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歐德爾是德國哪個城市

歐德爾是德國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2-05-30 17:17:14

『壹』 德國名人有哪些越多越好

德國名人有歌德、叔本華、恩格斯、費爾巴哈、康拉德·阿登納、巴赫、貝多芬、莫扎特、俾斯麥、谷登堡、馬丁·路德、卡爾·馬克思、倫琴、尼采、高斯、西奧多·施旺、叔本華、隆美爾等。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2、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軍事理論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

3、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4、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5、倫琴

威廉·康拉德·倫琴(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貳』 歐洲主要港口名稱

有鹿特丹,漢堡港,安特衛普港,費利克斯托,南安普頓港,不萊梅港,波爾多,熱那亞,巴塞羅那,南特等等。

1、鹿特丹(Rotterdam) 港口代碼:NLROT

經緯度:(北緯 51°55', 東經4°29' )

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東橋頭堡是中國連雲港市),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

港口性質:海港,基港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2、漢堡港(HAMBURG) 港口代碼:DEHAM

經緯度:53"33'N,009''59'E

位於:德國北部易北(ELBE)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約76n mile,瀕臨黑爾戈蘭(HELGOLANDER)灣內,是德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

港口性質:海港、河港、自由港、基本(CM)

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多偏西風,溫和濕潤,冬雨較多。

3、安特衛普港(ANTWERP) 港口代碼:BEANT

經緯度:51度14分N,004度23分E

比利時最大的海港,歐洲第三大港。地處斯海爾德河下游,距河口68~89千米 。港區總面積10633萬平方米 ,其中水域佔1315萬平方米,港區岸線總長99千米,貨物吞吐量近億噸 ,是排名鹿特丹港和馬賽港之後的歐洲大港。

港口性質:河港、設有保稅倉庫、基本港(C、M)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4、費利克斯托(FELIXSTOWE) 港口代碼:GBFEL

經緯度:51度57分N 001度21分E

位於英國東南海岸奧爾韋爾(ORWELL)河與斯陶(STOUR)河匯合入海口處,距伊普斯威奇(IPSWICH)約18km,是英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早在1967年7月就成為英國第一個集裝箱專業港。該港是英國──大西洋航線集裝箱船的裝卸碼頭。

港口性質:海灣港,基本港(C)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5、不萊梅港(BREMEN) 港口代碼:DEBRE

位於德國西北部威悉河的下游,距入海口約68nmile,是德國的第二大港,也是歐洲重要的中轉海港,港口距機場約6km。該港8世紀末開始見於記載,當時是一個商業中心,也是「漢薩同盟」成員之一。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2)歐德爾是德國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港口是位於海,江,河,湖,水庫沿岸,具有水路聯運設備以及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

港口歷來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輸將全世界連成一片,而港口是運輸中的重要環節。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海岸線和功能較為完善的港口。港口的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物流服務功能。港口首先應該為船舶、汽車、火車、飛機、貨物、集裝箱提供中轉、裝卸和倉儲等綜合物流服務,尤其是提高多式聯運和流通加工的物流服務。

2、信息服務功能。現代港口不但應該為用戶提供市場決策的信息及其咨詢,而且還要建成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的增值服務網路,為客戶提供訂單管理、供應鏈控制等物流服務。

3、商業功能。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內外貿存在的前提,又促進了它們的發展。現代港口應該為用戶提供方便的運輸、商貿和金融服務,如代理、保險、融資、貨代、船代、通關等。

4、產業功能。建立現代物流需要具有整合生產力要素功能的平台,港口作為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點,已經實現從傳統貨流到人流、貨流、商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是貨物、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點。

『叄』 法國有哪些十大城市

以下為法國主要的十大城市:

1、巴黎

戛納(Cannes)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和法國其他城市一樣,戛納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在 6-10月 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

戛納小城依偎在青山腳下,瀕臨地中海之濱,里維拉海灣把臨海的幾個小城鎮環鎖了起來,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5千米長的沙灘,四時不謝之花,漫步城中,白色的樓房、蔚藍的大海,以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精巧、典雅、迷人」是大多數人對戛納的評價。

