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近二十年什麼人最吃香

德國近二十年什麼人最吃香

發布時間:2022-05-31 02:48:29

『壹』 德國近二十年的流行音樂發展史

德國以音樂聞名於世,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之鄉。德意志民族是一個熱愛音樂且極具音樂天賦的民族,它在音樂方面的成就無與倫比,世

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能像德國一樣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樂名家。歷史上,德國音樂的中心,一直是在奧地利首都

維也納,談及德國音樂史,人們總要把奧地利包括在內,因為這兩個國家不僅同屬德語語言文化范疇,而且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兩

國是休戚相關、密不可分的。巴赫和亨德爾是德國17世紀最傑出的作曲家;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被稱為維也納最傑出的古典音樂大師

;作為德國歌曲之王的舒伯特與舒曼則是19世紀德國浪漫派音樂的傑出代表;19世紀下半葉,決定德國乃至歐洲音樂發展道路的中心人物是

瓦格納;此外還有勃拉姆斯、勛伯格、米德米特等音樂名家,他們也為德國及世界音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德國至今有許多藝術節或音樂

團體就是為紀念這些藝術大師而專設的。如波恩國際貝多芬節、拜羅伊特瓦格納文化節、獻身巴赫音樂的蓋興教堂唱詩班和國際巴赫協會及

不定期舉行的巴赫文化節等等。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熱愛音樂的民族,在德國,對音樂的愛好可謂是全民性的。音樂在德國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德國人非常重視

對下一代的音樂素質的培養,兒童從小就受到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音樂熏陶。他們除上好學校的音樂課外,母親往往都早早地著手培養

孩子的音樂興趣。所有的中小學生往往無一例外地在課外學習一種樂器,其居首位的是笛子和吉他。今日德國的年輕一代,每兩個人中就有

一人會彈奏一種樂器。年輕人聽音樂的興趣始終勝於看電視。德國每年售出的本國和國際上生產的唱片、磁帶和激光唱片就達2.4億張。在

德國這個音樂的故鄉,如果誰不懂得音樂的基本知識,不會欣賞或者不會演奏樂器,則會被人認為是文化修養上的一大缺憾。

今日德國有12l座歌劇院、146個職業樂隊,它們全都由國家資助。曾由卡拉揚擔任終身首席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在國際上極負盛名。卡拉揚

可稱得上是德國現代樂壇上得到國際公認的一代音樂指揮大師,由他創辦的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是各國音樂家心中的仙山瓊閣。以他的名

字命名的"卡拉揚指揮比賽"是年輕指揮家的搖籃。由他指揮而灌制的音樂磁帶和唱片多達八百多種,銷售一億多盒(張)。1989年7月16日,

卡拉揚在其故鄉薩爾茨堡的家中去世。德國樂壇還有許多蜚聲四海的樂隊和音樂家,如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萊比錫音樂廳交

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小樂隊、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等等。德國著名的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小號演奏家路德維希·居特勒、歌唱

家希爾德加特·貝倫斯、迪特里希·費舍爾一迪斯考、被得·霍夫曼、勒內·科羅、彼得·施萊爾、赫爾曼·普萊及艾達·莫澤爾等都是國

際音樂界的佼佼者。其中安妮·索菲·穆特被稱為是"世紀天才"的小提琴家。1970年,年僅7歲的穆特就在德國青少年音樂比賽中以非凡的

音樂天賦獲得一等獎。她的音樂天才被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發現後,他們多次合作,穆特的名字也隨之享譽世界。這位著名的女藝術家同時又

是一位熱心的慈善家,每年她都要舉辦多場義演音樂會,用以支持需要幫助的人們。1997年12月她到中國訪問演出時,發現了一位年輕有為

的中國小提琴家,隨即表示願意幫助這位中國小提琴家到德國深造。

德國人對室內樂團與室內樂有著特別的偏愛。弦樂器重奏不僅深得觀眾的喜愛,而且它作為家庭演奏樂器也深受歡迎。梅羅斯四重奏、柏林

十字山弦樂四重奏、謝魯比尼四重奏、馮特乃三重奏和曼海姆弦樂四重奏等都是德國著名的室內樂團。除了專業的小樂隊外,愛好音樂的德

國人還自發地組織了幾百萬個家庭小樂隊,每當下班後或公休日,人們寧可關掉電視,與親朋好友歡聚在一起吹拉彈唱,自娛自樂。音樂已

成為人們抒發共同情感的一種很好的社交方式。 在德國現代化的都市中,人們常能看到一些民間藝術家在街頭表演。他們手拉古老的風琴

,自編自演,自彈自唱,給喧鬧的都市增添了一種清新、古樸的色彩。

合唱一直是德國的一種傳統音樂形式,有著眾多的愛好者。比起19世紀典型的男聲合唱團來,如今人們更喜歡混聲合唱團。在德國不論是兒

童合唱團,還是成人合唱團都是由其愛好者組成的。

長期以來,古典音樂一直是德國音樂的主流,不過近幾十年爵士樂、搖滾樂和流行樂也逐漸為德國聽眾所接受,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德國

的爵士音樂主要以自由爵士樂聞名。阿爾貝特·孟格斯道夫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長號演奏家之一。和其他國家一樣,德國年輕一代也熱衷搖滾

