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和俄羅斯裝束有什麼不同嗎

德國和俄羅斯裝束有什麼不同嗎

發布時間:2022-05-29 23:29:04

A. 為什麼納粹德國的軍服那麼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制服是德國人展示其怪異的一種最明顯的方式。誠如研究制服的歷史學家布賴恩·L·戴維斯所說:二戰時的德國是「沉醉於穿著各種各樣的軍服和仿軍服的國家」。制服和飾品構成了一個錯綜復雜而又含義特殊的大世界。當制服的細部變得錯綜復雜而稟具特殊含義的時候,就有人會將最終的眼光傾注其上。英國國王喬治四世就是這樣的人。如果世間有制服學究的話,就非他莫屬。德國「元首」希特勒也當屬其列。德國黨衛軍的四個師違背希特勒的命令而撤退,希特勒對他們實施處罰,就是摘下他們珍貴的袖口身份標志。其實,他是在處罰他們的制服,而在當時,制服幾乎具有神秘意義。而希特勒特別惱怒,因為其中一個袖口身份標志上有「Leibstandarte」的字樣,表明該主人是他貼身衛隊的一員,曾發誓誓死效忠他。

關注德國制服,我們必然要進入20世紀德國社會理解的黑暗世界。除了驅逐和消滅異族運動以純化德意志民族之外,第三帝國的社會行動計劃有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對「統一性」的要求,認為「統一性」就是理想的文化狀態。誠如約瑟夫·戈培爾所說,帝國文化部門——文學、音樂、戲劇等文化管理部門——的任務就是要「以思想文化的統一性團結所有具有創造性的人」。甚至戰時的前線,德軍也強調各部之間的「同伴友好情誼」。這種「同伴友好情誼」在當時不僅是一種普遍的黏合劑,而且是一種強有力的黏合劑。從理想化的角度說,人們普遍認為,士兵間的這種同伴友好情誼戰後會傳遍整個社會,即「前線精神」會帶來「大眾精神」,而那些思想獨特的人卻是國家的天敵。智者、諷刺者、異教徒、不合群者以及各種懷疑論者,要麼悄悄地被融化、被改造,要麼消失——不管在何地、以何種形式消失。這樣,第三帝國到頭來會成為一個團結緊密、固若金湯的整體。美觀大方的制服會提供群體黏合劑的可見證據,也會刺激民眾參與進來。德國的制服,不同於盎格魯—撒克遜人和俄羅斯人那些外表實在不敢恭維的深綠色套裝,對一般民眾來說,絕對具有不可抗拒的迷惑力,會激起人們的穿著慾望。有點地位的商號或勞動團體幾乎沒有一家是沒有自己耐看的制服的。與同等的人在一起工作,人們會穿粗棉布或保護性的工裝。但他們外出時穿的全套裝束卻被認為有點特別,無疑會吸引人們的眼球。馮尼格談到納粹德國的制服(包括軍服和民服)時用「極其戲劇化」來形容。
以礦工的制服為例。礦工在礦里工作時必須穿著實用而不大好看的工裝,但當他們不工作外出的時候,穿著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學徒工穿著黑色的高領束腰外衣,衣袖上和胸前釘著一排排的銀扣,數量多達24個,頭戴有帽舌的仿軍帽。在礦里的級別提高後,束腰外衣上的銀扣數量就會增加,最高級別是34個。(德國人喜歡上衣釘雙排扣,也許是為了可以多釘幾顆銀扣。)學徒期滿成為正式礦工後,就戴黑色有檐的平頂筒帽,帽正面有一個銀鷹大標識,頂上是羽飾。要處理正式事務,就加一雙白手套、一柄劍和一個紅白黑條紋的納粹黨十字臂章。郵政工作者、公共汽車和電車售票員的制服與軍服十分相似,束腰外衣用的是銅扣,帽子上是國徽——標著納粹黨十字的銀鷹標識。資深火車司機在左邊屁股後掛一柄劍鞘華麗、有劍飾的寶劍。退役老兵一律穿軍服,軍服上依然保留著服役時的肩帶、銀鷹標識和臂章。
如果你有幸找到一份地區獵鷹訓練師的工作,就可穿灰制服,制服上是銀扣、黑皮帶,戴著像蒂羅爾人那樣有羽飾的帽子。因為工作場所主要在戶外,還穿高幫黑靴。急救、建築、運輸等部門工作人員的著裝像軍人,穿著都十分引人注目,以喚起人們想參加該行業的慾望。急救部門的指揮人員還佩一柄劍。國營建築公司工作人員的服裝像軍人,但臂章上標明服務單位。德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制服,不論男女,都與軍服十分相近,領章和肩章上都標明級階。
全德國人都喜愛制服,當然也不能將孩子排除在外。德國女童子軍(女子必須參加的組織)的服裝是黑襯衣白褲子。

據說希特勒曾說:軍服一定要帥,這樣年輕人就會義無反顧的投軍效勞。二戰納粹德國對全人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拋開政治因素,我們來看看納粹軍服設計堪稱二戰翹楚。納粹軍服制服標志著法西斯主義時尚改造的最佳例證,就是他們對制服的迷戀。在窮兵黷武的極權政體之下,制服成了象徵地位與力量的標識。更可怕的是,由於種族主義理論的影響,軍裝制服被納粹當作彰顯日耳曼人人種優秀的道具。如今成為「惡魔」代名詞的第三帝國軍服,是那個時代法西斯政權中最醒目的流行。

