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抽煙抽進去吐不出來怎麼辦。往外吐只吐出來好像有卡在喉嚨,一抽多喉嚨就難受
慢性咽炎很痛苦的吧
吃點咽喉靈試試
慢慢戒掉吧
如果實在難受的話
B. 德國.喘適靈對咳嗽、慢性咽炎、慢性氣管炎、肺炎有效果嗎
咳嗽不如吃蘆薈 這個效果極好 再重的兩三天就好了 可以外用 或內服 每天吃20厘米長的 就行 洗凈 去掉邊刺就行
蘆薈功效
瀉火;解毒;化瘀;殺蟲。主目赤;便秘;白濁;尿血;小兒驚癇;疳積;燒燙傷;婦女閉經;痔瘡;疥瘡;癰癤腫毒;跌打損傷。
葯理作用
殺菌作用,抗炎作用,濕潤美容作用,健胃下泄作用,強心活血作用,免疫和再生作用,免疫與抗腫瘤作用,解毒作用,抗衰老作用,鎮痛、鎮靜作用,防曬作用。
葯用禁忌
性味:苦,寒。孕婦忌服,脾胃虛弱者禁用。
C. 全世界最厲害的斗狗
1、比特犬(美國鬥牛梗)。
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一般身高在46~56㎝、體重在15~35kg之間,其頭部呈石板狀,兩顎有力,肌肉結實,咬合力強,耐力持久,毅力驚人。以身高、體重、咬合力、耐力、毅力、結實度、忠實度及與人類的親密度等綜合因素論,比特犬優於獅、虎、豹等兇猛的野獸。
30公斤的強壯比特可能打的過75公斤的高加索,可以在3分鍾內咬死2頭牧羊犬。「國際犬業聯盟」(Federation Cynologique International 簡稱F.C.I) 排名猛犬類的NO1!
2、土佐鬥犬。
1860年左右,日本首次繁育出了這一令人膽寒的犬種。我們大概只能用兇殘和無情來形容土佐鬥犬的性格。更可怕的是,除了在廝咬對手的時候,平時的土佐鬥犬看上去竟是那麼地安靜和馴服。如果你因此就企圖去靠近甚至撫摸它,那麼它也許會以咬斷你的喉管作為報答。
除美國外,大部分的國家都明令禁止飼養這一如魔鬼般邪惡兇殘的猛獸。
3、阿根廷杜高。
杜高原產自阿根廷,是用來獵殺大型野獸,主要是野豬和山地獅的兇悍的犬種。它會在崎嶇險要的地形里嚙咬住野獸,直到獵人趕來殺死獵物為止。它是一個融合了10 種優秀犬種血統的優良品種。它的血液里匯集了大型猛犬的強橫,堅韌和力量。它外觀優雅,肌肉形狀健美,曲線光滑,平衡能力甚佳可以沖破阻撓直取獵物。國外俱樂部的著名裁判都被告之要評價這一犬種時,必須先把這些牢牢的記在腦子里。
它是高貴的伴侶和忠心、不可侵犯的護衛者。他的力量,堅韌,靈敏的嗅覺和勇氣使它成為了在阿根廷廣闊地形復雜的區域里獵捕野豬,美洲獅和其他食肉動物的最佳犬種。
4、高加索犬。
高加索山脈犬或高加索犬 ,英文名為Caucasian Ovcharka。身高約65-86厘米,體重約70-81公斤,原產地俄羅斯境內的車臣和高加索山脈一帶。據說其祖先是西藏獒犬,在原蘇聯時期,高加索山犬曾被當做蘇聯的國寶而限制輸出,因此高加索山犬在過去很少受到外界注意。
高加索山犬屬超大型犬,外表強而有力,肌肉組織強壯,身體結構結實。皮膚厚實且富彈性。頭蓋骨寬闊,骨骼發育良好。額頭寬闊平坦。面罩比額頭較短,且逐漸尖細。大多呈黑色深色眼睛,大小適中。鼻大而長,大多呈黑色。耳朵覆蓋著中等披毛,耳朵通常都被修剪過,短而下垂。身型壯碩,胸部厚實,骨架子大,肌肉發達、身體高背部呈協背至水平狀。四肢強壯,足部大且微拱,呈橢圓形。足趾緊密。。尾巴毛量濃密,位置稍高,垂下時可及腳踝關節,可向上彎區高舉或一側彎曲。披毛自然且粗糙,生長良好的底毛則較薄。頭部和四肢前端的披毛,既短且貼近身體,有長毛和短毛之分。毛色一般是淺灰至紅褐色調,也有淡黃色、黃色、白色、斑紋、斑點和雙色等多種混合顏色。
高加索山犬身軀強壯,抗病力強,性情勇猛,沉著穩定,警覺性高,有靈敏的直覺,個性意志堅強充滿自信,忠順於主人。最適合看家護院,守衛別墅,倉庫,農場或牧場,但不適合一般家庭飼養。
5、西藏獒犬
中國最強的猛犬,不用我介紹了
6、巴西獒犬
獒犬特有的強壯兇猛和獵犬般敏銳的嗅覺造就了可怕的巴西獒犬。也正是因為它的這些特徵才給它帶來了一段極不光彩的歷史——庄園主們曾用它來追捕逃跑的奴隸。現在的巴西獒犬雖然早巳棄惡從善干起了管理牛群的行當,但無論是從它巨大的體型還是極具侵略性的性格來說,它依舊是一個讓人畏懼的犬種。
7、義大利護衛犬(卡斯羅)
起源:西班牙
用途:護衛,牧牛
歷史簡介:原產於迦納利群島,由"majorero"和產自該群島的西班牙牧牛犬前身,外來的猛犬雜交而得.這是一種有著DOGO類犬血統,中等大小,有著黃色虎斑,白色斑塊精力充沛。有猛犬體形特徵的猛犬。靈活,脾氣大,淳樸,忠心。
普遍外觀:中等體型猛犬,平衡能力強,外表強悍,有黑色斑塊。淳樸,身體勻稱,有適於運動的體形。體長大於身高,雌性的體長尤其要具有這一特點。
