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為什麼德國禁止進口牛肉麵

為什麼德國禁止進口牛肉麵

發布時間:2022-05-29 04:17:11

『壹』 如果德國超市食物出現問題下架了,奧地利也會下架嗎

你是不是這樣認為,德國的主要商品市場、經貿夥伴是奧地利呢?來看一個例子吧:
歐洲掛牛頭賣馬肉丑聞越演越烈,德國16號證實在一間食品生產商,生產的其中一款罐裝食品中內發現含有馬肉。這是德國第一家公司捲入馬肉丑聞。
涉嫌生產含有馬肉食品的的食品生產商發表書面聲明指,在一款牛肉食品內驗測到含有馬肉,為保障消費者,將會回收在新魯平廠房生產的所有同款食品,生產商又補充說,回收的食品是安全,對顧客健康是無害的。
馬肉充當牛肉的丑聞在上月被揭發後,風波牽連歐洲多個國家,自今沒有收到因進食含馬肉食品後不適的個案,不過,事件就打擊了民眾對歐盟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信心。
這是很早時期的一個新聞,確實說明德國的食物遠銷歐盟各個國家,但不一定德國超市食物出現問題,與之相鄰且關系密切的奧地利就會出現食品下架情況。而且德國的許多食品自身消費量是很大的,可能沒有多少是出口外國,例如有機食品。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貳』 中國禁止進口日本和牛是為什麼呢

日本的瘋牛病和口蹄疫禁令將從2019年12月19日起解除,這是為了解除日本的瘋牛病和口蹄疫禁令。事件起因是2001年日本爆發瘋牛病,為防止瘋牛病傳播,中國停止進口日本牛肉。近10年來,日本再次爆發口蹄疫,中國再次禁止日本偶蹄類動物,包括豬、牛、羊及相關產品。主要目的是防止流行病的傳播。近兩年來,非洲豬瘟導致我國大量死豬被埋燒,造成豬肉供應不足。也是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造成更多的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釋放了購買日本牛肉的信號,但並不意味著日本牛肉有很大的優勢。目前,巴西、澳大利亞等國正在加大對中國牛肉的供應。最近的數據還顯示,阿根廷對華牛肉出口量約占其出口總量的74%,這意味著阿根廷每出口100噸牛肉,就有約74噸銷往中國。每一次市場開放都有其優缺點。與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相比,我國飼養普通牛在資源、技術、規模、成本等方面沒有優勢。有些條件是不能人為改變的,但來自日本的高檔牛肉和黃牛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做價值,做差價,賣高價,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叄』 德國迄今最大的轉基因作物丑聞是什麼

應該是吧。不過那個好像是NK603的轉基因玉米,下面是復制的,看下:
日前德國爆出迄今為止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丑聞。一種被稱作NK603的轉基因玉米混染了正常的玉米種源,成為釀此災禍的罪魁禍首。據國際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介紹,此次非法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大,范圍涉及9個聯邦州,其中僅下薩克森,拜恩及巴登--符騰堡州總種植面積就已達3,000公頃。初步估計這一非法轉基因玉米種植事件帶來的損失可達數百萬歐元。

綠色和平組織研究中心指出,此次正常玉米種源被NK603轉基因玉米混染程度達到0,1%,含量甚微,但將由此造成的對動物或人的健康造成的危害無法事先預料得到。據稱,NK603轉基因可以對抗除草劑,有助於增產。目前NK603是一種在整個歐洲被禁止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品種。

下薩克森州此次種植被禁轉基因玉米面積最大。綠色和平組織要求下薩克森州農業部,馬上通知種植被禁玉米的農民毀掉所有種植物,立即公開種植區域面積。下薩克森州政府還必須解釋清楚,發現非法轉基因玉米種植已經兩個月了,為什麼今天才遲遲做出反應。

此次非法轉基因種植玉米丑聞再次引起人們對轉基因產品領域極大的關注度。轉基因技術給人們帶來的是生機還是隱患,科學界一直爭論不休; 對於轉基因產品利與弊的爭論,世界各國也反響不一。

