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丟舊衣服的叫什麼

德國人丟舊衣服的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9 23:47:42

1. 德國垃圾怎麼分類

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等。垃圾可分為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

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於公眾的私有品,垃圾經公眾分類投放後成為公眾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准公共資源,垃圾分類搬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後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

從國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1)德國人丟舊衣服的叫什麼擴展閱讀:

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則常常被簡易堆放或填埋,導致臭氣蔓延,並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體。

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一百元至幾百元不等。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生產著垃圾。後果將不堪設想。

2. 德國人到底嚴謹到什麼程度

1.西門子手機為什麼在中國「混」不下去了

說實話,西門子手機做不下去,跟德國的嚴謹作風有直接的關系,也沒有好好考察中國的市場行情,中國的消費者大多處在「有錢沒文化」的水平。(也許有的人不願意了,要罵人了,先不要急,接著往下看)去年我在本地最大的手機維修公司幹了幾個月,摩托和諾記的接待台各自都有5,6個還是人滿為患,還得排隊叫號。(可想而知「有錢沒文化」的佔了絕大多數)西門子只有一個接待台還門可羅雀,而且來修西門子的基本上都是西門子找人代工的幾款型號的機子。(不明白西門子為什麼要出那幾款機子,在砸自己的牌子啊)
先說一下摩托的機子吧,摩托還真是了解中國的消費行情,我是摸清了摩托手機的規律,摩托每新研發推出一種手機,(注意這里用的「種」不是「型號」)先不把所有的功能都做上去,推出一款「型號」新機型上市,等賣的差不多的時候,價錢跌下來了,把這款機型拿回來,在軟體上增加一兩種功能,又當作新型號的機子推向市場,如此往復,大家都是知道的,新機上市時的價格是利潤最高的。他們研發出來一款新機型,可以當作4,5款機子來賣。當年最具代表性的是「V998,V998+,V998++」。這是只在軟體動腦筋的,現在這兩年行不通了,摩托又開始在硬體上作手腳了,新推出的機型先不把所有的外圍硬體放上去,如藍牙,紅外,存儲卡之類,後面再慢慢加,用的都是一種主板。如此這般,摩托的研發部門每研發一種機型,就等於別人研發4,5款,可想而知摩托在中國多賺多少錢。(證明:我前一陣幫朋友把他的V303用軟體升到V600,除了硬體有些不同,軟體,操作界面都是一樣的,當時兩款機子相差好幾百塊錢呢。還有E398和E1也是同樣的道理,我也幫朋友升過,還有很多機型就不灰渙芯倭恕#?
再說說諾記,諾記使用的手法和摩托的也差不多,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8210和8250,8210也可以通過軟體升級升成8250,(除了早期推出的8210有CPU的限制)但是兩款機型當時相差1000多塊錢呀。還有一款機型在這得提一下,5510,就是橫版的兩邊的鍵盤是模仿電腦鍵盤的布局,這款機子看起來相當可笑,你把電池後蓋取下後,可以看見裡麵包含了一個豎版的3310之類的手機,外面不過是套了個殼子加了個鍵盤而已,可想而知諾記的研發工程師是多麼的「偷工減料」,連重新設計一塊主板都懶得設計。還有相當BS一下諾記的88**和89**系列,機子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卻賣的那麼貴,就是抓住了中國某些爆發戶的虛榮,愛炫耀的心理,這種機型在國外是根本賣不出去的,在中國卻有那麼大的市場,還有最近諾記推出的天價手機,10萬塊呀。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某些人「有錢沒文化」!
再說回西門子,(這里指的不包括西門子代工的幾款型號,那算是西門子的策略失誤吧)德國人的嚴謹是出了名的,每推出一款機型都是嚴格的經過定型,設計,編程,做工,測試等一系列漫長的時間,我還沒有發現西門子有象摩托和諾記那樣的「系列」機型,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西門子不會象他們那樣蒙騙消費者。(也許有人會指出6688,6688i這個系列,也是靠軟體升級。那是有人不了解手機的發展歷史,那時候推出6688的手機軟體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等達到了,西門子立即推出了6688i,從而造就了一代機王。這和摩托.諾記的明明現在的技術,軟體已經相當的成熟,是可以實現的,可是他們就是不給你做上去,到後面再慢慢的加,推出新機型的時候再用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另外再說一下,西門子手機操作軟體的開放性是別的牌子不能比的,用戶可以通過修改操作系統的軟體來為手機增加新的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有6688i的顯示環境溫度,顯示來電的所在地,SX1的CPU超頻。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別的機型有這樣的功能。(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呵呵)
2.--德國人的嚴謹
德國人的嚴謹