(3)歐德爾是德國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法國

『肆』 歐洲共有哪些足球俱樂部分別來自哪些國家

義大利
意甲:
AC米蘭
聖西羅球場
國際米蘭
梅阿查球場
羅馬
奧林匹克球場
拉齊奧
奧林匹克球場
尤文圖斯
阿爾卑球場
烏迪內斯
弗里烏利球場
恩波利
卡斯特拉尼球場
雷吉納
格蘭尼洛球場
切沃
本特戈蒂球場
帕爾瑪
塔爾迪尼球場
梅西納
策勒斯特球場
錫耶納
弗朗西球場
佛羅倫薩
弗蘭奇球場
特雷維索
泰尼球場
阿斯科利
德盧卡球場
利沃諾
皮奇球場
帕勒莫
法沃里塔球場
卡利亞里
聖艾莉亞球場
萊切
聖卡達多球場
桑普多利亞
路易吉·費拉瑞斯球場
西班牙
西甲:
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
伯納烏球場
(Santiago
Bernabeu)
巴塞羅那
(FC
Barcelona)
諾坎普
(Camp
Nou)
瓦倫西亞
(Valencia
cf)
梅斯塔利亞
(Mestalla)
拉科魯尼亞(Deportivo
L.C.)里索亞
(Riazor)
馬德里競技(Atletico
Madrid)卡爾德隆球場
薩拉戈薩
(Zaragoza)
拉羅馬雷達球場(Camp
Nou)
畢爾巴鄂競技(Athletic
Bilbao)聖瑪梅斯球場
塞維利亞隊(Sevilla)皮斯胡安球場
維拉利爾(Villarreal)情歌球場
皇家貝蒂斯(Real
Betis)魯伊斯-洛佩拉球場(Ruiz
Lopera)
馬拉加(Malaga)玫瑰園球場
馬洛卡
(Mallorca)聖莫伊斯球場
奧薩蘇納(Osasuna)薩達爾球場
阿爾巴塞特(Albacete)卡洛斯貝爾蒙特球場
皇家社會(Real
Sociedad)阿諾塔球場
西班牙人(Espanyol)蒙胡伊奇球場
桑坦德競技(Racing
Santander)沙丁魚人球場
萊萬特(Levante)瓦倫西亞市立球場
努曼西亞(Numancia)小鳥體育場
赫塔菲(Getafe)佩雷斯球場
英格蘭
英超:
曼聯
老特拉福德
阿森納
酋長球場
利物浦
安菲爾德
熱刺
白鹿鄉
紐卡斯爾
聖詹姆斯公園球場
布萊克本
埃伍德公園
阿斯頓維拉
維拉公園球場
切爾西
斯坦福橋球場
埃弗頓
古德遜花園球場
西漢姆
厄普頓公園球場
米德爾斯堡
河畔體育場
博爾頓
銳步體育場
查爾頓
山谷球場
曼城
曼城體育場
朴茨茅斯
弗拉帕頓公園
謝聯
布拉貿蘭球場
富勒姆
魯富斯球場
沃特福德
維卡瑞芝路球場
雷丁
梅德捷斯基球場
維甘
JJB球場
德國
德甲:
拜仁慕尼黑
安聯球場
斯圖加特
戈特利布·戴姆勒球場
多特蒙德
威斯特法倫球場
漢堡
AOL競技場
柏林赫塔
柏林奧林匹克球場
雲達不萊梅
威悉球場
沙爾克04
傲赴沙爾克球場
波鴻
魯爾球場
沃爾夫斯堡
大眾體育場
勒沃庫森
拜爾競技場
漢諾威96
下薩克森球場
門興格拉德巴赫
鮑魯西亞公園球場
法蘭克福
商業銀行球場
科特布斯
友誼球場
亞琛
迪沃利球場
比勒菲爾德
阿爾姆球場
紐倫堡
法蘭克人球場
美因茨05
布魯赫韋格球場
法國
法甲:
里昂
熱爾浪球場
里爾
城市球場
摩納哥
路易二世體育場
馬賽
維羅德姆球場
雷恩
洛里昂球場
聖艾蒂安
熱奧弗魯瓦基查爾球場
朗斯
博拉爾特球場
歐塞爾
阿貝德尚球場
聖日耳曼
王子公園球場
索肖
博納爾球場
斯特拉斯堡
拉梅勞球場
尼斯
市政雷伊體育場
圖盧茲
市政體育場
阿雅克肖
佛朗索瓦科蒂球場
波爾多
德爾馬斯球場
梅斯
聖生佛里昂新體育場
南特
路易楓特魯球場
南錫
馬爾塞爾皮克球場
勒芒
萊昂博雷體育場
特魯瓦
奧貝球場

『伍』 歐洲的主要港口有哪些

有鹿特丹,漢堡港,安特衛普港,費利克斯托,南安普頓港,不萊梅港,波爾多,熱那亞,巴塞羅那,南特等等。

1,鹿特丹(Rotterdam) 港口代碼:NLROT

經緯度:(北緯 51°55', 東經4°29' )

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東橋頭堡是中國連雲港市),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

港口性質:海港,基港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5)歐德爾是德國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按用途分類

港口按用途分,有商港、軍港、漁港、工業港、避風港等。

a.商港

商港是指供商船往來停靠,辦理客貨運輸業務的港口。商港有自己的水上以及陸地的商港區域,在商港區域內,為便利船舶出入、停泊、貨物裝卸、倉儲、駁運作業、服務旅客之水面、陸上、海底及其他一切有關設施。

b.軍港

軍港是指軍隊使用的港口,專供海軍艦艇使用的港口,供艦艇停泊、補給、修建、避風和獲得戰斗、技術、後勤等保障,又稱海軍基地,具備相應的設備和防禦設施。

c.漁港

漁港是指專供漁船和漁業輔助船停泊、使用的港口。用於船舶傍靠、錨泊、避風、裝卸漁獲物和補充漁需及生活物資,並可進行漁獲物的冷凍、加工、儲運、漁船維修、漁具製造、通訊聯絡、及船員休息、娛樂、醫療等。

d.工業港

工業港是為臨近的江、河、湖、海的大型工礦企業直接運輸原料、燃料和產品的港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口