轉基因技術於1983年產生於美國,它通過生物技術將某個基因從一種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人工物種。轉基因是一種跨越物種間的再創造,比如,科學家可以把北極魚的抗凍基因移植到西紅柿中,培育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紅柿。目前轉基因作物主要有4種: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籽,大部分轉基因作物屬於抗蟲農作物和抗除草劑農作物;此外還有抗病毒農作物和營養增強型農作物。除農作物外,還有含有轉基因技術的其它產品,如目前在中國大陸非常暢銷的金龍魚牌和福臨門牌豆油,色拉油等,都是從轉基因大豆中提取的,都屬於轉基因產品。

世界上轉基因作物真正大規模生產並商品化是從1996年開始。這種技術剛開始的時候,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抗蟲,抗除草劑,抗病毒還能增產。十多年過去了,一些當初非預期的後果暴露出來,人們發現農作物抗蟲轉基因後,將農田裡的小害蟲轉成後來難以對付的大害蟲;抗雜草轉基因後農田裡次要的小雜草被「轉」成令農民束手無策的「超級雜草」。更始料未及的,不論何時何地,不管用的是什麼轉基因作物,也不管這個作物轉了什麼基因,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的死亡,不育,發育遲緩以及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

1997年我國江蘇省「棉花之鄉」鹽城大豐市推廣轉基因抗蟲棉。在剛推廣的頭幾年,對棉蛉蟲確實有效果。但好景不長,進入第5個年頭後,棉鈴蟲雖然被基本控制,而盲蝽蟓、煙粉虱、紅蜘蛛、蚜蟲等刺吸式「小害蟲」集中大爆發,「小蟲成大災」,用葯量反而猛增。轉基因棉除了產量下降外,其質量也出現了嚴重下降,表現尚不如普通棉。

《自然》2001年曾經發表文章,報道關於墨西哥玉米遭到轉基因玉米污染的事件。墨西哥本身不種植轉基因的玉米,而且有法規規定不允許種植,但是它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用做飼料。結果有些農民拿轉基因玉米去種,種完之後就污染了當地的玉米。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玉米是當地人的衣食父母,被當地土著親切地稱為「玉米媽媽」。但如今「玉米媽媽的聖潔被玷污了」。

在阿根廷2002年,轉基因大豆占據了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的99%。轉基因大豆的機器播種方式,使得害蟲和雜草泛濫。為了除掉雜草,農民不得不使用效力更強的除草劑「抗農達」。「抗農達」不僅殺死了阿根廷的莊稼,還傷害了牲畜,造成動植物畸形。而且長期接觸農葯,人也頻繁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皮膚傷害。

德國黑森州北部農民從1997年開始試種轉基因Bt-176抗蟲玉米,並用作奶牛的補充飼料,2000年當農民開始提高該玉米在飼料中的比例後,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聯邦技術研究院地球植物學研究所海爾比克教授發現,Bt-176中的用來毒殺玉米螟的毒素無法分解,最終毒死了奶牛。

2005 年11月16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一項持續4個星期的實驗表明,被餵食了轉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產生了炎症,小白鼠發生過敏反應,並對其他過敏原更加敏感,澳洲政府因此而終止了歷時10年、耗資300萬美元的轉基因項目。

2007年,法國科學家證實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2008年,美國科學家也證實了長時間餵食轉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同年《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上。奧地利政府於2008年11月11日發布的科學研究,首次證實轉基因玉米會導致小白鼠繁殖能力下降。

……轉基因作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造成的危害,被越來越多的實驗所證實,被農場的經驗所證實,被農田的工人所證實。這種危害難以預控,難以彌補。

轉基因產品在全球的現狀

2009年,全球共有25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美國, 其次是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此5個國家集中了全球94%的轉基因作物。一方面發展中國家迎來轉基因作物種植熱潮,另一方面歐美等國家種植轉基因熱情冷卻。一項來自2009年美國農業部和綠色和平組織的統計顯示:

—全球90%以上的農田是非轉基因農田,9,16% 農田種植轉基因作物.
—全球192個國家裡,其中167個國家是「非轉基因」國家,
—全球99,5%的農民不種植或拒絕種植轉基因作物。

自1998年以來,歐盟便沒有批准過任何一種新的轉基因食品上市,從而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禁令」。在轉基因作物種植上,多數歐洲國家立法成為「非轉基因」國家,即不但不擴展,且撤銷原有的轉基因農作物農田。歐洲人在太多的衛生危機——瘋牛病、口蹄疫等危機中學會了把衛生健康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不再相信政府的判斷,而寧願自己作出選擇。對於轉基因食品,據民意調查顯示:在英國只有14%的人表示接受轉基因食品,66%的法國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對健康有害,一些農民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糞傾倒在快餐店門前,以抗議他們出售的牛肉麵包和土豆中含有轉基因成分。嚴謹的德國人更是制定了基因技術法,在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上嚴格加以限制。