樂,他們除喜歡國際搖滾明星外,也喜歡德國自己的明星。德國著名的搖滾樂團有"蠍子"、"王子們"等,它們都是世界上知名的樂團。在德

國,青年人幾乎每天都要聽廣播、唱片和搖滾樂磁帶。音樂把青年人凝聚在一起,只要有明星參加的露天演唱會,就連中學生也不在乎高達

200馬克的昂貴票價。演唱會上,那變幻的燈光、震耳欲聾的喊聲,彷彿把人們帶到了另一個世界。

在德國,人們不僅喜歡聽音樂,也想自己搞點音樂,或希望在此方面得到深造。為了滿足人們對音樂的喜歡,也為了培養後起之秀,德國有

眾多的業余樂團、音樂學校和一系列的音樂競賽活動。目前,德國有一千多座公立音樂學校,四萬多個合唱團。全國性的青年演奏會是最著

名的音樂競賽活動。此外還有波恩的。德國音樂賽等。在德國還有各種定期舉行的帶有講座性質的音樂活動,如多瑙厄申根音樂周、達姆施

塔特的國際新音樂假日班、漢諾威的新音樂周及維滕的新室內音樂之周等。這一系列群眾性的音樂活動、音樂比賽和它所提供的獎金,不僅

滿足了人們對音樂的需求,也有助於促進現代音樂的發展和新一代音樂人才的培養。

寫了這么多 分該給我了把

『貳』 德國最厲害的人是誰

1. 阿登納(Konrad Adenauer)1876-1967
康拉德-阿登納是一個跨世紀的人物,先後經歷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第三帝國和聯邦德國等四個朝代。他是1949年成立的聯邦德國(西德)首任總理。其任內國家由戰敗至重獲主權,進而越升為一個經濟強國,在歐洲政治上扮演著領導角色,這段光輝時期往往被國民稱為「阿登納時代」。

2.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1517年,當馬丁-路德把他的「95條論點」釘在德國維登堡一間教堂的門上時,就開始了基督教改革運動,最後變成了幾個世紀以來政教不分的局面。他認為信仰的唯一源泉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聖經》,不需要教士們充當個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介人角色。他在1534年將《聖經》譯成德文,從而奠定了統一德文的基礎。

3.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
卡爾-馬克思的思想在他逝世後傳至世界各地,指引蘇聯布爾什維克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他曾經深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影響,畢業後任職《萊茵報》主編,後遷居巴黎,與恩格斯一起於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當時資產階級革命風潮席捲歐洲,馬克思積極宣傳無產階級綱領,指導德國人民同封建專制斗爭。

4.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是第一個把各國不同風格的音樂成功糅合在一起並加以豐富的人,往後的作曲家沒有一個能在多聲部運用上勝過他。巴赫對音樂藝術的發展和貢獻,為他贏得「音樂之父」美譽。其作品成為歷代作曲家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5.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一個充滿了夢想而且並不一本正經做學問的德國青年,竟因好奇心的驅使而在物理學上取得驕人成就,為世人描繪出一個全新觀念的宇宙、空間和時間,成了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在此過程中,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紀政治和科學的力量平衡。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6.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是德國現代文學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於1765年按照父親願望到萊比錫學習法律,期間開始創作詩歌。1774年完成第一部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隨即轟動歐洲文壇。其經典著作是《浮士德》,它成為德國近代小說的典範,亦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他在解剖學和植物學也有一定成就。

7. 古滕貝格(Johannes Gensfleisch Gutenberg)約1397-1468年
15世紀文藝復興初期,木版印刷技術已傳入歐洲,身為金匠的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在現有技術上作出改良,成功發明一種性能較佳的活字排版印刷系統,印刷了200本精美的拉丁文《聖經》。這項創舉不僅為世界革新印刷技術,還打開了信息傳播的大門。當時印刷的《聖經》據知還有48本留存至今。

8. 蘇菲-斯考(Sophie Scholl)1921-1943
蘇菲-斯考和她的弟弟漢斯在慕尼黑大學讀書時,正值納粹德軍統治年代。她在1942年被分配到冶金工廠生產戰事用品,其父親則因發表批評希特勒的言論而入獄。蘇菲?斯考為了宣傳反納粹言論,暗中製作和派發「白玫瑰」傳單。1943年她和弟弟等在校園派發傳單時被捕,即被判處死刑。她走上斷頭台時毫無懼色,勇氣可嘉。

9. 勃蘭特(Willy Brandt)1913-1992
維利-勃蘭特於1969至1974年出任德國總理。1970年他到捷克、波蘭進行國事訪問,來到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獻花時,突然下跪向被納粹德國殺害的猶太人致哀,為德國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1971年,他大力推行與蘇聯、東歐國家「緩和」和「合作」的政策,從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0. 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
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運用「鐵血政策」,使德國走上統一之路。他本是一個地方革命軍的領袖,1862年出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1863年起他先後向丹麥、奧地利和法國宣戰。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俾斯麥出任首相。其一生正是德國從封建專制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的重要歷史時期。

『叄』 德國什麼職業最受歡迎

TOP 10
作家(der Schriftsteller)
像德國著名作家歌德、席勒、海涅等等在人們心中都是很受尊敬的。

TOP 9
外交官(der Diplomat)
掌管國家對外事務的外交官,擁有絕佳的口才和靈活的頭腦,在德國人心目中也是位列前十的職業。
TOP 8
葯劑師(der Apothker)
葯劑師是負責提供葯物知識及葯事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會協助病人並指導病人服用葯物時要注意的事項和服用方法,耐心細心的葯劑師在德國人心中好感度也是很高哦!

TOP 7
工程師(der Ingenieur)
許多人並不了解工程師到底是做什麼的,在汽車、電子電氣、IT、機械等不同行業工程師都負責不同類型的工作,工程師的薪資高出普通職業許多,同時也相對比較辛苦。

Top 6
中小學教師(der Lehrer)
教師的地位不論在哪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廣受人們尊敬的,在德國也不例外,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
TOP 5
律師(der Anwalt)
德國法律以其嚴謹、浩繁而著稱於世,在這種背景下,一個成功的律師必須是一個法律領域里的專家,越是高級的法院,其法庭審判的學術味就越濃厚。讀書做學問於是就成了律師的一個必備的本領。在德國律師也是相當受人們尊敬的職業。

TOP 4
企業家(der Unternehmer)
像馬雲爸爸這樣的企業家在哪都很受歡迎呢!