『陸』 慕尼黑中央車站的歷史

在19世紀中葉的工業化進程中,亟需一種全新的、更高效的運輸手段來實現對乘客及貨物的快速運輸。在年久失修的道路上運行的馬車再也無法提供必要的動力。作為一項解決方案,以英格蘭為藍本興建鐵路被納入議事日程。然而,當時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卻側重於對水路進行擴充,於是鐵路的建設則留給了私人公司及協會。
當紐倫堡至菲爾特之間一條約6公里長的鐵路於1835年11月25日開通之後,對此深感興趣的民眾又分別在慕尼黑和奧格斯堡成立了各自的鐵路委員會。這兩個鐵路委員會很快便聯合起來,以允許在奧格斯堡至慕尼黑之間建設一條鐵路線。兩大城市之間應該建立比平常的驛站馬車更快的連接,其中需要克服經停17座驛站(約63公里)的距離。根據鐵路機車的運行速度,行車時間預期可以縮短三分之一。鐵路委員會委託政府來規劃路線的大致走向,並進一步希望國家負責鐵路的建設工作。巴伐利亞方面對此表示拒絕,但同時也表明國家將對鐵路建設提供財政支持。
作為一家私人公司,約瑟夫·安東·馮·瑪菲在1837年7月23日成立了慕尼黑-奧格斯堡鐵路公司。在得到其他股東的進一步支持後,鐵路建設始於1838年春季。 關於在慕尼黑設置火車站的首個計劃始於1838年。慕尼黑-奧格斯堡鐵路的項目負責人,烏爾里希·希姆瑟爾及其副手約瑟夫·佩特希(Joseph Pertsch)擬定了一個帶有接待大廳和貨運倉庫的車站設施方案。接待大廳背後是一個包含了4座徑向布局大廳的半圓形建築。這是根據英式風格為藍本進行設計的。約瑟夫·佩特希將選址定於如今的太陽大街(Sonnenstraße)。而烏爾里希·希姆瑟爾卻傾向將車站建於麻雀大街(Spatzenstraße),它與如今車站所處的位置相同。
然而,慕尼黑-奧格斯堡鐵路公司卻無法負擔在兩個選址的征地和建設費用。於是在慕尼黑-奧格斯堡鐵路的慕尼黑至洛赫豪森區間於1839年9月1日投入營運時,只能使用由木材搭建的臨時性建築。其站址位於戰神廣場,即如今的哈克橋附近。它由一個簡易的木製站房和兩個售票廳組成。在接待大廳則設有兩個候車區和若干服務處所。這座建築還包含了一個帶兩條軌道和每條一個機車轉盤的車站大堂,其佔地為75.4×15.37米寬。用於機車維護的機械車間也設於車站范圍內。一年後,在1840年10月4日,通往奧格斯堡的整條鐵路貫通。這條路線每天發送乘客約400人次。
在1841年,該車站收到了關於選址方位的第一宗投訴。由於車站遠離市中心,因此前往車站的費用也極為昂貴。同時小規模的木質建築也被認為與慕尼黑的城市地位不相稱,無法給人帶來深刻的印象。於是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於1843年開始委託建築師弗里德里希·馮·蓋特納對車站進行重新設計。它應該盡可能向市中心靠攏,因為地處城市郊區的舊車站離市區仍有一個半小時路程。至於慕尼黑-奧格斯堡鐵路公司在1844年被收歸國有,可以被視為落實新車站建設的第一步措施。共有三種新的選址方案被呈交審議。第一項方案位於慕尼黑皇家射擊總會的靶場范圍,第二項位於戰神廣場高地,第三項則位於太陽大街。在隨後的幾年中,國家及城市當局均對三項方案猶豫不決。1847年4月4日,車站站房發生了一次重大火災。起火原因無法確定,也無造成人員傷亡。但部分的貨運及經營設施已被燒毀。因此新車站的建設決策必須立即落實。1847年4月5日,巴伐利亞國王決定將新車站建於射擊總會靶場附近。位於戰神廣場的車站則不得不暫時修葺恢復使用,直至新車站於1847年秋季完工。由於施工延誤,軌道被延伸至了射擊總會的靶場內。靶場的建築此時開始作為接待大廳使用,直至新站房於1847年11月15日落成。 慕尼黑中央車站,約1854年門廳視角,約1859年
新車站建設的項目建築師弗里德里希·布爾克萊因負責,他是弗里德里希·馮·蓋特納的學生。新的車站大堂可於1848年投入營運。該建築有119米長、29米寬和20米高,並設有用於5條軌道接入的空間。一年後,於1849年10月1日,接待大廳也建成使用。車站此時每天發送旅客約1,500人次。車站圓拱式的建築採用羅曼式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式的風格,由黃色和紅色的磚牆組成,個別構造還使用了砂岩和石灰岩。接待大廳則是一個教堂式的建築,並在東側加入了一個園亭。它配備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技術,包括一個中央熱水供暖設施和一個中控的塔鍾,其中塔鍾的表盤高達130米。車站自1851年起還開始採用氣體照明。
然而,新建築在通往蘭茨胡特的鐵路於1858年建成後再次顯得過於狹小。因此巴伐利亞東部鐵路股份公司也在中央車站以北擁有了自己的車站設施。這座新的、也被稱為東站(Ostbahnhof)的停車點有145米長和24米寬,並擁有包含4條軌道的月台大廳。此外,還有一個3條軌道的車庫、一個貨物倉庫和其它附屬建築。1859年,該車站被用作通往紐倫堡的鐵路。而當通往羅森海姆的鐵路於1860年8月12日建成後,該車站繼續得到重視。由於中央車站沒有更多的軌道空餘,列車只好訴諸於東站。車站同時也供搭乘國際列車的旅客使用,並在1860年錄得每日3,500人次的旅客發送量。在車站南側則有採用相同風格的一座郵政車站及其它建築落成。 慕尼黑車站於西南側的外觀,1870年從哈克橋上看到的車站軌道設施,1870年 1879年的車站軌道運用軌道運用1,2自因河畔辛巴赫及羅森海姆3,4往因河畔辛巴赫及羅森海姆5,6自/往霍爾茨基興7,8自圖青及林道9,10往圖青及林道11,12自/往烏爾姆13,14自/往因戈爾施塔特15,16自/往蘭茨胡特隨著慕尼黑-因戈爾施塔特鐵路於1867年、慕尼黑-米爾多夫鐵路於1871年、慕尼黑-羅森海姆鐵路及慕尼黑-布洛埃鐵路於1873年相繼開通,中央車站的容量問題再次凸顯。為此當局擬定了兩項計劃:其一是由弗里德里希·布爾克萊因規劃一座新的翼站;其二是興建一座新的大堂,而所謂的「東站」則應被拆除。最終第二個計劃得到落實。從1877年至1883年,在卡爾·施諾爾·馮·卡爾斯費爾德(Carl Schnorr von Carlsfeld)、雅各布·格拉夫和海因里希·格貝爾的領導下,新的車站大堂被擴建為16條軌道。其中卡爾斯費爾德對車站設施進行重新布局,格拉夫負責建築施工,格貝爾則掌管結構設計。新的大堂被翻新為原有的兩倍大,從而使其前部得以繼續作為售票廳保留。其它的營運建築則將進行擴建。建設工作於1883年年底完成。
