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 瑞典為什麼沒被德國侵略
瑞典是北歐的一個國家,是國際社會承認的永久中立國,盛產鐵礦石,主要出口到德國,它在二戰中奉行中立政策,所以沒有捲入戰爭,但同是中立國的荷蘭 比利時 都遭到納粹德國的進攻,唯獨瑞典和瑞士倖免,這是由於這兩個國家實行軍事中立,即是保留了較為強大的軍隊,希特勒考慮如果入侵瑞典,就可能被牽制較大的兵力,而且德國對瑞典的鐵礦石非常依賴,所以,德國沒有侵略瑞典,一方面擔心會被牽制,另一方面,瑞典保持中立地位非常有利於德國,因為它可以正常的進口鐵礦而無需擔心盟軍的干涉 .因此德國在地理軍事上沒有必要佔領瑞典!!而且瑞典也很願意以中立國家與德國納粹交易~購得更多戰爭資源!!!
❷ 二戰中,德國為何打挪威不打瑞典
瑞典在當時保持著一個中立的態度,對於德國和英法兩國的拉攏都拒絕了。而在動盪的時局中,雖然瑞典處於中立狀態,但還是略微的偏向德國。而站在德國的角度,只要瑞典保持中立,對於自己也是有利的。這也是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在強國虎口之中斡旋的結果。
瑞典的地緣環境比較特殊。往東是強大的沙俄,往南是強大的普魯士,往西南是強大的英國、法國。列強捉對廝殺時,瑞典夾在中間好不難受。有的國家拉攏瑞典站在自己這邊,和另一邊作對。瑞典很冷靜,說你們打你們的,我只圍觀,哪邊都不幫。
❸ 二戰時有兩個小國家,德國為什麼一直沒敢打
二戰時期沒有受到德國波及的兩個國家是瑞典和瑞士,但並不是說德國不敢打,只是說在權衡利弊之下沒有打。無可厚非的是瑞士和瑞典這兩個國家確實有強硬的軍事實力,在以此為基礎上才使得德國可以衡量利弊,如果沒有軍事實力作為依靠,那麼德國的納粹是不會和你講道理,更別說放過你。
瑞士
瑞士是一個永久性的聯盟
這個意思其實就相當於瑞士是一個拳頭往一處使的國家,不會搞內部分裂,自然也就沒有給其他國家有機可乘的機會,剛開始的瑞典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區域之間的聯盟,他們為了在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尋求自由,開始聯合在一起,對奧地利進行反抗,小到地處偏遠的阿爾卑斯山脈的村落,大到周邊的城市,所有的人們團結一心,抱成一團來反對積極的統治,慢慢的從聯盟變成了一個永久性的聯盟。
瑞典暗中支持德國
由於瑞典名面上是一個中立國家,但是私底下卻對希特勒表示友好,從德國的角度來說,瑞士這個國家沒有採取任何反抗措施,並且還悄悄的給予物資上的支持,那麼德國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去攻打瑞典。
且德國確實也需要瑞士的物資支持,因為德國其實是一個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大多數的鐵礦石就是來源於瑞典和魯爾工業區。每年瑞典提供了大量的鐵礦石給德國,如果沒有瑞典,德國的裝甲部隊也不復存在。希特勒自然也不是傻的,權衡利弊之下自然選擇放過了瑞典。
❹ 二戰德國閃電戰席捲歐洲,唯獨沒有攻佔瑞士,這是為何
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在歐洲肆虐橫行,他先後攻佔波蘭,法國,瑞典,挪威,可是與德國接壤的小國瑞士卻沒有遭受到德國的進攻。弱小又無助的瑞士本是德國戰車下的一隻螳螂,但他是靠什麼躲過了德國的碾壓呢?
瑞士在二戰期間能夠很好的給予德國經濟支持,並且又不容易被德國拿下,對於德國來說保留瑞士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瑞士避免了被戰爭的蹂躪。
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沒侵略瑞士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瑞士的國土面積很小,對德國而言,沒有必須攻取的戰略價值,從資源、從地緣政治等多方面考慮,瑞士都不是納粹的必需品和擴張的障礙,瑞士不盛產礦藏與石油、糧食,阿爾卑斯山的另外一邊是德國的盟友義大利,也不是德軍的戰略方向。
2、納粹德國一定要破壞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中立,是因為裝甲部隊需要通過這幾個低地國家進攻法國,德法邊界被「馬奇諾防線」和阿登台地所屏障,僅僅通過阿登地區的突破是不能兩翼包抄英法聯軍的,搞不好就形成「頂牛」戰局,成為一戰的翻版。
而瑞士國土比阿登山區海拔更高,根本不是德軍裝甲部隊所能逾越的,對閃擊法國毫無價值,所以希特勒也就沒有侵略。
3、瑞士雖然國小兵少,但是保持了足夠的警惕性和高昂的鬥志,動員了43萬多人的山地部隊准備萬一,在重裝備很難使用的山地,德國人實在不想用步兵去拼搶一個毫無意義的地區。
事實上,德國總參謀部曾經在1940年制定過入侵瑞士的「冷杉計劃」,希特勒在反復權衡了入侵的利弊之後,最終選擇放棄了計劃實施。
4、瑞士雖然號稱「永久中立國」,實際上是親德的,它的人口中64%是日爾曼人,極右翼政黨和親納粹勢力比較強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自保也偷偷為納粹德國提供了不少便利,比如藏匿納粹高官的資產等。
5、在絕大多數歐洲國家被佔領或被捲入二戰後,希特勒保留瑞士這個中立國實際上也開了個窗口,與英美西方國家的許多交易和秘密談判,也都是在瑞士進行的。
(5)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沒有打瑞典擴展閱讀:
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
1、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嚴重沖擊了義大利,墨索里尼斷定領土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辦法,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於1935年10月3日,發動了侵略戰爭,在經過7個月的抵抗之後,因西方國家的出賣和兩國實力差距過大,衣索比亞寡不敵眾,最終淪陷。這次戰爭進一步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軟弱無能,助長了法西斯的囂張氣焰。