德國歷史上不乏有韜略的政治家,善於思辨的哲學家,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更不乏奉規章制度為圭臬、生性守時守法尊重權威、善於完成規定動作的平民百姓。約束這些百姓的不光是法律,更是一種自覺的民族性。

從法國初到德國,E先生陪我去辦各種手續。穿馬路時,正趕上紅燈,見左右無車,我便准備穿過馬路。E先生伸手把我攔住說:「這兒可不是法國,紅燈一亮,就算路上沒車,行人也不能過」。打那兒以後,我也和德國人一樣,紅燈一亮,路面上即使空得像是將有總統車隊通過,也老實巴交地站住不動。倒不是怕有什麼危險,而是有礙於德國老頭老太太們責備的目光。可有一回,紅燈亮的時間過長,我等得不耐煩,便穿過馬路。走出100米外,回頭望去,見那位和我同時等著過馬路的德國婦女仍孤零零地站在馬路對面,兩眼盯著似乎再也不會變綠的紅燈。那紅綠燈肯定是出了毛病,不知這位老實的德國婦女還要等多久。

德國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廢品回收。政府鼓勵居民把垃圾分類,把廢紙、瓶子等與菜葉、果皮等分開,裝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環保部門還接連不斷地在居民的信箱里塞一張垃圾日歷,提醒大家哪天回收哪類廢品。比如周四回收舊衣服,周五回收舊報紙、雜志等等。德國城市街頭有專門回收廢瓶子的垃圾箱。三個球形垃圾箱並排站在路邊上,棕色、綠色或透明的瓶子應分別扔進三個不同的箱里。盡管不遵守這些規定也不會被罰,可居民們大都很自覺,不嫌麻煩。

德國人按規定行事有時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讓人頗為惱火。乘公共汽車就常碰到這種情形。

公共汽車上靠門的座位上方一般都有老幼病殘優先的標記。但多數情況下,公共汽車里總有許多空座位,這專座似乎也就意義不大了。一次,我和朋友上了車,隨便坐在了靠門的位子上。隨後上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太太,走到我面前,示意我起來讓她,並用拐杖指了指座位上方的標記。其實車上沒幾個人,幾乎所有的座位都空著。我以為這么較真兒屬於例外,可是隨行的朋友說,他也碰上這么一回。德國中小城市公共汽車或有軌電車平日10分鍾至15分鍾一趟,節假日、周末每半小時才一趟。一次我趕一趟去火車站的有軌電車,待我提著行李氣喘吁吁地趕到車門前,司機剛好接到發車信號。任我怎麼打手勢、拍車門,司機也沒開門。我只好再等半小時,結果誤了火車。德國的汽車站和火車站常設有自動售票機,上面有縱向的兩排按鈕,右邊一行售成人票,左邊一行售兒童票(半價)。旁邊一張表格上註明去何處按哪個鍵。有一回我買票錯按了售兒童票的鍵,票出來後才發現。我忙又再買了張兒童票,心想,兩張半價相當於一張全價。待上了火車,檢票員來查票時,我掏出這兩張票,解釋是怎麼回事,自以為守法到家了。可檢票員不這么看,他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價錢雖然一樣,但這仍是兩張半價票,而不是一張全價票。所以盡管我付了一張全票的錢,仍不完全合乎規定。但是他並不打算罰我,只要我明白這個理兒。我猛然醒悟:在德國,小貓不能走大洞。

要麼說德國人遵紀守法,認真嚴謹,有耐心,有韌性,要麼說他們缺乏靈活性,死心眼兒,過於順從長官意志。這是一種國民性的正反兩面。
2.德國人:讓我難忘的細節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時間:2006年01月09日

□梁玉瓊

德國人以嚴謹著稱。我有幸在一個德國鍋爐工程公司項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難忘的細節。

知道與不知道

和德國人一起開會、談話,聽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類的話頻率甚高。說完後,德國人總是掏出一個小筆記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問題抄下來。

對於一個進度很緊的工程項目,這樣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員巴不得老外對每個問題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卻要「研究研究」。