納粹對制服的要求可謂一絲不苟。納粹時代的德國軍隊,秉承著普魯士的軍事傳統,無論軍事理論、武器訓練,乃至軍容裝備,都恪守著嚴謹的作風,軍服也不例外。此時的軍服,延續了德國傳統軍服的基本特徵,再加以改進創造,設計製作毫不馬虎。夏季軍服採用混紡棉質材料,冬季則採用羊毛布料與人造纖維材料合織,軍服表面挺括整齊。
雖然隨著二戰的推進,為了適應戰時生產原料緊張的特點,後期適當降低了面料中棉、羊毛布料的比例,造成軍服外觀不如早期硬挺。但總體說來,德國軍裝的質量依然堪稱二戰翹楚。

從第三帝國建立伊始,納粹就開動宣傳機器宣傳軍國主義理念。德軍制服的設計也成為宣傳戰中的棋子,希特勒甚至親自過問軍服的設計生產。制服中加入了眾多裝飾物,顯得更醒目美觀,日常服、禮服採用收腰修身的設計,凸顯出軍人的體態美。根據當時德國的報道,很多青年入伍參加,為的就是能得到一套漂亮的制服。法西斯的「軍服宣傳」攻勢,在年輕人中收到了奇效。
因為二戰戰事吃緊的原因,後期德國軍服在款式設計、剪裁要求與縫制工序上進行簡化,降低了生產時間和對生產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不過,這些僅限於普通的士兵階層,軍官制服基本沒有受到布料標准降低、剪裁縫制從簡的影響,而且一些上層軍官的制服,都是找高級裁縫定做的。德國軍方每年都會出版關於軍裝定製的書籍,其中將各種制服的基本樣式、板型尺寸、製作工藝、配件圖片等等詳細列出,以方便將官們按圖索驥,找自己心儀的裁縫製作出令人滿意的軍服。德國上層對軍裝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今天的戰史研究者提起二戰時期的德軍軍服,依然難掩稱贊之色。它就像一株妖艷的罌粟,魅力非凡卻含有劇毒,總給染指它的人帶來厄運。英國王儲查爾斯的小兒子哈里王子,曾經在化裝晚會上穿著納粹軍服,惹得全世界媒體指責聲連連。張曼玉也因為自己主理的時裝品牌派對上,出現大量納粹軍裝元素而遭炮轟。
因納粹制服而頂上罵名的人,著實不少。而靠它受益的,也大有人在。當今著名男裝品牌HUGO BOSS 的創始人胡戈·費迪南德·波士(Hugo Ferdinand Boss),就是其中之一。1923年,胡戈在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麥琴根(Metzingen)開設了一家服裝店,為客人提供西裝定製的服務。不過幾年之後,因為德國經濟蕭條,胡戈的生意瀕臨破產。1931年,他加入納粹,並獲得了為黨衛隊、沖鋒隊以及希特勒青年團製作制服的工作,從此他的制衣廠開始快速發展。

隨著二戰爆發,為了完成軍方訂單,胡戈開始大量使用集中營里的波蘭、法國囚犯做勞力。戰爭結束後,胡戈·費迪南德·波士被認定為「第三帝國的投機取巧者」,並被取消了投票權,罰款8萬馬克。1948年,他去世了。但作為戰後德國郵遞員、警察制服的生產者,HUGO BOSS品牌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此後,胡戈推出男裝成衣,並逐漸打開知名度。雖然這段生產納粹制服的歷史不甚光彩,如今的HUGO BOSS品牌也希望極力淡化,但長期制服生產積累下的寶貴經驗,卻讓它在戰後獲得了世界男裝界的認可。

B. 各國的服飾和穿戴習俗

1,瑞典服飾

瑞典的傳統民族服裝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緊身褲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婦女則戴式樣不一的包頭帽。在正式禮儀場合,男子一般是西裝革履,加上一件長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長裙。

2,法國服飾

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

3,中國服飾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體現了漢族千年不變的民族特色,並通過周禮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4,日本服飾

日本服飾最主要就是和服,由於設計漂亮,款式多樣,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愛。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實即古時之小袖,小袖的表著化始自室町時代,貴族的下著白小袖逐漸成為庶民的表衣。



5,韓國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C. 俄國對服裝製作與中國 要求有什麼不同

俄羅斯人很注重儀表。與吃相比較,俄羅斯人更偏愛穿,更看重外在的「包裝」。所以,在穿著服飾上講究色彩的和諧、整體的搭配。比如,他們家中的衣櫥里起碼備有三種不同場合穿著的衣服,即家居服、運動服、西服。在家穿休閑服,外出旅遊穿運動服,上班則穿西服。三者不「張冠李戴」,也不馬虎湊合,人們穿戴整齊,打扮得體。

目前,俄羅斯的穿衣時尚已經世界潮流化、時裝化,一副好的「包裝」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在莫斯科、聖彼得堡這樣的大城市,每周都能從電視中看到來自巴黎、義大利的名牌時裝發布會,從中人們可以捕捉時下流行款式、預測未來時裝走向、變化自身裝束,使之趕上潮流。不過,由於俄羅斯獨特的氣候和地理位置,並非每款時裝都適合。因此,這就決定了俄羅斯人在取世界之「精華」之外,必然完整地保存著適應本民族特點的服飾。自古以來,俄羅斯就形成了自己民族所喜愛的傳統服裝,多少年來,民間一直保存著這些獨具俄羅斯韻味的穿著。

(一)傳統服裝與服飾

俄羅斯大部分傳統服裝作為日常穿著早已被世界服裝的潮流所沖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走進了歷史的博物館。但也有幾款傳統服裝令俄羅斯人偏愛至今,竟經過幾代人的穿著,完好地、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並且至今在大的時裝店中仍佔有一席之地。例如,有兩款大眾化的服裝——魯巴哈和薩拉范就深受婦女們的喜愛。每逢傳統節日到來,人們就穿上這種富於民族風味的服裝。由於這種服裝色彩艷麗,裝飾細膩,能烘托氣氛,逐步變成了人們的節日盛裝。