2、慕尼黑陰謀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國並吞了奧地利。接著,希特勒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德意志少數民族的利益為借口,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面對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兩國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並與希特勒達成協議,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3、日本侵華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這場事變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二戰已經浮現。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形勢的緊張態勢。
❻ 為什麼德國在二戰時為什麼不打瑞士
1、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簽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里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
2、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並瑞士。
(6)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沒有打瑞典擴展閱讀
戰後影響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蘇、美、英、法、中五國通過大西洋會晤、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就維護戰後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搭成了一系列協議和諒解,確立了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制度的創建,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聯合國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在戰後初期新建立起來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及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成為戰後國際體系中佔主導地位的國際經濟組織。
❼ 二戰時德軍為什麼不打瑞士
德國不攻擊瑞士在於兩點,第一,瑞士雖然是中立國,但軍隊實力卻不弱。而且當時瑞士政府已經有了充分地准備。第二就是戰爭期間,德國需要瑞士這個『』白手套『』來換取外匯,用以購買武器,金融投資。獲得戰爭資源。
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世界文明,但也是全世界最能藏污納垢的銀行,瑞士依靠二戰時給德國提供了大量的金融幫助,大發橫財。戰爭結束以後瑞士又發了一筆私人財富。其實也和瑞士銀行有關。瑞士銀行藉助二戰,以匿名的方式吸引全世界的富人存錢,尤其是猶太人,所存金額達60多億美元,戰後瑞士就以以無死亡證明為由,不償還所存錢財。這是最無恥的事情,此事後來瑞士被迫承認,並象徵性交出來一點點美元給予補償。
當所有的機密公開以後,有人說過,瑞士是德國的銀行,最大的幫凶。是納粹黨的銀行保險箱,所以說瑞士為了自己的安全給了德國最大的幫助。這就是德國不入侵瑞士的理由。
❽ 二戰時有兩個小國家,德國為什麼一直沒敢打呢
二戰時期瑞士和瑞典保持中立,雖然這兩個國家處於希特勒佔領國家的包圍之下,希特勒也沒有真正下手。而這兩個國家所謂的“永久中立”也不是真正的完全中立,私底下和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也有很多交易,迫於德國威懾也只能這樣做了。(箭頭所指國家都是中立國)
瑞士這個中立國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德國可以利用瑞士的幌子同美國等一些國家做貿易,瑞士是一個銀行業發達的國家,瑞士成了當時德國對外貿易的中轉站。
瑞士的醫葯、軍工企業比較發達,二戰中沒少向德國輸送這些物質,很多德國搶來的文物、黃金等貴重物品大都流入了瑞士,換取大量的物資。瑞士僅僅在1940年就貸款給德國1.5億瑞士法郎用於戰爭。德軍也可以在瑞士借道去義大利,瑞士的隧道可以讓德軍快速到達義大利。
❾ 二戰期間,德國橫掃歐洲為什麼就不敢進攻瑞典
自古以來,戰敗的結果無外乎是割地賠錢、讓權讓勢。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所牽涉的國家之多、地區之多,不可謂不是一場浩劫。以德國、日本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在戰敗過後,賠款自然而然成為了眾多戰勝國,挽回損失的最直接方式。但在賠款的記錄當中以日本為列,除了向眾多戰勝國賠付高額費用以外。日本還向一些沒有參戰的中立國家進行了戰爭賠款,其中便包括瑞典。要知道,瑞典雖然作為一個國家,其國土面積卻僅僅是與我國的一個省份相當。人口更是不到1000萬,但是瑞士去是在一二戰時期,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強國。無論是飛機坦克、還是潛艇戰艦,就當時而言,也絕對算是個頂尖級別。然而一戰二戰均不參與,除了政治因素以外,還有哪些說法呢?就二戰來說,瑞典坐擁十幾萬精銳裝甲部隊,且不論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就單從希特勒不敢輕易向瑞典發兵這一舉動,就足以證明了瑞典當時的實力。
❿ 二戰期間,德國橫掃歐洲為什麼就不敢進攻瑞典
二戰時期,歐洲作為戰爭的主要戰場,歐洲絕對大部分國家都曾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瑞典為何卻能倖免於難?
第三:瑞典礦產資源雄厚 且是德國礦產資源的主要進口國
瑞典鐵礦石資源豐富,而德國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主要的鐵礦石來源就是魯爾工業區和瑞典。當時德國每年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石占生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德國的主要礦產資源進口國,如果對瑞典採取進攻,首先要有足夠的鐵礦石,才能有厲害的裝甲部隊,而瑞典作為擁有者坐山觀虎鬥的超高智商的一國,不會沒想到這一點,從而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牽制德國。