TOP 3
大學教授(der Professor)
德國評教授的基本程序為:首先選定五名同行專家,因為只有同行才可以對被考察對象的學術成果做出比較准確的評判,防止外行誤判;其次,避免同校評委。因為同校者既有可能營私舞弊照顧,也可能因為積怨和過節故意打壓報復,影響公平公正;其三是不能有師承關系,以防止蔭庇或老師嫉妒學生產生的不正常操作;其四是沒有同學關系,其五是沒有過科研合作經歷,原因也是避免人際以往的情意和怨恨等情緒摻乎其中。如此嚴苛的條件下才能升到教授職位,難怪德國教授的地位如此之高!
TOP 2
神職人員(der Priester)
神職人員就是在各種宗教中為信仰、膜拜對象服務的人員。目前已知的神職人員有:教宗,主教,司鐸,牧師,神父等,他們傳教佈道,為人們帶去心靈的慰藉。因此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也相當高。

TOP 1
最受人尊敬的職業就是——醫生(der Arzt)
德國醫患關系良好,極少有醫鬧事件。在德國,最受尊敬的工作就是醫護人員。德國醫生的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剛畢業的醫學生就有約4100歐元的收入,大約是普通人收入的兩倍呢。

『肆』 留學在德國丨什麼行業是未來最吃香的呢

你可以把你這些GPA、專業等信息輸入到留學志願參考系統http://www.liuxue315.e.cn/StudyAssess/?ozs=43736-2709
中去,系統會自動從資料庫中匹配出與你情況相似的同學案例,看看他們成功申請了哪些院校和專業,這樣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請到什麼層次的院校和專業了,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
為了能匹配更多相似案例,我的經驗是不要輸入雅思等語言成績,這樣子可以匹配出更多來。專業的話寫模糊的,比如音樂管理直接輸入「音樂」即可,因為每個學校專業的叫法不同,但只要包含音樂肯定就是音樂相關專業的。

『伍』 從氣候角度分析德國的美味應該是什麼

他們注重的是營養

德國美食

【美食篇】啤酒的國度

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

有人說天堂里最好的廚師是法國人,地獄里最好的廚師是德國人。此話雖過於誇張,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國人不會吃的事實。德國人講求營養,而不是烹調藝術,所以有人說德國的飯菜無非清煮、白燉加烤制。不過今日德國的餐飲業可以說是同際風味大薈萃,在此可品嘗到世界各國的美味佳餚,德國菜也己不僅僅是白燉豬肘子加酸菜了。現在的德國廚師善於吸收其他外來飲食特色,在博採亞、歐、美眾家烹調特色的基礎上,也可做出美味可口佳餚。但是說到能標志德國,就不能不提香腸和啤酒等這類德國飲食了。

香腸

德國人是名副其實的「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豬肉喝啤酒。德國人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紅腸、香腸及火腿,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並且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銷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幹掉它。

德國香腸的種類多樣舉世皆知,主要的原料從豬肉、牛肉到蔬菜或動物內臟都有,也經常搭配各類香料而製作成風味獨特的地方口味,所以,大家會發現多數的香腸會以地區來命名,例如:法蘭克福香腸(Frankfurter)、維也納香腸(Wiener)、紐倫香腸堡(Nürnberger)等......在吃法上,德國香腸也呈現出多樣化,不僅可以水煮、油煎或燒烤,同時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湯、或直接生吃。

德國的肉類料理除了香腸外,火腿和熏肉在口味上也不下百種,而這也是由於製作方式及加入香料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變化;大部分的肉製品,都是吃生冷的切片,直接沾些芥末醬就入口了。

德國啤酒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的威廉四世大公頒布了「德國純啤酒令」,規定德國啤酒只能以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原料製作,所以近五百年來德國啤酒即成為了所謂純正啤酒的代名詞。今日的德國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國,境內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廠,生產的啤酒種類高達五千多種,而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了!特別是在每年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期間竟可消耗高達六百萬公升的啤酒。多年來經德國人培養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麵包與馬鈴薯

德國人認為麵包是營養豐富、最利於健康的天然食品,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德國的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各種各樣的麵包就有1500多種。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據統計年德國人每人年平均吃麵包81.5公斤,居歐盟成員國之首。

德國人麵包的種類大概有三百種以上,常見的包括:黑麵包、酸麵包、全麥麵包、八字型麵包及小圓麵包,有時麵包夾上乳酪、火腿、香腸或塗些肉醬,非常美味。另外,馬鈴薯也自十八世紀起成為德國人的主食之一,在中午唯一一餐熱食中配合著肉類、海鮮及蔬菜扎扎實實地填飽肚子。

德國人年人均食魚達6公斤。糖果、巧克力、糕點等的銷售量也十分可觀。

葡萄酒類(Wine)

由於採用長期吸收了礦物成份的葡萄來釀酒,德國酒的味道高貴、獨特,85%的白酒入口均甜美而色澤略深。烈性(Trocken)或半烈(Haltrocken)字樣都會在酒瓶標簽上註明,沒有註明的,一般酒性較溫和。高級酒類須於指定的十三個酒區出產。德國統一後,亦加入了舊東德的薩克森(Sachsen)、邁森(Meissen)、Naumbrug等地區。葡萄酒的酒味乃根據葡萄的種類、種植地區及釀制年份而各異,一般酒味的叫Qualitatswein及Kabinett;遲摘葡萄所釀成的酒叫Spatlese,是上等極品。除了以上兩種外,還有餐後甜酒,如Ausless及Beerenauslese等。

具代表性的葡萄酒區:

萊茵河(Rhein Wine):是酒味溫和的白酒,與薏絲琳(Riesling)有點相似。一般儲藏在茶色酒瓶中。

摩澤爾河(Mosel Wine):有濃郁的鮮果酸味,容易入口,儲在長長的綠瓶內。

巴登(Baden Wine):是費賴堡(Freiburg)與巴登-巴登(Baden baden)的土產酒。酒呈紅色,非常美味。

法蘭克尼亞(Franken Wine):裝在一種獨特的酒杯名為Bocksbeutel,或裝在扁圓瓶內,酒區散布在符茲堡(Wurzburg)一帶。

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

一日三餐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不僅品種豐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論其家境窮富,其早餐的內容一般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牛奶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人吃飯的效率很高,他們可以在短短的10分鍾內把這些豐盛的食品搭配完畢並吃完,為其一上午緊張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國的午餐一般多在單位食堂或快餐館就餐,是名副其實的快餐,如一個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幾塊肉組成的拼盤,外加一杯飲料。在有家庭主婦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較簡單,如一塊熟肉、肉餅配煮菜和麵包,或燉牛肉配米飯和生菜,再簡單的就像中國的打鹵面一樣,用肉汁拌義大利面條,飯後喝一杯咖啡或吃一個冰淇淋。德國人簡化午餐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節省時間。

德國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內容是很豐盛的:一盤肉食的拼盤;鮮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蘿卜、西紅柿、黃瓜;新鮮的水果,如葡萄、櫻桃。有的家庭主婦還擺出各種風味的於酪,主食是麵包。晚餐時間比較寬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國人習慣在下午四五點鍾「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塊蛋糕或幾塊餅干。中上層家庭喜歡在此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品茗聊天。在這樣的聚會上,客人可以品嘗到飲譽四海的德國糕點,德國婦女一般都練就一手烤制點心的手藝。不過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這種午後清閑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時才有可能。

餐廳(Restaurant)

Restaurant是餐廳的總稱。德國平民化的餐館可叫做Gasthaus或Gastatatte,至於Weinkeller及Weinstube是以賣酒為主的餐廳,同時也提供簡單的菜式。一些高級酒店、高級餐廳或以特色美食招徠的餐廳,需預訂座位。要一嘗傳統菜式及領略古雅氣氛,便要到古城的市政廳地窖開設的Ratskeler餐廳。還有啤酒花園(Biergarten)也特別受歡迎。

結帳

用膳完畢後,可向侍應說:「Rechnung,bitte/bezahlen, bitte」意思即請結帳。由於服務費已計算在內,不給貼士亦可。如在高級餐廳,最好還是給小費。菜單(Speisekarte)/飲品單(Getrankekarte)德文menu/tageskarte解作套餐,頭盤或湯、主菜,甜品都已包括在內。

特別推薦的德國菜色:

Schnitzel類--Jagerschnitzel:薄肉片煮成的德國式炸肉排配磨菇、香腸。

Zigeunerschnitzel--德國式炸肉排配辣椒腸

Schweinebraten--烤豬肉

Sauerbraten--醋燜牛肉

Schweinehaxen--咸豬手

Sauerkraut--酸白捲心菜

Maultasschen--碎肉菠菜大餛飩(斯圖加特美食)

Knodel--馬鈴薯麥團

Linsensuppe--扁豆湯

Kartoffelsuppe--馬鈴薯湯

Zwiebelkuchen--洋蔥醺肉餅

Apfelstrudel--蘋果餡餅

Rinderroulade--牛肉卷

Forelle Mullerin--炸河鱒

Hering--腌鯡魚

結帳

用膳完畢後,可向侍應說:「Rechnung,bitte/bezahlen, bitte」意思即請結帳。由於服務費已計算在內,不給貼士亦可。如在高級餐廳,最好還是給小費。菜單(Speisekarte)/飲品單(Getrankekarte)德文menu/tageskarte解作套餐,頭盤或湯、主菜,甜品都已包括在內。

不對不對,bezahlen是付錢的意思,應該是zahlen, bitte。這才是結賬。也可以說,ich will bezahlen。
還有,誰說的服務費已經計算在內!小費是無論如何要給一些的。如果到了高級餐廳,是要給10%到20%的小費的。
我就在酒吧工作,來的人除了一些黑人,德國的中學生,都會給小費的。
與"民以食為天"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有人說德國的飯菜無非清煮、白燉加烤制,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不過現在如果你去德國,則大可不必為此苦惱了。由於世界各國的美食家雲集德國,你在此可品嘗到世界各國的美味佳餚,不論是法式、俄式、義大利式,還是日式及中餐等等都能見到。今日德國的餐飲業可說是國際風味大薈萃,而德國菜也已不再如傳統的做法,僅僅是白燉豬蹄加酸菜了。現在的德國廚師善於吸收其他外來飲食特色,在博採亞、歐、美眾家烹調特色的基礎上,也可做也美味可口的佳餚。德國的餐飲業在近幾十年中達到很高的水平,從五花八門的冷熱飲小吃店、小餐館、小酒館到豪華的星級賓館飯店遍布全國各地,各種風味一應俱全。那誘人的色澤、撲鼻的香味吸引人們一次次掏出錢包,以飽口福。

(一)德國的傳統菜餚如果你周遊德國,便可以有機會品嘗到豐富多彩,極具特色的地方美味。當你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享受這樣一頓營養豐富、色香味美的晚餐,確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每一位薩克森人在飲食上都知道一條魚須游三次,即在水裡、黃油里、葡萄酒里游過後才能被端上餐桌。葡萄酒漬鯉魚是薩克森人喜愛的周日菜餚。巴伐利亞的正宗烤獵肉加酸菜、巴登人的斑鱒魚片等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佳餚。