魯巴哈

「魯巴哈」是傳統的女裝,其樣式有點像長袖連衣裙。從前,俄國婦女下地除草時都穿魯巴哈,因為長袖能防止稻草扎刺皮膚。魯巴哈又被稱為「割草裙」。不過,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魯巴哈下部為直筒裙,並不太適合田間勞動。但俄國人的除草器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它的扶把很長,可站立除草,無須彎腰,除草時穿這種裙子並不受約束。魯巴哈沒有腰身,穿著時須束腰帶。

最早的魯巴哈用亞麻製成,不僅樣式單調,而且缺乏色彩。如果能有呢料的魯巴哈,在當時是非常奢侈的。只有到節日來臨時,人們才將這種高級的魯巴哈穿出來。這時的魯巴哈裙擺都裁剪得很寬大,一般為90—140公分,裙擺也因此顯得飄逸。

魯巴哈的款式多樣,因地區而異。南部地區的魯巴哈為「冬尼卡式」,式樣比較簡單,領口有所點綴,下半部採用直筒裙式。而北方的魯巴哈則有修長的腰身,上身衣袖寬松,能將姑娘的身材襯托得更為修長而豐滿。據說,這種式樣很久以前曾流行於斯拉夫人中間。

點綴上漂亮的圖案是魯巴哈的獨特之處。莫斯科和北部地區的魯巴哈為大紅色,肩部鑲有黃、黑兩種顏色,色彩搭配和諧悅目,領口刺綉著均勻的綴褶,下半部則採用紅白相間的方格裙搭配,顏色奪目又不花哨。這種款式後來成為北方姑娘的盛裝,至今仍是鄉村節日慶典中必不可缺的點綴。

實際上,每個地區的魯巴哈都別具一格。斯摩棱斯克地區以白色為主基調,肩部紅白相間,袖管為蝴蝶式,十分漂亮;而瓦洛尼什地區則以繁瑣的綉花、復雜的圖案為特點,整體看來,顏色熱烈、活潑,但又不失整體的和諧效果。

薩拉范

「薩拉范」為女士連衣裙,是一種在俄國曾十分大眾化的服裝,款式頗像今天人們穿的太陽裙或沙灘裙,但用途絕非像太陽裙那麼單調,它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的服裝。

冬季,薩拉范用厚呢、粗毛、毛皮製成,是過去俄國婦女的典型服裝。人們貼身穿棉麻襯衣,外面穿薩拉范,然後再圍上厚厚的毛披肩,穿這一身就可以禦寒過冬了。當然,今天的俄羅斯婦女冬季不會再穿薩拉范了,但夏季穿這種傳統服裝的人仍然不少。薩拉范的面料有手工蠟染、粗麻布、印花布等等。衣服上飾有綉花、補花、絲帶,變化多端的裝飾和色彩使薩拉范顯得自然、活潑、隨意。俄國婦女通常在冬季暖氣供應不錯的時候,穿著棉布的薩拉范在家中料理家務。

「薩拉范」一詞來源於伊朗語中的「薩拉巴」一詞,意為「從頭到腳」。據專家認為,薩拉范最早出現於古羅斯人與東斯拉夫人的分離時期,直到16、17世紀才在俄羅斯盛行起來。當時,薩拉范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因此,名稱也千差萬別。在莫斯科、斯摩棱斯克,薩拉范被稱為「薩拉諾夫」;而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則稱其為「古德沙」。

不僅名稱相異,各地的薩拉范其式樣也大不相同。歸納起來,有四種款式,即冬尼卡式、科索科林式、直筒式、腰帶式。

阿爾漢格爾斯克流行的是科索科林式。因為它地處北部,冬季寒冷,所以薩拉范里加有厚厚的襯,一般用手工織成,厚麻織成的「里」用於禦寒,以深藍、天藍、純白呢料居多,禦寒保暖是薩拉范的第一功能。莫斯科人穿的薩拉范略講究一些,面料選用上乘的羊皮、粗紡羊毛,裙擺寬大,被稱為「腰帶式」,質地和顏色都比較高檔和講究。俄羅斯南部,人們穿的薩拉范被稱為直筒式和科索科林式。

由於貧富階層的懸殊,雖然薩拉范的款式相同,但質地卻不一樣。貴族女子的薩拉范用的是錦鍛、絲綢,顏色也選用華麗富貴的天藍色和玫瑰色。貧困人家女子的薩拉范只是粗呢、麻布做的,而且基本上無裝飾物。有時候,到過節時,人們就在上面縫上些玻璃片和銅片,以區別於平日的服裝。

淑巴

「淑巴」即皮大衣,是俄國人冬季必不可缺的禦寒服裝。淑巴有貂皮、裘皮、羊皮、兔皮和狗皮等不同貨色,很久以前,俄國人的淑巴主要為羊皮。由於俄羅斯氣候寒冷,淑巴一直是冬季服裝的主宰,直到羽絨服的問世,才徹底打破了淑巴的壟斷地位。

俄羅斯人穿了許多年淑巴,淑巴幾乎一成不變的款式和顏色,讓人感到服裝的雷同和缺乏新意。近幾年,為了重振淑巴,前後涌現了幾批新穎別致的款式,受到俄羅斯人的歡迎。新式的淑巴花紋漂亮,款式時裝化,顏色也逐漸豐富起來,一蹶不振的皮衣生意也由此而改觀。

