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了德國的農業,我才知道什麼才是差距
1.德國的農村很享受:
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田野,悠閑自在的牛羊,一個個干凈整潔的小村鎮……上下水電、通信、交通應有盡有。德國農村所有的地方均是草坪和樹木,柏油路通達每家每戶。據說,很多德國人的夢想之一,就是有個院子,養匹馬,養幾頭牛,還有雞,羊。
2.德國的農民太幸福:
在德國,當農民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德國實行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其核心在於農業補貼。據統計,目前德國農民約40%的收入來自直接補貼。
3.農民業餘生活很悠閑:
男人們坐在街邊喝啤酒聊天,或者幾個婦女圍坐在院子里。有的人牽著狗遛彎,有點則在草坪上燒烤。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節日,甚至每條小街都有自己的「街節」。
4.德國農業很先進:
農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4%,農戶不足60萬戶,平均每個勞動力養活124人,80%以上的農產品能夠自給;德國是世界最大的農機出口國,從播種到收獲全部機械化;
全國有各種聯合體1079個,各類合作社1萬多個。德國設立「德國農民協會」,下設有300多個地區性的組織,90%以上的農民都隸屬於該協會,協會向農民提供各種無償服務,從提供信息到維護農民的權益等,無所不包。
德國的農業發展以中小家庭農場為主,90%農戶經營飼養業及普通種植業,10%農戶是種植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及煙草的專業戶;畜牧業是德國大多數家庭農場重要的收入來源,每戶農民年人均收入約合人民幣31.5萬元。
5.德國的農業專業不好上:
在德國,當農民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20歲的茨海姆,他在農業技術學校學了三年,拿到了農藝師資格,又到美國去進修兩年,獲得經濟管理師資格,再有兩年工作經驗,才能滿師,而只有拿到滿師證,茨海姆才有資格繼續父親的葡萄園產業。
6.德國的秸稈不焚燒:
飼料倉庫、牛圈、擠奶車間、生物發電站……德國人一直遵循的原則是,秸稈是自然價值鏈的一部分,在農業循環中有一席之地。在農場的秸稈中,有1/4用於飼料,另外3/4用於鋪設牛圈,在鋪設牛圈後,最終與牛的糞便混在一起,成為農場的肥料,肥沃土壤。
❷ 令中國農民頭疼的秸稈,卻成了循環農業的寶藏,德國是怎麼做的
在所有的農業生產模式中,德國的循環農業可謂名副其實。德國循環農業是一種將種植業、畜牧業和加工業有機聯系起來的綜合管理模式,從而在整個生態鏈中形成良性循環。基於循環農業模式,德國農民有兩種典型的秸稈處理方式。
上述兩種工業經營模式使秸稈成為德國發展循環農業的瑰寶。這種低開采、低排放、高利用的農業模式不僅取得了經濟效益,而且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相比之下,雖然中國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同時伴隨著資源的高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什麼德國的循環農業不能在中國發展呢?
事實上,循環農業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農民在「土地種植-育種-還田」環節上的脫節。由於土地管理模式的限制,我國許多大種植者和大農場獨立存在,很難形成完整的生態鏈。對中國來說,無論是發展循環農業還是讓稻草有更好的出路,都需要更多的嘗試和努力。
❸ 德國.德國的農業是什麼狀況
作者:蘇樨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395833/answer/412278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才本人就是在德國學習的農業科學專業,具體方向是農業生態系統。
關於德國農業先進不先進這個問題,直接回答很難回答,因為你說的「先進」是什麼,我不知道。
機械化程度高就是先進?還是產量高是先進?有機是先進?還是可持續是先進?還是什麼別的
如果說機械化程度,德國的確顯著高於中國,但是和美國法國等現代農業大國基本一致甚至還稍低。而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在絕大程度上是因為高人工成本導致的。以機械化採收馬鈴薯為例,如果用機械化採收產量要比人工採收減少20-30%,但用工量可以從6個工時降低到2個。中國之所以機械化程度低,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用工成本低,每年到新疆棉花採收的時節,大量的外地工人進入新疆參與人工采棉,人工收獲的棉花產量要高30%以上而且雜質少,品質高,而在美國棉花基本都是機械化收獲的,為什麼,並不是美國的收獲機器比我們先進,只是單純的因為人工貴而已,所以犧牲了產量和質量。所以雖然德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但並不意味著比對中國先進。
再說產量,世界上小麥單產最高的國家事實上是中國,而且在學界中國的產量增長曲線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東西——理論上以及實驗中,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產量應該是先增加後趨於平緩甚至過量施肥會導致蟬聯下降,但在中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產量不斷的增加增加,這個增加有點望不到邊,這使得我國小麥種植每公頃氮肥用量甚至超過200kg,而這個數值在德國只有40kg。所以如果說產量,中國是高於德國的,但這能代表先進嗎?