俄羅斯目前未批准任何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日本只批准了轉基因康乃馨的種植。印度2010年02月11日暫停引進轉基因茄子,棉花是唯一在印度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

美國雖是轉基因糧食生產大國,但是國內消費轉基因食品卻很少。小麥是美國的主糧,轉基因小麥安全證書已經通過,但遭遇美國民眾的強烈抵制,在美國至今沒有轉基因小麥種植。其所種植的轉基因大豆、玉米在美國本土主要用於動物飼料和生產酒精燃料,再就是出口給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

關注轉基因產品在中國

『肆』 出國哪些零食是禁止帶的

含奶製品和雞蛋成分的烘焙食品或混合食品,須商業標明成分且裝於原包裝內,無需處理即可食用的,如麵包、餅干、糕點、燕麥棒、炸薯片及穀物製成品等零食禁帶。

新鮮、脫水或罐裝的肉類、肉製品(含雞蛋不論生熟)蘋果、杏等常見的水果,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等食物出國是禁止攜帶的。海鮮,被禁的就只有個別品種的魚類像河豚,以及個別品種的螃蟹。

(4)為什麼德國禁止進口牛肉麵擴展閱讀

入境前均不允許攜帶,如下物品:

1、(生或熟)肉類(含臟器類)及其製品

2、植物種子、蔬菜、水果以及土壤

3、火種(包括各類點火裝置),如打火機、火柴、點煙器、鎂棒(打火石)嚴禁旅客隨身攜帶或托運

4、昆蟲及其它對植物有害之蟲類

5、野生動物及標本

6、毒品及危險葯品

7、煙花爆竹、煙餅、黃煙、禮花彈等,能夠造成人身嚴重傷害或者危及航空器安全的爆炸或燃燒裝置(物質)

8、日用刀具、軍火彈葯

『伍』 請問去德國飛機上能隨身帶肉類嗎

入境地: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最新情況:嚴格禁止攜帶肉類、禽蛋類製品入境

近期,歐洲國家對肉類、禽蛋類食品的查驗力度加大。最新規定是德國為防止禽流感等病毒流入,嚴查肉禽蛋類食品,像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海關已加大相關檢查力度,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19個發展中國家的航班進行「食品、動物、行李」三位一體式檢查,主要針對旅客攜帶的禽類和肉類等食品,機場行李檢查處每天在早5時至晚11時期間均有檢查人員實施重點查驗,並有可能要求旅客書面申報是否攜帶有關食品。其實,不少歐洲國家對肉製品非常敏感,類似鴨肫干、牛肉乾等都不允許入境。不過,中國遊客經常觸碰這些雷區,像是很多在中國人眼中很普通食物,如蛋黃派和方便麵等,因裡面含有蛋黃和肉醬而通常會被拒之門外。要特別提醒的是,近期正逢月餅推出的高峰期,攜帶含有蛋黃餡的月餅也將可能被查收。此外,英國雖然一直以來對肉製品的限制十分嚴格,不過近期卻允許每人攜帶1公斤煮熟並密封於罐內或其他密封容器內的肉製品。

方便麵是可以帶的。因為方便麵是做熟並烘幹了的。

『陸』 網上的進口牛肉能吃嗎

進口牛肉能吃,購買進口牛肉要通過正規途徑購買,並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進口牛肉有內外兩層包裝,內a裝標明產地國、品名、生產企業注冊號和生產批號;二是外包裝除上述信息外,還會註明生產日期、保質期、儲藏溫度、目的地、規格等;三是外包裝上還會有中文標識。

1.牛肉富含肌氨酸

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在進行訓練的頭幾秒鍾里,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有效補充三磷酸腺苷,使訓練能堅持得更久。

2.牛肉含維生素B6

蛋白質需求量越 大,飲食中增加的維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可幫你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從而有助於緊張訓練後身體的恢復。