脾氣/行為:他們外觀冷靜,專注凝視物體。特別具有護衛和調控驅趕牛群的功能。他們的脾氣收放平衡有強大的自信。吠聲嚴肅而深沉。它在家庭中表現得紳士而溫柔,受主人影響很大,對陌生人警惕,外表自信、高貴、有少許冷漠,當它警覺的時候它的態度看起來很強硬,眼神很警惕。
顏色:准許所有范圍的斑紋:從深色非常暖的色調直到淺灰色或者金黃色。淺黃色到沙黃色也包括在內。胸上准許有斑塊,在頸根或者咽喉,前後腳上也可以有。最好斑塊的面積能縮到最小。
8、羅威拿犬。
它就是《福爾摩斯探案集》里那頭閃著磷光的怪獸,是任何一個敢於踏入它領地的入侵者的噩夢。它冷靜自信的表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拜爾。正是因為它具有一種原始的領地意識和強烈的佔有本能,所以至今還有很多人把它作為家庭財產安全的最有力的保護者。
9、紐波利頓(多伯曼犬)
瞧它那滿身的橫肉就知道這位決不是善主。知道人家以前是干什麼的嗎? 告訴您吧,它是一個名叫路得維奇·多伯曼的德國稅務官培養出來的品種,專門協助主人收稅(這人一定評上先進了)!而且早期的多伯曼犬天生喜歡尋釁滋事,淫威十足。下回您拿著工資單的時候再也別滿腹牢騷了,想想那個時候的德國人,也許就平衡多了。
10、西班牙鬥牛梗(皮羅·德·伯里沙·馬羅奎因犬)
看來西班牙實在是出了不少凶神惡煞般的猛犬,難怪那裡的小夥子們寧可去鬥牛也不去招惹它們。您看到它的時候,最要緊的是趕快跑,躲起來,而不是叫出它的名字。據說這種犬最早是用於戰斗,後來天下太平了,人們就用它去鬥牛;後來大概是鬥牛士們覺得被它們搶了飯碗,就乾脆讓它們互相鬥;後來斗狗活動也被禁止了,這種犬的數目也就越來越少。 (是啊,誰還敢把這些兇殘的傢伙養在家裡)。
D. 德國柏林強力咽喉靈
咽喉炎是鼻炎引起的,要徹底治好需要從鼻炎著手。你觀察下平常是否有鼻涕或者鼻屎、吹冷風流鼻涕,或者鼻腔後面到咽喉處的位置是否有黏黏的東西粘著。有其中一種情況,就已經有鼻炎了。鼻炎的炎性分泌物被鼻纖毛不斷運往咽喉處,刺激咽喉黏膜,就會引起咽炎和咽喉不適。這種咽炎往往在過冷或者過熱的時候表現更為明顯。治療上,直接好好調理治好鼻炎就可以了。鼻炎消退後,咽喉處不再有炎性分泌物的刺激,咽炎就會自然消失。以後注意感冒的預防,避免因感冒引發新的鼻炎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了。因為鼻炎是由長期或反復感冒、孕期激素水平增高、生活環境空氣質量較差等,導致鼻纖毛大量死亡而降低鼻腔排毒能力,有害物停留鼻腔,造成鼻黏膜損傷而引發。
鼻炎的炎症部位會分泌大量膿性物質,即鼻涕。鼻涕里含有大量病菌和致炎物質,由於過於黏稠,鼻纖毛無法及時運送出去,鼻涕在鼻腔內堆積導致鼻腔炎症不斷惡化,容易引發鼻竇炎。同時,也更容易引起感冒,形成鼻炎→感冒→鼻炎加重→更易感冒的惡性循環。同時,這些含有大量致炎物質的鼻涕會被鼻纖毛運送到鼻咽處,由於過於黏稠,無法滑入胃中進行滅菌,就粘在鼻咽、咽喉處。裡面的致炎物質刺激咽喉軟組織,引發咽喉炎,嚴重時表現出咳嗽症狀。這些分泌物如果從口中吐出,就成了我們所說的痰。所以,咽炎通常伴隨鼻炎發病。這也是單獨治療咽炎效果差的原因。
要徹底治療鼻炎,可直接用鼻舒樂溫和浸洗和調養鼻腔各個柔嫩組織,徹底清除組織表面鼻涕及鼻涕中的病毒和其它有害物質。一般早晚各洗一次即可。要達到效果注意一定要按照方法使用(注意別用到假冒偽劣,鼻黏膜本身很容易受損,安全和健康同樣重要)。隨著鼻咽處刺激物的消失,咽炎就會自然消失。同時,鼻腔內沒有了刺激物,各組織炎症將會慢慢消失。 鼻纖毛的生理環境得到提高,負擔減輕,鼻纖毛的排毒能力逐步恢復。鼻腔內由先前的惡性循環轉為良性循環,病變組織細胞逐漸被新生的健康細胞替代,鼻炎也就治好了,人也就不容易感冒了。如果使用不正確或洗鼻液不好,鼻腔仍將受到各種有害刺激物的損傷,會影響治療效果。剛開始如果想早點見效,也可以增加使用的次數。這是理療法,對身體非常安全,可以放心用。
恢復健康的鼻腔也會提高進入下呼吸道的空氣質量,對整個呼吸系統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尤其在霧霾天使用可以提高鼻腔對霧霾顆粒的過濾能力,保護呼吸系統健康。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呼吸道傳染病自然會遠離你。早晚使用也可預防感冒、流感、鼻炎、鼻竇炎等各種呼吸道疾病以及防止鼻炎、鼻竇炎術後復發。所以,這個方法用好了,將受益終身的。
E. 修正咽喉靈顆粒有用嗎 能治療喉嚨痛嗎
這個應該是因人而異,還要看具體的病情,我不是很嚴重時,吃過還是有效果的!祝你早日康復!
