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德國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納粹高層好高騖遠,對英蘇兩國的軍事實力估計不足,大戰之初就開始四面樹敵,導致首尾不能相顧。
2、與其他軸心國成員的戰略合作不夠密切,日意兩國各懷鬼胎.日本偷襲珍珠港直接把美國拖入戰爭;義大利侵略希臘艾塞俄比亞受挫,其海軍也沒能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使納粹德國爭奪北非的戰斗得不到後勤保障。
3、納粹在佔領區的大肆掠奪和屠殺政策激起了淪陷區人民和其他各國人民的極大仇恨,因此戰爭的性質不斷發生變化,納粹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成了魔鬼,人民自然自覺地聯合起來,抵抗納粹這一毀滅人類文明的惡魔。
❷ 二戰後德國戰敗分裂原因的根本原因
意識形態的激烈碰撞。當時社會主義作為新的思潮統治蘇聯這么一個龐大的帝國,是讓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所恐慌的。當時歐洲對於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持放任態度,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德國往東邊去,和蘇聯開打。可以說,如果不是軸心國和世界開戰,就是蘇聯和世界開戰。所以說,當盟軍佔領德國,歐美和蘇聯直接接觸,意識形態的反差讓雙方都互相敵視,劍拔弩張,開始了半世紀的冷戰。
❸ 德國二戰戰敗原因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由納粹德國最先挑起的,緊接著,德國聯合日本和義大利兩個法西斯國家結成聯盟,妄想瓜分世界。結果自然是一敗塗地,雖然當時的德國、日本和義大利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經濟和軍事基礎都很強,但僅他們三個國家就想與全世界為敵,顯然實力還沒強到那個程度。
僅二戰期間,蘇聯和美國的綜合國力都要強於這三個國家,雖然中國當時各方面都比較落後,但畢竟中國人口很多,更不用還有其他反法西斯國家了。軸心國想與世界為敵還是很難的,但他們還是掀起了一場世界范圍的腥風血雨。戰敗後的德國在總結失敗原因時,主要分為兩方面,其中一個方面就讓人忍俊不禁了。
一方面是武器裝備資源等不足。德國在入侵英法時,雖然閃電拿下法國,但英國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都很強,著實是一個比較強的對手。但德國並沒有滿足於此,還分心去跟蘇聯干仗。雖然蘇聯因為沒有準備好戰爭而在初期被狂虐,但蘇聯的軍事基礎更為強大,待蘇聯緩過來時便將德軍拖入了泥沼之中。德軍在面對這兩個國家時,武器資源的不足就讓德國非常頭疼了。另外的盟友日本和義大利也面臨著這種困境,雖然義大利和日本一樣,在入侵別國時占盡上風,但就是無法全部拿下,日本無法佔據全中國,義大利也無法拿下埃及。
德國總結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隊友太坑了。這個理由不僅讓世人為之震驚,還讓日本和義大利這兩個盟友尷尬了。二戰時的義大利軍隊以幾十倍於埃及的兵力入侵,卻兩年都沒能拿下。最後德軍開過去,一周就搞定了,由此可見義大利的戰鬥力如何。而日本更是坑的不行,總以為自己戰鬥力天下無敵了,絲毫不滿足於中國戰場,強行要與美國開戰,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兩顆原子彈的事了。
其實軸心國在二戰中的失敗因素很多,就不僅限於德國認為的上述兩點。就算日本不去招惹美國,美國最後也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瓜分全世界的,畢竟當時美國總統也想介入二戰,不過是因為國會不肯,誰知道日本腦子一熱就去偷襲珍珠港了。
❹ 誰能簡介一下德國衛國戰爭啊謝謝啦
1941~1945年 ,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歐洲、亞洲盟國侵略而進行的戰爭。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6月法國投降。同年7月21日阿道夫·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其主要內容以閃電戰戰略為基礎,包括進攻、佔領和肢解蘇聯的一切計劃和細節。
1941年夏,法西斯德國已佔領西歐、北歐和巴爾干半島的14個國家,控制了這些國家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准備入侵蘇聯。對於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蘇聯政府有所警惕,戰爭前夕,部署在西部國境線上的蘇軍有171個師,268萬人。但是,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和蘇軍總參謀部對於來自多方面的情報持懷疑態度,因而對德軍進攻的時間、規模和重點估計不準或不足 ,臨戰前夕准備不夠。