3.牛肉含肉毒鹼

雞肉、魚肉中肉毒鹼和肌氨酸的含量很低,牛肉卻很高。肉毒鹼主要用於支持脂肪的新陳代謝,產生支鏈氨基酸,是對健美運動員 增長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種氨基酸。

4.牛肉含鉀和蛋白質

鉀是運動員飲食中比較缺少的礦物質。鉀的水平低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長激素的產生,影響肌肉生長。牛肉中富含蛋白 質:4盎司瘦裡脊就產生22克一流的蛋白質。

5.牛肉是亞油酸的低脂肪來源

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卻富含結合亞油酸,潛在的抗氧化劑可以有效對抗舉重等運動中造成的組織損傷。另外,亞油酸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持肌肉塊。

『柒』 日本神戶牛肉為什麼不允許進口

【長達18年的日本牛肉禁令終解除】:海關總署網站於2019年12月22日公開兩份文件,公告自12月19日起解除日本瘋牛病禁令以及日本口蹄疫禁令。這意味著時隔18年後,日本牛肉禁令解除!為什麼日本牛肉一禁就要18年?容我慢慢道來。

以後大家在中國的高檔日料店,就能吃到真正的神戶牛肉了!然而小編翻了翻自己的錢包,發現這一切和自己貌似沒什麼關系……神戶牛肉可是堪稱日本最貴食材。

『捌』 德國人的風俗習慣及禁忌

在德國和荷蘭的一線城市之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這2個國家英語普及還是很高的。德國的電壓220V/50Hz,插座和插頭形式和中國不一樣,用的是兩項圓柱項插頭,需要轉換插頭。

(8)為什麼德國禁止進口牛肉麵擴展閱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玖』 去德國留學想一起把牛肉乾等干貨食品和行李托運過去可以么

由於檢疫及防止外來生物入侵,大多數國家(包括德國)對肉製品及植物種子類入境都是禁止的。所以原則上是不允許攜帶牛肉乾、乾果類食品入境的。但實際上入境時對行李只是抽檢,抽檢率不高。所以你不要帶太多,過關時神情坦然些,被抽檢到的可能還是較低的,萬一被抽檢到了那就沒收了算了。我與我同學經常帶牛肉乾,臘肉,香腸,核桃等經德國法蘭克福入境,一次也沒被查到。

『拾』 二戰期間德國國內狀況

德國 大量囤積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腌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製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
1939年10月1日德國:麵包和麵粉配給制度開始實施德國品嘗食品配給的滋味
盡管德國人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他們在國內卻面臨限制。食品配給卡在8月28日開始使用,現在范圍包括肉類,奶製品、糖、蛋、麵包、穀物和水果。對於不同類型的食品有不同顏色的卡片。

利用可資利用的東西來好好持家是帝國食品和農業部給德國消費者的信息。納粹急於避免上次戰爭中遇到的食品短缺;從1939年8月宣傳就集中於自給自足,農民被告知盡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戶主們被力勸種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給(大約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經導致黑市商人出現,對此從上年 9月份開始嚴厲懲罰。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羅馬尼亞卡羅爾國王達成協議,德國將從羅馬尼亞豐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獲得供應,而1940年5月27日卡羅爾同意進行甚至更緊密的合作。德國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達成的協定而得到進一步保障,根據該協定它將從俄國的高加索獲得石油。德國也大量生產合成石油。
盡管盟國計劃中的轟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復雜化而放棄,而攻擊羅馬尼亞在這個國家仍保持非交戰狀態時不能作為一個選擇,但對德國的海軍封鎖正阻止德國從其他地區輸入石油。