(二)香腸、麵包品種繁多如果你想在德國吃香腸,那算找對了地方。估計德國香腸有1500多種,其中僅水煮小香就有780多種,最受歡迎的要算是潤口的肉腸,原腸類包括耐貯臘腸和調味濃厚的瘦肉香腸。此外,水煮腸中還包括60種不同的肝和風味特色腸,如著名的普法爾茨灌腸。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據統計,1994年德國人每人平均吃麵包81.5公斤,居歐洲聯盟成員國之首。德國的有些麵包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如漢堡的黑色的、荷爾斯泰因的黑麥麵包、巴伐利亞的浸油撒鹽粒烘餅等。在德國,麵包認為是營養豐富、最利於健康的天然型食品,但德國人從不單獨食用麵包,而是要抹上一層厚厚的奶油,配上乾酪和果醬,加上香腸或火腿一起食用。德國人喜食乳酪,其品種多達600多種,乳酪是德國人早餐桌上必備之品。魚、糖果、糕點等也是德國人喜好的食品。無論是罐頭魚、凍魚、鮮魚、熏魚,還是魚色拉、蝦、鮮貝等都很受德國人的歡迎,德國人年人均食魚達15公斤。糖果、巧克力、糕點等的銷售量也十分可觀。

(三)啤酒、葡萄酒的國度德國的啤酒、葡萄酒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德國是世界飲酒大國,酒類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啤酒的銷量居世界首位。啤酒、葡萄酒是德國家家必備的飲料,朋友相聚必有酒來助興。德國的氣候條件很適合葡萄的生長,全國有13個葡萄種植區、60個大型種植場、2600個小型種植地,主要集中在德國西南部和北部的阿爾河、萊茵河七峰嶺及摩澤河兩岸。這里山青水秀、氣候怡人。最大的葡萄種植區諾依施塔特擁有2000頃葡萄園,在這里綠油油的葡萄架一眼望不到頭,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誘人的葡萄清香。一串串芳香撲鼻的葡萄,紅艷艷地閃著晶瑩的亮光,令人垂涎,摘一顆放在嘴裡蜜汁浸齒,香溢舌間。上等的葡萄釀造出優質的名酒。在德國兩萬家釀造商的酒窖中有著幾乎無窮盡的葡萄酒種類。德國葡萄酒法規定:只有在品種、特性、成熟度、爽口度和外觀等各方面達到要求的葡萄酒才可獲得優質葡萄酒的標志。葡萄酒行家對酒瓶上的瓶貼看得很重,瓶貼上不僅標明詳細的生產地,還標有官方的檢驗號。特製的上等葡萄酒按其不同的釀造年份可存放許多年。一瓶百年陳酒可賣到幾千甚至上萬馬克的高價。總之,酒瓶外觀典雅、酒味醇厚迷人,可以說是德國葡萄酒的典型特徵。德國博登湖和美因河一帶的居民在飲葡萄酒方面可謂獨占望頭,每人每年的葡萄酒消耗量達40升。葡萄酒對德國人來說不光是飲料,還是治病強身的葯品。古時人們用葡萄酒來治癒霍亂和傷寒,今天適量地飲用葡萄酒可治療低血壓症和心肌梗塞。據說,大詩人歌德每天要飲葡萄酒,正是葡萄酒使其創作一直延續到他去世的最後幾天德國人飲啤酒堪稱"海量"。據稱日爾曼人最不能忍受的是口渴,啤酒是越喝越渴,由此造就了德國人飲酒量越來越大。在德國喝啤酒最厲害的當數巴伐利亞人,生人每年要喝掉這種"大麥汗飲料"高達235.7升。巴伐利亞洲擁有1052家啤酒廠,這在德國也是最多的,其首府慕尼黑的10月啤酒節可稱得上是一個譽滿全球的節日。每年9月底10月初來自世界各地和德國境內的幾百萬遊客聚集在慕尼黑,人們抱起一升裝的特製的陶瓷大酒杯開懷暢飲,十幾天中,幾百萬升啤酒被一飲而光,幾十萬只香腸隨酒下肚。德國啤酒被分為20多個種類、1500多個品種,由於釀酒配方的多種多樣性,所以產生出如此之多的啤酒種類也就不足為奇了。一般說來,德國北方人喜歡飲熟啤酒,南方人偏愛小麥啤酒、淡啤酒、黑啤酒和無苦味的啤酒,但無論是哪個品牌的啤酒在小酒館、飯店和啤酒花園里都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見,啤酒在德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http://myloveforever.blogchina.com/2344686.html
在給你一個網站

『陸』 求 德國幾位著名人物及其簡介

1、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奧地利裔德國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5、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

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柒』 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

德國人主要吃:

1、肉類:德國人普遍喜歡吃肉,跟中國一樣,豬肉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德國人對於豬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腸的品種就多達一千五百多種,都是用豬肉做成的香腸。

2、魚類:德國的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尤以鯡魚最為常見。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種魚類製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蔬菜比較豐富多樣,像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

4、麵包:德國主要食用黑麥麵包,麵粉來自黑麥,內含高纖維素,麵包顏色比全麥麵包還深。椒鹽8字麵包是德國很有名的麵包。

5、啤酒: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德語:Bier)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