法西斯德國發動侵蘇戰爭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 ,德國、芬蘭 、羅馬尼亞 、匈牙利的190個師的兵力分北、中 、南3個集團軍群 ,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戰爭初期,蘇軍連連失利,西部國土大片淪喪 。6月28日德軍佔領明斯克 ,7月16日攻陷斯摩棱斯克 。由於蘇軍堅決抵抗 ,實施強大的反突擊 ,希特勒於7月30日命令中央集團軍群轉入防禦。在北方,德軍佔領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之後,於9月8日開始從陸上封鎖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 ,列寧格勒軍民開始了長達900天的保衛戰 。在烏克蘭戰線,德軍於9月19日佔領基輔 。以後 ,德軍向烏克蘭東部和克里木半島推進 。在中部 ,德國於9月30日向莫斯科發動代號為台風的大規模進攻,11月27日德軍突擊部隊離莫斯科只有24千米。
粉碎希特勒的閃電戰
12月6日 ,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把敵人趕離莫斯科100到250千米 。解放了1.1萬多個居民點。從1月8日到4月中、下旬為止,蘇軍在各條戰線上將德軍擊退150到400千米,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改善了列寧格勒的處境,奪回了60多個城市。在整個冬季戰役中,德軍約有50個師被擊潰,僅陸軍就傷亡83萬多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
1942年4月5日 ,希特勒簽發第41號作戰指令,命令德軍在北線佔領列寧格勒,與芬蘭軍隊會師;中線堅守陣地;把一切可用的兵力集中到南線,在頓河西岸消滅蘇軍,然後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同從塔甘羅格東進的部隊會師,奪取高加索油田,企圖從東南方向迂迴莫斯科。德軍在南線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共97個師 ,擁有大量的飛機、坦克和大炮。
1942年6月28日 ,德軍發動進攻 ,7月17日進抵頓河河曲,揭開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序幕。斯大林格勒戰役分為兩個階段:7月17日~11月18日為防禦階段 。在消耗德軍大批有生力量後,1942年11月19日,蘇軍開始反攻,至1943年2月2日 ,全殲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德軍33萬人 。在持續200天的整個戰役中,德、意、羅、匈等國法西斯軍隊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損失大約 150 萬人和大批武器裝備。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聯衛國戰爭的轉折點,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局 。1943年7月5日希特勒又在庫爾斯克附近集中約90萬人的兵力,發動重點進攻。庫爾斯克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陣地戰,在一個多月的激戰中,雙方投入的兵力達400萬人 ,結果蘇軍取得了勝利 。希特勒企圖扭轉敗局的希望破滅。
蘇軍的戰略反攻
1943年8~11月 ,蘇軍在南線徹底肅清高加索地區的敵人,解放頓巴斯;在烏克蘭,解放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基輔;在中線解放斯摩棱斯克。1944年初蘇軍擁有635萬人 ,不僅在兵員上而且在重要武器裝備方面均已超過德軍。此外,還得到了美英的援助。這些都為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44年 ,蘇軍連續發動10次重大的戰略性戰役 ,歷史上稱為斯大林式的10次打擊。解放了本國的全部領土,進入波、羅、保 、南等國作戰 ,到年底共消滅德軍約200萬人 。
1945年初,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在兵力和武器方面佔有絕對優勢。蘇軍的戰略目標是:消滅波、捷、匈境內的德軍,並在西方盟軍的協同配合下,兩面夾擊,在德國本土上消滅敵人,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
攻克柏林
1945年春天 ,蘇軍在東歐各國軍隊和人民的配合下,通過匈牙利戰役 、維斯瓦-奧得河戰役 、西里西亞戰役、東波莫瑞戰役,消滅大量德軍有生力量,解放波蘭 、匈牙利、奧地利東部及維也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和德國東部。為攻克柏林創造了條件。
到1945年3月底和4月初,蘇軍已為攻打柏林作好准備 。參加這次戰役的部隊是G.K.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K.K.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和I.S.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 ,總兵力在250萬人以上 。希特勒為死守柏林搜羅的兵力總共為100萬人 。1945年4月16日 ,蘇軍從奧得河 、尼斯河同時向柏林發動進攻,激戰16個晝夜,至5月2日下午3時 ,德軍停止抵抗 ,柏林戰役結束。蘇軍殲滅德軍93個師,俘虜德軍40多萬人。盤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兩個集團軍群 (55個師) 也於5月中旬投降。1945年5月8日24時,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在柏林正式舉行。德國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零時生效。歐洲戰爭到此結束。