德國同英法開戰後,雖然市面物價並不十分騰貴,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戶口配給的購物券或購物許可證才能買到,如果要購買超過許可證數額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價錢。從1939年夏天開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給量是麵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黃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醬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製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婦和兒童可以購買全脂牛奶)。德國人的飲食本來像其他歐洲人一樣以肉類為主,每周只配給700克的話,做熟之後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鮮蔬菜和魚也很難看到。在肉鋪和地貨鋪的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著長隊、手持菜籃的主婦。如果看見婦女帶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煙紙店前則是衣冠楚楚的男士們,他們排上一兩個鍾頭的長隊,只是為了買幾支雪茄或者一聽香煙。要是這些癮君子們運氣好,買到了想要的商品,想進酒館喝杯啤酒透透氣,那麼他們除了酒錢外還要再加一種「戰時附加稅」。
柏林街頭的公共汽車是難得看見了,電車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機,其中有不少妙齡少婦,因此搭車的男人們突然增多。女人們都放棄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戰神之賜,在街上牽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見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幾乎沒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歡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下發了衣服配給卡,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的臉都拉長了。男人、婦女、男孩、女孩和嬰兒的配給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嬰兒的配給卡外,每個人的卡上都有100點。買一雙短襪或長襪只花5個點,但是你每年只能買5雙襪子。一套睡衣要花30點,幾乎相當於配給卡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買睡袍的話,就可節省5點。一件新大衣或西服套裝將花掉60點。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給卡(購買衣服還要受季節限制),從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購買:兩雙短襪,兩條手絹,一條圍巾和一副手套。從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襯衫,兩副衣領和一套內衣。在一年的其他時候:兩條領帶和一件汗衫。從此以後嬰兒也必須使用服裝配給卡。當一個國家連尿布也短缺時,它的經濟確實是夠緊張的

40年聖誕節,德國政府在聖誕節對配給制也稍微放鬆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額外的肉,在聖誕節這一周可得到4個雞蛋,而非以前的 1個雞蛋。——額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剛過1磅(500克)的糖、果醬和咖啡。但是額外配給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斷出現的食品和禮品交易,多特蒙德(Dortmund)的黨衛軍本月的一份機密報告說:「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時間之前就開始了,並且高價出售」。每磅鵝肉要花費10個帝國馬克。

聖誕樹開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們搶購一空。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地企圖使這個聖誕節看上去與和平年代一般無二。在櫥窗里擺著那麼多好東西,但是人們卻不能買,因為按照政府的命令,將它們擺在那裡只是為了展覽。德國人在聖誕節往往會相互饋贈衣飾、肥皂、香水、糖果等禮品,但今年這些東西都實行了配給,他們必須送別的東西。今天在擁擠不堪的商店裡,他們大多是購買書籍、收音機、留聲機、唱片和珠寶。
40年的元旦,希姆萊突然決定取消允許咖啡館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營業的決定,而且警告公眾在那天晚上不得過量飲酒,所有人都必須在新年夜凌晨1點前關閉店鋪。

40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窗戶外氣溫低到零下15度。德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辦公室或工廠里挨凍,因為沒有煤。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用童車推著或肩膀扛著一袋煤回家。每個人都牢騷滿腹。沒有什麼會像持續寒冷這樣消磨士氣。實際上半年的配給制度和物資短缺,已經極大打擊了德國民眾的士氣和對納粹政權的忠誠度,如果不是40年德國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大大豐富了國內供應,德國的士氣才重新得以鞏固。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柏林市場倒是繁榮了一陣,大量原本銷往英國的雞蛋、牛油、煉乳和鹹肉被運往德國,其價值達8000萬克朗之巨;再加上從挪威運來的青魚,大大緩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機。從9月底開始,每周又平均有2.5列火車滿載荷蘭的農產品在柏林郊區的幾個車站卸貨。通過搶劫富得流油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希特勒保證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麼寒酸。
法國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人們紛紛議論說同英國的和平大概也要實現了。
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平。從被佔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佔領國家支付的巨額佔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簡單,往往是一份燉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當然得算是素食主義者、禁酒主義者和禁煙主義者。他往往會邀請一個小圈子裡的人共進午餐,包括三四名副官、赫斯、新聞官迪特里希博士,有時也包括戈林。在這種宴席上,會擺上一種專門為希特勒釀制的酒精度僅1度的啤酒,有時也會擺上一種用酸白菜釀制的叫作「赫爾夫」(Herve)的飲料,其中加了一點摩塞爾河(Mosel)葡萄酒調味。

記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憶:

德國已經被封鎖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鎖既沒有給德國國內帶來飢荒,也沒有影響德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德國人的伙食還是勉強過得去的,雖然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樣的伙食難以下咽,但是由於一個世紀的磨練,德國人已經習慣了以土豆、捲心菜和麵包為主的飲食結構,而這些食品的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他們所缺乏的是肉類、脂肪、黃油和水果,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只有一磅的肉類,四分之一磅的黃油或者人造黃油的配給,沒有和平時期多,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維他命的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較尖銳,去年冬天的嚴寒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現在市面上唯一能買到的水果只有蘋果,而且還都是為小孩、病人、孕婦們預留的,去年冬天我們根本沒有見過香蕉和桔子,這個冬天看來也不會有這些東西,所以劣質的維他命葯片就配備給了軍隊和孩子。德國人沒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個星期他們只能吃一個雞蛋和很少的肉類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補缺,所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德國也不會發生飢荒。
如果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衣物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德國的羊毛製品以及棉花幾乎都是全部依賴進口的,現在德國對於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的:所有德國人的衣櫃里儲備衣服都足夠堅持到戰爭結束和封鎖解除的時候。絲織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眾有切膚的體會,就是軍隊也感到情況吃緊,每到冬季軍隊為士兵准備的防寒外套總是不夠用,希特勒的勞動服務組織穿的都是從捷克繳獲的制服,這個叫做「托特 」的組織里有幾千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本來應該軍隊里的勞動部門承擔的工作,而他們甚至連制服都沒有,夏天我在前線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穿的都是由粗麻布製成的平民服裝。為了緩解原材料的緊缺,絕望的德國人研發出了人造絲織品,特別是由纖維素製成的絲織品,德國號召家庭主婦捐獻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這樣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製造再生毛和棉絮——兩者都可用於人造纖維和人造絲的生產。
但是我卻不相信他們能讓8000萬德國人都穿上用木料製成的衣服。
至於那些進行戰爭所必須的原材料,情況是這樣的:德國的鐵礦含量豐富,從南斯拉夫和法國德國也能取得足夠的鋁礦來滿足巨大的飛機生產的需要,但是銅和錫卻非常短缺,但是德國有希望從巴爾乾和俄國來密布這一短缺的現狀。
至於石油,德國主管石油事務的Schell將軍說他對此一點都不擔心,當然即使他擔心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以下事實:
1. 德國空軍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賴進口的。所有德國飛機的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國以煤為原料自己生產的,現在德國的合成燃油的年產量大概是400萬噸,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所需的燃油數量。英國如果要使德國陷入危機,那麼就可以攻擊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廠,事實上英國也正在嘗試,他們擊中了萊比錫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廠,但是這樣的破壞程度遠遠不足以癱瘓整個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體系,甚至連實質性的影響都沒有達到。
2. 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用於進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還和蘇聯達成協議,至少每年可以從俄國進口100萬噸石油,但是我懷疑在戰爭開始之後,蘇聯是否真的向德國輸送了這么多石油。

3. 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而且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陷落也使德國在石油上揀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幾乎被削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私人轎車和沒有實際運載能力的卡車是不允許開動的,而且當局嚴格禁止使用石油進行取暖。

據我個人的猜測,德國的石油是夠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石油來滿足軍事上的需求,至少在兩年之內,德國不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農民不受配給制度的限制而礦業工人由於是「重體力勞動者」得到的量比較大。燃油也是從戰爭開始就進行配額限制,反映出德國很關注其在盟軍海上封鎖下貿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給:
340克麵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麵包(重體力勞動者)。
70克肉類(普通平民)或170克肉類(重體力勞動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體力勞動者)。
每日所需熱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4652大卡
國防軍士兵:平均3600大卡,戰時4500大卡(德國聯邦國防軍野戰食品迄今仍沿用這個熱量配給標准)。
各個被佔領國家和衛星國在向德國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國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鐵礦石、硫、硅、氮都來自被佔領國家。從1941年開始,德國有規律地用火車將在蘇聯繳獲的戰利品運回國內,以保持他們的生產速度。在德國人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下,歐洲每個國家都要為供養龐大的德國而耗盡力量。

俄羅斯提供勞動力和各種原料,烏克蘭提供小麥玉米和肉類,丹麥和荷蘭提供乳酪、肉類和黃油,挪威提供電力,和對生產裝甲鋼至關重要的鉬礦.瑞典提供鐵礦石,瑞士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匈牙利提供鋁礬土,羅馬尼亞提供石油和小麥,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火,比利時提供鋼鐵和機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鎢,鉻等戰略金屬.法國則提供從糧食、酒類到鋼鐵、鋁、武器、引擎、汽車……當然,與戰爭無關的私人小汽車、電冰箱、真空吸塵器和鋼琴等消費物品在戰爭結束前,都不準再生產。