羅蒙諾夫是俄國皮衣的生產地之一,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這里的皮衣之所以聞名,是由於皮質的特殊,皮子來源於一種雜交的種羊。19世紀中期,羅蒙諾夫因比而小有名氣。據說,這里的冬季寒冷異常,而以前只有雪橇作為交通工具,所以,乘雪橇外出必須穿暖,淑巴便由比應運而生。

另一個盛產皮衣的地方在波希洪地區,它的皮衣在雅羅斯拉夫爾、沃洛格達、伏爾加河一帶遠近聞名。「杜布留卡」是一種短大衣,樣式頗像披風,其作為復古皮衣的一款,近幾年隨著皮衣業的振興在俄羅斯十分流行。由於變幻多端的式樣,加上磨砂面、多色彩的製作,淑巴已經成為裝扮俄羅斯冬季不可缺少的點綴。

民間頭飾

俄羅斯人的頭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古時候,通過頭飾可看出女人的不同年齡,一般姑娘的帽上不封頂,發際分兩側露出。已婚婦女要戴帽子,不能露出一丁點兒發際,凡露「珠絲馬跡」者,必受到公眾的譴責。俄國農村婦女習慣將頭發梳成小辮,盤在頭上呈羊角式。在南方,天氣一熱,婦女們將頭發紮成兩股,以便在田間勞動時不受頭發的干擾。

發箍是姑娘的主要頭飾。發箍種類有鑲珍珠的、花環式的、普通木頭的。除此之外還用發帶來裝飾頭發,高級的發帶上面還鑲有寶石等貴重物品。最普通的頭飾要算是亞麻制的手絹,它與婦女的帽子一樣,隨年齡增長而選用越來越深的顏色。姑娘結婚時,帽子就取代了手絹。許多地方的女子在婚後的第一年要戴牛,角帽,就是在普通帽子上縫一塊牛角,有時是一塊骨頭或木片。婦女生育以後,牛角帽就換成軟帽或者是已婚婦女常戴的喜鵲帽。

俄國男子的頭飾出現於基輔羅斯時期。當時,男人蓄長發、留長胡。在今天的反映古羅斯民間風俗的壁畫中,這種頭發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公元10世紀時,俄國斯瓦朵斯拉夫大公曾將頭發全部剃光,僅有一小綹頭發懸垂於耳旁。不僅發型如此,胡須也僅保留上唇中間一撮。據說,大公的發式效仿的是東方男子的發式。16~18世紀,哥薩克人也流行這種發型,而當時俄國大部分男子已有了剃頭刮鬍的習慣。後來,只有失去親人或在宮中失寵的人才留發蓄鬍,以此來發泄自己的悲哀與不滿。

19世紀,俄國男人以留中分、偏分而時髦。戴的帽子也是反映社會地位高低的標志,富家名門子弟的帽子用緞子製成,上面佩有各類寶石,以突出自己的身份。一般男子沒什麼裝飾,頭頂的只是普通的呢帽。

(二)現代穿著特點

女士穿裙 俄羅斯婦女有一年四季穿裙子的傳統,夏天通常是一身「布拉基」,冬天,無論多冷的天,也穿裙子。

俄羅斯婦女對著裙裝有自己的一套認識,她們認為冬季穿裙子不僅不冷,反而暖和。因為裙子裡面能套護膝、護腿、厚襪、厚毛褲,而裙子恰好又遮一層寒,所以比穿褲子更暖和。冬季穿的裙子一般很長,裙擺一定到靴子上方一寸左右,這樣,無論外面穿大衣或是皮外套看起來都很美觀。當然,我們所介紹的這種裝束,並非是所有女士的「專利」,只是俄羅斯中老年婦女的特有打扮。

年輕姑娘則不同,她們冬季也穿裙子,但卻是另外兩種穿法:一種是超短裙,另一種則是超長裙。超短裙固然是美的,但姑娘們也因美麗而「凍人」(動人)。有時甚至在寒流降至,氣溫只有—20℃時,她們依然將大腿幾乎全部裸露,皮膚與空氣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長統絲襪。盡管如此,俄羅斯姑娘仍然不會改變其穿著。由此可見,美在俄羅斯婦女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據說,俄羅斯婦女在中老年時期,患關節病者增多,一方面是由於特別寒冷、潮濕的氣候,一方面也不得不歸咎於她們在年輕時不注意腿部保暖所致。

由於俄羅斯婦女的傳統習慣是偏愛裙裝,所以,平日的服裝市場以裙裝居多,長裙、短裙、連衣裙、西服裙應有盡有。女裝中西服套裙較多,而西服加褲則明顯供應不足。這種排斥長褲的做法,也無不與婦女們喜歡穿裙裝的傳統有關。

尤其是在交際、應酬場合,女人們都要穿裙子。穿長褲則被認為是對客人的不尊重。有一位俄羅斯朋友到中國經商,適逢陽春三月下揚州,與那裡的廠家談一筆生意。3月的揚州,雖然室外陽光融融、春意盎然,但室內卻依然寒氣未散。為了迎接遠道客人,工廠領導專門進行了接見。俄羅斯人在這種場合是十分注意衣著的。男人們穿一身筆挺的西服,其夫人則著一身典型的俄式「布拉基」。歡迎儀式後緊接著是長時間的商務談判,以致使其夫人不得不在眾人面前接二連三地打起了嚏噴。

崇尚皮裝 前面我們講過俄羅斯人在冬季禦寒主要以皮裝為主,喜歡穿皮衣,而今天,能禦寒的冬裝種類很多,無論是款式和質地都能與皮服媲美,但俄羅斯人還是對皮服情有獨鍾,這是為什麼呢?