擊潰日本關東軍
根據俄、美、英三國首腦的雅爾塔會議決定,在德國投降和歐洲戰爭結束後2個月或3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1945年8月9日凌晨,在蘇聯遠東軍總司令A.M.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指揮下 ,蘇軍157萬多人在太平洋艦隊和紅旗黑龍江分艦隊的協同配合下,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總攻擊。同時,對朝鮮北部的日軍發動進攻。
蘇軍在中國的八路軍、東北抗日聯軍以及金日成將軍領導的朝鮮人民武裝的配合下 ,進展神速 。到8月30日為止 ,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關東軍各部隊全被解除武裝。此外,蘇軍還攻佔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各島嶼。蘇聯蒙古聯軍攻佔承德和張北。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❺ 二戰中,德國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二戰中,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戰略上的失敗。
根本原因:
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德國國土面積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時應對多個強大的敵人。歷史上菲特烈大帝時期普魯士因為四面受敵差點亡國,後來的一戰也是因為未能徹底擊潰東西線的任意一線而失敗。二戰失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失誤上。1.未消滅英國而攻打蘇聯。 2.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二戰均勢迅速打破,美國的參戰使整個戰爭形勢迅速向盟軍方面發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國冬天比任何時候都寒冷。德國大批精銳凍死凍傷。感覺俄羅斯每次面臨亡國的關頭天氣總是向著他們,比如拿破崙侵俄時期。
2. 俄國人勇於犧牲的精神。盡管我不喜歡俄羅斯,但這真是個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殘酷的民族政策將蘇聯群眾推向了斯大林一邊(其實當時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深淵。
4. 大西洋戰場和北非戰場牽制了大量德國人力物力資源。
5.美英的戰略大轟炸。44年後。德國武器產量嚴重不足,這是非常致命的。後來在空戰中,盡管德國空軍非常優秀,但面對美國的閃電戰機仍然無所適從。自己的噴氣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國當時只有約7000萬人口。顯然無法應對持久戰。
7. 盟友的無能。特別是義大利,要不是義大利不斷拖累德國,說不定德國還能堅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個德國兵的說法「一觸即潰」。
8.指揮失誤。在郭克爾克撤退和庫爾斯克戰役(本來是勝的,卻要主動撤退)表現得特別明顯。
9. 武器生產思路錯誤。德國偏愛威力大質量高且很貴的武器。雖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創造性。如導彈,虎王,噴氣式戰機。但新研製的東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無法在戰場上立即顯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懾作用。(很多美國人看到德國在牆上畫的虎王,掉頭就跑)。說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魯莽。聽說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曾大發雷霆,把身邊的人都嚇壞了。美國參戰,其效果是無法想像的。二戰後期,美國的閃電戰機就消滅5000架德國飛機。
❻ 二戰德國希特勒在盡頭為什麼不退守奧地利阿爾卑斯地區,至少憑地勢可讓盟軍。。
現代打仗打的是後勤,大兵團在阿登地區的沒有耕地,如果不是事先精心准備糧食的話不可能會有大量的食物供給部隊的。打游擊戰你的武器彈葯也無法開展,山區地形制空權也估計別想了。此外德國勝在順水戰的時候士氣高,到了45年德國基本人心都散了。
❼ 二戰德國為什麼敗亡
德國在二戰走向滅亡的原因是領土擴張速度過快,但更重要的是當英國尚未被德國佔領的時候,急於攻打蘇聯,以致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第一線就得要防禦英國的打擊,第二線又要防禦北歐軍團.導致了軍務緊張,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攻打蘇聯沒有充分利用東歐這個老牌美麗工廠的優勢來進行拉鋸戰,因為對於蘇聯這樣民風強悍的國家武力打擊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反而用文化攻勢更為有用.但是,德國人犯下了一個大忌那就是;強國強攻,也就是說,征服蘇聯應該派些日耳曼教師全把每一位蘇聯人去斯拉夫化,教育改為日耳曼風格的教育.對於強國文攻比武力打擊更有用.
