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為什麼打不過巨艦

二戰德國為什麼打不過巨艦

發布時間:2022-05-30 03:47:10

❶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攻擊英國的艦隊

德國海軍根本沒有那個實力。
一戰後,隨著德國公海艦隊在英國斯卡帕灣自沉,德國曾經達到世界第二的海軍灰飛煙滅。
在整個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海軍的重建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嚴格限制,舉步維艱。
納粹上台後,德國重整軍備的步伐加快。但是德國陸軍和空軍嚴重擠佔了海軍的資源。1935年,希特勒為了換取英國的綏靖,和英國簽署了《英德海軍協定》,德國保證自己的海軍規模不超過英國海軍的35%。雖然雷德爾偷偷地搞了個《Z計劃》,准備秘密建造達到英國海軍60%。但是這個計劃周期很長,要到1946年才完成。可是1939年戰爭就爆發了,德國海軍建設變成了爛尾工程,處境尷尬。挪威一戰,德國海軍水面艦艇損失過半。這種表現更讓希特勒對海軍失望已極。更多的資源被轉給了表現優異的陸軍和空軍。剩下的資源(包括尚未造好的軍艦也被拆卸)被轉給了潛艇部隊,德國水面艦艇部隊也就是苟延殘喘了。堂堂的俾斯麥艦居然被當成襲擊艦使用,威風了三天就在英艦重兵圍剿之下被擊沉。提爾皮茨艦淪落到去挪威駐扎來威懾巴倫支海北極航線,結果由於缺乏燃油,總計只主動出擊了一次半,在英國海空圍剿下,像只老鼠地在挪威東躲西藏。最後因缺乏修復配件而趴窩在挪威港口裡,被英國空軍炸毀。如果說俾斯麥還有擊沉胡德艦的戰績,而提爾皮茨艦的戰果簡直不值一提。
德國海軍成了一支畸形發展潛艇的瘸腿海軍。雖然群狼戰術一度揚威於北大西洋,打的英美魂飛魄散。可是只依靠潛艇,缺乏大型水面艦艇配合和空中支援的海軍是堅持不下去的。1943年以後,德國群狼在英美打擊下死傷枕籍,最終失敗了。

❷ 二戰時德國如此強大,為何沒有自己的航母戰斗群

究其原因,主要是戰前德國的地理位置決定的了,德國是個大陸國家,僅有的幾個出海口都在內海里邊,(這點和我國現在的情況有些類似,但當時德國情況更糟糕)。傳統的海軍強國英國警惕的守在出口(類似第一島鏈),即使德國當時有航母,也不足以在戰時突破封鎖轉戰到大洋,反而會成為靶艦一般,被追逐圍堵。這點兒,善於精細參謀作業的德軍統帥部不會不明白。
其實德國並非沒有航母,船台上的一艘"齊柏林伯爵」號,到戰後也未投入使用。建造和使用一艘航母的代價,足以建造一個潛艇艦隊,而在當時德國所處的環境下,潛艇帶來的戰果可能更大。

❸ 二戰的時候眾列強大多有航母,為什麼德國始終沒有

德國科技並沒有你說的那麼發達,德國海軍相比世界海軍強國來很弱,完全不是海軍強國日本的對手。德國原計劃也要造航母,並且航母齊柏林號已經下水,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德國入侵波蘭,二戰歐洲戰事全面爆發,物資實力非常有限的德國只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有限的裝備發展上。對於海軍來說就全力建造潛艇,水面艦艇就造魚雷艇和少量驅逐艦。

❹ 二戰揭秘:德國巨艦「俾斯麥號」是怎麼被擊沉的

歐根親王號
是重巡洋艦
沒有被嚴重損傷過
戰後在哥本哈根被英國接收
其後被美國拿走成為實驗品
俾斯麥被擊沉的主要原因是中了魚雷
開始是被打壞了鍋爐
後來則是受到航母的追殺
被打壞了舵
後被眾多英艦攻擊沉沒
在沉沒前,「俾斯麥」號抵擋住了90發左右英國戰列艦主炮炮彈和310發左右其它炮彈的直接命中(只有四發擊穿其主裝甲帶),同時承受了6-8枚各型魚雷的打擊。再加上自行打開通海閥兩小時後沉沒。其強大的威力和防護性能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丘吉爾譽為「造艦史上的傑作」。
官方很多都是這么寫的