再說有機,現在國內大量的鼓吹有機,拿個有機牌照就肆意漲價炒作,更何況他們的有機是不是真有機也不知道。德國的農產品中60%是有機的,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個數據的話。在超市裡蔬菜水果大概一般是有機一半不是,價格差距在0-30%。上學期間有跟著老師去參觀了一些有機農場,在國內說起有機農場大家想到的就是溫室大棚無土栽培各種機械化高科技,而在德國你很少會在學校實驗室以外的地方看到大棚,就算有大棚基本都是做花卉的,沒人用大棚種菜,或者說其實德國種的農作物用來吃的大概就只有土豆洋蔥各類生菜和蘋果,其他的全部是進口,有機農場大部分是種養結合的,沒什麼高科技,和中國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比較講究動物福利,每個動物都有足夠的生活空間保持清潔使得大家不用睡在自己的便便上,以及要能出去放風溜達,法律規定的放養密度大概是一傾5-6隻牛,你們想像下是多麼的悠哉。一般一個30頭牛的農村得配套個10傾用來種草共給飼料,較少使用合成飼料。我自己平時一般不會可以選擇有機,研究表明,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沒有任何差異,包括德國人自己在一些調查中也現實只有極少數人會刻意選購有機食品。我覺得對於中國,我們需要的不是有機,而是安全。現在很多有機企業誇大宣傳,把其他一切食物推向有機地背面,有機是無農葯無化肥,難道用化肥用農葯的就是有毒的了?有機是不含轉基因,那轉基因就是有毒的了?食品安全問題絕不是靠有機或者反轉能解決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合理有效的使用化肥農葯,提高監管機制才是正路。
在可持續和生態保持問題上,德國做的灰常好,可以說讓人震撼,在我所在的拜仁州,有1/3的閑置草地,什麼概念,就是這些地是很好的地塊,但既不用來種地,也不用來放牛,就在那閑著。本科的時候學習三圃制,兩圃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力,但我從來沒見過,為什麼,因為誰能讓地閑著啊,不產糧食就得餓死。但德國不同,地廣人稀,成年人口負增長,大量大量的閑置土地。如果地不多,種一年才掙個幾千歐,乾脆不如讓他閑著。所以很多農業技術中國不是沒有,也不是不知道,但做不到,因為產量要求在那壓著,哪個專家敢說咱空出三分之一的地閑著,好輪著種,肯定會被拍死。所以中國的農學從業者也很無奈。德國這一點上是比中國先進,比如我剛剛說的人家只要40kg氮肥,中國要200kg。但考慮到中國國情,中國的農學家們已經很努力了,這些年的測土配方施肥,麥岔直播,綠肥,農林系統,中國的農業技術研究層面上絕不輸給其他國家。
那德國農業到底先不先進呢? 別的我不好說,但說農業教育這個層面,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我本身學習的是耕作學,主要課程包括作物栽培學,病理那一套,主要就是和植物有關的。來德國以後,才發現他們的農學要比我們寬泛的多,動物、植物、經濟、政策、管理都有涵蓋,當時老師問我聽課怎麼樣,我說我大學沒學過關於動物的,對方一臉吃驚的樣子我現在還記得。或者說,其實不是他們先進,而是我們退步了,記得本科的時候老師有說過,十年前的農學還是大農學,不管是種地、種樹、還是養雞養豬,甚至開拖拉機都要學,後來課程改革被拆分了,簡化了,所以學耕作的只懂小麥玉米,連蔬菜都不懂,也是個悲哀。農學專業學出來,種地不如農民,也沒有管理和經濟的相關課程,進到農業企業也只能是技術工作,一切還要自己在學習。
我們常說贏在教育,教育理念的先進才是真正的引領未來的一種先進,在這一點上,中國真的應該多向德國學習。
❹ 德國農村有多好為何能被評為中國農村標桿
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真的很快,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也不覺得突兀和誇張。我們生活在一個很美好的時代,沒有紛爭,也沒有槍火,只需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在這樣的進程中,中國逐漸邁向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排於全球前列,諸如此類的成績還有很多,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也還有很多。就現在而言,如何振興農村經濟是重中之重,富裕要擴散到全中國,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如今我們也為此正在奮斗中。
但其實我們也不用灰心,兩者之間的人口差距擺明了中國實施的困難,但終究有一天,中國的農村也會發展得十分亮眼,成為別人的榜樣。我們也希冀這一天能夠早些到來。
❺ 德國是農業大國嗎