慕尼黑中央車站的面積此時被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也被稱為內部,負責旅客運輸、快貨及件貨運輸。中部直至工人橋(今多納斯貝格橋)的部分承擔整車貨運及編組站的職能。外部則結束於弗里登海默橋畔,它包含有及機車庫、列車庫和中央維修車間。車站在完成改建後距離最終的轉轍器有2.9公里長,最寬處也有580米寬。其轉轍器總數為226個、機車轉盤為42個,以及所有軌道的總長度為82.3公里。 幾年後,該車站再次被證明是規模過小。建築師弗里德里希·格拉夫(Friedrich Graf)在此時提出應將車站搬遷至蘭德斯貝格大街(Landsberger Straße),從而實現與來自慕尼黑南站、並經由施瓦賓車站(Bahnhof Schwabing)通往規劃中的北站的環線鐵路相接。但該計劃沒有實現,取而代之的是將客運從貨運中分離,以保證中央車站的客流量。整車貨運業務被轉移至萊姆編組站到發。中央車站則保留了件貨到發。改造工作在1891年開始。
1893年,皇家巴伐利亞國營鐵路在中央大堂的北側開放了斯塔恩貝格翼站(Starnberger Flügelbahnhof)。它獲得了6條軌道,但只有一個臨時的木質站房。長途客運此時被集中在中央大堂,往帕興方向的短途運輸則被移往翼站。1897年,翼站獲得了巴伐利亞的首個聯鎖控制信號塔。萊姆編組站於1896年落成,因此除件貨外的所有貨運業務都被轉移至萊姆進行。此外,通往蘭茨胡特的鐵路獲得了一條經由寧芬堡宮後側的新路由,以使其能夠與萊姆編組站相連接。而往帕興方向的鐵路則被轉移至一座新建的立交橋。
1904年5月1日,中央車站被正式更名為慕尼黑火車總站(München Hauptbahnhof)。它共設有22條軌道,日均處理約300班列車。在隨後的幾年內,這座車站在當時40.7萬人口的城市中的日均旅客發送量達到18,000人次。隨著旅客數量的持續上升,進一步的擴建計劃被納入議事日程。F. X. 李比希和特奧多·萊赫納(Theodor Lechner)建議在煤炭島新建一座通過式車站,並與伊薩爾河谷鐵路相連。那裡是德意志博物館現址。而其它的可能性,例如在哈克橋西側新建一座通過式車站,並以一條隧道與慕尼黑東站相連;以及將本地運輸轉移至地下車站和將中央車站搬遷住慕尼黑南站等方案都進行了審議。
在巴伐利亞財政部於1911年9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所有這些方案都因為當局更傾向於擴建斯塔恩貝格翼站和新建霍爾茨基興翼站而被否決。該報告還規定,將全部短途運輸均轉移至兩座翼站進行。它同時也對通過式車站在未來是否適用表示質疑。擴建工程於1914年開始,但它們卻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推遲。兩座翼站直至1921年4月30日才得以投入營運。短途運輸此時已大部分轉移至翼站。憑借著霍爾茨基興車站擁有的額外10條軌道,慕尼黑中央車站共最大限度的獲得了36條軌道。而行車服務也在1922年至1929年間建成了9座聯鎖控制信號塔。 在1925年至1927年期間,由慕尼黑到發的6條鐵路線均實現了電氣化,因此除了霍爾茨基興翼站外,車站的所有軌道都架設了接觸網。它在國營鐵路時期同樣也有新的改造規劃。德意志國鐵路計劃將車站搬遷至哈克橋以西。為此,通過一條1,900米長的隧道穿越特蕾西婭草坪地底、並與慕尼黑南環鐵路相接的聯絡線已經建成,但本地的運輸服務應該仍在毗鄰的盡頭式車站終到。萊姆編組站需要在這些計劃落實後進行拆卸,作為替代,則應在米爾貝茨霍芬新建一座編組站。但由於德國在隨後幾年進入大蕭條,這些計劃沒有得以實現。
1928年7月15日,在車站出口位置的多納斯貝格橋發生了一起鐵路事故。52841次體育專列與一列加班列車相撞並引發火災,並造成10人罹難。
自1933年起,阿道夫·希特勒開始委託赫爾曼·阿爾克制定新的車站重建計劃。新的車站應該在萊姆和帕興之間重建,且舊的設施可以通過從卡爾廣場引出的普拉希特大街(Prachtstraße)與新車站相連。但阿爾克的計劃無法令委託人滿意,因為受到接待大廳的影響,其對面120米寬的普拉希特大街無法鋪開。赫爾曼·吉斯勒在1938年以一個45度角面向道路的車站方案解決了這一難題。他計劃構建一個有136米高的巨大穹頂建築,其直徑將達到265米。1942年5月,德國國營鐵路接到希特勒的命令,開始構建一個連接全歐洲的寬軌鐵路計劃。在該計劃中,鐵路的軌距應為3米,凈空限界則為8米乘8米。而寬軌的柏林-慕尼黑鐵路與巴黎-維也納鐵路應該在慕尼黑相互連接。十條准軌軌道和四條寬軌軌道應在一條7米深的隧道內修建。然而,上述計劃並沒有得以實現。
在1939年的夏季運行圖中,每天共有112班定期營運的長途列車在慕尼黑總站到發。因此它也成為了德意志國鐵路長途運輸網路的11個重要節點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慕尼黑總站因盟軍的轟炸而遭到重創,但列車在每次空襲後仍繼續維持開行。直至1945年2月25日,大部分的列車服務才在高達112次轟炸後而被迫改道。此時車站僅開行有1班通往帕興的車次。所有長途列車都必須在慕尼黑周邊進行大范圍的繞行或利用慕尼黑北環鐵路作為替代路線。總體而言,車站的損失高達710萬帝國馬克,並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1945年4月30日,美國軍隊進入慕尼黑,最初納粹德軍仍然奉命保衛車站,但由於反擊實際上已毫無意義,因此最終車站的和平移交得以實現。1945年5月6日,盡管面臨缺乏建築材料和繁復的審批程序等困難,車站還是啟動了戰後重建工作。至1945年6月24日,已有128班列車得以再次經由慕尼黑總車站到發。自同年12月16日起,車站的每日列車處理量更是達到了235班。
