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蘇聯為什麼不和德國聯手

蘇聯為什麼不和德國聯手

發布時間:2022-05-28 14:15:52

❶ 一戰後德國與蘇聯建交,為什麼說是無奈之舉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對戰敗的德國來說,可謂是內外交困。受《凡爾賽和約》限制和巨額的戰爭賠款,貧窮、憋屈是當時民眾的普遍寫照;而由於戰敗,所有盟友分崩離析,德國在歐洲成了實實在在的“孤家寡人”,沒有任何發言權。

再加上法國的“不依不饒”,德國簡直就是“被掐著脖子過日子”。為了擺脫極為不利的被動局面,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展開外交活動,並成功地在戰敗後僅7年,擺脫戰敗國地位,重新成為國際社會承認的大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但說到底,最大的贏家是德國。不僅剝奪了法國武力干涉德國事務的權力,不可能再出現第二個“魯爾危機”;而且擺脫了戰敗國的屈辱地位,獲得了與法國一樣的大國地位,它標志著凡爾賽體系的失敗,以及恢復了德國的自由。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❷ 蘇聯不得不同意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的條約的原因是什麼

英法集團成員國指望德國與蘇聯發生沖突,並未採取准備抵抗法西斯侵略所應有的措施。給英、法兩國造成最嚴重惡果的是,兩國統治集團拒絕建立蘇聯建議的歐洲集體安全體系,拒絕遏製法西斯侵略者。1939年4-8月,在莫斯科舉行了蘇、英、法三國談判。

但是,西方國家不願根據平等互惠原則就共同反對侵略者問題達成協議。不但如此,英國政府還與希特勒分子秘密接觸,企圖犧牲蘇聯,達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協議。在此條件下,蘇聯不得不同意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利用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尖銳的帝國主義矛盾,防止了反蘇統一戰線的建立。

❸ 德國在二戰的關鍵時刻為什麼沒有選擇聯手日本兩線夾擊蘇聯

今天我們要繼續和各位尊敬的讀者一起探討第2次世界大戰的往事。讓我們在識海泛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珍惜和平。我們知道,在二戰期間,德國日本還有他們的對頭蘇聯,可以說是代表著兩大陣營的主力國,他們之間的對決也是直接決定著這場大戰爭最後的結局成敗。那麼一些喜歡深入探討的歷史愛好者,可能在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德國和日本這兩個戰時關系頗佳的國家,沒有聯手一同對抗蘇聯的危險呢?今天我們就是來淺析一二。


我們如果從今天“馬後炮”的角度分析:戰術層面上,希特勒對於當時的日蘇之戰袖手旁觀是有待商榷的,假如他能夠不要一心只想保存實力,而和日本早一點聯手對抗這個強大的敵人,也許這個強敵的發展勢頭就不會如此的迅猛,最終壯大成為擊潰自己的主力軍。當然,法西斯國家最終的失敗不是因為“戰術”,而是在於“邪惡”。所謂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希特拉治下的納粹德國覆滅是大勢。

❹ 二戰德國為什麼沒和蘇聯結為盟友,而是開打的呢

原因就是蘇聯沒同意,蘇聯和德國的社會性質也不一樣,而且你都知道他們都有侵略性質,怎麼可能聯合,蘇聯開始一直和德國退讓,沒有幫任何國家,到徳國打他,他才反招,而且德國和蘇聯聯盟合作的結果只有蘇聯最後把德國吃了,希特勒是要征服世界的,怎麼可能和蘇聯結盟,就算義大利和他聯盟,到頭來義大利必被德國滅

❺ 二戰期間,蘇聯為什麼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呢

導語:在多番談判之後,英國和法國始終不願同蘇聯達成協議,共同對抗納粹德國,更不願保證蘇聯的安全。因此,蘇聯肯定會爽快地答應納粹德國的請求,與它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起來的凡爾賽體系,對德國進行了嚴厲的限制和盤剝,巨額的戰爭賠款壓得德國人民喘不過氣來;同時,德國喪失很多領土以及全部的海外殖民地。這一切,都使德國人感到強烈的不滿和憤慨。