(7)德國近二十年什麼人最吃香擴展閱讀: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

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

『捌』 納粹德國的人物排名

戈林(前德國航空國防委員會主席希特勒第一繼承人)、約德爾(前德國最高統帥部作戰局長、國防軍參謀總部參謀長)、里賓特洛甫(前德外交部長、黨衛隊將軍)、凱特爾(前德國陸軍元帥、最高統帥部長官)、卡爾勃倫納(前德國黨衛隊將軍、中央保安局長)、羅森堡(前德國東部佔領區部長、黨衛隊和沖鋒隊將軍)、弗蘭克(前德國不管部部長、法學院院長、波蘭佔領區總督)、弗里克(前德內政部長)、斯特萊徹(前德國沖鋒隊將軍、《沖鋒隊員》報總編輯)、約克爾(前德國黨衛隊和沖鋒隊將軍)、索克爾(前德國黨衛隊和沖鋒隊將軍)、賽斯一英誇特(前德國不管部部長、荷蘭佔領區總督)、鮑曼(前德國納粹黨全國領袖、黨內法庭審判長);赫斯(前德國不管部部長、黨衛隊將軍希特勒第二繼承人)、馮克(前德國國家銀行總裁)、萊德爾(前海軍總司令)無期徒刑;杜尼茨(前德國海軍總司令、希特勒顧問兼繼承人、德國政府總理);舒拉赫(前德國全國青年領袖、維也納總督兼納粹黨大區領袖)、斯比爾(前德國軍備和生產部長)二十年徒刑;牛賴特(前德國外交部長)。沙赫特(前德國經濟部長、不管部長、國家銀行總裁)、巴本(前德國內閣總理)、弗里切(前德國納粹黨宣傳部廣播司司長)軍事領導人:戈林 空軍元帥1935 帝國元帥1940 總理兼內政部長 馮.布隆貝格 陸軍元帥 1936 國防部長 馮.布勞希奇 陸軍元帥 1940 陸軍總司令 馮.博克 陸軍元帥 1940 B集團軍群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凱特爾 陸軍元帥 1940 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 克盧格 陸軍元帥 1940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勒布 陸軍元帥 1940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利斯特 陸軍元帥 1940 A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龍德施泰德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馮.維茨勒本 陸軍元帥 1940 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馮.賴歇瑙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屈希勒爾 陸軍元帥 1942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曼施泰因 陸軍元帥 1942 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 隆美爾 陸軍元帥 1942 北非遠征軍司令,義大利北部集團軍群總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布施 陸軍元帥 1943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克萊斯特 陸軍元帥 1943 A集團軍群總司令 保盧斯 陸軍元帥 1943 6集團軍司令 馮.魏克斯 陸軍元帥 1943 F集團軍群總司令 莫德爾 陸軍元帥 1944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舍爾納 陸軍元帥 1945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雷德爾 海軍元帥 1939 海軍總司令 鄧尼茨 海軍元帥 1943 海軍總司令,德國總統 米爾契 空軍元帥 1940 空軍總監 凱塞林 空軍元帥 1940 空軍南軍區總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 施佩勒 空軍元帥 1940 駐法國空軍總司令 馮.里希德霍芬 空軍元帥 1943 第二航空隊司令 馮.格萊姆 空軍元帥 1945 空軍總司令

『玖』 德國的風土人情

1、禮儀

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

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

法律禁用納粹或其軍團的符號圖案,討厭菊花、薔薇(只用於悼亡)圖案和蝙蝠圖案。忌諱核桃。

送花時禁止送菊花、玫瑰、薔薇,只數和花朵數不能13或者雙數,鮮花不用紙包紮。禁止送太個人化的物品。禮品包裝紙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綵帶包紮。

2、節日

10月3日,德國統一日,前東、西德在柏林牆倒下後統一的日子。

12月25/26日,聖誕節,重要節日。

5月1日,勞動節。

3、活動

德國的各類音樂會、藝術展覽、戲劇表演、國際性大型體育比賽、街頭慶祝活動和聖誕市場也吸引了不計其數的遊客。

德國的節慶活動很多,比如慕尼黑啤酒節、科隆「克里斯托夫上街日」(Christopher Street Day,驕傲遊行)、柏林文化狂歡節(Karneval der Kulturen)、美因茨狂歡節、科隆狂歡節等,都是享有悠久歷史和國際聲譽的民間節慶。

4、飲食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其中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

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

(9)德國近二十年什麼人最吃香擴展閱讀:

德國慕尼黑十月份的啤酒節,德國本地人稱之為「Oktober Fest」,也就是十月節。在這一天特蕾莎廣場上會支起二十幾個啤酒帳篷和其他的娛樂設施。

這些帳篷由全國一些酒類供應商出資,相當於一個超大型的酒類展覽。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名鼎鼎的「皇家啤酒屋」。從9月底到10月的第一個星期這段期間,如果你想要品嘗正宗的德國啤酒,一定要進帳篷里。那裡會有異域風情的小姐姐把酒倒出來給遊客品嘗。

德國的啤酒是很純的,湊近聞可以聞見撲鼻的濃郁的麥香味,釀造的過程中不摻雜雜質。所以當你把產生的泡沫吸進口中時,能感受到奶昔般的爽滑,再加上小麥的香氣,會驚艷於啤酒的醇香。

當然,帳篷里絕不僅限於啤酒的供應,還會有其他酒種,比如白蘭地、白葡萄酒、紅葡萄酒、龍舌蘭等等。此外,帳篷里設有餐桌,香腸、烤雞、豬肘以及各種醬汁應有盡有,絕對會讓特地趕來慕尼黑參加十月節的遊客們不虛此行,流連忘返。

