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鐵血宰相俾斯麥,為什麼反對德國殖民擴張
德國在近代統一是比較晚的,在普魯士完成統一的過程中,俾斯麥出力不小。“鐵”指武器,“血”指戰爭,能被人成為鐵血宰相,可見俾斯麥絕對不是不敢打仗的人。相反,在俾斯麥看來,很多重大問題,通過演說是不能解決的,只有用鐵和血來解決。
國內民族主義者極力鼓吹建立海外殖民地。隨著政黨勢力的消長,俾斯麥失去了帝國議會的控制,為了贏得選舉,他把對外擴張作為一枚重要的砝碼。而俾斯麥是一個現實主義政治家,一切的政策,都是可以改變的。
短短一年時間,德國在非洲獲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可見,俾斯麥並不是一味地反對殖民,時機成熟了,德國的擴張絲毫不亞於傳統殖民帝國。
B. 為什麼歷史上德國不對外擴張也能變強大
德國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對先進技術的學習,愛因斯坦就是在德國環境生長起來的科學家.人才的儲備使得自己的科技實力為自己的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助推器,對國外的擴張只能在資源的擁有上得到滿足,但是更多的領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進行管理.這樣必會脫國家前進的後退.德國對工業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視的.一大批重工業企業充斥著漢堡,亞琛這些城市.工業帶動了地區經濟,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換來的是國家的強大.
C. 德國領土不斷擴張的原因
目前,德國領土面積比較穩定,沒有對外擴張,歷史上德國擴張的原因是對外不斷的兼並戰爭。
1871年普魯士王國吞並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完成德意志統一。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
D. 為什麼納粹德國為對外侵略擴張一時難以如願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後,納粹德國為對外侵略擴張,更是急於改變自己這種在戰略上所處的不利地位,無奈國力有限,兵力不足,且受著凡爾賽和約和洛迦諾條約的種種束縛,一時難以如願。
E. 為何在二戰期間德國以及日本能夠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而不是別的其它國家
從民族性來看:德國、日本都是比較單一的民族,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在德國統一和日本明治維新這兩個國家的民族都有很強的凝聚力在一起團結奮斗,且兩個民族都有很強的排外性和侵略性。
從政治來看:一個是一戰戰敗國,國家被封鎖,國際環境差,經濟危機之後失業人群龐大,黨派從生,給了納粹黨崛起的基礎。一個是一戰戰勝國,利用一戰的機會國力大增,且獲得德國在亞洲、太平洋的勢力范圍,影響力劇增。但受自身地理環境所限有很強的對外侵略性,尤其在26年京東大地震影響,在加上29年經濟危機,使日本軍國主義代表-日本軍部勢力大增,使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從經濟上來看:兩個國家的經濟形勢模式都是很相近的,當時德國和日本為了發展經濟都是扶持了一批國內大型企業如德國的西門子、克虜伯,日本的三菱,住友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德國、日本的的企業都不滿足於國內的市場,需要更廣闊的國外市場,這就為對外擴張埋下伏筆了。
從軍事上來看:德國是一戰戰敗國,在德國宣布投降之後協約國制定了極為苛刻的條約,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德國的軍事力量,但同時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德國在20年代開始尋求在國外發展軍事技術,於蘇聯有最多的軍事交流,作為曾經世界第一陸軍的德國有一顆不服輸的軍魂,在22年的魯爾危機時對德國刺激最深,使德國堅定了發展軍事力量的決心。日本在一戰後被日本歷任內閣裁減軍事力量,引起軍隊力量的反彈,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本軍隊策劃了對中國的「9.18事件」,之後對日本軍部不滿當時的內閣,對日本政要發動多次刺殺,並最終失控。
從社會背景方面:德國是的發達工業國家,工業人口眾多,29年世界經濟危機對德國經濟打擊最大,德國失業人口總數超過800萬,引起德國的社會急劇動盪,且在經濟危機中猶太人對的財富引起德國仇猶的開始,在經濟危機中納粹的宣傳主張使納粹黨實力直接暴增。日本是一般的工業國家,其國內地理環境差,糧食對其國民尤為重要,在26年京東大地震,29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社會極為動盪,對政要的刺殺連連,使之國內軍國主義失控。
F. 假如希特勒只發展經濟不侵略,德國現在能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嗎
很難。如果目標是成為一個經濟強國,那麼還有希望。但是,如果要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從德國的國土面積來說,它就不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實力。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曾經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美國,國土面積900多平方公里;一個是蘇聯,面積2000多萬平方公里。而單一個德國卻僅有35萬多平方公里。較小的國土面積無法讓德國獲得能夠影響全球的能力與實力,如果他不擴張,是很難成為超級大國的。
而且即使德國不發動侵略戰爭,這並不意味著別的國家就不會發動侵略戰爭。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根本原因就不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矛盾所致,而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症結所致。
G.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對外擴張的最大阻力是什麼為什麼
答:最大阻力:歐洲其他列強,例如英法俄。
原因:因為這些列強稱霸較早,海外殖 空 民地和市場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答案」按鈕,謝謝您!
H. 在一戰後迅速崛起德國,為何會徹底走向法西斯對外擴張的道路
因為德國有希特勒這一位野心家,他利用了民族內部之間的矛盾,發生了復仇主義,並且得到了大量人民的支持,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也比較少,加上資源比較稀少,經濟危機影響,國內市場狹隘,想通過發動戰爭來獲得擴張大量領土和資源。
當時德國雖然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全球經濟危機對於德國打擊實在太大了,德國一下子損失了太多就業人口,經濟不僅僅倒退了,內部的社會也開始進入了水深火熱時期,而偏偏在這個時候,猶太人卻依然非常富有,這樣就得到了德國人的仇視,埋在心裡的仇恨也是越來越深。
I. 在歐洲大航海時代對外殖民的那段時間為什麼義大利和德國沒有殖民地
1.當時義大利和德國還沒有統一,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由商業城邦(如威尼斯)和教皇國(後來的梵蒂岡),法國,統治西西里島屬於西班牙(世襲領地)。德國處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諸侯割據,戰亂不斷所以不會向外殖民擴張。
2義大利有傳統的商業城邦,貨物主要來自亞歷山大,不用通過新航路進口貨。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沒有什麼實權,而諸侯又只關注自己在歐洲的封建領地。所以沒有對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