在此形勢下,希特勒借機迅速崛起。

在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的國力很快強大起來,尤其是軍事力量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壯大。德國人有了底氣,決心通過戰爭來推翻英、法主導的凡爾賽體系,重建世界新秩序。

恰在此時,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帶來了希特勒願意與蘇聯簽訂和約的意向。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由於意識形態的強烈對立,納粹德國同社會主義蘇聯遲早會有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決戰。

但是,為了贏得寶貴的時間,加強戰備,充分作好戰爭准備,斯大林決定接受德國的提議,與德國簽訂和約。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結語:《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為蘇聯贏得了加強戰備的寶貴時間;同時,它也宣告了英法綏靖政策的破產。

英法兩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犧牲了同盟的小兄弟們的利益,企圖禍水東引,讓希特勒去進攻蘇聯。結果卻是事與願違,他們自己卻首先被德軍打得慘敗,法國投降,英軍狼狽逃回不列顛群島。

❻ 為什麼俄國在一戰中與英法聯手而不和德國聯手

因為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後,俄國就對塞爾維亞宣戰,德國和奧匈帝國是盟友,所以德國對俄國宣戰了,這樣俄國就只能加入英法了

❼ 整個歐洲都知道德國會進攻蘇聯,蘇聯為什麼不做准備呢

蘇聯認為條約應該會束縛住德國一段時間,而且蘇聯地理位置和嚴寒的自然環境也使得蘇聯對德國有一定的鬆懈,畢竟曾經試圖侵略蘇聯的國家都大敗而歸,拿破崙的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都憑借自己的優勢使自己化險為夷,對於德國進攻蘇聯早就知道但是沒有想到德國來的如此迅速。


德軍的閃電戰同時也讓蘇聯吃了苦頭,蘇聯在調動軍隊的同時也需要時間,但是當時的蘇聯運輸工具很少甚至自己的鐵路都沒有一條完整的,使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到位德國突擊就成功了。

❽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

答案是:如下

評價坦克的強度,主要依據坦克的三個指標: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我們用這個標准來觀察二戰初期蘇聯和德國的坦克。二戰初期,蘇聯主要裝備T-34和KV-1,德國主要裝備3、4號坦克。

在保護方面,德國除了二戰初期失敗的nbfz重型多炮塔坦克外,沒有任何重型坦克。因此,3號和4號坦克在保護方面都遠遠不如KV-1重型坦克。那麼讓我們看看中型坦克。蘇德戰爭初期,德軍4號坦克主要為4型C/D/e型,該系列坦克前部最厚部分為50毫米,側面為15-20毫米。3號坦克在防護方面與4號坦克相似,其前裝甲厚度大於50毫米。不過,蘇聯的T-34坦克四面都有45毫米裝甲,但使用不同的傾斜角度來分配不同的防禦重量。前傾角為60度,相當於水平90毫米裝甲。在保護方面,無疑是蘇聯坦克佔主導地位。

然後我們看看火力。在二戰初

第四,蘇軍對德軍的進攻沒有做太多准備。雖然斯大林等蘇聯高級領導人通過情報分析早就知道德國有針對蘇聯的陰謀,但在《蘇聯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後,蘇聯對德國的備戰意識暫時被打壓了,也沒想到德國會這么快發動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雖然武器裝備的質量對戰爭的最終勝負有一定的影響,但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仍然在於操作武器的人。