使用配給卡的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標准從1942年底開始降為2078大卡,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士兵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降為1980大卡,1944年底降為1670大卡,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乾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荷蘭的每日熱量配給之所以較高,除了因為與德國同屬日爾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蘭在戰爭中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兵員!
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布的有關什麼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里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將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為防止囤積,在銷售的罐頭上用釘子打孔。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運動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熱量,因此,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於是,歐洲黑市猖獗,人們只能以10倍於正常的價格購買必須的食物.飢餓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歐洲大陸!
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肯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食。飢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耳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戰爭爆發時,德國必須養活將近八千萬人。在戰爭過程中,有一千二百多萬人被動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對工業或農業生產沒有貢獻,卻必須配給他們從二千七百五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糧。應征入伍的人中,有七百萬人由外國工人和戰俘所代替。他們雖然多半隻靠劣質的和單調的飲食來糊口,可是如果要他們到工廠和農場去乾重活,那就不得不給他們足夠定量的澱粉質食物。因此,在戰爭期間,平民和軍隊所需要的糧食總數比戰前的水平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國內供應量和總需要量之間的差額全靠在佔領區大肆征糧來彌補。

最受歧視的是猶太人。1942年9月以後,猶太人不準獲得任何肉類、肉製品、蛋品、糕餅、白麵包、全脂牛奶、脫脂牛奶或任何不經特別許可而分配的食物。發給猶太人的麵包證只准購買黑麥麵包。猶太兒童和青少年只獲得一般消費者的麵包配給量,他們沒有人造蜂蜜,沒有可可粉,沒有額外配給的果醬,他們也沒有資格獲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國人有權享受的所有其他補充配給,同等身分的猶太人則一概沒有。

1943年以前,德國國內對所有消費品實行嚴格的配給,再加上被佔領國家源源不斷的貢款,以及衛星國的進貢,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其他歐洲國家還是比較高的,僅次於美國,德國人民的飲食也是在戰爭進入了1944年後才逐漸變壞。

隨著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柏林的供應再度變壞,而且家庭婦女們還受到號召,交出家裡的「多餘」衣物、廢銅爛鐵、鋁鍋鋁盆。甚至連勃蘭登堡門也不能在戰時徵集活動中倖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隊員爬上門頂,將勃蘭登堡門的銅皮屋頂全部拆下來送去熔化。

德國被迫將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德國為了解決糧食的嚴重不足,就開始研究利用培養酵母菌來生產蛋白質.其方法是將木材和造紙廢水轉化為糖,由於這種酵母蛋白經壓榨後很像豬肉和牛肉,所以被譽為"人造肉"年產量最高達50000噸,
與此同時,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厲行節約。由於全脂牛奶的消費限於兒童、母親和從事有害健康的工種的工人,因而出產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來製造黃油。盡管這樣做並沒有改變牛奶中含有的脂肪總量,卻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應,從而在戰爭時期一直維持了令人相當滿意的脂肪配給。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這些適於種植的農作物的增產,影響了德國牲畜的總數,尤其因為海外供應的濃縮油被封鎖切斷了,而國內供應的敖皮也由於出粉率高而有所減少,在戰爭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飼料喂養,因此牛奶的供應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豬的總數不得不減少。到戰爭結束時,總數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大約百分之六十。豬肉和豬油的產量下降得比豬的總數甚至還要多,因為缺少穀物和土豆作飼料、屠宰下來,豬肉重量和豬油含量都減少了。

43年後的麵粉供應開始緊張,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產在德國就無法跟人口的增長同步,因此在戰爭開始時它馬上就陷人了供應不足。從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國的磨坊都必須加緊碾磨穀物。麵包師必須在白麵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麥。黑麥麵包中則經常摻入土豆粉。戰時麵包的常用縮寫為「K麵包」,不久以後,就有一批規定協調這種麵包的生產。這時,白麵包中必須含有至少10%的黑麥面;黑麥麵包中又必須至少摻5%的土豆粉或澱粉。盡管如此,麵包供應依然很緊,在戰爭進程中越來越不足。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