❺ 二戰德國海軍為什麼就不能把巨艦集合起來和英國人打一次日德蘭那樣的大海戰

因為有時候在軍事上並不是數量多,就能夠取勝的,如果你看過孫子兵法,不,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你都應該知道,很多時候打仗看的並不是數量。


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樣一個哲學道理,那就是量變引起質變,如果數量足夠多,那麼他們集合起來的力量也是驚人的,但當時的德國海軍真的有這樣的力量嗎?

  • 總結

我覺得當時德國海軍可能是想過這種情況的,但是現實讓他們沒有辦法,這樣的孤注一擲帶來的只能是全盤皆輸。

❻ 二戰握有整個西歐的德國為什麼打不過英國皇家海軍

1、再好的武器也要靠人來操作。
英國是海上大國也是海員大國,而海軍屬於技術兵種,戰時英國能動員多少有經驗的海員加入海軍?德國呢?!

2、經驗問題
我永遠不否認德國多出驚才絕艷的人物。
但戰爭不是打架單挑,是靠集體力量的!德國精英是損失一個少一個。而英國是損失一個差點備兩個。比如船長,大副,機械長這類需要長期操船經驗的職務。德國損失不起。
3、德國軍隊內部矛盾影響資源分配,天生底蘊不足。
德國是陸軍大國,這以為著德國長期忽視海軍發展。雖然戰前臨陣磨槍打造了只強大的艦隊,但畢竟沒有底蘊深厚的英國有底蘊。這么說彷彿有些抽象!打個比方英國如果戰船不足可以用商船改戰船,用數量換取技術的不足,德國行嗎?

4、德國缺乏地理優勢和兵力※
就是軍港和艦船數量!就是圍繞「北海(好像是叫北海吧)」四個可能:
①與英國徹底決戰。在沒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雙方都被打殘。在英國深厚的海軍底蘊下肯定是英國先緩過來
②不惜代價沖出北海攻擊英國海上交通。可惜德國外線軍港不足補給困難!而且內線會出現大漏洞。
③分兵內外兼顧。艦艇不足註定樣樣稀鬆!
④內線對峙。既然是對峙了需要死掐嗎?

事實上英國的脈門就是海上交通,這也就是二戰中為什麼德國大量發展潛艇的原因。
如果發展水面艦艇就意味著與英國海軍在北海出入口死磕,但死磕完了還是很難達到目的!

❼ 二戰德國的實力

一、力量如下:
1、航天方面

提到德軍的航天飛行方面,不得不提馮布勞恩,他被譽為現代航天之父,發明了V-1,V-2火箭,戰敗後投奔美國,1969年將第一艘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送上了月球。確實是妖人,22歲一畢業就帶隊,毫不含糊,而且僅用了10年就搞出了完全可用的運載火箭(他那時候和從0開始也差不多),而同期其他國家還停留在科研的程度。他的同事,包括死在試驗場的一堆人,也都是大師水準,像低溫上面級之父埃里克當初就是東線的炮手,死前被救回佩內明德搞科研了。

德國航天和其他國家的區別,打個比方吧,類似老工程師和大學生之間的區別,一邊是身經百戰,一邊是毫無經驗。戰後德國科學家實際上起到了師傅帶徒弟的作用。當時的所有構想,無論是奇葩的還是可用的,德國人都交過學費了,後來者可以少走彎路。