德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種是問題已經超出他的專業知識范圍了,或者是問題涉及到他們分包給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計算軟體對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得到結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國人會說自己不知道,然後打電話回歐洲去問。

另一種是屬於動腦筋和通過簡單計算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但不屬於該工程師的部門責任范圍,或者他認為自己不應該自作主張替別人拿主意的,德國人多數會說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鍋爐工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比如,合同里規定要用美標或德標鋼材,現場出現短缺,要用便於采購的國產材料替代,在進度壓力下,德國人的技術確認成了卡節骨眼的事兒。

一雙雙熱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個焦點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來,可偏偏老德不緊不慢地說「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說完,中國人就氣不打一處來,有人罵德國人無能,有人甚至質問,難道我們中國人花這么多外匯雇外國人來做現場指導,就為了聽這樣的話嗎?

過了兩天,德國人已經把意見整整齊齊地寫好,對於國產替換材料,有國產材料和原設計材料的牌號對照,屈服點和抗拉強度的對比,謹慎的德國人總是通過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強焊接強度等方式,來降低替換材料時材料差異帶來的風險。

德國人並非不知道中國人期望他去說OK,並非不知道施工進度的壓力,但是,他們仍舊能冷靜地說出他們的意見,不屈服於現實的壓力,這就是他們的思想獨立與嚴謹。

老實說,這些「不知道」要比投領導所好,不經調查就拍腦袋說出來的「知道」和「沒問題」要踏實得多了。

小政府大公民

每逢開周會,一到下午6點還開不完,羅伯絲先生就會瞄一下手錶,然後說:「I have to report to my government now.」(我要向我的政府匯報了)

對於德國人,家裡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那麼,真正的政府對於普通的德國人來說是管些什麼呢?

幾次去德國出差,讓我體會到德國「小政府,大公民」的特點。

地鐵站台沒人檢票,商場不用存包,街道上看不到拖著長掃帚的清潔工,卻乾乾凈凈。馬路上沒有汽車喇叭的尖叫,火車站樸素的磚牆上,很少看到少年們塗鴉的發泄。

有一次,我去德國同事家做客,發現他家門把上掛著一塊牌子———「今天輪到我家打掃公共衛生」。原來,在德國市鎮的小區里,打掃公共地段的任務,就是用這樣的吊牌,一家一戶地傳遞下去。

德國的馬路可不像中國城市裡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有交警指揮交通,馬路大多數是兩車道,一些馬路連紅綠燈也沒有,行人過斑馬線,有絕對優先權,這種優先權是完全靠駕車人和行人各自守法自律來保證的。

德國人開車很守規矩,無論開的是賓士寶馬,還是大眾,只要前面有斑馬線,司機就會提前減速。

有一次,我在斯圖加特市結束工作,啟程回國,從旅館拖著一個行李箱出來,要穿過窄窄的斑馬線到對面的S-Bahn輕軌站。沉重的行李箱在斑馬線上翻倒了,我也被拖得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

說時遲,那時快,一輛白色的寶馬車穩穩地在斑馬線外剎住了,我撿回一條小命。車主鑽出車外,對我又是搖頭,又是聳肩。從他的身體語言,我明白到他也受了一場驚。這條斑馬線劃在馬路彎道過去一點的地方,雖然沒有形成視覺盲區,但並不容易在遠處看清楚,如果不是他那刻板的提前減速,那肯定就是一場血光之災。

無論富貧

德國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對陌生人,他們很少「自來熟」,要呆上兩三個月,招呼才慢慢變得隨和起來。有些德國同事7年下來,稱呼我時還總是一絲不苟地加上Mrs。

在德國,他們下班後都趕緊回家,類似東方國家裡男人因為應酬客戶而半夜歸家的事情,很少發生。

那到了中國呢?他們會入鄉隨俗嗎?