德國的消費品配給嚴格而有效,不僅食品列入配給,從衣服,鞋帽,香煙和烈酒都列入配給名單.
德國每人都有一本供應卡,例如,在餐館就餐,點菜後除交納現金,還需要從供應卡扣除飯菜已經明碼標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購買衣服,鞋帽時也是同樣,例如,每年供應兩件襯衣,那麼,在付款時必須有供應卡的布票,但是,買30馬克的高級襯衣還是15馬克的襯衣有選擇的自由.
由於德國缺乏橡膠,因此從軍靴靴底到軍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製造,省下寶貴的橡膠製造輪胎!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41年的冬天,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滅了,此時,德國國內,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要響應政府的號召為軍隊捐獻過冬衣物,還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應的削減,為了戰爭消耗,德國人開始體驗節衣縮食,挨冷受凍的滋味!
當盟國一知道德國在俄國作戰的第一個冬天嚴重缺乏寒衣的情況後,就開始大規模地采購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萬英鎊的價值買迸了總數近二萬五千噸的物資,采購范圍從羊皮外套和羊皮襯里的手套到羊毛舊衣和牛毛。德國搶購這些商品被認為是它的儲存減少,處境日益困難的明證。
經濟作戰部的意見是,雖然在它早先對德國物資匾乏情況所作的估計有時過於樂觀,但無疑已發現這時德國在對俄戰役中的衣著供應上是真正窮於應付了。

德國政府告訴每一個家庭,土豆現在應當只以帶皮的形式上桌,」它說:「最重要的是,在飯館和餐廳里,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橙子從此在德國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蘇聯幾乎收復了包括烏克蘭的全部國土,法國也為盟國解放,於是,肉,雞蛋和葡萄酒從德國人的餐桌上大大減少了!

從41年到45年盟國對德國城市毀滅性的轟炸,使得50萬德國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房屋被毀,無家可歸,納粹德國政府表現出非常的高效率,每當大轟炸剛剛結束,那些情緒低迷飢腸轆轆的難民,很快會看到,廢墟和瓦礫得到快速的清理,傷員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車迅速運來大桶的熱湯,抹著厚厚黃油夾著雞蛋和香腸的三明治,以及各種衣物,甚至還有兒童玩具,這堅定了德國人民在整個二戰期間對政府的信心.

德國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時從47小時增加到了49.2小時,數量不斷增加的外國勞工以及戰俘將被迫在德國工廠工作。軍工仍居於最優先的位置,納粹當局以煙草或者白蘭地的形式向軍工工人提供生產效率津貼,並承諾為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改善條件。但在生產率驅動中也有更嚴厲的一面:勞動力也被包括轉移到集中營在內的對「懈怠」進行懲罰的多種威脅所驅動。

1944年的德國配給標准,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麵包2000克,
肉食或香腸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雞蛋1個
香煙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對於許多柏林人是難忘的,主要是在這天發放的額外配給
香腸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頭一個,黃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配給,是無法堅持到10天後柏林戰役結束的!
在戰爭的頭五年裡,德國人的飲食一直是單調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著體積大、長氣力的食物,而缺乏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過並不嚴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質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對一般消費者的供應量始終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對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說,飲食通常至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最低營養。

德國人民的健康並沒有由於缺少食品而受到損害。工廠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並不過高。在出現這種情形時,主要是由於工作過度和在猛烈的空襲下生活條件普遍惡化,而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捲了德國,而到戰爭結束時,還出現了某些輕微的皮膚病。在其他方面,德國人民的健康和營養情況,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軍最後崩潰而帶來的苦難時期,多虧了地方緊急配給,人民還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應,從而避免發生騷動。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當然有佔領下西歐的經濟支持,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 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3年達到了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後來多生產虎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二戰期間共生產24000輛坦克。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軍事上寡不敵眾,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5年,德國戰敗了,德國彷彿是被納粹和希特勒催眠率領著經歷了一次,絢爛輝煌而又結局黯淡慘烈的夢,當一切結束的時候,德國才發現,在揮霍了日爾曼的狂想,復仇,激情和努力後,收獲的仍然是貧窮飢餓與殘垣瓦礫。45年底德國人每天的食品熱量只有1400大卡,是1942年的一半!普通人連吃飽一頓黑麵包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侈,曾經幫助中國救護南京大屠殺中的難民的德國友人拉貝博士,此時,也在德國忍受著飢餓的煎熬,知恩圖報的國人為拉貝博士寄去了煉乳,巧克力和罐頭,以解燃眉之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德國禁止進口牛肉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