F. 德意志關稅同盟的主要影響
關稅同盟是德國歷史上經濟融合以及經濟和政治相互作用的最好範例,對它的探討不僅可以拓展對德國民族統一研究的范圍,而且也可以對正在加速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提供某種有益的啟示。
關稅同盟建立的起因是國外學者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集中體現在這種商業和關稅政策的聯合體究竟是基於經濟領域還是政治方面的考慮。是經濟發展、工業擴張以及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政治的需要,還是政治保守和分立主義抵制自由民主思想的產物?應該說,對關稅同盟的解釋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單一原因,而是多種因素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19世紀初,德國處於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時期,新舊思想的沖突十分劇烈。一方面,由於受到啟蒙思想的熏陶、法國大革命的激盪和德意志解放戰爭的鼓舞,自由進步思想和民族獨立意識開始在德國形成並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傳播,並進而由理論而轉入各種規模和層次的爭取民族統一的運動。但另一方面,政治保守力量和分立主義勢力仍然十分強大。為了維護傳統的社會秩序,保守派藉助國家力量抵制新社會集團的壯大和民族運動的發展。德國歷史上沿襲下來的政治體制,即邦國分立主義,在神聖羅馬帝國被摧毀後,也繼續保留它傳統的特徵,決不肯輕易放棄「領土」和「主權」獨立。關稅同盟的產生正是這樣一個復雜時期的產物,因而也必然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混合了傳統和現代的目標。
建立關稅統一政策是1815年後德國社會的共識。長期的國家分裂割據、貨幣和度量衡制度的五花八門、重重關卡的限制,德國商業和貿易的發展受到了極大阻礙。特別是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取消後,原先受到保護而得到發展的德國工業,面對外國工業品尤其是英國工業品的強大競爭,紛紛陷入困境。與此同時,德國的農產品如牲畜、穀物等在國外市場卻又遭到猜忌和抵制。唯有取消境內關卡,建立國內統一市場;徵收聯邦邊境關稅,確立統一關稅體制才是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
社會輿論對德國經濟政策的改革投入了極大的關注,新聞界連篇累牘發表文章,就關稅政策展開討論,各地社會團體要求建立統一關稅的請願運動也高潮迭起。德國各邦的自由主義政治家和國務活動家對關稅政策的改革也抱有濃厚興趣,他們提出許多新的倡議,並經常按照自己的意願,通過當局的報紙和文章指導輿論導向。在德國,正是政府中的這類特殊群體——「官僚自由主義者」,才是實現經濟變革的主導力量,後來成立的關稅同盟也就是這種國家權力機構的傑作。
但是,經濟民族主義的力量還無法直接促成關稅統一體的產生,德國所面臨的實際情況遠比想像的要復雜得多。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對取消德國關稅壁壘的問題提出了討論,但邦聯在梅特涅的壓力下,擔心關稅統一會產生「民主和超國家」的政治後果,而各邦因為「主權意識」,也不願放棄獨立的稅收和商業政策,因而邦聯條例第19條只通過了「各邦將來在德國的商業和交通政策上採取一致行動」的含糊解釋,實質性的問題被拖延擱置。
當然,經濟利益的差異也是統一的關稅體制難以達成的重要原因。德國的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而萊茵和西里西亞之間的中德地區工業企業卻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工業化開始萌芽。至於南部和西南部地區經濟的主要特點則是農業兼小企業生產。地區經濟結構的差異產生了不同的商業利益,以穀物出口為主的北部農場主和商人主張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而西南部的工業家、手工業主則強調關稅保護。
普魯士首先推動了關稅統一問題的進一步發展。1818年普魯士頒布「新稅法」,推行自由主義的稅收和商業政策,取消一切商品進口的禁令;同時廢除境內稅收和商業關卡,建立統一稅制。普魯士這種撇開邦聯獨樹一幟的特殊政策招致了其他邦國的憤怒和抗議。為與普魯士分庭抗禮,中南德各邦開始靠攏,幾經摩擦沖突,1828年1 月達成巴伐利亞—符騰堡關稅同盟條約。同年8月, 在「法蘭克福宣言」的基礎上又建立了中德商業聯合。但中南德關稅同盟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商業自由,也缺乏共同的關稅稅率。相比之下,普魯士的關稅體系則顯示了經濟和政治分量,為廣泛意義上的關稅統一提供了基礎。1828年,普魯士與黑森—達姆斯塔特根據普魯士稅法原則訂立關稅同盟條約。 7 年之後, 即1834年,那些原先擔心主權喪失的邦國,如巴伐利亞、符騰堡、薩克森、圖林根各邦等也先後加入了普—黑關稅同盟。1834年1月1日,德國關稅同盟正式生效。 德國的統一受阻