會。但是德國人是完全沒有功利目的的。大家可以吃飯喝酒,但第二天,事情該怎麼樣,還得怎麼樣。

有一次,某位領導要晚上請德國人吃飯,通知是中午時來的,時間很緊,大部分德國人都婉拒了,理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跟「政府」請假,有的人則以沒有時間回家洗澡換衣服為理由。

我只好向他們解釋,為了中德雙方的友誼,請你們還是盡量來赴領導的宴吧。

最後,晚宴還是以冷場告終,只有德方項目經理和工地經理「顧全大局」赴宴,其他德國人都心安理得地回家。

我聽過很多中國人指責德國人高傲和冷淡,我只能說,他們自己同胞之間,也都是相交淡如水,很少像中國人這樣你來我往。

鍋爐進入調試階段了,要進行連續10天的蒸汽沖管,利用高壓蒸汽將殘留在鍋爐管道內的雜物和氧化物沖干凈。

黃昏時候,我走在機組旁邊的水泥路上。按照安全規范,蒸汽吹管出口有消音器,消音器周圍都屬於隔離區域,以免蒸汽燙傷。

離開隔離區域約五十米的地方,有一座保安崗亭,保安員忠實地守在崗亭里。我看到德國人盧格西先生慢慢地走到門衛跟前,比比劃劃,好像要說些什麼,然後,他把自己頭上的保護耳罩摘下來,掛在保安員的耳朵上。

我的眼熱了,這個德國人一直就很同情工地上的工人,每次中午,當他看到工人席地而坐吃盒飯的時候,他總是說,瞧,這些人都營養不良!我給他解釋,上海的建築工地可能是國內管理水平最高的,工人們都有臨時工棚,有人管伙食。他說:A happy labour is a good labour.(一個開心的勞工是好勞工)。他和另外幾個德國人總是把穿舊的衣服和勞保用品都洗干凈,送給與他們素不相識的工人。

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我接觸的都是德國的普通打工仔,他們可能是為了賺一份比國內要豐厚的工資,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們憑著本分和良心,對待每天的工作。這,就是德國人,能製造出賓士和寶馬汽車的德國人。

3. 德國風情民俗簡介

1、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

2、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3、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4、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5、德國的傳統美食

德國的美食也能夠體現出德國的風俗民情來,而且美食也是啤酒節必不可少的。最為典型的便是豬腳與香腸了,特別是香腸,數量達到了上千種,經過水煮或者是油煎之後,搭配上特色的佐料一起食用,味道更好。

4. 德國的風情民俗

德國風俗民情如下:

1、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

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2、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

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3、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4、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

5、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4)德國人丟舊衣服的叫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5. 求一部二戰電影,影片一開始是一位老人在整理舊物,回憶當時在德國統治下的生活

嗯……我想想……好耳熟啊。。。《鋼琴師》?

網路:《鋼琴師》講述了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6. 看看德國人怎麼分類垃圾

德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歐洲第一,垃圾分類系統也非常復雜。
街道上的垃圾桶,罩的塑料袋一般分黃色和藍色。前者收集紙包裝等可回收的垃圾,後者容納果皮等生活垃圾。 廚房裡的垃圾桶一般要求罩上藍色塑料袋,平常吃剩的飯菜,瓜皮果屑等等就丟在這里。袋子滿了後打個結,拎到屋外指定地方,清潔工人一看塑料袋顏色就知道怎麼分類處理。 對有機垃圾(食物等),德國通常焚燒或深埋處理,但2005年起歐盟開始禁止填埋有機垃圾。焚燒污染小,而且熱量可以發電或供熱。
在有機垃圾箱的旁邊通常會有綠色的箱子,那是丟紙的地方,不需要的廢紙、報紙、雜志、書籍等都丟在那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紙盒、紙箱不能丟進去。因為它們屬於可回收包裝,應丟到專門的黃色塑料袋裡。剛到德國的中國人常常不知道這點。這種印有醒目可回收標志的塑料袋可以從就近的郵局及超市免費拿到。其他的可回收包裝如罐頭殼、塑料盒等等不論其材質只要印有可回收標志都可以放到此袋中。
德國的每一個超市門口都有一個收集廢舊電池的箱子。玻璃瓶、玻璃罐根據顏色丟到不同的垃圾箱里。通常玻璃製品的垃圾箱三個一組,箱上標有醒目的顏色標志:褐色、綠色、透明無色,提醒你不要丟錯了。 如果再犯第二次我們不會再來
絕大多數德國民眾對德國繁雜的垃圾分類都持支持態度。我有位朋友在德累斯頓大學讀書,他說,剛到德國的時候住在學生公寓里,由於在國內沒有這個習慣,把垃圾混到一塊丟出去了。有一天,他看見宿舍管理員戴著手套把他丟棄的垃圾袋打開,重新分類,這讓他非常震驚也非常羞愧。
不遵守這些規則,麻煩就會找上門。有一回,我在一家垃圾回收公司打工,跟著同事到一個小區,一位