當時納粹德國的確有在研究飛碟與時間機器,這聽起來很科幻,不過都還尚在構思設想階段,要知道在大勢已去的時候,希特勒甚至派遣了探險隊遠赴西藏找到能夠摧毀世界的神器。

2、陸地方面

德國陸軍的裝備不僅先進,而且工業設計非常漂亮,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收藏與參觀用,而不是實戰。比如坦克,很多人認為德軍的虎式和豹式是二戰時期最先進的坦克,但是對比於蘇聯的T-34和斯大林坦克,其實德式坦克真不先進。德式坦克使用垂直裝甲,炮彈的殺傷力全靠厚重的裝甲來吸收,而蘇式坦克都採用傾斜裝甲,炮彈打中後傾斜的角度可以抵消一部分沖擊力,所以蘇式坦克裝甲不如德式的厚,但防護能力相等甚至更好,這點在斯大林坦克上體現的更明顯,擁有122mm口徑艦炮的斯大林坦克和擁有88mm口徑高射炮的虎王坦克都可以一炮擊毀對方,但虎式坦克平均裝甲厚達200mm左右,重60噸以上,而斯大林坦克僅重44噸,越野時速卻是虎王的兩倍左右。其次德式坦克採用後驅底盤設計,而蘇式坦克是全驅底盤,經過蘇聯戰場的證明,全驅底盤對戰場適應性更好,尤其是受反坦克武器的影響更小。當時德式坦克均是燒汽油的,而蘇式坦克是燒柴油的,柴油坦克被擊中後更不容易起火,而且冬季寒冷條件下啟動會快很多。再加上德式武器機械復雜,生產成本和維護成本都高的嚇人,這其實說明德國坦克設計能力不足,因為真正好用的武器不僅是單挑強,也必須是易於大量裝備而且簡單可靠的。經過二戰的多次證明,後來蘇式坦克設計思路成為了戰後坦克設計的主導思想,而德式坦克除了選美和比武之外是無法在實戰中與蘇聯坦克抗衡的。虎王坦克可以一挑五、一挑十,但蘇聯的坦克是拖拉機廠都可以製造的,幾十輛換一輛也不虧。

3、海軍方面

與坦克相同境遇的還有德國海軍,且不說德國統帥部思想怪異,戈林元帥竟然認為航母應該歸空軍指揮,德軍在大型水面艦艇的設計思路上仍沉浸在巨艦大炮的時代,唯一比日本人聰明的就是認識到潛艇的作用是打擊補給線而不是打海戰,但是直到戰爭結束才只有一艘未完工的齊柏林伯爵號航母,只能說德國海軍不論造出多麼大的戰列艦,在整體理念上跟英美的差距實在是大。戰爭初期所有巨大而昂貴的建造計劃消耗了大量貴重的原材料,嚴重影響了陸軍和空軍的發展和運行。加上希特勒本人對潛艇感興趣並不重視海軍,脾斯麥、提彼茨這種排水量兩倍於英國皇家海軍旗艦的戰列艦再先進也是落後的,日本還有武藏與大和號這種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但是有什麼用呢?

德國當時的軍事和科技的確很發達,但真正用在實戰上的似乎只有航空和坦克的一些方面,只能說是幫美蘇試錯了,很多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當時德國人都做了。德國的航天先進性無可置疑,主要是馮布萊恩本人,V2導彈發動機完全可以算是一個里程碑,與蘇聯和美國前輩徹底拉開了5到10年差距,不光先進,而且特別成熟,完全可以滿足第一代航天器的需要。德國只是迫於戰爭形勢把一些還在實驗階段的武器過早的用於戰爭了。