德國的有機農業和循環農業技術也位居世界前列。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德國用了50多年從農業落後一躍成為世界農業科技州。德國的農業從教育和科技為依託,政府努力推動農業科研院的建立,並且出售國家的工業股份以發展農業。搭建農業創業中心網路,促進青年人農業創業。
❻ 德國農業概況
德國農業主要以畜牧業為主。德國北部地勢平坦,土壤比較貧瘠,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適宜牧草、黑麥、馬鈴薯的生長,以畜牧業為主。南部廣布森林草地,土壤肥沃,盛產小麥、大麥、玉米、甜菜、葡萄、煙草,水果、啤酒花等。
❼ 德國的農業生產有什麼特點
1、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發達
德國農業大部分採用機器生產,提高了效率。
2、農業種類多、范圍大
德國農業涵蓋生態農業、農林、漁業三大部分。2017年共有農業用地1668.7萬公頃,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農田面積1177.2萬公頃。
3、農業覆蓋率達
2017年擁有農業企業26.8萬家,以中小企業和家庭企業為主,平均佔有土地61.4公頃,其中生態農業企業19900家。2017年農林漁業就業人口6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1.39%。2017年農林漁業產值208.3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64%。
(7)在德國干農業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農業分類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
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
現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
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產品大多具有鮮活性,不便運輸和儲藏,單位產品的價值較低。
德國的工業情況:
德國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空客公司的三個客機總裝中心之一)、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2017年工業企業(不含建築業)總產值755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1%。2017年工業就業人數(不含建築業)8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4429萬)的18.5%。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網路-德國
❽ 超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德國農村究竟有什麼吸引力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么一個現象,每當過年的時候,城市裡總是冷冷清清,而農村則是熱鬧非凡。臨近春節都迎來了回鄉高潮,火車票高鐵票機票等更是一票難求。年輕人們都嚮往城市,畢業之後大多數都是一線發達城市發展。
在我的認知當中,我以為許多國家都是像我們一樣。但當我來到德國,才知道,在德國8300萬的人口當中,超過一半的人都是居住在農村,我問道在德國認識的幾位朋友,都是人為農村的生活更讓他們嚮往!
這讓我很好奇,德國的農村究竟有什麼吸引力呢?今天總算懂了!
我想,旅遊也是生活的縮影。看過了更多的風景,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對於德國的農村,不知道你們嚮往嗎?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願意去德國農村旅遊觀光嗎?
❾ 到德國巴斯夫作物保護部做農葯銷售,這個職業怎麼樣有前途嗎
你好,如果你的專業是農業方面的,而且你又願意從事農業及銷售這方面的工作的話,我認為巴斯夫是個不錯的選擇。首先巴斯夫是農葯行業非常強大的跨國公司,全球銷量排世界前幾名;其次農葯銷售是一個競爭相對小一點的行業,況且你還是外國公司難度相應就會小很多;最後銷售是最鍛煉人也是最容易賺錢的工作,我記得美國哪個總統說過:如果我不當總統我就去做業務員。本人就是農葯業務員這方面了解相對較多,最後提醒你就是你一開始去肯定是助理,也就是做做推廣,具體多長時間能升到經理就要靠個人的悟性了,最少要經理級別才能找到錢,好好考慮下自己的性格和愛好是否在業務上面再做決定。願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