關稅同盟的成立是德國各邦權衡切身利益,不得已做出的決定。
首先是各邦的財政需要。國庫空虛和財政赤字是那個時期大多數邦國所面臨的嚴峻問題。以普魯士為例,1820年財政赤字達到217,248,762 塔勒,相當於國家四年多的收入。(註:海因里希·馮·特賴施克:《19世紀德意志史》(Treitschke, The German History of the NineteenthCentury),第3卷,倫敦1918年版,第385頁。)其他邦國情況也與普魯士類同。關稅區域的建成將有助於減緩債務問題,因為它至少可以獲取原先因境內關卡林立,支付龐大行政開支和走私活動而白白流失的大量年稅入。這筆稅入數額是驚人的,在黑森公國每年進口稅所得就無端地消耗在它的行政費用上。無怪乎關稅同盟的奠基人莫茨會樂觀地提出,建立統一關稅區,加強對財政的有效管理將很快消除可怕的財政赤字。(註:海因里希·馮·特賴施克:《19世紀德意志史》,第4卷,第253頁。)1818年普魯士新稅法的一個直接經濟後果就是稅收收入的增加和稅收行政成本的降低。當時普魯士的行政成本只佔稅收總收入的15%,而同時期巴伐利亞和符騰堡則分別達到25%和43%。(註:H- W·哈恩:《19 世紀的經濟融合》(H- W. Hahn. WirtschaftlicheIntegration im 19. Jahrhundert), 哥廷根1982年版,第26頁。)當然,徵收關稅的區域越大,稅收的成本也就越小。1828年黑森公國陷入財政困境,莫茨便利用這個時機,促成了普黑聯合。根據普魯士—黑森—達姆斯塔特關稅同盟條約,進出口關稅所得收入各邦按人頭平均分配。這種利益均分的原則對未參加關稅同盟的各邦極富吸引力。那些原先指責達姆斯塔特政府「判斷失誤」的邦國也紛紛加入關稅同盟。1834—1842年,關稅同盟成員國的人均收入每年提高5%。(註:R·蒂利:《從關稅同盟到工業國》(R.Tilly,Vom Zollverein zumInstriestaat),慕尼黑1990年版,第41頁。)這一成果顯然是關稅同盟克服邦國分立主義的有利武器。
其次,關稅同盟的成立可以保護君主權力和邦國生存,抵制自由主義革命。30年代是革命性的年代,各邦君主雖然反對任何將導致主權削弱的關稅統一體,但更難以容忍的還是資產階級因對德國經濟環境的失望和憤怒而採取過激行動,建立德意志共和國的可怕前景。因此以犧牲邦國部分主權為代價,支持統一關稅政策,成為「爭取資產階級脫離雅各賓主義」的唯一手段。(註:A·J·P·泰勒:《德國史的進程》(A. J.P.Taylor,The Course of German History),紐約1946年版,第62頁。)關稅同盟也就因而成了民族統一的替代物。
事實上,關稅同盟的組織原則也表現出它並沒有損害邦國主權,相反則體現了尊重或至少不改變邦國主權的特點。關稅同盟的組織機構建立在平等和非集中化原則基礎上,同盟的最高機構是代表大會,由各邦派代表組成;同盟內部結構的調整和稅率的改變必須由成員國全票通過;同盟試驗有效期8年,期滿後各邦有解約和退出的權利。此外, 奧地利沒有參加關稅同盟,使得同盟成員國在維護自身主權獨立的同時,多了選擇奧地利與普魯士抗爭的籌碼。正如普魯士外交大臣馮·維特恩在1840年4月13 日寫給慕尼黑公使登霍夫的信中所說的:「建立關稅同盟的政治思想是要從根本上消除政治顛覆的意圖,……我們不想讓邦國因為犧牲自己的意願而感到懊悔。」(註:H-W·哈恩:《德國關稅同盟史》(H-W.Hahn,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Zollvereins),哥廷根1984年版,第339頁。)達姆斯塔特的杜·梯爾也認為各邦雖然在商業政策上實現了聯合,但經濟和政治還是可以分開的。(註:哈恩:《19世紀的經濟融合》,第89頁。)
總的來說,關稅同盟的建立是各邦基於經濟政治諸多方面考慮,某種程度上抑制分立主義思想的結果。它的產生既不具備向現代社會發展的明確思路,也不單純是傳統的封建復辟。它不是德國未來民族統一體的大膽設想,但客觀上卻促進了德國經濟統一的形成,逐漸打破了德國分立主義力量,並最終為德國的政治統一創造了物質前提。
30年代是德國工業起飛的階段。因此,對於關稅同盟和德國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關稅同盟開始了德國的工業革命,是推動工業化的重要手段。另一種觀點則持謹慎態度,以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是一些基本要素,如勞動、資本、國內需求等等,對關稅同盟不能做過高估計。筆者認為,德國工業發展在30年代的加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關稅同盟引起的,很難測定;德國工業革命由關稅同盟引發,說法也很勉強。但至少有一點應該肯定,如果沒有關稅同盟,德國的經濟進步會更艱辛,會遇到更多的阻力和摩擦。