❽ 1945年德國為什麼投降了兩次呢
201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了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雖然儀式的排場不小,規模超過二戰勝利60周年時的閱兵式,但美英等西方國家卻顯得很不給「面子」,大多拒絕參加。也許在俄羅斯人看來,在這樣一個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的戰爭結束的標志性日子,美英等國如此冷落昔日盟友,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對於美英等西方國家來說,所謂「二戰歐洲戰場勝利紀念日」與俄羅斯人認定的並非同一天。而這一切,都源於二戰結束時納粹德國所進行的兩次無條件投降。東西方對於二戰的不同認識,其實早在這場戰爭結束時就已經種下了種子。
艾森豪威爾「出讓」柏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美軍此時已經開始與納粹德國就投降問題討價還價,預判到了德軍在窮途末路時一定會率先向美國人無條件投降的可能性。如此一來,對德的投降儀式依然將由西方主導,蘇聯辛苦打下的柏林,將是一座沒有政治意義的空城。而且慕尼黑和萊比錫是德國的重要工業區,更不能落到蘇聯人手中。
後來事情的發展驗證了艾森豪威爾的預判,當年4月16日,蘇軍發起對柏林的總攻,29日,希特勒在絕望中自殺。5月3日,蘇軍在付出30萬人傷亡的代價後完成了對柏林的佔領。然而,打下柏林的蘇聯人卻沒等來德國的投降代表。不僅如此,他們之後還憤怒地獲知,德國正式的投降代表已經在前往美英佔區的路上了。
❾ 德國二戰為什麼會戰敗
主要原因:
1、德國的短板天下皆知:絕不能兩線作戰(一戰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了)。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深諳此道,為避免兩線接敵,從一開戰就全力猛攻英法,企圖在與蘇俄動手前先解決西線,但他們的努力沒能成功,只能在西線轉攻為守,靜候盟軍登陸。
2、海軍沒有做好准備,開戰後德國海軍既沒有能取得制海權,也沒能切斷英國的運輸線,導致1944年6月盟軍從英國出發攻打諾曼底,德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兩線作戰變成了現實。
3、日本襲擊美國並拖著德國與美國開戰,這等於是替德國樹了個大敵,大大加速了德國的敗亡。
4、對蘇作戰時過於自信,准備不充分,如果先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另外兩路德軍負責牽制住紅軍主力),再調頭攻擊莫斯科,或者先力攻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同志簽下城下之盟,再北上攻打列寧格勒與芬蘭連成一體,東方戰場就算大局已定!
5、派隆美爾去非洲支援義大利也是敗筆,北非之戰對德國意義不大,卻使大量物資和軍隊填到了非洲這個無底洞中,實在是得不償失。
以上幾條主要是從戰略上來分析德國的敗因,其實技術上和物資上的短板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比如原子彈研發的滯後,人少國小,缺乏戰略縱深,石油,橡膠,有色金屬等戰略物資匱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德國納粹的敗亡。
❿ 二戰中,軍事實力強大的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二戰德國的失敗其實和之前遭遇滑鐵盧的拿破崙非常相似。作為一個面積不大的中歐內陸國家,德國的自然資源非常貧乏,除了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以外,石油、橡膠等重要的戰爭資源非常依賴進口,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持久戰。
在強大的美國加入同盟國的陣營後,整個戰場的形勢急轉而下,尤其是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德軍陷入到了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更要命的是,盟軍戰機開始不斷轟炸德國本土,使得德國引以為傲的工業區變成了一片片廢墟,工業製造力和生產能力大幅下滑,漸漸陷入到了窮途末路之中。隨著蘇聯和盟軍的不斷推進,德國終於在柏林戰役失利後選擇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