從1945年5月16日至8月16日,由於在戰爭中被炸毀的站台頂棚面臨坍塌的危險,廢墟中的其餘部分均被拆除,以便進行重建。作為戰後新開端標志的新斯塔恩貝格翼站自1950年5月開始興建,它由海因里希·格布爾(Heinrich Gerbl)設計,其宏大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被視為具有落後的前瞻性,同時層柱式大堂也被批評為令人聯想起納粹時期。前廳的寬度為寬度為240米,長度為222米。同年,主建築的前四個區域完工。1951年,車站南部的一家酒店開業。隨著1952年6月26日引入的動力集中式列車服務,使得列車得以免除了機車換掛的麻煩。主建築於1953年重新投入營運。隨後霍爾茨基興翼站也在1954年5月實現了電氣化。調車無線電在1956年2月6日投入使用,以便車站范圍內可以進行簡易的調車作業。霍爾茨基興的月台在1958年8月1日獲得了一個橫向的頂棚。根據弗朗茨·哈特的設計所構建的車站主廳也在1960年8月1日完工。主廳有140米寬和220米長。除了在建築邊緣有間距為70米的柱列外,它在中間行還有一排柱列,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如今的站房建築是在1960年8月1日落成。 中央信號所於1964年10月11日凌晨4點開始投入運作。新的信號所可對295個轉轍器、446個鐵路信號機、300個配備免檢軌道裝置的區間和7條自動閉塞路線進行集中控制。信號所共有4個聯鎖裝置可供使用,其中1個用於控制霍爾茨基興翼站、2個用於主站的軌道以及1個用於斯塔恩貝格翼站。新的只需要38名操作人員及12名信號維護人員,並可以由此節省93個工作職位。
在隨後的幾年中,郵政業務、包括在車站下方設立的自己的郵政地鐵系統已經可供使用,但它受到乘客干擾的問題卻日益嚴重。1968年8月18日,一個獨立的包裹處理車站在威廉·哈勒大街(Wilhelm-Hale-Straße)投入營運,它是通過一條復線鐵路與慕尼黑總站相連。
斯塔恩貝格翼站的運輸服務自1967年起受到慕尼黑快鐵主線的建設影響,因為主線被設計在其下方通過。為了能及時在1972年夏季奧運會時投入服務,快鐵主線及新的地下車站趕在1972年4月28日建成。在夏季奧運會期間,有大量的旅客經由慕尼黑總站到發。以1972年9月2日為例,在不包括慕尼黑快鐵營運的情況下,車站共錄得3.5萬人次的客流量。首條地鐵線,當時的U8/U1線(今U2/U1線)於1980年10月18日開始經由慕尼黑總站運行。隨著快鐵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建,前往沃爾夫拉茨豪森的快鐵S7線自1981年5月31日起得以通過一條260米長的隧道將快鐵主線與慕尼黑總站的所有軌道連接在一起。而在此之前,原被標記為S10線、往返於沃爾夫拉茨豪森的短途列車服務則結束了在霍爾茨基興翼站的到發。用於U4/U5線的地鐵月台於1984年3月10日開通。在1980年代,接待大廳在埃克哈德·法赫爾(Ekkehard Fahr)、迪特·沙伊赫(Dieter Schaich)和約瑟夫·萊茵德爾(Josef Reindl)的主導下被轉化成流動大廳和旅遊中心,以創造一個透明和開放的流動環境。在1989年的夏季運行圖中,憑借著日均269班定期運行的長途列車到發量,該車站成為德國聯邦鐵路網路中的12大樞紐車站之一。 原有20厘米高和5.4至6米寬的月台被認為是太低和太窄。在3.2米寬的行李月台被廢除後,車站建成了一種新的76厘米高、寬達10.2米的客運月台。此外,月台的設施,例如長椅也得到了翻新以及部分月台的長度得以擴展至430米。在12道和13道的地下還有一種行李隧道投入使用。北部和南部的車輛側線和機械處理設施也得到了擴建。其中南部的側線還獲得了自己的SpDrS 60型信號塔。這些建設工程於1976年8月動工,並至1987年聖誕節完成。
一款新的翻頁式顯示器於1981年開始在大堂的越式站台中投入使用。同時在除了霍爾茨基興翼站外的所有個別月台中,也都分別安裝了翻頁式顯示器。這些替代的面板早前曾被固定在緩沖器區域的上方,並有部分至今仍然存在於霍爾茨基興翼站內,但如今已不再使用。此外,還有37台顯示器被安裝在室內區域,例如售票廳中。所有顯示器均由一台計算機進行控制,後者儲存有時刻表變化的全部基本信息。它們均由信號所完成更新。為了配合城際快車的開行,一個洗車廠也於1991年在鐵路設施的南部投入營運,並在隨後的幾年中被進一步擴建為ICE動車基地。自2004年起,整個車站范圍內都實現了視屏監控。共有70個攝像頭由德國鐵路安全部門設於該車站的控制中心進行操控。同時,翻頁式顯示器已被替換為了更具現代化的液晶顯示器,廣播系統也完成了現代化更新。 在德國鐵路制定的一份名為「慕尼黑21」的計劃和慕尼黑市政府在1990年代的設想中,慕尼黑總站將被轉換為一個設於地下的通過式車站。但由於缺乏經濟可行性和資金不足,該項目被無限期押後直至另行通知。
自2000年底開始,慕尼黑總站開始作為一條通往慕尼黑機場的磁懸浮鐵路的終點站進行改建。但由於成本原因,該項目至2008年3月27日被撤銷。
在興建慕尼黑快鐵第二主線的規劃中,車站大堂的地下將新建一座快鐵車站。建設工作最初在2008年至2011年持續進行,但由於路線的東段走向在此後進行了重新調整,進一步的施工被押後進行。當前人們希望它能在2019年竣工。
此外,車站的前端也有計劃進行拆除,並將以一個由奧爾-韋伯-聯合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新售票廳所取代。但該項目如果與上述兩個項目同時進行,其資金問題將難以得到保障。2011年5月,德國鐵路宣布,將採用一個較為簡單的構造而不是在設計比賽中獲勝的設計方案,並聲稱該方案的成本預算更為低廉。慕尼黑市政府及慕尼黑市議會批評替代方案無法符合要求,同時也對成本預算表示質疑,因為新的方案只是在快鐵和地鐵之間採用空間較小的換乘通道才更為便宜。在替代方案於2011年5月18日提交慕尼黑市議會審議後,德國鐵路經理人安德烈·蔡格的答辯被否決。然而在此之後,慕尼黑市長克里斯蒂安·烏德和德國鐵路總裁顧儒伯達成一致,雙方同意實施奧爾-韋伯-聯合建築事務所的獲勝方案。2013年9月中旬,該事務所獲得了德國鐵路授予的外包合同,負責對新的接待大廳進行整體規劃。德國鐵路預期該計劃在2015年提交審批,以便可與第二主線的工程同時完工。
截至2014年,車站的底層已完成了重新設計。在快鐵區域將投資2,400萬歐元改造,在地鐵區域則為2,000萬歐元。此外,防火設施也將在2015年底得到改善。