『拾』 德國出名的球星有

1、迪斯蒂法諾(1926年生,阿根廷-西班牙,前鋒)五十年代率領皇馬神話般地連續五次奪取歐洲冠軍杯。 2、馬拉多納(1960年生,阿根廷,前鋒或前衛)為足球而生的一代球王。 3、貝利(1940年生,巴西,前鋒)迄今享譽最多的足球運動員,三屆世界盃得主。 4、普斯卡什(1927年生,匈牙利,內鋒)五十年代戰無不勝的無冕之王匈牙利隊的領軍人物。 5、加林查(1933-1983年,巴西,邊鋒)巴西58、62年兩奪世界盃的關鍵人物,兩腿畸形卻速度奇快,為足球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球星。 6、貝肯鮑爾(1945年生,前西德,中衛)七十年代率拜仁及西德隊獲得過幾乎所有重大比賽的冠軍,現代全能型球員的典範。 7、尤西比奧(1942年生,葡萄牙,前鋒)原籍莫三比克,66年世界盃最佳射手,為本菲卡隊奪得兩屆歐洲冠軍杯。 8、齊達內(1972生,法國,前衛)當今最有成就的中場大師。 9、羅馬里奧(1966生,巴西,前鋒)天生的射手,94年巴西奪取世界盃的頭號功臣。 10、科帕(1931生,法國,前鋒)齊達內之前被認為是法國足球史上最有才華的球星。 11、迪迪(1928-2001年,巴西,前衛)58、62年世界冠軍隊的中場核心。 12、班克斯(1938年生,英格蘭,守門員)被公認為足球史上最偉大的守門員。 13、克魯伊夫(1947年生,荷蘭,前鋒)全攻全守足球的代表人物。 14、普拉蒂尼(1955年生,法國,前衛)八十年代歐洲最佳球員,三度金球獎得主。 15、穆勒(1945年生,前西德,前鋒)身材矮壯的射門機器,世界盃進球紀錄(14球)保持者。 16、查爾頓(1937年生,英格蘭,前衛)英國最有成就的足球大師,曼聯足球的見證人。 17、圖拉姆(1972年生,法國,後衛)當今最佳後衛,法國隊連奪世界盃和歐錦賽的關鍵人物之一。 18、里維拉(1943年生,義大利,前衛)六、七十年代AC米蘭的領軍人物,義大利足球的旗幟。 19、內德維德(1973年生,捷克,前衛)東歐足球最傑出的代表,當今足壇第一硬漢。 20、里傑卡爾德(1962年生,荷蘭,前衛或中衛)名揚天下的荷蘭「三劍客」之一,現代全能型球員的代表人物。 21、博格坎普(1969年生,荷蘭,前鋒或前衛)當今最具創造性的球星之一,每次大賽都表現出色。 22、佐夫(1942年生,義大利,守門員)歐洲「鋼門」。 23、馬爾蒂尼(1968年生,義大利,後衛)米蘭王朝的見證人,職業球員的典範,二十年如一日,狀態之穩定令人難以置信! 24、科奇士(1929-1979年,匈牙利,前鋒)五十年代匈牙利夢之隊的主要成員,54年世界盃賽最佳射手。 25、羅納爾多(1976生,巴西,前鋒)足壇「外星人」,26歲即三次成為「世界足球先生」。 26、馬特烏斯(1961年生,德國,前衛或後衛)90年世界盃得主,德國足球的象徵。 27、巴雷西(1960年生,義大利,中衛)八、九十年代米蘭王朝的領袖。 28、范巴斯滕(1964年生,荷蘭,前鋒)「三劍客」之一,天才射手,可惜過早退役。 29 古力特(1962年生,荷蘭,前衛)「三劍客」之一,輕靈與簡捷的代名詞,被稱為「辮帥」。 30、齊拉維特(1965年生,巴拉圭,守門員)足球史上最威武不屈的小國球員,也是腳法最好的門將。 31、希勒(1970年生,英格蘭,前鋒)技術精湛的高產射手,九十年代以來歐洲最佳前鋒。 32、雅辛(1929-1990年,前蘇聯,守門員)足球史上最受人尊敬的球員之一。 33、法切蒂(1942年生,義大利,後衛)六、七十年代國際米蘭和義大利國家隊著名攻擊型後衛。 34、梅阿查(1910-?,義大利,內鋒)早期米蘭球王,帶領意隊奪取兩屆世界盃。 35、施梅切爾(1964年生,丹麥,守門員)曼聯門神,92年「丹麥神話」(以替補身份奪取歐洲杯)的主要締造者。 36、內斯肯斯(1951年生,荷蘭,前衛)七十年代荷蘭足球的二號人物,被認為是當時最好的攻擊型前衛。 37、羅?巴喬(1967年生,義大利,前鋒)貝克漢姆之前最受女球迷喜愛的球星,腳法與外表同樣秀麗。 38、賈?桑托斯(1930年生,巴西,後衛)三屆世界盃賽(54、58、62)巴西隊主力後衛。 39、布雷默(1960年生,德國,後衛)90年世界冠軍隊的柱石之一,89-90年度意甲最佳球員。 40、尤爾金霍(1964年生,巴西,後衛)90、94兩度入選世界盃最佳陣容,著名的攻擊型後衛。 41、費戈(1972年生,葡萄牙,前衛)葡萄牙「黃金一代」的首領。 42、福格茨(1946年生,前西德,後衛)七十年代前鋒最難逾越的「鐵閘」。 43、達格利什(1951年生,蘇格蘭,前衛)足球史上最傑出的攻關型前衛之一,利物浦足球的標志性人物。 44、濟科(1953年生,巴西,前衛)八十年代巴西桑巴舞之代表人物。 45、倫森布林克(1947年生,荷蘭,邊鋒)荷蘭在世界盃賽上最成功的球員,兩度(74、78)入選最佳陣容。 46、巴爾德拉瑪(1961年生,哥倫比亞,前衛)南美技術派足球之集大成者。 47、穆爾(1941年生,英格蘭,後衛)66年世界冠軍隊隊長。 48、羅?卡洛斯(1973年生,巴西,後衛)當今最有成就的攻擊型後衛。 49、斯托伊奇科夫(1966年生,保加利亞,前鋒)成名於巴塞羅那,被認為是最厲害的左腳將。 50、方丹(1933年生,法國,前鋒)單屆世界盃賽進球紀錄(58年13球)保持者,27歲時因骨折過早退役。 51、納扎茨(生卒不詳,烏拉圭,後衛)連奪1924、1928兩屆奧運會和1930年首屆世界盃賽冠軍的烏拉圭隊隊長和場上靈魂,也是第一個被稱作「自由人」的後衛。 