❾ 二戰時期德國與日本為什麼不聯手攻擊蘇聯

為什麼不和德國一起打蘇聯,原因很簡單,因為德日之間一點也不鐵桿(說到鐵桿盟友,不論各種仆從國的話,德國其實一個也沒有,包括義大利也是各種貌合神離),日本對於法西斯或納粹主義的接受度並不算高(當時在亞洲最欽慕納粹的是常公~~~所以小鬍子當時和南京政府關系各種好),其實和蘇聯當時而言也沒有什麼戰略沖突(只有在蒙古問題上有沖突,蘇聯對中日戰爭的態度則非常曖昧,比美國曖昧得多,在美國禁運之前,和日本真正有戰略沖突的西方大國只有英國),所謂南下北上之爭,去好好Google一下那段歷史就知道了,不把蘇聯作為優先的作戰對手其實是貫穿整個日本作戰思路的,這一點沒啥沖突,所謂南進北進,其實更多是日本內部的一場政治斗爭(和明治初期的征韓論之爭很相似,其實當時兩方爭奪的真正焦點並不是打不打朝鮮帝國,而是誰應該在新政治體系裡當大佬)。而且,真正的南進與北進之爭發生在德軍在蘇聯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之後,其實和諾門坎也關系不大,而且當時的爭論焦點不是南進還是北進,而是南進成功之後,是掉轉槍頭北攻蘇聯(前提是德軍已經或快取得決定性勝利了,日本軍部內部當時對這點其實保有疑問)呢,還是繼續西進列印度,甚至打中亞),南下東南亞、並且盡快結束中國大陸作戰是日軍最優先的作戰目標,這點在當時的日本軍部是沒有爭議的,因為最優先的對手和戰略目標都在這條線(ABCD)。
其實說到底,西方國家而言,日本立意一定要滅掉的只有英國的亞洲勢力,對美國的戰略思路始終是以戰求和(當然,珍珠港之後有高層提出要打到華盛頓,但那隻是日本二戰時期各種腦熱言論之一,一直到中途島,日本打太平洋戰爭的思路始終是以一場決戰迫使美國人以對日本較有利的條件上談判桌。當時包括德國在內,大家都很明白,美國如果真放開了打,誰也沒把握將其完全擊敗。)
之所以有這種現象,是因為二戰的時候日本和德國的戰略目完全不同,德國的目標是征服世界,它的軍事行為中意識形態驅動的成分很大,日本其實始終以征服亞洲為主,是傳統的民族爭霸思路,從日俄戰爭起,追求的就是趕走西方人,建立一個自己獨霸的亞洲,因此對於歐洲戰場主要以觀望為主,和蘇聯始終維持著外交關系。因此對於德國而言,從來就沒有把日本當成生死攸關的盟友(小鬍子從始至終看不上這幫東方矮子),可惜它在意識形態上的頭號盟友義大利實在是太不給力了。但說到底,全球對抗這個概念其實也是到了美蘇冷戰才正式誕生的,之前雖然有兩次大戰,但主戰場的核心利益都很明確,依然是民族國家之戰,要求日德一開始就策劃世界之戰其實並不現實,尤其是對兩個將民族主義置於意識形態核心的國家而言更是如此。到了美蘇爭霸的年代,民族主義完全讓位給新的普適意識形態,它們所結成的聯盟和產生的戰略就不是兩次大戰雙方所能比擬的了,所以始終打不起來。

❿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與蘇聯結盟

德國不可能和蘇聯結盟,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可能和蘇聯結盟。就向當年歐洲各王朝聯成反法聯盟進攻共和國一樣,對革命政府絕對聯合絞殺。當年共產主義風靡全世界,各國共產黨紛紛聯合起來奪取政權,想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他們敢?因為蘇聯的成立,給了社會主義建立的成功例子,所以資本主義受到空前威脅,在他們眼裡社會主義比當年的封建王朝還危險。所以歐洲各國紛紛聯合起來反對蘇聯。這也是二戰時期,蘇聯坐觀德國橫掃歐洲的原因,在蘇聯眼裡那是狗咬狗。
所以三個軸心國簽定協議時,一致保證反共,並且建立自己的新秩序。而只要蘇聯存在一天,他們的新秩序就不可能建立。所以在我國國共相爭的時候,蔣寧願讓日本佔領板壁中國也不願意讓八路多佔一個省。因為國民黨和日本的戰爭,是同階級的爭奪生存空間,而國共戰爭,卻是一個政體的生死存亡,這不是傻也不是賣國,這是天性。任何一個階級,都會費盡心思阻止另一個階級的崛起。

閱讀全文

與蘇聯為什麼不和德國聯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