關稅同盟的成立在短時期內對德國經濟並沒有發生質的影響,它的成立沒有象人們期盼的那樣實現國際商業政策的根本變革。關稅稅率是南北妥協的結果,在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之間取了折中。一些商品如鹽和紙牌等繼續保持國家壟斷;啤酒、葡萄酒、燒酒和煙草等消費品各邦仍有權徵收較高的稅收,以補償因其他商品稅率下跌造成的損失;經濟統一的各種立法也還遠遠沒有出籠。同盟內成員國之間利益矛盾重重,分立主義和對自治主權的看重使關稅同盟體系的每一點改革和完善都充滿了阻力。
但是不可否認,關稅同盟的成立及其他的發展仍對德國的經濟起了積極作用。首先,它在很大范圍內取消了德國境內的關稅壁壘,為商業注入了活力。德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除奧地利之外3/4的土地上,2300萬人口中實現了進出口稅和過境稅的統一。1834年1月1日凌晨,長串長串載滿貨物的四輪馬車等待通過邊境線,這一壯觀的景象預示德國內部市場商業流通擴大的開始。
其二,度量衡和貨幣制度的逐漸統一。關稅同盟成立後,由於涉及到征稅和同盟內收入再分配等實際問題,需要對各邦不同的貨幣關系進行協商。1838年的德雷斯頓貨幣條約就貨幣兌換率的問題達成了協議,宣布在銀本位基礎上確定兩種貨幣流通區域,即北德的塔勒區和南德的古爾登區,塔勒與古爾登的比價為4∶7。在此期間,還出現了紙幣問題。普魯士除控制各邦紙幣的使用外,還加強了普魯士銀行紙幣的流通量。到60年代,普魯士銀行發行的紙幣控制了德國很大一部分貨幣流通,貨幣統一由此在大范圍內形成。關於度量制度,1833年關稅同盟國制定了關稅重量單位——關稅公擔。1關稅公擔等於50千克, 並逐漸取代了各邦的重量體制。
其三,交通運輸狀況的改進。由於擔心貿易轉向以及由此帶來的財政損失,同盟各邦都把改善交通視為克服這一危險的好辦法。首先是鐵路,30年代開始受到各邦政府的重視,四、五十年代對鐵路的投資以令人吃驚的速度遞增,50—80年代,鐵路資本佔全部投資的比例從2.8 %增長到7.4%。鐵路長度1850年5856公里,到1870年則達到18,876 公里。(註:R·呂洛普:《19世紀的德國》(R. Rürup, Deutschlandim19. Jahrhundert),哥廷根1984年版,第75頁。)鐵路路線的選擇也明顯受到關稅同盟的影響, 鐵路樞紐往往是扼貿易咽喉的城市,如柏林、萊比錫和科隆等,因商業流通的需要將城市和地區連接起來。關稅同盟和鐵路建設的同步發展使李斯特在30年代就將它們視為德國現代化的「連體雙胎」。其次是河道運輸。1800年一宗貨物從易北河上的漢堡運往馬格德堡,通行稅需付14次;美因河上從班貝格運貨到美因茲付通行稅33次。1831年萊茵河沿岸的各邦接受了「美因河—萊茵河船運條例」,宣布了收稅和堆貨權的無效。而關稅同盟成立之後,在它的范圍內更是免除了河道通行稅,大大保證了貨物運輸的暢通。
其四,關稅同盟對德國工業起了刺激和保護作用。雖然採取較低的關稅政策,擴大國外產品的進口,使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尖銳化,導致一些傳統手工工業的破產,但另一方面,因為鼓勵新技術的引進和模仿,進口替代品的生產速度加快,傳統企業結構也被迫進行調整改造。同時,因為關稅同盟的建立廢除了貿易壁壘,商品交通費用下降,而它們和國際貿易的聯系又得到增強,因而使國內商品向國外市場出口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更不用說對一些工業部門如糖、棉毛和鐵製品等,關稅同盟還進行了有選擇的保護,而這種保護恰恰是以往小邦國所做不到的。關稅同盟的建立並沒有直接促進工業化的發展,也沒有阻止40年代發生的經濟和社會危機,但它卻在某種程度上保證德國從傳統的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家的過渡。1844年,庫爾黑森政府就關稅同盟對工業的影響做了一個民意測驗,結果表明:沒有一個大企業對這個機構的有利後果產生爭議,尤其是博肯海姆的企業對關稅同盟充滿了贊美之詞。(註:哈恩:《德國關稅同盟史》,第169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關稅同盟加強了德國內部的經濟聯系,不同的經濟區域慢慢地融合成為共同的民族市場,逐漸形成民族經濟。隨著商品貿易的增長,鐵路河道運輸的改進,工業的發展,稅率政策的調整以及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簡化了商品交換的方式,同盟各邦之間的經濟聯系日趨密切,相互依賴性逐步增強。 從各邦商品流通的狀況看,60年代,薩克森王國2/3的穀物來自普魯士,南德諸邦所需的生鐵、石煤等工業原料也主要由普魯士提供。盡管有普魯士和薩克森工業的競爭,但南德的工業品仍因關稅同盟擴大了市場,在美因茲以北找到了銷售機會。超越邦界的勞動分工在關稅同盟區域內也得到發展,除了重新恢復老的合作關系外,還建立了許多新的合作企業。例如薩克森企業家在巴伐利亞的霍夫地區投資設廠從事紡織業生產,而巴伐利亞的織工同樣也在毗鄰的薩克森染坊中從事勞動,目的都是想利用對方低廉的勞動力獲取高額利潤。邦國之間的這種勞動分工在萊茵—美因地區尤為突出。蒸蒸日上的鐵路建設對資本的需求急劇擴大,而傳統的信貸方式已無法滿足。因此從50年代以來,關稅同盟內各邦之間加強了金融的互相滲透。普魯士銀行家梅維森、奧本海姆等先後在鄰國建立新的商業銀行,而1853年成立的達姆斯塔特工商銀行則是由科隆的大資本投資建立的,它為關稅同盟區內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保險和抵押行業和金融信貸業一樣,也在邦國間加強流動。