『柒』 尤文圖斯在義大利的哪個城市

義大利都靈

都靈 Torino

一、簡介
[編輯本段]
都靈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業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區首府。位於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約103.5萬。冬溫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而因為義大利三分之一的巧克力製造工廠位於皮埃蒙特,這座古老的城市被成為義大利最甜的地方,享有巧克力之都的美名。每家巧克力店都有獨有的巧克力和可可醬製作技巧,最經典的是姜杜約多可可榛子粉巧克力、普拉莉納夾心巧克力。都靈舉辦了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發展迅速,尤以汽車製造業聞名於世。現為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義大利的汽車城,也是歐洲最大的汽車產地,產量佔全國的90%。菲亞特汽車公司產量居全國之冠。在阿爾卑斯山脈廉價水電基礎上,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 ,有發動機、機床、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軍火工業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意、德重要的軍火製造中心。電力煉鋼業較發達。附近的伊夫雷亞市是打字機和電子計算機的生產中心 。橡膠、造紙、皮革、印刷等工業重要。所產巧克力和各種葡萄酒著名。

都靈交通運輸發達,是通往勃朗峰(法、意邊境)與大聖伯納德隧道(意、瑞邊境)的交通樞紐。有鐵路、公路通國內各主要城市以及法國的里昂、尼斯和摩納哥。有國際機場和直升飛機場。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城區多廣場,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藏和建築古跡 。有聖喬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爾登西安教堂等以及豪華的宮殿 。沿波河左岸多公園。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還有創立於1405年的都靈大學、多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國家約瑟夫·弗迪音樂學院 ,以及現代科技研究實驗中心。

二、歷史
[編輯本段]
都靈始建於羅馬帝國時期,為軍事要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曾為自治城市國家。1720年為撒丁王國都城。拿破崙戰爭中被法國佔領。1861至1865年是義大利王國首都。19世紀末為西北部重要的輕工業中心。其歷史中心保存著大量的古典式建築和巴洛克建築,常年都有數不盡的節日和慶典。都靈還是義大利北部的經濟重鎮和商業中心,1889年喬萬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在都靈創建了菲亞特公司。這個城市幽靜的街巷還曾深深吸引了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Nietzsche)和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而耶穌裹屍布之謎更是令無數世人為之著迷。

三、文化
[編輯本段]
都靈的過去和歷史始於薩沃伊王朝,都靈是最美麗,但卻不易旅遊而聞名於世的義大利城市,它將古老與現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都靈洋溢著強烈的歐洲精神,並被一種北歐和地中海文明之間的平衡氣氛所繚繞。在這樣一種獨特的都市化氛圍中,隱藏著羅馬式的本源,在好幾個世紀(十二到十九世紀)中,這里曾是公爵們的中心城市,隨後曾是薩沃伊王國的領地,人們可以在這里看到博物館、宮殿、紀念碑和教堂,漫步在市幾公里的拱穹下,上訪時有爍爍閃光的玻璃構成的柱廊(這里一些傳統的歷史商店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他們的常客中有包括像已故菲亞特前總裁阿涅利在內的許多名人),品嘗著古老的咖啡,沉浸在懷舊的氣氛當中,享受這里遠近聞名的美食。

然而今天,人們來到都靈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工作。到了都靈的囟門火車站之後,距離不遠處就是歷史文化中心。在這里,人們很容易發現像安托內利尖塔(Mole Antonelliana)(全城的最高處,現在是電影博物館的所在地)、雅緻的聖·卡羅廣場(San Carlo)、卡斯特羅廣場(Castello)和維多利亞·威尼托廣場(Vittorio Veneto)這樣的名勝古跡,參觀收藏豐富的埃及博物館、薩沃伊家族畫廊、皇室兵器收藏館、阿布魯茲的公爵山博物館,在這些地方都可以找到非常罕見和獨特的收藏品;另一個就是建於1491年的都靈杜奧莫教堂和堂內名畫《最後的晚餐》的復製品。這里還有義大利獨一無二的火炮博物館,博物館是在城市防禦結構的地下被發掘出來的,於1860年後被拆除。都靈還擁有藝術珍寶豐富的古老教堂和宮殿,都靈大教堂中的瓜里尼小教堂(Guarini),與而是世界末毀於大火,這里保留著包耶穌屍體的床單(著名的都靈裹屍布),皇宮和後宮,華倫天奴公園和波河的河岸,沿著一座綠色山丘流動的波河穿越著這座古老的城市。

由於都靈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得人們非常方便前往阿爾卑斯山脈的瓦萊•奧斯塔段進行遠足,這里四季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歷史藝術氣息濃厚。如果有機會徜徉在蘭格(Langhe)或孟菲拉多(Monferrato)的葡萄園中,那將會是一種令人無法忘懷的經歷,尤其如果你可以在那裡飽餐一頓美食並品嘗這里美味的葡萄酒的話,那種感覺簡直妙不可言。不要忘記看看那些美麗而庄嚴的歷史中心,比如薩盧佐(Saluzzo)和齊耶利(Chieri)的歷史中心,或是參觀一下那裡的藝術紀念館,如斯塔法爾達(Staffarda)修道院。還有一些值得一去的地方包括蒙維佐(Monviso)山谷和都靈周邊的山谷(蘭佐(Lanzo)和蘇薩(Susa)),還有諾瓦萊薩(Novarese)的前阿爾卑斯山湖(奧爾達湖(Orta)和馬吉奧雷湖(Maggiore))。在瓦爾塞西婭(Valsesia),自然與藝術輝煌的和諧可能是獨一無二的,這里的平原通向蒙特·羅薩岩壁(Mente Rosa)。

四、建築
[編輯本段]
游覽都靈歷史中心的最佳方式莫過於步行。主要街道的兩旁排列著一條條優雅的拱廊,漫步其間,實在是無比愜意。

漫步宮殿組成的街區
聖卡羅廣場(Piazza San Carlo)四周的建築組成了一個美不勝收的城市建築群。南邊的聖卡洛教堂(S.Carlo)和聖克里斯

蒂納教堂(S.Cristina)對稱地坐落在羅馬街(via Roma)的兩邊。廣場的中央佇立著著名的雕像《銅馬》,這是馬羅凱蒂於1838年為頌揚埃馬努埃萊·菲利貝托(Emanuele Filiberto)而創作的騎馬雕像。