俄羅斯人對皮裝的追求實際上反映出了他們追求美的獨特性的品味。皮衣具有高貴、華麗、時髦之美,這正是俄羅斯人所看重的特點,皮裝既能滿足禦寒的需要,又體現了華貴,所以一直深受俄羅斯人的鍾愛。不過,皮衣在十年前的確受到過冷落,那時,正是羽絨服剛問世不久。皮衣在其競爭中退居「二線」,因為皮衣不僅顏色單調,款式亦陳舊得喚不起人們的興趣。追求到皮衣的質地,便追求不到款式;有光鮮亮澤的皮毛,但沒有別出新裁的式樣。人們在欣賞其華貴之餘,不免為其他方面的黯然失色而倍感婉惜。

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皮衣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外優秀品牌源源不斷地打人俄羅斯市場,其新潮的設計、人時的款式,重新喚起了俄羅斯人對皮衣的興趣。人們拋棄了死板、缺乏線條美的羽絨服,穿上了來自法國、義大利、土耳其的時裝化皮衣。不少俄羅斯人甚至不遠萬里,風塵僕僕地跑到土耳其,親自選購皮貨。於是,幾年前由此還引發了俄羅斯人去土耳其的旅遊熱。經過不斷地引進、挑選,俄羅斯人將最喜歡的皮衣款式穿在了自己身上。現在,五顏六色的皮衣,款式新穎特別,彼此爭奇斗艷,在冬日中裝扮著都市的風光,成為俄羅斯所特有的景緻。

在穿皮衣的同時,還須配相同質量的皮帽、皮圍巾、皮手套,這樣才算置齊了「行頭」,否則,沒有這樣的「伴侶」匹配,再好的皮衣也會黯然失色。

服裝的長短 除了在服裝顏色、款式上俄羅斯人比較注意以外,他們在服裝的長短上也頗有講究。

也許是地處寒冷地區,選擇衣服時人們往往挑長的,而且不管是呢大衣、風衣,還是皮大衣,其長度一定到腿肚子才算合適。這一習慣與傳統的穿著風格分不開。冬天人們要穿長靴,所以要求衣服與靴子間的空隙不宜過大,否則不美觀。按俄羅斯人的眼光,大衣起碼要長至腿肚子部分而不應高於膝蓋,這樣大衣和靴子兩者的匹配才能算完美。當然這樣的穿戴僅指女性而言,而男士的大衣,長短全在個人喜好,不苛求統一的模式。

D. 為什麼納粹德國的制服至今還影響著世界各國軍服。像俄羅斯的軍樂隊,還有服飾標志、美洲的一些國家

設計款式新潮,配色大方、高貴(這點最重要),整體給人感覺美觀有不失莊重。這得感謝希德勒,他曾經說:「我們的軍隊要有全世界最漂亮、最高貴的軍服,這樣才能激勵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軍隊、報效祖國。」

E. 18世紀 俄羅斯服飾

根據彼得大帝1700年的聖旨,俄羅斯的軍人和城市居民不得再穿戴舊式的俄羅斯民族服飾,並規定了服飾的新要求:男士燕尾服,長襪子,短披風等,女士的衣服類似德國或法國樣式的長裙和深開口的較緊上衣。
具體可以參考:http://gastelloschool.narod.ru/historiplat0101.htm
另外關於軍隊的服飾可以參考:http://www.misd.nsc.ru/museum/uniform/1/
有圖片。
目前在俄羅斯非常流行舉辦18世紀服飾舞會,各個城市都經常辦這種活動,莫斯科這樣的舞會我曾經照了些照片,手機的效果不太好。

F. 送50分 !請問歐洲民族服裝的特點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男裝

瑞典

瑞典的傳統民族服裝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緊身褲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婦女則戴式樣不一的包頭帽。在正式禮儀場合,男子一般是西裝革履,加上一件長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長裙。

奧地利

奧地利男子平時著裝隨便,喜歡穿羊皮短褲或馬褲;正式場合則穿西裝。在山區,天氣寒冷時,很多人穿著馬褲和羅登尼料做的夾克。 觀看歌劇時著裝特別端正,不穿便服和牛仔服之類的服裝,而大都著高級禮服出入歌劇院。節慶時,男子愛穿白色禮服,女子多穿紅色衣裙。

德國

德國人不喜歡服裝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穿西裝一定要系領帶。在赴宴或到劇院看文藝演出時男士經常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並略施粉黛。在東部地區,已婚者都帶上金質戒指

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人一般在穿戴上不十分講究,他們的原則是簡朴實惠。其經常穿著的服裝是襯衫,短袖衫等,西服多在正規場合穿用。各地區的民族服裝有一定差別。女子服飾有四種。保加利亞人在服飾上強調內外有別。在家主張隨便一些,在外則要求莊重一些。在辦公室或在街上行走時,一般要求穿外衣。

法國

法國素有時裝王國之稱,巴黎更有時裝之都的美譽。 進入90年代,法國婦女裝朴實風格走俏,素色衣裳盡領風騷,男人也特別注重穿著和儀表,出門前總要刮臉梳頭,在外面總是衣冠整齊,令人賞心悅目。

紐西蘭人

紐西蘭人比較注重服飾,正式盛大的集會大都穿深色西服或禮服,但在一般場合人們的穿著趨於簡便。婦女打高爾夫球時都是穿裙子。

澳大利亞

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在正式場合打黑色領結,達爾文服是流行於達爾文市的的一種簡便服裝。婦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在社交場合則套上西裝上衣。無論男女都喜歡穿牛仔褲,他們認為穿牛仔褲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條圍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講究些,披在身上。他們的裝飾品豐富多彩。