關稅同盟的形成和發展推動了商品、資本和勞動的相互運動。隨著同盟區域的進一步擴大,1836年巴登、拿騷、法蘭克福加入關稅同盟,1842年又有不倫瑞克參加。到1851年德國關稅同盟已包括454,109 平方公里,2900多萬人口。小德意志經濟區域逐步形成。在經濟融合的基礎上,民族層次的政治和社會也加快了組合進程。一個民族統一國家的未來前景已經粲然若現。
德意志的民族問題是在普魯士領導下,以小德意志方式解決的。但是應該說,這並不是普魯士的預謀。以特賴施克為代表的普魯士歷史學派神話化關稅同盟,將它視為普魯士君主和傑出政治家精心鋪墊的「第一塊通往帝國的奠基石」,這種說法有悖於實情。事實是,關稅同盟並非普魯士一邦的傑作,而是各邦官員、市民乃至君主共同推動的結果。當然也不能否認,普魯士在德國擁有特殊地位,推動並為關稅同盟打下了烙印。在後來的發展中,它逐步擔當起指導德國經濟政策的任務,並成為德國未來政治的領導力量。 德國的經濟發展受阻,普魯士的特殊地位得益於它優越的自然和經濟條件。普魯士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境內的魯爾區、薩爾區和上西里西亞是德國最重要的三大礦區。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也可以使它採取開辟一個大的銷售區域和減少邊境監察開支等辦法,吸引那些沒有能力實行獨立經濟政策的中小邦國向它靠攏。關稅同盟建立後,普魯士經濟優勢更為突出,中小邦國對它的經濟依賴也更加強。1857年關稅同盟內95%的生鐵來自普魯士,即使是工業化程度較高的薩克森也必須向普魯士訂購原料。同盟各邦的大批農產品和工業製品也在普魯士找到了廣闊市場。僅以黑森地區為例,1852年普魯士吸收黑森—達姆斯塔特皮革的40%,價值100 萬古爾登;煙草43%,價值168萬古爾登;葡萄酒50%,150萬古爾登;土豆和穀物340萬古爾登。向普魯士商品的總出口量在重要的年份可達到1100 萬古爾登。(註:哈恩:《德國關稅同盟史》,第170頁。)在分立主義傾向嚴重的南德地區,對普魯士經濟的依賴雖不能直接感覺到,但仍不能低估它們內部工業與普魯士資本的聯系程度。普魯士活躍的銀行資本以貸款方式不斷地向巴登和巴伐利亞滲透,尤其是1866年後,普魯士控制了法蘭克福銀行和證券交易所,更使南德加強了對普魯士資本的依賴。
與普魯士通過關稅同盟密切與中小邦國經濟聯系的努力相反,奧地利與德意志的其他部分在經濟關繫上卻分離得越來越遠。這一現狀是由奧地利保護關稅的政策造成的。其原因一是哈布斯堡國家地理環境與德國其他地方乃至世界隔絕,自給自足而沒有重要的外貿;二是經濟落後,尤其是匈牙利和其他非德語地區,工業品缺少競爭力。所以奧地利沒有參加關稅同盟,而是修築一道人為的柵欄,把自己和那些在經濟上越來越依靠一個統一而擴大的經濟區域的中小邦國分隔開來。
普魯士在德國經濟統一問題上的不同態度導致不利於奧地利的結局。1850年關稅同盟無論在農業經濟還是在工業生產上都比奧地利占據優勢。1865年,普奧之間的差距拉得更大了。在普魯士,1930萬人口中45%生活在農村,而奧地利3750萬人口中卻有70%從事農業勞動。普魯士鐵路長度達11,000公里,而奧地利僅有6600公里。生鐵產量普魯士有85萬噸,奧地利只有46萬噸。普魯士擁有蒸汽機15,000台,80萬馬力,而奧地利卻只擁有3400台,10萬馬力。(註:哈恩:《19世紀經濟融合》,第276頁。)奧地利放棄了德國經濟的領導權,而把關稅同盟,進而也是指導德國經濟發展的大權交給普魯士去掌管,而它自己除了向各邦提供一點政治上的幫助,以慰撫它們對普魯士霸權主義的恐懼之外,沒有什麼能夠吸引小邦的了。
伴隨著經濟地位在關稅同盟中的確立,普魯士領導德國政治的新形象也開始樹立起來。盡管梅特涅在關稅同盟成立之時,因考慮在邦聯政治上與普魯士的合作,避開了對同盟採取打擊措施。但他仍然預感到普魯士的關稅同盟對德國邦聯,尤其是奧地利的可怕威脅。關稅同盟儼然成為「國中之國」,打破德國的均勢,確立普魯士在德國事務中的「特殊地位」。(註:T·尼佩代:《德國史:1800—1866 》(T.Nipperdey,Deutsche Geschichte: 1800—1866),慕尼黑1983年版,第361頁。)國外的輿論也把關稅同盟與普魯士的政治力量掛鉤,法國駐慕尼黑的一位外交官甚至認為關稅同盟是宗教改革以來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普魯士在邦聯的巨大體系中獲得了「空前的權力」。(註:H-W·韋勒:《德意志帝國:1871—1918》(H-W.Wehler,Das Deutsche Kaiserreich1871—1918),哥廷根1983年版,第29頁。)