52、馬休斯(1915年生,英格蘭,邊鋒)英國足球的傳奇式人物,盤球大師,其運動壽命之長(33年)堪稱世界紀錄。 53、魯梅尼格(1955年生,前西德,前鋒)兩度(80、81)歐洲金球獎得主。 54、羅西(1956年生,義大利,前鋒)82年世界盃最佳射手。 55、米拉(1952年生,喀麥隆,前鋒)非洲足球的傳奇英雄,參加過82、90、94三屆世界盃賽,均表現出色。 56、基岡(1951年生,英格蘭,邊鋒)七十年代英格蘭球員的楷模,78、79兩獲歐洲金球獎。 57、庫比拉斯(1949年生,秘魯,前鋒)被認為是七十年代南美最優秀的前鋒之一,在70、78兩屆世界盃賽上均有出色發揮。 58、阿爾貝托(1947年生,巴西,後衛)70年巴西隊隊長。 59、希耶羅(1968年生,西班牙,後衛或前衛)近十年一直是皇馬隊長,曾是歐洲最佳防守型前衛。 60、巴蒂斯圖塔(1969年生,阿根廷,前鋒)強力前鋒,九十年代最有人氣的球星之一。 61、米?勞德魯普(1964年生,丹麥,前衛或前鋒)北歐罕見的技術派大師。 62、德塞利(1968年生,法國,後衛)當代最佳後衛之一,是一員福將。 63、恩科諾(1955年生,喀麥隆,守門員)84、88兩獲非錦賽冠軍,並在82、90兩屆世界盃賽上表現優異。 64、里維連諾(1945年生,巴西,前衛)七十年代巴西著名的左腳將軍。 65、基恩(1971年生,愛爾蘭,前衛)曼聯隊長,歐洲最佳後腰之一。 66、帕薩雷拉(1953年生,阿根廷,後衛)智力型後衛,78年率阿根廷隊首次奪取世界盃。 67、貝斯特(1946年生,北愛爾蘭,前鋒)22歲就榮獲歐洲金球獎,可惜酗酒等惡習使這位曼聯天才過早隕落了。 68、席勒(1936年生,前西德,前鋒)穆勒之前德國最好的前鋒,以頭槌見長。 69、卡雷卡(1961年生,巴西,前鋒)八十年代巴西首席射手,86年世界盃表現極佳。 70、雅寧津霍(1944年生,巴西,前鋒)70年世界盃最佳球員之一。 71、亨托(1933年生,西班牙,邊鋒)半個世紀前那支夢幻皇馬的主力左邊鋒,唯一奪得過六屆歐洲冠軍杯的球員。 72、桑切斯(1959年生,墨西哥,前鋒)八十年代皇馬當家射手,經常打進一些雜耍般的進球。 73、法爾考(1954年生,巴西,前衛)中場全才,「美洲貝肯鮑爾」。 74、安德拉德(1898-?,烏拉圭,前衛)南美早期巨星之一,被稱為「黑色奇跡」。 75、列奧尼達斯(1911-?,巴西,前鋒)38年世界盃最佳射手,以擅長倒勾射門而聞名於世。 76、勞爾(1977年生,西班牙,前鋒)足球神童,已為皇馬贏得兩屆歐洲冠軍杯。 77、穆?希爾瓦(1968年生,巴西,前衛)94年幫助國家隊奪取世界冠軍後,成為小球會拉科魯尼亞崛起的關鍵人物。 78、斯卡羅內(生卒不詳,烏拉圭,內鋒)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南美球星之一,有「魔術師」之稱。 79、吉格斯(1974年生,威爾士,邊鋒)天才球員,盤球大師,十年來一直是曼聯最可靠的取勝之匙。 80、亨利(1977年生,法國,前鋒)當今最高產的射手之一。 81、瑟勒芒斯(1957年生,比利時,前鋒或前衛)視野開闊的比利時頭號球星,幫助球隊奪得80年歐錦賽亞軍和86年世界盃殿軍。 82、蘇格拉底(1954年生,巴西,前衛)大器晚成的控球大師,86年世界盃表現極佳,以頭腦冷靜而著稱。 83、肯佩斯(1954年生,阿根廷,前鋒)78年世界盃最佳射手。 84、特雷索(1950年生,法國,後衛)法國足球史上最優秀的後衛之一。 85、瓦爾特(1920年生,前西德,內鋒)五十年代西德隊「大腦」。 86、萊因克爾(1960年生,英格蘭,前鋒)英式前鋒的代表人物,86年世界盃最佳射手。 87、梅耶爾(1944年生,前西德,守門員)貝肯鮑爾時代拜仁和國家隊主力門將。 88、蘇亞雷斯(1936年生,西班牙,前鋒)六十年代的西班牙足球王子,效力於巴塞和國米,戰功卓著,60年獲歐洲金球獎。 89、克林斯曼(1964年生,德國,前鋒)喜歡周遊世界的強力前鋒,先後效力於德、意、英、法等國。 90、希代古提(1922年生,匈牙利,前鋒)普斯卡什時代的主要得分手之一。 91、斯塔維萊(生年不詳,阿根廷,前鋒)三十年代南美著名中鋒,首屆世界盃最佳射手。 92、布洛辛(1952年生,前蘇聯,前鋒)基輔迪那摩隊速度奇快的突擊手,率隊獲得75年歐洲優勝者杯和歐洲超級杯。 93、濟托(1935年生,巴西,前衛)58、62兩屆世界盃奪標功臣之一,也是貝利在桑托斯隊最好的搭擋。 94、埃爾格拉(1975年生,西班牙,後衛或前衛)歐洲班霸皇馬後防核心,當今最全面的球員之一,關鍵時刻常有進球。 95、卡恩(1969年,德國,守門員)2002年世界盃最佳球員,極具領袖氣質。 96、蒂迦納(1955年生,法國,前衛)原籍馬里,八十年代著名的法國中場鐵三角之一。 97、詹蒂萊(1953年生,義大利,中衛)82年奪取世界盃的功臣,最出色的盯人中衛之一。 98、拉托(1951年生,波蘭,前鋒)波蘭足球的象徵,率隊獲得74、82兩屆世界盃賽季軍及72年奧運會冠軍。 99、克洛爾(1949年生,荷蘭,後衛)七十年代荷蘭足球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 100、瓦瓦(生年不詳,巴西,前鋒)58、62兩屆世界盃得分最多的巴西人,共射入9球 1、迪 斯蒂,法諾 (1926年生,阿,根廷-西班 牙, 前鋒,)五 十年 代率

閱讀全文

與德國近二十年什麼人最吃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