冰島

冰島氣候寒冷,而且許多地方氣候無常,所以人們都喜歡穿大衣,普遍戴口罩和圍圍巾。會見外賓,參加舞會和宴會時,如果天氣較為暖和,則身著傳統的社交禮服或深色西裝。婦女講究著裝和化妝藝術,喜歡穿名貴皮毛大衣,出入社交場合則要巧梳發式並倆戴質料考察的頭飾。

烏克蘭

除在正式場合著西裝或質料考究的大衣外,男子在一般場合都喜歡穿夾克衫或襯衫,女子喜歡扎花頭巾,小姑娘愛扎漂亮的小辮,節日戴用鮮花和樹枝編成的花冠。烏克蘭婦女的傳統服裝大都呈流線型,樣式很獨特,一般只在緊身襯裙外罩一條羊毛短裙,大部分婦女外出時肩掛或手掛小挎包,佩帶耳環並化妝,但以化淡妝居多。

G. 德國和俄羅斯是一個國家嗎

不是一個國家。

德國和俄羅斯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是相互獨立的。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下,理論上德國早應該和俄羅斯劍拔弩張了,但理論和現實總有差距,德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非但沒有勢不兩立,反而有諸多共同語言,雙方在很多方面甚至惺惺相惜,比如北溪天然氣管道工程。

德國和俄羅斯的關系:

德國出於種種因素的考量,極願意成為蘇聯和歐盟之間的調和劑,同時希望將蘇聯拉入歐洲經濟體系中,增加自身籌碼。因此在冷戰期間推出「新東方政策」,德國也與蘇聯保持著較為良好的關系。不過,德國和俄羅斯的友好合作關系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就終止了。

H. 德國和俄國在歷史上的關系如何兩國文化風俗有無相似之處

在許多人眼裡,1945年以前的蘇聯和德國是戰場上的仇敵。納粹德軍的入侵奪走了2700萬蘇聯公民的性命,而蘇聯紅軍正是踩在第三帝國的廢墟上宣告一個強國時代的到來。不過你可否知道,就在這些血淋淋的歷史中卻隱含著一個重大的秘密——德國和蘇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了20餘年的軍事合作。近日,俄羅斯《時間報》、《軍事歷史研究》等刊物向外界披露了這中間的諸多細節。

列寧號召向德國學習俄羅斯歷史學家羅曼諾夫經過大量研究後發現,1917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為了擺脫協約國兩面夾擊的困境,曾密令德軍總參謀部實施「托爾計劃」,用一列專列將流亡瑞士的俄國革命者列寧送到里加,希望通過布爾什維克的革命運動,給同樣危機四伏的沙俄以致命一擊,迫使其退出戰爭。據擋案披露,列寧一行在經過德軍佔領的波蘭時得到了一切方便,但共產主義者並不相信德皇的善意,而是希望利用帝國主義的矛盾來進行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要求蘇俄人民學習德意志民族良好的自我管理及卓越的組織管理優點,他不斷在演講中說:「我們要學習德國人的紀律性,否則我們的民族終將被奴役被滅絕。」列寧認為,德國的純理性思想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要求,列寧不僅要求身邊的戰友和群眾學習德國—普魯士精神,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率先垂範。關於這一點,當時負責軍事和肅反工作的斯大林、捷爾任斯基都有深刻印象。

蘇俄向德國學習的熱潮在1918年遇到了寒流。德國並沒想到俄國十月革命會取得勝利,出於極端階級仇恨,50萬德軍向蘇俄發起猛烈進攻,妄圖把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里。為鞏固政權,列寧背負出賣無產階級利益的指責,甚至被懷疑是德國間諜,堅持與德國達成割地賠款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約》,及時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寧向反對和約的戰友解釋說,1805年普魯士因耶拿一戰慘敗而被拿破崙征服,不過德國人沒有感情用事,他們被迫簽署了更加屈辱的和約,之後卧薪嘗膽,終於在1815年通過滑鐵盧一戰復國。昨天的普魯士正是今天蘇俄應該學習的榜樣。不出列寧所料,德國帶給蘇俄的屈辱沒有持續一年便因德國戰敗而結束。在沙俄和德意志帝國廢墟上出現的新國家波蘭改變了蘇俄與德國的矛盾性質。狂熱的波蘭民族主義者畢蘇茨基元帥依靠協約國的幫助,不僅使德國土地里西亞劃歸波蘭,而且參加了1920年武裝干涉蘇俄的戰爭,並在華沙城下重創紅軍,迫使蘇俄割讓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這樣夾在德蘇大國之間的波蘭無意間拉近了德蘇關系。

蘇德在拉巴洛聯手

到1920年,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擊退了協約國三次武裝干涉,粉碎了國內白衛軍的瘋狂進攻,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一輪軍事對抗中贏得勝利。與此同時,蘇俄期望十月革命的火種在短期內燃遍全歐洲,但隨著德國11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失敗,使蘇俄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出現了某種均勢,結果雙方都不得不面對現實,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關系由軍事對抗向和平共處發生過度。於是1922年,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一次討論「復興歐洲經濟問題」的國際會議,會議首次邀請蘇俄和戰敗國德國參加。

蘇德兩國在接到與會邀請後都十分重視。列寧原計劃自任團長出席會議,因工作、健康和安全等原因未能如願,但列寧向會議說明:「代表團的組成及擁有最廣泛的全權和列寧本人參加完全一樣。」會前,列寧囑托蘇俄代表團團長、外交人民委員齊切林:「不是以共產黨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到熱那亞去。……做有利於我們的生意,特別是爭取與德國實現關繫上的突破。」而處於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也急切改變自己「國際棄兒」的環境,派遣有「日爾曼形象代言人」之稱的著名外交家,外交部長馮.拉特瑙伯爵率團參加,力爭有所突破。