安托內利尖塔(Mole Antonelliana)是都靈的標志性建築,如今是電影博物館的所在地。登上塔頂,都靈的美景盡收眼底。

科學協會宮(Palazzodell'Accademiadelle Scienze)這座始於17世紀的宮殿內有埃及博物館和薩包達美術館,美術館展出薩瓦家族的藝術珍藏,有漢斯·梅姆林(耶穌受難)以及倫勃朗(熟睡的老人)。

里尼亞諾宮(Palazzo Carignano)是巴洛克大師瓜里尼的作品。實現義大利統一並成為義大利第一位國王的維托里奧·埃馬紐埃爾二世就是在座宮殿內出生的。

薩沃王宮(Palazzo Reale)就是都靈王宮,建於17世紀義大利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宮殿為巴洛克式王宮,宮內金碧輝煌,各種裝飾應有盡有,奢華無比!

穿過拱廊看歌劇
卡斯泰洛廣場(Piazza Castello)是都靈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都靈的王宮(Palazzo Reale)坐落在廣場的一側,幾條拱廊緊挨著廣場,拱廊後面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劇院(Teatro Regio)。都靈的主要街道都從這里呈輻射狀延伸出去,王宮內有皇家軍械庫,裡面收藏著從13世紀至20世紀的兵器。著名的大教堂里供奉著都靈的保護神聖約翰,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圓形禮拜堂保存著舉世聞名的「都靈裹屍布」。

維托里奧·韋內托廣場(Piazza Vittorio Veneto)建於19世紀,從這里可以望見都靈市郊風光旖旎的山丘。廣場的地面向河邊順勢而下,由拿破崙下令修建的維托里奧·埃馬紐埃爾一世橋橫跨河上,河對岸的聖母教堂展示著新古典風格的優雅線條。

都靈每年有數不勝數的圖書展、音樂展,還有著名的喬萬尼電影節,世界大戰之前,都靈一直是義大利電影工業的中心。這里也是RAI交響樂團的所在地。運氣好的話,你還能在皇家劇院聽一場歌劇。

五、美食
[編輯本段]
喜歡購物的遊客到這里可以過一把癮了。羅馬街(via Roma)的兩旁排列著一家家五光十色的奢侈品店,還有高貴優雅的San Federico購物廊。離這里不遠的via Cavour和via Maria Vittoria是藝術品愛好者和古董迷的天堂。viaLagrange街則是大飽口福的最佳去處,匯聚了都靈各種特色美食:agnolotti(肉餡餃子)巧克力甜點等。從卡斯泰洛廣場延伸出去的老街viaPo富有歷史氣息,而via Garibaldi街熱鬧繁華,是歐洲最長的步行街之一,充滿休閑氣氛。

都靈的餐館集中在市中心以及波河岸上,而且中餐館不少,據說是「中國南方菜系」,理論上適合廣州人口味,但都靈人介紹說,所謂的中餐已經改造成義大利口味,所以不如選擇當地美食。在都靈,你可以嘗試各種美食,但飯前喝開胃酒才是一個真正不能夠放棄的程序。一般來說,到晚上七點半左右,都靈的酒館中就差不多聚集了全城的人,處處人滿為患,喝酒、吃點心、聽音樂甚至有的酒吧是電影主題吧,還有ELENA咖啡館曾經是尼採的必到之地。喝開胃酒是個快樂的程序。一般的開胃酒是2到3歐元起售,包括自助點心,7歐元起售。

六、活動
[編輯本段]
周六的早晨和每個月的第二個周日有一個活動不可錯過——都靈傳統的跳蚤集市(Balòndela Porta Palazzo),從1856年一直延續到今天!

七、球隊
[編輯本段]
都靈(Torino)
英文名稱:Torino FC
成立時間:1890年
所在國家:義大利
所在城市: 都靈
同城球隊:尤文圖斯
主球場:德爾·阿爾卑體育場(Delle Alpi)
官方網址:http://www.torinofc.it
中文網站:http://www.forzatoro.cn

『捌』 德國城市名稱列表

1,柏林:Berlin

柏林(Berlin),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有人口約350萬(2016年)。

柏林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城市中心坐標為52°31′,東經13°2′。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9億美元。

2,漢堡:Hamburg

漢堡是德國三大州級市(柏林,漢堡,不來梅)之一,德國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中心、德國第二金融中心,同時是德國北部的經濟和文化大都市。有著「世界橋城」的美稱。

3,慕尼黑:Munich

慕尼黑(德文: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分為老城與新城兩部分,總面積達31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為130萬,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 。

4,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

杜塞爾多夫 (德語:Düsseldorf或,英語:Duesseldorf),人口57萬,位於萊茵河畔。杜塞緊鄰世界著名的魯爾區,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地區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首府,是德國廣告,服裝,展覽業和通訊業的重要城市,歐洲物流中心城市。

5,科隆:Cologne

德國西部萊茵河畔歷史文化名城和重工業城市。科隆市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人口97萬。僅次於柏林、漢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市中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