資產階級對普魯士的支持是普魯士政治力量發展的重要支柱。雖然資產階級內部也有不同的意見,南部資產階級反對關稅同盟的呼聲很大,但大多數自由派資產階級還是從關稅同盟中看到了克服國家分裂的力量,把關稅同盟視作政治統一的前提。大資產者,尤其是萊茵的大資產者,從30年代普魯士的經濟活動中看到普魯士的「地位和政策」,相信普魯士註定要承擔起「德國使命」的重任。(註:E ·策希林:《德國統一運動》(E. Zechlin,Die Deutsche Einheitsbewegung),法蘭克福1961年版,第89頁。)1859年成立的「民族協會」以自由貿易為宗旨,明確表示支持普魯士完成德國使命,以小德意志方式解決德國民族統一的政治問題。
普奧經濟和政治力量發展的不平衡在1849年終於爆發公開沖突。焦點在於關稅同盟和關稅統一體,但實質問題是德國的政治統一以何種方式解決。1849年10月,奧地利提出中歐關稅統一計劃,想以哈布斯堡為核心,建立一個從尼門到博登湖,從尼德蘭到阿德里亞和下多瑙河,人口達7000萬之眾的關稅區域。目的是以大德意志吞並小德意志經濟區域,遏制關稅同盟中普魯士的經濟發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重新樹立奧地利在德國乃至歐洲大陸的領導地位。 在選擇親普還是親奧的問題上,關稅同盟各邦陷入矛盾之中。雖然在政治上它們不情願受普魯士的支配,為保護邦國的獨立,更願意藉助奧地利的政治影響與普魯士抗衡。但在經濟上,它們始終無法擺脫對普魯士的依賴。薩克森沒有普魯士只能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它依靠轉手貿易,需要享受關稅同盟的優惠待遇。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的工商業是通過普魯士控制的萊茵河道與北海相連的,與關稅同盟的脫離會帶來貿易上的巨大損失。同盟成員國中那些在其他問題上的相互對立的集團,如民主派、自由派和保守派,自由貿易者和關稅保護者,手工業者和工業家,農民、小商販和職員,在涉及關稅同盟的問題上團結起來,以真正商業政策的利益為共同信念,反對與普魯士在關稅政策上的分離。經濟利益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邦國的政治行動。
普魯士也充分利用各邦對它經濟依賴的心理,以自由貿易的經濟原則為武器,時時以廢除關稅同盟相威協,對其他形式上平等的成員國施加強大的經濟政策壓力, 並根據自己的願望來確定關稅稅率的高低。 1851年,普魯士以關稅政策上的一些優惠條件與漢諾威簽訂商業條約,致使1854年漢諾威和整個稅務同盟,包括奧耳登堡在內都參加普魯士領導的關稅同盟,從此打開關稅同盟與北部的經濟聯系。1853年關稅同盟期滿,但各成員國出於經濟考慮和普魯士的壓力同意續約12年,奧地利的關稅統一計劃受挫。1863年普法簽訂商業協約,普魯士在重要的經濟政策戰場上贏得法國支持,而與此同時奧地利與德國各邦進行的第二次關稅問題談判卻再度失敗。1866年,普魯士成功地排擠了奧地利,最終確立小德意志的經濟和政治霸權。1867年普魯士建立關稅議會,重組關稅同盟,削減關稅和簡化關稅格式,並通過一系列經濟立法,如建立商業法庭,頒布企業自由條例,取消成立股票交易所的種種限制等辦法改善關稅同盟區的經濟環境。普魯士的目標很明確,繼續以經濟為紐帶化解南德與普魯士的政治對立, 以物質統一達到民族統一的遠大目標。1871年,普魯士終於以小德意志方式解決了德國民族統一的問題,德意志帝國建立。
在邦聯體系之外建立起來的關稅同盟,從它成立之時起就表明不純粹是稅率政策的問題,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則更進一步顯示出,它已遠遠超出經濟范疇涉及到民族統一的政治問題。在關稅同盟身上,經濟對政治的影響達到如此密切的程度,以致於德國國民經濟史學家G ·施穆勒認為,1818年普魯士的商業和關稅立法在某種意義上發展成為德意志帝國。(註:阿·邁爾:《關稅同盟和俾斯麥的德國政策》(A. Meyer,Der Zollverein und die deutsche Politik Bismarcks),法蘭克福1986年版,第351頁。)莫茨也堅信,國家在關稅和商業政策上的聯合會引導出政治體系的統一,這同樣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註:阿邁爾:《關稅同盟和俾斯麥的德國政策》,第351頁。)經濟基礎是政治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關稅同盟做為經濟統一的基礎,合乎邏輯地成為德國政治統一的推動力量。
但是,承認經濟因素的主導作用,並不否認政治力量在推動歷史前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關稅同盟推動德意志帝國建立的問題上,我們同樣要考慮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在普魯士統一德國的道路上,並沒有避免戰爭的爆發。因此要充分估計到德意志邦聯的向心力和邦國的分立主義,尤其是南部強烈的「第三德國」的思想。奧地利不會輕易放棄德國政治領導權,在中歐計劃失敗,甚至在被趕出德國之後,奧地利還繼續採取與南德和法國的合作,調整貿易政策以迎合南德的利益,威脅普魯士在關稅同盟中的地位。中小邦國特別是南德諸邦也不願一味順從普魯士的政治壓力,為維護它們介乎於普奧之間獨立的政治立場,尋求奧地利的保護以抗衡咄咄逼人的普魯士。1866年南德站在奧地利一邊參戰就表明關稅同盟還不足以消弭它們對普魯士霸權的敵對態度。戰後,普魯士在政治上的威脅更加深南德的不安和不信任,它們極力抵制關稅議會,使普魯士認識到政治統一隻用經濟手段是行不通的。關稅同盟實現經濟一體化,但沒有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參與,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就不會如此順利。