1922年4月10日,熱那亞會議在義大利外長的主持下召開。有關國家根據事先統一的口徑,向蘇俄提出償還沙皇債務的苛刻要求。蘇俄針鋒相對提出反建議,會議陷於僵局。會議進行到4月15日時,同樣因提出修改凡爾賽和約遭到拒絕的德國代表團深感受到冷遇與壓制,於是向蘇俄代表團探詢是否願意在會外單獨同德國舉行雙邊會談。當齊切林知道這一消息時已是深夜,馬上開會作出決定:利用德國代表團在協約國與蘇俄之間搖擺不定,並開始把希望轉向蘇俄的時刻,發動一次外交突襲。4月16日凌晨1時15分,齊切林打電話將拉特瑙伯爵從睡夢中叫醒,邀請德方當天上午11時到熱那亞郊區拉巴洛舉行雙邊談判,並特意說明這天是星期日,蘇俄代表團才能抽出時間,否則是無法安排的。這突如其來的「邀請」迫使全體德國代表立即召開一個「睡夜會議」,期間德國代表曾兩次打電話給英國代表團,但均因英國外交官員都在熟睡之中,無法得到迴音。5時整,德國代表團通知蘇俄代表「依約赴會」。幾小時以後,德國代表團坐上汽車,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反對電話才姍姍而來,拉特瑙伯爵說:「酒已倒出,就應當喝下去。」他跳上汽車直奔拉巴洛。

蘇德代表從12點開始正式會談,一直談到下午6點30分,兩國外長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德國和蘇維埃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協定》,這就是開辟長達20餘年蘇德合作時代的《拉巴洛條約》。根據條約,雙方恢復外交關系,在最惠國待遇原則下發展雙邊貿易和經濟關系,雙方放棄賠款和財產等要求。隨後,兩國又締結了一個秘密軍事協定,德國抗拒凡爾賽和約的禁令,向蘇俄提供成套武器製造生產線,幫助蘇俄紅軍建立現代化參謀指揮和訓練體制,蘇俄則向德國開放基地和工廠,德國能夠在那裡不受干擾地訓練裝甲兵、飛行員及其他軍事人員,研製凡爾賽和約嚴禁的武器。

1926年4月,蘇德簽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條約》,德國向蘇聯保證不參加任何國際集團對蘇聯的封鎖,蘇聯則保證了德國東部的安全,這項條約更加促進了兩國的軍事合作。當時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甚至希特將軍甚至希望聯合蘇聯,共同對付與法國結盟的東歐新興軍事大國波蘭。
斯大林贊揚蘇德軍事合作椐檔案記載,國防軍統帥塞克特對蘇德合作非常高興。1922年底,他在國防部創立了一個管理機關,在波恩和莫斯科均設有辦公室,動員德國公司把遭到禁止的武器生產線轉移到蘇聯(當年蘇俄通過憲法,改國名為蘇聯)。不久,克虜伯公司便在圖拉製造大炮、裝甲車,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區開業製造飛機發動機,法本化學公司在薩馬拉省製造軍用瓦斯和毒氣。德國派出專家幫助蘇聯建立三個大型兵工廠,德籍專家一度占蘇聯軍工企業外聘專家總人數的80%。兩國軍事技術和人員的交流保持著和諧的關系,形成了互通有無、互相幫助的局面。

1928~1933年,蘇聯展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圖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工業基礎,迫切需要德國大量援助,德國也投桃報李,向蘇聯提供了大量信貸以及幫助蘇聯向德國企業訂貨。以1930年到1933年為例,這4年蘇聯從德國進口的總值分別為4.31億馬克、7.6億馬克、6.26億馬克和2.82億馬克。通過合作,蘇聯在先進武器設計製造和軍事人員培訓等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蘇聯潛艇部隊。1926年,以德國海軍少將阿諾.斯賓德勒為首的代表團訪問蘇聯,對德國潛艇深感興趣的蘇聯海軍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國能提供潛艇設計和建造方面的幫助,不久,4艘德國潛艇的設計圖紙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國把全套E-I級潛艇的圖紙買給了蘇聯,還讓最好的工程師到列寧格勒幫助蘇聯人完成潛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已擁有309艘潛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

更令人吃驚的是,俄羅斯軍事博物館現存資料顯示,整個20世紀20年代,德國派遣了60名一戰期間的王牌飛行員到蘇聯利佩茨克基地,專門協助訓練全由日爾曼人組成的蘇聯空軍飛行大隊。這其中包括後來成為納粹空軍元帥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陰,並與一位蘇聯姑娘產生深厚的感情。與戈林的浪漫經歷不同,德國「空降兵之父」斯圖登特在20世紀20年代經常在德蘇之間往返,幫助蘇聯人在梁贊建立了傘兵基地,與蘇軍共同探討利用滑翔機實施空降作戰的可能性,他為此還在一次滑翔機訓練中把頭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國裝甲兵之父之稱的古德里安將偽裝成「農用拖拉機」的德國第一代坦克運到蘇聯喀山,進行了各種環境下的機械化行軍及遭遇戰演習,他的閃電戰理論在蘇聯得到完整示範,並最終發展成型。1926年蘇聯紅軍在第聶伯河舉行代號為「西方」的大規模合成演習,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請參與編寫演習大綱,這中間就包含了他對閃電戰戰術的設想。

斯大林對雙方的合作關系相當滿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寫信給外交人民委員齊切林說:「我想……我們與德國人的事情將運行良好。」