『玖』 多樂鍋爐和歐德爾鍋爐哪個好

網路
一分鍾了解鍋爐02:03
鍋爐系統主要設備的安裝技術要求04:16
能源動力與工程專業解讀:一個由鍋爐專業演變而來的專業07:40
張家口一家洗浴中心發生爆炸,竟是由於違法使用淘汰鍋爐?01:51
鍋爐[guō lú]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審閱專家 向飛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輸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學能、電能,鍋爐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
鍋的原義指在火上加熱的盛水容器,爐指燃燒燃料的場所,鍋爐包括鍋和爐兩大部分。鍋爐中產生的熱水或蒸汽可直接為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熱能,也可通過蒸汽動力裝置轉換為機械能,或再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提供熱水的鍋爐稱為熱水鍋爐,主要用於生活,工業生產中也有少量應用。產生蒸汽的鍋爐稱為蒸汽鍋爐,常簡稱為鍋爐,多用於火電站、船舶、機車和工礦企業。
中文名
鍋爐
外文名
Boilers
分類
工業、民用
具體
鍋和爐的一體化設計
性質
能量轉換設備
快速
導航
分類原理參數結構燃料發展節能改造安全常識常見事故及原因結垢腐蝕日常維護
定義
鍋[guō]爐[lú]:由鍋和爐組成的,上面的盛水部件為鍋,下面的加熱部分為爐,鍋和爐的一體化設計稱為鍋爐。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器,它是利用燃料燃燒釋放的熱能或其他熱能將工質水或其他流體加熱到一定參數的設備。
鍋爐分「鍋」和「爐」兩部分。「鍋」是容納水和蒸汽的受壓部件,對水進行加熱、汽化和汽水分離,「爐」是進行燃料燃燒或其他熱能放熱的場所,有燃燒設備和燃燒室爐膛及放熱煙道等。鍋與爐兩者進行著熱量轉換過程,放熱和吸熱的分界面稱為受熱面。鍋爐將水加熱成蒸汽。除鍋與爐外還有構架、平台、扶梯、燃燒、出渣、煙風道、管道、爐牆等輔助設備[1]。
《特種設備安全法》所定義的是指利用各種燃料、電或者其他能源,將所盛裝的液體加熱到一定的參數,並通過對外輸出介質的形式提供熱能的設備,其范圍規定為設計正常水位容積大於或者等於30L,且額定蒸汽壓力大於或者等於0.1MPa(表壓)的承壓蒸汽鍋爐;出口水壓大於或者等於0.1MPa(表壓),且額定功率大於或者等於0.1MW的承壓熱水鍋爐;額定功率大於或者等於0.1MW的有機熱載體鍋爐[2]。

『拾』 誰知道這部電影的片名

中文名稱:十月的天空
英文名稱:October Sky
別名:火箭男孩/十月天
資源類型:DVDRip
電影導演:喬·約翰斯頓 Joe Johnston
電影演員:勞拉·鄧恩 Laura Dern
威廉·李·斯科特 William Lee Scott
Mark Jeffrey Miller
Don Henderson Baker
Elya Baskin
John Bennes
Larry Black
Elizabeth Byler
導 演: 喬·約翰斯頓 Joe Johnston
主 演: 勞拉·鄧恩 Laura Dern 威廉·李·斯科特 William Lee Scott Mark Jeffrey Miller Don Henderson Baker Elya Baskin John Bennes Larry Black Elizabeth Byler
上 映: 1999年02月19日 ( 美國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7.7/10( 11201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 108 分鍾
類 型: 劇情
分 級: 瑞典:Btl 德國:6 澳大利亞:PG 英國:PG 美國:PG 葡萄牙:M/12 紐西蘭:PG 法國:U
字 幕: 外掛中/英文

劇情簡介:
在西弗吉尼亞的煤林地區,開採煤礦是當地所有人的生活中心。約翰希克曼(克里斯庫珀),霍納的父親,經過了自己的努力,終於當上了監工,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和威信。約翰喜歡煤礦,因為這是整個地區存在的原因。如果沒有人在那裡發現煤礦,也就沒有「 煤林」這個地方。他是整個地區的中心人物,而他也希望霍納和他兄弟吉姆來接班。
但是吉姆在學校里贏得了一個橄欖球獎學金而得以繼續讀書,霍納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走出來。他想走出「煤林」追尋自己的理想,他想當一個科學家,而他的父親不理解。所以他們不斷地發生矛盾。霍納就在這種情況下成長,體會到了父親的怒火、情人的愛戀、對兄弟的恨和對朋友的愛。
被火箭先驅沃納馮伯勞恩激發了靈感,霍納發明了他第一個火箭。他從小爆竹中取出火葯放到了手電筒里,他以為這可以飛到三百英尺高,但是卻在他母親的小園子里爆炸了。但是他並不氣餒,並召集了兩個幫手:羅埃李(威廉李司考特)和歐德爾(查得林伯格),在當地的數學家昆庭(克里斯歐文)的幫助下,他設計並製作了一系列的火箭。霍納自己不是數學天才,但昆庭是的;他不擅長收集,擔歐德爾知道怎樣搞到需要的材料;羅埃李更是交際大師,他能夠引誘人們交出他們需要的東西。霍納只有熱情和信心,但是他給了他們所有人熱情和信心。
他們的物理化學老師莉蕾(勞拉登)給他們找來了一本關於火箭方面的書,他們自學並將學到的用於他們的火箭。莉蕾利用她老師的身份教育鼓舞孩子們,特別是霍納,讓他認為自己可以成為自己想變成的人物。於是無論他遇到了什麼困難,他都令人驚異地克服了。
在一系列的事故之後,他們在村外一個廢棄的垃圾場建立了一個發射基地並命名為「煤林角」。他們第一個成功發射的火箭叫做「Auk一號」,Auk指一種不會飛行的鳥。火箭飛行了一條弧線並沖向煤礦,人們四散奔跑,最後火箭在霍納父親辦公室附近墜毀了。這引起了他父親的勃然大怒。霍納意識到他的父親對火箭和他所做的一切並不感興趣。這使他非常悲哀、惱怒和沮喪。
雖然約翰希克曼認為他的兒子是在浪費精力,他的妻子埃爾西(娜塔莉卡娜迪)卻鼓勵兒子堅持,她願意為孩子的夢想做任何事。而約翰希克曼更現實:不是每一個夢想都能夠成為現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火箭專家,尤其是象西弗吉尼亞這樣的地方,連火箭都沒有怎麼聽說過。其實父親是愛孩子的,但是由於孩子沒有按父親安排的成長而表現出這樣的一面來。雖然他是個嚴厲的人,內心卻不是。他認為研究火箭-這種他知道很少的東西-是愚蠢的,他不想讓孩子在投入了這么多熱情後對未知的結果可能表現出的傷心。
當他們的火箭飛得越來越高也越來越筆直後,孩子們成為了當地的知名人士。成群的人看他們發射火箭,他們從賣廢舊物品、金屬碎片和其他東西掙錢。到了最後,他們的火箭越飛越高,進入科學展覽甚至贏得獎金似乎指日可待。這不僅成為他們的夢想,也成了整個地區的夢想。
1998年二月,霍納希霍納克曼從作為一個工程師美國航空航天局退休。

閱讀全文

與歐德爾是德國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