7. 德軍搶走的一塊破布為什麼到了現在能值50億

德軍搶走的一塊破布之所以能價值50元,因為這塊破布是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真跡《八十七神仙卷》,有上千年的歷史,太過於珍貴了。

直到1944年,徐悲鴻先生才從自己學生那裡得到了古畫的消息,賣畫的人要價20萬銀元,少一分都不賣。徐悲鴻先生為了古畫,擔心古畫有損,沒有選擇報警,最後他為了將古畫買回來,將自己畫作賣了以及夫人的首飾都典當了,才湊夠了20萬銀元,贖回了古畫。

在民國時候,這幅古畫就高達20萬銀元,按照當時20萬銀元的購買力,現如今價值超過50億元。

8. 目前全球的舊衣服處理方式有哪幾種

那你家的蟑螂可不只幾個了。因為; 蟑螂體長3050公釐(最長者達2英寸),淺紅棕色,生活於戶外或黑暗、暖和的室內環境(如地下室和有火爐的房間)。成年期長約1年半。雌體可產卵莢50個或更多,每個卵莢內含卵約16枚,45天後孵出若蟲。若蟲期長1114個月。美國蟑螂原產於熱帶美洲及亞熱帶美洲,翅發育良好,能飛很長一段距離。蟑螂繁殖能力強。白天蟑螂大多隱藏在廚房的角落,碗櫥的縫隙中,夜間四齣活動找食吃。 蟑螂幾乎什麼都吃,香的、臭的、硬的、軟的。有時候它還會去啃書脊裡面的漿糊,把書咬破;鑽進電視機、收音機里,把電線包皮咬壞;甚至能咬傷嬰兒的皮膚和手指。它還吃糞便、痰液和小動物的屍體。它邊吃邊排糞,身上弄得很臟, 粘帶病菌,污染食物,傳播各種疾病,比如副傷寒、痢疾、結核和急性肝炎等症。蟑螂為雜食性昆蟲,幾乎什麼都吃,葷素不限,各種食品點心,尤其喜愛吃腐敗發酵的有機物。垃圾、糞便、死動物,麵包、糕點、饅頭、衣服、書籍、皮毛、中葯材、肥皂,從衣物到垃圾,連書上的漿糊都是蟑螂食物。水對於蟑螂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蟑螂的天敵是蜘蛛、蠍子、蜈蚣、螞蟻、蟾蜍、蜥蜴等。有一鳥類:俗名Cucarachero(學名Troglodytes audax),也會捕食蟑螂。另外,貓、猴子及老鼠也會捕食蟑螂,是蟑螂的天敵。 蟑螂常為了獲取水分和適宜濕度而有趨濕性的活動,所以到了夜晚,它們往往爬到水槽里,群集在茶水桶周圍,或停息在水管上。 室內蟑螂可以通過牆洞以及門、窗縫隙擴散到周圍鄰居,雖然擴散的范圍不大。在溫暖地區,它們可遷居室外,已如上述。 蟑螂已被證明攜帶約40種對脊椎動物致病的細菌,其中重要的如傳染麻風的麻風分支桿菌、傳染腺鼠疫的鼠桿菌、傳染痢疾的志賀氏痢疾桿菌和小兒腹瀉的志賀氏副痢疾桿菌、引起瘡癤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綠膿桿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腸道感染的大腸桿菌以及傳播腸道病和胃炎的多種沙門氏菌,如乙型傷寒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等等。蟑螂沿可攜帶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種致病菌,除了上述的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外,尚有如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糞鏈球菌等給你介紹幾種 滅蟑方法 蟑螂葯從滅蟑原理和給葯方式上分以下幾類: (一) 觸殺類,通過葯物噴灑或煙霧熏蒸,而使葯物達到蟑螂體表——依靠葯物與蟑螂身體接觸來殺滅蟑螂的方式。觸殺的主要產品有: ① 菊酯類噴霧劑,其代表產品有雷達、滅害靈等,這類產品進入市場最早,被廣泛使用 或濫用了二十多年,蟑螂已經對其產生了極強的抗葯性,對德國小蠊(體形較小的一種蟑螂)已經基本無效; ② 殺蟲凈粉劑、0.09%增效百蟲靈、5%馬拉硫磷、1%殘殺威粉劑等; ③ 滅蟑煙霧,通過物理的方法生成煙霧,以煙霧為載體將葯物派送到各個角落來達到殺蟑目的的,如滅蟑煙霧彈等。 (二)喂毒殺滅類,把滅蟑葯與食餌及引誘劑、防腐劑等按一定的比例復合在一起,製成蟑螂愛吃的有毒餌料來殺滅蟑螂的方式。喂毒殺滅的主要產品有: ① 滅蟑顆粒劑,滅蟑葯物和餌料混合,造粒、烘乾,主要用於拋灑有蟑環境的地面等; ② 滅蟑膠餌, 濕性膏狀毒餌, 有注射器裝和貼片裝及水膠餌滅蟑螂葯.其中滅蟑螂水膠餌是國內剛剛製作的特效滅蟑螂葯,效果持久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漸漸得到老百姓的喜愛. (三) 生物滅蟑類,採用對人類無害的環保方式滅蟑,主要品種有: ① 利用不同生物(物種)的不適應性差異特點來達到滅蟑目的的,引發蟑螂自相殘殺和絕食死亡。我國的「螂平1號」是此類中的唯一產品; ② 利用蟑螂病毒製造蟑螂瘟疫來殺滅蟑螂的。國產的「毒力島」是此類中的唯一產品。 以上介紹的是比較典型和實用的蟑螂葯品種,還有有極少數品種或是因為效果,亦或是使用場合的局限而被省略。 下列雖然不屬於蟑螂葯的范疇,但它和蟑螂葯的作用比較類似,對此也作一點簡單的說明。 ① 滅蟑陷阱:引誘蟑螂進入設好的圈套繼而殺滅之,如,曹大爺的蟑螂罐、蟑螂屋等。 ② 超聲波滅蟑,這種方式因為效果不佳和使用過程會產生小劑量的超聲波輻射,現已逐漸淡出市場...