❽ 簡述二戰德國失敗的客觀和主觀原因

1,德國在不列顛戰役初期取得巨大勝利,丘吉爾曾指出,針對皇家空軍的空襲如繼續,帝國將面臨崩潰的邊緣,後希特勒為報復英國對柏林的轟炸,下令轉為恐怖空襲,對倫敦進行轟炸,這樣使英國有了喘息之機,使德國空軍始終無法擊敗英國空軍,在美國加入後,以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遠離歐洲的地緣優勢,盟國空軍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而德國陷入蘇聯戰場,工業實力要首先滿足蘇聯戰爭的需要,空軍飛機補充緩慢,自然就不是盟國的對手.
德國雖然佔領歐洲大陸,但工廠都已經癱瘓,只有德國本土的工廠還在全力運轉,以魯爾區為最,在戰前曾作出統計,美國的工業生產潛力是的國的3倍,再加上德國的裝甲生產有希特勒插手,德國的武器種類繁多也給武器的維修,零部件的補充,設備的更換帶來困難,加劇了德國的兵力劣勢,蘇聯自始至終始終生產T-34,積蓄多年的裝甲兵精銳已在蘇聯戰場上損失過多.
雖然德國控制的人口不少,但希特勒只相信德國日爾曼人可以為他效忠,所以他只徵召具有日爾曼血統的人參軍,而英國,美國,蘇聯本來人口就比德國多得多,又全國總動員,美國戰爭實力的85%,英國的99%,蘇聯的100%全用來對付德國,德國8000萬人怎能敵美國當時的2億人口和蘇聯的1.4億人口?還加上英國的5000萬.而德國盟國的軍隊的戰鬥力普遍低下,德軍吃了他的盟友的很多苦,斯大林格勒就因為羅馬尼亞的第3集團軍和匈牙利的第7集團軍不戰而逃,放棄伏爾加河防線,最終導致德第6集團軍的被圍.
二戰初期的德國空軍是世界第一,這是英國人承認的,但飛機質量並不先進,英國的噴火式戰斗機的性能完全超過同期服役的德國戰斗機,這也是英國皇家空軍能經受住德國空軍的一個因素.到1942年,德國空軍的劣勢已開始在東西線同時顯現,蘇聯空軍開始掌握制空權,美國研製的大批新式戰斗機被編入第8航空隊進入英國服役,而德國的ME-262則因為希特勒的干預而變成轟炸機,導致德國的軍工生產遭到盟國空軍的全面破壞,更加劇了德國空軍的劣勢.
德國海軍在初期就十分弱小,根據1935年的英德海軍條約,德國海軍只允許擁有英國皇家海軍的35%的噸位,而希特勒也不注重海軍的建設,開戰之初,德國只擁有戰列艦2艘,袖珍戰列艦3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22艘,潛艇57艘,而英國則擁有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數不詳,驅逐艦144艘,牢牢控制大西洋制海權,雖然俾斯麥是西方海軍中戰列艦的王牌,但單艦的作戰實力不能代表全體海軍的實力,而且航空母艦的誕生標志著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而德國竟沒有1艘航空母艦服役!海軍的劣勢也是德國失敗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鄧尼茨的狼群戰術是偉大的發明,但到1943年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聯手獵殺狼群後德國的狼群就走向窮途末路.
希特勒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出色的演講家和政治家,經濟學家,戰略家,但性格怪異,孤僻,剛愎自用,蠻橫無理,在勝利時可以保持克制,但失敗時就完全喪失理智,疑心很重.這就是我眼中的希特勒.
當德國的裝甲兵生產由古德里安領導後,曾一度將坦克的月產量提高到800輛每月,但當時盟國的空軍已佔據優勢地位,德國的主要工業區完全在盟國空軍的空襲范圍之內,所以德國工廠被摧毀的速度遠在建造速度之上,而且當時德國人力危機也十分嚴重,大批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都被強行徵兵服役,沒有工人的工廠還怎麼開工?所以德國的軍工生產在二戰後期可以說已是癱瘓.