希特勒上台導致關系破裂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標志著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蘇德良好的軍事合作關系也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1934~1935年,兩國貿易額急劇下降接近於零。但瘋狂反蘇反共的希特勒有時也能客觀估計形勢,1933年4月底,他在接見蘇聯駐德國全權代表時表示,他與斯大林在反對凡爾賽和約體繫上是一致的,「雙方可以互相補充並給予相互幫助」。

以此為契機,1933年8月1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蘇聯政府向德國訂購武器的動議。1936年,蘇聯制訂了一個宏偉的海軍建設計劃,這個計劃實現的首要前提就是德國提供幫助。蘇聯造船人民委員捷沃相回憶,他每次向德國提出訂貨的論證和清單都要先交斯大林審定,可見其手重視的程度。這一時期,蘇聯駐德大使館商務代表康傑億馬克的貸款時,提出要用貸款的一半訂購德國的軍工產品,特別是軍艦、潛艇和飛機,談判差點獲得成功,只因希特勒被蘇聯人的龐大胃口嚇壞了,所以才叫停。

1938年底,希特勒開始具體計劃發動大戰,為避免德國重蹈兩線作戰的覆轍,德國突然率先提出加強蘇德軍事合作問題,提出用蘇聯原料換德國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1939年1月,他命令所有與軍事工業相關的人民委員15天內提出A、B兩份向德國訂貨的清單。據統計,從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定到1941年6月22日蘇聯遭受德國全面進攻,蘇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鹽、鐵礦石、鉻礦石、錳礦石、有色金屬等價值4.7億馬克的戰略物資,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呂措」號重型巡洋艦及建造該艦所需的設備、艦炮、水雷、魚雷、潛望鏡、最新型號的飛機樣品、火炮樣品、坦克、通訊設備、300多種機床和機械樣品,發動機、氣輪機等。為了保證德國供貨的質量和期限,蘇聯政府令捷沃相率一個委員會常駐德國,該委員會及其麾下專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達700人之多。捷沃相對德國官員說:「我們的任務是從德國得到最新最完善的軍工設備樣品。我們不購買老式軍品……只要我們不那准這一點,我們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訂貨。」

從執行協議的態度看,雙方是守信義的。1941年上半年,即德國陳兵400萬於蘇聯西部邊界直至進攻蘇聯的前一天,德國一直按照協議供給蘇聯貨物,其數量超過了1940年的總供貨量。蘇聯一直按協議忠實供給德國貨物,直到1941年6月22日的前一天,整列整烈火車的貨物仍停在邊境,待發西送的。

其實,希特勒只想把紅火的蘇德軍事合作當作戰略欺騙的工具。希特勒在1941年初指示與蘇聯有關的軍事訂貨必須絕對地履行,德國企業都得到按時完成蘇聯訂貨的指令,甚至在需要時不惜損害本國軍隊的訂貨。為了欺騙蘇聯,德國抓緊向蘇聯供貨,臨近戰爭的4~6月,德國的供貨量甚至超過了蘇聯同期的供貨量。這一切使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進攻就在眼前,待到1941年6月22日德軍開始炮擊邊境時,斯大林惱怒地罵了一句「這個混蛋!」從這一天開始,蘇德長達20餘年的軍事合作被硝煙和鮮血所埋葬。

I. 德軍非洲軍團軍服是什麼樣的,和歐洲戰場上的黨衛軍與國防軍一樣嗎,官兵都穿不穿馬靴

德軍非洲軍團的軍服和歐洲戰場的軍服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地理氣候的關系,以沙漠作戰的迷彩作戰服為主。而德國國防軍的軍服和黨衛隊的軍服雖然款式大體相同,但是有具體差異,比如軍服的顏色(黨衛軍以黑色為主,註:德國國防軍裝甲部隊的軍服為黑外,其餘都一樣)、帽徽上黨衛隊有骷髏標志作為區分、還有具體單兵裝備也不同。最後一個問題是馬靴,這個主要是看具體兵種,具體作戰地理位置了,和作戰部隊的裝備情況而定,但是一般國防軍和黨衛隊馬靴都是標准配備的!希望你滿意!!!

J. 俄羅斯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區別嗎 也就是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的區別 具體點

追根溯源的話,都是北歐來的黃毛。區別就是日耳曼人南下的時間早一點,斯拉夫人更原滋原味一點。這都是很早很早以前時候的情況了。

到了羅馬的帝制時期,斯拉夫人因為匈人西進連帶的民族遷徙而倒了比霉,西邊被日耳曼人打,東邊被匈人打。當時日耳曼人和羅馬接觸了以後,開始進化到奴隸社會,和羅馬交易就指望掠賣斯拉夫人口了。斯拉夫人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

德國人只是日耳曼人其中的一個品種,相對西邊的鄰居稍微純一點,但是還是不如他的北歐鄰居純。但是他們和法國人的日耳曼人成分主要都來自法蘭克族群。英格蘭人也是日耳曼人,但和他們不是一個族群,他們是海上來的維京人。其他比較大的族群大部分都被羅馬摁死了。

俄國人是東斯拉夫人,相對西邊的鄰居有一定混血,主要是維京人的。除此之外,羅斯人是被羅馬人教化而開化的,他的文明算是羅馬的兒子輩,他本身又和羅馬結親+結盟,所以從立場上來說,和羅馬的敵人,現在的歐洲人不同;之後又被蒙古統治了很長時間,影響了他的民族性格。所以雖然都是黃毛,但是三觀和歐洲人迥然不同。

閱讀全文

與德國和俄羅斯裝束有什麼不同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