9. 德國有什麼特殊的習俗

德國禮俗

德國人勤勉矜持,講究效率,崇尚理性思維,時間觀念強。他們不喜歡暮氣沉沉、拖拖拉拉、不守紀律和不講衛生的壞習氣。多數德國商人都具有上述性格。在商務活動中,德國商人講究穿著打扮。一般男士穿深色的三件套西裝,打領帶,並穿深色的鞋襪。女士穿長過膝蓋的套裙或連衣裙,並配以高統襪,化淡妝。不允許女士在商務場合穿低胸、緊身、透明的性感上裝和超短裙,也不允許她們佩戴過多的首飾(最多不超過三件)。我們與德國人打交道時,如在這些方面加以注意,則有助於贏得好感和信任。反之,則會被視為待人無禮和不自重。

在公關談判中,德國商人不僅講效率,而且准備周詳,瞧不起「臨陣磨槍」缺乏准備的對手;喜歡在商談前即准確地做好談判議程安排;在談判中他們倔犟好勝,表現得較為固執,難以妥協,因而交易中很少讓步。但他們重合同,講信譽,對合同條文研究得極為仔細與透徹,合同一旦簽訂,任何對合同的更改要求都不會得到他們的理會,他們執行合同也十分嚴格。德國人在交談中很講究禮貌。他們比較看重身份,特別是看重法官、律師、醫生、博士、教授一類有社會地位的頭銜。對於一般的德國人,應多以「先生」、「小姐」、「夫人」等稱呼相稱。但德國人沒有被稱為「閣下」的習慣。

德國人愛吃油膩食品,且口味偏重,香腸、火腿、土豆是他們最愛吃的東西。他們還愛飲啤酒,但在吃飯、穿衣、待客方面都崇尚節儉。給德國人贈送禮品,務須審慎,應盡量選擇有民族特色、帶文化味的東西。不要給德國女士送玫瑰、香水和內衣。因為它們都有特殊的意思,玫瑰表示「愛」,香水與內衣表示「親近」,即使女性之間,也不宜互贈這類物品。用刀、剪和餐刀、餐叉等西餐餐具送人,有「斷交」之嫌,也是德國人所忌諱的。在服飾和其他商品包裝上禁用於或類似符號,忌諱茶色、黑色、紅色和深藍色。

與德國人丟舊衣服的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