❾ 巨艦大炮為何被淘汰

參考下這個吧。

作者:Moquequeloa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5151513/answer/301929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炮巨艦主義衰落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做戰列艦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其主要原因就是航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攻擊范圍太小,戰列艦的攻擊方式就是炮擊,二戰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程是40KM。而航母的主要攻擊方式是艦載機投擲炸彈和魚雷,其攻擊范圍就是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這個40KM的射程對於二戰普通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來說只是灑灑水而已。
2、戰列艦炮擊精確度極差!雖然二戰光學瞄準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但是你不要忘記了,地球是圓的!在三四十千米的海平面地球表面曲度就會很明顯了。這時戰列艦炮彈都是以向上拋的形式發射出去然後再落在敵方戰艦甲板上,這和槍支瞄準的方式根本不同。其中海面上的風速、風向、空氣濕度等也會影響射擊精度。再一個,敵方戰列艦是會動的啊!你說你打提前量,但是首先你要知道敵艦的速度、行進路線啊!所以,為了彌補戰列艦精度的不足,戰列艦炮擊的時候一般都會採用齊射的方式,但是就拿密蘇里來說,也才9門主炮啊!就算9門主炮齊射,這個精度對於艦載機實在是圖樣圖森破。
3、防空能力太弱。戰列艦防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彈幕射擊,但是受當時火炮的射速所限,防空能力還是略低。而航母防空的方式是使用戰斗機攔截來襲的轟炸機。襲擊敵方戰艦必須要攜帶大量的炸彈或者魚雷,而轟炸機在戰斗機面前純粹戰五渣,就算戰斗機加掛炸彈和魚雷,但是也會因為炸彈和魚雷的重量而影響戰斗機的速度和機動性,所以,在當時使用戰斗機防空是最有效的方式。
4、貴!依阿華級戰列艦造價是11448.5萬美元,而在同一時期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只要
7000多萬美元,加上艦載機也不過八千多萬美元你戰列艦比沒我航母好用,還敢比我貴,我特么為什麼要用你!
以上就是大炮巨艦主義衰落的原因。
戰列艦衰落的時候還沒有反艦導彈,所以在這里就不討論反艦導彈。

❿ 德國海軍在二戰是不是十分的失敗

這么說吧 底蘊的關系 英國是老牌的海洋大國 從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 直到2戰結束 英國都是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有自己系統的軍官培養機構 而第三帝國 在人員 素質 裝備等等都是不能比的 海軍並不是說成立就成立的 不向空軍和陸軍 作戰基數是人 和單機 海軍的作戰基數是單艦 一艘艦艇是否有戰鬥力 是群體的力量所組成的 所以說德國缺的是底蘊 海軍的戰艦並不像別的武器裝備那麼容易建造 就以2戰德國最著名的虎王是重型戰車為例 德國剛研製出來的時候一天能製造100量 是不算多 可是以當時的技術 已經不錯了 在說飛機 日本偷襲珍珠港 擊毀了 美國停在機場的200多架飛機 可是以美國的工業實力 2天就能把這些飛機製造出來 可是軍艦不同 不要說航空母艦 重型戰列艦這些巨型艦只 就算驅逐艦和護衛艦也不是短時間能製造出來的 並且在發動戰爭前 德國還是被制裁的國家 很多東西表面上不能擁有 雖然因為綏靖政策 西方都是睜一眼閉一眼 但是也不能做的太過火 例如條約規定 德國不能擁有重機槍(當時重機槍都是水冷式重機槍) 所以德國發明了MG34 對外說是通用機槍 巧妙的打了一個擦邊球 可是如果德國建造大型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難保英國 法國等老牌軍事強國不幹涉 第三帝國當時還不能冒險 因為當時歐洲的第一陸軍強國並不是德國 而是法國 並且 其餘國家一直在對德進行鋼鐵出口的限制 直到發動戰爭 拿下挪威和丹麥 並且 控制了這2個國家的鐵礦資源之後這種情況才改善 所以當是不管是資源 人才 和國際形勢都不允許德國大規模擴建海軍 這種情況也是一直苦惱於希特勒的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沒有最後在英國本土登陸的原因 因為希特勒認為 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海軍(在德國進攻挪威的時候,挪威只是靠岸防部隊就擊沉了當時的國海軍的旗艦 一艘新下水的軍艦 (具體叫什麼忘了 你要想要我能幫你找到)並且當時的艦隊司令也被俘虜 要不是德國空降兵果斷在首都進行遊行以武力震懾並且被親德的挪威總理幫忙 說不定德國會輸掉那場戰爭) 並且特里克島空間戰役 讓希特勒認為並不能靠空降部隊在英國進行登陸 才沒一款戰列艦也特別厲害 那就是具名的袖珍戰列艦沙恩霍斯特 也是特別出名的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為什麼打不過巨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