伐跡地造林,至50年代末更新了全部皆伐跡地。自1956年起開始規劃自然公園,至1981年共建立了62個自然公園(其中有兩個國家公園),共占國土面積的19.2%。②政府針對林權分散、林地交錯,阻礙集約經營和使用機械的症結,於1969年頒布《林業合作法》。為保證林業政策的實施,於1975年頒布《保持森林發展林業法》。③在提高森林的生產量方面採取了改造低產林,改良土壤,圍籬保護森林幼苗,加強森林保護等措施。聯邦政府數次修改了關於種子苗木的法律,並規定經營種苗必須標明種源,種源不明的苗木予以銷毀。由於苗圃作業全盤機械化後產量增加,商業苗圃的育苗面積減少到3000公頃左右,年產苗木約16億株。④國有林、公有林和大私有林都按施業案經營林木。但尚有幾十萬戶農民因佔有的林地面積過小,經營強度較低。對此國家以組織林業團體、提供咨詢和貸款、培訓林主等方式進行幫助。國家規定私有林必須繪制森林經理圖冊或繪有樹種、林相、齡級、採伐方式的林地卡片。林主選擇造林樹種、森林更新方式和森林的經營目的類型要進行申報。⑤森林採伐以伐區式作業為主。禁止大面積皆伐,國有林的容許皆伐面積為平均0.2~1公頃。林用機械多為中、小型。1974年國有林的林道密度平均為每公頃28.77米。聯邦德國由於森林經營目的向發揮多種效益轉化,林道的建設也隨之加快。林道密度最高的是巴登—符騰堡州,其國有林、集體林、大私有林和小私有林平均每公頃林地的汽車道路已分別達到47.7米、49.7米、45.5米和24.1米(1982年)。
森林工業
木材的年消費量保持在4000萬立方米以下。因遵循永續利用原則,嚴格控制採伐量,木材年產量長期穩定在2800萬立方米左右。國產木材只能滿足需要量的60%,其餘40%依靠進口。聯邦德國的木材加工工業發達,產品中以鋸材、紙和刨花板的產量為最大。主要木材產品的產量(1983年):鋸材938.1萬立方米,膠合板33.4萬立方米,刨花板580.7萬立方米,纖維板26.1萬立方米,木漿210萬噸,紙和紙板761萬噸。制材工業傳統以排鋸為主機。隨著小徑級木材的供應量增加,制材工業已於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普遍完成技術改造,安裝了適宜於加工小徑材的削片機和剝皮機。1980~1984年期間,小徑木製材廠的生產量從80萬立方米增加到250萬立方米;同時,白木片的產量驟增。現有1800個制材廠。刨花板生產起源於30年代的德國,戰後因木材短缺發展極快。1960~1970年刨花板的年增長率達15%,最大的設備日產量為1000立方米。由於價格競爭、生產規模過大,以及對刨花板的需求減少等原因,造成工廠倒閉。1970年有70家刨花板廠,1985年初只剩43個,其中4個大廠的產量占刨花板總生產量的40~50%。盡管刨花板的產量已有所下降,但在世界上仍遙遙領先,目前各國使用的刨花板設備大部分是聯邦德國生產的。其他木材加工機械設備和營林機械設備的出口量也很大。
林業教育與科學研究
慕尼黑大學、弗賴堡大學和哥廷根大學設林學系。漢堡大學設木材系。此外尚有林業專科學校5所、林業工人學校13所、木材研究學校1所、木材專科學校3所。70年代後期新建的兩所自然和風景保護學院,開設與林業有關的課程。
最高的林業科研機構為聯邦林業一木材研究院。全國共有72個林業和木材研究所,其中有6個設在國外。
❾ 德國面積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德國的領土面積只相當於中國的廣東省貴州省和兩個省面積之和。
或相當於安徽省和湖南省的面積之和。
或相當於福建省和廣西省的面積之和。
或相當於山東省和陝西省的面積之和。
或相當於浙江省和廣西省的面積之和。
德國是自然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約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
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約1/4。硬煤探明儲量約2300億噸,褐煤約800億噸;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東南部有少量鈾礦。森林覆蓋面積1076.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30%。水域面積8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2.4%。
2012年德國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賴進口,政府政策為促進節約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❿ 德國和日本哪個面積大
日本面積更大。日本陸地面積:37.8萬平方公里,德國陸地面積:35.7121萬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1月,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自然資源
德國是自然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約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約1/4。
硬煤探明儲量約2300億噸,褐煤約800億噸;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東南部有少量鈾礦。森林覆蓋面積1076.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30%。水域面積8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2.4%。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國、網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