另外,俾斯麥對關稅同盟的靈活利用和掌握也是德國民族統一不可忽略的因素。俾斯麥非常重視關稅同盟對普魯士的政治價值,也明確表示要通過普魯士領導下的關稅同盟建立政治統一的物質基礎的思想。(註:H ·伯姻:《德國通向大國之路》(H.Bhme,DeutschlandsWeg zur Grossmacht),科隆1974年版,第126頁。)但他從來不把關稅政策看成是孤立的問題,而是把它置於普魯士全局政治的考慮之中。應該說,單純的關稅同盟並沒有決定意義,它只有通過政治家理智而謹慎的判斷,靈活而巧妙的運用才具有政治價值。
G. 喝完999感冒靈嗓子發干不舒服,不喝之前沒有感覺
喝完999感冒靈,感覺嗓子發干不舒服,可能就是感冒的症狀,多喝點水,一開始沒有這個感覺,是因為你感冒初期症狀不明顯。
H. 寶寶得幼兒急疹哭鬧嗓子哭啞了怎麼辦
問題分析: 孩子幼兒急診多是考慮病毒感染導致的,孩子嗓子沙啞是考慮因為哭鬧或者是伴有咽喉部位充血導致的,所以是需要結合霧化吸入治療的,以及可以外用咽喉靈噴霧的 意見建議: 注意適當的補充水分的,避免孩子哭鬧不安如是有咽喉發炎等情況是需要結合抗生素葯物進行治療的,如阿莫西林等進行消炎治療的,再就是結...合霧化治療
I. 關於貝多芬的故事
1、貝多芬的家世背景
他的父親約翰·范·貝多芬是科隆選帝侯宮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鋼琴與唱歌教師,因嗜酒影響全家生活。其母瑪麗亞·瑪格達琳娜只活了41歲。
貝多芬是家中的第2個孩子(第一個早夭只活了6天),此後其母瑪格達琳娜還相繼誕下5個孩子,但只有兩個男孩卡斯帕爾·安東·卡爾、尼古拉斯·約翰長大成人,他們在貝多芬的音樂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貝多芬的感情生活
貝多芬始終沒有找到終生伴侶,終生未娶,但是其情感經歷是相當豐富的。1800年,貝多芬被16歲的貴族小姐琪麗愛泰迷住。由於出身的天壤之別,最終使他們勞燕分飛,使得當時深受耳疾擾的貝多芬差點為她自殺,並為她創作了《C小調月光奏鳴曲》。
1804年貝多芬與寡婦約瑟芬產生了感情,但二人最終因身份地位相差懸殊,失之交臂。
3、貝多芬的童年
貝多芬自小家庭環境不好,他的母親和父親是二婚,父親只是個歌手,平時就給些貴族表演取樂,賺錢不多,又經常酗酒,酒喝多了就耍酒瘋,打罵他們母子二人。
所以貝多芬不僅有個貧窮的童年,還是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的父親為了讓他出去賺錢,就虛報他的年齡,年僅六歲就被父親帶著到處表演。
4、貝多芬交友
1787年春天,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贊賞;同年結識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他是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
1790年,作曲家海頓去倫敦途經波恩,貝多芬結識海頓;同年受委託完成了兩部清唱劇:《為約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劇》(woO87),這也是貝多芬第一部與政治沾上邊的作品;以及《為利奧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劇》(woO88)。
5、貝多芬的死亡
貝多芬身邊一直沒什麼親人,只有他弟弟卡爾給他留下一個侄兒。他把希望寄託在小卡爾身上,他想把小卡爾領上高等教育之路,並給侄子籌劃了無數美妙的前程。可小卡爾卻辜負了伯父的希望,他去經商,結果負債累累。
迫於債務,他朝自己頭上打了一槍,但並沒有死掉,然而貝多芬卻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幾乎喪命。兩天後才重新想起。等到醫生來了,貝多芬病情惡化,雖經三次手術,但醫治無效,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J. 醫生你好!我從前天開始就嗓子有點兒疼到現在的每天早上起來嗓子特別疼,而且是干疼干疼的,鼻子是通氣的
問題分析:
你說的咽喉不適是考慮咽喉炎等症狀的,對於這種情況是需要考慮和呼吸道感染以及室內乾燥以及飲食辛辣刺激上火等是有關系的,針對這種情況是需考慮增強營養的攝入的
意見建議:
再就是需要考慮進行咽喉靈噴霧局部外用治療的,再就是需要結合你說的這些葯物服用的,扁桃體大是考慮慢性扁桃體炎症刺激是有關系的,或需要考慮結合羅紅黴素膠囊抗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